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卷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6557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卷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卷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卷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卷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卷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卷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九.docx

《山东卷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卷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九.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卷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九.docx

山东卷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九

2012年山东卷语文模拟试题(九)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精湛(zhàn)越俎(zú)代庖校(xiào)对噤(jìn)若寒蝉

B.稗(bài)草乳臭(chòu)未干回溯(sù)针砭(biān)时弊

C.缄(jiān)默溘(kè)然长逝罹(lí)难心宽体胖(pán)

D.戏谑(nüè)未雨绸(chóu)缪造诣(yì)岿(kuī)然不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飙车煞风景食不裹腹吉人自有天相

B.睿智倒记时悬梁刺股百密未免一疏

C.脉搏大拇指前倨后恭不废吹灰之力

D.通牒滞纳金如鲠在喉万变不离其宗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举国欢庆新中国六十华诞之际,温总理赴朝鲜访问,出席中朝建交60周年暨中朝友好年有关活动。

②孙海平在谈到去年刘翔在北京奥运会赛场上退赛的内幕时说:

“骂刘翔的很多都是枪手,背后有者,有人出钱让他们这样骂。

③山东省古文字学会会长王恩田,根据自己大量的考证推断,趵突泉见于文字记载的历史应至商代,距今已有3543年的历史。

A.专诚支使回溯

B.专诚指使回溯

C.专程支使追溯

D.专程指使追溯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积极开展对接东盟的高速公路建设,一个以西南为出口、连接整个中国和东盟的高速公路网络一天天日臻完善。

B.《建国大业》宣传片打的就是明星牌,每张都是明星脸。

难怪张国立说:

“这是一个空前绝后的演员阵容,大家都怀着对祖国的一片热爱参与了这部电影。

C.近日,胡锦涛与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萧万长会晤,两人兴致勃勃,谈笑自若,会场气氛犹如海南的气候一样,温暖且融洽。

D.武汉首届IT节在洪山科技一条街近日开幕,央视王小丫现场主持节目,气质大方,振振有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新形势下,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扎实实做好民族工作,大力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奋力开创我国民族团结新局面。

B.中朝双方领导人一致认为,中朝友谊是两国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培育和缔造的,是两国共同的宝贵财富,符合两国人民的愿望和根本利益。

C.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庆典溢彩流光、辉煌完美,出乎人们想象,真正起到了扬国威、长精神、增信心、添斗志。

D.这种没有法定名分的“职业维权人”跳上了舞台,悍然履行起了公权机构职责的壮举的背后,还是消费维权制度缺失的表现。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8题。

文学不应丢失“大道”

贾平凹

我们生活在一个剧变的年代。

破坏与建设,贫穷与富有,庄严和戏谑,温柔与残忍,同情与仇恨等混淆着,复杂着。

有一年,我去陕西合阳,看到了流经那里的黄河,我写下了八个字:

“厚云积岸,大水走泥。

”我们身处的社会就是大水走泥。

这样的年代,混沌而伟大。

它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想象的空间。

纸质作品,不论散文和中短篇,单是长篇每年就有1500多部出版,网络上的作品更是无法统计。

不论这些作品能否长存成为经典,但不可置疑的是文学观念、文学审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文学是虚无的,但世界是虚与实组成的,一个民族没有哲学、文学和艺术,是悲哀而可怕的。

加缪说过:

“文学不能使我们活得更好,但文学使我们活得更多。

那么,在消费化娱乐化的年代里,文学是否还会有它的神圣?

在人性善与丑充分展示的当下社会中,文学该有怎样的立场?

这就是我想说的,做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有做人的基本,文学也同样,在任何时候都有文学的基本。

