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碳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5395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焦碳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焦碳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焦碳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焦碳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焦碳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焦碳分析.docx

《焦碳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焦碳分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焦碳分析.docx

焦碳分析

国内外焦碳市场概况

一、引言--煤炭焦化简介

煤炭焦化又称煤炭高温干馏,是以煤为原料,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到950℃左右,经高温干馏生产焦炭,同时获得煤气、煤焦油并回收其它化工产品的一种煤转化工艺。

为保证焦炭质量,选择炼焦用煤的最基本要求是挥发分、粘结性和结焦性;绝大部分炼焦用煤必须经过洗选,以保证尽可能低的灰分、硫分和磷含量。

选择炼焦作煤时,还必须注意煤在炼焦过程中的膨胀压力。

用低挥发分煤炼焦,由于其胶质体粘度大,容易产生实高膨胀压力,会对焦炉砌体造成损害,需要通过配煤炼焦来解决。

产品和用途:

煤经焦化后的产品有焦炭、煤焦油、煤气和化学产品3类。

(1)焦炭。

炼焦最重要的产品,大多数国家的焦炭90%以上用于高炉炼铁,其次用于铸造与有色属冶炼工业,少量用于制取碳化钙、二硫化碳、元素磷等。

在钢铁联合企业中,焦粉还用作烧结的燃料。

焦炭也可作为制备水煤气的原料制取合成用的原料气。

(2)煤焦油。

焦化工业的重要产品,其产量约占装炉煤的3%~4%,其组成极为复杂,多数情况下是由煤焦油工业专门进行分离、提纯后加以利用。

焦油是制取工业萘、精萘、苯粉、甲酚、二甲酚、蒽、菲、咔唑、中性油类和针状焦、沥青焦的原料,是生产塑料、橡胶和合成纤维的基本原料,也是生产医药、农药、染料、涂料、香料、助剂、感光材料和粘合剂等精细化工产品的原料。

其中,萘、蒽、吡啶和茚等是目前石油化工中不易得到,而主要是依靠从焦油中提取。

占焦油成分一半左右的是沥青,而煤沥青是生产沥青漆、防水膏、筑路油等主要原料。

 (3)煤气和化学产品。

氨的回收率约占装炉煤的0.2%~0.4%,常以硫酸铵、磷酸铵或浓氨水等形式作为最终产品。

粗苯回收率约占煤的1%左右。

其中苯、甲苯、二甲苯都是有机合成工业的原料。

硫及硫氰化合物的回收,不但为了经济效益,也是为了环境保护的需要。

经过净化的煤气属中热值煤气,发热量为17500kJ/

左右,每吨煤约产炼焦煤气300~400

,其质量约占装炉煤的16%~20%,是钢铁联合企业中的重要气体燃料,其主要成分是氢和甲烷,可分离出供化学合成用的氢气和代替天然气的甲烷。

二、世界焦碳概况

世界各国的焦炭主要用于钢铁工业。

从总的趋势看,近几年世界钢铁产量在不断增加,而焦炭产量却在下降。

世界钢产量由1995年的7.56亿吨增加到2000年的8.30亿吨,增长9.78%;同期生铁产量由5.29亿吨增加到5.76亿吨,增长8.83%;而焦炭产量同期则由3.69亿吨下降到3.46亿吨,下降7.86%,减产2127万吨,其中日本减少892万吨,美国减少274万吨,德国减少1199万吨,波兰减少255万吨,英国减少95万吨,法国减少167万吨,中国减产1317万吨,减少原因为淘汰土焦,2001年比上年减产10.6%。

一些发达国家则由于重视保护环境和焦炉龄较高,从而减少了焦炭产量。

2000年,世界焦炭贸易总量为2500万吨。

中国出口1513万吨,占60%;波兰出口390万吨,捷克出口40万吨,俄罗斯出口55万吨,乌克兰出口50万吨,俄罗斯和乌克兰国家还有一定的出口焦炭能力。

德国2000年进口焦炭530万吨,是世界进口焦炭的大户,从波兰进口232.8万吨,从中国进口97.5万吨,捷克进口35.5万吨,西班牙进口47.1万吨,俄罗斯进口33.2万吨等。

