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956559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美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美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美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美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美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美术.docx

《中国美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美术.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美术.docx

中国美术

中国美术简史

中国绘画

先秦两汉时期民族绘画风格的初步形成

中国绘画的萌芽、发展到成熟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

起初表现的仅是原始先的朴素的理想和生活,以及为上层社会政教服务,同时也反映各时代跌宕的社会风貌与世俗的生活图景。

在这漫长的历程中,直到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创造了实用器物和建筑物,并在上面作装饰布置的时候,才注意到对于画面的利用,人们在上面所绘制的装饰图象,便开创了最初具有画面构图意识的先河。

原始的中国绘画——岩画新石器时代的彩陶饰纹早期中国画的特征——战国帛画重彩洒脱的先秦漆画气势宏大的秦汉墓室壁画瑰丽的马王堆汉墓帛画生动写实的汉画像砖与画像石

原始的中国绘画——岩画

古代先民创造的原始岩画是中国绘画最早的遗存,它们大多分布在西北与西南,据说是游牧或少数民族部落所为。

也许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北人食肉勇悍,南人食蔬文雅,故而西北与西南的岩画各有特色。

西北岩画以刻凿为多,图案以动物为主,新疆天山岩画、内蒙古阴山岩画、甘肃黑山岩画等为其代表。

除动物之外,还有狩猎、生殖崇拜、放牧等内容,粗犷雄浑。

[原始]黑山岩画《狩猎图》

西南岩画以涂饰为多,图案以人物为主,云南沧源岩画、广西花山岩画等为其代表。

除人物之外,还有房屋、树木、神灵祭器等内容,朴拙神秘。

然而无论南北岩画,其以线条为构图,或斫凿,或涂饰,以线成面,大多形成阴面造型,富有幼稚夸张的特点,充满写实装饰之美,则是相互一致的。

[原始]花山岩画《战争庆典牧放图》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

距今4-7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生活由游牧、游耕而转入定居为主,陶器在农业、渔猎及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彩陶乃成为这一时期的文化象征。

其彩绘大致可分为图案、图画两类。

彩绘是陶器装饰中最卓越的手法,朴实明快,绚丽多彩的彩陶,由于地域、时间的差异,宗教习俗的不同,描绘形式的各异,在造型和风格上也各不相同。

有些条纹象征着起伏的波浪、同心扩散的水纹、绳革、丝网等。

红黑相同,朴素而匀称,流畅而简洁。

河南渑池的仰韶村、西安附近的半坡、甘肃的永靖,皆有大量的遗存。

[新石器时代]几何线条纹彩陶图画有穿衣的人物、野禽、奔鹿、游鱼、伏龟等,形状生动,明快活泼。

如青海省大通县孙家寨出土的一只彩陶盆,口内绘有3组相同的舞蹈人物,每组5人,手挽着手,面向一致,足下四道平行带纹,代表地面。

如果盆中盛有清水,微微晃动,则舞姿似动非动,更加绰约多姿,奔放灵动,富有节奏美感,堪称我国原始绘画中的上乘之作。

[新石器时代]舞蹈人物彩陶图

早期中国画的特征——战国帛画

最能代表战国时期绘画艺术成就的遗物,湖南省长沙出土的《美女龙凤图》、《人物御龙图》帛画。

这两幅世界上最早的丝织物绘画均是随葬的“铭旌”,具有送死者灵魂升天的含意,表达了楚文化中简朴的道家思想。

《美女龙凤图》帛画所绘墓主是位挽髻贵妇,她长袍细腰、垂地而盘的长衣前后张开。

妇人侧身而立,上身略微前倾,双手合掌颇具虔诚之态。

在仕女头上方有神龙祥凤。

全图表示着祈神引导,使墓主灵魂升天这一主题。

图上黑白的搭配、虚实的对比、动静的处理,变化有致,充满灵动。

全国以墨色线条为主,略加暗红色的淡彩,线描简劲而古拙。

[战国]帛画《美女龙凤图》

《人物御龙图》帛画正中绘一有胡须的男子,峨冠博带,上遮华盖,侧身驭龙。

龙身前下方有一大鱼开道,龙尾立一白鸟护卫,显示主人的华贵。

全图人物形象富有神采,尤其是配长剑,执缰绳的姿式,颇有大丈夫气概。

线条亦有轻重刚柔之变,色彩平涂与渲染兼用,运笔潇洒自如。

可以说,我国绘画人物的民族传统风格,至此已经形成。

[战国]帛画《人物御龙图》

重彩洒脱的先秦漆画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漆器的文明古国,先秦漆器,特别是战国漆器上的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熠熠生辉。