如同现在物质丰富,有各种食品,但人类生存的主要食物仍是米和面。

布料可以作多种装饰,但衣服的基本功能还是蔽体取暖。

孙悟空虽然大闹天宫,而最后他依然是去西天取经。

破坏的目的在于建设。

在中国古典文学传统里,有“天下”之说,有“铁肩担道义”之说,崇尚的是关心社会,忧患现实。

在西方现代文学的传统中,强调现代意识。

现代意识也就是人类意识,以人为本,考虑的是解决人所面临的困境。

所以,关注社会,关怀人生,关心精神是文学最基本的东西,也是文学的“大道”。

你可以有不同的文学观念,可以有多种写法,但“大道”的东西不能丢。

丢掉“大道”的东西,不可能写出杰出之作。

中国文学最动人的是有人情之美,在当下这个人性充分显示的年代,去叙写人与人的温暖,去叙写人心柔软的部分,应是我们文学的基本。

我们当代作家,普遍都存在困惑,常常不知所措地写作。

我们的经验需要扩展,小感情、小圈子可能会遮蔽更多的生活。

这个时代的写作应是丰富的,而不是单薄的。

我们的目光要健全,要有自己的信念,坚信有爱,有温暖,有光明,而不要笔走偏锋,只写黑暗的、丑恶的,要写出冷漠中的温暖,恶狠中的柔软,毁灭中的希望。

中国人生活得可能不自在,西方人生活得也可能不自在,任何时候,人类的生存都存在着物质和精神的困境,而重要的是在困境中突破。

我们需要学会写伦理,需要关注国家、民族、人生、命运,这方面我们还写不好,写不丰满。

同时,写作的眼光要放大到宇宙,要追问人性的、精神的东西,或许一时完不成但也要心向往之。

(选自《人民日报》2009年7月10日)

6.下列对“厚云积岸,大水走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包括散文和中短篇在内,再加之以每年出版的1500多部长篇纸质作品和根本无法统计的网络作品。

B.不论这些纸质作品和网络作品能否长存并且成为经典,但文学的观念和审美却发生了从未有过的变化。

C.充满着善恶、美丑、庄谑、贫富等现实的混沌而伟大的年代,为文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和想象的空间。

D.一个没有哲学、文学和艺术的民族,是不可思议的。

虽然文学不能使我们活得更好,却可以使我们活得更多。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具体解说文学的“大道”的一项是

A.文学和做人是一个道理,无论何时都要有自己牢固的根基。

B.文学应当以人为本,考虑的是解决人的物质和精神的困境。

C.文学当写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弘扬人情之美和人性之美。

D.文学要反映冷漠中的温暖、恶狠中的柔软、毁灭中的希望。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们生活在一个破坏与建设并存、温柔与残忍俱在、同情与仇恨相混的年代。

B.“世界是虚与实组成的”,现实的世界离开了虚无的文学那就是悲哀而可怕的。

C.文学任何时候都有自己的基本,如同米面、衣服一样,有它自身的基本功能。

D.写作要从无限的时空着眼,要揭示人内在的东西,尽管完不成也要心向往之。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战国策》目录序

曾巩

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十一篇者,阙。

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

叙曰:

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

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

其说既美矣。

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

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

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

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

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

二子之道,如是而已。

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

此理之不易者也。

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

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

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

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

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

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

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

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或曰:

“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

”对曰:

“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

岂必灭其籍哉?

放而绝之,莫善于是。

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

至于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下至楚、汉之起,二百四十五年之间,载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废也。

此书有高诱注者二十一篇,或曰三十二篇,《崇文总目》存者八篇,今存者十篇云。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强:

强迫

B.偷为一切之计而已偷:

暗中

C.则此书之不泯泯:

销毁

D.然后以禁,则齐齐:

一致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

A.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亦将因其所遇之时

B.

{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不知道之可信

C.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

D.

{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1.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明作者尊崇“先王之道”和贬抑“谋诈之术”观点的一组是()

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

A.

{

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

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

B.

{

故论作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

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

C.

{

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

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

D.

{

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向认识到了“谋诈”之害,但是他又为战国时的谋士们开脱,认为在当时形势下,他们不能不那么做;而作者显然不同意刘向的后一观点。

B.作者认为,孔子、孟子与策士们生活于相同的年代,却能阐明先王的治国之道,看来并不是非用“谋诈”之术不可。

C.作者认为,而邪说会危害正道,所以应该把《战国策》废弃禁绝;但考虑到它的史料非常丰富,又认为不能毁掉。

D.作者尽管与刘向意见相左,但依然能客观地肯定刘向的长处,遣词十分委婉,充分表现了对前代学者的尊重。

第Ⅱ卷(综合题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

此理之不易者也。

(3分)

(2)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

(4分)

(3)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

(3分)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1)简要回答“惊坐”与“暗坐”的不同表达作用。

(4分)

 

