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诊断方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5872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寄生虫诊断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寄生虫诊断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寄生虫诊断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寄生虫诊断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寄生虫诊断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寄生虫诊断方法.docx

《寄生虫诊断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寄生虫诊断方法.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寄生虫诊断方法.docx

寄生虫诊断方法

第六章寄生虫病诊断

寄生虫病应采取综合诊断,应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病理变化、病原体检查等综合进行。

第一节病原学诊断方法

病原体检查是寄生虫病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无论是粪便中的虫卵,还是组织内不同阶段的虫体,只要能够发现其一,便可确诊。

一、粪便虫卵检查法

许多寄生虫,特别是寄生于消化道的虫体,其虫卵、卵囊或幼虫均可通过粪便排出体外,通过检查粪便,可以确定是否感染寄生虫或确定寄生虫的感染强度。

1.直接涂片法directsmearmethod

直接涂片法是取50%甘油水溶液或普通水1~2滴滴于载玻片上,镊取黄豆大小的被检粪块与之混匀,剔除粗粪渣,抹薄涂匀,盖上盖玻片镜检。

本法最为简便,但检出率不高。

为提高阳性检出率,每个样本应检多片。

2.漂浮集卵法flotationmethod

应用比重较虫卵大的漂浮液,使蠕虫卵、球虫卵囊等浮于液体表面,易于集中检查。

漂浮集卵法对某些线虫卵、绦虫卵和原虫卵囊有很好的检出效果。

缺点是高比重的漂浮液易使虫卵和卵囊变形,检查时必须迅速,也可在制片时补加一滴清水。

常用方法为饱和盐水漂浮法。

取5~10g粪便置于200ml烧杯中,先加入少量饱和盐水(1L水中加食盐400g),搅拌混合后再加入约20倍的漂浮液,用金属筛或纱布滤去粪渣,滤液静置30~60min,用直径0.5~1.0cm的金属圈蘸取表面液膜,抖落于载玻片上,加盖片后镜检。

常用的饱和液还有次亚硫酸钠饱和液、硫酸镁饱和液、硝酸钠饱和液、硝酸铵液、硝酸铅液等。

检查比重较大的虫卵,如棘头虫虫卵、猪肺丝虫虫卵及吸虫卵时,需用硫酸镁、硫代硫酸钠以及硫酸锌等饱和溶液。

3.沉淀集卵法sedimentationmethod

用水处理粪便,经离心或自然沉淀,使虫卵沉淀集中,更易于检查。

自然沉淀集卵法是取粪便5~10g加水混合成悬浮液,经40~60孔/2.54cm2铜筛滤去大块物质,静置15min后倾去上清液,如此反复操作,直至上层液体透明为止,最后弃去上层液体,置沉淀物于载玻片上,镜检虫卵。

离心沉淀法是取1~2g被检粪便于试管中,加5倍量的水制成悬浮液,经40孔/cm2铜筛过滤到一离心管中,以800rpm离心3~5min,弃上清,将沉渣置载玻片上,镜检虫卵。

本法也适用于检查尿液内的虫卵。

4.麦氏计数法MacMastermethod

是常用的虫卵计数方法之一。

通过虫卵计数,可以估计动物感染强度。

取粪样2g放入三角烧瓶内,加饱和盐水58ml和玻璃珠若干,充分震荡使成混悬液,吸取混悬液注入麦氏计数室,置显微镜下计数计数室(1cm2)内虫卵数。

由于每室混悬液等于0.15ml,结果乘以200,即为每克粪便虫卵数。

通常一次计数4室,然后按平均值计。

本法只适用于可被饱和盐水漂起的各种虫卵。

麦氏计数室由二片载玻片制成。

为了使用方便,其中一片较另一片窄。

在较窄的玻片上刻有1cm见方的划度2个,两载片间的距离为1.5mm。

这样,两个划度便形成了2个麦氏计数室。

如下图。

5.毛蚴孵化法hatchingtest

是诊断日本血吸虫及东毕吸虫的方法之一。

其依据是血吸虫卵内的毛蚴在适宜的的条件下能很快孵出,并基本上按直线运动于水面下,利用这一特性检查毛蚴即可确诊。

取被检粪便30~100g(牛100g)经沉淀集卵法处理,将沉淀倒入500ml三角烧瓶内,加温清水(自来水需脱氯处理)至瓶口,置22~260C孵化,第1、3、5h,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并记录一次。

