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课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5149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型课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微型课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微型课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微型课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微型课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型课题.docx

《微型课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型课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型课题.docx

微型课题

“微型课题研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微型课题研究策略浅谈

一、什么是微型课题?

“微型课题研究”也称微型科研,是指把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梳理、筛选和提炼,使之成为一个课题,并展开扎实的研究。

研究的着眼点主要关注于教育教学细节,研究内容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真问题、实问题、小问题,研究的周期短,见效较快。

二、微型课题的界定

微型课题源于一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与反思,以及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

关于微型课题的界定,目前比较成熟的说法有两种:

一是:

“微型课题”是教师为解决一个具体的、较为微观的现实问题而建构和确立的小课题。

二是:

微型课题研究是研究者采用一般的科学方法或合理手段对细微的教育问题进行观测、分析和了解,从而发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教育现象之间本质联系与规律的认识活动。

我们不妨咬文嚼字、顾名思义。

“微型课题”的中心词是“课题”。

为什么不用“问题”而用“课题”呢?

这强调它是相对于宏观、中观课题而言的一种课题研究的类型。

研究中不只是寻找问题的答案,还需要用到一些常用的课题研究方法,只是要求“微”,相对简单,不追求方法自身的严密性,不强调研究的学术性、规范性,不一定需要教育科研机构的认定。

它是一种平民化、草根化、大众化的研究样式。

“微型课题”的关键词是“微型”。

为什么不用“微小”而用“微型”呢?

“型”有“成型”的意思。

首先,问题要成型。

微型课题研究的是具体的小问题,但又不是一己的、个别的、即时解决的问题,而应能由点及面,推而广之,成为某一“类型”的问题。

例如《一道平面几何题的多种解法研究》,对象过于细小,属于个别问题,并且一堂课内可以解决,因此不能成为“微型课题”。

其次,结果要成型。

微型课题研究的成果除了用报告、论文的形式表达,还可以用教育叙事、随笔、案例等形式表达。

尽管后者比较自由,但也需要有一定的规范,要成型,要有聚焦的问题,对核心词的界定,研究经过、操作经验的叙述,体验或感悟的总结等。

对于“微型”的核心词“微”字,不妨做以下解读:

内容微:

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有价值的细小问题。

理论微:

不需要有多高深的理论作支撑,也不需要多前卫的理论作铺垫,只要能把自己研究的话题说透就行,让人觉得很有道理即可。

成本微:

研究涉及的范围小、人员少、过程简、周期短,不必大张旗鼓地组织申报,也不必劳师兴众地麻烦专家鉴定。

观察微:

教师要带着课题意识去细微观察生活,捕捉小而有价值的问题。

研究中观察要敏锐、思考要细致,记录要详细,研究要深入,努力探究解决问题的良策

三、微型课题特征、理念

微型课题研究以“小切口、短周期、重过程、有实效”为基本特征,以“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为基本理念。

问题即课题

倡导每一位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这也是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前提。

要求教师按照切口要小、选题要准、研究要实的指导思想,从自身的需求出发,从一个个实际的教学实例出发,认真解析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寻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自我诊断,然后在若干问题中筛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

对策即研究

确立问题后,作为研究对象,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

教师们将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

微型课题研究的一般思路是:

确立问题(提出解决什么问题)——预设目标(期望获得什么结果)——设计步骤(设计研究的步骤方法)——主题阅读(围绕问题查找资料)——研究实施(在教学中应用验证)——总结提高(提供经验和成果)。

收获即成果

微型课题研究目标定位为“收获先进的教育理念,蕴积灵动的教育智慧”。

要求教师把研究过程中的感悟、体会记录下来,撰写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等。

四、微型课题研究的特点

微型课题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小、实、活、短、平、快”。

1、小,即微小。

研究的范围小、问题微、人员少、时间短、成本低。

这是微型课题研究最显著的特点。

2、活,即灵活。

首先,实施流程没有规划课题那么复杂。

其次,组织形式上,可以单独,也可以合作研究。

第三,选题灵活、自由,可以重复。

可以说微型课题研究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人人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

