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备考集训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4891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备考集训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7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备考集训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7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备考集训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7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备考集训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7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备考集训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备考集训二.docx

《7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备考集训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备考集训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备考集训二.docx

7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备考集训二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2019备考集训

(二)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

类型一 叙事说理

一、[2019临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养鱼记

[北宋]欧阳修

折檐①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②。

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

因洿③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④,全其自然。

纵锸以浚⑤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

若星若月,精彩下入。

予偃息⑥其上,潜形于毫芒⑦,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

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⑧也。

乃求渔者之罟⑨,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

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

怪而问之,且以是对。

嗟乎!

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乎⑩!

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

感之而作《养鱼记》。

(选自《居士外集》)

【注释】①折檐:

屋檐下的回廊。

②非非堂:

作者刚刚出仕,在洛阳做留守推官时所建,在衙厅西侧。

③洿(wū):

地势低洼的地方。

④甃(zhòu):

砌池壁。

筑:

夯底土。

⑤锸(chā):

铁锹。

浚:

挖沟疏通水路。

⑥偃息:

休息。

⑦潜形于毫芒:

在毫末之中隐藏了自己的身体。

⑧舒忧隘而娱穷独:

释放忧愁郁闷的心情,在困厄孤独中快乐起来。

⑨罟(gǔ):

渔网。

⑩无乃……乎: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不是……吗”“恐怕……吧”。

嚚(yín)昏:

愚蠢糊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  ______________

(2)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  ______________

(3)循漪沿岸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折檐之前有隙地   怪而问之

B.因洿以为池  童子以为斗斛之水

C.任其地形  不能广其容

D.微风而波 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

4.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描写鱼池的一组是(  )

①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

②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

③湛乎汪洋,晶乎清明。

④微风而波,无波而平。

⑤若星若月,精彩下入。

⑥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5.文章结尾,作者“感之而作《养鱼记》”,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有怎样的感想。

二、[2019金华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沈宣词尝为丽水令,自言家大梁①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

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

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

公遂曰:

“竟未尝乘。

”因引出,至则奋眄②,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

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

宣词得之,复如是。

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③,前后至者皆不可。

公阅马,一阅遂售之。

后入飞龙④,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

(选自《唐语林》)

【注释】①大梁:

今河南开封,古时称大梁。

②奋眄:

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

③贡马:

向皇帝进贡的马。

④飞龙:

指皇家。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客许而直未及给  ____________

(2)因引出   ____________

(3)亦如是 ____________

(4)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____________

2.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两处)

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

(2)公阅马,一阅遂售之。

4.韩愈的《马说》深刻阐述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联系《马说》,结合文本,简述王公遂不能让所买之马成为“名马”的原因。

三、[2019上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

“留以为梁。

”余曰:

“木小不堪也。

”僮曰:

“留以为栋。

”余曰:

“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

“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

“太多矣。

”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

“太少矣。

”僮怨曰:

“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

“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留以为梁     ______________

(2)乃尽湿之______________

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B.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C.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D.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3.文中两件事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用自己的话回答)

第一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二 谏言谋略

一、[2019眉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商於子论治国

商於子①,商国之布衣也,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

商君,商国之君也,微访乡野,过而责之曰:

“子过矣!

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③也。

豕纵大,安能耕耶?

”商於子不说,弗应。

商君曰:

“今子以之代耕,不亦颠乎?

”商於子曰:

“子以予颠之,予亦以子颠之。

吾岂不知服田④必以牛,亦犹牧⑤吾民者必以贤。

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

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

商君立有间,面有惭色,顾谓左右从者曰:

“尔辈以此究物理。

耕者,能善晓天下之治,而治者乃愚也。

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

”比至国,乃除旧弊,施新策,广招天下之士以治。

数年之后,富民安邦,盖商於子之功也。

【注释】①商於子:

虚构的人名;后面“商君”,商国的国君,也是虚构的国君。

②豕(shǐ):

猪。

③淖(nào):

烂泥。

④服田:

驾牲口耕田。

⑤牧:

统治,管理。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子过矣       ______________

(2)尔辈以此究物理______________

(3)比至国  __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何不以责我者责牧民者耶?

