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钢琴启蒙教学的几点体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6174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儿钢琴启蒙教学的几点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少儿钢琴启蒙教学的几点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少儿钢琴启蒙教学的几点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少儿钢琴启蒙教学的几点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少儿钢琴启蒙教学的几点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少儿钢琴启蒙教学的几点体会.docx

《少儿钢琴启蒙教学的几点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儿钢琴启蒙教学的几点体会.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少儿钢琴启蒙教学的几点体会.docx

少儿钢琴启蒙教学的几点体会

少儿钢琴启蒙教学的几点体会

学生姓名:

董路南学号:

200511010016

音乐系音乐学专业

指导教师:

李娜职称;讲师

摘要: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使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

而一直被视为高雅艺术并且原本纯粹是西方艺术的钢琴,也走入了中国的寻常百姓家。

对儿童选学钢琴,最重要的目是为了全面地培养孩子,使对孩子进行美誉教育的一种方式,我们不能望子成龙心切,不顾儿童的心里,生理特点,强施以苛严的“训”不要一学琴就把它当作孩子职业道路的选择,要先从孩子的兴趣着手,接着是情感意志的培养。

而要从小学音乐对未来事业增添异彩发挥其潜在的能力。

给日后在音乐专业或其他领域学习的孩子以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教师学生方法兴趣

前言

“音乐是一扇通向人们创造思维和现象思维的窗口,孩子们从小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尤其是过学习各种乐器,就会使他们较快地找到打开这扇窗户的钥匙”.为了儿童智力的早期开发,音乐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少儿钢琴教学,由于施教对象都是十来岁甚至年龄更小的孩子,这个年龄段孩子年龄相差一岁往往其理解能力、知识储备、生理条件就有较大的差别,就是相同年龄的孩子也会因其家庭环境的不同及家长受教育程度、文化修养的不同而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个性特点。

在少儿钢琴教学中,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与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一些从事少儿钢琴教学的老师,对这一问题并不十分重视,甚至完全忽视了与家长的配合,结果是孩子学的枯燥无味、老师教的又苦又累、家长不满连连责备。

我们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兴趣带动动力,要不断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样才能使孩子有更持久的毅力,而不是单纯的为了考级,为了一张证书。

一、我过少年儿童钢琴学习的现状

当记者请德国钢琴教育泰斗凯沫林对中国业余钢琴考级制度谈谈看法时,他非常严肃地表示:

中国的钢琴考级制度差得让他不想提起,让孩子们只练固定的曲目参加考级,这不是一种好的方式。

弹琴应该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情,要综合全面地平衡发展,而不是翻来覆去地死记硬背几首曲子。

据凯沫林介绍,欧洲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考级,而是经常举办学校观摩音乐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演的机会,以此检验学生们这一段时间学了哪些曲目,达到了怎样的水平。

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演奏有针对性地发现缺点,提出改正意见。

据笔者了解,一方面由于家长们的急功近利,要求孩子速成,让孩子在短期内强化学琴,只弹考级曲目,主要以背奏为主。

以为只要完成考级,就等于掌握了一门技能,所以考完级,也就不再学了。

另一方面,就是很多老师为了迎合家长的要求,急于求成,不按照科学的进度,片面追求考级。

甚至于用一年的时间准备考级曲目,造成拔苗助长。

而且老师们也互相竞争,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孩子考完级,谁的本事就最大。

对于钢琴的持久的喜欢热爱,要家长和教师的悉心引导和培养,不能被学习钢琴过程中的辛苦枯燥磨灭殆尽。

无论出于何种动因,反正有越来越多的少儿在学习钢琴。

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还是深深地令人不安。

除了前面所述的基本功问题,学习兴趣和目的问题,还有不重视对钢琴对音乐素养的训练积累,忽略对钢琴作品的理解感受能力的培养,过于看重考级和比赛,以至于贪大求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发生断裂。

几乎所有的学生,仅仅是满足于能够弹奏作品,连贯流畅,没有错音,节奏相符,而对作品本身要表达的思想意蕴,以及作品的风格、流派及其产生的背景一无所知,甚至到最后,变成能弹奏音乐却不懂音乐。

音乐让人通过聆听来感受、欣赏和领悟,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丰富。

而不懂作品弹奏出来的音乐,只能空有音乐之“形”,却失去了音乐特有的“魂”,也就谈不上音乐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了,更无法进入真正的艺术之境。

