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模拟高考32江苏省盐城市高三年级摸底考试整理精校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6946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模拟高考32江苏省盐城市高三年级摸底考试整理精校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高考模拟高考32江苏省盐城市高三年级摸底考试整理精校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高考模拟高考32江苏省盐城市高三年级摸底考试整理精校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高考模拟高考32江苏省盐城市高三年级摸底考试整理精校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高考模拟高考32江苏省盐城市高三年级摸底考试整理精校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模拟高考32江苏省盐城市高三年级摸底考试整理精校版.docx

《届高考模拟高考32江苏省盐城市高三年级摸底考试整理精校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模拟高考32江苏省盐城市高三年级摸底考试整理精校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模拟高考32江苏省盐城市高三年级摸底考试整理精校版.docx

届高考模拟高考32江苏省盐城市高三年级摸底考试整理精校版

2015届高考模拟高考(32)江苏省盐城市高三年级摸底考试

高考模拟试卷

101110:

03

江苏省盐城市2015届高考模拟高三年级摸底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160分,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绰约/泥淖  蠕动/孺子牛  瞳仁/摩肩接踵

B.鹿茸/作揖  镂空/露马脚  潜伏/潸然泪下

C.庖厨/炮制  蝼蚁/捅娄子  胥吏/长吁短叹

D.湍流/挣揣  蝉联/口头禅  颐养/心旷神怡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不少家庭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管,其实等于无为而治,社会应当给这些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B.他主演过十几部电影,塑造了众多富有个性的艺术形象,在国内影视界乃至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堪称炙手可热的名人。

C.日本政府非法将中国的钓鱼岛“国有化”,完全是他们和右翼分子一起苦心孤诣策划的闹剧,中国人民绝不会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D.徽州的老房子,除了粉墙黛瓦外,高低错落的五叠式马头墙也以其抑扬顿挫的起伏变化,体现了皖南民居独特的韵律感。

3.在下面语段的空缺处仿照画线的语句写上合适的内容。

(4分)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

它崇高而又优雅,   ▲  ;它时而狂放不羁,  ▲  ……人们感怀并摹写它亘古如斯的美丽,将身心沉浸其中,在聆听万籁的时候,体味人世的纷繁,             ▲    。

4.针对下面材料中相关方面所谓“保护性拆除”的说法予以驳斥,要求恰当运用修辞手法,不超过40个字。

(5分)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维修性拆除”余音未了,网友又爆料重庆蒋介石行营被“保护性拆除”。

针对公众的质疑,相关方面的回应称,正在进行的拆除性施工,是文物保护项目的一部分,是对旧址的“保护性拆除”。

                                                                          (40字)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青田刘文成先生传

[明李贽

公名基,字伯温,处州青田人。

少颖悟绝群,读书过目辄诵;善经学,工属文,旁通天官阴符家言。

会太祖

(1)已下金华,定括苍,使孙炎以金帛来聘,即日同章溢、叶琛间道走金陵。

既见上,陈时务一十八策,上大悦。

俄陈友谅倾国入寇,压金陵,军势张甚。

上欲发兵御之,而众恇扰不决。

公后至,独张目不言。

上为起入内,趣召公。

上固问计安出,乃曰:

“贼骄矣,诱之深入,而伏兵徼取之,故易易耳。

”上于是决策,诱破友谅,尽覆其众。

以克敌赏酬公,公辞不受。

师攻友谅之皖城,不下。

公谓:

“弹丸地,何足久劳师!

友谅胆破矣,急进薄江州,彼必遁,江州下,皖城焉往?

”友谅果遁。

友谅之丞相胡廷瑞,使其子请以洪都降,有所要质。

上难之,公从后蹴其所坐胡床,上悟而许,洪都下。

前是公以母丧告归。

上固留不得行;至是复申前请,始许。

公至衢,而苗军叛,杀金华、括苍守将胡大海、耿再成等。

衢人汹汹,其将夏毅忧甚,迎公入,众即帖伏。

公移书诸属邑,俾固守,俟邵平章之兵而悉诛诸叛将。

俄驿召还,道建德而张士诚来寇。

李文忠时为帅,奋欲击之。

公使勿击,曰:

“三日后必走,走而尾之,可尽擒也。

”三日,公登城望曰:

“贼走矣。

”众见其壁垒旗帜如故,且闻严鼓声,莫敢发。

公复趣之,至其所,则空壁,所留皆老弱;追而薄之东阳,悉获其众。

公入谢,上从容问曰:

“吾欲取陈友谅、张士诚。

而鲰生谓士诚密迩,且富而弱,宜先。

若为我策之。

”公对曰:

“陈氏据上游,窃名号,乃心无日忘我。

此不宜久蕴崇

(2)之。

取陈氏,士诚则羹中物矣。

”会友谅复攻洪都,上遂率师迎敌之,大战于彭蠡湖,虽小利,尚未决。

公请移军湖口,以金木相犯日决胜,陈氏遂平。

上即位,擢御史中丞,领太史令。

如遇诸大典封赏册拜,皆公与左丞相李善长、学士宋濂计定为之。

时处州七县粮岁额五升加五合(3),而上独令青田仅以五升为额。

曰:

“令乡里子孙,世世颂刘伯温也。

(选自《续藏书》,有删节)

【注】

(1)太祖:

明太祖朱元璋。

(2)蕴崇:

积聚,堆积。

(3)合:

gě,一升的十分之一。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欲发兵御之                      御:

抗击

B.上为起入内,趣召公。

              趣:

急忙

C.道建德而张士诚来寇                道:

叙说

D.上遂率师迎敌之                    敌:

抵挡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刘基机敏善谋的一组是(3分)

①即日同章溢、叶琛间道走金陵        ②急进薄江州

③公从后蹴其所坐胡床                ④至是复申前请

⑤迎公入,众即帖伏                  ⑥以金木相犯日决胜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了解刘基的才干,所以在攻占金华、括苍后,立即派人带着礼物前去聘请刘基,刘基初次见到太祖就献计献策。

B.陈友谅的丞相胡廷瑞,派他儿子到洪都去向太祖请降,提出了投降的条件,当时太祖觉得为难,但最终还是答应了。

C.刘基从陈友谅所在地理位置、影响等方面加以分析,认为他是首要敌人,应该先消灭掉,然后张士诚就好对付了。

D.太祖即位后,对青田县征的税比邻近县少,让青田人得到恩惠并世代称颂刘基,他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表彰刘基。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俄陈友谅倾国入寇,压金陵,军势张甚。

(3分)

(2)急进薄江州,彼必遁,江州下,皖城焉往?

(4分)

(3)公移书诸属邑,俾固守,俟邵平章之兵而悉诛诸叛将。

(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初发扬子⑴寄元大校书

[唐]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⑵安得住。

【注释】

(1)扬子:

指扬子津,在长江北岸,近瓜州。

 

(2)沿洄:

分别指顺流和回旋的水流。

(1)首联中“凄凄”“泛泛”两个叠词有什么作用?

(3分)

(2)“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艺术特色。

(4分)

(3)三、四两联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君子生非异也,               。

(荀子《劝学》)

(2)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3)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师说》)

(4)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廊腰缦回,                。

(杜牧《阿房宫赋》)

(6)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不义而富且贵,            。

(《论语•述而》)

(8)玉户帘中卷不去,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炫车

盐夫

我曾在4S店做过汽车销售员。

草原上老牧民巴音的越野车就是那时买的。

从前草原上沙尘暴多,现在退耕还林、以经济林拉动治沙工程,生态与植被得到好转,出现了大片沙柳、沙棘林与草场,沙尘暴已不多见了。

即便这样,老牧民巴音还是要选择一个阳光更灿烂、风儿像丝绸一样轻柔的好日子,与老伴高娃坐上马车一起来到城里。

那一日,天气的确很好,但老牧民巴音的运气—点也不好,进了城就被警察罚了款,内心很窝火。

他一路上嘀咕不休——啥时撞红灯了?

红灯在电杆顶上,跳起来还差好几米远呢!