(2)论国之道,自恨弗如远甚矣。

3.此文主要采用了“类比”和“讽刺”的手法来论治国之道,请结合文意简要阐述。

二、[2019丽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宋狄武襄青①征侬智高②,大兵出桂林,道旁有一庙,人谓其神甚灵。

武襄驻节而祷之,祝曰:

胜负无以为据。

乃取百钱自持之,与神约,果大捷则投此期尽钱面也。

左右谏止,倘不如意恐阻师。

武襄不听。

众方耸视,挥手一掷,百钱尽红。

举军欢呼声震林野武襄亦大喜。

顾左右取百钉随钱疏密布地而钉帖之,加青丝笼覆,手自封焉。

曰:

“俟凯旋,当谢神取钱。

”其后破昆仑关,败智高师,还取钱与幕府士大夫共视之,乃两字钱也。

(选自孙能传《益智编》)

【注释】①狄武襄青:

狄青,北宋名将,谥号“武襄”。

②侬智高:

人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武襄驻节而祷之   ____________

(2)俟凯旋____________

(3)败智高师____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举军欢呼声震林野武襄亦大喜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乃取百钱自持之,与神约,果大捷则投此期尽钱面也。

4.狄青与《陈涉世家》中的陈胜都借助神灵来谋事,请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司马②曰: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

“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

“未可。

”既陈③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

“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④。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

“君未知战。

勍⑤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

犹有惧焉!

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

虽及胡耇⑥,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明耻教战,求杀敌也。

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⑦可也。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注释】①宋公:

宋襄公。

泓:

泓水。

②司马:

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③陈:

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

④禽:

通“擒”。

二毛:

头发斑白的人。

⑤勍(qíng):

强而有力。

⑥胡耇(gǒu):

年纪很大的人。

⑦儳(chán):

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战于泓      ____________

(2)国人皆咎公____________

(3)不鼓不成列 ____________

(4)虽亡国之余____________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3.下列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不论出于何种目的,宋襄公的这种“仁义”是极其愚蠢的。

B.从文章不惜笔墨写子鱼反驳宋襄公的文字,可以看出作者对宋襄公持批评态度。

C.国人怪罪宋襄公时,子鱼站出来指出其罪过所在,同时也肯定了宋襄公的仁义有一定意义。

D.宋军丢掉了两次战机,一次是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另一次是楚国的军队还没有摆好阵势。

4.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造成“宋师败绩”的原因有哪些?

类型三 人物品评

一、[2019咸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

“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①例移:

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

②播州:

今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

③质:

抵押。

④没:

没收。

⑤营护:

料理,护送。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宗元谓所亲曰    ____________

(2)西南绝域____________

(3)如何与母偕行____________

(4)时人义之____________

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B.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

C.乃出私钱赎之

乃入见(《曹刿论战》)

D.裴度亦奏其事

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3.下列对文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禹锡终易连州”是说刘禹锡最终和柳宗元交换去连州上任了。

B.柳宗元为官,能为民办实事,比如革除地方陋习。

C.“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说明柳宗元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D.本文短短两百字,却清楚地写出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方面的优秀品质,给人以深刻的教益。

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2)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

二、[2019天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岳飞治军

绍兴六帅,皆果毅忠勇,视古名将。

岳公飞独后出,而一时名声几冠诸公。

身死之日,武昌之屯至十万九百人,皆一可以当百。

余尝访其士卒,以为勤惰必分,功过有别,故能得人心。

异时①尝见其提兵征赣之固石洞②,军行之地,秋毫无扰,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

(选自《独醒杂志》)

【注释】①异时:

从前。

②固石洞:

地名。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故能得人心        ____________

(2)异时尝见其提兵征赣之固石洞____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

3.“皆一可以当百”体现了岳家军什么特点?