这些年来各类媒体和专家学者都在探讨一个同样的问题,所谓音乐考级的

功利性之危害以及考级该何去何从。

我认为,我们不要回避音乐考级的功利性。

因为,我们都是生活在世上的普通人,学习音乐和学习其他门类的知识和技能究其目的性是一样的,或是作为职业,或是作为爱好,或是作为消遣。

而家长们的初衷也是这样:

有的是为孩子日后的升学做准备;有的是,希望孩子多学一门技能,所谓“艺多不压身”;有的是,希望孩子将来以此为业;还有的,就是因为孩子有这方面的兴趣,以后是否作为职业,也无所谓。

可是一旦考级和升学、就业挂上钩,就难以逃脱“功利”二字。

笔者只想告诉家长们,如何确立学琴的目标;如何甄别好的钢琴老师;如何学琴,如何做到不半途而费,真正学下去。

一、少儿钢琴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过:

“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激发兴趣都是十分重要的。

由于儿童的天性决定着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更具有自觉性和主动性。

因此,他们一旦对钢琴学习产生兴趣,便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的投入。

在儿童的钢琴教学中,教师起主导性的作用,因而教师应激发培养学生的习琴兴趣,并加以稳定和增强学琴兴趣的强度,以便兴趣始终贯穿于整个钢琴教学过程,也更有利于儿童学琴的进度,提高儿童对钢琴艺术的感受力和鉴赏力。

1、通过音乐欣赏,培养直接兴趣。

音乐欣赏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判断能力。

它可以丰富学习对音乐的了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别能力,增加其对演奏曲目的理解,大部分初学钢琴的孩子年龄较小,好动,注意稳定性差。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音乐欣赏活动,让学生通过欣赏来感受音乐。

如《青蛙合唱》,让学生听并做出反应,用站起来表示小青蛙的叫声(高音),蹲下去表示青蛙的叫声(低音)。

通过这种有趣的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理解音乐。

教师也可以弹奏或放映一些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曲子或片段,让学生欣赏体验不同风格的曲子,感受音乐的千姿百态.通过欣赏的多种手段,让学生在欣赏的起始阶段就能受到感染,产生对学琴的直接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

生理愉悦,是儿童最初的美感本能。

6个月以前的婴儿已能辨别音乐中的旋律、音高和音色;1岁左右的婴儿能对各种音乐、旋律具有分辨能力;3到5岁是发展幼儿喜悦等积极情感的关键期和快速期。

这说明儿童的审美心理具有天真烂漫、纯真朴实的特点,其审美情感体验还处在“悦耳,悦目”较为低层次的美感水平。

为此,我们可采用“听为先导,感受入门”的途径,推动儿童兴趣的萌发。

譬如,让初学儿童欣赏教师弹奏的儿童律动曲、游戏曲,把“听”作为教学的第一环节,抓好抓活。

一开始可以用悦耳的乐曲,刺激儿童的听觉,开启儿童的乐感。

还可以采用“奥尔夫教学法”,通过简单的拍手或打击乐器(物体),挖掘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内在节奏感与音乐潜能。

还可以组织音乐游戏即兴演奏,比如,在带有动物的叫声节奏练习中,感受四分休止符的长短,还可以用“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法”的训练方法,让儿童跟着不断变换的音乐节奏和速度击掌打拍来体验节奏感,从而训练动作的协调性、反应的灵敏性、节奏的敏感性和对音乐的感受性。

这样,孩子们会在无拘无束的玩耍气氛中,流露出欣喜的深情,进入审美情境,情不自禁地随着节拍手舞足蹈地“动”起来,极其天真地表达自己的喜悦情感。

从“听”到“动”的过程,实际是儿童音乐感受力和音乐表现力的萌动。

当孩子们内心受到音乐的刺激,并意识到这悦耳的音乐是从眼前这架神奇的钢琴中传出来的,就会产生强烈触摸琴键、模仿教师弹奏的冲动,从此儿童进入学琴阶段。

 

2、选择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琴的稳定兴趣。

在启蒙阶段的钢琴教学中,教学内容要选择恰当,这将给儿童兴趣的引发提供良好的客观条件。

一个善于引发儿童钢琴学习兴趣的老师,一般都比较注意教材的形象性、愉悦性和适龄性。

教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必弹曲目,另一类是自选曲目。

教学内容应注意循序渐进,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表现手法应由单一到复杂,太易太难的教材都不易唤起儿童的兴趣,应多选择有训练价值的教材。

