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的刻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6392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的刻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析《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的刻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析《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的刻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析《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的刻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析《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的刻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的刻画.docx

《浅析《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的刻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的刻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的刻画.docx

浅析《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的刻画

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毕业论文

题目浅析《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的刻画

学生姓名学号1051201267796

入学时间2010秋专业汉文

指导教师

试点单位巫溪县广播电视大学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2013年11月8日

材料 目 录

1.指导任务书……………………………………………………………

(1)

2.指导记录表……………………………………………………………

(2)

3.写作提纲………………………………………………………………(3)

4.论文提要………………………………………………………………(4)

5.论文正文………………………………………………………………(5)

6.参考文献………………………………………………………………(6)

7.指导教师情况及评语…………………………………………………(7)

8.答辩记录表……………………………………………………………(8)

9.审查意见………………………………………………………………(9)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任务书

毕业论文题目浅析《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的刻画

学生姓名邓又川专业汉文

指导教师职称

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可附另页)

三国演义是一个刻画人物形象众多的文学作品,其刻画的人物多是性格鲜明、生动形象的典型,在任务性格的塑造上边作者用了多种多样的塑造方法,成功的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为其他的作品在任务性格塑造方面提供了很多的宝贵经验,体现了作者的高超的才能。

毕业论文写作进度计划:

1、期限:

自2013年9月10日起至2013年11月10日

2、具体进度安排:

时间

完成内容

9.10至9.25

定选题方向、确定选题,查阅和收集资料,拟定论文写作提纲。

9.26至10.20

写出论文初稿。

10.21至11.5

反复修改论文,完成论文第二、三搞。

11.6至11.15

论文定稿,并提交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教师指导记录表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试点单位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邓又川

学号

专业

汉文

第一次指导

指导时间:

2013.9.10——2013.9.25

指导内容:

确定选题方向并拟出协作提纲。

第二次指导

指导时间:

2013.9.26——2013.10.10

指导内容:

指导学生写出初稿。

第三次指导

指导时间:

2013.10.11——2013.10.20

指导内容:

指出第一稿中不足之处,并从文章结构上进行分析,从而完成第二稿。

第四次指导

指导时间:

2013.10.21——2013.10.25

指导内容:

指出第二稿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修改,完成第三稿。

第五次指导

指导时间:

2013.10.26——2013.11.5

指导内容:

指导修改第三稿,然后定稿。

目录

内容提要5

关键字: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艺术手法5

一.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统一性6

二.采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7

三.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8

四.反复渲染,深化人物性格9

五.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刻画人物性格10

六.具体鲜明的人物语言,展示人物性格的独特个性11

参考文献:

13

 

写作提纲

一.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统一性

二.采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三.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

四.反复渲染,深化人物性格

五.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六.具体鲜明的人物语言,展示人物性格的独特个性

参考文献:

 

内容提要

三国演义是一个刻画人物形象众多的文学作品,其刻画的人物多是性格鲜明、生动形象的典型,在任务性格的塑造上边作者用了多种多样的塑造方法,成功的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为其他的作品在任务性格塑造方面提供了很多的宝贵经验,体现了作者的高超的才能。

关键字: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艺术手法

 

浅析《三国演义》中人物形象的刻画

一.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与统一性

任何小说都需要人物,而人物性格的刻画需要对其心理进行刻画。

而在我们这个充满矛盾的社会里,人的心理是十分混乱的,假使作家把一个人描写成仅是一些恶行或者仅是一些善行的容器,这就不能满足我们,这就不能说服我们。

”因此,性格的复杂性是人物获得真实性与审美性的必要条件。

《三国演义》塑造的一系列人物,性格复杂而又有机统一起来。

比如曹操,作为奸雄的典型,就具有“似乎忍”、“似乎义”等多方面的性格特点。

小说竟刻画了他的机敏,求贤、容人、从谏和雄才大略,又刻画了他的奸诈和残暴。

他时而是个恶棍,时而是个天使,时而是个智者,时而是个痴呆,智慧与情感、热情与冷漠、自信与绝望,似乎一切不可调和的东西都有了调和的可能性、合理性。

小说的曹操是一个能征惯战、文韬武略、雄才大志的人物,他骄横但不愚蠢,在许多重大战略问题上,干脆果敢。

他经常失败,却从不灰心,善于将失败的阴云化为乌有,重整旗鼓,继续奋斗,充分体现他鲜明独特的个性。

小说侧重刻画其自私、奸诈、暴虐的性格,疑杀吕伯奢全家,逼死吉平、杀杨修、孔融,借王垕之头以压众心,计杀耿纪等七百口,以至带剑入宫,逼死怀孕的董妃,棒杀伏后,鸩杀皇子,射猎时敢同天子“并马而行”,甚至代天子受群臣祝贺,挟天子以令诸候,这些情节的描写充分表现了他的自私、诡诈、残暴不仁。

