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产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5374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7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信息产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地理信息产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地理信息产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地理信息产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地理信息产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信息产业分析报告.docx

《地理信息产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信息产业分析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信息产业分析报告.docx

地理信息产业分析报告

 

2016年地理信息产业分析报告

 

2016年9月

目录

一、地理信息行业的介绍与发展现状4

二、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系、监管法律法规6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6

2、要法律法规及政策7

三、地理信息产业链的构成9

1、产业链上游10

2、产业链中游10

3、产业链下游10

四、市场竞争程度11

五、行业壁垒12

1、技术壁垒12

2、资质壁垒12

3、客户关系壁垒13

4、资金壁垒13

六、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4

1、有利因素14

(1)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14

(2)智慧城市建设为地理信息产业提供巨大发展空间15

(3)“一路一带”发展战略实施为地理信息产业提供广阔市场机会15

(4)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15

2、不利因素16

(1)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够16

(2)数据标准不统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度低16

(3)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标准落后17

七、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趋势17

1、地理信息技术与前沿技术融合与集成17

2、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地理信息服务迅猛发展18

3、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应用将打造智能地理信息服务19

4、北斗导航系统将被广泛运用20

一、地理信息行业的介绍与发展现状

地理信息产业,是以测绘技术、航天航空技术、信息技术等交叉、渗透和融合发展起来的综合性产业,既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产业、卫星定位与导航产业、航空航天遥感产业,也包括测绘产业和地理信息系统的专业应用,还包括基于位置服务(LBS)、地理信息服务和各类相关技术及其应用。

地理信息行业是采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卫星导航定位、测量等地理信息技术,对地理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加工、开发、应用、服务和经营的企业集合体,具有综合效益好、带动系数大、国际化程度高等特点,是与国家安全紧密关联的特殊产业,具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

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

上世纪末,我国测绘及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才逐步从仅为政府管理和国家安全提供服务转向民用,此后,为促进地理信息产业民用的健康发展,我国相继开展了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形成了一系列促进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具体思路和措施。

近年,我国陆续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支持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2012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出台《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要确保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科技国际化进程这“两个进程”的整体推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品牌软硬件产品。

2014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了测绘地理信息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同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规划预测,到2020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将超过8,000亿元,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2016年3月,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指出“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能力,开展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推进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也提供了行动指南。

在国家及各主管政府主管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地理信息产业获得快速发展。

地理信息在国土资源、交通、水利、铁道、民政、农业、林业、环保、公共应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和汽车、手机及其它多种导航终端结合,应用服务延伸到了社会大众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2015-2020年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产值每年保持将近25%以上增速,从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地理信息产业的前景被普遍看好,正处于快速成长期。

截至2013年底,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年产值由2009年的931.9亿元提升至近2600亿元,企业数达2万多家,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未来行业市场规模变化预测见下图:

二、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系、监管法律法规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测绘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是中央和各级政府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是由国土资源部管理的主管全国测绘事业的行政机构。

主要职责:

起草测绘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草案,拟定测绘事业发展规划;负责基础测绘、国界线测绘、行政区域界线测绘、地籍测绘和其他全国性或重大测绘项目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拟订地籍测绘规划、技术标准和规范,确认地籍测绘成果;承担规范测绘市场秩序的责任;承担组织提供测绘公共服务和应急保障的责任;负责管理国家基础测绘成果,指导、监督各类测绘成果的管理和全国测量标志的保护,拟订测绘成果汇交制度并监督实施;承担地图管理的责任;负责测绘科技创新相关工作,指导测绘基础研究、重大测绘科技攻关以及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开展测绘对外合作与交流;承办国务院及国土资源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的自律性组织机构为中国地理信息协会,由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自愿组成,是中国从事地理信息产业的、非盈利性、全国产业性的社会组织,具有法人资格的国家一级协会。

协会接受业务主管部门中国国家测绘局、社团管理部门中国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主要职责:

培育健康有序的GIS产业市场;研究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和有关方针政策,向政府决策机关提出建议;开展GIS建设、应用、发展及学术和管理交流活动,推广先进科技成果,推荐先进管理经验,表彰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开展年度中国地理信息软件测评和认证工作;开展年度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评选和典型推广工作;开展GIS技术服务,提供科技咨询,承担项目论证、成果鉴定、产品评优和技术职称资格评审工作;开展就业服务,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制定地理信息标准和审查工作,促进地理信息数据共享机制的形成;加强与国外地理信息组织和团体的联系,开展国际地理信息技术合作与交流活动等。

2、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本行业适用的主要法律法规为:

本行业适用的主要产业政策为:

三、地理信息产业链的构成

地理信息产业是个综合性的产业,产业活动主要包括三大产业活动,分别为数据获取、数据处理、信息服务及各类应用,具体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库建设、地图出版、数据服务、数据应用等环节,整个产业活动中贯穿着各种类型、不同应用范围的硬件制造及软件开发。

1、产业链上游

数据采集及其核心技术是产业的源头和上游。

数据采集是地理信息产业的基础,也是产业链的基础环节。

数据采集包括卫星遥感数据采集、航空摄影采集、卫星导航定位数据采集、外业采集等。

地理信息技术也处于地理信息产业的上游位置。

地理信息产业活动都围绕着地理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是地理信息技术产业化的结果。

地理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是产业活动的起点,技术的产业化围绕着地理信息产品的生产、开发和应用进行。

2、产业链中游

地理信息工程应用位于产业的中游,是对上游提供的数据资源和技术成果的集成应用。

在工程应用过程中,地理信息数据通过与其他各种专题属性数据进行集成,提升了数据的使用价值,增加了数据的附加值。

另一方面,工程应用通过硬件、软件和数据的集成,促进了各种软硬件服务和技术服务的快速发展。

目前,地理信息工程应用领域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既包括城市建设、城市规划、房产、交通、铁道、统计、公安等社会公共产业,也在企业设施管理、电信资源管理、电力与通信管理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3、产业链下游

地理信息服务位于产业的下游,为产业链中附加值最高、市场空间最大的领域,包括在现有产品和技术基础上进行的各种营销服务、技术和软件的培训和咨询服务,以及数据服务等,是对产业上游和中游的拓展。

地理信息具有非常强的渗透性,为许多其他IT分支提供空间信息资源与空间分析功能,如电子商务、LBS、室内导航、车载导航、手机导航、智能交通(ITS)等都是地理信息技术的拓展。

地理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深化了IT技术的应用。

随着地理信息数据资源的日益丰富,地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需求的不断扩大,地理信息产业的服务模式也越来越多。

四、市场竞争程度

目前,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时间短,企业数目多,规模小。

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地理信息企业以小型企业为主,约占70%-85%,中型企业占10%-23%,企业的分支结构设置较少。

企业产品缺乏创新,以中低端产品为主,产品竞争力不强,企业人员规模小,研发能力低,市场定位不清晰等,行业竞争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测绘数据服务方面。

近年来,一部分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并有部分优质企业已通过IPO上市、三板挂牌等途径,吸纳资源,提升公司影响力。

五、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地理信息产业是高科技产业,是融合现代测绘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的综合性产业,对高技术水平人才储备要求较高,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

卫星定位与导航、航空航天遥感及地理信息软件等地理信息产业的细分领域处在科技的前沿,具有较广泛的应用范围,需要大量的智力资本投入,及较强的研发实力,同时,由于地理信息产业对数据的精度要求非常高,相关设备精度要求较高,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也较高,掌握并不断适应市场的改进这些技术,并能够熟练、灵活运用于研发、生产中需要较长的时间积累,这对地理信息企业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对新进入企业构成一定的壁垒。