如见水面下有白色点状物做直线来往运动,即是毛蚴,但需与水中一些原虫如草履虫、轮虫等相区别。

必要时吸出在显微镜下观察。

气温高时,毛蚴孵出迅速,因此,在沉淀处理时应严格掌握换水时间,以免换水时倾去毛蚴造成假阴性结果。

也可用1.0%~1.2%食盐水冲洗粪便,以防止毛蚴过早孵出,但孵化时应用清水。

6.粪便培养与幼虫分离法

圆线虫目所属线虫种类很多,其虫卵在形态上非常相似,很难区别。

有时为了区别这些线虫的种类,常将含有虫卵的粪便加以培养,待其中虫卵发育成为幼虫时,再检查幼虫,根据幼虫形态上的差异,加以鉴别。

最常用的方法是在培养皿底部加草纸或滤纸一张,而后将欲培养的粪便加水调成硬糊状,塑成半球形,放于皿内的纸上,并使半球形粪球的顶部略高出平皿边沿,使加盖时与皿盖相接触。

将此皿置25℃温箱中,注意保持皿内湿度(应使底部的垫纸保持潮湿状态)。

经7天后,多数虫卵即可发育成第三期幼虫,并集中于皿盖上的水滴中。

将幼虫吸出置载玻片上,放显微镜下检查。

有些寄生虫(如网尾科线虫),其虫卵在新排出的粪便中已变为幼虫;类圆属线虫的卵随粪便排出后,在外界温度较高时,经5~12小时后,即孵出幼虫。

为了提高检出率,常将幼虫从粪便中分离出来进行检查。

常用的方法为漏斗幼虫分离法亦称贝尔曼法(Baermann'stechnique)。

取粪便15~20克,放在漏斗内的金属筛上,漏斗下接一短橡皮管,管下再接一小试管。

装置如图。

 

图贝尔曼幼虫分离装置

将粪便放漏斗内铜筛上,不必捣碎,加入40℃温水到淹没粪球为止,静置1~3小时。

此时大部分幼虫游走沉于试管底部。

拔取底部小试管,取其沉渣,在显微镜下检查。

7.测微技术

各种虫卵和幼虫,常有恒定的大小,测量虫卵或幼虫的大小,可作为确定某一虫卵或幼虫的依据。

虫卵和幼虫的测量需用测微器。

测微器由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组成。

目镜测微尺是一个可放于目镜中隔环上的圆形玻片,其上刻有50~100刻度的小尺。

使用时,将目镜的上端镜头旋开,将此测微尺放于镜头内隔位上,再将镜头旋好,此时通过此镜头即可在视野内见到一清晰的刻度尺。

此刻度并不具有绝对的长度意义,而必需通过镜台测微尺计算之。

镜台测微尺是一载玻片,其中央封有一标准刻度尺,一般是将1毫米均分为100小格,亦即每小格的绝对长度为10微米。

使用时放于显微镜载物台上,调节显微镜使用清楚地看到镜台测微尺上的刻度,移动镜台测微尺,使与目镜测微尺重合,此时即可确定在固定的物镜、目镜和镜筒长度的条件下,目镜测微尺每格所表示的长度。

其测算方法是:

将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零点对齐,再寻找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上较远端的另一重合线,算出目镜测微尺的若干格相当于镜台测微尺的若干格,从而计算出目镜测微尺上每格的长度。

例如,在用10倍目镜、40倍物镜、镜筒不抽出的情况下,目镜测微尺的44格相当于镜台测微尺的15格(即150微米),即可算出目镜测微尺的每格长度为:

150μm/44=3.409μm

在测量具体虫卵时,可将镜台测微尺移去,只用目镜微尺量度。

如果得其虫卵的长度为24格,则其具体长度为3.409μm×24=81.816μm,但应注意,以上算得的目镜测微尺的换算长度只适用于一定的显微镜,一定的目镜、一定的物镜等条件。

