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试卷
题号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得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
(1~4题20分)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8分)
(1),。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其西南诸峰,,,琅琊也。
(3)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表达了他
在中秋月圆之时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
(4)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
,。
2.选出字音字形有错误的一组()(3分)
A.矫揉(jiáo)恣睢(zì)嘶哑忧威
B.扭捏(niē)拮据(jū)汹涌飘逸
C.尴尬(gān)憎恶(wù)驰骋誊写
D.鲜妍(yán)汲取(jí)坍塌困厄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3分)
曾侯乙编钟最具有科学价值的就是“一钟双音”。
。
。
。
。
。
①经声学检测发现,编钟之所以能发出双音,是因为它的合瓦形结构
②一钟双音的发明和应用,是中国对世界音乐宝库作出的重要贡献
③这样的双音共存一体,又互不干扰,非常科学巧妙
④当敲击钟的正鼓时,侧鼓的振幅为零;敲击侧鼓时,正鼓的振幅为零
⑤编钟的鼓部有一个正鼓音和一个侧鼓音,相距三度音程
A.①③⑤④②B.②③⑤①④C.③②⑤④①D.⑤①④③②
4.综合性学习。
(6分)
长征即将胜利,毛泽东带领红军越过岷山之后,回顾长征,心潮澎湃,写下了《七律
长征》。
阅读《七律长征》,完成第
(1)-
(2)题。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对毛泽东的这幅书法作品,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笔法遒劲有力,结构简省,气势磅礴B.运笔自然流畅,线条奔放,纵任狂放
C.字体大小参差,方正端庄,浑厚大气D.用笔收放自如,讲究布局,一气呵成
(2)有同学设计了下面这副对联,以表达对长征的敬意。
在对联横线处填入短语,内
容和形式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上联:
红军长征,跋涉①,丈量②;
下联:
志士苦战,历经③,魂舞④。
A.①九死一生②千山万水③神州大地④华夏长空
B.①千山万水②神州大地③九死一生④华夏长空
C.①千山万水②华夏长空③九死一生④神州大地
D.①神州大地②华夏长空③千山万水④九死一生
第二部分:
阅读(50分)
(5~19题5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其后的问题。
(6分)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请你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动词的妙处。
(3分)
6.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借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行船路上必能安全到达彼岸的坚定信心。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其后的问题。
(14分)
合江亭记
吕大防
沱江自岷而别,张若、李冰之守蜀,始作堋以揵①水,而阔沟以导之,大溉蜀郡、广之田,而蜀已富饶。
今成都二水,皆江沱支流,来自西北而汇于府之东南,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
沱旧循南隍,与江并流以东。
唐人高骈始凿新渠,缭出府城之北,然犹合于旧渚。
渚者,合江故亭。
唐人宴饯之地,名士题诗往往在焉。
从茀②不治,余始命葺之,以为船官治事之所。
俯而观水,沧波修阔,渺然数里之远,东山翠麓,与烟林篁竹列峙。
于其前。
鸣瀬抑扬,鸥鸟上下。
商舟渔艇,错落游衍。
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既而主吏请记其事,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③,不为塘埭④以居水,故陂湖汉漾⑤之胜。
比他方为少。
倘能悉知潴水之利,则蒲鱼菱芡之饶,固不减于蹲鸱
之助。
古之人多因事以为饰,俾其得地之利,又从而有观游之乐,岂不美哉?
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注释:
①揵:
jiàn,遏制、堵塞。
②茀:
草多塞路。
③渎:
沟渠。
④埭:
堵水的土堤。
⑤陂、潢:
积水的池塘。
蹲鸱:
植物名,俗称芋头。
7.解释加点词含义。
(1)而阔沟以导之
(2)乃所谓二江双流者也
(3)与烟林篁竹列峙于其前(4)既而主吏请记其事
8.选出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组()(3分)
A.沱江自岷而别日出而林霏开
B.然犹合于旧渚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C.于其前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以为船官治事之所余以为蜀田仰成官渎
9.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
①春朝秋夕置酒其上,亦一府之佳观也。
②兹或可书以视后,盖因合江而发之。
10.本文与《岳阳楼记》同是因重修名胜而写,所绘之景也有相似之处,两文的写作意图
是否相似?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其后的问题。
(10分)
拒绝阅读就是拒绝美好
一个人对文化品的需求程度,实际上是一个人整体素养的反映。
一个拒绝阅读的人,是不可能有很高文化素养的。
②现在,大多数的人都在一门心思追逐财富,每天不肯拿出哪怕一个小时来阅读。
其实,这些人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他们不懂得财富只是人的躯壳而已,文化和信仰才是一个人的精髓。
一个只是拥有财富而没有文化的人,不过是财富的管家罢了。
③现在的大学里也在发生着让人痛心的事,很多大学生每天仅仅限于自己专业的学习,而没有在社会文化方面加强自己的阅读。
其实,他们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如果仅仅限于专业,自己不过就是一个接受了专业训练的文盲而已,是一个专业工具罢了。
比如两个弹奏钢琴的人,两人同样拥有熟练的演奏技巧,一个是有着丰富文化知识的人,他在用钢琴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追求;一个却仅仅是个熟练的演奏者,他看重的仅仅是钢琴的技法。
他们最后的区别是:
前者成了伟大的钢琴家,后者仅仅是个钢琴演员。
④专业知识可以获得文凭,可以成为硕士、博士,但那不是文化。
一个社会没有这样的文化氛围,没有这样的文化追求,是可怜的,也是不可能和谐发展的。
⑤很多海外的华人,现在最苦闷的事情就是他们的孩子对中华文明的一无所知。
他们的孩子接受了良好的西方教育,过着优裕的生活,说着流利的外语,但是他们的内心却非常空虚。
为什么?
