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5843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docx

《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docx

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

第二篇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

本章主要对中外古代管理思想、管理实践的产生、形成及主要内容作一概要介绍,目的是让读者从管理实践、管理思想与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寻迹前人留下的真知灼见。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了解以下问题:

(1)中外古代著名的管理实践活动;

(2)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章古代管理思想

第一节古代的管理实践

管理是在人类共同劳动和活动中产生的,尽管在最初还没有出现管理的概念和文字,但人类的确是在求生存、图发展的共同劳动过程中认识到管理的必要并逐渐学会管理的。

如果说原始人的管理还是处于一种无意识的、不自觉的状态中的话,那么在原始社会以后漫长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管理思想已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管理实践活动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并对人类生产活动实践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埃及齐阿普斯金字塔凝聚着古埃及人精细的计划和控制,我国的万里长城建筑工程十分浩大,采用分区分片分段包修负责制,工程计划很严密。

这一浩大的工程需要协调、组织几十万乃至几百万人,按照统一的目标和计划来劳动才能完成,这不但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的光辉见证。

在社会组织和行政管理方面,古人在处理部落事务、组织狩猎、生产、战争,分配劳动成果和战利品等方面,已出现了简单低级的民主管理。

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和国家的出现,原始社会的民主管理逐步让位于阶级的政治统治,管理主要是为奴隶主和封建帝王、宗教团体等服务。

如中国的秦始皇建立了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体制,设立了一整套以三公九卿为主的行政管理机构。

再如古罗马帝国则采取了较为分权的组织管理形式,从一个小城市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帝国,在公元二世纪统治了欧洲和北非广阔的领域。

由于古罗马在组织上实行有利于分权、委派和协调的改革,从而成为组织效率很高的庞大帝国。

在生产管理方面,中国古代和近代的行业管理比较发达,如陶瓷业管理、丝绸业管理、矿冶业管理、铸钱业管理、建筑业管理、造纸业管理、印刷业管理、食盐产销管理、茶叶专卖管理、酒类专卖管理和海外贸易管理,等等。

另外在军事组织和战争实施方面,也留下了出色的管理实践记载。

第二节中外古代的管理思想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我们基本上可以从战略、理财、经营、组织、选贤用人、系统管理以及管理者素质等七个方面来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表现加以说明:

第一,经营战略思想。

第二,在理财方面。

第三,在经营管理方面,

第四,关于组织的思想。

第五,在选贤用人方面的思想。

第六,关于系统管理的思想。

第七,在管理者素质方面。

二、外国古代管理思想

第四章近代管理理论

本章主要介绍近代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发展、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内容,旨在使大家理解管理理论产生的技术、社会、经济背景,并了解对近代西方管理理论的产生、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一些著名管理学家以及他们的主要管理论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以下问题:

(1)近代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3)古典组织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论点;

(4)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5)管理科学理论的特征和方法。

第一节管理理论的萌芽

在上一章里,我们介绍了中外古代历史上许多卓越的管理思想。

但是,无论中国和外国,直至十九世纪后期,管理一直没有形成理论,也即没有形成一门科学。

管理理论是由一系列管理原理、管理原则、管理形式、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等组成的,它是对管理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和反映。

管理作为一门理论是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手工业的生产转变为机器大工业的生产,才逐渐形成的。

因为工厂制度的出现,大规模协作劳动成为基本劳动形态,迫切需要科学的系统的管理方法,这就为管理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历史前提,同时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发展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为管理理论的产生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由于管理在企业中比在其他人类活动中运用和发展得更早、更充分、更完备和更系统,所以管理理论首先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开始建立的。

事实上,在比较完整的管理理论创建之前,已经出现许多管理理论的萌芽。

一、亚当·斯密(AdamSmith)的劳动分工理论

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第一次分析了劳动分工的经济效益,提出了生产合理化的概念。

分工为什么有好处呢?

