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中国美术.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5310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鉴赏中国美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美术鉴赏中国美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美术鉴赏中国美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美术鉴赏中国美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美术鉴赏中国美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术鉴赏中国美术.docx

《美术鉴赏中国美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鉴赏中国美术.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术鉴赏中国美术.docx

美术鉴赏中国美术

美术鉴赏常识

鉴赏与欣赏

⏹鉴赏是鉴别和欣赏的意思。

⏹欣赏,一般不包含鉴别。

⏹美术鉴赏的内涵比美术欣赏的内涵更广泛。

鉴赏与欣赏

⏹欣赏是在有所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完整的赏析,其基本态度是肯定、赞许并为之感动。

⏹鉴赏是在一定层次的要求下对艺术作品进行鉴别、批评、赏析。

鉴赏美术作品的意义

⏹首先是对人类文明史和人的智慧及创造力的认识。

⏹其次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趣,培养审美能力及艺术素养。

⏹再次是通过不同的审美层面、审美内容、审美方法、审美途径,使审美鉴赏能力向更高层次推进。

鉴赏美术作品的基本规律

⏹艺术形式与时代、环境的关系。

⏹美术与美术作品的产生有着明显的民族性。

⏹宗教、信念对美术的影响。

鉴赏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

⏹比较法——找出艺术差异,进行比较、评析。

⏹博览法——大量的阅读、观察、分析、感受的基础上,积淀。

⏹重点法——从各种美术的特征入手,从重点的角度、防卫、画种层面切入。

美术起源

⏹从考古的角度讲,美术的起源从原始社会早期的石制生产工具开始。

美术起源

⏹游戏说(美术作为劳动之余的游戏活动而出现)

⏹代表人物:

席勒、斯宾塞

⏹“美术发生的真正动力是以外观为目的的游戏冲动,它既是人的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辩证统一,也是人类脱离动物界的标志”(席勒,《美育书简》)

美术起源

⏹巫术说(认为美术是对巫术的摹仿)

⏹代表人物:

爱德华·泰勒、詹姆士·弗雷泽、萨蒙·雷纳克

⏹“野蛮人的世界关就是给一切现象凭空加上无所不在的人格化的神灵的任性的作用——古代野蛮人让这些幻想塞满自己的住宅,周围的环境,广大的地面和天空。

”(泰勒《原始文化》)

美术起源

⏹摹仿说(认为美术是对现实、自然的摹仿)

⏹代表人物:

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

⏹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开始流行模仿说,认为美术起源于对现实的摹仿,实际上就是承认艺术是现实、自然的反映。

⏹中国古代画论中的“师造化”与西方摹仿说相似,认为现实是绘画的根源,强调画家要向自然学习,要真是地反映现实。

美术起源

⏹劳动说(劳动创造了美)

⏹美术起源于劳动。

人类在通过劳动获得物质产品的同时,创造了精神产品,它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标志。

美术的主要特征

⏹用一定的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作者对客观世界感受,所以美术又可成为“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

美术的主要特征

⏹绘画——美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美术的主要特征

⏹雕塑——又称雕刻。

⏹有局限性,不能像绘画那样描绘人物活动的环境,除一些带有情节性的浮雕外不宜于再现人物之间、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发展的进程,所以雕塑家需要对现实生活进行更集中、更概括的反映。

美术的主要特征

⏹工艺美术——是与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生产技术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美术形式。

⏹实用工艺美术和特种工艺美术

美术的主要特征

⏹建筑——最初是指基于以实用为目的而建造的居住场所。

⏹建筑是科学家属、物质材料、结构形体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同时又是形式美运用法则的综合体。

美术的种类

⏹绘画艺术:

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壁画、年画等等。

⏹雕塑艺术:

圆雕、浮雕、透雕。

⏹工艺美术:

实用工艺美术、陈设工艺。

⏹书法:

中国传统艺术

⏹篆刻:

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

⏹建筑艺术:

