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恒谦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7173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恒谦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陕西省恒谦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陕西省恒谦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陕西省恒谦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陕西省恒谦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恒谦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陕西省恒谦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恒谦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陕西省恒谦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陕西省恒谦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下学期恒谦中学高一第二次月考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日本、印度茶业虽然在制度的构建主体、组织形式等方面呈现出不同,但有着根本的共同之处,即实现全体茶业参与者的利益均衡而非仅仅一部分茶业参与者的既得利益,构建有利于整个茶业发展的有效秩序,即他们的整个社会能够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生产、销售、组织制度体系,这是其成功的关键。

反观中国情形,正如1891年湖北盐茶牙厘局针对华茶为何衰落进行的调查所指出的那样:

华茶在生产、收集以及加工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的问题,而资金短缺的部分原因是体制的松散结构。

这种结构不仅导致了产品质量的下降,而且还由于茶叶运抵汉口出售之前要换好几手,层层加码使其价格抬升,其标价就比其竞争对手高得多。

总之,数百年来在国内贸易中运行得很好的由收集代理人与中间人组成的精致的网络,一旦面对新的体制外竞争形势,却被证明是笨拙的、无能为力的了。

为什么中国不能构建印度、日本等国有效的茶业制度呢?

在近代中国,特别是在晚清和北洋政府时期,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相当弱,也不可能为市场的运作提供具体的规则,同时由于单个企业力量是有限的,那么市场交易规则的构建主体由谁来承担?

杜恂诚教授认为:

“商会和同业公会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市场操作层面的创建和完善制度秩序的责任。

”如果我们将问题的视角放大到中外贸易领域,市场制度的构建不仅需要商会和同业公会肩负其责,而且我们也不能忽略洋商的作用。

问题在于,他们构建的制度对利益各方有着怎样的“好处”,以及对经济有着怎样的效果,更值得我们关注。

在中国近代,对外贸易方面和其他行业,国家被排除在制定规范各方之制度的权威之外。

中国茶叶对外贸易情况就是如此。

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茶业垄断货源、主导国际市场茶叶价格的优势不复存在,加之贸易不能直营,故在争夺茶叶贸易主导权方面,洋行、买办与茶栈三者之间进行了相互博弈,在此过程中,中国原有的贸易网络与洋行进行了自然的结合。

在制度构建方面,洋行、买办与茶栈居于市场支配的地位,一方面他们是市场运行规则的制定者,另一方面他们更是市场的参与者。

在这种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双重身份条件下,他们之间通过“合作”构建了稳固的利益共存关系,在“妥协”中寻求“共识”,在“合作”中共获“好处”。

这样,他们构建了另外几大产茶国都没有的组织、制度框架,这些是实现他们各自利益的一种根本保障。

(摘编自张跃《利益共同体与中国近代茶叶对外贸易衰落——基于上海茶叶市场的考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层层加码导致标价比其竞争对手高,这也是近代华茶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B.政府没有能力管理好市场,华茶的利益受到商会、同业公会和洋商的影响。

C.由于国家没有介入茶叶贸易,中国原有的茶叶贸易网络只能选择与洋行结合。

D.洋行、买办与茶栈在茶叶市场中构建了利益共存关系,从而获得了各自利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对日、印茶业的成功与中国茶业的衰落进行比较,并对衰落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

B.文章论述洋行、买办与茶栈在茶叶市场中的博弈,揭示出各方在茶叶贸易中的利益关系。

C.文章从政府管理的角度论述中国不能如日、印等国构建有效的茶业制度的原因。

D.对中国茶业的衰落,文章从体制、政府因素加以分析、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实现了各个环节利益均衡,中国也能像日、印那样在茶叶贸易中获得成功。

B.如果国家当时能够为茶叶市场的运作提供具体的规则,中国茶业就不会走向衰落。

C.华茶在生产、收集以及加工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的问题,而资金短缺导致了体制结构的松散。

D.洋行、买办与茶栈兼具裁判员与运动员的身份,考虑的必然是三方利益的最大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信息技术正在引起一场教育革命。