虽然当时漆画主要为

装饰图案,但其主体部分,却多表现为有明确意义的图画。

作法与帛画一脉相通,用毛笔画成。

如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内棺漆画,绘有龙纹、凤纹,或绘有鸟首蛇身,人面鸟身、人身鸟身、人身兽头等灵怪形象,以表示墓主得到神物的护佑。

这些漆画构成严谨,线描匀称健劲,冷暖色调对比强烈,带有浓郁的装饰趣味。

而同墓出土的木盒漆画《舞乐图》,笔法粗细不一,或平涂,或仅有轮廓,显得较为洒脱灵动。

[战国]木盒漆画《舞乐图》湖南长沙子塘出土的西汉漆画《漆奁车骑出行图》,以黑、灰、绿等色在红底上作画,画的是贵族出行内容。

此图采用“没骨”法,大面积涂抹,许多地方一笔画成而不重复填笔。

画面用色明快,笔调生动活泼,挥洒自如,气氛热烈。

这不仅说明当时绘画技巧的精细,而且也讴歌大自然的老庄思想亦占有一席之地,这就为今后山水画的产生埋下了伏笔。

[战国]漆画《漆奁车骑出行图》

气势宏大的秦汉墓室壁画

秦汉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中国进入统一的封建社会,国势强盛,统制者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坛庙、衙署、宅邸、祠堂、墓室等,秦咸阳宫,汉麒麟阁、云台、鲁灵光殿等,皆绘有气势恢宏的壁画,描述神话传说,标榜名将功臣,宣扬孔孟儒学,不一而足。

惜代久年湮,几无遗存。

如今仅有汉墓壁画幸存于世,散见于河南洛阳八里台、河北安平逯家庄、辽宁金县营城子、山西平陆枣园村、内蒙古和林格尔等地。

[汉]墓室壁画《车骑出行图》

这些壁画大多缅怀墓主生前显赫的生动场景,带有写实色彩,如墓主出行、行猎的威仪,居家宴乐、迎宾的盛况仕途升迁的荣耀等;也有的壁画描绘神话传说故事,祈求墓主升入极乐仙境。

汉墓壁画大多构图充实完整,人物、动物错落有致,画面变化大多构图充实完整,人物、动物错乱有致,画面变化与动感丰富,有的作品虽落笔寥寥,线条却流畅肯定,勾画得体,很能捕捉对象的形神特点,俭朴率真,引人入胜。

[汉]墓室壁画《宴饮观舞图》(局部)

绚丽的马王堆汉墓帛画

汉代绘画遗存中最精彩的当数帛画,而其中最令人动魄惊心的便是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T字形“非衣”,系驮侯利仓之妻盖棺的吉祥物。

画面分天朝、人间、地府三段。

天上为横幅,其余为直幅。

分别以太一神、驮侯妻、祭祀者、合欢鳌为各段的中心。

天界有扶桑树、九个太阳、嫦娥、新月,以及象征长寿的蟾蜍、白兔;日月同辉,令人神往;天门有司命守卫。

气界为驮侯妻缓行升天,吏前婢后,迎护隆重。

人间双龙穿璧,象征幸福吉祥;家属聚集祭祀,祈求死者灵魂早归仙境。

最底部合欢鳌背上大力神,双手、托着大地,孔武有力。

全图内容丰富,想象瑰丽。

[汉]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

写实生动的汉画像砖与画像石

在厚葬之风盛行的汉代,人们用有画像的画像石、模印烧制的画像砖建造墓室、祠堂、石阙等,装饰建筑,炫耀地位。

其大致分布在经济与文化较为发达的山东、河南、江苏、四川一带。

这些画像砖石以描绘现实生活的题材居多,如生产、狩猎、收获、宴饮,娱乐、战争、教育、民间故事等;也有的宣传儒家忠孝节义思想,或放映道家羽化升仙的愿望,表现了当时人们的精神追求,成为汉代世风民俗的写真。

