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阅读练习与答案详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6801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阅读练习与答案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五单元阅读练习与答案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五单元阅读练习与答案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五单元阅读练习与答案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五单元阅读练习与答案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阅读练习与答案详解.docx

《第五单元阅读练习与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阅读练习与答案详解.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单元阅读练习与答案详解.docx

第五单元阅读练习与答案详解

第五单元阅读练习

《与朱元思书你》练习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水时,作者抓住了水的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

3.写山奇,分别从_____觉和______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欣赏了奇山秀水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5.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

《与朱元思书》练习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以其境过清

(2)凄神寒骨

(3)窥谷忘反(4)鸢飞戾天者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4.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这两段文字语言简练极有表现力,请你找出最欣赏的句子,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6请同学们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

 《五柳先生传》练习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造饮辄尽_______       __   ②衔觞赋诗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赞美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4、“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饮酒》一诗所表达的志趣与本文有相同之处,请对其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简单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传》(节选)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

“天才也!

”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尤喜著书。

[注释]宿:

事先。

沆然:

轻松、愉快之意。

矍然:

惊惶的样子。

寤:

睡醒。

1、用“/”画出下面句子中该停顿的地方。

引被覆面卧

1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宴()②遣()

③辄()④易()

2、文中加方框的“寤”意思与学过的《狼》一文中“”(填一词)的意思相反。

3、选出对画线句子“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因此拿出纸和笔请遍所有的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敢当真的。

B.于是,拿出纸和笔逐一请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敢承当的。

C.于是,出示纸和笔邀请所有的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敢来的。

D.因为出示了纸和笔遍请客人来吃饭,(客人)没有一个敢答应的。

4、王勃的创作过程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马说》练习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本文作者是   ,   代文学家。

(2分)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B、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C、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D、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策之不以其道

3.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4.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5.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2分)

 

《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①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

“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

“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②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

“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③哭之悲也?

”和曰:

“吾非悲刖也。

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④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

和氏之璧。

[注释]①璞:

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

 ②刖:

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

 ③奚:

何,为什么。

④理:

加工雕琢玉石。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名马:

(2)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

2、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

3.《马说》以“‘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

(3分)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

2008年扬州中考语文试题:

【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明宋濂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乙】黄生借书说(节选)清袁枚

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作者)授以书而告之曰:

“………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做官)后,俸去书来,落落(推积)大满,素灰(书中蠡虫)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同人共用)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A、县官日有禀稍之供          B、撰长书以为贽    

C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D、其借书亦类予    

2、甲文中哪一语句的“诸”字与乙文中“归而形诸梦”的“诸”字的意义、用法相同?

(2分)

答:

这一语句是“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5分)

(1)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故?

(3分)

(2)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2分)

4.综合与延伸(4分)

(1)甲文作者借到书“手录”,乙文作者借不到书“形诸梦”,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共同心态?

两文写作意图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

(2)假如你是马君则或黄允修,读到前辈的赠文,你心中会涌起哪些感想?

答:

2008年安徽省中考语文测试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偏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忻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余幼时即嗜学     

(2)录毕,走送之     (3)媵人持汤沃灌

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

(2分)

 

4.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

(3分)

 

5.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出两点即可)(3分)

 

25、诗词曲五首

[基础知识训练]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

2、《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

,。

3、《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

,。

4、《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

5、《水调歌头》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诗句是:

诗句的理解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

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

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

含有怎样的哲理?

  

4、如何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这首词作之前有一段小序,其作用是什么?

7、请写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月》中作者

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是:

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是:

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8、"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乃写景之句。

"转"、"低"是从人的视角看月,这使我们联想起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什么诗句,写的是思乡之人,抒的是思乡之情。

9、在苏轼这首词中"无眠"之人特指的是什么?

  

10、《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义?

  

1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什么意思?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1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什么意思?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阅读诗词,答文后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后四句,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2、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4、苏轼在孤寂、愁苦、矛盾中思索,词中哪几句最能看出他的人生感悟?