他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为座右铭,草菅人命、横行朝野。

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他经常表现出宽宏大量,破袁绍之后,把许都及军中诸人与袁绍暗通之书付之一炬而“令反侧子自安”。

他重用忠实于他的人才,为了得名将,他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并付出极大的代价,像对待屯土山上被困的关羽和长坂坡厮杀的赵子龙。

曹操身上不光有奸诈暴虐、极端自私的一面,为了国家利益,他冒死刺董卓,并独自率军伐董卓,又表现出一种“宁可玉碎,不可瓦全”的英雄气概。

他能放下豪族的架子,慧眼识英雄,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情节就表现了曹操对当时身轻名微的关羽的支持。

他虽好猜忌,滥杀人,可他对陈琳却“怜其才而赦之”,还义释张辽,表现“不念旧恶”的政治家的风度。

曹操形象的本质特点是奸诈、残暴、自私,但小说不是简单地丑化他,相反,他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文学形象。

正如托尔斯泰所言:

“人不是一片湖泊,而是一道河流,而且是草原上的河流。

因此,这道河流有的地方干涸无水,有的地方宽阔,有的地方泥淖,有的地方清澈,有的地方湍急,有的地方平缓,但总是这道河流。

”一个人除了白粉,不可能尽是炭黑,在错综复杂的性格发展中,要让人感到“总是这道河流”,在一个完整的性格中,要有性格的主干,让这根主干体现人物性格质的规定性,支配人物的命运,人的行动、语言,正是这根主干形成人物性格的发展轨迹和最终归宿。

小说刻画曹操性格的复杂性、多样性,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去塑造性格的多重返光,多重折射,相比相关地突出曹操最本质的性格因素。

“奸邪、诈伪,阴险凶残”是曹操性格的主干,统辖其性格的各个方面。

黑格尔说得好:

“人物性格也必须把他的特殊性和主体性融合在一起,他必须是一个得到定性的形象,而在这一种具有一种一贯忠实于它自己的情致所显现的力量和坚定性。

”《三国演义》把曹操的本质性格因素和非本质性格因素相对相交地表现出来,既达到对曹操性格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的揭示,又强化了曹操的本质性格,使曹操的形象更加血肉丰满,真实可信。

二.采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小说是诉诸视觉和思维的艺术,必须意象明朗,使读者能当场理解明白,因而往往采用对比的手法,有时把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放在一起描写,个性相反,双峰对峙,泾渭分明,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小说描写徐庶荐孔明的情节:

“庶日:

‘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

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

’玄德曰:

‘此人比先生才德如何?

’庶曰:

‘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黑鸦配鸾凤耳。

此人每尝自比管促,乐毅,以吾视之,管、乐殆不及此人也。

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

盖天下一人也!

’”(《三国演义》第36回)文中先把诸葛亮比为周朝的吕望,汉朝的张良,又把徐庶和诸葛亮相比,“驽马并麒麟、黑鸦配鸾凤”,再把诸葛亮和管仲、乐毅相比,说管、乐殆不及此人,诸葛亮未出场,就通过徐庶的三次对比,而先声夺人,显示出诸葛亮是“天下一人”。

在塑造诸葛亮这个典型人物时,把他同周瑜、曹操、司马懿乃至鲁肃等作对比。

其中以同周瑜的对比尤为出色。

赤壁之战前的曹操,困陶谦击张绣、战袁术、斩吕布、破袁绍、降刘琮、所向披靡,绝无敌手;但赤壁之战中遇到了周瑜,曹操就显得束手无策,处处被动,难以应付。

周瑜连施妙计,赚蒋干,“苦肉计”,火烧曹营,大败曹操,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

周瑜之计瞒过曹操,却瞒不过诸葛亮。

小说多处作了渲染,以突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远在周瑜之上,就不用说曹操了。

周瑜对付曹操易如反掌,但对付诸葛亮却力不从心。

在孙、刘联盟抗曹的过程中,周瑜发现诸葛亮才智过人,久后必成吴国的大患时,千方百计加害诸葛亮。

如派诸葛亮往聚铁山劫粮,即欲借曹操之手杀之;令其十日内造十万枝箭,欲借军法杀之,诸葛亮却机智地应付了。

通过周瑜和诸葛亮性格的鲜明对比,一个器量狭小,嫉才妒能,眼光短浅;一个宽宏大量,顾大局,有远见。

打败曹操后,周瑜同诸葛亮为地盘明争暗斗,但周瑜总是计逊一筹,以失败而告终,而诸葛亮每计必胜,夺得荆州,为蜀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这一系列的强烈对比,突出了诸葛亮足智多谋,沉着冷静,果断勇敢的性格特征。