请你根据文意,概括岳飞是如何治军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吉①为相,有驭吏嗜酒,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

西曹主吏欲斥之。

吉曰:

“以醉饱失去士,使此人复何所容?

西曹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耳。

”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发奔命警备事。

尝出适见驿骑持赤白囊边郡发奔命书驰至。

驭吏因随驿骑至公车刺取,知敌入云中、代郡,遽归。

见吉白状,因曰:

“恐敌所入边郡,二千石长吏②有老病不任兵马者,宜可豫③视。

”吉善其言,召东曹案边长吏科条④其人。

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所入郡吏。

吉具对。

御史大夫不能详知,以得谴让⑤;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

吉乃叹曰:

“士无不可容,能各有所长。

乡使不先闻驭吏言,何见劳勉之有?

(选自《智囊全集·上智部》,有改动)

【注释】①吉:

丙吉,汉宣帝时丞相。

②二千石长吏:

郡太守。

③豫:

同“预”,预先检视。

④科条:

分类整理成条款。

⑤谴让:

责备。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划两处)

尝出适见驿骑持赤白囊边郡发奔命书驰至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从吉出        ____________

(2)习知边塞发奔命警备事____________

(3)吉善其言____________

(4)吉具对____________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吉为相     不足为外人道也

B.西曹主吏欲斥之马之千里者

C.以醉饱失去士不以物喜

D.吉乃叹曰乃不知有汉

4.翻译句子。

(1)西曹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耳。

(2)士无不可容,能各有所长。

5.阅读全文,说说丙吉有哪些优秀品质。

参考答案

类型一叙事说理

一、1.

(1)种植

(2)满,充满(3)顺着,沿着

2.C【解析】A项中两个“之”,前者是结构助词“的”,后者是代词,代指童子;B项中两个“以”,前者是介词,译为“用,把”,后者是动词,译为“认为”;C项中两个“其”都是代词,代指鱼池;D项中两个“而”都是是连词,前者表顺承,译为“就”,后者表转折,译为“却”。

3.我看那些大鱼枯死在池边,不能回到该去的地方;而那一群小鱼却在又窄又浅的水池里游玩嬉戏,好像很满足的样子。

4.C【解析】第①句写空地四周的环境;第②句写疏通水路,引水灌池;第⑥句写作者的自足之感。

故全部描写鱼池的一组为C项。

5.作者看到大鱼“不得其所”,而小鱼“有若自足”,①感到两者命运不公。

②感叹像童子一样的用人者糊涂无知。

③还感慨自己不能满足于现状,应到更广阔的空间施展才华。

【参考译文】房檐转角的前面有块空地,刚好长宽四五丈,直对非非堂。

四周绿竹成荫,不曾种植花草,因此把它当作池塘,按照空地的地形,挖一口不方不圆的池塘;没用砖砌壁,没用泥土修建,保全它自然的特点。

用铁锹开沟疏通水路,从井里取水灌入池塘,池水满满地,清澈透明,有风时漾起水波,没风时水面平静清澈,星星月亮都能倒映出来。

我在池塘旁休息,(池底)极其细微的东西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沿着水面的波浪,有一种茫然身处千里江湖上的感受。

我的忧愁和孤独都得到解脱。

我找到一个渔人,买了几十尾鱼,叫童子把它放进池塘里养。

童子认为池塘水有限,又不能扩大容积,他把小鱼放进池塘,把大鱼丢在一边。

我感到奇怪,问他,他把自己的看法告诉我。

唉!

那个童子也是愚昧糊涂没有见识啊!

我看那些大鱼枯死在池边,不能回到该去的地方,而那些小鱼在又浅又窄的池塘里嬉戏,好像很满足的样子。

我很有感触,因而写了《养鱼记》。

二、1.

(1)答应

(2)于是(3)这样(4)买

2.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

3.

