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勘测服务项目项目技术设计书教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6508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1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勘测服务项目项目技术设计书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勘测服务项目项目技术设计书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勘测服务项目项目技术设计书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勘测服务项目项目技术设计书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勘测服务项目项目技术设计书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勘测服务项目项目技术设计书教材.docx

《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勘测服务项目项目技术设计书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勘测服务项目项目技术设计书教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勘测服务项目项目技术设计书教材.docx

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勘测服务项目项目技术设计书教材

1.1、技术方案

1.1.1、项目概况

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完善田间基础,改善、提高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生态景观。

使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指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等工程设施占地面积与建设区总面积的比例)不高于8%。

建成后的耕地平均质量等别应较高于建设前的平均质量等别。

1.1.1.1、地理状况

***市隶属属**市县级市,全境属半山区。

市东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中南部以丘陵、谷地为主,西部以丘陵、台地为主。

1.1.1.2、气候情况

***属南亚热带季候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9.5—21.4℃,年平均雨量1800—2200毫米。

日极端气温记录为38.1℃和零下7℃。

四季特征为春季冷暖多变,阴湿多雨,有“倒春寒”;夏季晴多温高,时有大风和暴雨;秋季气爽少雨,常遇干旱和“寒露风”;冬季多晴天,气候干燥,常见霜冻。

气象灾害有水灾、旱灾、低温冷害、大风和冰雹等。

1.1.1.3、目标

依据国家规范、省市标准,精心测绘,以满足***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用图需要及规划设计施工需要。

严格依据国家、省市发布的技术规范及要求进行测绘生产,为***市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施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土地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为***市国土资源局,建设与完善田间基础设施,提高耕地质量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提高全县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的比重,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提供服务;同时为***市建立保护和补偿机制,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持续利用绘制蓝图。

1.1.1.4、工作任务

按照测绘规范,对项目区范围内的地形进行测绘(含竣工测量),平面图比例尺不小于1:

2000。

成果文件应符合《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测绘技术要求》。

1.1.2、已有资料情况

(1)收集测区范围内高等级控制点成果资料,分析其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精度等级是否符合项目区测绘的要求,对符合项目区要求的成果,应到实地踏勘,检查其点位保存是否完好,再用仪器检查其施测精度是否满足要求,对满足要求的点位及成果可直接用于控制点加密。

(2)收集最新的1:

2000正射影像图、监测影像资料,项目区原有比例尺大于1:

2000竣工图件及相关资料等。

1.1.3、引用文件

技术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6号,2004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8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年);

(4)《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

(5)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查办法》(国土资源部第43号令);

(7)《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规程》(TD/T1024-2010);

(8)《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1021-2009);

(9)《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1027-2010);

(10)《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11)《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

(12)《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

(1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1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15)《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16)《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8-2020年);

(17)《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8)县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等;

(19)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3]63号);

(20)转发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粤国土资耕保发[2013]96号);

(2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综[2011]128号);

(22)《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

(23)《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测绘技术要求》;

(24)《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项目设计编制规程》(粤国土资耕保发[2013]187号);

(25)《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项目验收规程》(粤国土资耕保发[2013]190号);

(26)其他有关的国家标准、规程规范、各级政府文件等。

1.1.4、投入人员、设备情况

1.1.4.1、本项目投入仪器设备情况

本项目投入仪器设备情况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数量

自有

或租赁

备注

1.

GPS接收机

2.

GPS接收机

3.

GPS接收机

4.

GPS接收机

5.

GPS接收机

6.

GPS接收机

7.

GPS接收机

8.

GPS接收机

9.

全站仪

10.

全站仪

11.

全站仪

12.

全站仪

13.

全站仪

14.

全站仪

15.

全站仪

16.

水准仪

17.

电子水准仪

18.

水准仪

19.

水准仪

20.

打印机

21.

绘图仪

22.

绘图仪

23.

电脑

24.

软件

25.