德国焦炉老化,近5年减产焦炭337万吨。

目前在建的蒂森克虏伯公司的杜伊斯堡炼焦厂拥有260万吨能力的两座大型焦炉,计划2003年投产。

焦炉投产后,预计德国要减少进口150万吨左右。

美国进口焦炭390万吨(出口114万吨)。

进口焦炭的货源国有中国182万吨、日本170万吨、加拿大7万吨。

美国的54座焦炉生产能力为1760万吨。

美国焦炉炉龄30年以上产能力占29.5%。

近5年减产272万吨,有关人员预测今后几年要从国外进口焦炭400~500万吨。

日本进口焦炭280万吨。

日本过去是出口焦炭的大国,近几年已形成走向焦炭进口的国家。

日本焦炉老化比较严重,统计的62座焦炉中,炉龄30年以上的有33座,能力1949万吨,占45.8%,近五年焦炉减产焦炭400万吨左右;如果近年高炉炼铁维持8000万吨水平,焦炭不足还要增加焦炭进口。

近几年印度钢铁产量增长较快,焦炭量短缺。

2001年从中国进口191万吨,而今年则进口焦炭260万吨。

此外,巴西、荷兰、比利时等国家都是进口焦炭较多的国家。

全球的钢产量2000年达到83030万吨,平均每年以1.96%速度增长,其中,中国增长6.76%,世界其他国家增长1.26%。

世界消耗焦炭的炼铁厂,高炉生铁产量平均每年以1.76%速度增长,其中,中国增长4.95%,世界其他国家增长0.974%。

而世界焦炭产量则较大幅度的减产,平均每年以1.57%的速度下降,其中中国由于淘汰土焦减产1.95%;世界其他国家减产1.35%,平均每年减少焦炭产量580万吨。

2002年12月,受市场供应紧张的拉动,中国冶金焦的出口价格上涨了13-15美元/吨。

由于全球钢市回暖,中国焦炭的需求继续增长;另一方面,中国焦炭可供出口的供应量仍然较少。

10.5%灰分含量的焦炭交易价格为离岸价$98-105/吨;12%灰分焦炭价格为离岸价$95/吨。

这已经是焦炭价格连续第10次上涨,与2001年12月相比,焦炭价格已经上涨了31-32美元/吨。

由于全球粗钢产量上升,中国焦炭定单数量剧增。

在美国,受扁平材需求增长的推动,联合型钢厂均满负荷生产。

然而,受中国焦炭出口下降的影响,美国钢厂已经不能保证充足的焦炭供应。

伯利恒钢厂已经开始从鹿特丹港口库存中寻求中国焦炭。

同时,ISG(国际钢集团)接手的LTV钢铁部分(西克里夫兰厂)将于近期开始生产,目前也开始寻求中国焦炭进口。

在欧洲,需求的增长促使中国焦炭进口价格上涨了2-3美元/吨至103-104美元/吨。

由于Ilva钢厂焦炉的关闭,来自意大利方面的焦炭订单大增。

德国、西班牙与土耳其钢厂也增加了对中国焦炭的进口数量。

同时,印度与巴西对中国焦炭的需求仍然高涨。

印度方面最近与中国签署协议,表示只从中国7家焦炭公司进口焦炭。

但是有迹象表明,这份协议的执行情况并不佳,中国其它的焦炭供应商仍获得了印度市场较多的份额。

由于中国可供出口的焦炭供应紧张,中国焦炭的价格将继续受到上行压力。

由于国内钢铁工业需求强劲,中国国内市场高质量冶金焦煤供应短缺,一些焦炉厂开始生产12%灰分的焦炭。

2002年四季度,由于中国一些新焦炉的投产,全球焦炭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将有所缓解。

另外,Kembla与Ilawarra焦炉继续扩大生产,澳大利亚焦炭的出口量将开始增长。

全球钢市继续好转,钢铁工业对中国焦炭的需求也将继续增长。

在短期内,焦炭仍将供不应求,价格将继续上升。

尽管日本今年前7个月焦炭的出口量同比上升了34%,但是现货市场最近几个月几乎无货出售。

日本钢厂产量的恢复不但吸收了国内多余的焦炭产能,并且增加了对中国焦炭的进口。

过去日本NKK公司还向印度出口富余的焦炭,但是最近几个月已经成为一个焦炭净进口公司。

另外,新日铁也大大增加了中国焦炭的进口量。

世界焦炭产量下降的原因是焦炭生产污染环境,发达国家建设焦炉的环保投资要占工程费用的1/3多,生产焦炭效益也不佳,而现有的焦炉在老化,有的已经关停,大多数焦炉处于中后期阶段,焦炭产量减少,所以世界焦炭产量大幅度下降。

