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9591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外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医外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医外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医外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医外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外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中医外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外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外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中医外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105702

福建中医药大学

中医外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概况

(一)、专业优势、特色、成果:

中医外科学为卫生部国家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肛肠疾病为卫生部国家重点专科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蛇伤科为福建省蛇伤救治中心。

近年来,共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地厅级、院校级科研课题20余项。

本学科以导师负责制为主,综合培养、全面发展的模式,培养临床实用性人才。

(二)导师队伍、就业情况:

1.学术梯队情况

  目前本学科共有研究生导师8名,其中主任医师6名,副主任医师2名。

2.就业情况

  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主要到各级医院、医药院校、研究所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二、培养目标

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中医经典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同时掌握必要的现代医疗技术,具有较强的传承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临床研究能力,身心健康,善于沟通,能够独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政治方面: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医药事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

具有较强的职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

热爱中医药事业,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二)业务方面:

    1、掌握中医外科学领域扎实的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临床技能和必要的西医知识与技术,具有较强的传承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精神,能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具备独立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康复保健、教学科研等工作。

    2、具有较强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指二级学科,不少于6个三级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危重病、疑难病,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中规定的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相当于高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

3、能结合临床实际,学习并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临床科研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

三、研究方向

(一)蛇伤、烧伤的临床研究

(二)肛肠疾病的临床研究

四、学习年限和时间分配

中医临床专业硕士生学制为3年,在规定时间内未达到培养要求者可以延期培养,但最长修读年限不能超过6年。

延期培养期间,不再缴纳学费,亦不享受生活补助;培训期间请假应同时向培训基地医院和学校提出申请,经审批同意后按我校学籍管理规定执行,但所缺培训轮转时间须相应补足。

临床轮训时间33个月。

轮训分为两阶段:

第一阶段24个月,在中医各专科轮转培训,培养中医临床工作能力,掌握相关的西医基本技能。

第二阶段培训时间为9个月,通过以轮转为主的强化培训,进一步提高中医专科疾病的诊疗能力,掌握相关学科西医的基本技能,熟悉相关辅助科室的检查检验内容和诊断方法。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

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中医临床医师毕业后教育有机衔接,实行与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根据《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在二级学科范围内进行临床轮转,完成整个培训并通过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获得合格证书和医师资格证书,同时按本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完成相关培养环节,考核合格,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证书;经学位委员会评定,审核通过者授予中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硕士生在二级学科范围内临床轮转的同时,必须在规定学习期限内完成国家对中医临床专业硕士生研究生的课程修读要求,学位论文水平的标准按照学位授予标准进行。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指定选修课三部分组成,要求修满21学分。

教学方式采用课程讲授、专题讲座、案例研讨、社会实践、跟师学习、专业训练和科研实践等多种形式。

重视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总结与传承,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与科研相结合。

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面授学时

开课学期

备注

公共

必修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8

1

在校结合网络

外语

4

72

36

1-2

在校结合网络

专业

必修课

临床科研思路与方法

3

54

36

1

在校结合网络

中医经典医籍

2

36

24

1

在校结合网络

中医临床进展

1

18

18

开题前

在规培医院授课

研究方向与专业经典古籍

3

54

18

导师辅导与

自学相结合

指定

选修课

医学统计学

3

54

36

1

在校结合网络

医学信息检索

2

36

24

1

在校结合网络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9

1

在校结合网络

备注:

原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不再开设。

根据《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外国语课程学习考试规定》(校办〔2014〕5号)文件精神,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成绩达426分及以上者,可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经审核同意后免修外国语课程,免修者课程成绩按80分计。

七、临床实践及科研、教学能力训练

(一)临床(生产)实践:

1.严格按照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的要求和规培医院制订的培训计划,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临床轮转实践训练。

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者,学校予以认定完成临床能力考核。

2.硕士生通过临床能力的训练,学会急诊处理、危重病人抢救、病历书写等临床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基本诊断、治疗技术,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处理方法等,培养正确的中医思维、严谨的科学作风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3.参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的要求,本专业硕士具体的临床轮训标准如下:

(1)第一阶段:

中医内科:

培训时间为12个月。

学员主要在呼吸(肺病)、心血管、消化(脾胃病)、急诊、内分泌、肿瘤、血液、肾病、神经(脑病)、风湿等专科的门诊和病房及辅助科室轮转学习。

其中内科急诊为必须轮转的科室,其余科室至少选择3个科室轮转。

中医外科:

培训时间为2个月。

学员主要在门诊、病房轮转学习。

可以在中医外科(疮疡、乳腺或其他专病专科)、中医肛肠科、中医皮肤科中选择科室轮转。

中医妇科:

培训时间为2个月。

学员主要在门诊、病房轮转学习。

中医儿科:

培训时间为1个月,学员主要在儿科门诊和病房轮转学习。

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康复科:

培训时间为3月,学员主要在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康复科门诊选择轮转学习。

中医骨伤科:

培训时间为2个月。

学员主要在急诊、门诊、病房轮转学习。

中医耳鼻喉科、中医眼科:

培训时间为1个月,学员主要在中医耳鼻喉科、中医眼科门诊、检查室、治疗室选择轮转学习。

辅助科室:

培训时间为1个月,学员主要在心电图、放射科、中药房轮转学习。

(2)第二阶段:

培训时间为9个月。

学员根据预期从事的专业选择在相应的二级学科病房、门诊以及密切相关科室轮训。

学科名称

轮转时间(月)

备注

中医内科

12

心、肝、脾、肺、肾等五脏相关疾病(肺、心血管、脾胃、肾病、肿瘤、内分泌、血液、神经、风湿等)、急诊

中医外科

2

肛肠、皮肤、疮疡等

中医妇科

2

中医儿科

1

针灸科

3

推拿科

中医康复科

中医骨伤科

2

中医耳鼻喉科

1

中医眼科

辅助科室

1

可选心电图、影像、中药房等科室

跟师学习

半天/周

选择相关学科指导老师,在门诊、病房跟师学习

相关专科

9

合计

33

第二阶段轮转表

学科名称

分类

时间(月)

中医外科

中医外科(疮疡、乳腺或其他专病专科)病房

2

中医外科(疮疡、乳腺或其他专病专科)门诊

1

中医肛肠科病房

1

中医皮肤科病房

1

中医皮肤科门诊

1

普通外科病房、门诊

3

合计

9

(3)培训内容和要求

具体培训内容及要求参照《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执行。

(二)科研工作:

研究生跟随其导师从事本专业临床医疗工作的同时进行科研训练;选题应密切结合临床实践,开展科研试验工作,学习文献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撰写学位论文。

(三)教学实践:

应加强对研究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参加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会、专题讲座、小讲课等教学工作,能够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低年资住院医师的临床带教工作以及案例报告。

案例报告至少安排4学时,并撰写讲稿,制作课件,由教研室秘书安排教学活动,并由教研室主任及专家组(含导师)对研究生的教学能力进行评定。

八、考核与评定

1、中医临床专业硕士生生将每天完成的培训内容如实填入《福建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手册》,指导医师和导师定期审核后签字,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及参加结业综合考核的依据。

2、课程学习考核:

公共必修课、指定选修课、临床科研思路与方法和中医经典医籍课程在校1个月完成,由福建中医药大学统一组织考试;中医临床进展、研究方向与专业经典古籍由规培医院组织学习和考核;研究方向课采取导师或研究团队讲授、辅导和研究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方式可采用试卷、文献阅读记录、导师经验总结等形式,考试成绩按照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由学科学位委员会于开题前统一报送研究生院。

3、出科考核、年度考核和结业综合考核均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考核要求进行。

考核结束后,将成绩报送至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九、开题与学位论文要求

(一)开题要求:

研究生在完成理论课程,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后方能进入开题环节。

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课题研究要紧密结合临床实践,课题一般要与研究方向相符,必须有中医内容。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福建中医药大学关于研究生开题工作的规定》,通过查阅收集有关文献资料、调查研究写出文献综述,填写《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开题报告表》,经导师审定通过后,由该学科组织开题报告会,通过后将开题报告正式稿填入研究生培养手册。

硕士生应按阶段以书面报告形式科研和论文工作进展情况。

开题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末至第四学期初。

(二)学位论文撰写: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临床实际,研究结果对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论文表明申请人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和独立从事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在论文中应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作出详细的阐述。

要求文字精练,词语准确通顺,论点鲜明突出,论据充分可靠,层次清楚明晰,说理严谨透彻。

学位论文包括目录、前言、中英(日)文摘要、文献综述、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讨论、小结和主要参考文献等部分。

论文格式要求:

按《福建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基本要求与一般格式》有关规定执行。

撰写论文的原始资料应保存以便检查。

硕士研究生应在研究生期间须正式发表一篇文献综述文章或研究论文。

(三)论文答辩:

⒈硕士生按规定修满课程学分,完成其它实践要求,完成论文工作,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⒉论文答辩申请程序:

由研究生填写“毕业答辩材料”,导师审查研究生是否按培养方案完成课程学习及其它实践要求,学位论文是否符合要求,在学位申请书上写上对该生论文的评语及提出是否同意论文答辩的意见。

提交答辩材料和论文至分委员会,分委员会组织论文预答辩。

预答辩通过后,研究生修改论文,并提交论文至分委员会。

研究生部进行论文抽查送审,分委员会负责送审未被抽查的论文。

研究生针对评阅意见修改论文,分委员会审核“答辩委员会审批表”,审核同意后组织论文答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