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雕塑

陶塑人面

⏹陶质。

高25.5厘米,宽16厘米。

⏹甘肃天水柴家坪出土,属仰韶文化时期,距今7000年。

⏹仰韶文化——属新石器时代。

因为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的仰韶村,约为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

⏹从旧石器时代开始,人们就已经把自身作为原始艺术观照的对象了。

⏹人头行黑陶瓶

青铜纵目人面具

⏹青铜。

高64.5厘米,宽138厘米,重约80公斤。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

⏹古蜀文化——距今约4800年。

⏹从《史记》《华阳国志》等典籍中,我们仅知道蜀民的先祖叫蚕从、鱼凫。

⏹三星堆出土的文物,形状奇特,人物形象也与中原文化大异,很显然,这里边埋藏着很大的秘密,埋藏着一段尘封的历史。

人面纹方鼎

⏹又名《大禾人面纹方鼎》。

⏹青铜。

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

⏹湖南宁乡黄村出土。

⏹鼎——古代的炊器,有圆形三足和方形四足两种。

是立在地上,线面烧火煮东西的器皿。

也是最重要的青铜祭器。

⏹体积有时会很大。

比如司母戊方鼎,高133厘米,口长79.2厘米,重达875公斤,在世界青铜器中都是罕见的。

⏹鼎又是国家的重器。

周有九鼎,是王权的象征。

⏹商鼎——一般是典重而庄严的,有一种稳重端庄、岿然屹立的感觉。

到周代,不仅地方特色越来越重,而且从造型上,从纹饰上,都逐渐变得灵秀一些。

⏹在《人面纹方鼎》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风格间的一点过渡特色。

鸮尊

⏹青铜。

高45.8厘米。

⏹1976年河南安阳小屯村妇好墓出土。

⏹鸮鸟——猫头鹰

⏹中国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以种类繁多、造型新奇、纹饰精美而著称,在中外文化艺术史上,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以至于史学界把夏商周时期成为“青铜时代”。

