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4942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7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9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进度表

周别

时间

内容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课题

解决问题<一>

第一单元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游乐园情境图例1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

 

师:

小朋友们,这个春节你们玩得开心吗?

为了庆祝新年的到来,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游园活动,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参加?

 

师:

好!

老师就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参加游园活动,我们唱着歌出发,好吗?

(唱新年快乐歌)

2.出示主情境图。

师:

我们来到了游园点,你们看小朋友在做什么?

师:

在游园点里有许多数学问题要我们去解决,你们想不想解决这些数学问题?

(出示课题:

解决问题)

二、主动探索,协作交流,领悟解法

1.出示情境图(例1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

你从这幅图上看懂了什么?

获得了什么信息?

师:

小朋友,你们看得真仔细,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问题

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一共有多少人在看戏?

问题

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还剩多少人在看戏?

问题

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人。

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问题

原来有22人在看戏,来了13人,又走了6人。

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解决问题。

师:

你们会解决“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1)独立思考。

(2)交流。

师:

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充分地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通过参与学生讨论了解情况。

(3)学生汇报并说想法。

3.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35-6=29(人) 

22+13-6=29(人)

(2)22-6=16(人)16+13=29(人) 

22-6+13=29(人)

(3)13-6=7(人)7+22=29(人)  

13-6+22=29(人)

4.师小结:

小朋友,你们真聪明,你们的这些想法都对,都算出了现在看戏的人数。

5.谈话:

小朋友们看木偶戏看得多高兴呀!

你们看这边发生了什么事情?

(出示练习一的第1题)

师:

从这幅图上你看懂了什么?

你能把图意说完整吗?

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再让几名学生说解题方法。

6.师:

小朋友们,你们玩得高兴吗?

 

师: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我们肚子有点饿了。

走,老师带你们到面包房买面包去。

(出示例2情境图)

 师:

你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谁能把这个问题说完整?

师:

谁会解决“现在还剩多少个”这个问题?

同桌讨论,说说你的想法。

让学生讨论后再汇报。

师板书:

(1)54-22=32(个)32-8=24(个) 54-22-8=24(个)

(2)54-8=46(个)46-22=24(个) 54-8-22=24(个)

问:

你先算什么?

(3)22+8=30(个)  54-30=24(个) 

师:

在把22+8=30和54-30=24写成一个算式时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师:

你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困难吗?

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师:

你从哪里知道要加小括号的?

师小结:

小朋友们,你们刚才用三角形、波浪线、方框等这些方法来表示要先算,都对。

但是我们的数学家在很早以前就约定,像这样又要写在后面,又要先算的情况,用小括号把后面的算式括起来,来表示先算。

如果在以前,你们也能成为一名数学家,你们真棒!

师:

你会读54-(22+8)=24这个算式吗?

(54减去22与8的和,差是多少?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师:

游园活动快要结束了,你们看小朋友在干什么?

(出示练习一的第2题) 

师:

他们真是环保小卫士。

你会把这幅图的图意说完整吗?

让学生先把题目说完整,再说想法,最后说算式。

重点巩固小括号的用法。

四、归纳小结

1.请小朋友说一说在今天的游园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

2.请同学们做一名有心人,用课本学习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生活中实际问题。

 

个性调整补充

课题

解决问题<二>

第一单元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简单应用题的方法.

2.提高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

3.渗透“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要从多种角度去考虑”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例3主题图、P9“做一做”的挂图、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2+2+2+2+3=  

(2)2×4+3=

3+3+3+1=      3×3+1=

2.问:

从这两组口算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二、新授

1.引入新知(教学例3)

1)出示例3的画面,让学生认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再根据画面内容编一道数学问题。

2)全班读题

问:

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和问题是什么?

列式:

4×3=12人12+7=19人

分别说说这两个算式的意思,请你与周围的同学一起评价一下。

3)小结:

计算这道数学问题题时先用乘法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再用加法求出一共有多少人?

2.练习(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

让生自己观察画面,口头编题

三、巩固练习

1.3×2+3=4×3+4=

3×2-3=4×4-9=

2.

(1)3和2相乘是(),再加17得().

(2)4个3想8加是(),再减5得().

(3)一个因数是4,一个因数是2,积是(),再加25得().

