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提高复习测试题及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5932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提高复习测试题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提高复习测试题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提高复习测试题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提高复习测试题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提高复习测试题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提高复习测试题及解析.docx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提高复习测试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提高复习测试题及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提高复习测试题及解析.docx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提高复习测试题及解析

人教版初三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提高复习测试题及解析

一、初中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选择题

1.下列生活经验中,不正确的是

A.用氢氧化钙治疗胃酸过多B.用硫酸钡作胃部X光检查时服用的“钡餐”

C.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D.用铅笔芯的粉末使锁的开启变得更灵活

2.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证明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CO2

证明CO2密度大于空气

证明通入的气体是CO2

证明CO2能灭火

A.AB.BC.CD.D

3.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正确的是(  )

A.氢气和液氢都可以做燃料一一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一﹣温度升高,水分子变大

D.金刚石很硬石墨质软﹣一构成物质的原子种类不同

4.关于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黑色固体B.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

C.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D.都具有导电性

5.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絮凝剂可使悬浮物沉淀

B.过滤池可除去难溶性固体杂质

C.活性炭的吸附性是化学性质

D.投药的目的是消毒杀菌

6.下列有关物质的变化或应用,描述不正确的是(  )

A.CH4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合反应

B.CO2作为气体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C.N2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起防腐作用

D.CO有毒且无色无味,使用燃气时要注意室内通风

7.下列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可以将氧化铜还原为铜

B.二氧化碳的排放不是导致酸雨的原因

C.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铅笔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常温下石墨化学性质活泼

8.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60表示一个C60分子

B.H2CO3中C的化合价为+2价

C.一氧化碳可冶炼金属,因其具有氧化性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9.下列事实与解释相符的是(  )

A.干冰用作制冷剂——干冰是冰

B.酸雨是PH<5.6的雨水——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C.用炭黑墨汁书写的字经久不变色——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D.制糖工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活性炭和有色物质反应

10.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物质是

A.氧气与液氧B.CO2与COC.干冰与冰D.金刚石与石墨

11.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A.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原子大小不同

C.原子种类不同

D.原子数目不同

12.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不同的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H2O2和H2O化学性质差异大,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氢元素和氧元素化学性质差异大,是因为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D.钠元素和镁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中子数不同

13.下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四种物质的质地都很软B.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C.这四种物质都可作润滑剂D.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14.炭雕(主要成分木炭)是一种集观赏、空气净化于一体的工艺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炭雕是质轻透明的固体B.炭雕摆放要远离火种

C.炭雕艺术品可以长久保存D.炭雕能吸附室内微量的甲醛等有害气体

15.右图为某同学制作的用浓硫酸催化甲酸(HCOOH)制取CO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Y型管中发生的反应为:

HCOOH

H2O+CO↑

B.观察到的现象是氧化铜变成了铜,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此实验装置的主要优点尾气处理有效节能

D.眼药水瓶可改用注射器代替

16.我国科学家将立方金刚石中的每个碳原子,用一个由四个碳原子组成的正四面体结构单元取代,形成了用途更为广泛的“T﹣碳’,(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T﹣碳”的说法正确的(  )

A.它与金刚石是同一种物质

B.其中的碳原子静止不动

C.它是一种新型的含碳化合物

D.它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

17.工业生产粗硅的化学方程式是SiO2+2C

Si+2CO↑,该反应中表现还原性的是(  )

A.SiO2B.CC.SiD.CO

18.以排空气法收集H2、O2或CO2,利用右图装置可收集的气体是

A.只有H2B.只有H2和CO2

C.只有O2和CO2D.H2、O2、CO2都可以

19.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将CO2通入C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B.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C.在一定条件下CO2能够转变成CO

D.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看到溶液变红

20.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石墨用作电池电极

21.下列关于CO和CO2说法正确的是

A.CO2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B.CO可以作燃料

C.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CO2和COD.CO能用于人工降雨

22.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实验(假设每步反应均完全进行);①通过赤热的炭层后,恢复到原状态,气体体积不变;②通过灼热的CuO时,固体变成红色;③通过白色CuSO4粉末时,粉末变成蓝色晶体;④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CO2、CO、H2

B.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没有CO2,一定含有H2和CO

C.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H2和CO2,可能含有CO

D.实验过程中一定没有CO2生成

23.化学就在生活中,以下对生活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补铁酱油:

酱油中含有铁单质

B.轮胎爆炸:

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C.食物腐败:

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有害物质

D.用碳素笔写档案:

碳与O2能发生反应

24.如图所示,将充满CO2并附有干燥石蕊小花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试管内液面上升

B.试管内溶液变红色

C.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25.黔江水是桂平市城区的重要自来水水源之一,将黔江的水净化为自来水的过程中,下列描述缺乏科学性的是

A.加入明矾,使悬浮小颗粒凝聚沉降B.投药杀菌消毒

C.通过过滤除去可溶性杂质D.通过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26.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冰与干冰B.汞与水银C.氧气与液氧D.金刚石与石墨