约翰·汤普森浅易钢琴教程,李裴岚、董刚锐的《幼儿钢琴启蒙教程》等,是目前幼儿钢琴教学较为理想的教材。

实践证明:

有标题和插图,具有民族特征以及带有教师伴奏声部的教材较受儿童欢迎。

另外,还可以补充一些以儿童熟悉的歌曲为素材的自编教材,可以由教师示范几首,然后让儿童听后自由选择学习弹奏,这种办法将会极大诱发儿童的兴趣。

选择上述两类教材时,教师和家长都不应该忽视儿童生理、心理特征以及钢琴教学规律,任何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做法都将适得其反。

比如,有人认为应将儿童的手指训练得有力后,再开始常规训练,于是他们便把《哈农钢琴指法练习》当成唯一教材,规定学生弹上一年半载。

儿童在这种枯燥单一、力不从心的练习中必定会产生焦虑、厌倦、畏缩的情绪,刚刚萌发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受到扼杀。

由此可见,教材选择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教师在儿童启蒙钢琴教学中应合理选用教材,为有效开展教学提高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做好充分准备。

在钢琴教学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实事求是,由易到难,选择适合学生接受的内容来教学.违反这一原则,一味追求进度、难度,或一直弹考级曲目,这种负重感只会削弱学生的习琴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只有遵循这一原则,注意难度的迂回递升,经常让学生体验成功,把练习曲和乐曲结合着进行教学,才更有利于学琴兴趣的稳定.如在教学拜厄、车尔尼的练习曲时,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乐曲来弹奏,这样,学生不觉得困难,而且优美的旋律能唤起学生的美感,熟悉的音调能调动学生的习琴兴趣.另外,对内容较长的曲目可以指导学生分阶段练习,逐步消化,由部分到整体,由慢到快,与此同时,以学生能轻松完成为目的,逐步进取,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琴,保持其稳定的学琴兴趣.

3.创设表演舞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存在有受人期待和引人注意的需要等心理。

鉴于此,教师可依据教学和训练的进度,适合举办一些表演观摩活动及竞赛活动。

如:

在儿童的生日聚会上表演,在节庆和客人来访时“露一手”;还可以用抽签形式弹奏音阶、琶音、和弦;举行视奏比赛或弹奏同一级别曲目的“擂台赛”,请家长参与观摩并评比打分等。

这样,让儿童建立起自尊心、自信心,享受成功的喜悦。

这可不定期地组织“考级观摩”、“分组观摩”、观看优秀录象等活动。

这类不同形式的、有趣的表演观摩交流活动,扩大了儿童的信息量,激励了儿童“比一比”的竞争意识,达到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目的。

另外,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一些“寓教于乐”的小组课,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儿童的拘束感。

如学习断奏时,让儿童轮流上琴弹奏,其余小朋友当“小老师”;选一些四手联弹曲目学习,让他们既享受了演奏的乐趣,又训练了合作精神,从而引发儿童学琴的兴趣。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习认真、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以表扬和奖励,这有助于儿童兴趣的激发。

为了使这种激励因素有效,应坚持以鼓励为主和实事求是的原则。

儿童有接受“期待”的心理。

教师而后家长应对孩子充满信心,对于他们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应予以充分肯定。

如对完成作业认真的儿童,可在他的学琴笔记上贴一朵小红花;给顺利通过钢琴考级的学生发些奖品;对上课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的儿童予以口头表扬;定期评选“模范辅导家长”和“优秀琴童”,请他们介绍辅导经验和练琴方法。

教师要从内心深处发出“你有进步、你一定能成功”等正面信息,刺激儿童兴奋点,强化他们的兴趣,让儿童在愉快之中完成训练计划。

增强学琴兴趣的强度.钢琴艺术是一门表演艺术,学生练琴的目的就是要能表现音乐,展现自我,愉悦身心,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让学生经常参加表演,不仅能锻炼提高学生的弹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学琴兴趣.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创设表演舞台,让学生展现自我才能,如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钢琴交流,通过参与同龄人的表演,不仅能发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及学习的经验和方法,还能感受到演出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从而推动他们更勤奋更刻苦地练琴,来增强学琴的强度.