3.完成课本第10页练习二的第1题

四、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数学问题

例34×3=12人12+7=19人

  4×3+7=19人

答:

一共有19人

 

个性调整补充

课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二单元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12-14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课本插图,各种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

最近我们二年级一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我们来分一分春游需要的物品,好吗?

请小组长来领要分的物品,(每个小组12块糖)

请学生试着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满意。

学生先在小组中分,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结果。

多请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分的结果,预计都是每人分得3块糖.

教师:

这样分大家都满意吗?

为什么?

教师揭示课题:

像这样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索:

(一)分一分

1、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2、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3、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

是怎样分的?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三)连一连、圈一圈

把10条鱼平均分在2个渔缸里,请学生连一连或圈一圈,

说说分的结果。

三、做一做

1、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2、练习三1~3题

第1题:

给每个花瓶里插上花,应该怎么插?

如果要求每个花瓶里插上同样多的花,又应该怎么插?

插几枝?

四、总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个性调整补充

课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二单元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15例3,练习三第4-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的方法。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进一步掌握平均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判断:

○  ○○  ○○○

这样是平均分吗?

为什么?

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呢?

2、分一分

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同位相互说说是把几个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解决问题

1、情境引入:

教师:

昨天我们帮二年级一班同学分了春游需要的物品,

今天,他们出发了!

出示主题图(租船)

请学生仔细观察图,先同桌相互说说图意,再请学生说给大家听。

(学生明确要解决这样的问题:

每条船限乘4人,有24人乘船,要租几条船?

2、合作探索:

请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怎样解决问题,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摆一摆。

请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预计:

(1)4个4个地分,分了6组,正好分完;

(2)想乘法口诀,四几二十四;

请学生自己用这两种方法分一分,想一想,说说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做一做:

小熊请客,请了5位客人,12根筷子,每位一双够吗?

请小朋友帮小熊分分看。

请学生先和同桌说说怎样分,再说给大家听听。

四、练习:

练习三4~6题

五、总结。

 

个性调整补充

课题

除法初步认识

第二单元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18例4及做一做,练习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掌握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进一步明白“平均分”的含义。

课前准备:

学具卡片、例4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今天大熊猫“笨笨”要请客,它到竹林里去采竹笋,大家看图,说说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信息?

二、合作探究。

1、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用卡片摆一摆,然后同一小组里交流所得。

2、要求每盘分的同样多。

3、把大家刚才摆的过程如果用一种运算表示出来,该怎么办呢?

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板书:

除法)

可以这样列式:

12÷4=3(摆的方法不同,列式也不同。

这个算式读作:

12除以4等于3。

“÷”是除号。

大家把你自己刚才摆的过程也照样子列一个算式,同时读给你的同组的同学听。

4、练习:

(1)做一做。

(2)练习四的1、2、3题。

三、总结。

【板书设计】

 除 法

12÷4=3

     ↓

     除号

读作:

12除以4等于3。

个性调整补充

课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二单元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19例5及做一做,练习四第4-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明白“平均分”含义和会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掌握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进一步明白“平均分”的含义。

课前准备:

学具卡片。

例5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大熊猫“笨笨”请客,它到竹林里去采竹笋,看到那么多它喜欢的竹笋,就禁不住多采了些。

大家看图,说说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信息?

二、合作探究。

1、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用卡片摆一摆,然后同一小组里交流所得。

2、要求每4个放一盘。

3、把大家刚才摆的过程如果用一种运算表示出来,该怎么办呢?

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板书:

除法)

可以这样列式:

20÷4=5

这个算式读作:

20除以4等于5。

除了我们昨天学的“÷”是除号外,今天我们再学一些新知识:

在这个算式里,20是被除数,4是除数,5是商。

如果把这一题变成每5个一盘,应怎么列式:

大家自己摆一摆你手中的卡片,并照样子列一个算式,同时读给你的同组的同学听,并说出每个数叫什么名字。

4、练习:

(1)做一做。

(2)练习四的4、5、6题。

三、总结。

板书设计:

 除  法

  20÷4=5

    ↓   ↓  ↓

   被除数除数商

读作:

20除以4等于5。

 

个性调整补充

课题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二单元

第5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23例1,练习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3、用丰富、生动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鼓励学生算法多样,促使学生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知道用乘法口诀来求商

课前准备:

例1情境图的放大图,按练习三的第3题制作“信箱”和“信”(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12个○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

同学们上学期学习了乘法口诀,过了一个春节不知大家忘了没有?