更换其中任一因素,其换算长度必需重新测算。

二、体表虫体检查法

寄生于动物体表的寄生虫主要有蜱、螨、虱等。

对于它们的检查,可采用肉眼观察和显微镜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蜱寄生于动物体表,个体较大,通过肉眼观察即可发现。

螨和虱有些个体较小,常需刮取皮屑,于微镜下寻找虫体或卵。

刮取皮屑的方法甚为重要,应选择患病皮肤与健康皮肤交界处,这里的螨较多。

刮取时先剪毛,取凸刃小刀,在酒精灯上消毒,使刀刃与皮肤表面垂直,刮取皮屑,直到皮肤轻微出血(此点对检查寄生于皮内的疥螨尤为重要)。

在野外进行工作时,为了避免风将刮下的皮屑吹去,可根据所采用的检查方法的不同,在刀上先蘸一些水或5%的甘油溶液,这样,可使皮屑粘附在刀上。

将刮下的皮屑集中于培养皿或试管内,带回供检查。

蠕形螨病,可用力挤压病变部,挤出脓液,将脓液摊于载玻片上供检查。

将刮下的皮屑,放于载玻片上,滴加50%甘油溶液,覆以另一张载玻片。

搓压玻片使病料散开,分开载玻片,置显微镜下检查。

为了在较多的病料中,检出其中较少的虫体,而提高检出率,可采用浓集法。

先取较多的病料,置于试管中,加入10%氢氧化钠溶液。

浸泡过夜(如急待检查可在酒精上煮数分钟),使皮屑溶解,虫体自皮屑中分离出来。

而后待其自然沉淀(或以每分钟2,000转的速度离心沉淀5分钟),虫体即沉于管底,弃去上层液,吸取沉渣检查。

也可将病料浸入40~45℃的温水里,置恒温箱中,1~2小时后,将其倾入表面玻璃上,解剖镜下检查。

活螨在温热的作用下,由皮屑内爬出,集结成团,沉于水底部。

还可将刮取到的干的病料,放于培养皿内,加盖。

将培养皿放于盛有40~45℃温水的杯上,经10~15分钟后,将皿翻转,则虫体与少量皮屑粘附于皿底,大量皮屑则落于皿盖上。

取皿底检查。

可以反复进行如上操作。

本法可在镜下收集到与皮屑分离的虫体,供制作玻片标本用。

三、生殖道虫体检查

寄生于生殖道的虫体主要有牛胎儿三毛滴虫和马媾疫锥虫。

牛胎儿毛滴虫存在于病母牛的阴道与子宫的分泌物、流产胎儿的羊水、羊膜或其第四胃内容物中,也存在于公牛的包皮鞘内,应采取以上各处的病料寻找虫体。

由于虫体的检定,常以见到运动活泼的虫体为准,故在采集病料时必需尽可能地避免污染,以免其它鞭毛虫混入病料造成误诊。

采集用的器皿和冲洗液等应加热使接近体温,否则虫体骤然遇冷会失去活动力或死亡。

冲洗液应采用以玻璃蒸馏装置制备的蒸馏水配制生理盐水,以保证冲洗液中不含金属离子,减少金属离子对虫体的影响。

病料采集后应尽快地进行检查。

由母畜采集病料,是取阴道分泌的透明粘液,以直接自阴道内采取为良好,建议用一根长45厘米,直径1.0厘米的玻璃管,在距一端的12厘米处,弯成150°角,而后消毒备用。

使用时将管的“短臂”插入受检畜的阴道,另端接一橡皮管并抽吸,少量阴道粘液即可吸入管内。

取出玻管,两端塞以棉球,带回实验室检查。

收集公牛包皮冲洗液,应先准备100~150毫升加温到30~35℃的生理盐水,用针筒注入包皮腔。

用手指将包皮口捏紧,用另一手按摩包皮后部,而后放松手指,将液体收集于广口瓶中待查。

流产胎儿,可取其第四胃内容物,胸水或腹水检查。

检查时应将收集到的病料,立即放于载玻片上,并防止材料干燥。

对浓稠的阴道粘液,检查前最好以生理盐水稀释2~3倍,羊水或包皮洗涤物最好先以每分钟2,000转的速度离心沉淀5分钟,而后以沉淀物制片检查。

未染色的标本主要检查活动的虫体,在显微镜下可见其长度略大于一般的白细胞,能清楚地见到波动膜,有时尚可见到鞭毛,在虫体内部可见含有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有强折光性的核。

