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6144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1.docx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1.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1.docx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期末1

探索幼儿园安全教育游戏化适宜方法的研究

(原稿)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幼儿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幼儿园儿童成为意外伤害的高危人群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

幼儿园的安全工作除了要做到硬件设施和管理措施完善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园有责任保护幼儿的生命安全,给予幼儿及时的帮助指导。

依据《纲要》的指导思想审视幼儿园实施安全教育游戏化的现状,还存在着许多弊端。

(一)安全教育活动形式单一,多以说教为主,教师忽视了游戏的主导作用和教育价值。

现代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

“游戏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可以说就是游戏。

”如果把安全教育融入到各种游戏形式当中,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积累安全知识及经验,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渗透安全教育的游戏形式和方法偏少,多以角色游戏、体育游戏为主,而忽视了在区角游戏、亲子游戏、木偶剧表演游戏等形式中融合安全教育内容。

为此,我们课题小组决定选取“幼儿园安全教育游戏化的实践研究”作为研究的课题。

通过对幼儿园安全教育游戏化的适宜方法的研究,能够探索出一些适合幼儿的安全教育内容,把安全教育内容渗透到各类游戏活动中,让安全教育活起来,让幼儿动起来,在游戏活动的体验中潜移默化的感知、积累、掌握并能运用有关的知识和经验,提高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研究现状

安全教育游戏化就是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入各种游戏中,让幼儿从中感知、积累、掌握并能运用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使幼儿带着兴趣自主地、积极地作用于环境、动脑动身、创造和开展活动中,提高幼儿的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关于本课题的内容,我们课题组的成员翻阅了各种资料进行调查,发现如何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比较多,而针对安全教育游戏化的适宜方法并没有针对性的相关研究。

徐州的张静老师在《浅谈加强幼儿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中提出了幼儿园的安全教育的措施,主要包括:

课堂上讲解必要的安全知识,实施安全启蒙教育;结合日常生活,渗透安全教育;课外开展一些游戏活动,提高自护能力;进行安全演习,获得自我保护的经验等。

陕西的刘莎莎老师也做了《浅谈强化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的研究,她提出加强幼儿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主要有:

灌输必要的安全知识,加强安全教育;结合日常生活,渗透安全教育;课外开展一些游戏活动,提高自护能力;进行安全演习,获得自我保护的经验。

上海浦东新区的郭宏玮做了《如何以游戏形式开展幼儿安全教育》的研究,他提出把安全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各种游戏形式当中,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积累安全知识,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他从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在游戏中进行安全教育的内容选择———源于生活和需求;在游戏中进行安全教育的最佳时机———户外活动;在游戏中进行安全教育的方法———游戏形式多样化。

幼儿的思维特点以思维的动作性为主,婴儿只考虑自己动作所接触的事物,只能在动作中思考,而不能在动作之外进行,更不能考虑自己的动作,计划自己的动作,以及预见动作的后果。

这一特性就决定幼儿容易受到伤害,如果仅仅依靠成人用语言进行说服教育是很难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而游戏就成为幼儿在现实生活基础上感知、积累、掌握并能运用有关安全教育知识和经验的桥梁和平台,因此,我们应当深入挖掘安全教育游戏化的适宜方法,把游戏化作为安全教育的突破口,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能够掌握安全保健常识,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

三、理论依据

近年来,幼儿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和见诸新闻报道,幼儿园儿童成为了意外伤害的高危人群,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

日本幼教专家们强调幼儿不是生活于纯封闭、安全无危险的环境中,只有让他们在充满危险的自然环境中去冒险,去体验,才能积累具体的经验教训,形成防御危险的意识和能力。

意识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幼儿的安全意识不能仅靠教师的呵斥制止和一味的说教而形成。

选择一种幼儿们最喜欢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融合安全教育的内容,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

“游戏是孩子的生命”。

四、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思路是选择适合幼儿的安全教育的活动,用游戏的形式展现安全教育活动,激发幼儿参与安全教育活动的兴趣,在感知、积累、体验中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探索多元化的安全教育游戏,将安全教育活动渗透在表演、角色游戏、情景模拟游戏、木偶剧表演、区角游戏、亲子游戏等多种游戏中,丰富幼儿获取和运用安全教育的形式。

从幼儿园环境、主题活动、特色活动等多方面为幼儿创设浓厚安全教育氛围。

(一)研究目标

1、探索出适合3—6幼儿的安全教育适宜方法和途径,丰富幼儿园安全教育内容,增强安全教育实效。

2、拓宽教师在安全教育中的思路,丰富安全教育的形式,增强教师组织与实施活动的能力。

(二)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的方法是行动研究法、辅以文献研究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

(三)研究对象:

3—4岁幼儿40名、4—5岁幼儿40名、5—6岁幼儿40名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3.4—2013.5)

确定课题名称、选定课题研究成员,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13.5—2014.5)

