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6681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测试题含答案.docx

《学年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测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测试题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测试题含答案.docx

学年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测试题含答案

第十章 检测试题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下列命题中,其逆命题错误的是(  )

(A)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B)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C)如果a3=b3,那么a2=b2

(D)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如图,E是等边△ABC中边AC上的点,∠1=∠2,BE=CD,则对△ADE的形状判断正确的是(  )

(A)底与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不等边三角形

(D)不能确定形状

3.已知一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5,底边长为4,底角为β.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不一定与已知三角形全等的是(  )

(A)两条边长分别为4,5,它们的夹角为β

(B)两个角是β,它们的夹边为4

(C)三条边长分别是4,5,5

(D)两条边长是5,一个角是β

4.如图,∠AOB=60°,OA=OB,动点C从点O出发,沿射线OB方向移动,以AC为边在右侧作等边△ACD,连接BD,则BD所在直线与OA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

(A)平行(B)相交

(C)垂直(D)平行、相交或垂直

5.如图,小巷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梯子底端到左墙角的距离为0.7米,顶端距离地面2.4米.如果保持梯子底端位置不变,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顶端距离地面2米.则小巷的宽度为(  )

(A)0.7米(B)1.5米(C)2.2米(D)2.4米

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BA和CD的延长线交于点E,若点P使得S△PAB=S△PCD,则满足此条件的点P(  )

(A)有且只有1个

(B)有且只有2个

(C)组成∠E的平分线

(D)组成∠E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E点除外)

7.如图,△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AD,AB于点E,O,F,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  )

(A)1对(B)2对(C)3对(D)4对

8.如图,∠AOB=120°,OP平分∠AOB,且OP=2.若点M,N分别在OA,OB上,且△PMN为等边三角形,则满足上述条件的△PMN有(  )

(A)1个(B)2个(C)3个(D)无数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9.用反证法证明“若a⊥c,b⊥c,则a∥b”时,第一步应先假设  . 

10.如图,在Rt△ABC中,∠C=90°,D为AB的中点,DE⊥AC于点E,∠A=30°,AB=8,则DE的长度是  . 

11.如图,在△ABC中,∠A=36°,AB=AC,BD平分∠ABC,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 

12.如图,依据尺规作图的痕迹,计算∠α=  °. 

13.如图,在△ABC中,CD是∠ACB的平分线,BE⊥CD,垂足为E,若△ABC的面积为6,则△AEC的面积为  . 

14.如图,一张三角形纸片ABC,∠C=90°,AC=8cm,BC=6cm,现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B重合,那么折痕长等于  cm. 

三、解答题(共44分)

15.(7分)已知△ABC中,∠ABC=∠ACB,点D,E分别为边AB,AC的中点,求证:

BE=CD.

 

16.(7分)已知:

如图,Rt△ABC≌Rt△ADE,∠ABC=∠ADE=90°,试以图中标有字母的点为端点,连接两条线段,如果你所连接的两条线段满足相等、垂直或平行关系中的一种,那么请你把它写出来并证明.

 

17.(7分)如图,△ABC中,AB=AC,∠BAC=120°,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垂足为点E.

(1)求∠BAD的度数;

(2)若BD=2cm,试求DC的长度.

 

18.(7分)如图,已知∠AOB=60°,点P在边OA上,OP=12,点M,N在边OB上,PM=PN,若MN=5,求OM的长度.

 

19.(8分)如图所示,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OB和O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E,F.试探索BE,EF,FC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20.(8分)在△ABC中,AB=15,BC=14,AC=13,求△ABC的面积.

某学习小组经过合作交流,给出了下面的解题思路,请你按照他们的解题思路完成解答过程.

作AD⊥BC于D,设BD=x,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CD→根据勾股定理,利用AD作“桥梁”,建立方程模型求出x→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再计算三角形面积

附加题(共20分)

21.(10分)如图1,已知AB=AC,∠BAC=90°,AE是过点A的一条直线,且点B,C在DE的两侧,BD⊥AE于点D,CE⊥AE于点E.

(1)求证:

BD=DE+CE;

(2)如图2,若直线AE绕点A旋转到图2所示的位置(BD

(直接写出结论);

(3)如图3,若直线AE绕点A旋转到图3所示的位置(BD>CE)时,其余条件不变,则BD与DE,CE的关系如何?

(直接写出结论).

 

22.(10分)在△ABC中,BC=AC,∠BCA=90°,P为直线AC上一点,过点A作AD⊥BP于点D,交直线BC于点Q.

(1)如图1,当P在线段AC上时,求证:

AQ=BP;

(2)当点P在线段AC的延长线上时,请在图2中画出图形,并求∠CPQ的度数;

(3)如图3,当点P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时,∠DBA=∠   时,AQ=2BD,并说明理由. 