⏹妇好——商王武丁3个法定配偶之一。

⏹尊——酒器之一。

秦兵马俑武将俑

⏹又称《将军俑》。

陶质。

高197厘米,肩宽55厘米。

⏹世界第八大奇迹。

⏹一号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

坑内埋藏有略高于真人的陶人及陶马7000件。

⏹目前仅有六尊。

⏹出于一号坑,

是坑东端独立步兵

方阵的指挥官。

马踏匈奴

⏹石雕。

高168厘米。

长190厘米。

现在陕西兴平霍去病墓前。

⏹是茂陵石刻的主体雕塑。

运用象征性表现手法。

⏹一座纪念碑式的作品。

⏹凝重、庞大、粗犷。

与周秦文化有更为密切的关系。

击鼓说唱俑

⏹又称《说书俑》

⏹陶质,高55厘米

⏹四川成都天回镇出土

⏹动作夸张,表情天真稚拙,集中体现了汉代造型艺术重动作表现而不重结构的特点。

⏹充分体现出汉代雕塑表现形式活泼,不拘一格,线条简练的艺术风格。

马踏飞燕

⏹又名《奔马》《马踏龙雀》。

⏹青铜。

高34.5厘米,长45厘米。

⏹甘肃武威雷台墓出土。

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没有巨大的基座,也不是四足着地来保持平衡稳定。

⏹运用力学原理,把马身的重心落在着地的后足上,以体积不大的飞燕头、胸以及张开的双翅和尾羽作为支点。

四神瓦当

⏹中国的瓦分为板瓦和筒瓦两种。

⏹筒瓦接近屋檐的最后一个,头部有一个半圆或圆形的下垂物,保护屋椽。

这个下垂物就是瓦当。

⏹最早的瓦当见于周初,盛于秦汉。

⏹成为我国雕塑艺术中很特别的一种。

齐武帝萧赜景安陵天禄

⏹石刻。

长315厘米,高218厘米。

⏹现在江苏省丹阳县建山乡前艾庙。

⏹造型呈S形,这是典型的南朝陵墓石刻的样式。

⏹有一种流动舒畅的美感,减弱了石兽巨大的压抑感觉。

⏹脖子被有意地加长了,胸部也挺得很高,使S形造型的动感增强了许多。

石雕坐佛

⏹高13.46米。

现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20窟。

⏹云冈石窟据不完全统计,有大型窟21个,中小型窟32个,如果加上小窟小龛,总计千数以上,有各种造像五万一千尊。

其中最有名的佛窟之一,是“昙曜五窟”。

⏹受犍陀罗与凉州艺术的影响,也在无意识中把拓拔氏的英武与豪迈表现出来。

彩塑一铺

⏹泥塑施彩。

现在甘肃敦煌莫高窟。

⏹佛像基本上都是泥塑,然后施以彩绘。

⏹早期佛龛的形式,即一佛二胁侍菩萨。

胁侍菩萨

⏹泥塑。

高142厘米。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被成为“东方最大的泥彩塑陈列馆”

⏹生活化和世俗化的倾向。

菩萨立像

⏹白大理石。

残高110厘米。

1959年西安火车站出土。

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大部分躯体都裸露在外。

⏹身体弯曲扭曲,呈常见的S三段形。

⏹“丰若有肌,柔若无骨”

