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上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6597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九年级上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语文版九年级上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版九年级上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

《语文版九年级上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九年级上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版九年级上文言文复习资料.docx

语文版九年级上文言文复习资料

20.《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一、文学常识

1、《秋水》选自,作者是(朝代)的家,他继承并发展了的思想,是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与老子并称为,《庄子》具有浓郁的色彩。

善于通过、来阐释哲理。

出自本文的成语有、。

2.<<秋水>>的体裁是,故事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

二、填出“诸子百家”相关内容

派别

代表人物

著作

学过篇目

主要思想

相关故事

相关名言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三、通假字

①泾流之大。

“”通“”,。

②不辩牛马。

“”通“”,。

(五)词类活用

1、秋水时至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3、轻伯夷之义者5、顺流而东行

二古今异义

1、于是焉河伯欣然而喜2、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3、野语有言曰5、东面而视

6、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7、至于北海

(三)一词多义

1野语有之曰()仲尼语之以为博()2今我睹子之无穷也()日暮途穷()穷则独善其身()3见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东面而视,不见水端()4于是入朝,见威王()风吹草低见牛羊()

于是焉河伯欣然而喜()且焉置土石()5闻道百,以为莫己若()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今我睹子之难穷也()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野语有之曰我之谓也()7望洋向若而叹()    以为莫己若者()8闻道百()少仲尼之闻()9若毒之乎    ()若使人之所欲()10河伯始旋其面目()始吾弗信()    

11顺流而下()少仲尼……而轻伯夷……()12髻鬟之始掠()       未始无春()  

4.成语含义

①望洋向若而叹曰

():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2、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3、野语有之曰: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4、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1.愚公移山

一、释词。

1.方七百里()2.高万仞()3.年且九十()4.惩山北之塞()()5.出入之迂也()6.聚室而谋()7.毕力平险()8.指通豫南()9.杂然相许()()10.献疑()1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12.如太行、王屋何()13.且焉置土石()()()14.投诸渤海之尾()15.荷担者三夫()16.箕畚()17.始龀()()18.寒暑易节()()19.始一反焉()20.甚矣,汝之不惠()()21.固不可彻()22.虽我之死()23.穷匮()24.何苦而不平()25.亡以应()26.操蛇之神()27.惧其不已()28.负二山()29.一厝朔东()30.无陇断焉()()

一、文学常识

列子,又名,前期人,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愚公移山》选自《》。

这是一篇(体裁)。

他主张清静无为,我们曾学过《杞人忧天》《杨布打狗》。

二、重点字词

1.通假字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始一反焉           

③指通豫南            ④河曲智叟亡以应      

⑤一厝朔东           ⑥无陇断焉   

3.古今词义

(1)虽我之死  古:

 今:

(2)河阳之北  古:

  今:

(3)聚室而谋  古:

    今:

(4)达于汉阴  古:

  今:

(5)投诸渤海之尾 古:

  今:

4.一词多义  

且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且焉置土石            

夫 夫战,勇气也   荷担者三夫曾 曾不若孀妻弱子 曾益其所不能 

 其  其妻献疑 其如土石何 惧其不已也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恐怕 

 以 以残年余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之 河阳之北汝之不惠  跳往助之

而 何苦而不平 面山而居焉   而山不加增                    

5.词类活用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毕力平险 惩山北之塞  

二、翻译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3、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5、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

6、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8、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1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12、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

22.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

“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

“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

“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23.捕蛇者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貎若()甚戚()者。

余悲()之,且曰:

“若()毒()之乎?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君()将()哀而生()之乎?

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非死则徙尔()。

而吾以()捕蛇独存。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谨食()之,时()而献焉。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

孔子曰:

“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呜呼()!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第21课《愚公移山》

三、文章内容

愚公移山的原因: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认为可以移山的原因: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四、写法特色

1.神话结尾。

以神话结尾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

充分显示了人类的伟大力量。

这是对愚公精神的肯定,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种美好愿望。

这同一般的封建迷信是完全不同的。

2.愚公反驳。

这段话是用“顶真(针)”的修辞手法写的,一句顶一句,层层紧扣,充分说明了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

3.山大且高:

为下文移山设下伏笔。

4.众人热情场面的描写,幼童的参与(烘托、对比)

五、人物形象

愚公:

有远见 有毅力     

智叟 :

鼠目寸光(结合课后思考题一2、3小题)

六、本文寓意 

文中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

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的道理。

七、课后思考题 你如何看待愚公和智叟的?