27.诺贝尔物理学奖曾表彰了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者。

金刚石、石墨、C60和石墨烯的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四种物质的性质完全相同

B.石墨烯与C60是同一单质

C.石墨与金刚石一样硬度很大

D.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28.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结束时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后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装置II中出现气泡,说明I中反应已开始

B.反应中,装置I减少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

C.冷却后,若装置I中有黑色固体,说明碳有剩余

D.冷却后,装置I减少的质量小于生成气体的质量

29.C60的发现使人类了解到一个全新的碳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足球由C60构成

B.C60这种物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

C.C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D.C60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

30.科学研究发现,金星大气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

实验证明三氧化二碳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

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一种有毒气体B.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D.在O2中充分燃烧的产物是CO2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选择题

1.A

【解析】

A、胃酸过多可用碱性药品来中和,例如胃舒平主要成分就是氢氧化铝,但不能用具有腐蚀性的强碱,例如氢氧化钙等,故A错误;B、硫酸钡不溶于水也不溶于胃酸,所以用硫酸钡作胃部X光检查时可服用的“钡餐”,故B正确;C、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而食醋中就有醋酸,所以食醋能除去水瓶中的水垢,故C正确;D、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粘土的混合物,石墨具有润滑性,所以铅笔芯的粉末能使锁的开启变得更灵活,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通过学习化学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在清洗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时,要考虑用一种物质和它反应,再进行清洗。

2.A

【解析】

【详解】

A、向盛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倒入水,能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是不能证明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CO2,故A达不到目的;

B、向烧杯中燃着的阶梯蜡烛倾倒二氧化碳,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B能达到目的;

C、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通入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故C能达到目的;

D、将盐酸倒入小苏打中,盐酸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蜡烛熄灭,证明二氧化碳能灭火,故D能达到目的。

故选A。

3.A

【解析】

【分析】

根据分子(或原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或原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或原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或原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

“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是因为它们是由氢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选项A正确。

B、水银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于原子间有间隔,在温度升高时,原子的间隔变大。

所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选项B不正确。

C、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温度升高时,分子的间隔变大。

所以,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分子的大小没有变化。

选项C不正确。

D、金刚石很硬石墨质软,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选项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能利用分子或原子的基本性质来解释一些日常现象,特别是粒子的运动和粒子间的间隔。

4.B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固体,石墨呈深灰色,故A不正确;

B、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故B正确;

C、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故C不正确

D、金刚石不具有导电性,故D不正确。

故选B。

5.C

【解析】

【详解】

A.絮凝剂可使悬浮物沉淀,此选项正确;

B.过滤池可除去难溶性固体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此选项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所以吸附性是活性炭的物理性质,此选项错误;

D.投药的目的是消毒杀菌,此选项正确。

故选C。

6.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从化合反应的定义、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方面分析。

【详解】

A、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有两种,,故符合题意;

B、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可以提高植物光合作用,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故不符合题意;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且无毒,故可以用于食品包装袋防腐;故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有毒,且无色无味,人中毒不易觉察,故要注意室内通风,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

1、根据化合反应的概念分析;2、依据二氧化碳的作用分析;3、食品防腐的气体要求无毒和化学性质稳定;4、根据一氧化碳的毒性分析。

7.B

【解析】

【详解】

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以将氧化铜还原为铜,而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不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故错误;

B、CO2的排放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而导致酸雨的气体主要为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故正确;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则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错误;

D、碳在常温下石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铅笔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发生了物理作用的摩擦让碳分散导致字迹模糊,故错误。

故选:

B。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A

【解析】

【详解】

A、C60表示一个C60分子,故A正确;

B、H2CO3中C的化合价为+4价,故B不正确;

C、一氧化碳可冶炼金属,因其具有还原性,故C不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因为它们原子排列的方式不同,故D不正确。

故选A。

9.C

【解析】

根据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B、根据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解答;

C、根据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比较稳定进行解答;

D、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解答。

解:

A、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故A错误;

B、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故B错误;

C、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比较稳定,用炭黑墨汁书写的字经久不变色,故C正确;

D、制糖业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

故D错误。

点睛:

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的分类可正确解答本题。

10.D

【解析】

【分析】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详解】

A、氧气与液氧是同种单质的不同状态,不符合题意;

B、CO2与CO是同样的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C、干冰与冰是两种不同的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单质,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符合题意。

故选D。

11.A

【解析】

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元素组成,但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A。

12.D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的差异是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上的不同,故正确;

B、H2O是由水分子构成的,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故正确;

C、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氢元素和氧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正确;

D、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不同,而不是中子数不同,故错误。

故选D。

13.D

【解析】

【分析】

四种物质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这四种物质的结构是不相同的,是由于从图示可以看出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详解】

A、这四种物质中金刚石是最硬的物质,故A错误;

B、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是不相同,故B错误;

C、这四种物质中只有石墨很软,可作润滑剂,故C错误;

D、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这四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其化学性质相似,完全燃烧产物为CO2,故D正确。

故选D

14.A

【解析】

试题分析:

炭雕主要成分木炭;故常温下有稳定性、吸附作用、可燃性。

考点:

碳的性质

15.B

【解析】

试题分析:

在表达现象时不能把生成物的名称写出,B错误。

考点:

