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5928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docx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docx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重点知识点总结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知识总结

1:

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检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一、传感器的组成

2:

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及基本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①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物理量,并以确定关系输出另一物理量的元件(如弹性敏感元件将力,力矩转换为位移或应变输出)。

②转换元件是将敏感元件输出的非电量转换成电路参数(电阻,电感,电容)及电流或电压等电信号。

③基本转换电路是将该电信号转换成便于传输,处理的电量。

二、传感器的分类

1、按被测量对象分类

(1)内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内部的位置,速度,力,力矩,温度以及异常变化。

(2)外部信息传感器主要检测系统的外部环境状态,它有相对应的接触式(触觉传感器、滑动觉传感器、压觉传感器)和非接触式(视觉传感器、超声测距、激光测距)。

2、传感器按工作机理

(1)物性型传感器是利用某种性质随被测参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原理制成的(主要有:

光电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

(2)结构型传感器是利用物理学中场的定律和运动定律等构成的(主要有①电感式传感器;②电容式传感器;③光栅式传感器)。

3、按被测物理量分类

如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位移,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温度。

4、按工作原理分类主要是有利于传感器的设计和应用。

5、按传感器能量源分类

(1)无源型:

不需外加电源。

而是将被测量的相关能量转换成电量输出(主要有:

压电式、磁电感应式、热电式、光电式)又称能量转化型;

(2)有原型:

需要外加电源才能输出电量,又称能量控制型(主要有:

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霍尔式)。

6、按输出信号的性质分类

(1)开关型(二值型):

是“1”和“0”或开(ON)和关(OFF);

(2)模拟型:

输出是及输入物理量变换相对应的连续变化的电量,其输入/输出可线性,也可非线性;

(3)数字型:

①计数型:

又称脉冲数字型,它可以是任何一种脉冲发生器所发出的脉冲数及输入量成正比;②代码型(又称编码型):

输出的信号是数字代码,各码道的状态随输入量变化。

其代码“1”为高电平,“0”为低电平。

三、传感器的特性及主要性能指标

1、传感器的特性主要是指输出及输入之间的关系,有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2、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当传感器的输入量为常量或随时间作缓慢变化时,传感器的输出及输入之间的关系,叫静态特性,简称静特性。

表征传感器静态特性的指标有线性度,敏感度,重复性等。

3、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的输出量对于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称为动态特性,简称动特性。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取决于传感器的本身及输入信号的形式。

传感器按其传递,转换信息的形式可分为①接触式环节;②模拟环节;③数字环节。

评定其动态特性:

正弦周期信号、阶跃信号。

4、传感器的主要性能要求是:

1)高精度、低成本。

2)高灵敏度。

3)工作可靠。

4)稳定性好,应长期工作稳定,抗腐蚀性好;5)抗干扰能力强;6)动态性能良好。

7)结构简单、小巧,使用维护方便等;

四、传感检测技术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

传感检测技术是一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迅猛发展的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之一。

2、作用:

能够进行信息获取、信息转换、信息传递及信息处理等功能。

应用: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柔性制造系统(FMS)、加工中心(MC)、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CAM)。

五、基本特性的评价

1、测量范围:

是指传感器在允许误差限内,其被测量值的范围;

量程:

则是指传感器在测量范围内上限值和下限值之差。

2、过载能力:

一般情况下,在不引起传感器的规定性能指标永久改变条件下,传感器允许超过其测量范围的能力。

过载能力通常用允许超过测量上限或下限的被测量值及量程的百分比表示。

3、灵敏度:

是指传感器输出量Y及引起此变化的输入量的变化X之比。

4、灵敏度表示传感器或传感检测系统对被测物理量变化的反应能力。

灵敏度越高越好,因为灵敏度越高,传感器所能感知的变化量越小,即被测量稍有微小变化,传感器就有较大输出。

K值越大,对外界反应越强。

5、反映非线性误差的程度是线性度。

线性度是以一定的拟合直线作基准及校准曲线作比较,用其不一致的最大偏差△Lmax及理论量程输出值Y(=ymax—ymin)的百分比进行计算。

6、稳定性在相同条件,相当长时间内,其输入/输出特性不发生变化的能力,影响传感器稳定性的因素是时间和环境。

7、温度影响其零漂,零漂是指还没输入时,输出值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长期使用会产生蠕变现象。

