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5568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

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食品饮料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12月

一、食品饮料行业市场回顾.........6

二、食品饮料主要细分子行业分析..............10

1、白酒:

行业结构调整基本到位,中高端产品需求增加带动行业弱复苏..10

2、调味品:

稀缺成长性行业,长期仍有翻倍空间......14

(1)消费升级加速,行业盈利能力增强.................15

(2)渠道下沉速度加快,释放农村消费潜力............16

(3)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企业有望长期受益.....17

3、乳制品:

行业成熟度日益提高,原奶低价优势难以为继........20

4、屠宰及肉制品:

牛肉业务符合消费升级趋势,是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23

(1)上海梅林:

公司收购新西兰SFF公司,有望带来多方面的收益......25

(2)得利斯:

收购澳洲Yolarno公司,开启牛肉业务新征程.25

5、休闲食品:

坚果和果干发展潜力大,电商已成为重要的销售渠道..........27

三、相关公司简况....30

1、梅花生物:

味精行业仍有较大提价空间,氨基酸有望受益养殖业复苏..31

(1)味精:

行业集中度高,有望长期持续提价.....31

(2)氨基酸:

主要应用饲料产品,有望受益养殖业复苏.......31

2、中炬高新:

酱油行业高度分散,民营机制转变有望增高效率32

四、风险因素............33

食品饮料行业市场回顾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国家反腐政策的影响,12年以来食品饮料行业整体环境也有所恶化,终端消费需求低迷,波及行业整体盈利能力。

2015Q3SW食品饮料整体毛利率为40.30%,较12Q3最高点降低了2.14pct,同比上涨0.01pct,整体净利率为14.04%,较12Q3最高点下降了3.17pct,同比下降了0.38pct。

综合分析,行业估值降低和基金配置调低,主要是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目前我国经济形势的确不好,无论是GDP增速还是CPI都处于低位;二是很多子行业发展已较为成熟,高增长期已过,典型的如乳制品和肉制品行业,增速明显下滑,导致EPS和PE下降的戴维斯双杀。

白酒:

行业结构调整基本到位,中高端产品需求增加带动行业弱复苏我们认为,白酒行业已经步入了成熟期,再像过去那样的年均20%的高增长可能性不大,但随着渠道库存的清理,商务消费和个人消费的崛起以及CPI的提升,终端动销会逐渐改善,白酒行业存在略有提价的可能,相对缓慢的恢复性增长可以期待。

消费升级的提速也使得100-200元价格区间的中高端白酒逐渐成为市场主流,有利于中高端白酒品牌。

目前来看,二线白酒中的洋河股份、古井贡酒营销能力较为突出,省外市场扩张能力较强,可重点关注。

此外,内部管理优秀的口子窖、顺鑫农业通过管理优化提升效率,也可重点关注。

调味品:

稀缺成长性行业,长期仍有翻倍空间2004-2014年,调味品、发酵制品营业额翻了5.9倍,CAGR为19.42%,即使在2015年上半年食品饮料子行业增速普遍下滑到个位数的情况下,调味品依旧实现了11.32%的增速。

从产业生命周期看,目前调味品行业处于成长期,

景气度较高,截至2015年8月,调味品行业累计营收同比增长9.53%,在主要食品饮料子行业中排第3,累计净利润同比增长24.36%,排在第1,未来几年凭借消费升级及渠道下沉调味品行业依旧能够维持10%以上的增速。

分品类来看,味精行业由于高污染高能耗,中小企业逐步退出,龙头企业有望逐步提价带来收益增加;酱油行业增速较快,市场较为分散,CR5不足30%,提升空间较大;食醋行业多以区域性品牌为主,受制于口味差异,全国化进程较慢。

就目前投资标的而言,建议重点关注梅花生物、中炬高新。

乳制品:

行业成熟度日益提高,原奶低价优势难以为继我国乳制品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比较成熟,未来的增量在于农村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和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及产品结构升级带来收入和盈利的增长,但这个过程都会相对比较缓慢。