第十章 检测试题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下列命题中,其逆命题错误的是( C )

(A)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B)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C)如果a3=b3,那么a2=b2

(D)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解析:

若a2=b2,那么a=b或a=-b,

所以a3=b3不一定成立.故选C.

2.如图,E是等边△ABC中边AC上的点,∠1=∠2,BE=CD,则对△ADE的形状判断正确的是( B )

(A)底与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不等边三角形

(D)不能确定形状

解析:

因为△ABC为等边三角形,所以AB=AC.

因为∠1=∠2,BE=CD,所以△ABE≌△ACD,

所以AE=AD,∠BAE=∠CAD=60°,

所以△ADE是等边三角形.故选B.

3.已知一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5,底边长为4,底角为β.满足下列条件的三角形不一定与已知三角形全等的是( D )

(A)两条边长分别为4,5,它们的夹角为β

(B)两个角是β,它们的夹边为4

(C)三条边长分别是4,5,5

(D)两条边长是5,一个角是β

解析:

选项A中给出的条件满足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SAS”,选项B中给出的条件满足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ASA”,选项C中给出的条件满足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SSS”,因此,它们都能确定该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当两条边长是5,一个角是β时,所得到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选项D不合题意.故选D.

4.(2018玉林)如图,∠AOB=60°,OA=OB,动点C从点O出发,沿射线OB方向移动,以AC为边在右侧作等边△ACD,连接BD,则BD所在直线与OA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是( A )

(A)平行(B)相交

(C)垂直(D)平行、相交或垂直

解析:

如图,因为∠AOB=60°,OA=OB,所以△AOB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AO=AB.

因为△ACD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AC=AD.

又因为∠OAB=∠CAD=60°,

所以∠1=∠2,所以△AOC≌△ABD(SAS),

所以∠ABD=∠AOC=60°,

所以∠ABD=∠OAB=60°,

所以BD∥OA.故选A.

5.如图,小巷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梯子底端到左墙角的距离为0.7米,顶端距离地面2.4米.如果保持梯子底端位置不变,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顶端距离地面2米.则小巷的宽度为( C )

(A)0.7米(B)1.5米(C)2.2米(D)2.4米

解析:

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根据勾股定理得梯子的长为

=2.5米,梯子斜靠在右墙时,梯子底端到右墙角的距离为

=1.5米,所以小巷的宽度为0.7+1.5=2.2米.故选C.

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BA和CD的延长线交于点E,若点P使得S△PAB=S△PCD,则满足此条件的点P( D )

(A)有且只有1个

(B)有且只有2个

(C)组成∠E的平分线

(D)组成∠E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E点除外)

解析:

因为AB=CD,若S△PAB=S△PCD,则AB,CD边上的高必须相等,因此考虑点P所在的位置到AB,CD的距离相等,即点P在∠E的平分线上;若反向延长∠E的平分线,则其上面的点到AB,CD的距离也相等,同时考虑到点E在AB和CD的延长线上,因此点P位于点E时不能构成三角形,所以点P组成∠E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E点除外).故选D.

7.如图,△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AD,AB于点E,O,F,则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是( D )

(A)1对(B)2对(C)3对(D)4对

解析:

因为EF是AC的垂直平分线,

所以OA=OC.

又因为OE=OE,

所以Rt△AOE≌Rt△COE.

因为AB=AC,D是BC的中点,

所以AD⊥BC,

所以△ABC关于直线AD轴对称.

所以△AOC≌△AOB,△BOD≌△COD,

△ABD≌△ACD.

综上所述,全等三角形共有4对.故选D.

8.如图,∠AOB=120°,OP平分∠AOB,且OP=2.若点M,N分别在OA,OB上,且△PMN为等边三角形,则满足上述条件的△PMN有( D )

(A)1个(B)2个(C)3个(D)无数个

解析:

如图,在OA上截取OC=OP=2,因为∠AOP=60°,所以△OCP是等边三角形,所以CP=OP,∠OCP=∠CPO=60°.在线段OC上任取一点M,在OB上截取ON,使ON+OM=2,

连接MN,PM,PN.因为MC+OM=2,

所以CM=ON.在△MCP和△NOP中,

因为CM=ON,∠MCP=∠NOP=60°,CP=OP,所以△MCP≌△NOP(SAS),

所以PM=PN,∠MPC=∠NPO,

所以∠MPC+∠MPO=∠NPO+∠MPO,

即∠CPO=∠MPN,所以∠MPN=60°,

所以△PMN是等边三角形.