斯密认为主要原因有三点:

(1)分工可以使重复完成单项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2)分工可以减少由于变换工作而损失的时间;(3)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人们把注意力集中到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促进工具的改进和机器的发明。

斯密的上述分析,不仅符合当时生产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成了以后企业管理理论中的一条重要原理。

斯密在研究经济对象时,一个根本论点是,经济现象是具有利已主义的人们所进行的活动而产生的。

该观点后来成了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二、小詹姆斯·瓦特与马修·鲁滨逊·包尔顿关于科学管理制度与方法的运用

三、罗伯特·欧文对人事管理的探索

四、查尔斯·巴贝奇把科学方法应用于管理

五、亨利·普尔提出科学管理的原则

上述这些早期的管理理论仅仅是点点滴滴的,我们之所以称之为管理理论的萌芽,是因为这些点点滴滴的论点主要体现在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形成以后至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出现以前这段时间的资本主义企业实践和经济学家的个别论述中。

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

也未出现专门研究管理的学者和独立的管理著述。

但是,以后的管理理论的参天大树正是从这些理论萌芽逐渐成长和壮大的。

第二节古典科学管理理论

人类长期的管理实践为管理理论的产生打下了基础,而早期的管理思想和近代管理理论萌芽则为管理理论的系统建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就管理理论的发展来看,国内外一般认为最早形成的比较系统的管理理论是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古典管理理论”。

它包括以泰罗为代表的古典科学管理理论、以法约尔和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组织理论等理论。

一、古典科学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古典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有以下几方面的背景因素:

1、技术背景。

2、经济环境背景。

经济环境背景包括经营的大规模化,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这两个相互关联的因素。

由于经营的大规模化,就要实行资源的大规模集聚,这必然增加管理上的复杂性。

另外,经营的大规模化,也必将导致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这就越来越需要管理职能的专门化。

3、社会环境背景。

二、泰罗及生平介绍

1911年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公开出版,他自称这是一场“全面的智力革命”。

认为一切管理问题都能够而且应该采用科学方法,主张一切工作方法都应该通过考察并由管理人员决定。

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三、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泰罗提出的科学管理的具体内容与做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作业管理和组织管理二个方面。

(一)在作业管理方面,主要包括:

1、实行定量作业管理。

具体做法又包括:

时间和动作研究、任务管理这两个方面。

时间和动作研究。

时间和动作研究包括为规定标准时间而进行的时间研究和为消除无用的动作找出有效率的作业方法而进行的研究这二个方面。

时间和动作研究通过作业标准的规定而成了实行任务管理的基础。

直至今天它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对工具设备的改良、测定作业人员的劳动效率、决定资金的数额、以及制定工程计划等方面仍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2)任务管理

任务管理是构成科学管理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任务管理是由以高效率为原则科学地规定作业标准、实行最佳的标准化作业、实行奖励工资制以及岗位责任等内容所构成的。

(A)高标准地规定一天的任务。

(B)标准条件。

(C)高工资。

(D)损失责任。

2、科学地选择和训练工人。

3、实行差别工资制。

4、对工人宣传劳资合作互利的思想。

(二)在组织管理方面,主要包括:

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设立专业的计划部门,按照科学的方法管理企业。

用职能组织取代原来的直线式管理组织。

泰罗认为,实行职能组织-职能管理,有三个好处:

(1)同直线式管理组织相比,培养管理人员需要的时间要短得多;

(2)管理人员的任务和责任明确,任务管理的原理也能适用于管理劳动;

(3)整个工厂都能够实行工具和作业方法标准化,从而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3、例外管理原理

所谓例外管理原理的含义是:

不是把所有的权限都集中于上层经营者的手中,而是尽可能地分散给下级管理阶层的管理人员。

上层经营者只保留例外事项的决定权或控制权。

这相当于今天的经营组织的授权管理。

例外管理原理对泰罗组织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

排除这个原理,职能组织也就不能有效地形成。

四、古典科学管理理论的其他代表人物

五、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

(1)把工人视为“机器人”

(2)把工人视为“经济人”

第三节古典组织管理理论

一、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一)法约尔及生平

(二)法约尔组织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经营与管理的概念和职能

法约尔认为,经营和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只是经营的一部分,除了管理活动外,企业经营还包括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以及会计等一系列职能。

作为经营的一个方面,管理职能本身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所构成的。

于是法约尔给管理下的定义为:

“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管理五要素的主要内容

(1)计划

所谓计划,概括地讲,它的含义是;为了未来的目的而把组织体的各种活动统一起来,为了相互调节而具体地规定经营目的、制定政策、决定经营计划、选择标准程序。

(2)组织

这里说的组织是为形成和维持组织体而进行管理的一个因素,是指组织体结构的合理形成。

因此,组织职能就是组织化的职能,它意味着有效地形成和维持组织体的结构。

(3)指挥

所谓指挥,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命令、指示等信息的传递,让他人有效地进行工作。

(4)协调

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及力量。

协调包括上下纵向、左右横向、内外等关系的调节。

(5)控制

控制是指按照通过计划活动而决定的政策、计划、指标或经济性原则进行经营活动的管理活动。

3、法约尔法则

大企业的下级阶层和小型企业以及个体企业的经理需要的最主要的能力是技术能力,中等规模以上的企业的经理和大企业课长以上的管理人员需要的最主要的能力是管理能力。

它尤其充分地证明,在企业的上层经营者的职能中,管理职能是多么重要。

4、管理的一般原则

法约尔根据他长期的管理实践。

总结出十四条管理的一般原则,即:

(1)劳动分工。

(2)权威与责任。

(3)纪律。

(4)统一命令。

(5)统一指导。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人员的报酬。

(8)集中。

(9)等级链。

(10)秩序

(11)公平。

(12)人员保持稳定。

(13)首创性。

(14)集体精神。

上述十四条原则在当时是很新鲜而又有启发性的,对以后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影响很大。

特别是不少内容是涉及组织职能的,对以后组织理论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韦伯提出的理想的科层组织体系的主要内容与特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存在明确的分工。

2.组织是根据规定的法规、规章组成的。

3.组织中人员的任用,完全根据职务上的要求,通过正式考试或教育训练来实合格者才能录用。

4.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不受个人感情影响的关系,完全以理性准则为指导。

5.人员的升迁制度和工资制度都有明文规定,以服务年限和工作成绩为标准。

韦伯认为,这种理想的科层组织体系能提高工作效率。

它在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和可靠性方面都优于其他组织形式。

它是对人们进行强制控制的最合理的手段,也是达到目标、提高效率的有效形式。

三、厄威克提出的八项组织原则

四、古典管理组织理论的其他代表人物

五、古典管理组织理论的特点及局限性

1、实践论。

古典组织理论的目的是促进管理实践、指导组织设计的。

其组织原则是从有效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

2、技术论。

古典组织理论是把组织当作有效地实现经营目的的手段,把组织问题当作技术论来研究的。

3、管理机构论。

古典组织理论在研究组织设计时把组织看作好像是管理机构,它只研究为实现经营目的而设计组织结构的问题,而并不象我们后面要讲的人群关系论那样研究组织内在的一面即人际关系对实现组织目标的影响等问题。

古典组织管理理论虽然对管理学理论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后来的学者普遍认为该理论也存在下列一些局限:

1、组织原则过于抽象,对从事管理实务的管理人员帮助不大,同时,某些组织原则之间互相矛盾。

2、经验成份居多。

理论基础不坚实。

3、着重于正式组织及作用的研究,而忽视了对非正式组织的作用以及对“人性”的研究。

4、忽略了外界环境对管理的影响。

各项组织原则仅局限于企业内部控制。

第四节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开始,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开始孕育并出现了。

行为科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理论和科学方法,从人的工作动机、情绪、行为与工作、环境之间的关系,来探索影响生产率因素的管理理论,目的在于激发人的积极性。

本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学者梅奥(G.E.Mayo)的霍桑实验,为行为科学奠定了基础。

从行为科学的发展看,基本上可分为两大时期,前期叫做人际关系学说(或人群关系学),后期是行为科学,“行为科学”是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的,提倡研究人类行为规律,以提高对人们行为的预测和控制能力。

以后在1953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召开的各大学科学家参加的会议上,正式定名为行为科学。

一、行为科学产生的背景

20世纪初期,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科学管理只注重于满足职工物质上的需要,而忽视了职工精神上的需要,将职工当成是赚钱的机器,从而引起广大职工的强烈不满,遭到职工的抵制,使得劳动效率急剧下降。

西方的一些学者感到单纯用泰罗制不能有效地控制工人,企业的生产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