(2)两诗第四句都以景结情,但“情”有别。

请结合两诗分析“暗风”与“逆风”所表达的心情。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6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

(2)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江月何年初照人?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4)独学而无友,。

(《礼记·学记》)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五、(12分)

16.根据语意仿写。

要求比喻恰当,句式相近。

(4分)

我向往一种生活状态,叫做安详,安详就像夕阳下散步的老人,就像林荫里静静反刍的卧牛;

我憧憬一种生活状态,叫做,,

17.根据要求,拟写支持者与反对者的不同看法。

(4分)

8月6日,投资高达1.5亿人民币的电影《孔子》在北京启动,一向被人视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的老夫子,在导演胡玫心目中的孔子形象标准是“不但要高大英俊,而且要懂武功,会谈情”。

孔子形象的标准一出,立刻引起了人们激烈的争论,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要求:

支持者需说出两点理由;反对者要针对支持者的理由来反驳。

18.阅读下面这条消息,概括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首都阅兵的4个特点。

(4分)

新华网消息日前,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首都阅兵总指挥房峰辉接受了记者采访,并回答了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阅兵展示了56个方(梯)队,其中徒步方队14个,装备方队30个,空中梯队12个。

与1999年国庆首都阅兵相比,减少了徒步方队,增加了装备方队;减少了陆军方队,增加了海军、空军、第二炮兵等军兵种方队;减少了参阅兵力总体规模,增加了高技术和特种兵方队。

阅兵展示的52型主要装备,全部是国产装备,大部分是首次参阅,其中包括预警机、新一代战车、新型雷达、无人机和卫星通信等先进的信息化装备。

受阅部队均来自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和在完成抗震救灾、反恐维稳、国际维和等多样化军事任务中表现出色的英模集体。

受阅部队的主体是“80后”、“90后”新一代官兵。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

(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窝囊

契诃夫

日前,我把孩子们的家庭女教师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请到我的书房里,需要清一下账。

“请坐,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

”我对她说,“我们来结算一下。

您无疑需要钱用,可是您这么拘礼,自己是不会讨的……好吧,小姐,以前我跟您讲定月薪三十卢布……”

“四十……”

“不,三十……我这儿记着呢……我付给家庭女教师的薪水向来都是三十卢布……好吧,小姐,您来了两个月……”

“两个月零五天……”

“不,整整两个月……我这儿记着呢。

这么说,我该付您六十卢布……得扣除九个礼拜天……要知道每逢礼拜天您不给科利亚上课,只休息不干活……再加上三个节假日……”

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涨红了脸,开始拉扯衣服上的皱边,可是……她一言不发。

“再加三个节假日……因此要扣除十二卢布……科利亚病了四天,没有上课……您只给瓦莉娅一人上课……有三天您牙痛,我妻子允许您下午不上课……十二加七等于十九。

扣除后还剩……嗯哼,四十一卢布。

对吗?

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的眼睛红了,含着泪水。

她的下巴开始颤动,她神经质地干咳起来,呼哧着鼻子,可是——她一言不发。

“除夕晚上,您打碎了一只茶杯和一个茶碟。

扣除两卢布……那茶杯很贵重,是祖传的,不过……算了吧,上帝保佑您!

我们哪能一点不受损失呢?

后来,小姐,由于您照看不周,科利亚爬到树上,把上衣撕破了……该扣除十卢布……有一个使女,也因为您照看不周,偷走了瓦莉娅的一双皮鞋。

您样样事情都得照看好才是。

您是拿薪水的,因此,这么说,还得扣除五卢布……一月十号,您在我这儿拿了十卢布……”

“我没拿!

”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小声说。

“可是我这儿记着呢!

“哦,那就……好吧。

“四十一减二十六——余十四……”

现在她的两只眼睛都泪汪汪的了……她那长长的好看的小鼻子上冒出了汗珠。

可怜的姑娘!

“我只拿过一回……”她用颤抖的声音说,“我在您太太那儿拿过三卢布……此外我再没有拿过……”

“是吗?

您瞧瞧,这笔钱我可没有记上!

十四再减三,余十一……好吧,这是给您的钱,宝贝儿!

喏,接着:

三卢布,三卢布,三卢布,一卢布,一卢布。

请收下,小姐!