二、少儿钢琴教学中情感的培养

列宁说过:

“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确实,情感在非智力因素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它伴随着认识活动而产生,同时又对认识的发展起推动作用或阻碍作用。

喜悦、高兴、愉快的情感推动人们去知觉、注意并观察事物,思考事物的特征、作用,使人的聪明才智得以开发。

反之,则使人远离事物,阻碍人对事物的注意、观察、思维与想象。

音乐是所有艺术中最抽象的一种,它看不见,摸不着,只能听,是用来感受的艺术,但它能表现出人类最为细致的心理活动和感情波动,由此,音乐被称为感情的艺术。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极富音乐表现力,因而,钢琴教学中情感的培养,既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内容,又是钢琴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钢琴教学以音乐为审美对象来激发儿童的审美情感,使儿童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情感上的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

在钢琴教学中实施情感效应,需要教师去探索、设计一些有效的方法。

1、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儿童语言讲解乐理知识和琴法。

《儿童汤普森》的教程比较适合年龄较小的琴童,曲目里面的节奏练习、休止符练习可用奥尔夫教学法让学生跟随音乐走一走,跳一跳,来体会节奏的快与慢,音符的长与短,教师可采用生动、形象的儿童化语言来讲解。

把高音谱号说成象把大提琴,低音谱号说成像人的耳朵。

把大拇指说成是老大,是一指,然后向后排下去分别是老二、老三、老四、老五。

从而激发孩子学习钢琴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心境里焕发激情①。

目前许多儿童的学琴年龄较小,由于他们的生长特点,好动性较强,上课时容易注意力分散,这时钢琴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生动、形象的儿童化语言进行讲解。

如把高音谱号说成蜗牛爬墙,把低音谱号说成小鱼跳水,把各种音符比作鸭蛋、球拍、蝌蚪,把10个手指练琴说成5个小姐妹和5个小兄弟在键盘上跳舞等等,从而激发孩子学习钢琴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心境里焕发激情。

2、在具体的钢琴音乐作品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音乐语言不象文学语言那样,具有明确的语义。

学生感知音乐美,一般来说都要借助于联想和想象。

正因为音乐语言的抽象性,使学生在感知音乐美的过程中,具有比文学语言更为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空间。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以及审美经验,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想象。

这样,学生可以从不同的层面上感知音乐,使钢琴演奏得到恰当的情感表达。

  儿童钢琴音乐作品既有标题音乐,也有非标题音乐。

由于标题音乐具有明确的曲名,给弹奏它的儿童提供了联想和想象的具体范围,只要稍加讲解和启发,儿童就比较容易理解它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情绪和意境。

像《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布格缪勒钢琴进阶二十五首》,以及其他常见的钢琴初级教材中,很多都采用了具体的标题,使学生很容易产生明确、生动的音乐联想。

对于有标题的钢琴音乐作品所想象的画面也不会相同,但不能超出标题的范围。

既有一定的联想和想象的范围,又有其理解、表现上的发挥余地。

非标题音乐,对于儿童来说,联想和想象起来困难要大一些。

联想和想象非标题音乐,首先依赖于学生对音乐语言已有一定的感受和反映,同时也要从乐曲本身所标明的音乐表情记号、速度力度标记,以及乐曲采用的节拍、织体、和声等方面去理解。

在初级钢琴教材中常见的非标题音乐作品有《小奏鸣曲》、《回旋曲》、《变奏曲》等,曲名只说明了乐曲的形式、类别,力度、速度标记,学生理解起来也不会太难。

拿《小奏鸣曲》来说,一般是三个乐章,程式是“快一慢一快”。

就是说第一乐章一般是快板或小快板,主题往往比较欢快、热烈,也可以是优美、流畅而明快的。

副题应和主题有些不同。

第二乐章一般是慢板或行板,旋律优美歌唱或宁静沉思。

第三乐章只是一般的规律,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

如果学生弄清了这些一般规律,再结合乐曲中其他演奏标记,就容易产生正确的联想和想象。

  联想和想象是丰富、加深审美体验的心理过程,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联想和想象,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拓展和深化。

3、结合学生弹奏的钢琴作品向学生讲述有关的音乐知识进行二次创造

  在儿童钢琴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现音乐,还应结合学生正在弹奏的钢琴作品,向学生讲授有关的音乐知识。