有人听到巴音的嘀咕就噗噗笑,巴音就更生气了,啪,甩了一响鞭,马就得得跑开了。

巴音与马车到达4S店时,已是后晌的事了。

他把马儿系在店旗杆上,从车厢里甩下一只旧麻袋。

巴音的马儿不习惯城里生活方式,笼头套子还没卸下,尿液就哗啦啦湿了一片地。

保安哈尔巴拉挥着电棍上来了,吼叫着把马儿牵走。

草原上牧民都是硬汉子,狼群都不怕,还怕什么电棍,巴音与哈尔巴拉就他一言你一语斗起嘴来了。

我从没见过胡须花白的巴音,但一眼就知道巴音不同一般的牧民,巴音的麻袋里一定不是地瓜或者收来的旧酒瓶。

我出来了,先给保安哈尔巴拉敬烟,谎称巴音是远房表叔,然后把水泥地面拖洗得干干净净。

这样,我就取得了巴音的信任,巴音指指麻袋说,就买你店里车子。

麻袋里,果然都是人民币。

老牧民巴音的生意可是个大生意,他一次就买下两辆越野车。

巴音买车也不讲究,就是要动力强,前后驱动,适合在草原上开的那种车就行,但有一个附加条件,4S店得有人把车送到草原上——骑马、打猎、放牧,巴音是好把式,种沙柳、沙棘也是能手,但不懂驾驶,他的两个儿子会开车却又都不在草原。

巴音的蒙古包在草原深处。

草原上的落日很迟,到了他家时,天边一丝晚霞也没有了,我与司机忙着要回鄂尔多斯,但好客的巴音与他老伴死活不让走,杀了羊,还请来三个好邻居一起喝酒,酒一直喝到月亮西斜,次日太阳升老高了,这才摇晃着离开巴音的蒙古包。

之后,巴音—直没再与我联系。

但我还是与巴音通了一次电话,询问一些车况方面的问题。

巴音似乎对两辆车相当满意,在电话那一头,一个劲夸说,好着呢,好着呢!

三个月后车辆保养期到了,我又去了一趟草原。

在草原上,远远地,看到有两匹马拉着一辆越野车在慢慢行进。

赶到前面一看,牵马的正是老牧民巴音。

我停下车与巴音打招呼,出故障了?

巴音摇摇头。

没故障咋用马拉啊?

我又问。

巴音不吭声,依然牵马前行。

一个看热闹的大孩子笑开了,他说出了一个秘密。

越野车买回来之后,巴音从没有把车开出去一次,早晨太阳出来时,他会把车从车库里推出来,晚上太阳落山时,他与老伴又会把车推进车库,天天如此,一天不落。

就在前半晌,从来没发生过的事情发生了,越野车被巴音推着启动了,呼地冲出了车库,在草地上飞驰而去。

巴音忙跨上马背,在后面紧紧追赶,手里甩着套马绳,套了好几次也没套中,最后车轮陷在沙坑里,这才熄火停下来……听到这里,我笑了,巴音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有车为什么不开呢?

我问巴音。

巴音没有直接回答问题。

在蒙古包里,他一边喝着马奶茶,一边讲述草原上的故事。

从前的草原没有现在这样翠绿、富裕,草地沙化,风暴三天两头刮,治沙、恶化、再治沙、再恶化,最多一年沙尘暴就刮了七十多次,死了大批牲畜。

就是那一年,很多牧民都离开草原出外谋生了。

老牧民巴音不走,他坚定地留下来了,但他的两个儿子却都离开草原了,这一去就是六年多。

临走时,父子还吵了一架,两个儿子发誓再也不回草原上了。

巴音喝一口马奶茶继续说,草原是有灵性的,你对她好,她也会对你好的,草原其实满地都是黄金。

他的两个儿子至今没回来,但巴音十二分相信,他们一定会回来的,越来越美丽的大草原还引不回这两只小雏鹰?

蒙古包外,有摩托车的马达声,由远及近。

不一会工夫,蒙古包里进来了两条汉子——巴音的大儿子博日格德与二儿子哈日查盖。

巴音向门外瞟了一眼破旧的摩托车,回来了?

回来了!

不走了?

不走了!

这么多年你们过得还好么?

两个蒙古汉子不吭声了。

巴音沉默了一刻,突然又哈哈大笑起来,好了,不提从前的事了,但一定要记住,草原的天,才是雄鹰飞翔的天!

