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种子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5775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0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蔬菜种子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蔬菜种子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蔬菜种子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蔬菜种子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蔬菜种子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蔬菜种子行业分析报告.docx

《蔬菜种子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蔬菜种子行业分析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蔬菜种子行业分析报告.docx

蔬菜种子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蔬菜种子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10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4

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4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5

(1)主要法律法规5

(2)主要行业政策6

二、行业发展概况8

三、行业发展趋势9

1、蔬菜种子市场销售规模稳步扩大9

2、行业集中度有待提高10

3、研发主体逐渐向企业转移11

四、行业上下游之间的关系12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3

1、有利因素13

(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为蔬菜种企发展提供保障13

(2)市场需求持续增加为蔬菜种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13

(3)自然条件多样,种质资源丰富14

(4)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变化为蔬菜种业兼并整合提供发展契机14

2、不利因素15

(1)产业体系不完善15

(2)行业集中度不够,国内蔬菜种企缺乏竞争力15

六、行业市场规模16

七、行业进入壁垒19

1、资质壁垒19

2、技术壁垒19

3、种质资源壁垒20

4、品种选育周期壁垒20

八、行业风险特征20

1、自然灾害风险20

2、种子产品产销不同期的风险21

3、品种更新换代的风险21

4、行业竞争风险22

5、税收政策风险22

一、行业管理

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与《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我国种子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国务院农业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农作物种子工作;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作物种子工作。

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农业部种子管理局。

地方种子管理机构为隶属于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省、市级种子管理(总)站。

此外还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部门及行业协会的监管。

主要监管部门及行业自律组织如下: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1)主要法律法规

(2)主要行业政策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业的发展与否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农业生产,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3年聚焦“三农”工作,从加强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激励农业创新、加快良种繁育与推广等方面对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提出了纲领性的政策指引。

除历年中央一号文件外,我国政府近年来相继出台了多个针对种子行业的支持和鼓励政策,主要政策列举如下:

2014年6月,农业部将种业改革意见细化为21项,政策集中六大方面,其中包括:

推进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例如推动海南省划定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加快推进甘肃玉米制种基地建设;指导编制四川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规划和可研报告,引导企业加快制种基地土地流转或与制种大户、合作社合作。

同时,还将会同科技部,以水稻、玉米、油菜、大豆、蔬菜等为重点,编制国家良种重大攻关五年规划,建立国家科技专项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的投资机制。

2015年2月,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规定“积极推进种业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试点,完善成果完成人分享制度。

继续实施种子工程,推进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建设。

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

支持农机、化肥、农药企业技术创新。

2015年5月,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要求下,北京市农业局、天津市农村工作委员会、河北省农业厅联合签发《关于建立京津冀一体化农作物品种审定机制的意见》,共同建立种业合作发展长效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加快现代种业发展。

根据这份协议,京津冀三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共同确定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相适应区域的试验区组、试验方案和品种审定标准,实行统一审定,对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实行登记(鉴定)互认。

2016年1月1日,新《种子法》正式施行。

新种子法在改革完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的基础上,设立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制度,同时建立了审定品种和登记品种的撤销制度;新《种子法》强调构建现代种业制度的同时,鼓励品种创新和建设品种创新体系;新《种子法》将植物新品种保护上升到法律位阶,增强了新品种保护的力度,有利于促进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发展。

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改良,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和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是新《种子法》对植物新品种的法律界定。

2016年1月27日,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面世,题为《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任务,强调推进育繁推一体化,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国家种业安全。

2016年3月17日,《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发展现代种业作为未来五年农业现代化的重大工程,建设国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研究体系,重点加强杂种优势利用、分子设计育种、细胞工程与染色体工程、高效制繁种、种子精深加工等关键技术研发。

加强种子质量检测等能力建设。

建设海南、甘肃、四川等国家级育制种基地和100个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二、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土地辽阔,地跨三带,蔬菜栽培历史悠久,蔬菜种质资源极为丰富。

我国是许多蔬菜的起源地,美国、法国、日本等许多蔬菜种质资源多引自我国。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蔬菜生产国和消费国,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农业生产结构的变革以及人民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人们对蔬菜的需求日益提升,蔬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且不可替代的维持人体所必须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主要来源的副食品,蔬菜产业因此得以迅速发展。

随着我国蔬菜生产布局不断优化、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蔬菜已经从副食品成为城乡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食品,从家庭菜园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行业,从一碟小菜成为关系社会稳定的重要民生产品。

蔬菜种子作为“蔬菜产业的芯片”,位居蔬菜种植产业链顶端,对于保障我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蔬菜产业的大发展带动了蔬菜种子行业的快速发展。

三、行业发展趋势

1、蔬菜种子市场销售规模稳步扩大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有机蔬菜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中国蔬菜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蔬菜市场,目前中国蔬菜的产销量占全球市场的比重均在50%以上。