2000年世界焦炭市场产量与需求量基本平衡。

但据统计资料分析预测,到2005年,世界焦炭生产量将缩减为2.77亿吨,而当时的需求量预测为3.43亿吨。

按国外有关部门预测,2005年的世界焦炭供需缺口将达6600万吨。

我国有关部门预测缺口量为5000万吨。

三、中国焦煤概况

中国XX的可开采储量是1450亿吨,大约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11.63%。

但是,其中炼焦煤的比重仅占27.65%,包括气煤13.75%,肥煤3.53%,主焦煤5.81%,瘦煤4.01%。

中国的炼焦煤一般是中灰、中硫品种,而低灰、低硫的优质炼焦煤比较少。

同时,中国炼焦煤在地理上分布亦很不平衡,四种主要的炼焦煤中,作为重要炼焦配煤的主焦煤、瘦煤和肥煤的一半储量集中在山西省。

综观世界煤炭进出口市场,大致可分为两大区域—太平洋地区和大西洋地区,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煤炭出口国都属于太平洋地区,这些国家分食太平洋地区的煤炭市场。

这其中,澳大利亚年出口煤炭高达1.9亿吨,属世界煤炭出口第一大国。

我国煤炭出口的传统市场分布于日本、韩国和台湾省,约占我出口总量的80%。

日本能源匮乏,煤炭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近三年来,我国煤炭出口日本的数量不断增加,1999年为1258万吨,2000年为1719万吨,2001年为2565万吨,占其市场的份额由10%提高到16%左右。

就目前的水平而言,中国占日本煤炭市场的比例并不大,中国XX出口日本还有一定的空间。

如果今年我国出口日本的煤炭达到3200万吨,即增加600万吨以上,才占其市场份额的20%左右。

而近几年我国向韩国出口煤炭也呈上升态势,2001年约为2700万吨,已占其市场份额的38%,从韩国的国家能源安全角度出发,中国XX继续扩大出口的可能性已经不大。

在2001年,大陆向台湾出口煤炭首次突破1000万吨,达到1110万吨,台湾用大陆煤炭亦呈上升局面,已占其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左右,并有可能继续上升。

此外,中国出口煤炭在南亚、欧洲和拉美市场也有一定的份额。

近几年来,我国焦炭产量(机焦)综观世界煤炭进出口市场,大致可分为两大区域—太平洋地区和大西洋地区,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煤炭出口国都属于太平洋地区,这些国家分食太平洋地区的煤炭市场。

这其中,澳大利亚年出口煤炭高达1.9亿吨,属世界煤炭出口第一大国。

我国煤炭出口的传统市场分布于日本、韩国和台湾省,约占我出口总量的80%。

日本能源匮乏,煤炭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近三年来,我国煤炭出口日本的数量不断增加,1999年为1258万吨,2000年为1719万吨,2001年为2565万吨,占其市场的份额由10%提高到16%左右。

就目前的水平而言,中国占日本煤炭市场的比例并不大,中国XX出口日本还有一定的空间。

如果今年我国出口日本的煤炭达到3200万吨,即增加600万吨以上,才占其市场份额的20%左右。

而近几年我国向韩国出口煤炭也呈上升态势,2001年约为2700万吨,已占其市场份额的38%,从韩国的国家能源安全角度出发,中国XX继续扩大出口的可能性已经不大。

在2001年,大陆向台湾出口煤炭首次突破1000万吨,达到1110万吨,台湾用大陆煤炭亦呈上升局面,已占其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左右,并有可能继续上升。

此外,中国出口煤炭在南亚、欧洲和拉美市场也有一定的份额。

快速增长。

2001年,中国大陆生产机焦9442万吨,比上年增加了690万吨,增长率为7.88%;另外,有几个省生产改良土焦3688万吨,我国共计生产焦炭13130万吨,是世界焦炭生产的第一大国,焦炭产量占世界焦炭产量的38%左右。

近年来,我国的炼焦工业在迅速发展,炼焦大企业在不断的增加,到2001年,产焦炭10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24家,50-100万吨的企业有21家,如鞍钢化工总厂年产焦炭457万吨、宝钢炼焦分厂397万吨、武钢焦化厂298万吨、攀钢煤化工公司237万吨、马钢煤焦化公司205万吨、北京焦化厂203万吨。

另外,2002年底,山西吕梁地区与山西焦煤集团公司拉开了多方面经济合作的序幕。

双方就加快吕梁经济发展,进行多方面经济合作进行了商谈,并初步达成共识,首个项目西山煤电股份公司与五麟集团公司的100万吨焦化合作项目即将实施。

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将与吕梁地区在原煤生产、焦炭炉、电、铝、化工以及铁路改造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