故满足条件的△PMN有无数个,故选D.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9.用反证法证明“若a⊥c,b⊥c,则a∥b”时,第一步应先假设 a不平行b . 

10.如图,在Rt△ABC中,∠C=90°,D为AB的中点,DE⊥AC于点E,∠A=30°,AB=8,则DE的长度是 2 . 

解析:

因为D为AB的中点,AB=8,

所以AD=4.

因为DE⊥AC,∠A=30°,

所以DE=

AD=2.

11.(2018桂林)如图,在△ABC中,∠A=36°,AB=AC,BD平分∠ABC,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3 . 

解析:

因为AB=AC,

所以△ABC是等腰三角形.

因为∠A=36°,

所以∠C=∠ABC=72°.

因为BD平分∠ABC,

所以∠ABD=∠DBC=36°.

所以∠A=∠ABD.

所以AD=BD.

所以△ABD是等腰三角形.

因为∠BDC=∠A+∠ABD=36°+36°=72°,

所以∠BDC=∠C,

所以BD=BC.

所以△BDC是等腰三角形.

所以共有3个等腰三角形.

12.如图,依据尺规作图的痕迹,计算∠α= 56 °. 

解析:

∠α=90°-

×68°=56°.

13.如图,在△ABC中,CD是∠ACB的平分线,BE⊥CD,垂足为E,若△ABC的面积为6,则△AEC的面积为 3 . 

解析:

延长BE交AC于点F,易证△BCE≌△FCE(ASA),

所以BE=FE,则△BCE与△FCE面积相等,△ABE与△AFE面积相等,故△AEC的面积为△ABC面积的一半.

所以S△AEC=3.

14.如图,一张三角形纸片ABC,∠C=90°,AC=8cm,BC=6cm,现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B重合,那么折痕长等于 

 cm. 

解析:

如图,在Rt△ABC中,

因为AC=8cm,BC=6cm,

根据勾股定理,得AB=10cm.

设CE=xcm,

由折叠的性质得BD=AD=5cm,BE=AE=(8-x)cm,

在Rt△BCE中,根据勾股定理可知

BC2+CE2=BE2,即62+x2=(8-x)2,

解方程得x=

.

则AE=

.

在Rt△ADE中,由勾股定理解得DE=

.

三、解答题(共44分)

15.(7分)已知△ABC中,∠ABC=∠ACB,点D,E分别为边AB,AC的中点,求证:

BE=CD.

证明:

因为∠ABC=∠ACB,

所以AB=AC,

因为点D,E分别为边AB,AC的中点,

所以BD=CE,

在△BDC和△CEB中,BD=CE,

∠ABC=∠ACB,BC=CB,

所以△BDC≌△CEB,所以BE=CD.

16.(7分)已知:

如图,Rt△ABC≌Rt△ADE,∠ABC=∠ADE=90°,试以图中标有字母的点为端点,连接两条线段,如果你所连接的两条线段满足相等、垂直或平行关系中的一种,那么请你把它写出来并证明.

解:

答案不唯一,如CD=BE,AF⊥DB,AF⊥CE,DB∥CE等.选以下三种供参考:

第一种:

连接CD,BE;得CD=BE.

证明:

因为Rt△ABC≌Rt△ADE,

所以AC=AE,AD=AB,∠BAC=∠DAE,

所以∠DAC=∠BAE,

所以△ADC≌△ABE(SAS),

所以CD=BE.

第二种:

连接DB,AF;得AF⊥DB.

证明:

因为△ABC≌△ADE,

所以AD=AB.

又因为∠ABC=∠ADE=90°,AF=AF,

所以△ADF≌△ABF(HL),

所以∠DAF=∠BAF.

又因为AD=AB,

所以AF⊥DB.

第三种:

连接CE,AF;得AF⊥CE.

证明:

因为△ABC≌△ADE,

所以AD=AB,AC=AE.

又因为∠ABC=∠ADE=90°,AF=AF,

所以△ADF≌△ABF(HL),

所以∠DAF=∠BAF.

因为∠CAB=∠EAD,

所以∠CAD=∠EAB,

所以∠CAF=∠EAF,

所以AF⊥CE.

17.(7分)如图,△ABC中,AB=AC,∠BAC=120°,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垂足为点E.

(1)求∠BAD的度数;

(2)若BD=2cm,试求DC的长度.

解:

(1)因为AB=AC,

所以∠B=∠C=(180°-120°)÷2=30°.

因为DE垂直平分线段AB,

所以DB=DA.

所以∠BAD=∠B=30°.

(2)因为∠BAC=120°,∠BAD=30°,

所以∠DAC=90°.

又因为∠C=30°,DB=DA,

所以DC=2DA=2DB=4cm.