老师来考考大家,有没有胆量应战?

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6×2=    4×3=    2×5=    3×3=

2.填空。

2×(  )=4  3×(  )=6  4×(  )=8

(  )×3=12 ( )×4=20 5×( )=15

说一说()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3.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二、合作探究

1.引出除法算式12÷3。

呈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

提出第

(1)个问题:

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

12÷3。

2.探讨计算方法。

(1)引导:

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

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

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

(2)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

并且,突出强调:

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1)出示例1的第

(2)个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

(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

商几?

(3)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

(4)显化想商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

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三、练习

1.练习五的第1题。

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

计算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想出商。

2.练习五的第2题。

(1)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

(2)让学生独立填写除法算式。

(3)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想商。

3.练习五的第3题。

按题意组织送信游戏,说明要求:

认真计算,商是几,就投进几号信箱。

请每个学生当选邮递员,并把“信”交给学生,让学生完成送信任务。

完成后,看一看每个信箱中的信,检查是否都送对啦。

最后,特别请学生观察哪几封信送进了1号信箱。

并想一想,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促使学生发现:

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1。

四、总结

1.请学生谈收获。

2.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

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

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

我们在送信游戏中还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

这节课小朋友学会了不少新知识。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我相信小朋友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设计】

12÷4=3

想:

4和( )相乘得12。

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个性调整补充

课题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二单元

第6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24例2及做一做,练习五第4-6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3、用丰富、生动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鼓励学生算法多样,促使学生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知道用乘法口诀求商。

课前准备:

例2情境图的放大图,按练习三的第7卡片;每个学生准备12个○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

春天是美丽的,春天也是植树的季节,大家看植树的小朋友们来。

(出示例4 图)

大家谈谈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2.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

二、合作探究

1.呈现例2放大图,讲述植树的事。

提出第

(1)个问题:

每行栽4棵,6行栽多少棵?

请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4×6=24(棵)。

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把这个算式转变成除法算式?

2.探讨方法。

(1)引导:

可以结合我们以前学的把加法变成减法的做法。

(2)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方法。

(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

并且,突出强调:

乘、除法间的联系。

要从算式的变化和算理上理解。

3.让学生独立完成两个除法算式。

(1)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

(2)请学生说一说使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

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转换成两个除法算式,相应的问题可以变成求其中的一个因数。

三、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

计算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想出商。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观察每组中的3道题,想一想:

怎样很快求出各题的商。

(1)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想商。

根据乘法算式想商,加深对乘除法关系的了解。

3.练习五的第8题。

让学生根据小朋友参加跳绳活动的情境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练习时,注意让学生口述图意,提出问题,再写出算式。

四、总结

1.请学生谈收获。

2.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4×6=24(棵)

24÷4=6(行)   24÷6=4(棵)

 

个性调整补充

课题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

第7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P29例3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使学会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4、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题意和数量关系,并能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情景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在课间喜欢玩一些什么游戏?

[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在课间喜欢玩的一些游戏。

当学生涉及到有关“平均分”的游戏时,老师要注意强调,引起学生注意,同时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

师:

昨天老师在操场上也看到了一些同学在做游戏,数了数,共有15人,(板书:

15人做游戏。

)我们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游戏?

(出示图片:

3组跳圆圈舞的同学,每组有5人。

)看,他们玩得多快活呀!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

看着小朋友们玩游戏的情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成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

(2)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

2.解决问题

师:

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吗?

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5÷3=5(人)    15÷5=3(组)

师:

要求平均每组有几人,就要用15÷3来计算,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吗?

(学生讲述理由)你能说出15÷3=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

(学生如没写出单位名称,教师要引导写出)

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解决问题

(2)。

3.补充条件,解决问题

师:

如果又来了3个小朋友,(板书:

又来了3个小朋友。

)每组应有几人?

学生汇报。

[教师要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大胆探究,同时使学生熟悉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

]

三、揭示课题:

师:

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

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我们!

四、质疑问难:

师:

今天学习的知识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

教师也可补充提问:

15人做游戏,可以平均分成4组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