初步形成了以华南冬春蔬菜、长江上中游冬春蔬菜、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云贵高原夏秋蔬菜、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东南沿海出口蔬菜、西北内陆出口蔬菜以及东北沿边出口蔬菜等为核心的八大蔬菜重点生产区域。

随着蔬菜产业全国规划布局的完成,全国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也在不断提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蔬菜种植面积由2007年的2.62亿亩增加到2014年的3.21亿亩,且2014年全国蔬菜产量达到76,005.48万吨。

根据农业生态学分类,蔬菜种类主要分为根菜类、白菜类、绿叶蔬菜类、葱蒜类、茄果类、瓜类及豆类等。

由于我国蔬菜种植面积大,所以中国的蔬菜种子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种子市场价值在国内所有种子市场价值中排名第二。

中国每年消耗蔬菜种子超过4万吨,估计蔬菜种子的年总市场规模在100亿-200亿元人民币。

但与美国等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相比,未来我国蔬菜种子市场规模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行业集中度有待提高

近年来,我国蔬菜种子行业市场化程度快速提高,市场销售规模不断扩大,但行业整体呈现“企业多、规模小、分布散、集中程度低”的竞争格局。

国内蔬菜种子公司规模普遍偏小,国内排行前20名的种子公司没有一家专门做蔬菜种子。

中国巨大的蔬菜种子市场吸引了很多国外厂家的注意,目前有超过70家外资企业已经进驻中国,他们引进了很多高品质的蔬菜品种到中国,并且迅速在主要的蔬菜种植区域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内蔬菜种子企业造成了冲击。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蔬菜种业将进入重要的市场整合期,整个行业面临巨大的整合机会。

加之新的《种子法》的出台,对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开启审定绿色通道,对研发选育给予政策补贴或支持,对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上升到法律位阶,以及2016年7月8日出台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法律文件,对种子企业的规范化运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当前的政策法规形势,众多规模小、规范程度低的蔬菜种企将逐渐退出蔬菜种业的舞台,而规模大、运作规范的蔬菜种企和实行育繁推一体化的蔬菜种子企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会,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加速行业内部重组整合,实现资源优势集中。

3、研发主体逐渐向企业转移

长期以来,我国科研育种工作主要由科研院所完成,据不完全统计,约75%的蔬菜新品种都是由研究院所研发而来。

究其原因,一方面科研院所技术先进、资源丰富、理论研究实力较强;另一方面我国对种子品种权保护不够,企业育种积极性不高。

经过多年实践证明,科研院所开展的研究与市场实际需求存在一定脱节,难以达到商品化育种研究的目的。

新《种子法》2016年实施,单列“新品种保护”一章,将植物新品种权保护上升到法律位阶,进一步明确了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制度,提升了企业自主研发的积极性。

同时新《种子法》明确规定了对于良种选育、生产、更新、推广等企业的扶持政策,鼓励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与种子企业开展育种科技人员交流,支持本单位的科技人员到种子企业从事育种成果转化活动,这将促进科研院所以及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育种,提高育种成果商品转化效率。

四、行业上下游之间的关系

蔬菜种子居于蔬菜产业生产链条的起点,是蔬菜产业生产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目前公司的关联下游行业为蔬菜种植产业,蔬菜产业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蔬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出口创汇农产品。

蔬菜种子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蔬菜产业的发展,因此,蔬菜种业的发展对下游蔬菜种植业的发展和农民收益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由于蔬菜种植业单位面积用种量基本保持稳定,所以蔬菜种植规模成为蔬菜种业市场需求量的主要决定因素。

而蔬菜种植业的市场规模主要取决于蔬菜种植的盈利能力,种植蔬菜品种的盈利能力越强,农民生产积极性越高,该品种的市场规模就越大。

蔬菜价格和蔬菜的产量决定着一定时期蔬菜种子的市场价格,蔬菜价格随着市场需求关系和蔬菜品质优劣情况波动,蔬菜产量在种植面积确定的情况下由单位产量决定,剔除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影响,优质的蔬菜良种、良好的作物管理是保证蔬菜高产出的关键。

是否具有较强研发实力,是否能够为蔬菜种植业提供优质高产蔬菜种子,是否能够为蔬菜种植户提供强大营销服务极大的影响着蔬菜种子企业的市场地位。

五、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为蔬菜种企发展提供保障

国家多项种业纲领性政策将我国种子行业的发展推向国家战略高度的同时,也明确了其基础性核心产业的重要行业地位。

从种子工程的建设到加强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力度;从逐渐重视科研投入,引导种子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的紧密合作,到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如加大农作物种业财政投入力度,建立现代种业发展基金,支持国内种子公司通过兼并重组、联合入股等方式吸收资本,引导发展潜力大的种子企业上市融资;从健全法律法规,如修订农作物品种审定、种子标签管理、农作物新品种侵权案件处理规定等配套规章,到出台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如对符合条件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的种子生产经营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从加大对种植大县的扶持力度,激发基层政府发展制种产业和农民生产优质种子的积极性,不断加大良种补贴范围,到加大企业对科研人才的引进力度,参照当地有关政策解决人员户籍问题。

