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第一学期寒假作业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628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寒假作业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寒假作业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寒假作业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寒假作业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寒假作业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寒假作业1.docx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寒假作业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第一学期寒假作业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寒假作业1.docx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寒假作业1

高一化学第一学期寒假作业

高一化学

(一)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Mg-24;K-39;Al-27;Fe-56;H-1;C-12;

O-16;C1-35.5;Si-28;N-14;Na-23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以下是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其中盛放剧毒药品的外包装上应贴的标志是

2.下列做法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的是

A.自来水中通入少量Cl2进行消毒杀菌B.用SO2漂白食品

C.用食醋清洗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D.用小苏打发酵面团制作馒头

3.在物质分类中,前者包括后者的是

A.化合物、电解质B.氧化物、化合物C.溶液、胶体D.溶液、分散系

4.下列各组物质反应能生成氢气的是

A.铁与稀硝酸B.铁与浓硫酸C.铝与NaOH溶液D.次氯酸见光分解

5.溶液、胶体与浊液的本质区别是

A.分散系是否有颜色B.是否有丁达尔效应

C.能否透过滤纸D.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H2O的质量为18g/molB.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g

C.3.01×1023个SO3分子的质量为40g

D.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7.下列实验装置一般不用于分离物质的是

8.“绿色化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使原子充分利用,不产生污染物。

下列化学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制CuSO4: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B.制CuSO4:

2Cu+O2

2CuO;CuO+H2SO4(稀)=CuSO4+H2O

C.制Cu(NO3)2: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D.制Cu(NO3)2: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9.科学家提出硅是“2l世纪的能源”,这主要是由于作为半导体材料的硅在太阳能发电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列关于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单质硅B.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常用材料

C.高纯度的硅被用于制作计算机芯片D.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

10.下列关于氯气或氯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Cl2以液态形式存在时可称作氯水或液氯B.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可以得到漂白液

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的烟D.氯元素有毒,应禁入口中

11.对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A.有大量的氯气泄漏时,用肥皂水浸湿软布蒙面.并迅速离开现场

B.金属钠着火燃烧时,用干燥沙土灭火

C.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含硫酸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

12.既可以在强酸性条件下大量共存,又能在强碱性条件下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Al3+、Na+、NO3-、Cl-B.K+、Na+、C1-、NO3-

C.K+、Na+、Cl-、CO32-D.NH4+、Na+、I-、Fe2+

13.在下图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c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

则a和b分别是

14.下列物质存放或盛装方法错误的是

A.运输浓硫酸、浓硝酸常用铁制或铝制容器盛装

B.氢氟酸保存在磨口玻璃试剂瓶中

C.氢氧化钠溶液存放在带橡皮塞的无色细口瓶中

D.金属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15.下列是某同学对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所作的评价,其中评价合理的是

编号

化学反应

离子方程式

评价

硫酸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

Ba2++SO42-=BaSO4↓

正确

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

2Al3++3O2-+2OH-=2AlO2-+H2O

错误,Al2O3不应写成离子形式

铁和稀硝酸反应

Fe+2H+=H2↑+Fe2+

正确

FeCl2溶液中通入氯气

Fe2++Cl2=Fe3++2Cl-

错误,电荷不守恒

A.只有②B.①③C.②④D.①②③④

16.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制备Fe(OH)2时,将盛NaOH(aq)的滴管伸入到试管内FeSO4(aq)的液面下

B.焰色反应是将铂丝用盐酸洗净后,直接蘸取待检物置于酒精灯或煤气灯的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C.为了使过滤速率加快,可用玻棒在过滤器中轻轻搅拌,加速液体流动

D.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17.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3g金属钠变为钠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NA

B.18g水所含的电子数目为NA

C.在常温常压下11.2L氯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D.常温常压下32g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18.等质量的CH4和NH3相比较,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它们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7:

16B.它们的原子个数之比为17:

16

C.它们的氢原子个数之比为17:

12D.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是17:

16

19.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铜与稀硝酸反应:

3Cu+8H++2NO3-=3Cu2++2NO↑+4H2O

B.氯气跟水反应:

C12+H2O=2H++C1-+C1O-

C.钠跟水反应:

Na+2H2O=Na++2OH-+H2↑

D.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片Fe3++Cu=Fe2++Cu2+

20.有10.2g镁和铝的混和粉末溶于500mL4mol·L-1的盐酸中。

若加入2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要使产生的沉淀的质量最大,则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A.100mlB.500mLC.1000mLD.1500mL

三、(本题包括8小题)

21.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有关实验现象:

⑴、向氨水中滴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⑵、两只棉球分别滴有几滴浓氨水和浓盐酸放入同一只烧杯中,用表面皿盖住烧杯口,烧杯内有白烟:

⑶、一瓶无色气体打开瓶盖后,瓶口呈现出红棕色:

⑷、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亚硫酸钠变质:

⑸、当电闪雷鸣之时,空气会发生很多化学反应,试写出与氮元素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

22.今有HCl、Cl2、H2S、NH3、NO2、CO2、H2、SO2等气体,问:

⑴、形成酸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比空气轻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用水做溶剂,可作喷泉实验的氢化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能使品红试液褪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可导致光化学烟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已知A.B.C.D分别是AlCl3、BaCl2、FeSO4、NaOH四种化合物中的一种,它们的水溶液之间的一些反应现象如下:

①A+B→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②B+D→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放置,沉淀由白色转化为红褐色。

③C+D→白色沉淀,继续加D溶液,白色沉淀逐渐消失。

⑴、则各是什么物质的化学式为:

A、B、C、D。

⑵、现象③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4.某学生做实验:

实验一:

在一个白色的点滴板的孔穴中分别故入小纸片、少量CuSO4·5H2O。

然后如图所示,分别滴入几滴浓硫酸或稀硫酸,观察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⑴、浓硫酸滴入小纸片上,小纸片变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_____________性。

⑵、稀硫酸滴入CuSO4·5H2O中,胆矾____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

浓硫酸滴入CuSO4·5H2O中,胆矾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_______________性。

实验二:

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下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E为一个空的蒸馏烧瓶;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

⑴、实验时,为在E烧瓶中收集到NO,以便观察颜色,必须事先赶出去其中的空气。

将装CaCO3的干燥管下移与稀HNO3反应产生CO2,当看到C处有_____________现象可以确定E中空气已被赶尽:

⑵、将A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装置A微微加热,在装置A中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何证明E中收集到的是NO而不是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证明出是NO后,C中白色沉淀溶解,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有一无色溶液,其中可能含有Fe3+、Al3+、Fe2+、Mg2+、Cu2+、NH4+、K+、CO32-、SO42-等离子的几种,为分析其成分,取此溶液分别进行了四个实验,其操作和有关现象如下图所示:

加BaCl2溶液和稀盐酸

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

白色沉淀

第③个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的量与加入NaOH的量有右图

所示的相互关系。

据此可知:

⑴在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为满足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的要求,一般可溶解两

种常见物质为(写化学式)___________和_________。

⑶写出第③个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26.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运用

(1)人通过呼吸作用吸入氧气,氧化体内的葡萄糖(C6H12O6)提供能量以维持生命活动,反应为:

C6H12O6+6O2→6CO2+6H2O+能量,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2)罐头厂在装食物罐头时,通常要添加一些对人体无害的防腐剂,防止食物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质。

此类食物防腐剂应具有。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3)铁是生物体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铁在人体中是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的,而Fe2+更容易被吸收。

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Fe3+转化为Fe2+。

在这个过程中维生素C所起的作用是。

(填“氧化作用”或“还原作用”);

(4)缺铁性贫血患者应补充Fe2+,通常以硫酸亚铁的形式,而硫酸铁则无这种药效。

当用硫酸亚铁制成药片时外表包有一层特殊的糖衣,这层糖衣的作用是。

如果药片已经失效,应如何检验?

写出主要操作与现象:

(5)Fe3+在工业上有重要用途。

例如印刷电路板是由高分子材料和铜箔复合而成,可用FeCl3溶液作“腐蚀剂”刻制印刷电路,生成CuCl2和FeCl2,写出离子方程式。

27.已知反应:

2H2CrO4+3H2O2=2Cr(OH)3+3O2↑+2H2O。

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如下变化过

程:

H2O2→O2。

(1)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

(2)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