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重点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5659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61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心理学重点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管理心理学重点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管理心理学重点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管理心理学重点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管理心理学重点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心理学重点全.docx

《管理心理学重点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心理学重点全.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心理学重点全.docx

管理心理学重点全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义和方法

1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黎维特出版了一本名为《管理心理学》的专著,意味着管理心理学作为学科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传统看法管理心理学由三大块构成:

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

(二)五分法知道管理活动有目标、人力、环境、时间和信息五大要素,在个人和组织为了提高自身的效率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中,它们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从这样的角度可以把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分为五个方面:

目标管理MBO、人力管理MBM、环境管理MBE、时间管理MBT和信息管理MBI。

★4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

1)、心理技术学(工业心理学)-----闵斯脱博格.,1912年他出版了《心理学和工业生产率》.论述了运用心理测验方法选拔合格工人等问题

2)、人际关系学(霍桑实验)----梅奥、罗特利斯伯格

(1)人不仅是追求物质享受的“经济人”,而且是追求社会需要和心理满足的“社会人”。

(2)劳动生产率不仅受物质条件与管理制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

(3)改善企业管理,既要发挥“正式团体”的作用,更应重视“非正式团体”(亲密伙伴或哥儿们团体)的作用。

“非正式团体”这种无形的组织有其特殊的规范,并影响内部成员的行为。

(4)新型领导既要考虑职工合乎逻辑的理性行为,还应重视职工非逻辑性的情感需要。

领导要经常与职工进行意见沟通,尽量满足职工的心理需要。

3).群体动力理论------创始人德国心理学家勒温,主要研究群体活动、情绪和相互影响之间的相互关系;群体中的领导方式;群体成员参与;群体规模等问题.

“群体动力”理论对于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于研究群体行为做出了很大贡献。

4、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作为人的动机基础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五类,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的理论对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5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就是指管理心理学研究必须遵照的指导思想。

(一)客观研究与理论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二)科际整合与系统探讨相结合的原则

(三)继承、引进与改造、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6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从研究的性质分,可分为

(一)经验研究包括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案例研究法和内省法;

(二)实验研究可以分为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三)测验研究.可分为标准化测验和社会心理测验.

第二章古代管理心理学

★1*九德

宽而栗(秉性宽弘而有原则)柔而立(性情温良而能立事)

愿而恭(质朴而能尊贤)乱而敬(有才而能敬事)

扰而毅(谦和而有主见)直而温(正直而不傲慢)

简而廉(具大略而能务实)刚而塞(果敢而不鲁莽)

强而义(刚强而不任性违理)

★2形成阶段(先秦和春秋战国时期)(各家的管理思想,选择题、简单题、大题)

►道家(B.C.571-B.C.471)以“道”为中心,讲“无为而治”,偏重于对管理的规律、方式和艺术的探求。

►儒家(B.C.551-B.C.479)倡导的人本、明德、中庸、修已立人等思想。

►兵家(B.C.535-?

)全胜而非战的战略思想、知己知彼的信息和决策思想、注重人才心理素质的测评和培训的用人思想及赏罚分明的激励思想。

►墨家(B.C.468-B.C.376)主张国富民治,人际关系上提倡兼相爱、交相利,在用人上主张尚贤,并重视领导者修身亲上,培养“厚乎言行”的德、“辩乎言谈”的才、“既述且作”的实干精神。

►法家(B.C.281-B.C.233)主张以法治国,讲究法、术、势相结合,在管理的制度、技巧、权威等方面提出了不少见解。

★3过渡阶段(汉魏至唐朝前期)

从《吕氏春秋》、《淮南子》《论衡》,到三国时期的《人物志》,再到魏晋时期《齐民要术》、《颜氏家书》(家庭)等的理论中都包含了丰富的管理心理思想。

★4衰落阶段(元明请时代)

《容斋随笔》《菜根谭》《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等名著中蕴涵着丰富的管理心理思想。

★5中国古代管理心理学思想的特征(多项选择题、简单、论述)

♦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无为而治♦中庸之道♦以和为贵

▲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在管理中的作用

《尚书》-“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得气说*智慧说*道德说

台湾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把“以人为本”,即人本管理内容提炼为三句话,即:

*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

理解:

♦以人为本的管理核心是依靠人

♦以人为本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开发人的潜能

♦以人为本管理的根本宗旨是尊重每一个人

♦以人为本管理的成功基础是塑造高素质的队伍

♦以人为本管理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管理的重要保证是凝聚人的合力

▲以德为先代表学派:

儒家学派

认为管理心理思想中的德的内容是:

“仁、义、礼、智、信”

♦考察德的指标有11项:

强志、重信、轻财、守道、明察、诚实、自省、实干、谦虚、睿智、无私。

▲无为而治

►无为,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

►治,治理,自己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

后泛指以德化民。

“无为”作为一种政治原则,在春秋末期已经出现,《老子》使“无为而治”成为理论。

►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指人适应自然,自觉服从客观规律的管理行为过程。

主张实行开明自由的管理,反对蛮干妄为,粗暴干涉。

►道家的管理宗旨就是通过“无为”,最后达到“无不治”的管理效果。

▲中庸之道

►中庸在《礼记.中庸》中解释是,“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程颐的解释是,“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朱熹则解释道,“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

理解:

♦管理者凡事要适度♦统一把握好矛盾的双方

♦掌握灵活多变的原则♦保持矛盾双方的协调

▲以和为贵

►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孟子也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荀子认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需要指出的是,儒家哲学所倡导的“和”,是不同于“苟合”的,即不讲原则的调和矛盾,保持所谓的一团和气。

孔子非常厌恶那种不讲是非、道义的“好好先生”,将“乡原”斥之为“德之贼也”(《论语·阳货》)。

那么,儒家哲学中的“和”的本义是指在承认矛盾、肯定差异上的和谐

第三章西方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

★1“社会人”假设及其实践

梅奥(梅約)与霍桑试验从一系列实验中得出结论,提出“社会人”(socialman)的假设。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是决定性的因素。

理论基础:

人际关系学说

基本观点是:

(1)从根本上说,人是由社会需求而引起工作的动机的,并且通过与同事的关系而获得认同感。

(2)员工对同事们的社会影响力,更比对管理者所给予的经济诱因及控制更为重视。

(3)员工的工作效率随着上司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

社会人假设的管理策略——参与管理

(1)管理者要把注意力主要放在为完成任务而工作的那些人的需要上。

(2)管理者要关心员工的心理健康、归属感与地位感。

(3)在奖励时要同时考虑个人奖酬和集体奖酬。

(4管理者不是简单的任务下达者,而是给职工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富有同情心的支持者。

★2“自我实现人”假设及其实践

自我实现人假设的基本观点自我实现人强调的是,要求自主、挑战、个人成长以及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与才智等的较高层次的需要。

(1)人们有着强烈的参与工作的倾向,他们的核心价值观是追求挑战性的和有意义的工作。

(2)人们不期望挑战和富有意义的工作的主要原因是低层次的需求尚未满足。

(3)管理者对职工监控地太凶、太严,也会降低他们的期望。

•“自动人”“成就人”

•代表人物:

马斯洛、麦格雷戈(Y理论)、阿吉里斯,赫茨伯格等

•马斯洛认为,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

根据“成就人”的基本假设,管理者该如何去做?

1.管理重点的改变。

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提供相关的服务。

2.管理职能的变化。

采用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方式

3.奖励方式的改变。

内在奖励和外部奖励。

4.管理制度的改变。

民主管理。

自我实现人假设的管理策略——民主管理

(1)管理者要较多地考虑怎样才能使工作本身变得具有内在意义和更高的挑战性。

(2)管理者要为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创造适宜的条件,减少和消除职工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

(3)奖励方式分为外在奖励和内在奖励两种,内在奖励更重要。

(4)管理者要实行民主参与管理,给职工以一定的自主权,参与组织决策的实施。

★3复杂人假设及其管理策略

复杂人假设的基本观点(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英国伍德沃德女士和美国劳伦斯、洛尔施等)

复杂人假设是指人是很复杂的,人们的需要与潜在的欲望多种多样,而且这些需要的模式也是随着年龄与发展阶段的变迁,随着所扮演的角色的变化,随着所处境遇与人际关系的演变而不断变化的。