我把十一卢布递给她……她接过钱去,手指哆哆嗦嗦地把票子塞进衣袋里。

“麦西①。

”她小声说。

我跳起来,开始在房间里快步走着。

我气愤之极。

“您为什么要‘麦西’?

”我问。

“您给了钱……”

“可是要知道,是我克扣了您,见鬼,是我抢了您!

要知道是我侵吞了您的钱财!

您为什么还要‘麦西’?

“在别的地方,人家根本不付我钱……”

“不付钱?

这毫不奇怪!

好了,刚才我是跟您开玩笑,给您上了残酷的一课……您那八十卢布我如数付您!

钱都放在信封里了!

可是人难道能这样软弱?

您干嘛不提出抗议?

为什么一言不发?

在这个世界上,难道人不应该以牙还牙吗?

做人难道能这么窝囊?

她苦笑了,但我看到,她脸上的表情分明是:

能这样的。

我请求她原谅这残酷的一课,把八十卢布全给了她,这使她大为惊喜。

她胆怯地说了一声“麦西”,走了出去……

我望着她的背影,不禁想道:

在这个世界上,做一个强者可真容易啊!

(选自《契诃夫小说集》,有改动)

注:

①麦西:

法语“谢谢”的音译。

19.请简要分析小说为什么以“窝囊”为题?

(4分)

20.文中多次出现“我这儿记着呢”,请简要说明这句话在刻画人物方面有怎样的作用?

(4分)

21.请你联系全文,说说文章最后一句有什么深刻的含意?

(4分)

22.本文在写作上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了“突转法”,请你结合小说内容对此作简要赏析。

(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季羡林——清华其神,北大其魂

卞毓方

季羡林注定与北大、清华有缘。

他十九岁进清华,二十三岁毕业,四载寒窗,奠定了百年学问的基础。

1981年,他以古稀之身作《清华颂》,文中说:

“在清华的四年生活,是我一生中最难忘、最愉快的四年。

在那时候,国家民族正处在危急存亡的紧急关头,清华园也不可能成为世外桃源。

但是园子内的生活始终是生气勃勃的,充满了活力的。

民主的气氛,科学的传统,始终占着主导的地位。

我同广大的清华校友一样,现在所以有一点点知识,难道不就是在清华园中打下的基础吗?

离开清华以后,我当然也学习了不少的新知识,但是在每一个阶段,只要我感觉到学习有所收获,我立刻想到清华园,没有在那里打下了基础,所有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1935年,季羡林得母校清华的栽培,赴德留学。

1946年回国,又承清华教授陈寅恪的引荐,进了北大。

季羡林执教北大,迄今已届六十年。

他对清华的依恋,已如前述。

那么,他对北大又是一番什么情思呢?

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季羡林发表了一篇短文:

《我看北大》,内中有对于这个问题的归纳。

他说:

“北大的历史不是一百年,而是几千年。

因为,北大最初的名称是京师大学堂,而京师大学堂的前身则是国子监。

国子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前身又是太学,则历史更长了。

从最古的太学起,中经国子监,一直到近代的大学,学生都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

在近代史上,历次反抗邪恶势力的运动,几乎都是从北大开始。

这是历史事实,谁也否认不掉的。

五四运动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次。

虽然名义上是提倡科学与民主,骨子里仍然是一场爱国运动。

”绕了这样一个大弯子,袖里藏的是什么样的乾坤呢?

这就是我们期待的答案。

季羡林说:

“我在北大这样一所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背后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的学府,真正是如鱼得水,这才真正是我安身立命之地。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过:

我身上的优点不多,惟爱国不敢后人。

以我这样一个怀有深沉的爱国思想的人,竟能在有着悠久爱国主义传统的北大几乎度过了我的一生,我除了有幸福之感外,还有什么呢?

还能何所求呢?

为季羡林作传,其间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把握传主的风格。

你可以强调他的渊博,他的朴实,他的勤奋,他的温和而倔强,洒脱而严谨,清澈而幽默……但是,总觉得还差那么一点点,不够传神。

直至有一天,读到他关于北大派和清华派的话题——他说:

“北大和清华有没有差别呢?