3、实,即实在。

研究要重实践,讲实用。

首先是选题“务实”,要立足教育教学实际。

其次,过程“踏实”,要在教中研、研中教,不游离于教育教学实践之外。

再次,成果“真实”,强调在“做得好”的基础上“写得好”。

4、短,即周期短。

时间短的两至三周,长的三至五个月,最长的一般不超过一年。

5、平,即符合当地、当时教师的研究水平。

微型课题对研究技术水平、理论水平要求不高,教师学得懂、做得会、用得上。

6、快,即见效快。

研究周期短,问题解决快。

从概念界定和特点上看,微型课题强调从教育教学的“微”处着手研究,从“实”处收效。

微型课题看似“微不足道”,反过来就是“道足不微”。

研究者真能“道足”,课题自然就“不微”。

五、如何开展微型课题研究

(一)确定问题

     爱因斯坦说: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力、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英国科学家贝尔纳曾经说过: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

”因为这需要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归纳的能力,质疑反思的能力,还有是否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条件。

如果选择研究问题是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第一步。

研究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疑难中寻找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随着学生个体和群体变化的加剧,教师时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疑难或困境。

从目前来看,这些疑难或困境至少有四种类型:

       一是教师的设想、计划与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

例如,新课程要求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在参与教育活动中亲历知识发生的过程、体验其存在的价值,并在互动中不断生成。

教师以此为基点,通过一系列新的教学设计,试图达到引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

但实施下来,效果并不明确,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受到一定影响。

      二是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目标之间或价值取向之间的冲突与对立。

例如,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一指导思想出发,在教学中常常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作业,但这种做法却造成了一些学生跟不上功课,经常伴随着一种失败感,甚至导致了他们产生厌学的情绪。

      三是教育教学中的“两难”情境。

“两难”情境在教育教学中比比皆是,有时甚至贯穿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

例如,顾及到了单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有可以妨碍了学生集体;关注到了学生的兴趣,规范性、一致性的要求就有可能被削弱了;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与班级生活中确立起来了,教师的引导角色就有可能无法实现了。

     四是不同的人或群体对待同一教育教学行为的不同看法。

例如,教师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做出新的尝试,以改进过去课堂上灌输、传递的情形,但周围同事或家长却对此并不认同,觉得教师是在出风头,担心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处处留心有课题。

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一个转瞬即逝的细节,一句有意无意的话语,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一幕淡而有味的情景,都可牵引出一个意义无穷的微型课题。

正如钱钟先生所言:

“从飞沙、麦浪、波纹里看见了风的姿态。

”千变万化的教育世界中蕴藏着无数可以生成微型课题的“飞沙、麦浪、波纹”,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秉有善识的慧眼、善感的慧心。

对于每天走过的教育生活,只要我们时时留心,细细体察,善于观察,定会处处留心皆学问,时时处处有问题。

     教师怎样把问题转化为课题呢?

通过情况下,教师针对自己日常教学中的问题,可以凭借丰富的经验轻松地解决这些问题,完成教学任务。

但有些问题只凭借经验是不能解决的中,比如讲解某个“教学问题”,当教师按照自己的经验处理这些教学问题时,如果发现原来的教学问题并没有解决,这就暗示这个问题可能是一个新的“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教师需要追根溯源、查阅资料、借鉴他人的经验,制定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加以解决,这样一般的教学问题就有了研究会的状态,可以称之为研究性教学。

在研究性教学中,教师遇到的教学问题,就转化为教学研究的课题,可以称之为“问题课题化”。

一旦教师追踪某个教学问题,一旦教师关注“他人的经验”并借鉴他人的经验来解决某个教学问题时,这个教学问题就转化这“课题”。

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教师解决问题)”的校本研究过程、小课题研究过程。

在这里,“为了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验证教学理论,而在于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实现教学的内在价值。

“在教学中”主要是研究教学之内的问题,而不是教学之外的问题;研究教室里发生的教学问题,而不是研究别人的问题;是研究现实的教学问题,而不是某种教学假设。

“通过教学(教师解决问题)”是教师本人在教学中亲自解决问题,而不是让教师放弃解决问题的责任,由别人来帮助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确定课题的一般方法是:

第一步,发现和提出问题,也就是拟题;

第二步,查找资料,分析问题,也就是拟提纲;

第三步,根据实际,敲定题目,也就是定题。

      在选题上一般存在这样的误区:

一是认为越新越好;二是认为越热越好;三是认为越大越好,四是认为嫁接的比自拟的更好。

其实,新的、热的不一定是对的、好的,旧的、自拟的也不一定是错的、坏的。

在选题上要注意热中求冷,同中求异,小题大做。

 

(二)制订方案

    研究方案是对课题研究的总体规划,是指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思路和框架。

研究方案要解决这样四个问题:

一是研究什么;二是为什么研究;三是怎样研究;四是预期成果是什么?

    研究什么。

当把问题转化为课题后,该课题要研究什么,研究者必须要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研究者要把解决的问题经过分析、研究,确定一个合适的课题题目,要求题目既明确、具体,又确切地反映出研究的主要内容,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其次,要明确提出问题,突出研究的重点;再次,要界定研究的名词术语,主要对课题中的关键词进行界定,使研究的问题更加明晰,更具操作性。

   为什么研究?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而不是其他的课题,这是研究者必须回答的问题。

首先要明确研究的目的、意义,揭示课题研究价值;其次,明确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阶段性和最终目标。

例如,本课题能解决哪些教育实践问题?

研究该课题对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怎样研究。

明确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学校领导和教师在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时,要明确采用什么方法以达到研究的目的,如有的课题采用个案法或观察法,有的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

   预期研究成果是什么?

小课题研究的价值是解决学校、教室内的具体问题。

但并不是说小课题研究成果没有具体的呈现方式,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要明确研究成果的预期成效、成果的表现形式等。

在小课题研究中,经过认真学习、反思,在思考、研究和解决问题有所感悟,把感悟的东西通过“教研论文”、“教育案例”、“教育反思”、“教育日志”、“教学课例”等形式写出来,促进教育教学实践,都属于小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

  制定研究方案,要知道撰写研究方案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

一般来说,研究方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题目(课题名称)

1、问题的提出

2、理论依据

3、研究的目标及研究内容

4、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5、研究的方法

6、研究的步骤:

7、研究组成员及其分工(负责人只能为一人,成员不超过3人,研究团队领研人每年只能申请一项课题)

8、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课题名称

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

课题名称的表述是否清晰,是否能涵盖所要研究的内容,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检验与选题研究者认识程度和思路的标志。

例如,初中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研究对象是初中生,研究内容是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在这里要注意,让人看了你的课题名称之后就知道这个课题研究的是什么。

为此,课题名称要准确、规范、简洁、醒目

★准确:

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

例如:

《县域中学教师专业化培训策略研究》

研究对象是中学教师,研究内容是教师专业化培训策略

★准确:

为研究提供足够的焦点和方向,检验与选题研究者认识程度和思路的标志。

例如:

(原陈述)“学习成绩与教学技术的研究”——不可操作。

改为:

(再陈述)“三种教学技术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不准确

再改:

(再陈述)“多媒体技术对初中三年级学生语文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准确

★规范:

所用的词语、句型规范、科学,所有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

例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题是我们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在准备进行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规范:

课题名称应以陈述式句型表述。

例如:

“家庭压力对中学生学习成绩有何影响”这是一个问题,但不能用作课题名称。

如果要作为课题来研究则应改为:

“家庭压力对中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或“家庭压力与中学生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

 ★简洁:

就是名称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尽量不要,一般不能超过20个字

★醒目:

就是课题研究的切口适宜、新颖,使人一看就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课题名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 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明确,含糊不清。

例如:

《关于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有益于增强教育事业心的研究》

——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与增强教育事业心之间没什么联系。

(2)课题名称外延太大

例如:

《关于自主教育的研究》——范围太大,无法操作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同时出现两个研究中心,这是课题研究的大忌。

(3)题目过长,罗嗦

例如:

《根据农村特点,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搞好农村中学评议教学工作的研究》

(4)课题名称不是方案设计名称,而是撰写论文的名称。

例如: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人文关怀充满语文课堂》、《运用学案导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的课题: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研究

指导中学生进行古典诗词赏析方法研究

提高中学生预运算能力的方法途径研究

诗词佳作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研究

1、问题的提出

第一,问题的提出或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原因)

要具体说明:

时代背景、现存问题、现实基础

例如: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创新学习研究》

 第二,对课题研究中涉及的新概念和其内涵进行界定和说明

⑴对课题名称的界说。

应尽可能明确三点:

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

⑵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例如,《初中学生自主管理教育研究》,课题的界定:

对学生进行“自主管理”教育有两种含义。

其一是在教师引导下,在此班级中的一切事物,由生活在这个班级中的学生,独立、自主地按照教育的期望,进行管理,确定班级共同发展目标,制定班级发展计划,执行班级发展计划,总结班级工作等,都由学生来做。

教师只是“引导者”,而不能替代学生。

其二是指每一个学生都能独立、自觉地根据教育的期望管理自己。

 第三,简单分析目前国(省、市、县)内外研究的状况,介绍本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要陈述课题研究范围内有没有人研究,哪些方面已经有人做过研究?

取得了哪些成果?

这些成果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是否一致?

如有分歧,他们的分歧是什么?

存在什么不足和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

这些内容的分析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是否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因为我们对某一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对这一问题的现状有较为准确全面的了解。

第四,介绍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例如:

《初中数学课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究》。

本课题研究意欲探讨有关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的问题,总的来说,本课题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在于:

在理论价值方面:

一是丰富学习理论的研究;二是深化数学教学论的研究;三是拓展教学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在实践意义方面:

一是扩大研究性学习的年级跨度及学科跨度;二是增强研究性学习运用的实效性;三是完善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式。

2、理论依据。

要求:

一是少而精;二是针对问题;三是能指导操作;四是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能让人理解与把握。

要防止搞目录式,似贴标签。

例如:

《面向全体、分层教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验方案》中的理论依据是这样写的:

一是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是本课题研究方向性原则的重要依据。

二是《教育学》、《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系统论》等是课题研究实施的基本理论依据。

这种理论依据的撰写是装点门面,机械搬用,大而空洞,指向不明。

在小课题研究方案撰写中也可以不写理论依据

六、微型课题研究的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

这是微型课题的开端,更是关键的一步。

2、筛选研究对象。

它是研究顺利开展的保证。

选择对象不仅与问题典型与否有关,更与师生良好的沟通、足够的热忱密切相关,因此要根据师生特点确定双方的合作探究。

3、进入研究情境。

对情境进行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自身进行教学活动、了解研究对象的过程。

这是我们获得真实资料的第一来源。

对于微型课题中的个人研究,自己就是教学情境的组成部分,自然可以得到原汁原味的资料;小组研究,可以通过设计教学方案、备课、观课、议课等教研活动获取资料。

4、分析研究资料。

微型课题研究离不开对具体教学问题的分析、研究。

这个过程既是教师进行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与这些教学现象、事件进行对话的过程。

教师的每一次分析、研究资料的过程,都是与文本进行新一次的对话,都会产生新的认识和感悟,进而寻求合理的意义解释和问题解决方案。

当然分析研究资料特别要注意避免主观臆断和闭门造车,要让资料说话。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将收集到的资料编排成有序的现象、事件,让结论在动态的教学与分析研究中生成。

5、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对所做的研究工作的概况性归纳。

它既包括对现象、事件叙事性描述,又包括对现象、事件的论述性分析、研究和展望。

微型课题研究需要详实、细致地描述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的措施,以利于指导实际教学,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市基础教育科研微型课题研究管理办法》规定的微型课题的

组织实施如下:

(1)选题申请

(2)评审立项

(3)过程管理:

微型课题研究周期不超过一年。

每年3月底前为申报立项阶段,4至11月中旬为研究阶段,12月上旬前完成总结上升,12月中旬起至次年1月为结题评审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