车辆

1.1.4.2、本项目投入人员情况

项目组成员一览表

序号

姓名

学历

职称

专业

经验年限

拟担任职务

证书所在页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1.5、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1.1.5.1、坐标系统、高程系统

(1)平面坐标系统:

1980西安坐标系(L0=°)

(2)高程系统:

1985国家高程基准。

1.1.5.2、成图方法、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1)成图方法:

全解析法数字化成图

(2)地形图分幅:

本测区数字化地形图采用矩形分幅,规格为50㎝×50㎝,图幅编号按西南角图廓点坐标公里数编号,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X、Y坐标均取至小数点后两位,中间以短横线相连。

如:

□□.□□—□□.□□

X坐标公里数Y坐标公里数

对于已施测过地形图的测区,可沿用原有的图幅编号,图名应选取所在图幅的地理名称、行政机关、重要的企事业单位等固定的名称作为图名。

1.1.5.3、控制点的精度

(1)四等以下各级基础平面控制测量的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

四等以下各级基础高程控制的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2cm。

(2)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图上不应大于0.1mm,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1.1.5.4、地形图的精度

(1)主要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图上不得大于±0.6mm,隐蔽或施测困难地区可放宽50%。

(2)工矿区细部坐标点的点位中误差主要建筑物不超过7cm。

高程中误差不超过2cm

(3)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平地不得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3,丘陵地不得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2,山地不得大于基本等高距的2/3。

高山地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

(4)本项目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标准,二倍中误差作为允许误差。

1.1.5.5、数据格式

本项目数字地形图采用南方测绘CASS9.0成图,软件基于AutoCAD架构、数据格式为DWG的电子地图。

CASS9.0成图软件图形默认图层设置说明

序号

图层名

表示类别

内容

1

0

CAD基本图层

2

ASSIST

临时图层

3

DGX

等高线

首曲线、计曲线、等高线注记

4

DLDW

独立地物

各类独立地物

5

DLSS

交通设施

铁路、公路、其他道路以及附属设施

6

DMTZ

地貌土质

等高线以外的其他地貌类别及性质

8

GCD

高程点

高程点点位及高程注记

9

GXSS

管线设施

各类管线及附属设施

10

JJ

境界线

行政区划界线和其他界线(街道线)

11

JMD

居民地

各类房屋及附属设施

12

KZD

控制点

各级控制点符号及控制点注记

13

MJZJ

面积注记

街坊、宗地面积注记

14

SJW

三角网

绘等高线、计算土方构成的三角网

15

SXSS

水系设施

江、河、湖、水库、池塘、沟渠、井、泉等自然和人工水体及附属设施

16

TK

图框

图框注记及整饰

17

ZBTZ

植被土质

各种植被符号

18

ZDH

展点号

19

ZJ

汉字注记

地籍要素注记以外的各种汉字注记

1.1.6、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

1.1.6.1、技术路线

***市高标准基本农田测量项目进行的1:

2000数字化地形测图工作是我公司采用新设备、新技术进行的一个大型基本农田测量项目。

控制测量基于广东省国土厅布设的GPSC级点及E级点的基础上逐级布网。

E级GPS网采用静态观测方法以保障测区最终成果的数学精度。

一、二级GPS及图根控制网为节约工作时间依据新发布的RTK测量规范,采用RTK进行动态实时观测。

对GPS信号较差的局部地区采用常规导线测量进行控制网加密布设。

地形测量使用《工程测量规范》指导设计施工。

运用高效的作业方法、图形编绘及数据整理,形成集信息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分析和应用服务为一体的测绘成果,获取全区的地形地貌,形成准确的居民地、植被范围、面积、现状分布情况,形成当前土地利用规划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所需的数据和文字资料。

1.1.6.1.1、准备工作

进场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技术准备、人员准备、资料准备和仪器设备准备。

(1)技术准备:

主要包括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文件,地方性法规、条例、规定;国家相关规程、行业标准,地方性法规、标准、细则;其他有权单位制定的法定性相关文件。

(2)人员准备:

主要包括对参加项目测绘工作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其熟悉相关技术规程、规定,明确工作要求,掌握调查方法。

(3)资料准备:

控制点成果、点之记等基础控制测量资料;小比例尺地形图、谷歌影像图及其他相关资料。

(4)各种权源资料:

各级政府及其他有权机关认定的合法权属证明材料、协议书及其他相关材料。

(5)作业设备准备:

主要包括交通工具、调查设备、计算机、GPS及入库软件等。

1.1.6.1.2、首级控制网的建立

(1)依据规范要求合理地在测区布设首级控制网。

要求在实地踏勘、调查,应将点位选设在坚实稳固与安全僻静之处,点位应便于寻找、长期保存和引测。

(2)控制点观测应遵守作业方式方法并严格按规范执行。

(3)观测成果应当严格检验,当符合误差标准时,才能开始上机计算。

1.1.6.1.3、图根控制网的建立

(1)图根点是直接供测图使用的平面和高程的依据,宜在等级控制点下加密。

(2)图根点选定布设方案后应遵守相应的规范标准。

1.1.6.1.4、地形图测绘

(1)必须针对性地在各作业小组进场前进行技术交底与必要的技术培训。

(2)开始测图前应充分做好检查、校正仪器等相应的准备工作。

(3)碎部点测量过程中,地形点和地物点测量距离应符合规范规定的相应标准。

(4)测绘方法和测绘内容的取舍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执行。

1.1.6.1.5、检查验收

(1)检查验收是质量控制的关键,应当严格实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

作业员必须对自己的测绘成果进行严格自检。

(2)检查员应在外业小组作业时到工地进行过程检查,了解小组对技术设计的执行情况,了解工程进度。

(3)检查内容及检定标准应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范及技术规程。

1.1.6.1.6、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文明施工展现企业良好公众形象!

狠抓安全文明生产和施工一直是每一个工程企业不可推卸的神圣使命和责任,“安全第一”,“安全是工作的基础”。

本次工程测量我公司将制定有效、可行的安全文明施工方案,编制此方案的目的,旨在进一步加强施工安全管理,保障工程及人身安全,提升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项目按质按量按期完成。

1.1.6.2、作业流程

作业流程表

 

 

 

 

1.1.7、作业方法和技术、质量要求

1.1.7.1、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

在已布设的GPSD、E级网基础上,加密布设一级网和二级网。

居民地等建筑密集区采用导线测量的方法进行加密布设。

GPS平面控制测量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用有利于安全作业;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被测卫星的地平高度角应大于15度;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塔、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交通设施应便于作业;应充分利用符合上述要求的旧有的控制点及其标石和觇标。

高程控制:

全区高程控制采用四等水准精度布设,居民地等建筑密集区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代替四等水准进行施测(见《工程测量规范》),起算点高一级的GPS控制点。

1.1.7.1.1、GPS控制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一、各等级GPS网主要技术要求应满足下表规定: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平均边长(㎞)

固定误差A

(mm)

比例误差系数B

(mm/㎞)

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

约束平差后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四等

2

≤10

≤10

≤1/100000

≤1/40000

一级

1

≤10

≤20

≤1/40000

≤1/20000

二级

0.5

≤10

40≤

≤1/20000

≤1/10000

(1)各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按下式计算:

=

式中

----基线长度中误差(mm);

A----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系数(mm/Km)

d----平均边长(km)。

(2)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观测精度的评定,应满足下列要求:

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m=

式中m----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mm);

N----控制网中异步环的个数;

n---异步环的边数;

W---异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

(3)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应满足相应等级控制网的基线精度要求,并符合规定。

m≤

二、GPS控制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GPS控制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等   级

四等

一级

二级

接收机类型

双频或单频

双频或单频

双频或单频

仪器标称精度

10mm+5ppm

10mm+5ppm

10mm+5ppm

观测量

载波相位

载波相位

载波相位

卫星高度角(°)

静态

≥15

≥15

≥15

快速静态

≥15

≥15

有效观测卫星数

静态

≥4

≥4

≥4

快速静态

≥5

≥5

观测时段长度(min)

静态

≥45

≥30

≥30

快速静态

≥15

≥15

数据采样间隔(s)