波动膜的发现,常作为本虫与其它一些非致病性鞭毛虫和纤毛虫在形态上相区别的依据。

也可将标本固定,用姬氏染液或苏木素染色后检查。

马媾疫锥虫在末梢血液中很少出现,因此血液学检查在马媾疫诊断上的用处不大。

检查材料主要应采取浮肿部皮肤或丘疹的抽出液,尿道及阴道的粘膜刮取物,特别在粘膜刮取物中最易发现虫体。

采取病料时,浮肿液和皮肤丘疹液用消毒的注射器抽取,为了防止吸入血液发生凝固,可于注射器内先吸入适量的2%柠檬酸钠生理盐水。

马阴道粘膜刮取物的采取,先用阴道扩张器扩张阴道,再用长柄锐匙在其粘膜有炎症的部位刮取,刮时应稍用力,使刮取物微带血液,则其中容易检到锥虫。

采取公马尿道刮取物时,应先将马保定,左手伸入包皮内,以食指插入龟头窝中,徐徐用力以牵出阴茎,用消毒的长柄锐匙插入尿道内,刮取病料。

以上所采的病料,均可加适当量的生理盐水,置载玻片上,覆以盖玻片,制成压滴标本检查;也可制成抹片,用姬氏液染色后检查。

也可用灭菌纱布,以生理盐水浸湿,用敷料钳夹持,插入公马尿道或母马阴道,擦洗后,取出纱布,洗入无菌生理盐水中,将盐水离心沉淀,取沉淀物检查,方法同上。

四、血液和组织内虫体检查法

能够出现于血液中的虫体为丝虫目一些线虫的幼虫和一些原虫。

它们的病料采集和检查方法大体相似。

1.鲜血压滴标本检查自动物耳静脉或颈静脉采血,将采出的血液滴在洁净的载玻片上,加等量的生理盐水与之混合,覆以盖玻片,立即放显微镜下用低倍镜检查,发现有运动的可疑虫体时,可再换高倍镜检查。

由于虫体未染色,检查时应使视野中的光线弱些。

2.涂片染色标本检查采血,滴于载玻片之一端,按常规推制成血片,姬氏或瑞氏液染色。

后用油镜检查。

3.虫体浓集法上法虽然可以查到血液中的原虫,但血液中的虫体较少时,则不易查出虫体。

为此,常先进行集虫,再制片检查。

其操作过程是,采病畜抗凝血6~7毫升,以每分钟500转的速度,离心5分钟,使其中大部分红细胞沉降;而后将含有少量红细胞,白细胞和虫体的上层血浆移入另一离心管中,补加一些生理盐水,以每分钟2,500转的速度离心10分钟。

取沉淀物制成抹片,按上述染色法染色检查。

此法适用于伊氏锥虫病和梨形虫病。

其原理是锥虫和感染有梨形虫的红细胞较正常红细胞的比重为轻,所以在第一次沉淀时,正常红细胞下降,而锥虫和感染有梨形虫的红细胞尚悬浮在血浆中。

第二次离心沉淀时,则将其浓集于管底。

对于血液中的微丝蚴,也可用虫体浓集法。

方法是采血于离心管中。

加入5%醋酸溶液以溶血。

待溶血完成后,离心并吸取沉淀检查。

4.组织内虫体检查法有些原虫可以在动物身体的不同组织内寄生。

一般在死后剖检时,取一小块组织,以其切面在载玻片上做成抹片、触片,或将小块组织固定后制成组织切片,染色检查。

抹片或触片可用瑞氏染色法或姬氏染液染色。

泰勒虫的病畜,常呈现局部体表淋巴结肿大,取淋巴结穿刺物,进行显微镜检查以寻找病原体,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很有帮助。