飒露紫与丘行恭像

⏹石刻浮雕。

高176厘米,长207厘米。

⏹现藏于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

⏹“昭陵六骏”——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什伐赤、青骓。

⏹高浮雕手法,人马都半面突出,细部几近镂雕,骨肉突凸,即所谓“骨肉雕”,使人和马各具不同的质感,形神兼备。

大卢舍那佛

⏹石雕。

高17.14米。

在河南洛阳龙门奉先寺。

⏹“四大佛窟”之一——龙门石窟。

⏹从北魏到隋唐时期开凿建造的两千多个窟龛,造像约九万七千三百余尊。

⏹佛像面容已经完全汉化和世俗化,而且是以女性化的形式出现的。

骆驼奏乐俑

⏹唐三彩。

通高66.5厘米,长42厘米。

⏹人物构成一椎体,压在骆驼四肢之间,使前倾的骆驼脖子与头不至于显得太重,整体造型稳重而又不乏灵动与变化。

⏹造型的灵动基本上来自骆驼脖子所构成的S形,人物之间也有一种动态的关系。

⏹黄、白、绿

乐山大佛

⏹又称《乐山大佛摩崖雕像》,因山有凌云寺,又名《凌云大佛》。

⏹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手指长8.3米。

⏹世界佛教雕塑中的一大奇迹。

慧能坐像

⏹铜铸。

高172厘米。

现在广东新兴六榕寺六祖堂。

⏹比例准确。

法衣华美,衣纹流畅自然,质感强烈,并极尽刻镂装饰之能事,是宋代人物雕塑中的优秀作品。

罗汉群像

⏹泥塑彩绘。

通长16米左右。

现在山东省长清县灵岩寺千佛殿。

⏹均采用坐姿,比真人稍大,塑绘结合,竭力追求真实感。

养鸡女

⏹石刻。

高125厘米。

现在四川大足石窟。

⏹很强的世俗化倾向。

⏹以世俗生活场景为创作对象的佳作。

大阿福

⏹泥塑。

⏹惠山泥人——在江苏无锡。

⏹采用空心薄胎,双面模制而成的,然后再施以彩绘,相当艳丽,民间艺术的色彩很重。

渔樵问答

⏹泥塑彩绘。

清代民间艺人张长林作。

⏹张长林——天津泥人张的创始人。

书法

甲骨文

⏹全称“龟甲兽骨文字”。

商周时期镌刻于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中国最早的文字。

⏹展现了一种非常奇特古朴的书法美。

毛公鼎

⏹西周宣王时期青铜器。

鼎上的铭文又叫“毛公鼎铭文”。

⏹两脚内侧有铭文,计32行,497字,内容是记铸此鼎的缘由。

⏹是西周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

⏹属大篆范畴,字形结构很美。

⏹大小错落,左右欹侧,长短参差,古朴;灵动。

石鼓文

⏹又称《猎碣》。

现在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

大篆。

⏹秦统一中国以前,通行的文字大篆是很不规范的。

《石鼓文》的出现,标志大篆已经在向小篆过渡。

⏹两端皆不出锋,如毛笔书法藏锋落笔藏锋收笔,比金文收敛一些,温润一些,但笔画劲挺有力,又显得柔中有刚。

泰山刻石

⏹又名《封泰山碑》。

小篆。

李斯书。

现在山东泰安岱庙,仅存9字。

⏹李斯是书法史上第一个有书迹留存下里的书法家,也是古今第一小篆书法家。

礼器碑

⏹石刻。

隶书。

现藏山东曲阜孔庙。

⏹几乎在小篆出现的同时,另一种更便于书写,更能表现作者个性的新书体——隶书,就已经出现了。

很快取代小篆,成为汉代通行的一种书体。

乙瑛碑

⏹刻石。

隶书。

18行,行40字。

东汉永兴元年(公元153年)立。

⏹结构可以说是汉碑中最美的。

比《礼器碑》更飘逸。

⏹同《礼器碑》相比,笔画要粗一些,给人一种更为丰满的感觉。

⏹完完全全的隶书笔法。

石门颂

⏹摩崖书。

隶书。

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刻。

⏹利用天然石壁,稍作铲削,即镌刻文字。

后来,就称这种刻于天然石壁的书法文字为“摩崖”。

⏹将隶书的整饬变味灵动,把规整变为奔放。

⏹其线条之流畅遒劲,在古代刻石中都是不多见的。

宣示表

⏹单刻帖。

小楷。

18行。

(三国·魏)钟繇。

⏹钟繇——兼善各体,尤精小楷。

其书法结构朴实严谨,笔势自然,开创了由隶书到楷书的新貌。

⏹和晋代王羲之并成“钟王”。

兰亭序

⏹行书。

28行,324字。

王羲之(东晋)的代表作,被后人称为“行书之龙”、“天下行书第一”。

⏹王羲之——字逸少,被后人尊为“书圣”。

创造了一种秀美流利的“今体”。

⏹行书——产生于东汉末年,既不像篆隶那样规矩,又不像草书那样狂放。

鸭头丸帖

⏹墨迹本。

草书。

绢本。

纵261厘米,横269厘米。

传为晋代王献之书。

2行,共15字。

⏹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

与其父并称“二王”。

幼时从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别创新法,自成一家,称为“破体”。

郑文公碑

⏹摩崖刻石。

北魏郑道昭书。

共上下两碑。

二碑文同,只少数几处有异。

⏹有篆书的笔法,隶书的体势,行书的纵逸风姿,又有楷书的端庄之像。

瘗(埋)鹤铭

⏹刻石。

正书。

文字右行。

⏹书人未定,故时代也无法界定,宋代黄长睿考证为南朝时梁天监十三年(514)刻。

⏹瘗,就是埋。

⏹字体奇逸,铭文笔势开扩,点面飞动。

九成宫醴泉铭

⏹简称《九成宫》。

唐代欧阳询书。

24行,行49字。

⏹欧阳询——书学二王,楷书劲险瘦硬,于平正中见险境,自成面目。

大唐三藏圣教序

⏹简称《圣教序》。

刻石。

唐代褚遂良书。

⏹用笔跌宕起伏,流畅自然。

在气韵上直追王羲之;且用笔、结字上圆润瘦劲,充满灵气,是唐碑中的精品。

大字麻姑仙坛记

⏹楷书。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撰并书。

原碑已毁,据剪裱本共901字。

⏹颜真卿¡ª¡ª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舒和,一变古法,自成一格,人称¡°颜体¡±。