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

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成为学习方式变革的主要推动力,移动学习、在线学习、混合学习、即时学习、碎片化学习、合作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进一步颠覆了以“教”为主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学习方式,非正式学习、非系统学习被纳入学习的范畴。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被应用于教师工作的各个环节,教师承担的任务发生了诸多转变,传统的教师形象受到挑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权威者。

同时,信息技术对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提出了新要求,除了传统的学科专业能力之外,还需要数字化胜任力、信息化胜任力、基于技术的教学能力等,教师角色的内涵空前扩大。

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狭义的“学校教育”受到了挑战。

首先,教育的时间不再局限于在校时间,教育时间从学生在校时间溢出,扩张到校外时间、闲暇时间;其次,教育的空间不再局限于学校范围内,由学校扩张到了家庭、博物馆、社区乃至赛博空间。

教育变得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各种校外培训机构、互联网教育机构的发展使狭义的“学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网络教育虚拟社区、移动学习、在线教育等内涵被融合进“学校”概念的内涵中。

可以说,信息技术正在使教育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但是教育的本质不会变,教育传承文化、创造知识、培养人才的本质不会变,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不会变。

教育的本质可以概括为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

信息技术改变了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但技术永远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需要改变,但教师培养人才的职责没有变。

(摘编自顾明远《“人工智能+”正引起一场教育革命》、谭维智《教育学核心概念的嬗变与重构》)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成就斐然,投入的经费逐年增长,2019年国家投入资金达3318亿元。

这些资金支出情况如下表:

2019年教育信息化投入资金支出占比

(数据公开资料整理)

材料三:

信息技术为教育带来了变革,但科学技术自从被人类创造开始,就暗含风险成分。

因此,教育需要积极适应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教育变革,更需警惕“信息技术异化”的风险。

教育发展中的技术异化集中表现为:

一是信息技术以其“用”控制着教育,弱化教育的复杂性。

所谓“用”主要指向于呈现教育内容的媒体手段。

信息技术被带入教育之中,人们就会试图将任何教育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技术化手段,教育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所形成的教育工具和手段。

随着各种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教、学、评、测、管等各个方面都将被格式化和工具化,作为一种认知性与技术性、人际性与社会性、道德性与伦理性共存的综合活动,教育的复杂性不断被弱化,学生的心智与思维趋向线性化和机械化。

二是信息技术以其“艺”规约着教育,教育日趋程式化。

信息技术之“艺”通过重构教师的教学策略,塑造教师的教学模式,形成统一的教育内容、固定的教育程序,将学生塑造成符合统一标准的规范化个体,使教育变成形式化、重复化、简单化的程序,缺乏深度,崇尚效率。

三是信息技术以其“道”侵入教育,遮蔽教育的生命意义。

信息技术之“道”对教育的影响最终将作用于教育者的教育理念,使教育者从关注人的生命成长转向片面关注教学的效率和策略,原本预想的通过技术的运用焕发教育的生命活力,最终却阻碍了学生的生命活力,带来“技术凸显,生命凹陷”的畸形发展。

(摘编自朱德全《技术与生命之维的耦合:

未来教育旨归》)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传统教学中,学习是以“教”为主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学习,如今这种学习方式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而被改变。

B.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学校教育”注入了新的内涵,学校教育从狭义走向广义,学校不再是教育的主要场所,教育无处、无时不在。

C.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有力,投入巨大。

2019年投入资金支出占比名列前三位的分别是在线教育、教育大数据、教育云平台。

D.教育是一种认知性与技术性、人际性与社会性道德性与伦理性共存的综合活动,如果其复杂性被弱化,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工智能+教育”时代,教育空间更加宽广,学习方式也更加丰富,如移动学习在线学习、混合学习、碎片化学习等。

B.虽然教育时间、教育空间、教育方法因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变化,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的教育本质不能变。

C.科学技术自从被人类创造以来就是一把双刃剑,信息技术也是如此,它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也会给教育带来诸多风险。

D.教师的作用在信息化时代将会弱化,因为信息技术可以应用于教师工作的各个环节,教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权威者。