德国的芒斯特伯格于1912年发表了《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一书,提出创造心理条件以提高生产效率的观点。

1924年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以哈佛大学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梅奥为首的有关研究人员开始进行调查研究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关系的“霍桑试验”,创立了早期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说。

到了4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发表了《人类动机的理论》,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标志着行为科学逐渐成熟了。

此后,世界各地的各类学者纷纷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行为问题,创立了各种不同的行为科学理论。

二、早期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

(一)霍桑试验

人际关系学说,又称人群关系理论。

其创始人是梅奥(G·E·Mayo)。

梅奥原籍澳大利亚,早年他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逻辑和哲学,后去苏格兰学医学,并参加研究精神病理学,1922年移居美国,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

1926年任美国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学院产业研究室主任。

从1927年开始,负责指导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的调查研究工作,即著名的“霍桑试验”。

并于1933年发表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

总结了霍桑试验第一阶段的工作,并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

1、职工是“社会人”。

2、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以上三个方面的观点和理论,构成了早期“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

这些观点虽然受到一些人的批评,但是梅奥等人把社会学、心理学等引进企业管理理论,为创立一个新的管理学说奠定了基础,弥补了古典管理理论不足之处,促进了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的一系列研究。

继梅奥等人之后,研究行为科学的学者大量涌现,行为科学也就日益发展起来了。

三、后期的行为科学(在第四篇领导、激励中讨论)

四、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

行为科学理论强调将企业内的人和社会因素协调成一个有机整体,把激励人的积极性、主动性问题放到了管理的首要地位,这是管理理论发展史上的重大转变。

但行为科学理论也存在一些缺陷。

主要表现在:

1、把企业外部影响作为常数,忽略不计,而注重研究企业内部的人、团体、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协调与冲突。

2、过分否定经济人概念,忽略了经济因素对人的制约。

3、注重用静态的观点去分析人和团体的行为,未能用动态、发展的观点去研究。

必须说明,上述缺陷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行为科学研究中已大大有所改变。

第五节管理科学理论

一、管理科学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管理科学研究管理的假设前提

1、组织的成员是“经济人”,或者叫做“组织人”、“理性人”。

2、组织是一个追求经济利益的系统。

3、组织是由作为操作者的人同物质技术设备所组成的人——机系统。

4、组织是一个决策网络。

决策是一个合乎逻辑的理性程序,并遍布于组织活动的各个方面,构成一个网络。

三、管理科学的理论特征

考察管理科学的各种分析方法与工具,我们可以把管理科学的理论特征简要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各种功能关系。

2、应用多种学科交叉配合的方法。

3、应用模型化和定理化来解决问题。

4、以决策为主要的着眼点,以经济效果标准作为评价管理行为的依据,并且以计算机作为主要的运算工具。

四、管理科学理论应用于管理的主要方法

1、决策论

2、规划论

3、库存论

4、网络计划技术

5、排队论

6、对策论

第五章现代管理理论及发展

本章主要介绍四十年代以后产生的现代管理理论各种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理论观点,其目的在于让大家进一步理解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和研究问题的不同出发点。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以下问题:

(1)代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2)现代管理理论各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论点;

(3)管理理论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一节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所谓现代管理理论是指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现在的西方管理理论。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技术进步的速度日益加快,竞争也进一步加剧,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政府对经济的活动的干预范围不断扩大等环境的变化,给管理提出了很多新问题、新情况、新要求。

需要不仅从企业内部而且还要从企业外部来统筹考虑管理的问题,实践呼唤理论,所以企业界和理论界纷纷尝试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新管理思路、方式和手段。

随着对管理的研究日益深入,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的理论和新学说,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从而进入管理理论的“丛林”时期,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H·Koontz)将这种理论丛林概括为11个学派,包括经验管理学派、人群关系学派、组织行为学派、社会协作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管理过程学派。

第二节现代管理学派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一、现代管理学派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社会系统学派