静态

10~30

10~30

10~30

快速静态

5~15

5~15

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

≤6

≤8

≤8

1.1.7.1.2、一、二级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一、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规定。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导线长度km

平均边长km

测角中误差(秒)

测距中误差(㎜)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秒)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1秒级仪器

2秒级仪器

6秒级仪器

三等

14

3

1.8

20

1/150000

6

10

3.6

≦/55000

四等

9

1.5

2.5

18

1/80000

4

6

5

≦/35000

一级

4

0.5

5

15

1/30000

2

4

10

≦/15000

二级

2.4

0.25

8

15

1/14000

1

3

16

≦/10000

三级

1.2

0.1

12

15

1/7000

1

2

24

≦1/5000

注:

1、表中n为测站数。

2、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

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3、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3.3.1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3.3.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

4、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

二、导线网的设计、选点与埋埋石

(1)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导线网用作测区的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且宜联测2个已知方向。

2加密网可采用单一附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形式。

3结点间或结点与已知点间的导线段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网内不同环节上的点也不宜相距过近。

(2)导线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应相对开阔,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

2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三、四等不宜小于1.5m;四等以下宜保证便于观测,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

3当采用电磁波测距时,相邻点之间视线应避开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及强电磁场。

4相邻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过大。

5充分利用旧有控制点。

三、水平角观测

(1)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

1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

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泡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

1〞级仪器不应大于1〞.2〞级仪器不应大于2〞。

3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级仪器不应超过10〞,2〞级仪器不应超过15〞,6〞级仪器不应超过20〞。

4补偿器的补偿要求:

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

1〞级仪器不应超过0.3〞,2〞级仪器不应超过1〞,6〞级仪器不应超过1.5〞。

77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等级

仪器精度等级

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秒)

半测回归零差(秒)

一测回内2C互差(秒)

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秒)

四等及以上

1秒级仪器

1

6

9

6

2秒级仪器

3

8

13

9

一级及以下

2秒级仪器

12

18

12

6秒级仪器

18

24

A、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平角观测时不受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指标的限制。

B、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0的范围时,该方向2C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互差的限值。

C、当观测方向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

D、当观测方向多于6个时,可进行分组观测。

分组观测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

其两组观测角之差,不应大于同等级测角中误差的2倍。

分组观测的最后结果,应按等权分组观测进行测站平差。

E、水平角的观测值应取各测回的平均数作为测站成果。

(2)三、四等导线的水平角观测,当测站只有两个方向时,应在观测总测回中以奇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以偶数测回的度盘位置观测导线前进方向右角。

左右角的测回数为总测回数的一半。

但在观测右角时,应以左角起始方向为准变换度盘位置,也可用起始方向的度盘位置加上左角的概值在前进方向配置度盘。

左角平均值与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0之差,不应大于本规范表3.3.1中相应等级导线测角中误差的2倍。

(3)水平角观测的测站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仪器或反光镜的对中误差不应大于2mm。

2水平角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宜超过1格。

四等及以上等级的水平角观测,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0的范围时,宜在测回间重新整置气泡位置。

有垂直轴补偿器的仪器,可不受此款限制。

3如受外界因素(如地震)的影响,仪器的补偿器无法正常工作或超出补偿器的补偿范围时,应停止观测。

4当测站或照准目标偏心时,应在水平角观测前或观测后测定归心元素。

测定时,投影示误三角形的最长边,对于标石、`仪器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5mm,对于照准标志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10mm。

投影完毕后,除标石中心外,其他各投影中心均应描绘两个观测方向。

角度元素应量至15ˊ,长度元素应量至1mm。

(4)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时,应在原来度盘位置上重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测回内2C互差或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

2下半测回归零差或零方向的2C互差超限时,应重测该测回。

3若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总方向数的1/3时,应重测该测回。

当重测的测回数超过总测回数的1/3时,应重测该站。

(5)首级控制网所联测的已知方向的水平角观测,应按首级网相应等级的规定执行。

(6)每日观测结束,应对外业记录手簿进行检查,当使用电子记录时,应保存原始观测数据,打印输出相关数据和预先设置的各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