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6482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报告.docx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报告.docx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报告

报告编号:

(XXXX-XX-XXXX-XX)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测评报告

模版

 

系统名称:

被测单位:

测评单位:

报告时间:

年月日

信息系统等级测评基本信息表

信息系统

系统名称

安全保护等级

备案证明编号

测评结论

被测单位

单位名称

单位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人

姓名

职务/职称

所属部门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电子邮件

测评单位

单位名称

单位代码

通信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人

姓名

职务/职称

所属部门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电子邮件

审核批准

编制人

(签名)

编制日期

审核人

(签名)

审核日期

批准人

(签名)

批准日期

注:

单位代码由受理测评机构备案的公安机关给出。

声明

(声明是测评机构对测评报告的有效性前提、测评结论的适用范围以及使用方式等有关事项的陈述。

针对特殊情况下的测评工作,测评机构可在以下建议内容的基础上增加特殊声明。

本报告是xxx信息系统的等级测评报告。

本报告测评结论的有效性建立在被测评单位提供相关证据的真实性基础之上。

本报告中给出的测评结论仅对被测信息系统当时的安全状态有效。

当测评工作完成后,由于信息系统发生变更而涉及到的系统构成组件(或子系统)都应重新进行等级测评,本报告不再适用。

本报告中给出的测评结论不能作为对信息系统内部署的相关系统构成组件(或产品)的测评结论。

在任何情况下,若需引用本报告中的测评结果或结论都应保持其原有的意义,不得对相关内容擅自进行增加、修改和伪造或掩盖事实。

 

报告摘要

信息系统等级测评基本信息表

报告摘要

(建议不超过800字)

简要描述被测信息系统的名称、安全等级、承载的业务等基本情况。

简要描述测评范围和主要内容。

简要描述测评指标的符合性情况,给出测评结论(包括符合、基本符合和不符合)。

简要描述测评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危害,并提出安全建设整改建议。

1测评项目概述

测评目的

测评依据

列出开展测评活动所依据的文件、标准和合同等。

测评过程

描述等级测评工作流程,包括测评工作流程图、各阶段完成的关键任务和工作的时间节点等内容。

报告分发范围

说明等级测评报告正本的份数与分发范围。

2被测信息系统情况

参照备案信息简要描述信息系统。

承载的业务情况

描述信息系统承载的业务、应用等情况。

网络结构

给出被测信息系统的拓扑结构示意图,并基于示意图说明被测信息系统的网络结构基本情况,包括功能/安全区域划分、隔离与防护情况、关键网络和主机设备的部署情况和功能简介、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互联情况和边界设备以及本地备份和灾备中心的情况。

系统构成

2.1.1业务应用软件

以列表的形式给出被测信息系统中的业务应用软件(包括含中间件等应用平台软件),描述项目包括软件名称、主要功能简介。

序号

软件名称

主要功能

重要程度

2.1.2关键数据类别

以列表形式描述具有相近业务属性和安全需求的数据集合。

序号

数据类别

所属业务应用

主机/存储设备

重要程度

2.1.3主机/存储设备

以列表形式给出被测信息系统中的主机设备,描述主机设备的项目包括设备名称、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承载的业务应用软件系统。

序号

设备名称

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

业务应用软件

2.1.4网络互联设备

以列表形式给出被测信息系统中的网络互联设备。

序号

设备名称

用途

重要程度

2.1.5安全设备

以列表形式给出被测信息系统中的安全设备。

序号

设备名称

用途

重要程度

2.1.6安全相关人员

以列表形式给出与被测信息系统安全相关的人员情况。

相关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安全主管、系统建设负责人、系统运维负责人、网络(安全)管理员、主机(安全)管理员、数据库(安全)管理员、应用(安全)管理员、机房管理人员、资产管理员、业务操作员、安全审计人员等。

序号

姓名

岗位/角色

联系方式

2.1.7安全管理文档

以列表形式给出与信息系统安全相关的文档,包括管理类文档、记录类文档和其他文档。

序号

文档名称

主要内容

安全环境

描述被测信息系统的运行环境中与安全相关的部分,并以列表形式给出被测信息系统的威胁列表并赋值。

威胁赋值是基于历史统计或者行业判断进行的,具体内容可参考《风险评估规范》。

序号

威胁分(子)类

描述

威胁赋值

前次测评情况

简要描述前次等级测评发现的主要问题和测评结论。

3等级测评范围与方法

测评指标

测评指标包括基本指标和特殊指标两部分。

3.1.1基本指标

依据信息系统确定的业务信息安全保护等级和系统服务安全保护等级,选择《基本要求》中对应级别的安全要求作为等级测评的基本指标。

鉴于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如某些信息系统未部署数据库服务器),基本指标中可能存在部分不适用项,可以在单元测评时进行识别。