如山东嘉祥武梁之车骑、西王母、历史故事巨型画像石,河南南阳出土的《斗牛》画像石,四川大邑出土的《戈射收获图》画像砖等。

[汉]南阳画像石《斗牛》

汉代画像砖石的绘画技法较为粗拙凝重,注重形体的大致勾勒,而不作局部的细致处理,风格质朴粗放,自然平实,构图独立、简率,却黑白对比分明,富有装饰趣味。

这些坚硬砖石而留下的艺术珍品,至今仍以其独特的特色而焕发着不灭的光辉,显示不朽的艺术魅力。

[汉]大邑画像砖《戈射收获图》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的发展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由统一到分裂的混乱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却奇异地飞跃发展起来。

这里包涵着几个重要因素:

一是战乱流离虽给社会造成破坏,但却促进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二是佛学的兴起,导致美术的兴盛;三是士族的产生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

这一时期人们挣脱了正统儒学的精神羁绊,个性得到张扬,绘画艺术得以蓬勃发展。

壁画、漆画从技法到形式都趋于高超。

卷轴画开始兴起,卫协、曹仲达、顾恺之、陆探徽、张僧繇等一批优秀画家脱颖而出,成为划时代的艺术大师。

此时,人物、山水、动物题材展现于画面,但尚未脱尽传经载道的窠臼,可见传统影响之深远。

绘画理论的研究开始发端,谢赫的《画品》提出绘画的社会功能和品评标准,无疑这种专业评说使绘画开始成为一个专门的领域。

“佛画祖师”曹仲达东晋画坛“三绝”顾恺之皇帝画家梁元帝的《职贡图》《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士大夫的典范北朝绘画殿堂——敦煌莫高窟壁画西域克孜尔千佛洞壁画边关风情——嘉峪关墓室壁画

“佛画祖师”曹仲达

三国时期,兵祸连结,杀伐无已,提倡和平行善的佛教乃迅速发展,一些西域(今中亚一带)僧人将佛本生故事画传到内地。

吴国画家曹仲达见后,摹写不已。

他心敏手灵,能将佛像头、面、手、足、肩、背等人体比例,画得与真人一样。

后来由熟生巧,自成一体,所绘人物,衣纹折皱,紧贴身体,富有立体感,世人有“曹衣出水”之称,号“曹家样”。

曹仲达学会佛像后,或绘卷轴以供礼拜,或图寺壁以助庄严,所作大佛像有的高达5丈,气魄恢宏,庄严妙相,仰之弥高,令人肃然。

他被誉为“佛像之祖”,对佛教东渐起到一定的推动

[南朝?

梁]张僧繇

十八宿神形图卷(局部)

世传曹仲达绘有《维摩诘图》、《释迦牟尼说法图》等。

他的画风为卫协所师承,再传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不仅佛像画绵延不绝,风行百代,而且人物画也精益求精,蔚成大观。

 

东晋画坛“三绝”顾恺之

曹仲达的再传弟子顾恺之(346年—407年),为东晋大画家和文学家,他以“画绝、才绝、痴绝”而驰名于世。

顾恺之主张画人物要有传神之妙,而关键在于阿睹(眼)中。

因此他一反汉魏古拙之风,专重传神,点睛最妙。

年轻时曾为建业(今江苏南京)瓦棺寺作摩诘像壁画,当众点睛,观者如堵,施舍钱顷刻超过百万,从此他的名声远扬四方。

[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唐摹本)

顾恺之之所作人物画,善于用淡墨晕染增强质感,运用“铁线描”勾勒出劲挺有力的细线,人物五官描写细致入微,动态处理自然大方。

并以人物面部的复杂表情,来隐现其内心的丰富情感;衣服线条流畅而飘逸,优美生动,充满艺术魅力。

晚年笔法如春蚕吐丝,似拙胜巧,傅以浓色,微加点缀,而神采飘然,饶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南朝陆探微、唐代吴道子等皆临摹过他的画迹。

现今传世的顾恺之作品摹本有歌颂曹植与甄氏爱情的《洛神赋图》,和劝诫妇女德行的《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

[晋]顾恺之《列女仁智图》(局部,宋摹本)

--

南朝梁元帝与《职贡图》

[南朝?

