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测试试题1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6822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测试试题1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测试试题1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测试试题1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测试试题1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测试试题1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测试试题1含答案.docx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测试试题1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测试试题1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测试试题1含答案.docx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试题1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检测题

(90分钟100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妖娆(ráo)风骚(sāo)飒飒(sà)泄气(xiè)

B.疟子(yào)寒噤(jìn)解剖(pōu)仄歪(zé)

C.弥高(mí)纳粹(cuì)绮丽(qǐ)真谛(dì)

D.聒噪(guō)懊恼(ào)祈祷(dǎo)讪笑(shàn)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莽莽尖利悠闲一代天骄

B.吆喝依稀赫然张慌失措

C.云霄惊骇盘缠锲而不舍

D.腌臜蓬勃消遣孔武有力

3.下列各句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是()(2分)

(1)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下来的样子。

(2)孩子们在炮火里一直没过,神经紧张得很。

(3)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

(4)老年、青年、孩子们,一群群向那青青山坡。

A.滴落安静轻视涌

B.坠落宁静蔑视奔

C.滴落安静蔑视涌

D.坠落宁静轻视奔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

B.她已经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

C.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D.在2012年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体验到合作之趣,又享受了天伦之乐。

5.古诗文默写。

(4分)

(1)朱雀桥边野草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

(《乌衣巷》)

(2)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赤壁》)

二、(本大题共14小题,共34分)

(一)阅读选文,回答后面问题。

(10分)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

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

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

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

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

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

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

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

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

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

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

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

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

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6.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分)

7.老头子为什么“张皇失措”?

他是真的“张皇失措”吗?

(2分)

8.这几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写老头子?

突出了老头子什么性格?

(4分)

9.文段中很巧妙地穿插了景物描写,试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2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2分)

[甲]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唱歌,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

①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

[乙]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的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②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10.思考画线句内容回答。

(2分)

(1)①句中波浪和狂风的搏斗象征着什么?

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②句中加点的“大笑”和“号叫”的具体内容各是什么?

表现了海燕怎样的精神风貌?

11.各用精简的语言概括[甲][乙]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2分)

[甲]

[乙]

12.[甲]部分与[乙]部分之间有何表现关系?

试做简要解说。

(3分)

13.[甲]部分中描写乌云的形容词、动词有哪些?

从[乙]部分中筛选内容回答表现了什么,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2分)

14.[甲][乙]两部分都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共同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从两段中各找出一例,具体说说起到了怎样的表达作用。

(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12分)

天赐良“源”

浩瀚的海洋不仅面积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8%,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

6000万平方千米的热带海洋平均每天吸收的太阳能就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所含的热量。

吸收太阳热能的海洋表面温度较高,而在一定深度下的海水温度较低。

海洋表面在太阳的照射之下,和长期未受到光线照射的深海产生了温差,一般在热带地区,地层与1000米深处的海水温差可达25℃。

由于存在温差,就可以利用海洋表面和海洋深处的温度差来发电。

按资源普查的经验公式计算,在几种海洋能利用中,海洋温差能可开发总装机容量为148亿兆瓦。

单从数量上来讲,温差能是最大的。

A

利用海洋温差产生电力的研究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海洋温差发电的概念最早于1881年提出,但是当时世界上大部分科技发达的国家都处于纬度较高的温、寒带地区或者是内陆国,缺乏发展海洋温差发电的基本条件。

1926年法国科学家克劳德利用分别装在两个烧瓶里的28℃温水和冰块实现了温差能至电能之间的转换。

这个试验虽然产生的电力不大,只能使几个灯泡发光,但却已经从原理上说明利用海洋温差发电是完全可能的。

理论上的可行并不代表在工程上就可以立即应用。

海洋温差发电直到上世纪70年代全球爆发能源危机时期,在美国夏威夷成功建设了世界上第一座海洋温差发电装置后才得到重视,近年来的研究使它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B