老牧民巴音走出蒙古包。

外面的阳光很灿烂,蓝天很开阔。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5届高考模拟第20期,有删改)

11.“外面的阳光很灿烂,蓝天很开阔。

”请分析小说结尾处这句话的深刻含意。

(4分)

12.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老牧民巴音什么样的性格?

请简要分析。

(6分)

13.小说写巴音的两个儿子,对刻画老牧民巴音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4分)

14.老牧民巴音不会开车,却又买车,又炫车。

小说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意图?

试作探究。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岁岁年年人不同

杨迎新

①眼看老父亲的头发一根根变白,绕膝蹒跚的娇儿一寸寸长高,不禁想起了当初唐诗人刘希夷《白头吟》里的两句诗: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②韶华易逝,岁月难再,这是古人一再咏叹的题材。

屈原的“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怕的是蹉跎时日、老大无成,这应算是比较积极的。

曹操这个人是很有大志的,但他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却弥漫着一种苍凉之气。

刘希夷的那两句呢?

大概也没有突出的格调。

不过,当我吟哦这两句诗的时候,父亲却独有所感,说:

“我看这诗讲得在理,就说咱爷仨吧,我小时候不用说了,旧社会,饿得皮包骨;你小时候赶上‘瓜菜代’,气色也不好;哪像现在我这‘甜窝’里的小孙子,牛奶、肉松、水果不断,长得像嫩葱一样!

这不正是‘人不同’么?

③我父亲是农民,不大懂诗。

他的解释也未必符合诗的原意,但他讲的我们祖孙三代童年的情况却是真的。

其实,这些变化,社会学家们早就揭示过了。

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状况一年比一年好。

平均身高在增加;平均寿命从以前的三十多岁,四十多岁,增加到现在的七十多岁。

④然而往深处一想,“人不同”主要还是表现在思想观念的变化上。

前些年谁不对“富”字畏之如虎?

现在哪个劳动者又不求知若渴?

过去一说赚钱,仿佛是干了见不得人的事,如今则是生财有道的人当劳模;过去一提生活享受就是“资产阶级”思想,现在吃穿讲究一些,被视为劳动者的正当追求。

如今,如果有哪位老先生再把农民经商之类看成是“二流子”之所为,则他一定被笑为“冬烘”,碰上激烈一点的,说不定还会指着他的鼻子,给他“肃肃”“左”的流毒。

我老家农村,有个外号叫“一根筋”的老汉,脑筋死巴、固执得厉害。

新政策一公布,别人都”活“了,儿女们也要办工厂,他跳着脚骂他们“忘了庄稼祖宗”。

没想到今年春节见到他,竟然也是满口的“商品”“信息”一类的新词了!

可见,世变时移,人不同必矣。

⑤不过,要是认为这“人不同”是自然而然发生的,那就未免太天真了。

因袭的重担,积习的羁绊,习惯势力的包围,脱身一跃而求其“不同”,谈何容易!

辛亥革命以后,有人还是拖辫子,想皇帝;“文化大革命”早被彻底否定,可有些人说话办事,还改不掉那时的调调。

可见,要想有所前进,有所“不同”,就要有一些敢于是今是、非昨非,标新立异,开拓前进的勇气。

只有不同凡响的人,才会有不同凡响的事业。

历史就是在年年不同的进击中,涤除陈腐,翻新气象,走向今天,走向未来的。

时代呼唤具有八十年代新眼光、新观念的猛士!

                                                (选自1985年3月25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5.从文中看,“人不同”包含哪些内容?

请用简洁语言加以概括。

(6分)

16.文章第④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6分)

17.请简要概括文章第⑤段的论述层次。

(6分)

七、作文(70分)

18.请以“情理之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70分)

要求:

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C(C.páo,lóu,xū;A.chuò/nào,rú,tóng/zhǒng;B.róng/yī,lòu,qián/shān;D.tuān/chuài,chán,yí)

2.D(D.抑扬顿挫:

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句中用来叙说建筑的韵律感,符合语境。

A.无为而治:

(1)指不施用刑罚,通过任用贤人、用道德感化老百姓,从而使天下安定的治国方针。

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

(2)一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而使国家得到治理。

这是道家的治国方针。

(3)比喻不费力就把事情办好。

均不合语境。

B.炙手可热:

手一挨近就感觉得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不合语境。

C.苦心孤诣:

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

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感情色彩不当)

3.示例:

雄浑而又柔和   时而静谧深远   感慨历史的沧桑

【评分建议】要求内容恰当,句式相近。

写对一处得2分,写对两处得3分,写对三处得4分。

4.示例1:

这是冠冕堂皇的托词和借口!