例如音阶和调式、题材和结构、主题和旋律、节奏和节拍以及各种表情术语等等。

另一方面是关于音乐背景的知识,包括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所属风格流派,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个性以及具体作品的创作意图等。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音乐知识,可以进一步了解和体验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从而更好的弹奏和领会音乐作品。

在给儿童传授音乐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由浅入深、通俗易懂,不要讲得太深、太专业化,以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为尺度。

对于较难弄懂的问题,尽量采用知识迁移的办法来使学生理解、掌握。

著名钢琴教育家赵晓生先生说过:

“乐为心出,是为至乐。

”例如我们看到不同孩子的演奏各不相同,因为每一个孩子对乐曲都有自己的理解。

儿童的想像力极其丰富,如果教师针对他们的这一特点用进行正确的引导,将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汤普森钢琴教程》中的《北极之旅》时,就可以把整首曲子编成一个小故事。

 第一主题:

一群小狗高高兴兴地拉着主人的雪橇在雪地里奔跑;第二主题:

主人让小狗们就地休息,小狗们调皮地追来追去,相互打闹; 再现第一主题:

小狗们又出发了,快乐地奔跑着;尾声:

小狗们越跑越远,最后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

 

儿童钢琴音乐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根据优秀的歌剧、舞剧音乐改编而成,如《四小天鹅舞》(选自舞剧《天鹅湖》)、《哈巴涅拉舞曲》(选自歌剧《卡门》)、《北风吹》(选自舞剧《白毛女》)等。

由于歌剧、舞剧涵盖了多种艺术门类,钢琴教师在教儿童这类乐曲的时候,不要仅仅让学生了解剧情和作曲家,可以向学生介绍歌剧、舞剧的艺术特征,使学生学习这些乐曲的过程成为综合艺术审美教育的过程。

较高层次的音乐艺术修养和较广博的综合艺术知识是钢琴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

钢琴教师要加强音乐审美教育理论的学习,长期在自己的教学中实践和探索,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使每一位学生不仅仅成为钢琴弹奏技能的学习者,更是音乐美的创造者。

而不能把音乐演奏变成一种毫无生气的机械显影,更不能对音乐作品采取消极冷漠的旁观态度。

如果演奏者没有在演奏中投入情感意识和创造热情,那么,他表现出来的作品必然缺乏个性。

因此,演奏者必须把每一次音乐表演都作为一次再创造,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智慧和才能来表达。

演奏者对音乐作品应有自己的想法,这种想法和理解既要符合原作的基本精神,又要能体现出表演者的创造个性。

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体现的情感完全表达,完美的艺术作品才能应运而生。

三、少儿钢琴教学中意志的培养

怠情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弊病,亦是儿童学琴半途而废的重要原因之一。

解决怠情毛病的良方,就是磨砺儿童的意志品质。

教师应该明白,单纯依赖兴趣不足以让儿童学好钢琴,还必须让儿童拥有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从而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努力约束自己,顽强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钢琴家刻苦学琴的故事,如小巴赫月夜抄谱,以及宣传身边刻苦学琴儿童的事迹等,强化儿童的意志品质。

儿童具有了一定的意志品质后,才能克服怠惰习性,取得新的进步,促进兴趣的持久。

不过我们应分辨怠情与疲劳两者不同的性质。

儿童学琴因疲劳出现怠情,至少有两种主要原因:

一是训练量超过儿童的承受力,从而让孩子感到精力不支。

这要求家长配合老师,重新调整训练计划,做到“少吃多餐”。

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枯燥乏味,引起儿童的心理疲劳。

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反思,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加强自身艺术修养,提高教学能力与技巧。

另外,教师还应加强课堂环境管理,创设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情景,让钢琴教学活动在“寓教于乐”中进行,从而有效地达到艺术审美教育的目的。

当然,在钢琴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儿童兴趣的途径与方法是多方面的。

如社会、家庭环境的优化,家长的协调配合,儿童良好的练琴习惯的培养,训练时间的科学分配,训练目标的设定以及提高儿童音乐表现力等等。

任何一门乐器都不容易掌握,都需要持之以恒地练习,而对儿童来说,意志薄弱,怕苦怕累,贪玩好动,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现象是很普遍的,儿童在钢琴学习中能让他们逐渐养成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