古诗四帖

⏹纸本。

草书。

共40行,188字。

传为张旭所书。

原迹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张旭——为人狂放不羁,世称“张颠”。

尤善草书,被称为“草圣”。

与唐代另一位草书大家怀素齐名,称“颠张醉素”。

其狂草与李白诗、裴旻剑舞,号称“三绝”。

自叙帖

⏹纸本。

草书。

126行,698字。

唐代怀素书。

⏹怀素——本姓钱,字藏真。

出家为僧。

取法张旭。

“以狂继颠”。

⏹张旭与怀素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不可企及的高峰。

玄秘塔碑

⏹刻石。

楷书。

28行,行54字。

裴休撰文,唐代柳公权书。

⏹柳公权——晚唐时期最伟大的书法家。

将二王、欧、褚、颜等冶于一炉,吸收颜字的特点,使欧、褚中宫紧密,欹侧取势的初唐风貌变得开展大方。

黄州寒食诗帖

⏹墨迹本。

牙色纸本。

行书。

25行,129字,字前小后大。

宋代苏轼作。

⏹苏轼——“宋四家”之首。

以行书为主,随意为之,不拘成法。

用笔凝重,笔画肥厚、没有前任书法中那种纤细之感。

松风阁诗

⏹墨迹本。

粉花白纸本。

行书。

29行153字。

宋代黄庭坚书。

⏹黄庭坚——“苏门四学士”之首,“江西诗派”的创始人。

⏹重意轻法,他的书法,个性比苏、米更强烈。

以行草见长,结体中宫紧密,但笔画左伸右踢,任意延长,呈剑拔弩张之势。

蜀素帖

⏹墨迹本。

行书。

有乌丝栏。

71行,658字。

宋代米芾书。

⏹米芾——对晋唐以来书法的最大突破,是用笔。

他说:

“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

⏹所谓“一笔”,指中锋行笔。

所谓“四面”,是指中锋、侧锋、藏锋、露锋。

⏹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仇锷墓碑铭

⏹楷书。

墨迹本。

元代赵孟頫撰文并书丹篆额。

190行,行6字。

⏹赵孟頫——正、行、篆、隶、章草无一不精,尤擅行书和小楷,终于形成了自己圆转遒丽的风格,被人称为“赵体”。

和子由论书手卷

⏹行书。

明代董其昌书。

⏹董其昌——晚明时最杰出、影响最大的书画家。

行楷之妙,跨绝一代。

天真平淡、秀逸空灵的个人风格,对当时及后世影响极大。

行书字轴

⏹行书。

绫本。

纵175.3厘米,横54.3厘米。

清王铎书。

⏹王铎¡ª¡ª明末清初的著名书法家。

以二王为宗,楷书学颜,行书学米,草书学黄,形成了他激越跌宕的风格。

昔耶之庐记墨说

⏹纸本。

隶书。

纵84.9厘米,横44.7厘米。

清代金农书。

⏹金农——“扬州八怪”之一。

书法得力于碑学,成就主要在隶书。

篆书轴

⏹清代邓石如书。

无书写年月。

⏹邓石如——古茂浑朴,遒劲多姿,被世人所激赏。

隶书已经达到“平和简静,遒丽天成”的境界。

行书四条屏

⏹墨本。

纵126厘米,横28厘米。

清代刘墉书。

⏹刘墉——与梁同书、王文治并称清代中叶三大家。

用墨浓重,时称“浓墨宰相”。

结体没有一点火气,但却精巧飘逸,很有个性。

《<抱朴子>佚文》

⏹行书。

绫本。

纵130厘米,横30.5厘米。

清代赵之谦作。

⏹赵之谦——清末篆刻家、书画家。

最大特点是革新。

将碑与帖,将真、草、篆、隶结合在一起,互相取长补短,进行了最大胆的革新,形成了他外柔内刚的艺术风格。

行书苏轼诗屏

⏹行书。

纵167.5厘米,横34.8厘米。

清代何绍基书。

⏹何绍基——清代后期最有影响的书家之一。

“魏底颜面”是他的行草书中最主要的艺术特征。

语摘

⏹纸本。

行书。

纵192厘米,横92厘米。

清代康有为书。

⏹康有为——杰出的书法理论家,继包世臣《艺舟双楫》后著《广艺舟双楫》,为论述“碑学”的重要文献。

工艺美术

盛满了美的陶器

⏹陶器

 按用途分为饮食器、炊煮器和储藏器

 按陶质分为红陶、灰陶、白陶和黑陶

 按器表装饰分为素陶、彩陶、印纹陶和拟形陶

晶莹剔透的玉器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崇拜玉器的国家,也是玉文化高度发达的民族。

⏹四大玉石:

云南翡翠、新疆和田、陕西蓝天、辽宁岫岩。

无器不漆的漆艺

铸就王权的青铜器

⏹青铜器是中国工艺美术中最伟大的创造,世界上没有其他民族把青铜工艺的潜力发挥到如此的高度。

⏹造型设计所呈现的空前多样性,对我国各代工艺造型有深远影响。

无器不漆的漆艺

⏹是中国古代独有的工艺,日本、越南、朝鲜等国的漆艺是中国传过去的。

⏹在古代几乎无器不漆。

⏹髹(XIU髤)漆艺术是古老的华夏文明的代表,是比青铜、瓷、纸更悠久的文明创造。

铸金范银的工艺

⏹既是财富的象征,又是艺术的结晶。

⏹金银器的制作是到了唐代才开始发达,这是受萨珊金银器影响的缘故。

刻骨雕木化神奇

⏹有悠久的历史。

⏹刻骨雕木、锯木镂花、捏泥塑土。

⏹可谓点石成金的奇迹,素手造物化神奇。

烈火烧成的瓷器

⏹中国被成为“瓷国”,瓷器的发明创造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不怕酸碱,盛食不变味,易于洗涤。

⏹仅清雍正、乾隆年间,中国外销的瓷器达六千万件。

⏹是工艺美术史上最普及、最实用、最美观,也是最伟大的创造之一。

官窑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有南北之分。

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哥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这里所说的哥窑是指传世的哥窑瓷。

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

“金丝铁线”

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磁器名窑。

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宋时属汝州,故名。

釉色主要有天青、天蓝、淡粉、粉青、月白等,釉层薄而莹润,釉泡大而稀疏,有“寥若晨星”之称。

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

钧窑北宋著名瓷窑之一。

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

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

绘画

龙凤人物画

⏹帛画设色。

纵37.5厘米,横28厘米。

战国。

⏹充满神秘的气氛。

郭沫若认为,画中左侧的动物不是龙而是夔。

凤代表善良,夔代表邪恶,整幅画表现的是正义战胜邪恶。

⏹中国绘画最重视线,甚至有人称中国的绘画就是线的艺术。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

⏹绢本设色。

纵205厘米,上横92厘米,下横47.7厘米。

⏹想象力丰富,几乎采用了所有有关天上地下的著名神话传说故事。

用色讲究,装饰意味很浓。

⏹汉画是铺天盖地、不留空白的,给人一种充实的堆砌之美。

很富有装饰意味。

《洛神赋》图

⏹绢本设色。

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

晋代顾恺之作。

现为宋人的摹本。

⏹顾恺之——南北朝时期最伟大的画家之一。

绘画以人物画的成就最高。

第一个提出“以形写神”。

创造了“游丝描”。

⏹根据曹植的《洛神赋》创作的。

⏹洛神——洛水之神。

历代帝王图

⏹绢本重设色。

纵51.3厘米,横531厘米。

无款。

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系阎立本(唐)所作。

⏹阎立本——出身贵族。

尤以道释人物画著称。

作品用线劲健坚实,用色沉着浓重,在人物塑造上不仅重视形貌的描写,而且十分着意人物心理的刻画。

江帆楼阁图

⏹绢本设色。

纵101.9厘米,横54.7厘米。

初唐李思训画。

⏹李思训——出身唐宗室,官至右武大将军,画史上称为“大李将军”。

“青绿山水之祖”