实际上是借保护之名,行毁坏之实。

(对偶)

示例2:

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既然拆除,何来保护?

(反问)

【评分建议】要求驳斥在理,修辞恰当。

内容3分,修辞2分,共5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C(道:

取道)

6.C(①表现刘基对明太祖的拥戴;④表现刘基急于回家守丧;⑤表现众人对刘基的信赖)

7.B(胡廷瑞派他儿子以献出洪都来请降)

8.

(1)不久,陈友谅动用全部兵力入侵,进逼金陵,敌军的气焰很嚣张。

【评分建议】“寇”“压”各1分。

语句通顺1分。

(2)赶紧进兵迫近江州,他一定会逃跑,江州被攻占,皖城能(跑)到哪里?

【评分建议】“薄”“下”(被动要译出)“焉往”(倒装)各1分。

语句通顺1分。

(3)公(刘基)向下属各县发布文告,让各县坚守,等邵平章的军队到后诛杀了所有叛将。

【评分建议】“移书”“俾”各1分。

语句通顺1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

(1)增强了语言的音韵美;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评分建议】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

(2)借景抒情。

借钟声和远树,透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无一字写情又字字含情,主观情和客观景有机交织。

【评分建议】概括手法1分;分析3分(第一层2分,第二层1分)。

(3)知交难重逢,世事难预料,命运难自主。

【评分建议】答对一点得1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

(1)善假于物也 

(2)无边落木萧萧下 (3)惑而不从师 (4)谁家新燕啄春泥

(5)檐牙高啄   (6)烽火扬州路    (7)于我如浮云  (8)捣衣砧上拂还来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11.寓指老牧民巴音一家人的心情欢欣愉悦,舒畅开朗;草原牧民的生活幸福美好,充满阳光。

【评分建议】每层2分,共4分。

12.第一处:

听到有人噗笑,巴音更生气,一甩马鞭,写出他的粗犷、刚烈。

第二处:

巴音哈哈大笑、不提前事及郑重叮咛,写出了他的宽厚、豪爽和深明大理。

【评分建议】每处3分。

性格特点2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

共6分。

13.两个儿子的出走和回归,侧面衬托了老牧民巴音改变草原面貌的执着信念和坚毅态度;形象验证了巴音对草原美好前景的预见。

【评分建议】每点2分,共4分。

14.要点示例:

形象地反映草原牧民生活的富裕和变化;以及内心的自豪感;

巧妙地突出靠自己的双手和努力才能建设好家乡、过上好日子的主题;

设置悬念,为巴音两个儿子回到草原、回到家乡的情节作铺垫和伏笔;

增强内容的戏剧性和故事性,提升作品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评分建议】答对1点2分,答对2点4分,答对3点6分。

其他言之成理的探究,只要合理同样给分。

不结合文本分析给一半分。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15.健康状况好坏的悬殊;物质条件优劣的差异;思想观念新旧的变化。

【评分建议】每点2分,计6分。

必须答出“好坏”“优劣”“新旧”等内容,仅回答“健康状况”“物质条件”“思想观念”等得一半分。

16.多角度正反对比,并以“一根筋”老汉为例,形象地诠释“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深刻含义,阐明世变时移人不同的必然性。

【评分建议】写法特点4分,每点2分;分析2分,每点1分;计6分。

17.首先指出“人不同”受诸多因素影响,求“不同”不易;接着从历史和现实角度例证要有所“不同”须有开拓前进的勇气;最后点明全文主旨:

时代呼唤新眼光、新观念的猛士。

【评分建议】每层2分,计6分。

七、作文(70分)

(一)判分原则

判分须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

要从切题、立意、选材、结构、文体等写作基本能力和语文素养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量分。

符合文体要求,是指符合考生选定的文体要求。

(二)判分等级

一类卷63分以上;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分以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