梁]萧绎《职贡图》

随着绘画的发展,除文人(如顾恺之)参与绘画外,皇帝也加入了画家的行列。

若以传世画迹来看,南朝梁元帝萧绎(约508年—554年)应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皇帝画家。

他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七子,聪慧好学,自幼爱作书画。

当时南朝与各国友好相处,来朝贡的使臣不绝于途。

萧绎《职贡图》,原图共三十五国使,如今只存十二使,如描述滑国、波斯、百济等使臣像,并撰文述各国风情,以记起事。

原图不存,现有宋人摹本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院。

这副纵27.2厘米,横200.7厘米的图上,使臣着各式民族服装,拱手而立。

从他们仆仆风尘的脸上,流露出来到南朝进贡时既严肃又幸喜的表情,同时也传达不同地域和民族使者的不同面貌和气质;脸型肤色,各具特点。

此图线条以高古游丝描为主,间以兰叶描,简练遒劲,并分层次加以晕染,形象准确生动,富有装饰性。

在南朝卷轴画无一存留的今天,这幅宋摹本无疑是研究、了解当时各国历史风俗与中外关系的宝贵资料。

[南朝?

梁]萧绎《职贡图》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士大夫的典范

[南朝]画像砖《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魏晋间以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为代表的风流名士,因不满暴政,乃逍遥山林,谈玄醉酒,长歌当哭,不与统治者合作,世称“竹林七贤”。

后世画家顾恺之、陆探微等仰慕他们旷达不羁的行径,作有《竹林七贤图》,可惜今以不存。

所幸

 

1961年在南京地区的南朝墓室中出土了《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画像砖。

图中的荣启期是春秋时代的名士,他与七贤有共同之处,故被画在一起。

全图线条挺劲锐利,是仿顾、陆之作。

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室的画像由200多块墓砖组成,人物形象皆作线雕而凸现在画面上。

画家抓刀如笔,准确生动,南壁为嵇、阮、山、王四人,北壁为向、刘、阮、荣四人。

人物之间以银杏、垂柳、松槐相隔。

八人均席地而坐,但各以一种最能体现自己个性的姿态来表现,有的抚琴啸歌,有的颌首倾听,有的高谈玄理,有的舞弄如意,人人宽衣博带,孤傲高雅;崇尚老庄之情,追求个性之心,溢于画面。

士族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画像砖上得到充分地表现。

[南朝]画像砖《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北朝的绘画殿堂—敦煌莫高窟

如果说南朝画家以木结构的寺院为创作中心,那么北朝画家则是以石窟佛寺为活动场所。

因木质不如石质易于保存,故至今传世的北朝绘画远远多于南朝,集中在当时少数民族政权开凿的甘肃、新疆等石窟中。

其中甘肃敦煌莫高窟最引人瞩目。

经历代开凿,如今它有492个洞窟,4.5万平方米的壁画,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敦煌莫高窟外景

莫高窟的北朝绘画内容,主要是讲述佛组出世前经历的佛本生故事,与佛出世成道后的说法场景。

佛本生故事内容丰富,有鹿王本生、萨垂那本生、须达那本生等故事,宣扬佛家忍让、善良与因果报应思想,故事以连续的场面展开,从左右向中心发展,构思完整。

画面厚重朴拙,线条粗放,有大片颜色的平涂,可看出受到汉墓壁画及印度阿旃陀壁画的双重影响。

[北魏]敦煌壁画《九色鹿本生》

《伎乐天》采用恰当的装饰手法,将两位飞天巧妙地布置在龛沿转角与背光之间的几何形中,飞天衣饰飘带随风而起,翩翩起舞。

给说法图画增添了妩媚活泼的气氛。

因此有人要将敦煌莫高窟喻为“飞天的故乡”了。

此图为西魏飞天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幅。

[西魏]敦煌壁画《伎乐天》伎乐天是佛教中的香音之神。

这是甘肃炳灵寺石窟中的飞天,无论构图、形象、动态等方面的处理,都异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