实际存在的只是在各种情况下采取不同反应的复杂人

这种理论的实质是要求工作、组织、个人三者有最佳配合

(1)人类的需要可以分成许多类,并且会随着人的发展阶段和整个生活处境而变化。

(2)人们必须决定自己要在什么样的层次上去理解人的激励。

(3)职工可以通过他们在组织中的经历产生新的动机。

(4)每个人在不同的组织中或是同一组织的不同部门中,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需要来。

(5)人们可以在许多不同类型的动机基础上,成为组织中生产率很高的一员,全心全意地参与到组织中去。

(6)职工能够对多种互不相同的管理策略作出反应,这取决于他们自己的动机和能力,也取决于工作任务的性质。

复杂人假设的管理策略——权变管理

(1)管理者要有权变论的观点,即以现实的情境为基础作出可变的或灵活的行为反应。

(2)管理者要根据具体的人的不同情况,灵活地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3)管理者的管理策略与措施不能过于简单化和过于一般化,而是要具体分析,根据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管理方法。

第四章目标管理心理学

★1目标行为的心理结构分析

根据目标导向理论,人的行为分三类:

1)目标导向行为:

指为达到某种目标而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一个选择、寻找和实现目标的过程,能提高人的动机水平。

如准备食物.

2)目标行为:

即达到目标、满足需要的行为。

如吃饭.

3)间接行为:

只为满足将来需要而出现的行为。

准备餐巾.

目标导向行为和目标行为的区别

目标导向行为:

确定目标前的行为。

随着对目标的不断接近,动机强度不断增强,达到目标后或遭受挫折后才停止。

目标行为:

为达到目标所要做的事情。

目标行为开始后,动机强度有开始逐渐减弱和降低的趋势。

比如高考,一旦上了大学,很多同学就有松垮的现象---目的已经达到了。

★目标行为与人的心理过程(认知、情感、意志)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个性心理倾向(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等存在密切关系

(一)目标与认知

认知所具备的心理条件总和称为一般能力或智力。

智力的最基本因素:

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而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认知---智力---思维是一脉相乘的。

1、正确的目标离不开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内部规律的揭示,受知识、观念、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制约。

思维方式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维方法、思维程序、思维习惯。

⏹西方观念更倾向于绝对独立思考。

⏹中国人的思维核心是承认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变。

1)思维对目标的确定作用

思维方式有单维型、多维型、再现性、创造型。

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不同的行为目标具有不同的指导作用。

单维型片面、刻板,容易导致目标活动失败,要单维与多维型相结合。

2)思维对目标的预测作用

根据过去、将来的事件或信息,推断或判断未来的事态,对目标进行可行性预测。

3)思维对目标的实施作用规定行动步骤、措施和方案

4)思维对目标的解释作用用思维工具---语言来解释目标,目标需要借助于恰当、精炼、形象的语言来解释、发送信息,才能被人接受和认同。

2.思维的品质及其培养要有批判性、独立性、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逻辑性。

批判性思维---对目标行为起定向、监控、调节作用。

对主观的分析、批判、推测进行认真的推敲。

能客观地衡量正反两个方面的论据和考虑有关因素,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自觉地改正错误假设,既不主观武断,又不盲从附会。

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

指的是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

在现代社会,批判性思维被普遍确立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

养成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精神气质,对于应付复杂多变的世界,提升现代社会生活的人文精神,都是必要的。

思维的独立性---以思维的批判性为前提,管理人员具有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自主地去寻找开发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思维的灵活性---是一种推测、发散、想象、创造的思维过程。

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事物,选择素材,多种实施方案

思维的逻辑性---要求考虑问题、确定目标时有严格的逻辑程序、依据、层次性、连贯性、条理性、抓住事情的关键。

思维的敏捷性---要求管理人员在突发事件时、迅速反应、解决急迫问题。

思维的广阔性---抓住问题的全面、重要细节

思维的深刻性---概括性的特点、抓本质。

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三个加强”:

发展思维品质、丰富经验知识、提高语言修养。

“四个学会”:

广泛思维、深度思维、快速思维、有目的地思考。

(二)目标与情感

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倾向---情感。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情感的特点:

稳定性、倾向性、效果性.