海洋温差发电机系统是由蒸发器、涡轮机、发电机、冷凝器等几部分组成。

各部分间由很大的管道连接。

蒸发器中是一种在13℃~15℃间即可蒸发的液体物质,向其中导入15℃~28℃的表层温海水时,工作流体因受温海水加热,而致沸腾,蒸汽经由连接管送到涡轮机,使其转动。

溢出的蒸汽则汇入冷凝器,当向其中导入1℃~7℃的深层冷海水时,这些蒸汽受冷凝结成液态的工作流体,随后由其他装置重新送回蒸发器。

这样的操作周而复始地进行,只要表层温海水管与深层冷海水管间存有温差,即能经由上述循环从海水中不断获得电力。

广阔的利用前景

对于海洋温差能的利用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工作过程中所需换热面积大,导致建设费用较高,并且海水会腐蚀设备,海洋生物也会在机器工作过程中进入设备,等等。

但是海洋温差能发电对能源的浪费远远低于普通火力发电。

当海洋电站离陆地较近时,可考虑直接向陆地上的变电站输送电能;人们还可以利用海水在工作过程中分解出的氢作为燃料,或从浓缩海水中提取铀、重水以及一些稀有金属,送往陆地供核电站使用。

同时它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因此对海洋温差能这种清洁能源的利用前景可谓十分广阔。

15.文章第1段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试简要分析其作用。

(2分)

16.请在文章的A、B两处分别撰写两个适当的小标题。

(2分)

A:

B:

17.简要说明“海洋温差能”为什么“利用前景可谓十分广阔”。

(2分)

18.下列句子中删去加点的词语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的一项是()(2分)

A.一般在热带地区,地层与1000米深处的海水温差可达25℃。

B.单从数量上来讲,温差能是最大的。

C.但却已经从原理上说明利用海洋温差发电是完全可能的。

D.同时它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

19.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写出你从中的发现或思考。

(4分)

材料:

上海电力公司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电项目,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齐头并进。

根据测算,世博会召开时,上海并网清洁能源发电将达到146.4兆瓦,其中风电139.4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7兆瓦,可为世博园区提供三分之一的用电量。

这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万吨。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

20.名著阅读。

(7分)

(1)《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______________,第三部是《神秘岛》),小说主要讲述了_____________号潜艇的故事。

作者凡尔纳被公认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脸又长又厚又粗犷,头发很短,向前盖着,使额头显低,两只小眼睛深陷在阴暗的眼眶里,严峻地盯着别人,鼻子扁阔,嘴唇厚而前伸,耳朵大大的。

”这是对的外貌描写。

(1分)

(3)我国先哲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在《名人传》的三位主人公身上得到深刻体现,请你以其中一个人为例,说说他是如何在行动中体现孟子这句话的。

(要求写出人名和具体事例,不少于30字)(3分)

21.综合性学习。

(7分)

请你参加与“陕西民间艺术进课堂”有关的综合性学习系列活动。

(1)【调查】阅读下面的表格,概括出三类调查对象态度变化的共同趋势。

(2分)

对“陕西民间艺术进课堂”的态度调查结果统计表

对象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学生

赞成

赞成

较赞成

老师

赞成

较赞成

保留意见

家长

赞成

保留意见

反对

共同趋势:

(2)【讨论】针对下面言论中的一个要点,表明自己的态度并谈出理由。

(3分)

陕西民间艺术宜纳入原有的音乐、美术、劳技等课程之中,不增加课时,不设为考试科目。

(3)【宣传】请为你所在地区富有特色的一种民间艺术写一条宣传语。

要求:

突出该民间艺术的特点,并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2分)

示例:

奔放欢快的二人转,好比是阳光、空气和水,是东北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东北某学生所写)

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

22.请以“爱”为话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

 