毛宗岗在评《三国演义》时说:

“文有正衬与反衬。

写鲁肃老实以衬孔明之乖巧,其反衬也。

写周瑜乖巧以衬孔明为加倍乖巧,其正衬也。

譬如写国色者,以丑女形之而美,不若以美女形之而觉其更美,写虎将者,以懦夫形之而勇,不若以勇夫形之而觉更勇。

读此可悟文章相衬之法。

毛所谓“衬”就是对比烘托。

“正衬”如以勇比勇,以智比智,“反衬”如以懦比能,以愚比智。

毛宗岗认为“反衬”不如“正衬”,在一般情况下是正确的,比如用“鲁肃老实以衬孔明之乖巧”就不如以“周瑜乖巧”更能衬托出“孔明之加倍乖巧”。

但反衬的作用也不可小看,如以曹操的奸诈暴虐衬刘备的仁慈宽厚就很有力。

总之,不论“正衬”“反衬”,只要用得恰当,就能使对比鲜明、突出、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大有裨益。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性格就是在“衬”中鲜明突出的。

三.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一切事物都是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前进的。

小说要塑典型人物或典型环境,也必须表现各式各样的矛盾冲突。

如“空城计”一节作者把诸葛亮和司马懿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来刻画他的性格。

“空城计”实乃心理战,诸葛亮以一空城设疑阵,吓走了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突出地反映了两军主帅性格的矛盾冲突。

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他料到司马懿深知自己这一特点,即加以利用而成功。

司马懿对诸葛亮的性格特点了如指掌,面对空城就产生了疑惑,不敢轻易冒进,引军匆匆退去。

毛宗岗评说:

“孔明若非小心于平日,必不敢大胆于一时。

仲达不疑其大胆于一时,正为信其小心平日耳。

”可谓得矣。

人物性格的矛盾冲突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由于人物性格而发生出矛盾冲突,通过矛盾冲突又表现人物的性格。

毛宗岗说:

“以豪杰折服豪杰不奇,以豪杰折服奸雄则奇;以豪杰敬爱豪杰不奇,以奸雄敬爱豪杰则奇,夫豪杰而至折服奸雄,则是豪杰中有数之豪杰;奸雄而能敬爱豪杰,则是奸雄中有数之奸雄也。

”小说第二十六回,写关羽落到曹操手里,曹操按理该杀之,结果却“不觉爱之敬之而不忍杀之”。

这不是曹操有容纳关羽的“仁”,是关羽的“义”将他折服了。

把奸雄和豪杰放在这样一个特定的背景下,对立性格发生了尖锐的冲突,鲜明地表现了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再如第四十五回,写蒋干盗书,把周瑜和蒋干放在尖锐的冲突中来刻画其性格特征。

毛宗岗说:

“周瑜诈睡,是骗蒋干;蒋干诈睡,又骗周瑜。

周瑜假呼蒋干,是明知其诈睡;蒋干不应周瑜,是不知其诈呼。

周瑜之醉,醉却是醒;蒋干之醒,醒却是梦。

妙在说破他是说客,使他开口不得;又妙在说他不是说客,一发使他开口不得。

妙在梦中呼子翼,骂曹赋,使他十分疑惑,又妙在醒来忘却呼子翼,益发使他十分疑惑。

周瑜假做极疏,却步步是密;蒋干自道极乖,却步步是呆。

”周瑜机智、善谋的性格和蒋干呆笨、愚蠢的性格在矛盾冲突中十分鲜明突出。

《三国演义》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成功,不仅丰富了情节的描写,更重要的是加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

四.反复渲染,深化人物性格

为了突出人物主要性格特征和描写多方面的性格特点。

小说常常采用类似中国画中皴染的手法。

通过一系列情节的描写,反复渲染人物的主要特征,使得人们性格更鲜明,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曹操刚出场,汝南许劭对他说: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不但不恼,反而闻言大喜,其奸雄本色之露。