从行业格局来看,伊利、蒙牛双寡头的情况已比较成熟,未来随着龙头企业加快低温奶布局,中小企业发展有可能受困。

从原奶成本来看,15年价格低位,16年我们认为难以为继,乳品行业的利润增速将为此受影响。

全面二胎政策的放开,预计每年带来的新增人口在300万-800万之间,有利于提高婴幼儿奶粉市场需求。

伊利由于主营业务中液体乳占比较高(约80%),受制于行业景气度下滑,短期内公司业绩增速将放缓,截至2015Q3,公司累计营业收入为458.79亿,同比增长8.96%,累计净利润为8.96亿,同比增长2.20%,增速皆有所下滑。

屠宰及肉制品:

牛肉业务符合消费升级趋势,是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牛肉相对于猪肉和鸡鸭禽肉,蛋白质和非饱和脂肪酸含量更高,

而脂肪较少,为此更受到消费者青睐,符合未来消费升级趋势。

我国牛肉人均消费需求量与国际比较还处在低位。

2014年国内人均牛肉年消费量在5千克左右,而若达到世界人均牛肉平均消费水平10千克,则我国牛肉市场尚有一倍的增长空间。

此外,由于牛肉的价格相对较高(约是猪肉的3倍),城镇居民牛肉的需求量远高于农村居民,未来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牛肉城镇和农村比例如能达到猪肉相应比例水平,则牛肉消费需求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目前上市公司中上海梅林和得利斯都进行了海外收购,建议重点关注。

休闲食品:

坚果和果干发展潜力大,电商已成为重要的销售渠道我国休闲食品经过近10年的发展,行业已具有8000亿元的规模,并仍有望维持着15%-20%的较高增速。

而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休闲食品已经从人们传统观念中的“零食”,转变为一种时尚消费,消费者已越来越关注营养、低热、低脂、低糖的休闲食品,坚果及果干类也由此日益成为新宠。

此外,随着我国网民数量及网购渗透率逐年递增,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电商已成为重要的销售渠道。

休闲食品由于附加值高、包装物体重小,同时配送无需冷链运输,保质期相对较长,产品不易损坏,配送成本较生鲜类更为低廉等优势,有望在电商渠道获得快速发展。

目前市场上休闲食品电商已逐渐形成了三只松鼠、百草味、良品铺子前三大品牌,未来随着休闲食品电商发展的日益成熟,品牌企业的集中度有望逐渐提升,同时伴随规模扩大效应,成本降低,品牌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有望大幅提升。

一、食品饮料行业市场回顾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国家反腐的影响,12年以来食品饮料行业整体环境也有所恶化,终端消费需求低迷,波及行业盈利能力。

2015Q3SW食品饮料整体毛利率为40.30%,较12Q3最高点降低了2.14pct,同比上涨0.01pct,整体净利率为14.04%,较12Q3最高点下降了

3.17pct,同比下降了0.38pct。

二级市场表现来看,2015年(截至11月24日)SW食品饮料版块指数上涨21.70%,位于第19位(共28个板块),虽然较2014年有所提升,但仍然处于低位。

基金配置情况来看,15Q3基金持股比例为3.01%,在SW一级版块中位列第8位,较2008年年底(8.35%)降低了一半以上。

行业估值的降低和基金配置的调低,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有两方面:

一是目前我国经济形势的确不好,无论是GDP增速还是CPI都处于低位,需求不振也带来对行业和公司业绩的影响;二是很多行业发展已比较成熟,高增长期已过,典型的如乳制品和肉制品行业,增速明显下滑。

业绩的下滑带来EPS和PE的戴维斯双杀。

食品饮料各子行业情况:

食品饮料行业中营业收入最大的三块白酒(5258.89亿)、肉制品(4225.13亿)和乳制品(3297.73亿)。

从行业发展周期来看,均已处于成熟期或是成长期晚期,未来行业自然增长速度将难有亮点,公司发展将主要依靠行业内部整合。

调味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为2649.06亿元,位列第四,调味品行业目前来看仍处于发展期,消费升级有望持续加速,看好其未来发展。