一系列良好的政策支持,为提升我国农作物农业发展水平、完善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体系保驾护航。

(2)市场需求持续增加为蔬菜种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首先,我国商品化种子使用率仍有大幅可提升空间。

国际市场中,种子商品化率平均可达70%,发达国家更高达90%以上,而我国受传统农业生产习惯影响,农户未完全摒弃自留种的生产习惯,致使中国良种商品化率低于50%。

而自留种可能出现芽率低、品种纯度缺陷及病虫害抗性降低的问题从而导致农产品单产不稳定及质量不高等从而阻碍我国农业发展。

其次,国民膳食结构调整、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蔬菜需求量持续增长,这也直接促使蔬菜种业的持续稳定增长。

2014年全国种子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794.44亿元,比2010年增加365.34亿元,年均增长16.65%

(3)自然条件多样,种质资源丰富

我国土地辽阔,地跨三带,气候条件复杂,土壤类型多样,种质资源变异大,加上降雨、温度、光照、地形等自然条件优势,非常适合蔬菜种子的研发制种等工作,加之我国蔬菜栽培历史悠久,我国拥有极其丰富的种质资源。

我国是许多蔬菜的起源地,美国、法国、日本等许多蔬菜种质资源多引自我国。

(4)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变化为蔬菜种业兼并整合提供发展契机

随着我国农业开放进程不断加快,蔬菜种子行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蔬菜种业的市场竞争已由国内竞争转向国际、国内双重竞争。

由于国内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国外知名种业公司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育种技术和营销模式以及丰富的运营经验和品牌知名度,迅速在国内市场抢占市场份额,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蔬菜种业的行业集中度。

在分享国际先进技术与经验的同时,与国际蔬菜种业巨头的巨大差距刺激国内蔬菜种企加快行业资源整合、综合水平提高、研发实力提升的步伐。

2、不利因素

(1)产业体系不完善

基于历史原因,我国种子研发、生产与推广长期处于分离状态,由于科研院所和高校拥有相对丰富优质的种质资源和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较强的理论研究实力,因此长期以来我国科研育种工作主要集中于科研院所与高校。

加之新品种选育具有风险高周期长的特点,且我国对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力度不够等原因导致种企科研育种积极性不高,研发育种投入不足,自主研发实力较弱。

然而实践证明,由于科研院所和高校经费有限、远离市场,研发选育的新品种往往脱离市场,难以实现商业化。

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种业的发展进程,我国为解决当前现状,2016年施行新《种子法》和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将植物新品种权保护上升到法律位阶以提升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研发育种积极性,同时还明确指出鼓励科研院所和高校与种子企业开展育种工作人员交流,支持本单位的科研人员到种子企业从事育种成果转化活动,以推动研发、生产、推广一体化。

(2)行业集中度不够,国内蔬菜种企缺乏竞争力

根据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蔬菜种子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目前在我国已登记注册外资背景的蔬菜种子企业有70多家,世界排名前10位的跨国种业公司中有8家在中国建立的分支机构,也正在通过实施本土化战略抢占中国种子市场份额。

从市场价值来看,由于外资企业主要控制了我国中高端蔬菜种子市场,以20%的市场份额,占据了50%以上的厂商环节利润。

我国蔬菜品种多达几千种,从事蔬菜种子生产经营的各种类型的蔬菜种子企业90%以上为个体户经营,具有育繁推一体化的企业少之又少,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的国内蔬菜种子企业几乎没有,上市公司中也没有一家企业主营业务为蔬菜种子。

行业整体呈现“企业多、规模小、分布散、集中程度低”的特点,且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普遍较弱,对比那些育繁推一体化,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育种水平高,研发能力强的国际蔬菜种企,我国蔬菜种企仍显弱势。

在国际市场,由于我国种业出口市场高度集中在有限的区域市场,对于挖掘全球潜在市场资源方面具有局限性,难以获得更多国际市场份额;另外从种子出口类型方面,我国出口品种单一,主要在蔬菜和水稻方面具有微弱优势,因此我国蔬菜种业处于国际市场竞争的劣势地位。

六、行业市场规模

蔬菜种子居于蔬菜产业生产链条的起点,是蔬菜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随着社会发展,蔬菜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出口创汇农产品,蔬菜产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进程,而蔬菜种子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蔬菜产业的发展。