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检测题

参考答案

1.B(zé—zè。

2.B(“张慌失措”应为“张皇失措”。

3.A(应对选词填空题要有三看。

一看是否熟悉。

把备选词语逐一放入原句中,反复读,较

为熟悉的那个词语就是原词语。

二看是否合乎规范。

每一个句子都是按一定的语法规范,

由一个个词语或短语组合而成的,把备选词语放到句子中去,合乎语法规范的,念起来

自然就顺畅。

三看是否更恰当。

有些词语虽然合乎语法规范,但在表现文章内容、刻画人

物、表情达意上不一定是最好的。

本题中用“滴落”与前面的“浸在水里”更为搭配;“安静”强调“安稳、平静”,“宁静”强调“环境、心情安静”,强调孩子们的心态、神经,用“安静”更好;“轻视”强调“不重视、不认真对待”,“蔑视”强调“小看”,有轻蔑的意思;“涌”在这里更合乎意境,“奔”与前面的“老年”不搭配。

4.D(选项D中的“天伦之乐”是指“家庭中亲人之间团聚的欢乐”,用在此处不合适。

5.

(1)乌衣巷口夕阳斜飞入寻常百姓家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本题考查对课文中古诗词的背诵情况,本题属于直接型默写,只要平时多记多背就会写出,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6.老头子机智惩罚鬼子,替女孩报仇。

(此题我们可以遵循如下思路:

先浏览全篇,把握主旨;再分层概括,精确提炼。

通过分析我们可知文段主要说了“老头子利用自己的智慧惩罚鬼子”一事,后面写了一个女孩,其实是说了老头子做此事的目的。

7.这是老头子为了诱惑鬼子上当故意装害怕的样子,表现出老头子的机智勇敢。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

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一句说明了老头子早就注意到了鬼子,之所以靠近鬼子是为了诱惑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这两句说明了老头子划船技艺的高超,在鬼子追来时,老头子没必要“张皇失措”,之所以这样,是故意装害怕,表现了老头子的机智勇敢。

8.动作、神态。

写出了老头子老当益壮,充满活力,也反映了老头子的自信和疾恶如仇。

(文章多处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这些在文中不难找到。

这些描写都是为表现人物性格服务的,一个老头子轻而易举地惩罚了好几个鬼子,这表现了老头子的老当益壮;老头子狠砸鬼子,又表现了他的疾恶如仇。

9.“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优美的景物描写为文章增添了诗情画意,表现了战胜鬼子后老英雄的喜悦心情。

(此题有关景物描写的句子很好找,关键是分析出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展示人物性格;四、推动情节的发展;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在本题中,我们可以结合老头子的心情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10.

(1)革命力量与反动势力之间的殊死搏斗;社会黑暗,反动势力气焰嚣张,人民大众主动迎战,斗争异常激烈。

解析:

联系本文的写作背景,我们可以知道这首散文诗是写于1901年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前夜,当时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反动政府加紧了对人民的镇压,正是革命与反革命激烈搏斗的时候。

高尔基当时在彼得堡,亲身感受到了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的磅礴气势,目睹了沙皇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残暴罪行。

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就写下了《海燕》这篇散文诗。

将“海浪”与“狂风”“对号入座”,便可答出。

(2)笑那些乌云猖狂一时;为欢乐而号叫,坚信革命必胜;英勇无畏、充满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解析:

环境如此恶劣,海燕还大笑、号叫,是嘲笑那些乌云,号叫胜利的到来。

表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11.乌云变暗,波浪与狂风殊死搏斗海燕积极战斗,坚信革命必胜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段主要内容。

[甲]部分主要写险恶的环境,[乙]部分主要写海燕的战斗和乐观精神。

12.烘托与被烘托。

[甲]部分内容首先描写海浪与天空的激烈搏击,形势异常严峻,黑云压城、“乌云”“狂风”肆虐,反动势力十分猖狂。

在描写了这样一个紧张激烈的背景下,[乙]部分集中笔墨描写海燕的毫不畏惧、勇敢战斗、怀着必胜的信念和具有高度的预见性及敏锐的洞察力,有力地表现了海燕的形象。

[甲]部分对[乙]部分的环境烘托作用十分明显。

解析:

仔细阅读两部分,可以发现[甲]部分主要是对海燕战斗环境的描写,而环境的描写的作用一般是烘托;[乙]部分主要写海燕的战斗,而海燕的战斗就是在[甲]部分所描写的环境中,所以正是属于被烘托者。

13.暗、低、压。

形势异常严峻,斗争异常激烈。

海燕箭一般地穿过乌云;它笑那些乌云;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

解析:

[甲]部分描写乌云是在第一段,从第一段中找出即可。

回答第二问和第三问,只要从[乙]部分中找出有关乌云的语句就可以回答出。

14.拟人、比喻。

[甲]例: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恶狠狠”“抱”“甩”“摔”等拟人化描写,形象地写出了风猖狂的气焰,用“翡翠”比喻海浪,充满着赞颂之情。

[乙]例: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叫喊着”是拟人化的描写,“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是比喻。

运用拟人化和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海燕英勇无畏的战斗和战斗的勇猛、迅捷。

解析:

回答此题,首先分别归纳两部分所运用的修辞方法,然后从中找出共同的。

举出一例并分析即可。

15.列数字、作比较。

突出说明海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或:

突出说明海洋接受太阳能数量之大)。

解析:

由画线句子中列举的6000万、2500亿等数字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海洋吸收太阳能的能力之大;又将海洋吸收的太阳能与2500亿桶石油所含的热量相比较,突出其吸收太阳能能力之大。

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判定及其作用的分析。

列数字的目的是使说明的特点更精确,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是为了给读者留下更加具体鲜明的印象。

16.A.漫长(长久)的研究历史B.海洋温差发电机的工作流程解析:

拟写小标题时要抓住段中关键句。

第2、3两段的关键句是“利用海洋温差产生电力的研究已有120多年的历史”。

第4段虽没有直接的关键句,但阅读后可知主要是介绍海洋温差发电机是怎样工作的。

本题考查考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拟写小标题是概括和提炼要点的一种形式,解答时要符合所给示例的特点,抓住要点,语言简练。

17.

(1)几种海洋能利用中数量最大;

(2)对能源的浪费低;(3)产生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少。

解析:

此题可以从课文中摘录原句来回答。

例如:

第1段中“在几种海洋能利用中,海洋温差能可开发总装机容量为148亿兆瓦”;第5段中“海洋温差能发电对能源的浪费远远低于普通火力发电”;“它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本题考查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回答时要看清题目要求,从原文中选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

18.C解析:

A项,在热带地区,地层与海洋深处的温差也是不完全一样的;B项,如果从其他方面来讲,温差能在海洋能中不算最大;C项,去掉“完全”,意思变化不大;D项,去掉“几乎”,句意就变成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违背科学研究和自然规律。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答题技巧:

①不能去掉;②A在文中作用(本意+文中意);③如果去掉……与实际不符;④所以不能去掉。

19.清洁能源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解析:

所选材料是对选文的延伸,海洋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都属于新的清洁能源,在传统能源日益减少,提倡低碳环保的今天,新能源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题属开放性试题,考查对文章所给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在答题时要从三个角度作答:

①就材料内容回答问题,要符合材料意思,言之成理;②阅读材料后得到的启示、感想,这样的答案也是具有个性化的;③从材料出发,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或联想到其他方面。

20.

(1)《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诺第留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2)列夫·托尔斯泰(3)示例:

贝多芬不仅身材矮小,容貌丑陋,而且一直患有重病,后来发展到耳朵失聪。

可是这位自尊心极强的音乐家仍然相信,“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

他凭着超凡的毅力和奋斗精神,从事音乐的创作,写出《第九交响曲》等传世之作。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的了解。

只要读过课本中的“名著导读”便很容易写出。

要注意课下自己多浏览课内所涉及的名著。

21.