[西秦]壁画《伎乐天》

西域美术奇葩克孜尔千佛洞壁画

新疆是佛教东渐的“桥头堡”,魏晋时期开凿的克孜尔千佛洞代表了当时的艺术成就,气势雄伟森严,外来影响大,民族风味浓。

它的壁画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有菱格图案。

在每个菱格中画着不同的佛本生故事、因缘故事、供养故事和千佛故事,皆以单幅的形式表现一个完整的内容。

这些菱格还含有佛教意义,莲瓣表示莲花,山为须弥山,树为菩提树,皆是佛家吉祥的象征。

[魏晋南北朝]

克孜尔千佛洞菱格图案

克孜尔千佛洞壁画的人物,用曲铁盘丝描法与凹凸不平的染色法,线的韵律感强,人物脸呈椭圆形,脖子粗糙,胸体健壮,身体修长,手背圆肥,手心丰满而富有弹性,带有幼稚纯朴的美感,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审美观相吻合。

由于克孜尔千佛洞壁画富有装饰性,色彩绚丽,将有限的穹顶与窟壁开拓成一个大千世界,扩大了绘画艺术表现空间的层次和深度,而被后人誉为西域美术的奇葩。

[魏晋南北朝]克孜尔千佛洞菱格图案《乐神图》

边关岁月——嘉峪关墓室壁画

[北齐]太原墓室壁画《仪卫出行图》

除石窟壁画外,北方的墓室壁画也很发达,如河南邓县南齐墓门彩画砖、河北的东魏茹茹邻和公主墓壁画、山西太原的北齐睿墓壁画等,而以嘉峪关魏晋间墓室壁画最为丰富。

6座墓共存壁画6000余幅。

内容包括农桑、畜牧、井饮、狩猎、林园、屯垦、营垒、庖厨、宴饮、奏乐、博奕等,从多方面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社会生活。

壁画是以每砖各成单位的小幅构图,与汉画分层排列的布局法有所不同。

画工以大写意手法,概括地刻画形象,粗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幅活泼感人的画面。

线描均以中锋勾勒,多用富于弹性的园弧线,灵动潇洒,简练奔放,却不失外形的准确。

色调热烈明快,单纯和谐,人们日常生活中瞬息的细节,被画工传神的手笔扑捉与画面上,主题朴素,洋溢着生活情感。

这些壁画说明河西地区的传统壁画艺术,在北朝佛教壁画兴盛之前,就有了成熟的面貌。

[魏晋南北朝]嘉峪关墓室壁画《进食图》

绘画趋向全盛的隋唐五代时期

[唐]张萱《捣练图》(局部,宋摹本)

 

隋、唐、五代时期(581年—960年),是中国古代绘画全面发展的时期。

由于隋唐两代的相继全国大一统,特别是唐代贞观至开元的一百多年间,政治昌盛,国力强大,版图扩大,经济繁荣,国内各民族关系融洽,中国文化交流也相当活跃,促进了封建文化步入鼎盛,是中国绘画史上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阶段。

当时涌现大批著名的画家,见于史册者就达200余人,为前所未有。

画家在不断吸收近域与外来影响的基础上,艺术表现技巧更加丰富,创建题材也空前广泛。

人物画愈发注意反映现实生活,和刻划人物的精神气质;山水画分出青绿和水墨两大体系,并产生南北不同的地域性风格;花鸟画创立工笔设色和水墨淡彩、没骨等多种表现方法。

宗教画亦显得更为绚丽多彩。

五代时期出现的宫廷画院还产生许多以家族为单位的创作群体,受王室优待,画艺得到充分的发挥。

可以说,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成就,超过了以前各代,气势豪迈,影响波及当时的东方各国,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高峰。