6.在教育信息化时代,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请根据材料谈谈你的建议。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忧伤远逝

非鱼

忧伤像一湖清凉的水,她就像一尾喜欢冷水的鱼。

她见过那种小鱼,细长,明黄色,很缓慢地在水里游来游去。

她觉得,这鱼肯定是悲伤的、无奈的,早就练就一身刀枪不入的本领,才在这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之上,艰难地存活下来。

从小她就活在两个姐姐的阴影里。

两个姐姐像她们的父亲,长得枝叶舒展,而她偏偏像母亲,单眼皮,小眼睛,厚嘴唇,皮肤生了锈般黑黄。

她常常怀疑,她根本就不是父母亲生的。

母亲似乎也不怎么待见她,总在抱怨:

我怎么生了这么个丑丫头,将来可怎么能嫁出去哦?

只有父亲喜欢摸她的头,高兴的时候拍她的小肩膀,夸她聪明、能干。

于是,她唯一的骄傲就是聪明、能干,她只有更加聪明,更加能干。

父亲说:

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一流的大学。

她就拼命地学,把所有能拿的奖状都拿回家,贴了满满一墙。

她考上了一流大学。

她的丑在那一刻被大家忽视了,包括两个姐姐,都热泪盈眶地祝贺她,说她给家里争了光。

父亲已经退休了,笑呵呵地端起他的小茶壶,歪一歪右嘴角,从小壶嘴吸一口茶水,递给她一个MP3:

丫头,奖励你的。

母亲也送给她一把黑亮的牛角梳:

用脑太多,拿这个多梳梳头有好处。

她觉得,只有在那个夏天,才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候。

可夏天太短暂,匆忙间就过去了。

秋天的风,还有雨,长且冷,而且愈来愈冷。

大学里,同学们开始悄悄恋爱,可从没有人约她,她总是孤独地呆在教室,使自己看起来很忙的样子。

四年之后,她比别人多了一张“优秀大学毕业生”证书,也因此第一个被选调到省直机关。

看着那些恋爱过的同学凄凄离别,执手相看泪眼,她独自抱着膝盖,坐在她的小床上。

她听见心里被某种东西敲击的声音,轰,轰,轰,一下又一下,她突然感觉很疼,哪儿都疼。

她的疼痛持续了很长时间,有四五年吧。

她避免一切出头露面的机会,努力把工作干得更好,避免和年轻男同事一起出去,很小心地保护着自己的自尊。

同事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要给她介绍对象,都被她婉言回绝了,她不是不想恋爱,她怕失望,更怕伤害。

直到有一天,她独自背了行囊去旅游,看到高原湖水中的鱼,她仿佛看到了自己。

这么多年,自己就像小鱼在这冷水中,一直孤独地待在无尽的忧伤里。

可人毕竟不是鱼啊,不是。

那一刻,她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回到家,她去看父亲。

此时母亲已经去世了,两个姐姐也已经结婚,过着世俗的幸福生活,父亲独自一人守着家。

父亲还喜欢摸她的头:

丫头,该把自己嫁出去了,别总那么高傲。

高傲?

父亲,难道你觉得我是高傲?

我已经把自己降低到尘埃里了,我从来就没有高傲过,我只有自卑。

但看起来是这样。

父亲说。

你不觉得是我长得太丑,没人要?

傻丫头!

世上从来就没有丑女人,只有笨女人。

再说,你看看你,哪点丑了?

她不相信父亲的话,父亲从来就是爱她的,不会说她丑,可她知道自己很丑,一直都丑,从小到大。

你怎么这么固执?

父亲好像有点生气:

找个好小伙子去恋爱结婚。

回到单位,她对同事大姐说:

帮我介绍个对象吧。

她想通了,哪怕为了父亲,就算受伤也得伤一次吧。

同事大姐一脸的惊讶:

真的?

真的?

哎呀,咱单位那么多小伙子等着呢,你总拒人千里,他们都怕了你了。

真的?