(1)第二天,叫几个孩子去骑这匹马,还是像昨天一样。

(2)李公蔚看马,第一眼看见就把它买了下来。

4.韩愈的《马说》告诫世人,若要发掘良马潜能,首先要深谙马的习性,懂得如何驾驭,但王公遂买马后一直“未尝乘”,在骑马失败后,还“怒捶之”,最后转手卖了,可见他不懂策马之道,更没有能力发掘良马的潜能,使其成为名马。

【参考译文】沈宣词曾经是丽水县令,他常说家在大梁的时候,家中马厩里曾经有骏马几十匹,然而中意的却很少。

咸通六年,门客有马要出售,此马通体雪白,但是颈上的鬣鬃却有点近似红色,十分奇异,于是沈宣词答应给门客五十万钱做酬劳,门客答应卖给他,但是还没来得及将马给他,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

过了几天,沈宣词去拜见公遂,问起当时那匹马。

公遂说:

“我竟然还没有骑过呢。

”于是将马牵出,马懒懒地站在原地,不肯移动,公遂生气、去捶马,又让马去驾车,公遂觉得这样也不行,于是就将马关了起来。

第二天,叫几个孩子去骑这匹马,还是像昨天一样;让家仆去骑,也是一样,于是将马卖给了之前打算买的沈宣词。

宣词得到马以后,情况也和公遂一样。

恰好魏帅李公蔚在街市买贡马,前后来的马都不合心意。

李公蔚看马,第一眼看见就把它买了下来。

后来这匹马进了飞龙厩,是皇上最喜爱的马,成了当时的名马。

三、1.

(1)作为、做成

(2)全、都

2.C【解析】解答此题一要根据上下文所表达的意思推断,二要看句子本身的意思。

“人有馈一木者”意思是别人送了一根木头,由此可见,后文的“木一也”是“木料是同一根”的意思;“忽病其大”中最关键的是“病”的意思,根据上文推断,“病”是嫌弃的意思。

3.事物都自有它合适的用途做事情要掌握好分寸

【参考译文】有人送给(我)一根木料,家童说:

“留着它做根梁吧。

”我说:

“木料太小,不能用啊。

”家童说:

“留着它做正梁吧。

”我说:

“木料太大,不合适呀。

”家童笑着说:

“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我说:

“小子听着,世间万物各有适合的用处,难道只有木料吗?

有一天,(家童)给我点了满炉炭火,太烤人。

我说:

“炭太多了。

”于是家童用水全部把它弄湿,只留下三两个火星,半着半灭的样子。

我说:

“炭太少了。

”家童生气地说:

“火是同一盆火,(你)一会儿嫌多,一会儿又嫌少。

”我说:

“小子听着,事情各有适合自己的,难道只有火这样吗?

类型二谏言谋略

一、1.

(1)犯错误

(2)事物的道理、规律(3)等到

2.

(1)您怎么不用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统治者)啊?

(2)谈论治理国家的道理(方法、措施),我自恨比他差得远呢。

3.商於子用“以豕代耕”类比治国之道,讽刺当今统治者不重视人才,使商君受到启发,进而革除旧弊,广纳人才,达到治国的目的。

【参考译文】商於子是商国的平民,家里很穷,又没有牛耕田,他就牵一头大猪自西向东耕田。

商君是商国的国君,微服私访乡村,经过时责备他说:

“你错啦!

耕地应当用牛,凭借牛巨大的力气能够使土块耕起,凭借牛坚硬有力的蹄子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

猪再大,怎么能耕地呢?

”商於子不高兴,没搭理他。

商君说:

“如今你用猪来代替牛耕地,不是弄颠倒了吗?

”商於子说:

“您认为我弄颠倒了,我还认为您弄颠倒了呢。

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管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

不用牛,虽然侍弄不好田地,它的害处小;不用贤人,那么天下遭受祸害,它的害处大。

您怎么不用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统治者)啊?

商君站立了一会儿,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回头对身边的随从说:

“你们这些人,要通过这事来推究事物的道理。

一个耕田的人,能精通天下治国之道,而我们这些治理天下的人却很糊涂啊。

谈论治理国家的道理(方法、措施),我自恨比他差得远呢。

”等到商君回到国都,就革除旧弊,施行新的政策,广泛招纳天下有才的人来管理国家。

几年之后,百姓富裕了,国家安定了,这原来是商於子的功劳啊。

二、1.