8、重复性:

是衡量在同一工作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连续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不一致程度的指标;(分散范围小,重复性越好)

9、精确度:

简称精度,它表示传感器的输出结果及被测量的实际值之间的符合程度,是测量值的精密程度及准确程度的综合反映。

10、分辨力是指传感器能检出被测量的最小变化量。

11、动态特性:

反映了传感器对于随时间变化的动态量的响应特性,传感器的响应特性必须在所测频率范围内努力保持不失真测量条件。

一般地,利用光电效应、压电效应等物性型传感器,响应时间快,工作频率范围宽。

12、环境参数:

指传感器允许使用的工作温度范围以及环境压力、环境振动和冲击等引起的环境压力误差,环境振动误差和冲击误差。

六、传感器的标定及校准

1、标定(计量学称之为定度)是指在明确传感器输入/输出变换关系的前提下,利用某种标准器具产生已知的标准非电量(或其它标准量)输入,确定其输出电量及其输入量之间的过程。

2、校准是指传感器在使用前或使用过程中或搁置一段时间再使用时,必须对其性能参数进行复测或作必要的调整及修正,以确保传感器的测量精度。

3、标定系统的组成:

①被测非电量的标准发生器;②待标定传感器;③它所配接的信号调节显示、记录器等。

4、静态标定是给传感器输入已知不变的标准非电量,测出其输出,给出标定方程和标定常数,计算其灵敏度,线性度,滞差,重复性等传感器的静态指标。

5、传感器的静态标定设备有力标定设备,压力标定设备,温度标定设备等。

6、对设备要求:

①具有足够的精度;②量程范围应及被标定传感器的量程相适应;③性能稳定可靠,使用方便,能适应多种环境。

7、传感器的动态标定的目的是检验测试传感器的动态性能指标。

8、动态标定指标是通过确定其线性工作范围,频率响应函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阶跃响应曲线,来确定传感器的频率响应范围,幅值误差和相位误差,时间常数,阻尼比,固有频率等。

9、常用的标准动态激励设备有激振器、激波管、周期及非周期函数压力发生器;(其中激振器可用于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压力传感器的动态标定)

10、传感器及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⑴开发新型传感器。

⑵传感检测技术的智能化。

⑶复合传感器⑷研究生物感官,开发仿生传感器。

11、开发新型传感器:

①利用新材料制作传感器;②利用新加工技术制作传感器;③采用新原理制作传感器。

12、传感检测技术的智能化:

传感检测系统目前迅速地由模拟式、数字式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功能:

①自动调零和自动校准;②自动量程转换;③自动选择功能;④自动数据处理和误差修正;⑤自动定时测量;⑥自动故障诊断。

第二章位移检测传感器

1、移可分为线位移和角位移两种,测量位移常用的方法有:

机械法,光测法,电测法。

2、位移传感器的分类:

参量型位移传感器,发电型位移传感器,大位移传感器。

一、参量型位移传感器

1、参量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将被测物理量转化为电参数,即电阻,电容或电感等。

2、电阻式位移传感器的电阻值取决于材料的几何尺寸和物理特征,即R=pL/S

(1)电位计由骨架、电阻元件、电刷等组成;

(2)电位计优点:

结构简单,输出信号大,性能稳定,并容易实现任意函数关系,缺点:

是要求输入量大,电刷及电阻元件之间有干摩擦,容易磨损,产生噪声干扰。

3、⑴线性电位计的空载特性:

Rx=RX/L=KrX(Kr——电位计的电阻灵敏度)。

电位计输出空载电压为Uo=UiX/L=KuX(Ku——电位计的电压灵敏度)

⑵非线性电位计空载特性:

其电阻灵敏度Kr=DR/Dx,电压灵敏度Ku=Duo/Dx

4、电阻应变式位移传感器:

是将被测位移引起的应变元件产生的应变,经后续电路变换成电信号,从而测出被测位移。

5、电容式位移传感器:

是利用电容量的变化来测量线位移或角位移的装置。

(1)变极距型的电容位移传感器:

有较高的灵敏度,但电容变化及极距变化之间为非线性关系,其它两种类型的位移传感器具有比较好的线性,但敏度比较低。

(2)变极板面积型电容位移传感器:

用于线位移测量,也可用于角位移测量。

(3)变介质型电容式位移传感器:

用于位移或尺寸测量的改变介质型电容位移传感器,一般都具有较好的线性特性,但也有输入/输出呈非线性关系。

(4)容栅式电容位移传感器是在面积型电容位移传感器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可分为长容栅和圆容栅。

(特点:

因多极电容及平均效应,分辨力高,精度高,量程大对刻划精度和安装精度要求可有所降低,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传感器。

6、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的绝缘和屏蔽

(1)若绝缘材料性能不佳,绝缘电阻随环境温度和湿度而变化,还会使电容位移传感器的输出产生缓慢的零位漂移;

(2)绝缘材料应具有高的绝缘电阻、低的膨胀系数、几何尺寸的长期稳定性和低的吸潮性;

(3)通常对电容位移传感器及其引线采取屏蔽措施,即将传感器放在金属壳内,接地应可靠;

(4)可以消除不稳定的寄生电容,还可以消除外界静电场和交变磁场的干扰。

7、电感式位移传感器:

将被测物理量位移转化为自感L,互感M的变化,并通过测量电感量的变化确定位移量。

主要类型有自感式、互感式'、涡流式和压磁式。

输出功率大,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

(1)自感式电感位移传感器原理:

缠绕在铁心的线圈中通以交变电流,产生磁通,形成磁通回路。

为了提高自感位移传感器的精度和灵敏度,增大特性的线性度,实际用的传感器大部分都作为差动式

改善其性能考虑的因素有:

1)损耗问题,2)气隙边缘效应的影响,3)温度误差,4)差动式电感位移传感器的零点剩余电压问题。

(2)互感式位移传感器(测量范围最大):

将被测位移量的变化转换成互感系数的变化,基本结构原理及常用变压器类似,故称为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

(3)涡流式位移传感器:

利用电涡流效应将被测量变换为传感器线圈阻抗Z变化的一种装置。

只要分为高频反射和低频透射两类。

二、发电型位移传感器

1、发电型位移传感器(压电位移传感器)是将被测物理量转换为电源性参量。

2、压电式位移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将位移量转换为力的变化,然后利用压电效应将力的变化转换为点信号。

三、大位移传感器

1、磁栅式位移传感器是根据用途可分为长磁栅和圆磁栅位移传感器,分别用于测量线位移和角位移。

磁头分动态和静态。

2、当磁头不动时,输出绕组输出一等幅的正弦或余弦电压信号,其频率仍为励磁电压的频率,其幅值及磁头所处的位置关系。

当磁头运动时,幅值随磁尺上的剩磁影响而变化。

4、光栅式位移传感器有测量线位移的长光栅和测量角位移的圆光栅。

其性质:

光栅移动方向及莫尔条纹移动方向垂直。

5、两块光栅作为一个标尺光栅(不动的)和一个指示光栅(动的),标尺光栅是一个长条形光栅,光栅长度由所需量程决定。

6、莫尔条纹的性质:

①当两个光栅沿刻线垂直方向相对移动时,莫尔条纹相对栅外不动点沿着近似垂直的运动方向移动,光栅移动一个栅距W,莫尔条纹移动一个条纹间距B;②光栅运动方向改变,莫尔条纹的运动方向也作相应改变;③光栅条纹的光强度随条纹移动按正弦规律变化。

7、感应同步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线位移和角位移转换成点信号的一种装置。

根据用途,可将感应同步器分为直线式和旋转式两种,分别用于测量线位移和角位移。

原理:

当滑块的两相绕组用交流电励磁时,由于电磁感应,在定尺的绕组中会产生及励磁电压同频率的交变感应电动势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