[唐](传)阎立本《古帝王图》

卷轴画形成了中国绘画的标志“吴带当风”——吴道子山水画的成熟时期花鸟走兽的独立发展阶段丰富多姿的敦煌壁画世事斑斓的墓室壁画《韩熙载夜宴图》与史实山水画两大流派的崛起花鸟画两大流派的形成“界画”的严谨工丽和风情述事的“风俗画”

卷轴画的兴起

隋唐时期,壁画虽为绘画大宗,如宫殿、寺庙、旅舍、石窟、墓室等处的壁画,富丽堂皇,令人叹为观止,但卷轴画也开始兴起,并因便于创作、收藏、观赏而逐渐流行。

画家的创作天地更为自由广阔。

传为隋代展子虔(约550年—604年)所作的绢本设色《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一件山水画卷。

画家表现了贵族游春的主题,以抒情而又近似记实的手段展示了祖国江山的美丽,和贵族生活的优雅舒适。

[隋](传)展子虔《游春图》

图中的山、树、人物、波纹、屋宇,皆用线描画成,轮廓准确优美;山梁以石绿,略施淡赭,在山后白云的映衬下,格外明丽可人,花用粉点,树敷浓绿,人物与屋宇则染以白粉或朱红,愈见轻快显目。

风格细腻,情调委婉丰富;咫尺之内,备千里之趣。

这幅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佳作,有“丈山、尺树、寸马、豆人”之评,人与自然配景的比例较为合理,与前代“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景况大不相同,成为卷轴山水画兴起的代表作,并对后世青山绿山水的产生,起到直接地推动作用。

传为张萱的另一幅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也很著名。

[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吴带当风”——吴道子

[唐](传)周昉《簪花仕女图》

唐代人物画十分繁荣,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才济济。

初唐的阎立德、阎立本兄弟,来自西域的尉迟跋质那、尉迟乙僧父子及梁令瓒;中唐时期的张萱、周昉及后期的卢楞伽、孙位等,皆名著一时。

[唐]孙位《高逸图》(局部)

其中以盛唐时期的吴道子最为出名。

他一生作过无数佛教、道教壁画,仅长安、洛阳两京的寺观壁画就达300余幅。

他的画艺全面,人物以外,山水、鸟兽也无所不精,被后世奉为“画圣”。

[唐](传)吴道子《送天子图》(局部,宋摹本)

吴道子所画的人物颇有特色,与晋人顾恺之、陆探微不同,以疏体而胜顾、陆的密体,笔不周而意足,貌有缺而神全;他还一变东晋顾恺之以来那种粗细一律的“铁线描”,善于轻重顿拙似有节奏的“兰叶描”;突破南北朝“曹衣出水”的艺术形式,笔势圆转,衣服飘举,盈盈若舞,形成“吴带当风”的独特风格,风行于时,被称作“吴家样”。

吴道子善于把握住传神的法则,注意形象塑造的整体,故所画执炉女子壁画,达到“窃眸欲语”的地步。

十分传神生动。

他的画与张旭的草书、斐的剑术,被誉为当时的“三绝”,并且影响远及日本、韩国等地。

至今在日本还保存着传为他作的《送子天王图》。

山水画的成熟时期

唐代的山水画继隋代之后,更为蓬勃发展,趋于成熟,并且形成风格不同的两大主要流派。

一是以武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俗称大小李将军)为代表的青绿山水;一是以文臣王维(俗称王右丞)为代表的水墨山水。

[唐](传)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唐]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青绿山水以勾勒为法,用笔细密烦琐,颜色以石青、石绿为主;有时为了突出重点,勾以金粉,使画面产生金碧辉煌的装饰效果,亮丽壮观,工致动人。

如传为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李昭道《明皇幸蜀图》等,色彩富丽,情感外露,十分耐看。

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以之来表现景物的体和面。

即便设色,也讲究自然清淡,追求含蓄、悠远、纯净的境界,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为高。