其方法是,首先将病畜保定,用右手将肿大的淋巴结稍向上方推移,并用左手固定淋巴结;局部剪毛,消毒,以10毫升注射器和较粗的针头刺入淋巴结,抽取淋巴组织;拔出针头,将针头内容物推挤到载玻片上,涂成抹片,固定,染色,镜检,可以找到柯赫氏蓝体。

家畜患弓浆虫病时,除死后可在一些组织中找到包囊和速殖子外,生前诊断可取腹水,检查其中滋养体的存在。

收集腹水,猪只可采取侧卧保定,穿刺部在白线下侧脐的后方(公畜)或前方(母畜)1~2厘米处。

穿刺时先局部消毒,将皮肤推向一侧,针头以略倾斜的方向向下刺入,深度约2~4厘米,针头刺入腹腔后会感到阻力骤减,而后有腹水流出。

取得的腹水可在载玻片上抹片,以瑞氏液或姬氏液染色后检查。

旋毛虫的幼虫寄生于横纹肌中。

肌肉中旋毛虫的检查,是肉品卫生检验的重要项目,世界各国使用的方法大同小异。

传统的方法为镜检法,但目前欧、美等国多用消化法。

镜检法为取隔肌肉样0.5~1g剪成3×10mm的小块,用厚玻片压紧,放显微镜下检查或投放到屏幕上观察。

消化法为取100g肉样,搅碎或剪碎,放入3L的烧瓶内。

加入10g胃蛋白酶,溶于2L自来水。

加入16ml盐酸(25%),放入一磁力搅拌棒。

置于可加热的磁力搅拌器上,设温于44~46℃。

30min后,将消化液用180μm的滤筛滤入一2L的分离漏斗,静置30min,放出40ml液体于一50ml的量筒内,静置10min,吸去30ml上清夜。

加入30ml水,摇匀。

10min后,再吸去30ml上清液。

剩下的液体到入一带有格线的平皿内,用20-50X显微镜观察。

五、动物接种法

有些原生动物,在病畜体内用上述显微镜检查法不易查到,为了确诊常采用动物接种试验。

接种用的病料、被接种的动物种类和接种的途径均依病的种类不同而异,分述如下:

1.伊氏锥虫试验动物可用小鼠、大鼠、豚鼠、兔或犬。

其中尤以小鼠最适用。

接种材料用可疑病畜的抗凝血液,血液采取后应在2~4小时内接种完毕。

接种量0.5~1.0毫升,可接种于腹腔或皮下。

接种后的动物应隔离并经常检查。

当病料中含虫较多时,小鼠在接种后1~3日即可在其外周血液中查到锥虫,当病料内含虫量少时,发病时间可能延长,因此接种后至少观察一个月,也可于接种的第3天采接种小鼠的血液0.5~1.0毫升,接种于另一只小鼠,如此盲传3代,即可在接种小鼠外周血内发现虫体。

2.马媾疫马媾疫锥虫不能接种于多数实验动物,但可将病畜的阴道或尿道刮取物与无菌生理盐水混合,接种于公家兔的睾丸实质中,每个睾丸的接种量为0.2毫升。

如有媾疫锥虫存在,经1~2周后,即可见家兔的阴囊、阴茎、睾丸以及耳、唇周围的皮肤发生水肿,并可在水肿液内检出虫体。

3.胎儿毛滴虫取病牛阴道分泌物或包皮冲洗液为病料,接种于妊娠豚鼠的腹腔内,在接种后1~20天可以使妊娠豚鼠发生流产,在其流产胎儿的消化道和胎盘里可查出大量的毛滴虫。

4.弓形虫弓形虫是多宿主病原原虫,多种家畜和实验动物均具有易感性,但小鼠对之特别敏感,常常仅数十个虫体即可使小鼠感染发病。

一般取急性死亡的可疑动物的肺、淋巴结、脾、肝或脑组织,以1∶5的比例加入生理盐水,制成乳剂,并加少量青霉素和链霉素以控制杂菌感染。

吸取乳剂0.2毫升接种于小鼠腹腔,一般急性者在4~5天后发病,病鼠被毛粗乱,食欲消失,腹部膨大,有大量腹水,病程4~5天,最后死亡。

抽取病鼠或病死鼠的腹水作涂片,染色检查,可见大量游离的滋养体。

六、动物剖检法

对死亡或患病的动物进行剖检,以发现动物体内的寄生虫,是病原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收集刮检动物的全部寄生虫标本并进行鉴定和计数,对寄生虫病的诊断和了解寄生虫的流行情况有重要意义。