安全分类

安全子类

测评项数

备注

3.1.2特殊指标

结合行业和系统的实际,以列表形式给出《基本要求》未覆盖或者高于《基本要求》的安全要求。

安全分类

安全子类

特殊要求描述

测评项数

测评对象

3.1.3测评对象选择方法

描述测评对象的选择规则和方法。

3.1.4测评对象选择结果

1)机房

序号

机房名称

物理位置

2)业务应用软件

序号

软件名称

主要功能

3)主机(存储)操作系统

序号

设备名称

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

4)数据库管理系统

序号

设备名称

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

5)网络互联设备操作系统

序号

操作系统名称

设备名称

6)安全设备操作系统

序号

操作系统名称

设备名称

7)访谈人员

序号

姓名

岗位/职责

8)安全管理文档

序号

文档名称

主要内容

测评方法

描述等级测评工作中采用的访谈、检查、测试和风险分析等方法。

4单元测评

等级测评内容包括“3.1测评指标”中涉及的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等10个安全分类,具体内容由结果记录、问题分析和结果汇总等三部分构成。

物理安全

4.1.1结果记录

以表格形式给出物理安全的现场测评结果。

安全子类

测评指标

结果记录

符合情况

物理位置的选择

物理访问控制

4.1.2结果汇总

针对不同测评指标子类对物理安全的单项测评结果进行汇总和统计。

4.1.3问题分析

针对物理安全测评结果中存在的部分符合项或不符合项加以汇总和分析,形成安全问题描述。

网络安全

4.1.4结果记录

4.1.5结果汇总

4.1.6问题分析

主机安全

4.1.7结果记录

4.1.8结果汇总

4.1.9问题分析

应用安全

4.1.10结果记录

4.1.11结果汇总

4.1.12问题分析

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

4.1.13结果记录

4.1.14结果汇总

4.1.15问题分析

安全管理制度

4.1.16结果记录

4.1.17结果汇总

4.1.18问题分析

安全管理机构

4.1.19结果记录

4.1.20结果汇总

4.1.21问题分析

人员安全管理

4.1.22结果记录

4.1.23结果汇总

4.1.24问题分析

系统建设管理

4.1.25结果记录

4.1.26结果汇总

4.1.27问题分析

系统运维管理

4.1.28结果记录

4.1.29结果汇总

4.1.30问题分析

5整体测评

从安全控制间、层面间、区域间和系统结构等方面对单元测评的结果进行验证、分析和整体评价。

具体内容参见《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安全控制间安全测评

层面间安全测评

区域间安全测评

系统结构安全测评

6测评结果汇总

一是以表格形式汇总测评结果。

表格以不同颜色对测评结果进行区分,部分符合的安全子类采用黄色标识,不符合的安全子类采用红色标识。

序号

安全分类

安全子类

符合情况

符合

部分符合

不符合

1

物理安全

物理位置的选择

2

物理访问控制

3

防盗窃和防破坏

4

防雷击

5

防火

6

防水和防潮

7

防静电

8

温湿度控制

9

电力供应

10

电磁防护

统计

7

2

1

二是以柱状图形式统计不同设备和安全子类的测评结果。

三是以表格形式汇总信息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7风险分析和评价

依据等级保护的相关规范和标准,采用风险分析的方法分析信息系统等级测评结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等级测评结果中部分符合项或不符合项的汇总结果)可能对信息系统安全造成的影响。

分析过程包括:

1)判断安全问题被威胁利用的可能性,可能性的取值范围为高、中和低;

2)判断安全问题被威胁利用后,对信息系统安全(业务信息安全和系统服务安全)造成的影响程度,影响程度取值范围为高、中和低;

3)综合1)和2)的结果对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进行赋值,风险值的取值范围为高、中和低;

4)结合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对风险分析结果进行评价,即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的风险。

以列表形式给出等级测评发现安全问题以及风险分析和评价情况。

系统安全问题风险分析和评价表

序号

问题描述

关联资产

关联威胁

风险值

风险评价

 

 

 

8等级测评结论

综合第5、6、7章的测评与分析结果,对信息系统基本安全保护状态进行综合判断,并给出等级测评结论,应表述为“符合、“基本符合”或者“不符合”。

测评结论的判别依据如下:

测评结论

判别依据

符合

等级测评结果中不存在部分符合项或不符合项

基本符合

等级测评结果中存在部分符合项或不符合项,但不会导致信息系统面临高等级安全风险

不符合

等级测评结果中存在部分符合项或不符合项,导致信息系统面临高等级安全风险

9安全建设整改建议

针对系统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提出安全建设整改建议。

说明:

一、每个备案信息系统单独出具测评报告。

二、测评报告编号为四组,第一组为公安机关颁发的备案证明(或备案回执)证书编号的前11位,第二组为年份(2位),第三组为测评机构代码,第四组为测评次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