⏹用笔遒劲,风骨峻崤,色泽匀净而典雅。

⏹山水画在南北朝已有萌芽,但隋代以前的山水画均无留存。

送子天王图

⏹长卷。

无款。

纸本墨笔。

纵35.5厘米,横33801厘米。

唐代画家吴道子作。

⏹吴道子——还没成年就以“穷丹青之妙”著称。

被后人称为“百代画圣”,同时又是中国民间画工的祖师。

⏹《送子天王图》(摹本)现存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人物画画法,被称为“吴家样”。

⏹表现在:

1、线条粗重,形成波折起伏,有“吴代当风”之誉;

2、造型准确生动;

3、设色被称为“吴装”(以简淡的色彩在线的阴面微染,增强立体感)。

雪溪图

⏹小立幅。

绢本水墨设色。

纵36.6厘米,横30厘米。

唐代画家王维作。

⏹文人画的代表作,表现文人雅士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的水墨淡彩绘画。

⏹王维——能吸收众家之妙,其水墨画尤为人称许。

簪花仕女图

⏹长卷。

绢本设色。

纵46厘米,横180厘米。

唐代周眆作。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周眆——最擅长画仕女。

“用笔秀润,色彩柔丽”,人物情态以“丰厚为体”。

⏹在一定程度上昭示出当时的审美意趣由宏丽向婉约的转变,有“周家样”之誉。

照夜白

⏹纸本墨笔。

纵30.6厘米,横34.1厘米。

唐代韩榦作。

现藏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馆。

⏹韩榦——被唐玄宗召为宫廷画家。

不拘于成法,注重观察事物和写生,坚持以真马为师。

⏹所绘马匹体形肥硕、神态安详、比例准确,一改前人画马遒劲龙体、筋骨毕露、姿态飞腾的“龙马”形象。

五牛图

⏹长卷。

纸本设色。

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

唐代韩滉作。

目前最早画在纸上的绘画作品。

⏹韩滉——中唐时期专画农村风俗的画家中最著名的一位。

伎乐图

⏹敦煌莫高窟壁画。

⏹敦煌壁画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佛像画、故事画、传统神话画、经变画、佛教史迹画、供养人画和装饰图案画七类。

韩熙载夜宴图

⏹长卷。

绢本设色。

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

五代顾闳中作,宋摹本。

⏹顾闳中——五代南唐画家。

⏹人物画——发展了唐以来的世俗化倾向,但在内容上那种盛唐时期欢愉升平的题材已日渐稀少。

⏹不仅善于把握生动的情节,而且十分主义对人物心理的表现。

匡庐图

⏹立轴。

绢本水墨。

五代后梁荆浩作。

⏹荆浩——“上突巍峰,下瞰穷谷”,多作大山巨壑,场面浩大,气势雄伟,空间感强。

⏹基于个人的创作心得,写出了一篇讨论理发的山水画论——《笔法记》,为中国的水墨山水画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关山行旅图

⏹绢本设色。

五代后梁关仝(tong)作。

⏹关仝——早年师荆浩,与荆浩同为北方山水画的创始人。

⏹“笔愈简而愈长,景愈少而气愈壮”。

被称为“关家山水”。

龙宿郊民图

⏹立轴。

五代时南唐董源作。

⏹董源——能画牛、虎、龙及人物,但最擅长画的是山水。

⏹多用水墨,北宋三大家之一和江南派山水画的开创者,成为明末莫是龙、董其昌等提倡的山水画南北宗论中的南宗巨匠。

写生珍禽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