该学派是美国管理学者巴纳德首创的以协作系统为核心来论述企业内部平衡和对外部条件适应的一种组织管理理论。

1、组织的含义及管理者的职能

该学派把组织当成一个协作的社会系统来研究。

巴纳德提出组织是一个协作系统,所谓协作系统,具体来讲,就相当于一个企业他是由组织系统、物质系统、人的系统及社会系统构成的一个具体的整体。

由于组织渗透到其他系统之中,所以巴纳德认为组织是“协作系统”中起核心作用的系统。

协作系统除适用于企业外,也适用于行政机构、大学、医院等非营利组织。

巴纳德强调管理者的最重要的任务是在协作系统中工作并维护着这些系统。

具体来说,

(1)设定组织目标;

(2)筹集所需资源,使组织成员能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贡献,为此作为管理者应带头工作,以使其权威为职工所接受;

(3)建立并维持一个信息联系系统。

2、协作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

(1)协作的意愿。

(2)共同的目标。

(二)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是以社会系统论为基础,吸收行为科学和系统论的观点,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统筹学的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

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西蒙。

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1.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串于整个管理过程

2.决策过程包括了四个阶段的工作:

(1)情报活动。

(2)设计活动。

(3)抉择活动。

(4)审查活动。

3.决策的准则

西蒙用“令人满意”的原则来代替“最优化”准则。

4.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西蒙把组织活动分为两类:

一类是例行活动,指一些重复出现的工作,如定货、材料的出库、入库等。

有关这类活动的决策是经常反复的,而且有一定的结构,因此可以建立一定的决策程序。

这类决策叫程序化决策。

另一类活动是非例行活动,不重复出现,比如新产品的开发,生产规模的扩大,品种结构的调整,工资制度的改变,等等。

处理这类问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和程序。

解决这类问题的决策叫非程序化决策。

(三)系统管理学派

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卡斯特(Fremont·E·Kast)、罗森茨韦克(James·E·Rosenzweig)和约翰逊(Richard·A·Johnson)等人。

他们三人在1963年合写了《系统理论与管理》,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系统管理理论,以后又进行了多次修改补充,1970年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两人再度合作写了《组织与管理——一种系统学说》。

按照卡斯特等人的主张,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以普通系统理论为基础,包括下列三个方面:

1、系统哲学。

系统哲学是基于系统观念的一种思想方法,强调系统是一种有组织的整体,强调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2、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是一种管理方式,它把企业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设计和经营。

使企业的各个部分、各种资源按照系统优化的要求进行组织和运行。

3、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解决问题或决策的方法和技术,它包括对一个问题的认识,确定有关的变量,分析和综合各种因素,并确定一个最优的解决方法或行动计划。

(四)经验主义学派

该学派是以美国的德鲁克、戴尔等为代表,他们认为,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都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有关企业管理科学应该从企业实际出发,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加以概括和理论化。

所以该学派以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经验(各种实际案例)来研究管理,以向各类企业的经理们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他们认为学生和管理者通过分析各种成功与失败的管理案例,就能理解管理问题,自然也就学会了有效地进行管理。

根据德鲁克的分析,每个经理,不论他是否意识到,都在执行一些基本的、共同的职能。

这些职能包括:

(l)树立目标并决定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要做些什么,然后把它传达给与目标的实现有关的人员;

(2)进行组织工作。

对组织活动划分成较小的项目,以便进行管理;据此建立组织机构,选拔人员;等等;

(3)进行鼓励和沟通工作。

经理要利用表扬、奖金、报酬、提拔等手段来鼓励人们做好工作,并通过沟通信息来协调整个企业的活动;

(4)确定标准,对企业成果进行分析,对所有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

(5)使职工得到成长和发展。

经理的工作将影响到职工的才能能否得到发展。

(五)权变理论学派

该学派代表人物有美国的莫尔斯(J·J·Morse)和洛尔施(J·W·Lorsch)等人,主张结合X理论和Y理论而权宜应变的经营管理理论。

他们强调管理者的实际工作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条件,实际环境变化同管理对策之间存在一种积极的相互关系。

这个学派于七十年代在美国风行一时。

管理实践按其本性要求管理者在应用理论或方法时要考虑现实情况,所以该学派通过大量事例的研究和概括,试图把各种各样的企业归纳为几个基本类型,并给每一类型找出一种管理模式。

权变管理学派认为,在管理中要根据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管理者的实际工作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条件,因此管理者应根据不同的情景及其变量决定采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