要培养学生的意志,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向孩子灌输“几番耕耘,几分收获”的思想。

要常给儿童讲一些大钢琴家练琴的故事,如亨德尔6岁时夜里偷着学琴,小巴赫月夜抄谱,贝多芬用凉水冰手练琴,舒伯特借钢琴练习等故事,让儿童逐渐认识到学习钢琴是一件很苦、很累的事,无任何捷径可走,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苦练,才能达到成功的境界。

2、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科学地设置教学程序,循序渐进地引导儿童逐步延长集中注意力练琴的时间,锻炼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

在儿童钢琴教学中最常见的困难是:

儿童的注意力无规则游移,以致完全脱离教师的意图。

每当此时,教师应用极大的耐心采取重点强调法来牵制儿童的注意力,即一时照顾不到所有的方面,就先把注意力只放在一个方面,逐步解决弹奏中的问题。

3、要与家长密切配合。

在教学中,钢琴老师固然是教学的主导因素,但家长却是天天与孩子在一起的最亲密的人。

对年龄较小的儿童,家长应陪同学琴,以保证准确、全面地理解老师的各种要求。

在家里,家长要经常督促孩子严格保证练琴时间,使他们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学会克制自己、管理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学习。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少儿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并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仅对学生弹琴技能、技巧的掌握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对培养个性和谐、心灵充实、人格健全、人性完美的发展的人才起到独特的陶冶作用。

在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更好地引导少年儿童在艺术道路上的发展。

四、少儿钢琴教学中技术的训练

反思我们的教学,孩子在初学时都是充满着对音乐的喜爱和幻想来的,由于我们在教学中的某些要求脱离了孩子身心发展实际,不多久就造成了“三痛苦”的现象。

即孩子学的痛苦,家长陪的痛苦,老师教的痛苦。

有时候我们过度强调了基本功技术和手型的要求,不要求音乐感觉,只要求手指能够站住,指尖有力,这样会让那些年龄小的孩子认为弹琴就是这样一个枯燥无味的一个个抬指。

一旦形成,想要改变这种顽固的概念和习惯需要花费一些力气和时间。

儿童的手指大都比较软,如不考虑这个基本的显示情况而强求“有力”必然会造成用手臂推,火烤其他部位帮助用力,甚至靠手指僵硬来达到“有力”的结果。

这样的技术要求超出了儿童自然条件所能达到的水准,造成不能稍快地连弹几个音,扼杀了音乐的美感。

技术训练并非不重要,正确的方法要反复强练习,并力求使学生能更快掌握。

一些纯技术的训练在学习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但不能忽略更重要的音乐方面。

  可以让他们用手指按出不同音区的音色,在老师的帮助下试着弹一首简短的歌。

告诉他们通过学习你也可以很快就能在钢琴上弹出自己喜爱的旋律(尽管他弹的可能是一首很短的旋律)。

 比较好的方法是当儿童初次学习钢琴时,就使他生活在生动优美的音乐之中。

教师应弹给他听一些熟悉而短小的旋律,例如:

演奏常听的儿歌,和他一起随钢琴伴奏唱歌等形式都是易于儿童所接受的,让他们体会钢琴丰富的表现力,并使他听出钢琴可以发出许多不同的音色等等。

 这样就能让孩子感觉到弹琴的目的就是要把乐曲弹得生动、得意、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在美好的音乐熏陶下,孩子才能懂得要想发出好听的声音就得手指站起来,就得支撑住手的重量,而不能趴在琴上。

还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来做“勤快手指哥哥和懒惰手指弟弟”的比较,用手臂放松站好与不站起来所发出的声音比较,启发他们时要有明确的声音要求,再加上技术上的指点,示范弹出应有声音的方法。

这样他们通过倾听和模仿,在练习时就有了追求的目标,防止了一味的枯燥练习。

  在初学时就要求有乐曲性质、乐句、音乐起伏、声音变化等方面的要求。

让学生懂得弹琴和说话、唱歌一样,有呼吸、语气、有句子的长短,无论是活泼、欢快,还是婉转、优美、如诗歌如歌的乐曲,都表现一定的内容,即使是简单的几个音也不是没有意思的。

有的声音坚定有力,有的轻捷跳跃,乐句也有肯定几疑问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