1、搜集整理安全教育方面的文献资料及我园教师开展

的安全教育活动教案、反思等。

2、设计问卷调查表,对幼儿园开展的安全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等进行前测,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关于幼儿园开展游戏化安全教育的交流活动。

3、课题组成员把交流内容整理,制定出游戏化安全教育的活动,到各个试点班级进行实施,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交流、再实施。

4、运用边实验、边反思、边提炼、边总结的方法,逐渐形成一些成果,如观察记录、经验总结论文等。

5、收集教师经验总结、观察记录、论文、优秀教案、录像课、照片等一些过程性的资料,逐渐形成阶段成果。

7、对课题研究产生的效果进行后测试,进行统计、分析。

第三阶段:

结题阶段(2014.5—2014.6)

1、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2、做好结题准备工作,申请结题。

六、预期研究成果

1、结题报告。

2、个案、观察记录、研究论文等课题研究资料。

3、活动方案。

优点:

选题较新颖,思路清晰。

不足:

围绕论题论述的太过浅,没有抓住研究的关键问题进行论述。

理论依据不扎实

探索幼儿园安全教育游戏化适宜方法的研究

(重新撰写)

一、问题提出:

近年来,幼儿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幼儿成为意外伤害的高危人群,幼儿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让幼儿知道必要的安全常识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作为健康领域目标之一。

《纲要》还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

游戏是幼儿喜欢的、主动的活动,是幼儿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游戏能帮助幼儿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发展他们的智力、体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游戏因其适应幼儿的需要与其身心发展水平,因而可使幼儿感到满足和愉快,幼儿在游戏中没有外在限制,能够身心放松,积极活动,充分表现自己,实现个人的愿望,他们通过操纵材料、物品,控制所处的环境,体会到自己的力量和自信,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的体验,尝试解决问题,满足情感交流。

因此,在实施安全教育中,通过游戏化的教学,能让幼儿自主观察、游戏探索中主动获得安全的基本知识。

而如今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以教师说教为主,形式单一,缺少游戏化的安全教育活动途径和方法,无法激发幼儿参与安全教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组织与实施安全教育活动的实效性不强。

只有运用形式多样的游戏方法,采用恰当的策略,才能使幼儿寓教于乐,寓教于情,寓教于动,使幼儿园的安全教育科学化、游戏化、更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探索出真正适宜孩子安全、健康成长的安全教育途径和方法,才能增强幼儿安全教育的实效。

为此,本课题组决定选取“幼儿园幼儿安全教育游戏化的行动研究”作为研究的课题。

通过对幼儿园安全教育游戏化的适宜方法和途径,让安全教育内容渗透到各类游戏活动中,让幼儿能在游戏活动的体验中潜移默化的感知、积累、掌握并能运用有关的知识和经验,增强幼儿安全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概念的界定

所谓安全教育游戏化就是把幼儿安全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入各种游戏中,让幼儿从中感知、积累、掌握并能运用有关安全的知识和经验。

它能使幼儿带着兴趣、自主地、积极地作用于环境,动脑动身,创造和开展活动的整个动态。

幼儿通过参与游戏,体验成功感,尝试解决问题,满足情感交流,积累各种经验,获得身心和谐发展的基础能力。

通过活动幼儿不仅知道相关的安全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实践层面上也能运用安全知识保护自己。

它的实质是指要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三、研究现状

国外一些国家非常重视安全教育,他们在安全和安全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也较成熟,安全教育的实践方面也走在我国的前面。

1、安全教育的时间

在世界学校安全教育和减灾会议上,各国家都对安全教育作了介绍,“日本的安全教育的时间上给予了比较充足的保障,主要利用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自然减灾准备教育的综合学习,同时也倡导整合学校和社会教育开展减灾教育。

2、园所环境创设

在国外,很多幼儿园为活动场地较为有限,所以他们环境建设上更加关注为幼儿创造一种自然环境,园内很多设施都是用原木材料制成,土堆成小山坡,绿绿的菜地,用粗绳吊在木板秋千等等,这些设施都让幼儿与自然有了交往的体验。

3、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开展

美国的幼儿自我保护教育是安全教育的重要部分,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第一位的就是教育幼儿学会避免生活中认为因素方面造成的伤害,在日本,幼儿进入保育园就开始接受自我安全方面教育的教育,并设立“父母会”将安全教育无形中转换成亲子游戏,让幼儿在这种游戏过程中学会自我防卫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4、幼儿安全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内容

搜狐网的芯蕊编写的《日本孩子父母自救教育》中,在

日本十分重视青少年的防灾自救意识,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接受一系列的严格安全教育应急培训方面的课程,一直到中学。

5、有效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安全教育

国外一些国家在培养学生形成安全意识的同时,还会积极将社会各界的资源加入安全教育中来。

近几年随着各地校园各类安全事故案件的接连涌现,逐渐引发社会各界和教育界的极大关注,探讨和研究校园安全教育问题的文献资料数量也随之增多,不同视角,众多见解也丰富着安全教育的研究,但各方面的研究还欠深入和系统化。