因为,他们没有了文化的归属感。
说自己是华人,对于中华文化一无所知;说自己是外国人,自己又没有外国人的血统。
我们所熟知的华人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就没有这样的困惑,因为他们都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修养,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他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祖国文明的渴望和追求。
⑥很多华人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开始从国内购买大量的国学书籍,让孩子补上国学课。
⑦事实上,身居国内的人,这样的危险同样存在。
很多的富二代、富三代已经变成了一个十足的财富管理者,仅仅精于自己家族和企业的业务领域,而对于社会文明则茫然无知。
这样的茫然和无知,导致的后果是他们社会责任的严重缺失,对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漠视。
⑧中国慈善事业的严重滞后,富人缺少同情、帮助弱者的善良情怀,就是这种缺失的直接后果。
说到底,就是文化的严重缺失。
⑨我们应该这样认为,我们正面临着一场文化缺失的危机。
放眼我们的社会,有哪些人心怀着巨大而崇高的社会责任心在认真地阅读?
我们现在不缺少财富,缺少的是文化素养,是巨大的社会责任心,是善良的人文情怀。
而这些,恰恰是一个人的美德,是一个社会的价值核心,是一个民族的道德良心。
⑩阅读使人丰富文化知识,提升道德品格,涵养崇高情怀。
而一个人只有培植了崇高品格,才会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敬,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11.文章针对哪种现象发表议论?
从原文中摘录出这句话。
(3分)
12.选文第②段中画线句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3分)
13.请分析③—⑩段的论证思路。
(4分)
四、根据你对《水浒传》的阅读,回答其后的问题。
(6分)
14.填空:
宋江来到自饮自吃,吟反诗两首。
无为军通判发现宋江
反诗,蔡九知府下令捉拿。
宋江装疯。
蔡九知府闻知是近疯,把宋江下到死囚中,派
戴宗去东京报告蔡太师。
戴宗被朱贵领上梁山泊,吴用教戴宗赚萧让(书法家)
(雕刻家)上山,假造蔡京回书。
(3分)
15.请简要叙述晁盖之死。
(3分)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其后的问题。
(14分)
师道
赵长天
屈老师连名字都很个性:
肇堃。
他来当我们物理老师之后,我才知道汉语中有个“堃”字,才知道它读“昆”。
写这篇小文之前我查了字典:
肇者,开始也;堃同坤,八卦之一,代表地。
堃另一意思是指女性的,如坤角。
肇堃连在一起的含义,很玄虚。
名字是父辈取的,和本人无关,可我总觉得,像屈老师这么有个性的人,是该有这么个怪名字。
屈老师右脚坏了,整个儿已经萎缩,挂在大腿上。
据说是大学时踢足球踢坏的。
我总觉奇怪,踢球怎么会把一条腿踢成这副样子,怀疑有别的原因,牵连着一个隐秘的故事。
但我只是暗暗怀疑,从来也不敢当面询问。
他走路靠木拐,把一根木拐操练得比长在身上的腿还伶俐,尤其是上下楼梯,像小鸟一样轻捷。
我相信任何见过一眼的人,都会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那时候,他大概四十多岁,在十几岁的初中生眼里,已经是小老头儿了。
看他给我们上课,是件极轻松的活计。
夹本不厚的讲义,讲义纸已焦黄,卷着角儿,一看就知道是陈年古董,用过多少年了。
他根本不用临时备课。
开学时,吩咐每人交本练习簿,几天后发下来时,簿子上已经油印了一百道题目。
以后就省事了,“今天做第一题至第五题”,他不用现出题目,我们也不用现抄题目,大家轻松。
其实,教科书后也有练习题,他从来不让我们做,只做他的。
一百题做完了,从头开始做第二遍,他对教科书后的题目不屑一顾,只相信自己的题目,就像他只相信自己的手表一样。
那天,下课铃响了,他却无动于衷,继续讲课。
他这人很守时,从不拖课,有同学以为他没听到铃声,提醒说:
“屈老师,下课了!
”他抬起左腕,看看表,说:
“不对,学校的钟快了,还有两分钟。
”
他的自信,甚至可以从他说话的腔调上表现出来。
他把W读成“台拨溜”,而且把那个念错的“台”音读得特别响,拖得特别长,从不理会别人对他有意无意的提醒。
于是我们私下里都称他“台拨溜”。
其实,他的自信是有资本的。
作为圣约翰大学毕业生,英语绝对过关,只不过读音中掺杂了乡音,乡音难改,情有可原。
有一回,他病假,请一位年轻教师代课,讲授力学部分,好像是关于重物上坡下坡的合力分力问题。
那老师连着讲了两堂课,大家都没听懂,一做习题就出错。
第三堂课,屈老师回来了,他接着讲,只不过刻把钟,大家就豁然开朗,好像只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屈老师三言两语就说明白了。
真是很奇怪,怎么会两堂课都弄不懂一个并不复杂的问题?
从此,大家知道了,不能小看“台拨溜”那卷陈年古董,那可是一本正经。
渐渐地,他就确立了自己的尊严。
有时候,由于生理缺陷,他的动作很可笑。
他又不拘小节,平时小测验,在黑板上书写完考题,他就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