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我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愚公移山目的明确,有勇于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在移山的过程中站得高,看得远,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考虑问题周密;而智叟以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实质上是鼠目寸光,逃避困难。

(这得与文章的主题联系着来看待)   

八、拓展:

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

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得少于两篇:

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

第22课《扁鹊见蔡桓公》

一、文学常识 

韩非,战国末期重要的思想家,法家学派代表人。

作品《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选自《韩非子·喻老》。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

书中保存了不少寓言故事,如:

“守株待兔、滥竽充数、买椟还珠、自相矛盾、老马识途、郑人买履”等。

二、重点字词

1. 通假字:

  火齐之所及也 齐—剂 一种清火治肠胃的汤剂 

汤熨之所及也  汤—烫  用热水焐   

扁鹊见桓侯而还走  还—旋  掉转

2. 古今义:

故:

特意 ,故意。

/索:

寻找 ,线索。

/属:

管、掌管,属于。

/疾:

小病,疾病 /请:

询问 邀请

3.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之,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4. 成语:

讳疾忌医:

 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思改正。

防微杜渐:

防:

提防,防止;微:

事物的苗头;杜:

杜绝,堵塞;渐:

事物的起始、发展。

在不良事物刚露头时就加以防止,杜绝其发展。

三、人物形象

扁鹊——医术高超,尽职尽责,机警果断……

蔡桓公——刚愎自用,讳疾忌医……

四、道理启示

桓公因讳疾忌医致死的故事具有明显的劝喻色彩,它告诫人们:

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别人的批评帮助。

启示:

1、如有病须早治,切勿讳疾忌医;2、对待缺点错误,应该防微杜渐;3、不可主观猜忌,切勿拒绝忠告;4、要避免祸患,必须见微知著,及早加以提防;5、不能凭经验办事(不带有色眼镜看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课后思考题一、二

六、拓展: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中医四诊:

望闻问切 

第23课《捕蛇者说》

一、文学常识

 1.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与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我们曾学过他的文章有《小石潭记》、《黔之驴》。

2.“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跟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分支)即借代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

常见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形式上则表现在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或先议后叙,或边叙边议,而基本原则是叙为议设,议由叙生,所以核心是议。

二、重点字词

1.注音:

 啮niè 腊xī  饵ěr  挛踠luán wǎn  瘘lòu  疠lì  募mù  莅lì  蹙cù 殚dān  徙xǐ  踣bó  相藉jiè  曩nǎng  嚣xiāo  隳突huī  恂恂xún  缶fǒu 

哗然huá  hài  熙熙xī  赋敛fù liǎn   俟sì 

2.实词

为  ①作,制成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②做,干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③写    “故为之说”。

  

岁  ①每年  “岁赋其二”。

       ②年   “积于今六十岁矣”。

 

甚  ①很   “貌若甚戚者”。

      ②厉害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③超过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 

若  ①好像   “貌若甚戚者”。

   ②你    “若毒之乎?

” 

毒  ①怨恨   “若毒之乎?

”    ②有毒的  “呼嘘毒疠”。

③ 毒害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生 ①活,使……存活  “君将哀而生之乎?

”  ②生活    “而乡邻之生日蹙”。

 

食  ①吃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②sì,喂养  “谨食之”。

  

3.虚词 

而  ①表并列  “黑质而白章”。

    ②表承接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③表并列   “君将哀而生之乎?

”   ④表转折,却  “而吾以捕蛇独存”。

⑤表修饰   “号呼而转徙”。

 

以  ①如果   “以啮人,无御之者”。

   ②用,拿 “太医以王命聚之”。

③依靠、因为  “而吾以捕蛇独存”。

  ④根据,从,拿 “今以蒋氏观之”。

⑤表目的,用来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焉  ①兼词,于此,从这里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②代词 它  “时而献焉”。

③语气词 了  “今其室十无一焉”。

 

乎  ①吗  “君将哀而生之乎?

”  ②呢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③(句中)于,在。

“叫嚣乎东西”。

 

于    ①在 吾祖死于是。

     ②给、向  余将告于莅事者。

③到 “积于今六十岁矣”。

  ④比  “苛政猛于虎也”。

之  ①的  永州之野产异蛇    ②它  无御之者   

③我  君将哀而生之乎  ④ 主谓间……  悍吏之来吾乡

4.通假字:

非死则徙尔尔通耳,罢了

5.古今异义:

①汪然出涕曰 古:

眼泪   今:

鼻涕     ②可以已大风古:

可以用来  今:

能够

③则久已病矣 古:

困苦不堪  今:

疾病    ④以尽吾齿  古:

年龄    今:

牙齿

6.词类活用:

①殚……出,竭……入  殚、竭:

形作动,使动用法,使……用尽;

出、入:

动作名,生产的东西、收入的财物

②乡邻之生日蹙   生:

动作名,生活; 日:

名作状,一天天

③以尽吾齿  尽:

形作动,过完    ④余悲之   形作动,意动用法 认为……很悲伤

⑤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腊:

名作动 把……晾干 

⑥君将哀而生之乎   生:

动词,使动用法,使……生存

⑦时而献焉      时:

名作状,按时,到时候

7.重点句翻译

(1)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我做这件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赋税的不幸那么厉害啊。

(2)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他们)到处吵嚷叫喊,到处冲撞,破坏。

(3)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谁能想到这赋税的祸害比这种毒蛇还要厉害呢!