陈烨在《浅谈幼儿的安全教育》中认为,从园内的环境创设,通过与课程、游戏和生活相结合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教师利用时机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90.2%)、在有关活动中渗透安全教育(78.9%)、出现问题时抓住契机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78.4%)、进行随机教育(70.6%)、定期开展有关安全的专题活动(43.4%)等。

本课题研究将幼儿园的安全教育界定,通过游戏、日常生活活动等途径和方法使幼儿对突发和自然灾害有客观的认识、知道并且会预防一些意外的发生,提高突发意外和自然灾害来临时幼儿自我逃生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

3、理论依据

(一)维果斯基的游戏理论

维果斯基认为游戏是社会性实践活动,儿童看到周围成人活动,模仿这些活动,迁移到游戏中。

他认为游戏的这种社会性实践活动,是在真实的实践情况之外,在游戏中创造了一种想象的情境,这种想象的情境表现在把一个东西迁移到另一个东西上,或者以一种减缩的方式再现真实的生活情境。

(二)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需要游戏,尤其是象征性游戏,是因为儿童难以适应周围的现实世界,儿童不得不经常使自己适应一个不断地从外部影响他的由年长者的兴趣和习惯组成的社会世界,同时又不得不经常使自己适应一个对他来说理解得很肤浅的物质世界。

但是通过这些适应,儿童不能像成人那样有效地满足他个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需要。

因此为了达到必要的“情感上和智慧上的平衡”,为了“满足他自己的需要”,儿童就开始游戏,在游戏中既没有强制也没有处分,孩子在现实中许多得不到满足的愿望,可以在游戏中得到实现。

游戏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同化作用来改变现实,以满足自我在情感方面的需要。

(三)陈鹤琴的游戏观

陈鹤琴认为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他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

游戏实是儿童的良师。

喜好游戏是儿童突出的心理特点,也是儿童的本性,儿童既然有这种强烈的本性,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动机去教导他。

四、研究思路

将安全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各种游戏形式当中,将抽象的安全知识与具体的游戏情境结合起来,使幼儿在游戏中感知、积累安全知识,激发幼儿参与安全教育游戏活动的兴趣,在游戏中体验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幼儿园安全教育游戏化的行动研究》能在基于当前幼儿安全自我保护能力发展现状和需要的基础上,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从而为教师和家长进行幼儿自我保护教育提供支持。

如:

从幼儿园环境创设、主题活动、活动区活动、户外活动等诸多方面为幼儿创设浓厚安全教育氛围,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研究目标

1、探索3—6岁幼儿安全教育活动的适宜方法和途

径。

提高幼儿参与安全教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安全教育实效。

2、丰富幼儿园安全教育形式和内容。

3、拓宽教师安全教育的思路,增强教师组织与实施安全教育活动的能力。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边对探索出的幼儿安全教育游戏化方法和途径进行实验、边对产生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反思、提炼实验过程中的好方法、总结经验再进行实验、反思、提炼与总结,探索幼儿园安全教育游戏化的适宜方法和策略。

2、文献研究法:

对国内外关于安全教育游戏化方面的相关研究课题、文献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并加以借鉴。

3、观察法:

由课题组人员设计观察记录表,观察并记录安全教育游戏化方法和策略在实施前后研究对象的表现及产生的效果。

4、问卷调查法:

设计问卷调查表,在统计和分析问卷调查表的基础上了解我园教师在安全教育游戏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安全教育游戏化的认识,探索出适合我园幼儿安全教育游戏化的方法和策略。

(三)研究对象:

昌吉州实验幼儿园3—4岁幼儿25名、4—5岁25名、5—6岁25名、共计75名幼儿。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3.4—2013.5)

确定课题名称、选定课题研究成员,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13.5—2014.5)

1、搜集整理安全教育方面的文献资料及我园教师开展

的安全教育活动教案、反思等。

2、设计问卷调查表,对幼儿园开展的安全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等进行前测,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关于幼儿园开展游戏化安全教育的交流活动。

3、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把交流内容整理,制定出游戏化安全教育的活动,到各个试点班级进行实施,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交流、再实施。

4、运用边实验、边反思、边提炼、边总结的方法,逐渐形成一些成果,如:

观察记录、经验总结论文等。

5、收集教师经验总结、观察记录、论文、优秀教案、录像课、照片等一些过程性的资料,逐渐形成阶段成果。

7、对课题研究产生的效果进行后测,进行统计、分析。

第三阶段:

结题阶段(2014.5—2014.6)

1、收集、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2、做好结题准备工作,申请结题。

六、预期研究成果

1、结题报告。

2、个案、观察记录、研究论文等课题研究资料。

3、活动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