根据不同的需要,有时对全身各脏器进行检查,有时只对某一器官或某一种寄生虫进行检查。

(一)全身剖检法

在动物死亡(或捕杀)后,首先制作血片,染色检查,观察血液中有无寄生虫,而后仔细检查体表,观察有无体表寄生虫。

而后剥皮,观察皮下组织中有无虫体寄生。

将各内部脏器依次取出,先收集胸水,腹水,沉淀后观察其中有无寄生虫。

而后取出全部消化器官及其所附的肝、胰等腺体。

取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心脏和大的动脉和静脉血管,分别进行检查。

消化系统先将附着其上的肝、胰取下,再将食道,胃(反刍兽应将四个胃分开)、小肠、大肠、盲肠分别结扎后分离。

食道应剖开,检查食道粘膜下有无虫体寄生,应注意有无筒线虫和纹皮绳幼虫(牛);在食道的浆膜面应检查有否肉孢子虫。

胃和各肠段均应分别置于容器内,剖开,加水将内容物洗入水中。

洗净的胃、肠粘膜应仔细检查其上是否附有虫体,并用小刀刮取胃肠粘膜,将刮下物置解剖镜下检查。

洗下物应多加生理盐水,反复地多次洗涤,沉淀,待液体清净透明后,分批取少量沉渣,洗入大培养皿的清水中,先后放于白色和黑色的背景下,寻找虫体。

肝和胰用剪刀沿胆管或胰管剪开,检查其中虫体。

而后将其撕成小块,用贝尔曼法分离虫体,并用手挤压组织,最后在液体沉淀中寻找虫体。

呼吸器官用剪刀将鼻、喉、气管、支气管切开,寻找虫体。

用小刀刮气管粘膜,刮下物在解剖镜下检查。

肺组织按肝脏处理方法。

泌尿器官切开肾,先对肾盂作肉眼检查,再刮取肾盂粘膜检查。

最后将肾实质切成薄片,压于两玻片间,在放大镜或解剖镜下检查。

剪开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检查其粘膜,并注意粘膜下有无包囊。

收集尿液,用反复沉淀法处理。

生殖器官切开并刮下粘膜,压片检查。

怀疑为马媾疫和牛胎儿毛滴虫病时,应涂片染色后油镜检查。

脑先肉眼检查有无多头蚴,再切成薄片,压片检查。

眼结膜和结膜腔以括搔法处理检查。

剖开眼球,将前房水收集于皿中,在放大镜下检查。

心和主要血管剖开将内容物洗于生理盐水中,反复用沉淀法检查(对血管内分体吸虫的收集见后)。

膈脚特别是猪,应用镜检法和消化法进行检查。

(二)个别器官和个别寄生虫剖检法

有时为了特定的目的,仅对某一器官或某一器官中的某种寄生虫进行检查,如调查某一地某一器官中寄生虫寄生的情况,或调查某一地区某种寄生虫的流行情况,或考核某一药品对某种寄生虫的驱虫效果。

其剖检方法同全身剖检法。

但日本分体吸虫的剖检需采用专门的方法,介绍如下。

动物经宰杀停止挣扎后,为防止发生血液凝固,影响虫体收集,应有四个人分别从四条腿开始从速进和剥皮。

事毕,将牛头弯转至牛体左侧,使牛仰卧呈偏左倾斜姿势,剖开胸腔及腹腔,除去胸骨。

首先分开左右肺找出暗红色的后腔静脉进行结扎。

接着,在胸腔紧靠脊柱的部位找到白色的胸主动脉,术者左手将其托起,右手用尖头剪刀取与血管平行的方向剪一开口,然后将带有橡皮管的玻璃管以离心方向插入,并以棉线结扎固定。