(1)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老师、家长对“陕西民间艺术进课堂”的赞成度(反对度)也随之降低(增高)。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探究能力。

回答时能点出年级变化,谈出赞成度降低、反对度增高。

(2)示例一:

针对的要点:

纳入音乐、美术、劳技等课程中。

态度和理由:

挺好的。

这样能丰富课堂内容,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或:

形式太单一了吧。

除音乐、美术、劳技等课程外,还应考虑其他形式,如开办兴趣班,举办讲座等。

示例二:

针对的要点:

不增加学时。

态度和理由:

挺好的。

这样做不增加我们的学业负担。

或:

不太好。

这样有可能影响原有课程的学习,而民间艺术进课堂也落不到实处。

示例三:

针对的要点:

不设为考试科目。

态度和理由:

挺好的。

这样做,我们没有学习压力,还能培养兴趣爱好。

或:

不太好吧。

这样做不能引起大家的重视,会流于形式的。

解析:

本题为主观表述题,答案不唯一,能准确全面提取其中一个要点,并针对该要点表明态度,谈出理由即可。

(3)示例一:

悠扬婉转的紫阳民歌,犹如沁人心脾的清茶,滋养着勤劳朴实的陕西人民。

示例二:

高亢奔放的秦腔,如浓烈醇香的美酒,陶醉着三秦父老。

示例三:

激越铿锵的安塞腰鼓,如惊天动地的雷声,震撼着黄土大地。

解析:

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

能写出所选的民间艺术的特点,并能恰当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所选民间艺术必须是自己本地的。

22.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

“爱”的内涵很广,可以切入的角度也很多,可以写对家人的爱,对朋友的爱,对国家的爱,也可以写对“爱”的理解,但在选择文体时要注意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文体来写。

例文:

爱的奏鸣曲

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后,我掩卷沉思,豁然开朗:

父母的爱都是一样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初读父亲训斥巴迪这一段时,我真替巴迪打抱不平,他的父亲太苛刻了。

但是,当我理解这篇文章后,我又羡慕巴迪有这样的双亲。

母亲的一句“精彩极了”,是巴迪灵感和创作的源泉,是巴迪前进的动力;父亲的一句“糟糕透了”,是对巴迪的一种警醒、一种鞭策。

我的生活中就有这样一对父母。

一天,老师发下单元考试卷,“噢,天哪!

倒霉透了!

”我又考得不好了。

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把作业做完,像小偷似的把卷子偷偷放在了妈妈的书桌上,然后等着狂风暴雨的到来。

吃饭了,我安安静静,不说一句话。

这一“不寻常”的举动引起了爸爸、妈妈的怀疑。

爸爸首先发现了我的“小秘密”,他怒气冲冲地把躲在厕所里的我“拎”了出来。

于是一场“老鹰训小鸡”的好戏开演了。

“考这么点分,你在干什么?

我读五年级的时候不是考第一就是考第二,哪儿有你这么差的成绩!

你对得起谁?

你对不起我可以,但你不能对不起你妈啊!

……”

我嘀咕了句:

“真啰唆,比老妈还老妈。

这下更加激怒了老爸,老爸越说声音越响:

“你还顶嘴!

大人说一句你还敢顶十句是不是……”

妈妈见爸爸火气越来越大,上前把我拉了过去。

妈妈和蔼地跟我说:

“这里为什么扣分呢?

你仔细想想,这儿该怎么填才对呢?

这道题你究竟是马虎大意,还是不会做呢?

你明白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吗?

”最后,妈妈还不忘嘱咐我:

“以后你可要仔细点,争取考个好成绩!

你们看,这是不是我家的严父慈母呢?

其实,我知道他们都是爱我的,我也明白,无论严爱还是慈爱,他们都是为着同一个目的,希望我将来有出息。

点评:

本文以自己所读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入笔,写了“我”的父母也像文章中的父母一样是严父慈母。

生活气息十足,没有脱离生活和实际。

语言朴实,但人物的语言、语气等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