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26824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doc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doc

湘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1831)年,(达尔文)登上(“贝格尔”)号军舰,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环球考察。

2.经过(5)年的环球考查,达尔文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3.(达尔文)经过(20多年)研究,于(1859年11月)写成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

4.不要忘了带上纸和笔,随时记录自己的(发现)或(问题)。

5、观察的基本方法:

看、摸、闻、听、尝。

顺口溜:

眼耳鼻舌手,人人身上有,帮我认东西,是我好朋友。

6、观察的基本过程:

观察、记录、提出问题(初步猜想、解释)。

7、达尔文寻宝的过程:

认真观察----了解记录----采集标本----整理资料----分析研究。

8、指南车诞生于西汉初期,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它总会指向南方。

9、我们把宝贝分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物品三类。

第二单元

1、李时珍,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经27年著成《本草纲目》,该书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对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李时珍认识了上千种植物,在《本草纲目》里还给植物进行了分类。

3、世界上单朵最大的花是霸王花。

4、自然界中的动物种类很多,大约有150万种。

5、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第三单元土壤

1.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

2.砂质土:

含砂较多。

颗粒大,渗水快,保水性差,透气性好。

黏质土:

含黏土较多。

颗粒小,渗水慢,保水性好,透气性差。

壤土:

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

颗粒居中,渗水居中,保水性居中,透气性居中。

3.鉴别土壤的方法(手捏法)土壤散开不能成团的是砂质土,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也不会散开的是黏质土。

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的是壤土。

4.早在(宋代),我国就有了无土栽培的尝试。

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土壤栽培蔬菜等作物,而是直接给作物提供营养液。

5.我国古代早已认识到(土壤)是可以改良的,不同的(土壤)要采用不同的改良措施。

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使用(肥料)来改良土壤。

他们把野草割来(焚烧)或是(用水沤)让它腐烂后变成肥料,改良土壤。

6.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是,在许多地方它正受到人为的破坏。

7.2000多年前,我们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管子)中描述了不同土壤的颜色、黏度、含砂量等特性,还记录了各种土壤在不同地区所适宜种植的植物。

8.证明土壤是否有空气,最简单的方法是把土壤放进水中,看有没有气泡冒出来。

9.土壤成分有:

小石子、泥土、沙、腐烂物、水等。

10.分离土壤的方法:

沉淀法、筛选法、挑拣法。

第四单元水

1、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无固定的(形状)。

2、早在公元前1世纪,中国就出现了水磨。

这一发明对长时间从事(碾米)劳动的人们来说,上一个大大节省劳力的装置。

(说明了流动的水有力量)

3、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

加快溶解的方法:

切碎(弄得小些)、加温、搅拌

4、地球上的咸水约占(97%)淡水约占(3%)。

如果把地球的总水量平均分成100份,海水大约占97份,在不足3份的淡水中,冰又占去了2份,可利用的淡水还不到1份。

5、(水)把大自然装扮得更加美丽。

(水)使大自然变得生机勃勃。

6、地球可供利用的(淡水)是非常有限的,我们要(节约用水)。

7、物体在水中有的(浮),有的(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的力,这就是水的(浮力)作用。

8、测量水的体积用(量筒)或(量杯),量筒上的单位是(毫升),用符号(mL)表示,使用量筒时,要轻拿轻放,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齐平。

9、地球表面上水比陆地多。

10.自然界中原本就有水的地方,统称为自然水域。

第五单元空气

1、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气体。

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有(重量)。

2、中国民间很流行的走马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作为动力,它的原理和近代燃气轮机是一样的。

3、人体吸入(过量的灰尘)会引起(咳嗽)及(咳痰)等症状,大量吸入(矿物质)粉尘会伤害人的心肺动能,甚至引发尘肺病。

4、我们都离不开(空气),却很少注意他。

5、因为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所以能被压缩,因为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所以不能无休止的被压缩。

6、压缩的空气有(弹性),他的应用有(充满气的皮球一拍就能跳起来)。

7、空气能够流动,热空气会上升,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8、空气中有灰尘,不同环境里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不同。

减少空气中灰尘的办法:

多栽花草树木等。

第六单元材料

1、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材料分为(天然材料:

棉花做成的布)和(人造材料:

塑料),人们把像棉花这样,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叫做(天然材料);像塑料这样,由人类制造的材料叫做(人造材料)。

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纤维)、(纸)、(玻璃)、(钢铁)、(塑料)、(橡胶)等。

3、在常见的材料中,如(煤)(棉花)(木材)是天然材料,(塑料)(玻璃)(桌凳)是人造材料。

4、(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1900多年前由东汉(蔡伦)发明。

5、蔡伦造纸的原料是(破布)(旧鱼网)(麻头)和(树皮)。

6、蔡伦用抄纸器将纸浆捞起,吸干水分(压平)(晒干)一张纸造好了。

7、宣纸、新闻纸、牛皮纸吸水性最强的是(宣纸)。

8、把下列用木材机械化造纸的流程编号按造纸的生产过程排列②④⑤⑦①③⑥

①漂白纸浆②剥去树皮③沥干水分④将木头切成小片⑤将木头煮烂成浆⑥烘干水分压成纸张⑦搅拌纸浆

9、人类生产技术一次又一次的飞跃发展,材料的(开发)和(利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0、我国商周时期,青铜是(用量)最多,(用途)最广泛的合金材料。

11、春秋战国时期,(铁)被广泛地应用在农田耕种,砍伐开采等工作上,大大地加速了人类社会的进程。

12、20世纪中叶开始,(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电脑-------

13、制造太空船需要各种特殊合金,有的要能耐(高温)而不(熔化),有的要很(坚硬)。

14、地球上可供人们利用的(材料)大部分是有限的,我们要尽量使用可再生的材料。

15、我们身边的物体是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制作的。

16、工业革命后,钢铁、(合成纤维)(塑料)等新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器、飞机、汽车-----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