实验探究。

16.D

【解析】

A、“T-碳”与金刚石不是同一种物质,错误;B、“T-碳”中的碳原子是不断运动的,错误;C、“T-碳”是一种碳的单质,错误;D、“T-碳”是一种碳的单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正确。

故选D。

17.B

【解析】

试题分析:

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在反应中做还原剂;含氧化合物失去氧的反应属于还原反应,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在反应中做氧化剂.在SiO2+2CSi+2CO↑,碳发生了氧化反应表现出还原性,故答案选择B

考点:

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

18.D

【解析】H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利用图示装置进行收集时,要从右端进入;CO、O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利用图示装置进行收集时,要从左端进入。

综上所述,H2、CO、O2都可以利用图示装置进行收集。

故选D。

19.A

【解析】A、将CO2通入CaCl2溶液中,不会发生反应,没有白色沉淀生成,错误;B、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正确;C、在一定条件下CO2能够转变成CO,正确;D、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看到溶液变红,正确。

故选A。

20.C

【解析】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中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的是物理性质,错误;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干冰吸热升华,不属于化学性质,错误;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与土壤中的酸发生中和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性质,正确;D、石墨用作电池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错误。

故选C。

点睛: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1.B

【解析】

试题分析:

A.是CO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B.CO具有可燃性;C.CO2和CO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D.经过压缩的固体CO2能升华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

考点: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22.B

【解析】

【分析】

赤热的碳会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体积增大一倍;能使氧化铜变红色的气体具有还原性;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各气体的性质进行推导验证.(气体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体积相同,分子数也就相同)。

【详解】

碳和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一氧化碳,会使气体体积增大一倍,根据①可知,混合气通过碳后气体体积不变,可以知道混合气中一定不含二氧化碳;②通过氧化铜后,固体变成红色,说明混合气中存在还原性气体,③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通过氧化铜后生成了水,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有氢气,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有一氧化碳,所以可以确定原混合气中一定没有二氧化碳,一定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故B正确,通过①的分析可以确定混合气中没有二氧化碳,根据④的分析可知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利用所要鉴别物质的性质差别,设计实验,实验中出现明显的现象差异,达到鉴别物质的目的。

23.C

【解析】

【详解】

A、补铁酱油中的铁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A选项说法错误;

B、轮胎爆炸,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B选项说法错误;

C、食物腐败,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有害物质,故C选项说法正确;

D、用碳素笔写档案,碳素墨水的主要成分是碳,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睛】

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基本性质、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4.D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并且与水反应,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试管中水面上升,选项A正确;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试管内的液体变红,选项B正确;

C、试管中干燥石蕊小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试管内的液体变红,说明石蕊变色是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酸性物质,该实验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选项C正确;

D、该实验中实验现象与二氧化碳的密度无关,该实验不可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选项D错误。

故选D。

25.C

【解析】A、加入明矾,使悬浮小颗粒凝聚沉降,明矾溶于水形成一种胶状物,具有吸附性,故A正确;B、不可采用投药杀菌消毒,故B错误;C、不能通过过滤除去可溶性杂质,通过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故C错误;D、通过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故D正确。

点睛∶明矾溶于水形成一种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用来净水。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

26.D

【解析】

【分析】

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样的单一化学元素组成,因排列方式不同,而具有不同性质的单质。

【详解】

A、冰是水,干冰是二氧化碳,都是化合物,错误;

B、汞和水银是同一种单质,错误;

C、氧气和液氧是同一种单质,错误;

D、金刚石与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都是碳的单质,正确。

故选D。

考点:

基本概念

27.D

【解析】

【详解】

A.四种物质的结构不同,结构决定性质,所以这四种物质的性质不完全相同,如石墨是灰黑的,金刚石是无色的,故错误;

B.石墨烯与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错误;

C.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金刚石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矿物,故错误;

D.四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完全燃烧时都只生成二氧化碳,故正确。

故选D。

28.D

【解析】

A.加热装置I,由于气体体积膨胀,装置II中会有出现气泡,不能说明I中反应已开始,错误;B.反应中,装置I减少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和碳元素的质量,错误;C.冷却后,若装置I中有黑色固体,可能是碳有剩余也可能是氧化铜有剩余,因为碳与氧化铜都是黑色,错误;D.反应前,试管内的气体为空气,反应后试管内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等体积的二氧化碳比空气质量大,故冷却后,装置I减少的质量小于生成气体的质量,正确。

故选D。

29.D

【解析】

【详解】

A、C60的分子结构和足球相似,但是足球不是由C60构成的,错误;B、C60这种物质由分子构成的,C60分子是由碳原子构成的,错误;C、C60这种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而不是化合物,错误;D、C60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正确。

故选D。

30.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意,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故可用一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A、由于CO具有毒性,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可判断C2O3是一种有毒气体,正确;

B、由于CO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可判断C2O3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错误;

C、由于CO具有还原性,而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可判断C2O3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正确;

D、由于CO具有可燃性,而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可判断C2O3具有可燃性,在O2中充分燃烧的产物是CO2,正确。

故选B

考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的性质、运用类比迁移的方法,提取典型信息,迁移已有知识对新的物质性质进行推断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