截至2015年8月,累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排在前三名的依次是速冻食品(16.87%)、葡萄酒(11.25%)和调味品(9.53%),累计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排在前三名的依次是调味品(24.36%)、葡萄酒(17.34%)和软饮料(15.62%)。

二级市场表现来看,2014年涨幅排名前三的依次是白酒(54.92%)、饮料制造(37.02%)和葡萄酒(24.16%);2015

年涨幅

排名前三的依次是食品综合(60.48%)、调味发酵品(47.65%)和软饮料(38.94%)。

二、食品饮料主要细分子行业分析

1、白酒:

行业结构调整基本到位,中高端产品需求增加带动行业弱复苏

告别高增长时代,恢复性增长可期。

随着反腐对政务消费的负面影响边际递减以及商务消费和个人消费的崛起,2015年白酒行业探底已经到位。

截至2015年8月,白酒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为3392.14亿,同比增长6.90%,去年同期为同比增长4.48%,净利润为458.19%,同比增长7.31%,去年同期为同比减少12.44%。

2014年11月,行业平均净利率为20.50%,同比保持不变,结束了下降的趋势。

二级市场上,2015H1SW白酒上市公司共实现营收和利润

591.84

亿和182.39亿,同比分别增长4.96%和3.60%,SW白酒行业17家上市公司中,有10家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比双增(剔除07年上市的有6家),而14年同期仅有2家。

我们认为,白酒行业已经步入了成熟期,再像过去那样的年均20%的高增长可能性不大,但随着渠道库存的清理,预收账款恢复以及CPI的提升,终端动销会逐渐改善,白酒行业存在略有提价的可能,相对缓慢的恢复性增长可以期待。

消费升级加快,中高端市场成行业增长动力。

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0.35和0.37,进入了国际公认的“中等收入”发展阶段,人均GDP为6629美元。

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消费结构向享受型过渡的特征日趋明显,中高端消费比重会逐渐加大。

同时,近些年我国平均每年新增1217万城镇人口,这也会增加中高端产品的需求。

近几年,100-200元价格区间的中高端白酒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古井贡酒的原份年浆5年版销量已经超过献礼版。

目前来看,二线白酒中的洋河股份、古井贡酒营销能力较强,省外市场扩展能力较强,可重点关注。

此外,内部管理优秀的口子窖、顺鑫农业通过管理优化提升效率,可重点关注。

预计16年CPI将上涨,有望刺激白酒提价。

由于经济增长趋缓,政府推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

自2014年起,降息已有6次,合计已有1.5%的降息。

降准已有4次,累计降准2.5%。

猪肉和禽肉价格自2015年4月份开始也处于同比和环比持续上涨。

我们预计16年CPI有抬头迹象,白酒或有小幅提价。

从过去白酒行业发展轨迹来看,通胀对白酒的影响较小,白酒公司甚至趁通胀有多次的提价现象。

因此,在国家货币宽松的环境下和猪价周期性上涨的过程中,CPI有望逐步提升,白酒业有望从一线白酒开始,出现小幅提价。

一线白酒可能通过提高零售价来提高批发价,从而改善经销商微利或价格倒挂的局面,一线白酒的提价,给二线白酒带来价格敏感度,有利于二线白酒的销售。

如果未来二线白酒也借此提价,则给三线白酒带来销售敏感性,促进三线白酒的销售。

从历史和数据测算来看,提价对白酒的敏感度分析中,三线白酒最高。

2、调味品:

稀缺成长性行业,长期仍有翻倍空间

稀缺成长期行业,景气度较高。

2004-2014年,调味品、发酵制品营业额翻了5.9倍,CAGR为19.42%,即使在2015年上半年食品饮料子行业增速普遍下滑到个位数的情况下,调味品依旧实现了11.32%的增速。

从产业生命周期看,目前调味品行业处于成长期,景气度较高,未来几年调味品行业依旧能够维持10%以上的增速。

截至2015年8月,调味品行业累计营收同比增长9.53%,在主要食品饮料子行业中排第3,累计净利润同比增长24.36%,排在第1。

二级市场表现来看,2014年SW调味品行业涨幅为23.91%

,位

列第4,2015年(截至11月25日),SW调味品行业涨幅为47.65%,位列第2。

未来调味品行业仍能保持较快增长,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1)消费升级加速,行业盈利能力增强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我国总体上进入了消费加速转型阶段,消费结构向享受型过渡的特征日趋明显,中高端消费比重加大。