当然有的。

据我个人的印象,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地位方面,在对中国教育、学术和文化的贡献方面,两校可以说是力量匹敌,无从轩轾。

这是同一性。

但是,在双方的风范——我一时想不出更确切的词儿,姑且用之——方面,却并不相同。

如果允许我使用我在拙文《门外中外文论絮语》中提出来的文艺批评的话语的话,我想说,北大的风范可用人们对杜甫诗的评论‘沉郁顿挫’来概括,而对清华则可用杜甫对李白诗的评价‘清新俊逸’来概括。

”(《漫谈北大派和清华派》)“清新俊逸”,“沉郁顿挫”,季羡林清华毕业,北大执教,在他身上,这两种风范是水乳交融、恰到好处地搀合在一起的。

简言之,他的清新俊逸似李白,他的沉郁顿挫似杜甫,正所谓“清华其神,北大其魂”。

于是这八个字,成为解读季羡林的钥匙。

(选自《光明日报》2007年8月2日,有删改)

19.本文重点介绍了季羡林哪些方面的情况?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季老怀有怎样的情感?

(4分)

20.文章多次引用季羡林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21.作者引用季羡林《我看北大》一文中的相关段落后说:

“绕了这样一个大弯子,袖里藏的是什么样的乾坤呢?

这就是我们期待的答案。

”“我们所期待的答案”究竟是怎样的答案?

(4分)

22.作者为什么说“清华其神,北大其魂”是解读季羡林的钥匙?

作者这样的解读方式对我们分析评判一个人有什么启示?

(6分)

七、(60分)

23.请以“人情味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

②自定立意。

③除诗歌处,文体不限。

④文体特征鲜明。

语文模拟试题九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C(校jiào对,乳臭xiù未干,戏谑xuè)

2.D(食不果腹,倒计时,不费吹灰之力)

3.D(专诚:

特地,专一而真诚;专程,专为某事而到达某地。

支使:

公开叫人去做某件事;指使,暗地里叫人去做不光彩的事。

回溯:

回顾,回忆;追溯:

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4.B[日臻完善,一天天达到完善。

日,一天天,与“一天天”重复;谈笑自若,谈话时有说有笑,跟平常一样(多指在紧张或危急的情况下)。

这里应该用“谈笑风生”;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贬义]

5.A(B项,语序不当,“培育”和“缔造”调换。

C项,成分残缺,应在“添斗志”后添“的作用”。

D项,结构混乱,应该在“这种……背后还是消费维权制度缺失”和“这种……壮举还是消费维权制度缺失的表现”中选用一个。

二、(9分,每小题3分)

6.C(把握“厚云积岸,大水走泥”一句前后的语言环境,就会发现C项是正确的,其他三项均游离了“厚云积岸,大水走泥”的大意)

7.A(此项没有对文学的“大道”作具体解说)

8.D(“尽管完不成也要心向往之”与原文意思不符,原文是说“或许一时完不成但也要心向往之”)

三、(12分,每小题3分)

9.B(偷:

苟且,随便)

10.A(副词,却,反而。

B项,①介词,根据;②副词,趁机。

C项,①结构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②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D项,①副词,难道;②副词,大概)

11.D(A项,①以反问句的形式肯定了二子的做法,能表明作者尊崇“先王之道”;②是刘向的观点。

B项,①中的“道”是作者泛泛而论,不专指“先王之道”;②正确。

C项,①用《孟子》为例证明自己对邪说的态度;②正确)

12.C(作者认为应该君子应“明其说于天下”,从思想上明辨是非,而且《战国策》又是史籍著述,不赞同废弃禁绝)

四、(24分)

13.

(1)道,是用来确立根本的原则,不能够不统一:

这是不可改变的道理。

(3分。

所以:

用来……的;一:

统一;易:

改变)

(2)他们能够做到不苟且罢了,可以说是不被世俗的见解所迷惑,而且能够坚定地相信自己的人了。

(4分。

苟:

苟且,随便;惑:

迷惑;于:

前一个表被动,后一个表对象;笃:

坚定)

(3)他们给社会造成的大祸已经很清楚了;但世俗之人对它还没有觉悟过来。

(3分。

为:

造成;明:

明白,清楚;莫之寤:

莫寤之,对它没有觉悟过来)

参考译文:

刘向编定的《战国策》共三十三篇,《崇文总目》说有十一篇缺失了。

我到士大夫家访求,才全部得到了这部书,校正了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