西山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将积极参与汾阳焦化工业园区的建设,拟投资20亿元,在汾阳焦化工业园区建设300万吨大机焦项目。

五麟集团公司已立项批准的100万吨机焦项目过去一直因资金问题不能上马,西山煤电总公司将把这一项目做为在吕梁投资的第一个项目,近期就将开始实施。

之后还将建设配套的能源基地,并在电力、化工、铝等方面进行合作,在征得山西省政府批准的前提下,还将投资孝柳铁路的改造工作。

山西焦煤集团将把吕梁做为一个重要的基地,全面参与吕梁的经济建设,力争做到企业与地方双赢。

四、山西煤炭工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煤炭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勘探设计、建井生产、加工利用、煤机制造等协调发展的煤炭工业体系。

到2001年底,全省境内共有各类煤矿5092个,其中:

国有重点煤矿73个,核定生产能力14093万吨/年,地方国有煤矿334个,核定生产能力5726万吨/年;乡镇煤矿4685个(其中1700个正在整顿),测算生产能力10700万吨/年。

全行业共有50个洗煤厂,入洗能力10937万吨/年,其中:

动力煤选煤厂29个,入洗能力7307万吨/年;炼焦煤选煤厂21个,入洗能力3630万吨/年。

全省煤炭行业从业人员约95万人,其中:

国有重点煤矿约40万人,地方国有煤矿约18万人。

乡镇煤矿约37万人。

2001年,全省原煤产量为2.69亿吨,其中:

省属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生产原煤1.16亿吨,地方县以上煤炭企业生产原煤0.52亿吨,乡镇煤矿生产原煤0.83亿吨。

中央直属煤炭企业生产原煤0.19亿吨。

全省煤炭洗选产品产量为8122万吨,其中炼焦洗精煤为2679万吨,动力洗精煤4300万吨,筛选块煤1143万吨。

煤炭出省销量为2.53亿吨,其中:

煤炭出口为3966万吨。

全省煤炭工业固定资产原值、上缴财政的税收和工业增加值,在全省工业企业中所占比例为37%左右,加上煤焦产品的各项政策性专项基金收入,煤炭工业的收益占到全省可用财力的50%。

2001年,全行业实现了整体扭亏,7户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实现盈利31481万元,拉动山西经济增长3个百分点。

五、山西煤炭在世界煤炭生产和贸易中的地位

(一)山西煤炭产量占国际、国内的比重

1999年以来,世界煤炭总产量稳定在45亿吨/年左右,占一次能源总消费量的27%,排在石油之后,列第二位。

我国煤炭总产量稳定在10亿吨/年左右,占世界煤炭总产量的22%左右,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量的70%。

山西煤炭产量稳定在2.5亿/年吨左右,占世界煤炭生产总产量的5.6%左右,占全国煤炭生产总量的25%左右。

(二)山西煤炭出口占国际、国内的比重

世界煤炭国际贸易量在5亿吨以上,其中亚太地区约占3亿吨,欧洲地区约占2亿吨。

我国2001年出口煤炭8590万吨,占世界煤炭贸易量的17.18%,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煤炭出口大国。

山西2001年出口煤炭3966万吨,占世界煤炭贸易量的6%,占全国煤炭出口总量的46.17%。

煤炭出口的90%以上集中在亚洲市场,欧洲市场不到10%。

出口韩国占56%,出口菲律宾占14%,出口日本占9%,出口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占16%。

截至2001年年底,我国统计在册的407家焦化厂(机焦)建成机焦炉1195座,炼焦能力为10567万吨。

目前在建的焦炉有60座,能力为1450万吨,近一年左右建成后,我国有机焦能力将达12017万吨,生产的机焦可以完全满足国内建设和出口贸易的需要。

山西省计划在“十五”期间,全省焦炭产量控制在4000万吨以内,其中机焦炉产量2500万吨,清洁型焦炉产量1500万吨。

出口量力争达到1200万吨以上,出省力争达到1500万吨以上。

其次是合理布局,发挥资源优势。

根据规划,“十五”期间,山西省重点建设临汾、吕梁两个年产1000万吨以上的可持续发展的焦炭生产基地,10个百万吨以上的焦化工业小区及20个重点产焦县市,这两个生产基地要求以机焦技术为主,以达到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目的。

附件:

国际煤炭分类

为在国际间对煤炭分类方法有一个共同的认识,以利于科学技术交流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由一部分土要产煤和用煤国家共同研究提出的一种煤炭分类方法。

这种煤炭分类方法最初由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煤炭委员会于1949年组成了一个国际煤炭分类工作组研究制订国煤炭分类方案,参加研究工作的有奥地利、比利时、丹麦、德国、法国、英国、美国、荷兰、意大利、希腊、捷克、南斯拉夫、匈牙利、苏联和波兰等国家。

1953年通过了“硬煤国际分类表”(见硬煤国际分类表)提交煤炭委员会,同时为了贸易和统计的需要,又提出一个“区分各组煤的简化方案”(统计组)即表1粗黑线部分,在各参加国试用2年后,一般认为可行,于1956年正式向各国推荐使用,并建议做为国际标准。

因欧洲各国褐煤资源较多,欧洲经济委员会于1957年提出一个“褐煤国际分类”,于1974年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修改后向各国推荐使用。

硬煤为烟煤无烟煤的统称。

指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大于或等于24MJ/Kg,镜质组平均随机反射率大于或等于0.6的煤。

硬煤国际分类是以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为第一指标,表示煤的煤化程度,当挥发分大于33%,则以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为辅助指标;以表示煤粘结性的坩埚膨胀序数或罗加指数为第二指标;以表示煤的焦性的格一金焦型或奥一阿膨胀度为第三指标,将煤分为62个类别,每个类别以3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其中烟煤59类,无烟煤3类。

为便于煤炭贸易和统计,又将性质相近的类别煤分为11个统计组。

褐煤国际分类是对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小于24MJ/Kg的煤(以这个界限与硬煤区分)以铝甑法焦油产率和新采煤样无灰基总水分为分类指标,将褐煤分为6类5组30个牌号,各个牌号均以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为使煤炭分类与煤的特性相结合,欧洲经济委员会煤炭委员会固体燃料利用组于1987年提出一个国际硬煤分类编码系统,以代替1956年的国际硬煤分类(见国际硬煤分类编码系统表),使煤炭生产者、销售者和用户根据分类编码能明确地了解煤的质量。

该编码系统于1988年4月由欧洲经济委员会第43次会议批准。

编码系统选定8个参数说明煤的不同性质,即:

(1)镜质组平均随机反射率Rr(%)2位数

(2)镜质组反射率分布特征S1位数

(3)显微组分指数2位数

(4)坩埚膨胀序数1位数

(5)挥发分产率Vdaf(%)2位数

(6)灰分产率Ad(%)2位数

(7)全硫含量St,d2位数

(8)高位发热量Qgr,daf(%)2位数

根据以上8个参数及给定的数码位数制订出”国际硬煤分类编码系统”。

如某一种煤的特性如下:

镜质组平均反射率Rr1.76%编码17

镜质组反射率分布特征:

S=0.23;

一个凹口编码3

显微组分指数,%(体积)

惰质组32编码33

壳质组10

坩埚膨胀序数1编码1

挥发分产率Vdaf16.3%编码16

灰分产率Ad18.7%编码18

全硫含量St,d1.42%编码14

高位发热量Qgr,daf36.4MJ/Kg编码36

则该煤样编码号为17333116181436

从1989年起,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又按煤化程度、煤质品位和煤岩类型订了一个国际煤层煤分类(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Coalin)(见国际煤层分类表)。

将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低于24MJ/Kg的煤称中煤阶煤。

镜质组平均随机反射率小于2.0%,且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不低于24MJ/Kg的煤称中煤阶煤。

煤质组平均随机反射率不小于2%的煤称高煤阶煤。

镜质组指植物的木质一纤维组织经凝胶化作用转化而成的显微组分组。

镜质组反射率指在显微镜下,于油浸及546nm波长条件下镜质组的反射光强度与垂直入射光强度的百分比,以R(%)表示,其值随煤化程度增高而加大。

随机反射率是指不转动显微镜载物台所测得的镜质组反射率。

煤计价参数及其调整

 煤炭的质量标准和调价办法如下:

    A.动力末煤

    热值:

高发热量的煤价格相应较高。

    灰分:

灰分越高价格越低。

一般每超过合同规定值1%,吨煤罚款0.25美元.这个数字接近了估算的锅炉效率损失和灰分处理费用.