(4)苛政猛于虎也。

残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5)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所以,我为此事写了这篇“说”,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从这里得到一点百姓的实情。

三、中心思想 

通过蒋氏三代人宁肯冒死捕蛇不愿受苛政之害的事情,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下赋税的苛酷,揭示了广大人民遭受的苦难不幸,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对残暴统治的强烈愤恨。

四、文章内容

1.本文的主旨句: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2.第四段的中心句:

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五、写作特色

1、 使用衬托突出重点。

本文写毒蛇之害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

捕蛇以抵赋,蒋氏之祖、父死在这上头,而蒋氏却甘愿干此差事,这就令人心悸地看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2、使用对比表现主题。

文章以其乡邻60年来由于苛赋之迫而“非死则徙”的遭遇与蒋氏“以捕蛇独存”的状况作对比,触目惊心地表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3.句式灵活,骈散结合。

  4卒章显志,在文末点明主旨。

六、课后思考题一、二、三(附文)

第24课《诗词五首》

一、谋篇立意

1.《使至塞上》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难历程,通过描绘塞外奇特、优美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抑郁孤寂之情。

2.《泊秦淮》诗人通过夜泊秦淮河,目睹灯红酒绿,触景生情,借古讽今,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3.《无题》这首诗大约是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两个有情人不忍分别,分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

4.《浣溪沙》这首小令,通过惜春表达了作者感伤年华飞逝,好景不长的惆怅思绪。

5.《水调歌头》全诗借中秋之夜的月下欢饮和对弟弟子由的怀念,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襟。

二、名句赏析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此对仗句,对仗工整。

既是写诗人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又是写诗人那种苍凉孤寂的情感。

2.“商女不知亡国恨”。

此句表面上是批评歌女,实际上讽刺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以及沉溺于歌舞升平境界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谐音的方法,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包含着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会消逝,但新的事物总是以新的面貌在不断地出现,生活不因消逝而变得虚无的道理。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和对亲人的良好祝愿。

三、提示默写

1.王维的《使至塞上》诗中写塞外奇特美丽风光(千古壮观)的千古名句是: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表现词人对世事迷茫的诗句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4.《无题》中以凄凉景象衬托分别时的凄苦心情的句子是: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运用双关表达至死不渝情感的诗句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运用神话传说表示希望有人传递信息的诗句是: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第七单元

背诵篇目:

25《论语》十则26《鱼我所欲也》29《诗词五首》

第25课 《论语》十则(背诵、默写)

一、文学常识

1、《论语》:

先秦诸子散文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它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2、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核心思想“仁”被尊称为“大成至圣”,著有《尚书》《春秋》等。

二、理解性默写(用原文回答)

1、吾日“三省”指: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2、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表达观点相似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提倡做人要将心比心,宽以待人的句子: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对读书人的要求: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屈原实践了这个观点,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如何辨别“君子”和“小人”: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6、如何才能成为“君子”: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7、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相同观点的句子: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8、孔子的为官之道: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9、体现孔子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的句子: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10、体现孔子安贫乐道的句子: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三、解释成语

1、见贤思齐:

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

3、成人之美:

成全别人的好事。

4、任重道远:

比喻责任重大。

5、三月不知肉味:

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

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

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四、读准字音 

三省(xǐng)吾身不成人之恶(è)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wù) 从吾所好(hào)

沂(yí)雩(yú)喟(kuì)恕(shù)

五、通假字  莫“通“暮“,傍晚。

六、一词多义

是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判断动词)2、小人反是。

(这,此,代词)

恶1、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厌恶)2、不成人之恶。

(坏事,不好的事)

道1、任重而道远。

(道路)2、不以其道得之。

(方法,仁义之道)

行1、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遵循,奉行)   2、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实行)

而1、任重而道远。

(表并列)2、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表顺接)

3、富而可求也。

(表假设)4、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表顺接)5、咏而归。

(表修饰)

之1、君子成人之美。

(的)2、不以其道得之。

(它,代词)

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为1、为人谋而不忠乎(替,给)2、吾亦为之(做)3、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作,欣赏)

七、词类活用

1、成人之美(美德,形作名)   2、成人之恶(恶行,形作名)

3、冠者五六人(戴帽子,名作动)   4、风乎舞雩(吹风,名作动)

5、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动作名)   6、见贤思齐(贤人,形作名)

八、翻译全文(内容理解与联系实际)

1、

(一)-(三):

讲做人的道德修养,要多“自省”,讲恕道。

(四)-(八):

讲人要有追求和抱负,对富贵要取之有道,要重实践,能成人之美。

(九)-(十):

讲人要有艺术修养,要亲近自然,锻炼身体。

2、课文涉及许多人生道理:

修养、为官之道、金钱观、理想、艺术、自然等。

请选择一个角度,联系实际,谈谈理解与体会。

答:

例1、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时刻反省自己,因为自己才是自己的最大敌人。

例2、人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要通过正当的途径合理合法获得财富,而不应财迷心窍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最后毁了自己。

例3、人要培养自己高尚的兴趣和爱好,提高艺术修养,这样才会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丰富和多彩。

第26课  《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