橡皮管的一端与压缩式喷雾器相接,以备进水。

第三,从肾脏后方紧贴脊柱处,同时结扎并列的腹主动脉与后腔静脉,以避免冲洗液流向后躯其它部分。

第四,在胆囊附近,肝门淋巴结背面,分离出门静脉,向肝的一端紧靠肝脏处先用棉线扎紧,离肝的一端取与血管平行的方向剪一开口(应尽可能靠近肝脏,以免接管进入门静脉的肠支,而影响胃支中虫体的收集),插入带有橡皮管的玻璃接管,并固定之。

橡皮管的一端接以铜丝筛,以备出水收集虫体。

手术结束后,即可启动喷雾器注入0.9%加温至37-40℃的食盐水进行冲洗,虫体即随血水落入铜丝筛中,直至水液变清无虫体冲出为止。

病原检查是寄生虫病确诊的重要手段,但也应注意在有些情况下动物体内发现寄生虫,并不一定就引起寄生虫病。

当寄生虫感染数量较少时,多不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如鸡球虫,牛、羊消化道线虫等,有些条件性致病寄生虫,在动物机体免疫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也不致病。

因此,在判断某种疾病是否由寄生虫感染所引起时,除了检查病原体外,还应结合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变化等综合考虑。

一般情况下,多数寄生虫病均有自己特异的或主要的临床症状,虫体寄生部位或组织系统也会发生有诊断意义的病理变化。

有时,也可以进行治疗性诊断,即当怀疑为某种寄生虫病时,先给予特效抗寄生虫药,然后观察疾病是否好转。

若临床症状渐轻或消失,体内虫体排出或不见,则可判断为该寄生虫病。

第二节免疫学诊断方法

同其它病原体一样,寄生虫感染动物后,在其整个寄生过程中从生长、发育、繁殖到死亡,有分泌、有排泄、有死后虫体的崩解。

这些代谢物和虫体崩解的产物在宿主体内均起着抗原的作用,诱导动物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或是其它免疫反应来诊断寄生虫病。

但由于寄生虫结构复杂,生活史的不同阶段有各不相同的阶段特异性抗原,加上一些寄生虫的表膜抗原不断发生变异,因此,寄生虫病的免疫诊断就不如病原诊断可靠。

然而,对于一些只有解剖动物或检查活组织才能发现病原的寄生虫来讲,如猪囊尾蚴病、棘球蚴病、旋毛虫病、住肉孢子虫病等,免疫学诊断仍是最有效的办法。

此外,在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免疫学方法也有着其它办法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随着寄生虫学和免疫学的快速发展以及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越来越多的免疫学方法被应用于寄生虫病的诊断。

就寄生虫病而言,理想的免疫学诊断方法应具有高度的敏感性,高度的特异性,能够反映感染强度,能够区别既往感染与现有活动感染,能够考核疗效价值等。

但目前采用的方法均不能完全达到上述要求。

一般以检测血清抗体为主的方法虽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患病动物经驱虫治愈后血清中抗体持续时间很久,故不能判定现有活动感染,也不能作为疗效考核的方法。

检测血中的循环抗原,从理论上讲,可以区别既往与活动感染,也能考核疗效。

但从目前的报道看,也存在不足,主要问题是血中循环抗原的浓度时高时低,高时容易检出,低时往往出现阴性反应。

所以,提高循环抗原检测的灵敏度,应是改进现有方法的重要方面。

已报道的寄生虫免疫学诊断方法很多,包括变态反应、沉淀反应、凝集反应、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抗体技术、免疫酶技术、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免疫印迹技术等。

此处仅介绍主要几种。

一、间接血凝试验

(一)基本原理

间接血凝试验(Indirectheamagglutinationassay,IHA)是凝集试验的一种。

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在电解质存在下,复合物相互凝集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小块或沉淀物。

根据是否产生凝集现象来判定相应抗原或抗体,称为凝集试验。

颗粒性抗原与抗体直接结合后出现的凝集现象,称直接凝集试验。

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一种与免疫无关的,一定大小的载体颗粒表面,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适宜的条件下由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会带动载体颗粒的凝集,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间接凝集试验。

常用的载体颗粒有红细胞(“O”型人红细胞,羊红细胞),聚苯乙烯胶乳颗粒,白陶土,离子交换树脂,火棉胶等。

以红细胞为载体时,就称作间接血凝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