这回是她惊讶了。

她从来没想过会有人喜欢她。

怎么不是真的啊,瞧瞧,气质多好啊,他们都说你像三毛。

刹那间,二十多年积攒起来的忧伤分崩离析。

她的心里绽放出一朵灿烂的花,如鱼儿一跃跳出冰凉的水面,拥抱温暖……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姐姐们的漂亮、大学同学的恋爱,给“她”的生活带来了阴影,让“她”感到痛苦,促使着“她”更加努力地学习。

B.高原湖水中的鱼孤独地生活在清凉的水中,“她”觉得自己与它们极为相似,同病相怜中也获得了生活的力量。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父亲摸“她”的头、赠送礼物、催促恋爱结婚等细节,表现了父亲对“她”的关爱。

D.“秋天的风,还有雨,长且冷,而且愈来愈冷”的描写,间接表现了“她”的内心情感,也为后文情节做了铺垫。

8.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主要的性格特点?

请简要概括。

(6分)

9.小说以“她的心里绽放出一朵灿烂的花,如鱼儿一跃跳出冰凉的水面,拥抱温暖”结尾,有何作用?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胡晋臣,字子远,蜀州人。

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为成都通判。

制置使范成大以公辅荐诸朝,孝宗召赴行在。

入对,疏当今士俗、民力、边备、军政四弊。

试学士院,除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兼右曹郎官。

轮对,论三事:

一,无忽讲读官,以仁宗为法;二,责谏官以纠官邪,责宰相以抑奔竞;三,广听纳、通下情,以销未形之患。

又极论近幸,上览奏色动。

晋臣口陈甚悉,至论及两税折变,天感稍霁,首肯久之。

赵雄时秉政,手诏下中书问近幸姓名。

晋臣翼日至中书,执政诘其故,晋臣曰:

“近习【注】招权,丞相岂不知之?

”即条具大者以闻。

上感悟,自是近习严惮。

晋臣以亲年高,求外补,知汉州,除潼川路提点刑狱,以忧去。

服除再召,以五事见,曰:

“选将帅,广常平,治梁壤,更铨法,通褚币。

”上谓辅臣日:

“胡晋臣言可行。

”除度支郎,系迁侍御史。

朱熹除兵部郎官,以病足未供职。

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

光宗嗣位,迁工部侍郎,除给事中,每以裁滥恩、惜名器为重,内降持不下,上嘉其有守,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

正谢日,上命条上军政利害。

既而朝重华宫,孝宗谓回:

“嗣君擢任二三大臣,深惬朕意,闻外庭亦无异词。

”晋臣拜谢。

除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

上自南郊后久不御朝,晋臣与丞相留正同心辅政,中外帖然。

其所奏陈,以温清定省为先,次及亲君子、远小人、抑侥幸、消朋党,启沃剀切,弥缝续密,人无知者。

未几,薨于位,赠资政殿学士,谥文靖。

【注】近习:

君主宠爱亲信的人。

(节选自《宋史·胡晋臣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

B.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

C.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

D.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在,即“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本指京都,后专指天子巡行天下所到之地。

B.轮对,宋代一种官制,官员每隔数日轮流上殿策对时政利弊,也叫“转对”。

C.常平,古代调节米价方法,政府丰年购粮以免谷贱伤农,歉年卖出储粮以稳定粮价。

D.工部,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全国土地、赋税、水利等政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晋臣才学突出,见识高卓。

绍兴二十七年考中进士,后被荐入朝,受到孝宗召见。

他明确指出当时的政治弊端,官职也得以升迁。

B.胡晋臣为官正直,不惧权贵。

他敢于斥责皇帝身边的亲信,包括谏官和宰相,皇帝看了奏章脸色都变了。

C.胡晋臣侍奉大宋,竭忠尽智。

他辅佐孝宗和光宗两位皇帝,都是尽心竭诚,光宗不亲临朝政时他更是小心辅政,后来死于官任上。

D.胡晋臣恪尽职守,深得褒嘉。

在担任给事中期间,光宗褒奖他有操守,后在重华宫朝拜时,孝宗又称赞他“深惬朕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晋臣口陈甚悉,至论及两税折变,天威稍霁,首肯久之。