18.(7分)如图,已知∠AOB=60°,点P在边OA上,OP=12,点M,N在边OB上,PM=PN,若MN=5,求OM的长度.

解:

作PH⊥MN于H,

因为∠AOB=60°,

所以∠OPH=30°,

所以OH=

OP=6.

因为PM=PN,PH⊥MN,

所以MH=NH=2.5,

所以OM=OH-MH=3.5.

19.(8分)如图所示,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OB和O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E,F.试探索BE,EF,FC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

结论:

BE=EF=FC.

理由:

因为△ABC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ABC=∠ACB=60°.

因为CO,BO平分∠ACB,∠ABC,

所以∠OBE=∠OCF=30°.

因为EG,HF分别垂直平分OB,OC,

所以OE=BE,OF=FC,

所以∠BOE=∠OBE=30°,

∠COF=∠OCF=30°,

所以∠OEF=∠OFE=60°,

则∠EOF=60°,

所以△OEF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OF=OE=EF,所以BE=EF=FC.

20.(8分)在△ABC中,AB=15,BC=14,AC=13,求△ABC的面积.

某学习小组经过合作交流,给出了下面的解题思路,请你按照他们的解题思路完成解答过程.

作AD⊥BC于D,设BD=x,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CD→根据勾股定理,利用AD作“桥梁”,建立方程模型求出x→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再计算三角形面积

解:

如图,在△ABC中,AB=15,

BC=14,AC=13,

作AD⊥BC于D,

设BD=x,

所以CD=14-x.

由勾股定理得AD2=AB2-BD2=152-x2,

AD2=AC2-CD2=132-(14-x)2,

所以152-x2=132-(14-x)2,

解得x=9.

所以AD=12.

所以S△ABC=

BC·AD=

×14×12=84.

附加题(共20分)

21.(10分)如图1,已知AB=AC,∠BAC=90°,AE是过点A的一条直线,且点B,C在DE的两侧,BD⊥AE于点D,CE⊥AE于点E.

(1)求证:

BD=DE+CE;

(2)如图2,若直线AE绕点A旋转到图2所示的位置(BD

(直接写出结论);

(3)如图3,若直线AE绕点A旋转到图3所示的位置(BD>CE)时,其余条件不变,则BD与DE,CE的关系如何?

(直接写出结论).

(1)证明:

因为∠BAC=90°,

所以∠BAD+∠CAE=90°.

因为CE⊥AE,所以∠ACE+∠CAE=90°,

所以∠ACE=∠BAD.

又因为BD⊥AE,CE⊥AE,

所以∠ADB=∠CEA=90°.

在△ABD和△CAE中,

因为∠ADB=∠CEA,∠ACE=∠BAD,

AB=AC,

所以△ABD≌△CAE(AAS),

所以BD=AE,AD=CE.

因为AE=DE+AD,所以BD=DE+CE.

(2)解:

BD=DE-CE.

(3)解:

BD=DE-CE.

22.(10分)在△ABC中,BC=AC,∠BCA=90°,P为直线AC上一点,过点A作AD⊥BP于点D,交直线BC于点Q.

(1)如图1,当P在线段AC上时,求证:

AQ=BP;

(2)当点P在线段AC的延长线上时,请在图2中画出图形,并求∠CPQ的度数;

(3)如图3,当点P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时,∠DBA=∠   时,AQ=2BD,并说明理由. 

(1)证明:

因为AD⊥BP,∠BCA=90°,

所以∠ADB=∠BCA=90°.

又因为∠APD=∠BPC,所以∠DAP=∠CBP.

在△ACQ和△BCP中,

因为∠QCA=∠PCB,CA=CB,

∠CAQ=∠CBP,

所以△ACQ≌△BCP,所以AQ=BP.

(2)解:

如图所示.

因为∠ACQ=∠BDQ=90°,

∠AQC=∠BQD,

所以∠CAQ=∠DBQ.

在△AQC和△BPC中,

因为∠ACQ=∠BCP,CA=CB,

∠CAQ=∠CBP,

所以△AQC≌△BPC,

所以CQ=CP.

因为∠PCQ=90°,所以∠CPQ=∠CQP=45°.

(3)解:

∠DBA=∠P时,AQ=2BD.

理由:

因为∠DBA=∠P,

所以AP=AB.

因为AD⊥BP,所以BD=DP.

因为∠ACQ=∠ADP=90°,∠PAD=∠QAC,

所以∠P=∠Q.

在△ACQ和△BCP中,

因为∠QCA=∠PCB,∠Q=∠P,CA=CB,

所以△ACQ≌△BCP,所以BP=AQ.

所以AQ=BP=2B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