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5655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日光灯通电发光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粮食酿酒D.干冰人工降雨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塞紧胶塞B.

贮存氧气C.

过滤D.

吹灭酒精灯

3.干冰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直接构成的。

对于两者中的二氧化碳分子的比对结果,正确的是

A.分子运动速率相同B.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相同

C.化学性质相同D.分子之间的间隔相同

4.在最新公布中文名称的元素,该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有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uUO

B.原子序数为118

C.原子的质数为176

D.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

5.吸烟有害健康,香烟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下列有关尼古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尼古丁由26个原子构成

B.尼古丁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尼古丁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D.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0:

14:

2

6.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能燃烧,所以氧气具有可燃性

B.氧气(O2)在电火花的作用下可以部分转化为臭氧(O3),氧气和臭氧分子结构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所有原子核中都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7.3Cl2+6NaOH

5NaCl+X+3H2O的反应中,X的化学式是

A.O2B.NaClOC.HClD.NaClO3

8.下图为汽车尾气处理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

1D.该反应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9.下列关于物质的应用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选项

应用

原因分析

A

6000L氧气可加压装入40L钢瓶中

氧分子变小了

B

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中用活性炭除去异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炼铁

一氧化碳具有氧化性

D

用飞机在云层中撒布干冰,实施人工降雨

干冰升华放热

 

A.AB.BC.CD.D

10.关于C、CO、CO2三种物质,有下列说法:

①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都具有还原性

②CO、CO2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③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④CO2能产生温室效应,CO易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⑤CO2可用来灭火,CO可用作燃料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

二、填空题

11.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硫原子_____

(2)3个氦气分子_____

(3)氢氧根离子_____

(4)氧化铝_____

(5)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

12.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和爱护水资源。

(1)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___。

若_____多说明是硬水。

(2)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①地球上水资源储量丰富,但可利用的淡水却很少

②水通电可以得到氧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③通过沉降、过滤、吸附、消毒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④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是保护水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

(3)日本科学家最近开发出一种含镍氧化物半导体粉末,将少量这种粉末放入水中,用波长为402纳米的可见光照射,能够不断地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三、实验题

13.在实验室中利用下列仪器进行制取气体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D______,H____________。

(2)利用图中仪器可以制取二氧化碳,你选择的仪器是_______(填字母,按字母顺序排列),所用药品是_______。

(3)若补充一种仪器_______(填仪器名称),再利用高锰酸钾以及图中仪器还可以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若用装置I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端导管进入(填“左”或“右”)。

四、流程题

14.石英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它是玻璃工业和陶瓷工业的原料,冶金工业的助熔剂。

硅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

生产高纯硅的流程示意困如下:

(1)制备粗硅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x的化学式为_____。

(2)整个制备过程必须达到无水无氧。

若在H2还原SiHCl3,过程中混入O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

(3)为了达到绿色化学和节约资源的目的。

物质A需要循环使用,A的化学式是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15.“蜡烛一吹就灭”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根据灭火原理,针对蜡烛熄灭原因展开了探究。

(探究一)小明依据呼出气体成分认为:

吹的气流中有较多的_____气体,使蜡烛缺氧熄灭。

小聪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用扇子扇灭,否定了小明的想法,从而认为蜡她熄灭是因为吹的气流带走了_____,使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探究二)小红依据灭火的原理经过进一步思考认为,也可能因为吹的气流移走了可燃物——石蜡蒸气,使蜡烛熄灭。

为此她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

查阅资料:

蜡烛的着火点大约是190℃,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在400℃~1000℃;蜡烛燃烧实际是石蜡蒸气在燃烧。

实验1:

如图甲,把带柄金属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右端蜡烛火焰立即熄灭。

实验2:

如图乙,先将带柄金属活塞放到左端位置,点燃酒精灯,当温度计的示数达到280℃以上时,点燃右向的蜡烛,把带柄金属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出,右端蜡烛火焰立即熄灭。