中国正向全球蔬菜生产和出口的第一大国迈进,常年蔬菜播种面积超过2.8亿亩(1,867万公顷),从2010年的1,900万公顷增长至2014年的2,140.50万公顷,2010年蔬菜产量6.51亿吨增长至2014年的7.6亿吨,国内蔬菜种子市场规模由2010年的71.70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125.50亿元,相较2010年增长75%。

单位面积蔬菜产量由2010年的3.4万公斤/公顷增长至2014年的3.6万公斤/公顷,相较2010年增长5.89%。

七、行业进入壁垒

1、资质壁垒

《种子法》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无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或者违反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规定生产、经营种子。

”即从事生产经营农作物种子需要取得相应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而申请取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应当具有与种子生产经营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施、设备及专业技术人员,以及法规和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从事种子生产的,还应当同时具有繁殖种子的隔离和培育条件,具有无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种子生产地点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确定的采种林。

符合以上条件方可取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在取得相关资质后方可依法进行相应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取得资质是进入种业的基本要求,无形中增加了新进入者的进入门槛与资金成本,这对于准备进入行业的企业构成一定的障碍。

2、技术壁垒

种子行业是种植业中技术含量比较高的行业,技术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更直接影响企业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

种子在研发、选育、生产、加工、贮藏等过程均需要较强的专业技术积累,尤其是在品种研发过程中对育种经验和育种技术的要求很高。

而且受种子生命周期的影响,一些农作物特别是蔬菜在市场投放几年后便不再适合推广,品种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为占领并捍卫自己的市场,种子企业必须拥有较强的品种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以上的技术与能力是企业长期发展积累的成果,对于新进入者而言构成了较大的障碍。

3、种质资源壁垒

拥有丰富多样的种质资源是企业提升自主研发能力,选育优良品种的决定性因素。

搜集原始种质材料、拓宽种质基础、开展种质创新、培育优良亲本是研发育种的必备工作,然而种质资源、种质材料的积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对于行业新进入者无疑是一个巨大障碍。

4、品种选育周期壁垒

杂交蔬菜种子产品有其特殊性,一般一个好的杂交种子品种从选择育种材料到育成上市需要5-8年,而一般常规种子品种从发现或选择育种材料到育成上市也至少需要3-5年,品种选育周期长也是行业新进入者的障碍之一。

八、行业风险特征

1、自然灾害风险

由于蔬菜种子的研发、选育与扩繁以及使用必须在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下进行,故而气候条件与病虫害会对公司经营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

若种子研发/生产基地遭遇严重自然灾害或者重大病虫害,将直接影响种子的产量与质量,直接影响公司的业绩,进而对公司经营稳定性造成影响。

2、种子产品产销不同期的风险

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季节性特征,因此种子的经营也受到农业生产周期的影响,种子企业当年销售的种子产品必须提前一个周期安排繁种制种,因此种子企业需要根据上年种子的销售情况,参考当年市场需求信息等制定生产计划,统筹安排制种种植规模,最终的制种产量受到当年的气候条件与病虫害情况的影响,加之当年市场行情与上年市场行情的差异性,可能导致种子销售出现一定程度的“缺货、断货”或“产品积压”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3、品种更新换代的风险

受品种生命周期等因素的影响,一些种子品种在使用若干年后,其遗传性状和生产潜力不断衰减,不宜再推广使用,因此种子品种必须不断推陈出新。

近年来,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农业扶持政策,增强种业自主研发扶持力度,育种技术水平得以不断提高,我国蔬菜品种的更新换代周期呈现逐渐缩短的趋势。

同时,培育一个新品种周期较长,投入资金较大,一般一个好的杂交种子品种从选择育种材料到育成上市需要5-8年,一般常规种子品种从发现或选择育种材料到育成上市也至少需要3-5年,且新产品上市后是否能得到市场认可还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新品种开发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虽然公司具备一定的品种开发与科研创新能力,但是如果公司不能持续推出市场认可的优质高产品种,公司现有的品种优势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遭到削弱,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

4、行业竞争风险

中国巨大的蔬菜种子市场吸引了很多国外厂家的注意,目前有超过70家外资种子企业已经进驻中国,他们引进了很多高品质的蔬菜品种到中国,并且迅速在主要的蔬菜种植区域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受我国种子经营现行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的限制,国际种子巨头的竞争战场集中于蔬菜、瓜果、花卉等。

国际种子公司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研发实力在我国蔬菜种业市场迅速扩张,国内蔬菜种子企业因此受到冲击,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5、税收政策风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以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若干农业生产资料征免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字[2001]113号)规定,公司生产销售种子产品,享受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及《关于实施农林牧渔业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48号)的规定,研发、繁育、销售的蔬菜种子产品,享受免征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对行业公司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果国家的有关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