2、情感的作用:

1)活动目的的直接诱因2)目标活动中有选择作用3)目标活动中有内控作用

(三)目标与意志

1意志的品质

意志:

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

主要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等几方面。

意志的自觉性自觉性是意志的首要品质,贯穿于意志行动的始终。

自觉性强的人,能够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并进行取舍,吸收有益的成分,独立自主地确立合乎实际的目标,自觉地克服困难,执行决定,对行动过程及结果进行自觉反思和评价。

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是否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方面的意志品质。

意志的自制性意志自制性是指能否善于控制感情和支配自己行动方面的意志品质。

意志的坚韧性(顽强性、坚毅性)意志的坚韧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否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方面的意志品质。

2意志的作用与意志行为的特征

意志对目标的调节作用包括:

1)发动与预定目的相符的行动;

2)抑制与预定目的矛盾的愿望和行动做到“有所不为、为所不欲为”

意志行动的特征

(1)意志行动的目的性:

人的意志由于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才能既发动符合于目的的某些行动,又能制止不符合目的某些行动。

意志行动效应的大小,是以人的目的水平的高低和社会价值为转移的。

目的越高尚、越远大、越有社会价值,意志表现水平就越高。

(2)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

克服困难的过程也就是意志行动的过程。

困难有外部困难和内部困难两种。

人的意志坚强与否、坚强程度如何,是以困难的性质和克服困难的难易程度来衡量的。

(3)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人的行动是由动作组成的,动作有不随意动作和随意动作两种。

不随意动作是指无预定目的的动作,随意动作则是指有预定目的、受意识指引的动作。

有了随意动作,人们就可以根据目的组织、支配和调节一系列的动作,实现预定的目的。

随意动作是意志行动的必要组成部分,是意志行动的基础。

3、意志行动的过程

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采取决定阶段(准备阶段)和执行决定阶段。

1)采取决定阶段

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A、动机冲突B、确定行动目的C、选择行动方法D、制定行动计划。

**动机冲突

人的意志行动是有自觉目的性的,单纯的动机使得行动目的单一而明确,意志行动可以顺利实现,如为了升人大学而努力读书,为了获得提升而勤奋工作等。

但现实生活中确定活动目的并非总是这样简单而直接,复杂的生活环境常常造成:

利益冲突,同时产生几个不同的目标或多种愿望,导致内心的矛盾冲突,引起动机冲突。

A动机斗争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

(1)双趋冲突:

指当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追求两个有价值的目标时,因不能同时获得而产生的动机冲突。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就是这种动机冲突的体现。

在某些时候人们面临多种选择,又分身乏术,不能同时得到。

(2)双避冲突指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躲避两个具有威胁性的事件或情境时,因不能同时避开而产生的动机冲突。

所谓“前有断崖,后有追兵”就属于这种情况。

**“八女投江”。

(3)趋避冲突指个体对一个事物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态度取向时内部的动机冲突。

在生活中我们对一个人爱恨交织,对一件东西取舍不定,也是趋避斗争的体验。

面对这种情况,只能权衡利弊,作出接受或放弃的决定。

(4)双重趋避冲突指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各有优缺点的事物、或目标间抉择时产生的心理冲突。

B确定行动目的目的也有远近、主次的不同。

一般来讲,我们总是要先实现近期目标,再实现远期目标。

我们既可以选择先实现主要目标,再实现次要目标,也可以选择先实现次要目标,再集中力量实现主要目标。

C选择行动方法

首先要比较不同方式和方法间的优缺点,能否顺利有效地达到行动目的。

其次还要考虑行动方式和方法是否符合公众利益和社会道德,是为达到个人目的不择手段,损人利己,还是选择既有利于社会,也有利于个人的方式。

D制定行动计划计划的制定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要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力争周密而严谨。

因为一个切实、合理的计划将为执行决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执行决定阶段  :

首先,执行决定阶段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

主要是:

主观上的内部困难、外部困难。

1)可能是前一阶段的动机冲突未解决好,原先被压抑的动机又开始抬头,同当前的动机相冲突;

2)境况的变化,产生新的动机,同原有的行动目的相矛盾;

3)不良性格:

淡漠的态度,消极的心境,自私、懒惰、保守等可能成为意志行动中的障碍,使人的行为处于犹豫、动摇状态,阻碍活动目的的实现。

4)外部困难:

资金设备的短缺,时间、空间、人为的干扰和破坏。

其次,执行决定阶段还要接受成败的考验

★目标与个性

**个性:

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经常、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气质《辞海》里释为:

人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

气质(temperament)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不以人的活动动机、目标、内容为转移,转移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性格指人在态度和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由态度特征、意志特征、理智特征、情感特征所组成。

主要是态度特征、意志特征,尤其是态度特征尤为重要,是人的本质属性和世界观的反映。

性格的态度特征:

1、对他人或集体的态度特征;2、工作和学习态度;3、对物品的态度;4、对自我的态度。

2个性心理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

**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人追求什么。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一)目标与自信心

广义地讲,自信本身就是一种积极性,自信就是在自我评价上的积极态度。

 狭义地讲,自信是与积极密切相关的事情。

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把许多“我能行”的经历归结起来就是自信。

高度自我接纳的态度。

自信心:

是个人或组织对自己或本单位所具有的保证实现某项目标的主观条件的充分估计和高度自我接纳的态度。

自信心是推动人们不断接近目标的内在动力。

以认知为基础,逐步形成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接纳

**自信心的形成有三条途径

1、善于获得成功体验:

是影响自信心建立的最重要因素。

形成良性循环

2、正确对待客观环境的期望和评价。

看病找名医,倒不如找熟悉自己的医生。

3、对自己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学会自我接纳。

--自我了解的基础上。

(二)目标与动机

1、动机指向目标:

⏹动机:

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满足各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

是推动行动的主观动因,是个体发动和维持其行为,并使其导向某一目标心理状态。

⏹愿望、兴趣、理想为表现形式。

⏹目标是行为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

**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有什么目标,目标相同,但动机可以不同。

如上大学。

**动机相同,但目标可能不同。

如想去旅游,但可能去的地方不同,玩的方式不同。

2、目标激发动机

引起动机的因素:

1)内部动力:

决定性因素。

迫切需要、有效的兴趣、追求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牢固的世界观。

2)目标引力:

激励因素。

如新奇、丰富的工作、有利的个人发展条件、领导的高度信任、和谐人际关系、优厚的生活待遇、舒适的工作环境、合理报酬、奖金等。

3)外部压力--鞭策因素。

履行的职责、领导和亲友的期望、上级的督促检查、组织的批评惩罚、评比竞赛、群体舆论等等。

三种力量相互作用。

3、动机的培养

目标管理的任务就是通过目标导向,统一思想、协调关系、激发为实现目标而努力行动。

1)提高目标引力。

要使目标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和进步意义,符合人们,符合社会主义需要和社会道德规范,符合人们生理、心理规律。

要使目标健康、切实可行。

2)增强外部压力。

适度。

3)加大内部动力。

是主体能理解行动的目的、意义,使人们真正理解行动的目的、意义,使人们真正理解行动的价值,产生需要的迫切感

(三)目标与理想

目标分两种:

现实目标、理想

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会实现的想象。

理想的特征:

1)是愿望与可能的统一2)现实与未来的统一3)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4)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社会理想指:

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是全体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当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发生冲突时,应顾全大局

(四)目标与抱负

个人抱负高低取决于:

个人成就动机、成败经验、价值评估、个体差异、社会期望、角色影响等。

1)成功概率:

任务信息、力矩预测、能力自估。

2)价值评估:

主观价值标准越是符合客观的价值标准,抱负水平就越合理.

3)社会期望:

父母、老师、朋友、上级的期望。

★2目标与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关系

★3目标管理的内涵及实施

目标管理:

是组织的决策层根据上级的要求和本组织的具体情况,在广泛听取组织成员的基础上,制定出整个组织的总体目标,然后逐级展开并落实到岗,变成每个成员的个人目标和实施措施,形成一个全组织、全过程、多层次的目标管理体系,以达到激发和动员组织全体成员参加制定目标并为目标的实现而奋斗的目的。

目标管理过程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目标的制定;

目标管理:

专门设计---逐级分解整体目标----各单位、各员工的分目标。

组织目标---经营单位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