2、资质壁垒

目前,我国对测绘服务业的企业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根据企业的规模、经营业绩、技术、人员构成、设备条件等综合因素,行业主管部门核定企业的资质等级并颁发相应的资质证书,而且规定了不同资质等级企业的项目承接范围,根据规定,测绘丙级资质企业的业务范围仅限于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籍测绘、房产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海洋测绘,且不超过上述范围内的四项业务,丁级测绘资质的业务范围仅限于工程测量、地籍测绘、房产测绘、海洋测绘,且不超过上述范围内的三项业务。

行业的分资质进行管理对新进入者进入及快速发展构成一定影响。

3、客户关系壁垒

地理信息行业属于新兴行业,大部分客户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客户对提供服务的供应商在地域、专业水准、团队的稳定性、技术的先进性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客户一旦选定合作供应服务商,就对其服务及后续运营维护升级有较强的依赖度,逐步形成一定的品牌粘性和顾客忠诚度,而新进入行业的企业从事新客户的开发,一般需要一定时间的培育和引导,因此,新进入者进入地理信息产业有一定的进入障碍。

4、资金壁垒

企业从事测绘及地理信息技术服务,需要较长的培育期,不论是前期设备购置,还是技术研发投入,均需要较高的资金实力作为支撑。

地理信息行业大量用到各种GPS、无人机、摄影设备等,这类设备往往价格较为昂贵,且对于行业内研发型企业而言,技术研发需要一定的周期,人力投入与回报之间具有一定不确定性,这就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必备的前期投入;同时,因行业的特殊性,客户主要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由于政府预算方面的原因,开展业务与验收、结算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期,这就对行业内公司的运营资金提出一定的要求。

从而,新进入者将面临一定的资金壁垒。

六、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2012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出台《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2014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出台,同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

上述规划文件,明确指出将地理信息产业定位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将从各方面提供便利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并力争通过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测绘地理信息企业。

201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纲要中第四十二章第三节指出―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能力,开展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推进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也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2)智慧城市建设为地理信息产业提供巨大发展空间

智慧城市建设将促进地理信息产业以及关联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地理信息已经逐渐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信息,未来10年里,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信息市场、产品市场、技术市场和劳务市场等也将初步形成,产业结构会比较合理,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将更加丰富,地理信息行业发展潜能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3)“一路一带”发展战略实施为地理信息产业提供广阔市场机会

目前,国家正在整合企业及各类政府资源,建设网络化地理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天地图”,其建设延至“一路一代”广阔区域及沿线国家,这为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行业内企业将由此获得国外业务机会,一方面,有助于我国地理信息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另一方面,利于本国企业抓住业务机会不断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参与国际竞争。

(4)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为13.06亿人,手机成为最重要的互联网终端,同年,智能手机的出货量达到4.57亿部,我国移动互联网呈现迅猛发展态势,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为手机地图的运营提供大量的用户资源,为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

2、不利因素

(1)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够

目前,国产遥感卫星数据源的规模和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差距,比如在产业上游,高中分辨率遥感影像市场90%用外国卫星,在高分辨率数据方面无法与国外数据源竞争;卫星导航定位和遥感的基础设施、技术装备和数据处理软件等主要依赖国外,数据显示,95%以上的地理信息高端技术装备市场被发达国家占领;大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方面也是国外产品占主流,其中,50%以上的地理信息高端软件为国外软件,海量多源地理信息数据处理、集成管理与网络化应用服务、地理信息数据分析、表达与可视化、信息共享与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技术研发不够,缺乏自主的大型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遥感影像处理软件等,自主技术保障能力不足,需要在创新上突破。

(2)数据标准不统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度低

地理信息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地理空间信息框架数据库、综合信息数据库、行业专题信息数据库。

不同的信息系统之间的技术标准、数据交换标准、元数据标准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别,难以共享,是阻碍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重大阻碍。

数据库的共享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需要政策、数据、应用、技术的高度集成,牵涉到产业链上各关联环节,包括采集、加工、存储、管理、更新、分发与服务等一系列问题,就需要在技术上实现统一。