(5分)

(2)晋臣以亲年高,求外补,知汉州,除潼川路提点刑狱,以忧去。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河北民

王安石

河北民,生近二边①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②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③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注】①二边:

指北宋与契丹、西夏接壤的地区。

②一作“依”字。

③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曾对侍臣谈到自己有二喜:

“比年丰稔,长安斗粟直三、四钱,一喜也;北虏久服,边鄙无虎,二喜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王安石早年的诗歌创作有取于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关心政治、同情百姓疾苦,体现了现实主义精神。

B.“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两句,开门见山地点明了黄河以北地方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而边民“长苦辛”只是因为北宋与契丹、西夏两族连年的战乱。

C.诗歌的最后两句,诗人用感叹的口吻颂扬“贞观之治”的美好,表达了对北宋时政的批判和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D.黄河以北的边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向南逃荒求生;河南虽然丰收,老百姓也是缺粮断餐,从而暗示出“长苦辛”不是河北之民所独有,河南之民以及其他内地之民无不如此。

15.为了表现河北民的“苦辛”,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

(2)《烛之武退秦师》中,“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一个人反过来去伤害曾经帮助过他的人;表明晋国国君背信弃义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

(3)“悲难”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文人情感。

杜甫的《登高》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久客他乡、孤苦多病的悲难。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作为我国迄今可见最早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不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还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

现存的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独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了下来,这对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意义重大。

120年前,当爱国学者王懿荣发现甲骨文时,中国正处于积贫积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大批甲骨被西方列强,流亡海外。

甲骨的发现、挖掘与研究浸透着一大批学者的血泪。

120年后,中华民族实现了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巨变,甲骨文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走向海外,成为世界了解中华文明的“”。

()。

今年正值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家博物馆举办了名为“”的甲骨文文化展。

一方面,通过“契文重光”“契文释史”“契于甲骨”三个单元近一百九十件甲骨、青铜、玉石实物构成的叙事链条,共同讲述那段甲骨被发现与发掘的惊世过往,重温甲骨文背后的商周文明,致敬甲骨学者们的卓越成就;另一方面,通过展览叙事,使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悟,让文物“活”起来,让甲骨文成为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和构筑民族价值认同的重要载体。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延续横征暴敛信使证古泽今

B.保留巧取豪夺纽带震古烁今

C.延续巧取豪夺信使证古泽今

D.保留横征暴敛纽带震古烁今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片片甲骨,是中国近代史的变迁的见证,也昭示着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

B.由这片片甲骨,中国近代史的变迁得以见证,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也被昭示

C.中国近代史的变迁和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都在这片片甲骨中得以彰显

D.这片片甲骨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变迁,也昭示着中华民族未来的辉煌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展览叙事为了让文物“活”起来,把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给人民群众感悟

B.通过让文物“活”起来的展览叙事,使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悟

C.为了使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知,让文物“活”起来,通过展览叙事

D.展览叙事让文物“活”起来,使甲骨文中传承的文化基因为人民群众所感知

20.依照下面的示例,根据语境,仍以“年”为话题,另写填入两句话。

(6分)

小时候,年是一碗香气四溢的猪肉,是一件崭新漂亮的衣裳,是一挂噼啪震响的鞭炮;长大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老了,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遗传”下定义。

(5分)

(1)遗传是一种生物自身繁殖过程。

(2)这种繁殖将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进行。

(3)在这一过程中,生物将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

(4)这种繁殖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是与亲代相似的复本。

答: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人们处于遥远的地方,看不见一棵在地平线上努力生长的小草。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答案

1.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型时,第一步是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

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

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C项,“国家没有介入茶叶贸易”“中国原有的茶叶贸易网络只能选择与洋行结合”说法错误。

原文第4段只是说“国家被排除在制定规范各方之制度的权威之外”,并不是被排除“介入茶叶贸易”。

另外,“中国原有的茶叶贸易网络只能选择与洋行结合”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为“在争夺茶叶贸易主导权方面……中国原有的贸易网络与洋行进行了自然的结合”。

故选C。

2.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原文论证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