如传作王维《雪溪图》平淡天真,感情委婉,十分耐思。

青绿和水墨效能的发挥这二种流派的出现,体现了审美情趣向多元化的发展,它们都受到后世的推崇仿效。

到了明代,董其昌以佛教禅宗南北之分来譬喻李思训、王维、称李氏为北宗山水的鼻祖,而将王维视作南宗山水的奠基人。

[唐](传)王维《雪溪图》

花鸟走兽的独立发展阶段

与人物、山水画一样,唐代的花鸟走兽画也进入了独立发展的阶段,受到宫廷与民间的广泛欢迎,并涌现出一批专画花鸟,或专画牛、马的杰出画家。

如薛稷擅长画仙鹤,杜甫有诗称其画鹤“低昂各有意,磊落如长人”。

姜皎擅长画鹰,画面突兀逼人,充满肃杀之气。

[唐]韩幹《照夜白图》

再如曹霸,精于画马,生机勃勃,超凡脱俗。

其弟子韩幹,有出蓝之胜,所绘《照夜白图》,用洗练而富有弹性的铁线勾勒后稍加渲染,将一匹烈马狂暴不羁的神情刻划的栩栩如生,四蹄腾越,昂首嘶鸣,有脱缰而去的势态,不愧为大手笔之作。

他向唐玄宗说,皇宫禁苑内的良马皆是他绘画写生的范本。

韩幹画的马脚短而身肥,强悍威猛,具千里之相,有“唐马”之誉,对后世影响较深。

[唐]韩幹《御马图》[唐]韩滉《五牛图》

唐德宗时的丞相韩滉,擅长画牛,传世的《五牛图》运用粗放豪迈的劲挺的线条来表现牛的健壮朴厚,画风朴实、沉着,结构严谨,五牛各具特征,形态各异。

笔法简朴而变化多趣,曲尽其妙。

此外,腾昌佑的花鸟、刁光胤的羊、萧悦的竹等,皆以独门专科见称于时,给花鸟走兽画的全方位发展奠定了基础。

丰富多姿的敦煌壁画

敦煌莫高窟现存洞窟半数以上为隋唐创建,这些洞窟内至今仍保留着大量以“经变”与供养人为主的壁画,或叙述佛经故事,或描绘供养人物,与前代偏重佛本生及说法图有所不同,光彩焕然,驰誉中外。

这显然与当时封建社会高度发展有关。

欢快明亮的气氛,代替了阴森悲惨的情调;喜庆升平的极乐幻想,成为人们理想中的佛国世界。

围绕着经变内容的描绘,穿插了宴饮、阅兵、行医、旅商、农耕等生活场景,简练真实而富有情趣。

如《西方净土变图》,除了佛与弟子外,图中展现了琼楼玉宇、仙山碧树,乐队高奏,舞妓翩翩,一派花团锦簇、绚烂华丽的气氛,与其说是天上佛国,还不如说是人间帝皇贵族生活的再现。

[唐]敦煌壁画《西方净土变图》敦煌壁画的人物造型,由粗犷而进入精细,身躯准确生动,男子宽衣博带,气象雍容;女子体态丰肥,艳丽多姿。

尤其是菩萨像,更多现实生活中的女性之美,端庄文静,窈窕可爱,温柔亲切,一如凡俗。

这些均表明隋唐时期的绘画,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人们重视现世的感受,已胜过对佛国天堂的信仰。

画师们凭自己对现实的热枕,创造出一幅幅精美绚丽、色调明净的图卷,他们非凡的创造力和高度的写实技巧,使隋唐宗教绘画的现实主义因素,得到充分地发挥。

[唐]敦煌壁画《文殊菩萨图》

世事斑斓的墓室壁画

唐代的墓室壁画,亦随着帝王厚葬之风的发展,规模和艺术水平均令前代望尘莫及。

特别是乾陵内章怀太子李贤墓、永泰公主李仙惠墓、懿德太子李重润墓壁画,篇幅宏大,布局严谨,内容丰富,如驯豹、客使、宫阙、宫女、伎乐、马球等宫廷奢逸生活内容,皆在画面上一一展现,反映了王室贵族至死仍迷恋人世的荣华富贵,希图死后继续穷奢极逸。

章怀太子墓室有壁画50余组,面积近400平方,其中《女侍?

观鸟扑蝉图》,画三名宫女在深庭大院内虚度青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