(1)停留

(2)等待(3)军队

2.举军欢呼/声震林野/武襄亦大喜

3.(狄青)于是取出一百枚铜钱自己拿好,与神灵约定,如果能大胜,那么撒下这些铜钱,希望全都正面朝上。

4.做法不同:

狄青利用两面一样的铜钱来占卜;陈胜假借鱼腹中出现“陈胜王”的绸条和狐鸣“陈胜王”的喊声,让士兵相信他称王是天意。

目的不同:

狄青意在振奋士气,提振信心;陈胜意在制造舆论,树立个人威信。

【参考译文】宋朝大将狄青征讨侬智高,大军出了桂林,见路边有一座庙,人们说庙里的神很灵验。

狄青就停下来,到庙里祷告说:

胜负不可预测。

(狄青)于是取出一百枚铜钱自己拿好,与神灵约定,如果能大胜,那么撒下这些铜钱,希望全都正面朝上。

左右部下都劝谏狄青不要这样做,倘若不如意恐怕要影响军心。

狄青不听。

众人都敬畏地注视着狄青,只见他挥手一掷,百枚铜钱都是正面朝上。

全军欢呼,声震林野,狄青也大喜。

回顾左右,命令部下取来百钉,把百枚铜钱依据疏密分布钉帖在地上,用青丝覆盖,亲自做了封记。

说:

“等到凯旋,定来感谢神灵取回铜钱!

”后来狄青攻破昆仑关,打败了侬智高的军队,回来取钱拿给幕僚们共同看,原来都是两字钱(此钱正面、反面都一样)。

三、1.

(1)在

(2)怪罪,指责(3)击鼓(4)虽然

2.(楚军)已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宋军大败。

3.C【解析】D项中,“肯定了宋襄公的仁义有一定意义”属于无中生有。

最后一段写子鱼驳斥宋襄公的迂腐论调:

总的先说“君未知战”,后分驳“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再驳“不禽二毛”“不重伤”,最后指出正确的做法,并没有对宋襄公仁义的肯定。

4.宋襄公死守教条;不接受正确意见;贻误战机;惨遭失败。

【参考译文】宋襄公和楚军在泓水交战。

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

子鱼说:

“对方人多,我方人少,趁着他们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下令进攻。

”宋襄公说:

“不行。

”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

宋襄公说:

“还不行。

”等(楚军)摆好阵势(宋军)才攻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

宋襄公大腿受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

国人都责备宋襄公。

襄公说:

“君子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

古代用兵的道理,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

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也)不攻击没有排成阵势的敌人。

子鱼说:

“主公不懂得作战。

面对强大的敌人,(敌人)因地势险阻而未成阵势,这是上天帮助我们。

阻碍并攻击他们,不也可以吗?

还有什么害怕的呢!

而且现在强大的,都是我们的敌人。

即使是年纪很大的人,能俘虏就抓回来,还管什么头发斑白的敌人?

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来鼓舞战斗的勇气,教战士掌握战斗的方法,就是为了杀死敌人。

(敌人)受伤却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杀死他们?

如果怜惜(他们,不愿)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头发斑白的敌人,不如(对敌人)屈服。

军队凭借有利的时机而行动,锣鼓用来鼓舞士兵的勇气。

利用有利的时机,当(敌人)遇到险阻,(我们)可以进攻;声势壮大,充分鼓舞起士兵的斗志,攻击未成列的敌人,当然是可以的。

类型三人物品评

一、1.

(1)告诉,对……说

(2)阻断,与世隔绝(3)一同,一起(4)认为……讲义气

2.C【解析】A项中两个“以”,前者是介词,译为“把”,后者与“来”连用,表示时间,相当于“以、往”等;B项中两个“于”都是介词,前者译为“到”,后者译为“在”;C项中两个“乃”都是连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