然而目前大多数调味品产品仍停留在满足生理和安全需求层次,落后于市场的需求发展。

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的调味品支出占消费性支出为0.46%,日本为0.96%,相差近一倍,消费升级将通过激发对多样性和高端产品的需求刺激行业增长。

(1)

多样化方面,我国调味品种类以及人均消费

量与国外成熟市场尚有非常大的差距。

我国大陆地区人均酱油消费量约为3L/年,为港澳台地区的1/2,日本的1/3,我国食醋年人均消费量为2.3kg/年,为美国的1/3,日本的2/7,提升空间巨大;

(2)高端产品方面,我国也严重落后于成熟市场。

海天、厨邦、加加酱油吨价分别是4800元/吨、6500元/吨、4000元/吨,而龟甲万在美国的酱油的单价约为24000元/吨,恒顺的食醋单价仅为冠利的1/4-1/3。

(2)渠道下沉速度加快,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增长迅速,然后消费能力却长期被束缚。

常年据王智(2011)年估算,中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比城镇居民至少要滞后10年至15年,中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平是农村居民的3.6倍。

我们认为,过去流通渠道匮乏是制约农村消费潜力释放的重要原因。

2008年以来,中国政府陆续推出万村千乡工程、双百工程、农超对接、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及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拉开启动农村消费的序幕。

2009年国务院提出中国十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其中物流产业位列其中。

“十二五”期间,全国农村公路建设带动社会总投资约1.3万亿元,比"十一五"增长约40%。

2008年以前,我国农村批发和零售业就业人数增长速度一直低于城镇,2008年后,农村的增长速度逐渐追赶上城镇速度,有些年份甚至高于城镇增速。

2007年,伊利正是借助商务部“万村千乡”活动进入“农家店”等乡镇销售终端,使得其在渠道方面领先于蒙牛。

调味品行业渠道渗透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海天县级经销商开发率达到50%,公司对县级市场的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县级市场开发的逐步成熟,公司将进一步细化县级甚至乡镇级市场的开发和营销。

(3)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企业有望长期受益

我国调味品行业CR5约为10%,而日本和美国分别为28%和38.5%。

就各细分品类来说,除了食醋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以外,其他的调味品大类的集中度依然很低,酱油CR5约30%,食醋CR5约20%,而日本酱油行业CR5高达60%,第一名龟甲万更是达到30%以上,海天目前市场份额只有15%,还有很大的提升和整合空间。

调味品各品类之间发展各有差异。

味精行业集中度最高,前三家(阜丰+梅花+伊品)的市占率高达90%左右,酱油行业CR5在30%左右,已经初步形成了一超(海天)+多强(中炬高新、加加、李锦记)的格局,食醋行业CR5约20%,多以区域性品牌为主。

酱油:

最有可能受益消费升级保持高增长。

酱油作为调味品中收入规模最大的子品类,也是增长最快的品类之一,2000-2010年酱醋行业收入复合增速高达20.7%,远高于味精等其他调味品。

酱油由于口味较为标准化,因此全国化更容易,目前行业CR5不足30%,未来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酱油的消费升级进程在调味品各品类中也是最快的一个,产品种类十分丰富,从功能分,有凉拌、红烧、蒸鱼等;

终端消费者分,有儿童酱油、鱼生酱油、单口酱油等。

据统计目前我国生抽和老抽平分秋色,我们认为未来几年生抽的增长率会超过老抽,我国生抽年人均消费量大约是老抽的2倍,生抽渗透率的提高,会带动酱油销量的增加。

而且生抽的价格比老抽高,随着生抽占比的增加,也会带动酱油整体价格的上升。

具体到投资标的,可重点关注海天味业和中炬高新。

食醋:

区域性品牌为主,全国化发展缓慢。

近年来我国食醋产量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2012年,我国食醋年产量约400万吨,是仅次于酱油的第二大调味品品类,但食醋行业发展却比较缓慢。

一方面市场集中度较低,2012年我国40%为品牌类醋企生产,剩下60%左右为地方性小作坊生产,行业CR5约为19.9%;另一方面缺乏全国化品牌,市场以区域性品牌为主,这主要是由于食醋的发展具有较长的历史,各地食醋口味差异较大,导致全国化较困难。

我们预计这一格局短期内仍将延续,企业竞争优势主要在于价格、渠道以及历史文化等,盈利空间较小,如果行业内龙头企业能够大胆创新,引领消费需求,行业或许能够激发新的活力,但目前而言尚未看到由此迹象。

味精:

行业集中度高,有望长期持续提价味精行业属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国家政策限制发展。

目前CR3>90%,整体上已实现供需平衡。

中小企业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就处半停产状态,行业洗牌至今已3年多,再度开工难度较大。

新进入者也有较大壁垒。

首先,味精行业成长性有限,资本方一般兴趣不是很大;其次,味精行业是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由于环保等问题,受国家政策限制,新项目获审批难度很大;再次,味精行业投资的资金额度较大,一般30万吨才经济,而30万吨需投资20亿元以上。

因此,从长远来看,鉴于行业供需基本平衡,未来味精价格有望缓慢持续提价。

我们看好味精行业持续提价后带来的收益。

3、乳制品:

行业成熟度日益提高,原奶低价优势难以为继

我国乳制品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比较成熟。

2015年8月,行业累计营业收入为2143.32亿元,同比增长0.74%(去年同期为增长18.28%),累计净利润为141.55亿元,同比增长6.61%

(去年同

期为26.36%),行业增速放缓趋势明显。

未来的增量在于农村居民城镇化后消费习惯的改变带来牛奶饮用量的增加,以及产品结构升级带来收入和盈利的增长,但这个过程相对会比较缓慢。

从竞争优势来看,伊利、蒙牛、光明这些龙头企业的常温奶已占绝对优势。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都在走低温奶差异化路线,但这种差异化,我们认为是短暂的。

未来如果龙头企业也强化低温奶发展,则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将受到严重挤兑。

因此,从乳业投资机会来看,长期看仍是龙头企业。

原奶低价有望回升,成本优势难以继续。

从原奶成本来看,2015年原奶价格低位,有利于整个乳制品行业盈利能力的提升。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年多时间原奶价格下滑导致奶农开始减少生产,9月份以来生鲜乳价格已有回升趋势,故16年原奶价格继续维持低位的可能性较小,成本优势将会逐渐降低。

“全面二胎”放开,利于婴幼儿奶粉行业。

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我们认为,相对于之前的“单独二胎”政策,本次“全面二胎”政策作用基础更大,影响范围更广。

据人口学专家、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黄文政预测,“全面二孩”实施后可能在2017年出现生育高峰,每年带来的新增人口在300万-800万之间,估计中值为500万,如果加上目前每年1700万左右的出生人口,2017年出生的总人口在2000万—2500万之间,中间值为2100万,新增婴儿比例在17.5%-47%之间。

行业景气度下滑,伊利业绩增速放缓。

截至2015Q3,伊利股份累计营业收入为458.79亿,同比增长8.96%,累计净利润为8.96亿,同比增长2.20%,增速明显放缓。

因此公司开始寻求外延扩张,14年公司将愿景改为“成为全球最值得信赖的健康食品提供者”,

表明公司产

品战略由液体乳及乳制品向大健康类食品转变,同一年推出核桃乳也表明是伊利第一次从动物蛋白延伸到植物蛋白的跨界尝试,我们认为公司拥有品牌、技术、资金、管理方面的优势,看好品类扩张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

但短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中液体乳占比较高(约80%),二胎政策出台到对行业照成的影响尚需时日,短期内公司业绩增速可能会放缓。

4、屠宰及肉制品:

牛肉业务符合消费升级趋势,是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

牛肉相对于猪肉禽肉更营养健康,符合未来消费升级趋势。

牛肉相对于猪肉和鸡鸭禽肉,蛋白质和非饱和脂肪酸含量更高,而脂肪较

少,为此更受到消费者青睐。

在我国居民肉类消费中,人均牛肉消费

量持续大幅增加,牛肉在肉类消费占比也持续提高。

受需求的推动,牛肉价格也不断攀升,平均价格从2008年的30元/公斤上升到目前的近60元/公斤,上涨幅度超过100%。

与国外比较,我国人均牛肉消费量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我国牛肉人均消费需求量与国际比较还处在低位。

2014年国内人均牛肉年消费量在5千克左右,而若达到世界人均牛肉平均消费水平10千克,则我国牛肉市场尚有一倍的增长空间。

此外,由于牛肉的价格相对较高(约是猪肉的3倍),城镇居民牛肉的需求量远高于农村居民,未来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牛肉城镇和农村比例如能达到猪肉相应比例水平,则牛肉消费需求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从牛肉的供应来源来看,我国由于牛源短缺,进口牛肉由于品质和价格上的优势,近几年我国进口牛肉大幅增加。

(1)上海梅林:

公司收购新西兰SFF公司,有望带来多方面的收益

公司于9月16日发布重大资产购买预案,拟以现金形式收购新西兰最大的牛羊肉企业SFF集团50%股权。

此次收购是公司新牛肉产业链战略的全面落地,有助于公司控制新西兰近1/3的优质牛源,同时也将获得其1/4的羊肉资源。

公司收购SFF集团,有望带来多方面的协同效应,如:

2016年从新西兰出口到中国的牛羊类产品将实现零关税,可协助SFF公司提升牛羊肉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量;可以通过改变分割方式,协助SFF公司提升牛腱子、牛胸肉部位的价值,从而提升利润水平;上海梅林可以帮助SFF公司提升牛杂部位的价值,从而提升利润水平。

协同效应下也有望带来多种收益:

如通过牛腱子及牛胸肉产品改进、牛肚及牛百叶中国市场销售、新增牛羊胴体出口量等,预计3年后带来潜在收益增加净利润约3000万元;同时通过资金注入减少财务费用约5000万元;SFF公司正常运营后带来1亿元利润;强化牛羊肉国内市场开拓后,未来10年有望给梅林带来100亿收入等等。

(2)得利斯:

收购澳洲Yolarno公司,开启牛肉业务新征程

2015年11月5日公司发布重大资产购买及增资预案,拟收购澳大利亚牛肉生产商Yolarno45%股权。

其中,以支付现金方式购买标的公司股份5,809,183股,占增资后股本的9.64%;以现金增资方式认购新增股本21,300,333股,占增资后股本的35.36%。

交易完成后,得利斯将持有标的公司45%的股份,为标的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Yolarno为澳大利亚第四牛肉生产商,拥有中国、美欧盟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认证资质,并与多家国际大型超市、餐饮企业(麦当劳味千拉面海底捞火锅等)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

目前公司拥有每天1,200头牛、每年30万屠宰产能以及每年1万吨的可直接零售产品的包装能力,2014年共屠宰27.3万头,生产5.8万吨牛肉和6,000吨副产品。

公司销售范围覆盖50个国家的300多家客户,其中澳大利亚国内约占40%,出口销售约占60%。

得利斯增资入股,大部分的资金将用于Yolarno的再生产,以提升产能和供应链效率,2018年新增产能达产后,Yolarno屠宰产能将提高到每天1,800头(即提升50%),每年可生产10万吨牛肉产品。

同时,Bindaree将充分利用得利斯在国内的销售渠道,未来协同效应值得期待——目前得利斯已建立了山东、北京、陕西、吉林为中心的市场区域,并在上海建立了营销分支机构,共计2万多个销售网点。

2014年标的公司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6.92、0.73亿元,得利斯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6.22、0.35亿元,并表后,得利斯收入及净利润将实现大幅增厚,且标的公司净利率高于得利斯现有业务2-3个百分点,也将提升得利斯的盈利能力。

5、休闲食品:

坚果和果干发展潜力大,电商已成为重要的销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