平台建设的首要问题就是标准问题,标准统一才能编制相应的共享交换软件,才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另外,我国的基础地理信息政策对市场迫切需要的大比例尺基础地理数据保密要求较高。

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需要多元主体投入,尤其是民间资本参与,否则无法快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需求。

如果保密定位层次过宽,则会造成投资者无法参与。

(3)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标准落后

我国地理信息行业正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这样的新兴行业,我国有关政策法规、标准出台相对滞后,相关标准的制定明显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一是准入政策不完善,测绘市场准入门槛较高、部分测绘资质标准划分不合理、覆盖范围不全,针对地理信息工程服务和网络地图增值服务的准入标准和政策不完善。

二是对地理信息产业的政策引导和扶持、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等方面还有一定改进的空间,目前,宏观上国家已初步制定了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战略,但是在引导和激励投资的具体财政、税收、法律法规等方面政策的制定及落实上,还有一定不足。

七、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1、地理信息技术与前沿技术融合与集成

当前,地理信息技术与前沿技术融合与集成,已成为扩大地理信息技术在其他行业应用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如计算机辅助制图(CAD)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集成、测量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集成、三维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的集成、地理信息技术与其它信息技术的集成等。

地理信息产业作为地理信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需要使用诸多技术,以一个整体的方式来创建解决方案,这些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用户提供更为综合的解决方案,提供“一站式”服务,创造了更大的增值空间,其中,地理信息与信息技术(IT)的融合,使其从机构、传统行业的应用,扩张、演变为直接面向消费信息市场和消费者,释放出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商业价值。

近年来,地理信息产业与IT的融合发展吸引了阿里巴巴、Google、Facebook、苹果、腾讯这些IT高科技企业的关注,其纷纷花重金购买各类地理信息数据公司,包括数字地图生产商、位置定位数据提供商等。

地理信息技术与其它技术,如三维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物联网技术、工业控制技术等的综合集成应用,将不断为地理信息产业开拓更大的市场。

2、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地理信息服务迅猛发展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地理信息服务快速发展。

据易观国际预计,2015年手机地图的累计用户数将为6亿,渗透率达到64.6%。

手机地图也越来越多地占用用户的时间。

目前,中国具有互联网地图服务商资格的企业有100多家。

截至2015年年底,高德、XX的移动地图的用户已经超过一亿,且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四维图新推出了APP“就近儿”,以及SOSO地图、谷歌地图、老虎地图、导航犬、丁丁优惠等,也呈现较快的发展态势,

未来最具有市场规模的移动地理信息服务模式,一是基于本地服务的信息或者广告或者服务推送,包括O2O和社区化的推送产品。

二是本地搜索服务。

三是地理数据的服务。

3、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应用将打造智能地理信息服务

基于云计算的解决方案可以提供多种地理信息产品,允许从同一个平台上的不同网站收集、整理、加工、分析和使用地理信息数据集,而不需要迁移或转让。

云计算的使用可以减轻预算的压力,相关公共部门可以通过云计算模式组织管理大量地理信息,政府可以通过采用云计算降低数据存储成本,整合业务,从而帮助降低整体成本。

目前,国际国内一些企业正在推出地理信息云服务计划。

比如,谷歌的“对话式搜索”,其可以为客户提供一张地图,告诉用户开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目的地的方法。

未来,导航地图将变得更智能、更精确。

在驾车导航时,路径优化需要根据用户的出行时间、路程、当天该路况的拥堵程度来实时调整。

在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地理信息平台扮演基础性平台的角色,由目前普遍建成的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升级。

4、北斗导航系统将被广泛运用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已发射了16颗北斗卫星,其中有14颗在工作,主要覆盖亚太区域,而覆盖全球至少需要30颗卫星。

到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构成的导航系统将覆盖全球。

行业专家预计未来两三年将是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的增长爆发期,年复合增速将保持在30%-40%。

到2020年,整个产业规模将会超过4000亿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