后疑杀吕伯奢一家;屠戮许州人民;杀害刘琮母子;骗杀无辜将士三百余人;“借”王垕头平从怒;假手杀祢衡;梦中斩刺客等情节的描写,充分暴露了他虚伪的恶德。

《三国演义》中典型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往往是作者理想的集中体现,所以对典型形象的主要性格的着意渲染,使作品理想化的光彩更加耀眼夺目。

作者把忠义作为臧否人物,评论是非的标准,小说所有人物,孰忠孰奸,孰义孰不义,泾渭分明。

作者的极力赞忠义,批奸伪,塑造了许多受人景仰的忠义之士,最突出的莫过于诸葛亮和关羽。

作者不惜笔墨对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渲染。

关羽是勇武重义的典型。

小说通过斩华雄,诛颜良、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等情节的层层渲染来表现他的神勇。

又通过桃园结义,封金挂印,千里送嫂、辗转寻兄、宁死不屈等情节表现了他对刘备蜀汉事业的忠义。

还值得一提的是“义释曹操”的情节,这一点历来受人指责。

其实,这一情节倾注了作者的心血,不仅升华了关羽重义的品质,也深化了主题。

因为关羽的义高于一切,其忠是建立在义的基础上的。

明知军令在身,却冒军法之险,弃盖世之功,置刘备一统大业于不顾,动故旧之情,在华容道上放走了曹操。

这就突出地表现他为义而牺牲自我的精神。

关羽放走曹操是原则性的错误,但他知恩必报,恩怨分明的重义性格,必须这样写,才符合其性格发展的逻辑,如果不这样写,反倒损害关羽形象的统一,使关羽性格前后矛盾,那就不是艺术典型的关羽了。

作者不惜花费许多章节对他的义进行多层次的刻画,使其性格特征得以突出,达到统一。

作者在揭示关羽悲剧性格时,并没有把他停留在夜读青史、为人磊落,恩怨分明上,而是深刻地揭露了他傲慢自负,刚愎自用的性格,并且不惜笔墨,进行了大量的渲染,他独镇荆州时,悲剧性格就日益萌发,诸葛亮一句“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的赞语,顿消他欲与马超争高下之念;为显示自己的超群绝伦,而不愿与黄忠“老兵同列”。

其傲慢自负之气焰不仅于此,他还置诸葛亮“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总体战略而不顾,导致孙刘联盟破裂,荆州失陷;他缺乏宽厚之风,待部下苛刻,结怨于人,使縻芳等献城降吴,孟达、刘封坐视不援,这些情节的渲染,揭露了他悲剧的根源,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反复渲染、刻画,使得人物性格的丰富多彩,人物形象具有立体感和质感,更加耀眼夺目,光彩照人。

体现了人物形象塑造上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特色。

五.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突出主要人物时,小说常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既扩大了作品的容量,又对典型人物的塑造起到强化作用。

小说第八十五回,写曹丕乘刘备刚死,用司马懿,调五路木军攻蜀;诸葛亮稳坐相府,运筹帷幄,五路军马均被平息。

作者仅对遣使入吴作了一点实写,其余全用虚写。

实际上只写诸葛亮的应敌之策和各路兵马被平息的结尾。

然而诸葛亮的“鬼神莫测之机”跃然纸上,这个智慧人物就更加突出了。

在刻画关羽的神勇时有这样一段描写:

“关公曰:

‘如不胜,请斩某头。

’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

关公曰:

‘酒且斟下,某去就来。

’出账提刀,飞身上马。

众诸候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小崩,众皆失惊。

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里中,云长提华雄之头。

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三国演义》第五回)关羽如何斩华雄,作者没有实写,全部放在背后进行,让读者去想象。

此前实写华雄的勇猛,斩鲍忠,败孙坚,杀祖茂、毁愈步、敌潘凤、吓得各路诸侯惊慌失措,把华雄的勇猛写得很有声势。

然而关羽却在酒尚温的工夫就把他的头提,关羽的神勇就可想而知了。

关羽斩华雄的这段描写收到了“此时无形胜有形”的艺术效果。

再如张松献地图一事,实写赵云、关羽和刘备的行为,将诸葛亮隐蔽在后面,却更能突出诸葛亮的睿智,正如毛宗岗批道:

“文有‘隐而愈现’者。

张松之至荆州,凡子龙,方长接待之礼与玄德对答之言,明系孔明所教。

篇中只写子龙,只写玄德,更不叙孔明如何打点,如何指教,而令读者心头眼底,处处有一孔明在焉。

真神妙之笔!