(实验错论)蜡烛吹就灭的原因是_____

(实验分析、讨论)

(1)实验2中用两盏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

(2)小红为验证自己的想法,做了实验l和实验2两个实验,主要是应用了科学探究方法中的_____法。

六、计算题

16.某实长小组同学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取一定质量的氯酸钾与1g二氧化锰混合,依次加热该混合物t1、t2、t3、t4时间后,分别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记录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加热时间

t1

t2

t3

t4

剩余固体质量(g)

3.20

2.88

2.49

2.49

试计算:

(1)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氧气的总质量为_____g。

(2)原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总质量是多少?

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A、日光灯通电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加热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发生了物理变化;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发生了化学变化,所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干冰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形成降雨,变化过程中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2.B

【解析】

A、向试管中塞紧胶塞,试管不应接触桌面,故A错误;B、集气瓶口是磨砂的,毛玻璃片粗糙面向下,封闭较好,故B正确;C、过滤漏斗下端应紧贴烧杯内壁,应用玻璃棒引流,故C错误;D、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不应用嘴吹灭,以免失火,故D错误。

点睛∶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规范实验操作是顺利完成实验的重要保证。

3.C

【解析】

A、固态物质分子运动速率慢,气态物质分子运动速率快,干冰和二氧化碳气体分子运动速率不相同,错误;B、不同状态的分子本身能量不同,分子之间作用力不同,错误;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干冰和二氧化碳气体都是由二氧化碳分子直接构成的,化学性质相同,正确;D、干冰分子之间间隔要小于二氧化碳分子之间间隔,错误。

故选C。

4.B

【解析】

A、元素名称上面的符号表示的是元素符号,该元素的元素符号表示为Uuo,错误;B、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的是原子序数,故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正确;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故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18,错误;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错误。

故选B。

5.C

【解析】A、由尼古丁的化学式为C10H14N2可知,一个尼古丁分子由26个原子构成,错误;B、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

(1×14):

(14×2)=60:

7:

14,故尼古丁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错误;C、由尼古丁的化学式为C10H14N2可知,尼古丁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正确;D、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0):

(1×14):

(14×2)=60:

7:

14,错误。

故选C。

6.B

【解析】

【详解】

A、木炭在氧气中能燃烧,所以氧气具有助燃性;故选项错误;

B、氧气(O2)在电火花的作用下可以部分转化为臭氧(O3),氧气和臭氧分子结构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正确;

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不是所有原子核中都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例如:

氢原子的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故选项错误;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物质(或杂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7.D

【解析】由3Cl2+6NaOH

5NaCl+X+3H2O可知,反应前的氯原子、钠原子、氧原子、氢原子的数目分别是6、6、6、6,反应后的氯原子、钠原子、氧原子、氢原子的数目分别是5、5、3、0,根据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不变,X中应含的1个钠原子、1个氯原子和3个氧原子,因此X的化学式是NaClO3。

故选D。

8.C

【解析】

A、任何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正确;

B、任何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正确;

C、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NO+2CO=N2+2CO2,故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

2,故错误;

D、该反应将有害气体CO、NO转化为空气的重要成分,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正确。

故选C。

9.B

【解析】

A、分子之间有间隙,可以被压缩,氧气被压缩是由于氧气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小,而分子的大小和种类没有变化,故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可以在自来水厂用于净化自来水,故正确;

C、一氧化碳具有夺氧能力,具有还原性,故可以冶炼金属,故错误;

D、人工降雨的过程是将干冰洒在云层,干冰易升华吸收热量,是水蒸气液化为小水珠,形成雨水,故错误。

故选B。

10.C

【详解】

①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但是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错误;

②CO、CO2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正确;

③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可用于光合作用,固态二氧化碳又叫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错误;

④CO2是温室气体,能产生温室效应,CO有毒,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正确;

⑤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来灭火,CO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正确。

故正确的是:

②④⑤。

故选C。

11.2S3HeOH-Al2O3

【详解】

(1)原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2个硫原子:

3S;

(2)氦分子属于单原子分子,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3个氦气分子:

3He;

(3)氢氧根离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OH-;

(4)氧化铝的化学式为:

Al2O3;

(5)氧化铁中氧元素为-2价,铁元素为+3价,表示为:

12.肥皂水浮渣②③

分解

【详解】

(1)检验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

肥皂水,混合物后,若搅拌浮渣多,泡沫少的是硬水,反之是软水;

(2)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地球上水资源储量丰富,但可利用的淡水却很少;故说法正确;

②水通电可以得到氧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说法错误;

③通过沉降、过滤、吸附、消毒得到的水中依然还有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故说法错误;

④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因为磷元素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加速水藻等植物的生长;故说法正确;

故说法不正确的是:

②③;

(3)日本科学家最近开发出一种含镍氧化物半导体粉末,将少量这种粉末放入水中,用波长为402纳米的可见光照射,能够不断地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

2H2↑+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13.酒精灯 长颈漏斗ABGH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试管2KMnO4

K2MnO4+ MnO2 + O2↑右

【解析】

(1)根据常见仪器解答;

(2)根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生成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分析解答;(3)根据高锰酸钾必须装在试管中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解答;(4)根据氧气的密度比水小解答。

(1)标号仪器的名称:

D酒精灯,H长颈漏斗;

(2)制取二氧化碳是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故选择的仪器是ABGH;(3)高锰酸钾必须装在试管中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4)由于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故若用装置I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右端导管进入。

14.CO爆炸(硅被氧化)HCl

【详解】

(1)制备粗硅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不变,生成物比反应物少2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

CO;

(2)整个制备过程必须达到无水无氧。

若在H2还原SiHCl3,过程中混入O2,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在有限空间内,加热可能引起的后果是爆炸(或硅被氧化);

(3)为了达到绿色化学和节约资源的目的。

三氯氢硅与氢气在高温条件反应产生硅和氯化氢的反应原理:

SiHCl3+H2

Si+3HCl;物质A需要循环使用,A的化学式是:

HCl。

15.CO2热量带走热量并移走可燃物保证温度不低于蜡烛着火点控制变量

【详解】

探究一:

小明依据呼出气体成(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分认为:

吹的气流中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使蜡烛缺氧熄灭。

小聪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用扇子扇灭,否定了小明的想法,从而认为蜡她熄灭是因为吹的气流带走了热量,使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使其熄灭。

探究二:

实验1:

如图甲,把带柄金属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右端蜡烛火焰立即熄灭。

吹灭的原因是:

吹的气流带走了热量,使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使其熄灭;

实验2:

如图乙,先将带柄金属活塞放到左端位置,点燃酒精灯,当温度计的示数达到280℃以上时,点燃右向的蜡烛,把带柄金属活塞从左端位置迅速向右推出,推出的气体温度高,但右端蜡烛火焰立即熄灭。

吹灭的原因是:

移走可燃物,使其熄灭;

蜡烛吹就灭的原因是:

1、吹的气流带走了热量,使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使其熄灭;2、吹灭的原因是:

移走可燃物,使其熄灭;

实验分析、讨论:

(1)实验2中用两盏酒精灯的作用是:

为装置内的气体加热,保证装置内气体温度不低于蜡烛着火点;

(2)小红为验证自己的想法,做了实验l和实验2两个实验,主要是应用了科学探究方法中的控制变量法。

实验l和实验2中的变量为:

吹出气体的温度高低不同。

16.

(1)0.96g

(2)3.45g

【详解】

(1)剩余固体为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质量为2.49g,则氯化钾的质量为2.49g-1g=1.49g;

设:

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氧气的总质量为x。

解得:

x=0.96g

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氧气的总质量为0.96g。

(2)原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总质量=2.49g+0.96g=3.45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