 

                                         

5、试分析这首词流传千古的原因。

(提示:

可从艺术构思和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

                                          

                                     

    

 

[探究拓展训练]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6、、从诗文的描写来看作者身处什么环境?

7、作者当时正做太守,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性格?

 

参考答案: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清急3.视听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富春江两岸群山之美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先总后分

1.

(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2.

(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或:

(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

(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3.水的特点:

[甲]清澈(或:

清);[乙]清澈(或:

清)和湍急(或:

急)。

  描写角度:

[甲]间接描写(或:

侧面描写);  [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4.

(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五柳先生传》①往、到②酒杯6、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中于发财做官7、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或隐士)8、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9、这两句形象地描写出诗人恬淡、闲适、宁静自得的生活态度;句中“悠然”“见”用得好,体现出诗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而平静的心境;

10、引被/覆面/卧11、①宴请②派遣③立即④改变12、寐13、B14、王勃写文章,开始并不怎么着意构思,而是先磨墨,接着喝酒,再拉过被子蒙脸睡觉,等到睡醒后,提笔一挥而就,写成文章,一字不改。

《马说》练习

1.韩愈 唐    2.B   3.

(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分) 

(2)拿着鞭子,站在千里马跟前说:

“天下没有千里马!

”  4.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以及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批判。

5.略

《卞和泣玉》

1.

(1)名马:

指具有日行千里的马。

(若解释为有名的马,不给分)

(2)相:

鉴别

2、《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

(大意如此即可)

3.答:

《马说》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

《马说》更多地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卞和泣玉》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

(大意如此即可)

4.参考

(1)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参考

(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

或:

我是为(真正的)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而感到痛苦(悲痛)(意思对即可)

《送东阳马生序》

1、(4分)  A、朝廷  B、长信。

(如果只答“信”不给分。

)C.平和(平),D、像2、(2分)假诸人而后见也3、(l)(3分)他们的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1分),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非……则“……”也可译成“不是……而是“…….1分。

其余2分。

(2)(2分)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家里穷,很难得到书(读)(“得到书”或“借到书”l分:

其余l分。

)4、(l)(2分)示例:

要求读书学习的迫切心倩,劝勉后辈珍借当下条件,刻苦读书学习。

(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

(2)(2分)要点:

一是敬佩或感谢:

二是决心,不辜负希望。

(各1分。

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

2008年安徽省中考语文测试题《送东阳马生序》

1.

(1)“爱好”或“特别爱好”“喜欢”

(2)跑(3)热水2.

(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2)我求学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像这样。

3.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

4.得书之难、求师之诚、求学之苦5.示例:

①学习的动力源于浓厚的兴趣。

②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

③学习要敢于发问④学习要有主动性⑤学习要勤奋刻苦⑥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6略

25、《诗词曲五首》

[基础知识训练]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诗句的理解

、1、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

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2、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写出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

3、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用“千帆过”“万木春”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的仕途得意,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但是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4、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5、表达了作者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赤胆忠心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6、交代写作缘由,引出下文。

7、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8、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9、思念远方亲人的作者自己。

10、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的思想感情。

在作者看来,不管封建王朝的兴还是亡,带给老百姓的都是苦!

封建王朝"兴"时,必大兴土木,剥削压迫百姓,百姓受苦;而亡时,老百姓因战祸流离失所,百姓更遭殃!

11、这两句诗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周瑜们的胜利带有运气,而曹操才是真正值得歌颂的对象。

12、这两句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

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良好祝愿。

阅读诗词,答文后题

1..、低沉愤懑高昂乐观

2、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

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

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3、交代时间、地点及作词缘由,领起全篇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诵,大致原因是:

(1)、艺术魅力:

由于结构精巧、想像奇特,使这首词所展示的形象广阔而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2)、思想内容:

所抒写的“此事古难全”的离愁别恨能激起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读者的共鸣;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轼兄弟的界限,“变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

6、日高人困之时,口干舌燥的作者来到了一个农村。

意对即可。

7、当时作者并没有多少太守的架子,跟农民的距离并不太远。

可以看出不拘小节、随遇而安的性格特征。

意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