    灰熔点:

烧低灰熔点、高硫煤的锅炉改烧高灰熔点、低硫煤时,吨煤售价增加9美元。

    硬度:

美国锅炉多是按定点供应的煤设计的。

烧软煤的锅炉得不到软煤时,为了获得合同要求的软煤,每吨煤加价1美元。

    水分:

水分越高价格越低。

通常的减价幅度为,水分每超标1%,吨煤减0.12美元.

    硫分:

西部煤含硫低,但由于全是低硫煤,吨煤不加价.东部高硫、低硫煤都产,低硫煤比高硫煤每吨贵4~8美元。

对配有脱硫装置的工厂,低硫煤不加价。

含硫每超标0.1%,吨煤减价美元.

    粒度:

应按用户指定的粒度范围供货.

    挥发分:

锅炉通常按当地提供的挥发分含量的煤设计,范围较宽,所以不按挥发分高低加减价.

       B.焦煤

    灰分:

美国国内市场所用大部分炼焦煤的灰分都低于9%,灰分为5.5%或6%的煤比灰分为7%的煤每吨贵1~1.5美元.当价格坚挺,必须使用较高灰的煤时,灰分每增长率1%,吨煤约减价2.5美元,平时约减1美元.

    硫分:

含硫量在0.7%左右的煤比含硫量为1.5%的煤煤每吨加价1美元.在市场较紧张时,每吨加价3~4美元,或按售价的10%加价.

    膨胀序数:

8~9号膨胀序数的煤(或焦块)比5~6号的煤每吨贵0.5美元.

    流动性:

流动性越高越好.目前没有具体的赏罚指标。

    煤相:

高变质程度焦煤的售价高于低变质程度的炼焦煤。

    挥发分:

不同挥发分焦煤的售价无区别。

    C.工业用煤

    热值:

高发热量的煤,价格较高。

    硫分:

美国东北部市场上,较好的低硫煤加价3.5~6美元.

    粒度:

煤价随煤粉(6~0mm)的增加而降低.粉煤含量在5~20%范围内,每增5%,吨煤价格下降0.5~0.75美元.

    D.新采出的无烟煤

    粒度:

美国无烟煤分为10级。

粒度越大,价格越高。

    E.回收的无烟粉煤

    无烟粉煤价格大大低于新采出的无烟煤,但是各种无烟粉煤的价格没有差别。

煤的工业分析

1.水分

(1)外在水分(Wwz)外在水分是指煤在开采、运输和洗选过程中润湿在煤的外表以及大毛细孔(直径>10-5厘米)中的水。

它以机械方式与煤相连结着,较易蒸发,其蒸汽压与纯水的蒸汽相等.在空气中放置时,外在不分不断蒸发,直至煤中水分的蒸汽压与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平衡时为止,此时失去的水分就是外在水分.含有外在水分的煤称为应用煤,失去外在水分的煤称为风干煤.外在水分的多少与煤粒度等有关,而与煤质无直接关系.

(2)内在水分(Wnz)吸附或凝聚在煤粒内部的毛细孔(直径〈10-5厘米〉中的水,称为内在水分.内在水分指将风干煤加热到105~110时所失去的水分,它主要以物理化学方式(吸附等)与煤相连结着,较难蒸发,故蒸气压小于纯水的蒸汽压.内在水分的煤称为绝对干燥或干煤。

2.分灰1)灰分的来源和种类煤灰几呼全部来源于煤中的矿物质,但煤在燃烧时,矿物质大部分被氧化,分解,并失去结晶水,因此,煤灰的组成和含量与煤中矿物质的组成和含量差别很大.我们一般说的煤的灰分实际上就是煤灰产率,煤中矿物质和灰分的来源,一般可分三种。

(1)原生矿物质它是原来存在于成煤植物中的矿物质,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极难用机械的方法将其分开.它燃烧后形成母体灰分,这部分数量很小

(2)次生矿物质当死亡植质堆积和菌解时,由风和水带来的细粘土,砂粒或由水中钙,镁,铁等离子生成的腐植酸盐及FeS2等混入而成,在煤中成包裹体存在.用显微镜观察煤的光片或薄片时,如它们均匀分布在煤中,并且颗粒很细,则很难与煤分离;如它们颗粒较大,比重与差很大,并在煤中分布不均,则把煤破啐后尚可能将它们洗选掉。

煤中的原生矿物质和次生矿物质合称为内在矿物质.来自于内在矿物质的灰分,称为内在灰分.一般次生矿物质在煤中的含量也不多,仅有少数煤层中次生矿物质较多,如迁移堆积抽形成的煤层即如此.(3)外来矿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