”《三国演义》在许多地方将虚与实的描写比较完美地结合起来,不仅使内容显得广阔,头绪清楚,而且主要人们的性格鲜明、突出,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

六.具体鲜明的人物语言,展示人物性格的独特个性

《三国演义》在该画人物性格时,往往是让人物亲自登场,自我暴露。

这种任人物亲自登场表演,让读者直接接触人物性格,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小说第三回曹操说:

“宦官之祸,古今皆有:

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

若欲治罪,当除元恶,但付一吏狱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兵乎?

欲尽诛之,事必宜露,吾料其必败也。

当时何进为了铲除宦官,想召各方军队进京,在当时国家动乱之机,这样做的结果,无非是引狼入室,给野心家以可乘之机。

曹操看到这一点。

但何进不听劝告,最终身败名裂,还遗患了董卓之乱,造成天下纷争的动乱局面。

曹操话虽不多,但表现了一个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表现曹操有超人的识人才能时,最精彩的是“煮酒论英雄”中同刘备的对话,曹操十分精辟地对当时各路群雄予以透彻的剖析。

刻画他的奸诈时,最突出的是通过他同王垕关于军粮的那一段谈话:

“吾欲向汝借一物,以压众心,汝勿吝。

”垕曰:

“丞相欲用何物?

”操曰:

“欲借汝头以示众耳。

”垕大惊曰:

“某实无罪!

”操曰:

“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心变矣。

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

”(《三国演义》等十七回)这段话揭露曹操损人利己是何等刻骨阴毒,本来是自己的意图却借别人的手来实现。

其后,用别人的脑袋来救一时之急,以增强自己的威信,既解决了粮食的困难,又激励了士气,但却暴露出了他的凶残,奸诈的性格特征。

刻画刘备请诸葛亮时,刘备

说:

“先生不出,如苍生何!

”(《三国演义》第38回)。

他在携民渡江逃亡时说:

“为吾一人而百姓遭此大难,吾何生哉!

”(《三国演义》第41回)表现出他大慈大悲。

他还说:

“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

令人归我,奈何弃之?

”(《三国演义》第41回)这些话,在曹操的口中是无法说出来的,只有刘备方能说出此话,这使他俩的个性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体现刘备的宽厚、仁慈。

诸葛亮的语言也极富个性特色。

如“隆中对策”的精辟阐述,“舌战群儒”的机智灵活,《出师表》里的肺腑之言,非常突出地体现了诸葛亮忠贞、睿智的性格特色。

关羽傲慢自负,刚愎自用的性格也通过他的语言体现出来。

如他同诸葛瑾的一段对话:

“云长曰:

‘子瑜此来何意?

’瑾曰:

‘特来求结两家之好;吾主公吴候有一子,甚聪明;闻将军有一女,特来求亲,两家结好,并力破曹。

此诚美事,请君候思之。

’云长勃然大怒曰:

‘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

’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

再休多言!

”(《三国演义》第73回)这段对话将关羽不可一世、傲慢自负的性格刻画得十分深刻。

又如,当他听到黄忠被封为“五虎大将”之列时,大怒道:

“……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

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三国演义》第73回)关羽争强好胜而不分敌我,视战友为对手的性格跃然纸上,通过关羽的语言反映出他刚愎自用,傲慢自负的悲剧性格是很具体的。

在《三国演义》中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人物的独特个性,是作者使用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国演义》中人物语言的独特个性,为后来的古典小说,如《水浒传》、《红楼梦》等在人物语言的描写方向开了先河。

《三国演义》在刻画人物性格,塑造典型形象方面,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才能,取得十分杰出的成就,小说生动而形象地将诸葛亮,曹操、刘备、关羽、张飞、黄忠、赵云、孙权、周瑜、鲁肃、郭嘉、程昱、荀彧、许褚、马超、徐晃、张辽、司马懿、吕布等不同的人物性格刻画出来,塑造了许多典型的艺术形象,使他们以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姿态走进中国文学人物形象的画廊里。

参考文献:

[1][苏]高尔基著缪灵珠译《俄国文学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2、3页。

[2][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

《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307页。

[3][转]钟文性格的复杂性与质的规定性《文艺研究》1984年01期。

[4][明]罗贯中著[清]毛宗岗批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义》长沙:

岳麓书社,2006。

[5][明]罗贯中著《三国演义》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