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黄河科技学院附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4761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郑州黄河科技学院附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南郑州黄河科技学院附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南郑州黄河科技学院附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南郑州黄河科技学院附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南郑州黄河科技学院附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郑州黄河科技学院附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河南郑州黄河科技学院附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郑州黄河科技学院附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郑州黄河科技学院附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河南郑州黄河科技学院附属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河南郑州黄河科技学院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下列关于氯气和氯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氯气是一种无色、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

B.红热的铁丝在Cl2中剧烈燃烧生成FeCl2

C.新制氯水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是因为Cl2有漂白性

D.氯水放置数天后酸性增强

3.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放置于阴凉处

B.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

C.过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D.漂白粉可以露置于空气中

4.氯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

A.氯化钠是一种化合物

B.氯化钠易溶于水

C.溶于水时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D.通电时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5.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A.钠着火时可用干冰灭火B.Na2O是一种常见的淡黄色固体

C.金属钠与水反应必须加热D.向酚酞试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粉末,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6.常温常压下,等质量的CH4、CO2、O2、SO2分别吹出四个气球,其中气体为CH4的是()

A.

B.

C.

D.

7.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mol)

B.1L0.1mol/L的K2SO4溶液中,K+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

C.3molH2O的质量为54g

D.标准状况下,44.8LO2中含有约2.408×1024个氧原子

8.在标准状况下,3.4gNH3的()

A.分子数约为6.02×1023B.物质的量为0.1mol

C.体积约为4.48LD.摩尔质量为17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达尔效应不是胶体特有的现象,溶液和浊液也有

B.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其它分散系却没有

C.胶体粒子的直径小于1nm

D.丁达尔效应可用于鉴别胶体和溶液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溶解过程实质上就是其电离过程

B.纯净的液态酸不导电,故酸都不是电解质

C.

溶于水后,溶液中只含有

D.向

溶液中通入

气体至溶液呈中性,溶液的导电能力几乎不变

11.在含下列离子的溶液中,分别加入KOH溶液之后,下列离子数目明显减少的是()

A.NO

B.Na+C.Ba2+D.Mg2+

12.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选项

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

电解质

A

盐酸

NaOH

石墨

K2SO4溶液

B

空气

Fe(OH)3胶体

Na2CO3

C

CuSO4·5H2O

CaCl2

水银

D

氯水

KNO3晶体

O3

NaCl

 

A.AB.BC.CD.D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HCO3的电离方程式为:

KHCO3=K++H++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C.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为:

Fe3+、Na+、Cl-、

D.SO3溶于水,其水溶液能导电,SO3是电解质

14.下列不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B.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D.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

15.在无色透明的强酸性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2+、Na+、Cl-、

B.Ag+、K+、

、Cl-

C.Mg2+、Na+、

、Cl-D.Na+、K+、Cl-、

16.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用离子方程式Ba2++

=BaSO4↓表示的是

A.BaCl2+Na2SO4=BaSO4↓+2NaCl

B.BaCO3+H2SO4=BaSO4↓+H2O+CO2↑

C.Ba(NO3)2+H2SO4=BaSO4↓+2HNO3

D.BaCl2+H2SO4=BaSO4↓+2HCl

二、计算题

17.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常用的物理量,请完成以下相关计算。

(1)1.5molHNO3约含有__________个氧原子。

(2)22gC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L。

(3)2molH2O中含___________molH。

(4)1L0.1mol·L-1的Na2CO3溶液中n(Na2CO3)=_________mol,n(Na+)=__________mol。

18.实验室用大理石和100mL稀盐酸制备CO2,若制备标准状况下的CO211.2L,则

(1)至少需要大理石质量为____________。

(2)需要盐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3)所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19.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铁粉加入硫酸铜溶液中______________

(2)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

(3)向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__

(4)向硝酸银中滴加氯化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

(5)向盐酸中滴加碳酸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是有关金属钠和非金属氯及其化合物的实验探究。

(1)如图所示,将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和盛有潮湿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备氯气时要在通风橱内完成,并且为了防止氯气污染空气,要有尾气处理装置,一般用_______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钠是___________色金属,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燃烧时火焰颜色是____________,产物颜色是______________。

将切开的小块钠投入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1.现有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些物质

①Ba(OH)2溶液②乙醇③熔融NaCl④干冰⑤NaHSO4固体⑥稀硫酸

(1)上述物质中能够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_,(填物质序号,下同)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其水溶液能够使石蕊变红的有______________,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

(2)将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即制得Fe(OH)3胶体,其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________,若用一束光线照射Fe(OH)3胶体,会在垂直方向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22.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g+、Mg2+、Cu2+、Cl-、OH-、

中的几种离子。

(1)不做任何实验就可以肯定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取少量原溶液,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有关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3.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称取20gNaOH固体,来配制500mL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

(1)该同学准备的实验用品有:

托盘天平(带砝码)、药匙、量筒、玻璃棒等,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有______;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要在天平左右两个托盘上分别放置大小相同的两片滤纸

B.某同学将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并冷却至室温,然后转移到容量瓶中

C.某同学在定容时,不小心加水超过刻度线,又将多余的液体吸出直至刻度线

D.某同学在溶解、转移完氢氧化钠溶液后,将溶解用的仪器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3)玻璃棒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有①______②______.

参考答案

1.C

【分析】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没有。

【详解】

A.草本燃烧、万物生长都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A项不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学变化,B项不符合题意;

C.铁杵久磨成针,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C项符合题意;

D.燃放烟花爆竹,是黑火药的爆炸反应,是化学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

本题选C。

2.D

【解析】

A.氯气是一种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故A错误;B.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将变价金属氧化为高价化合物,红热的铁丝在Cl2中剧烈燃烧生成FeCl3,故B错误;C.新制氯水能使有色布条褪色,是因为氯水中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有色布条,不是氯气的作用,故C错误;D.氯水中的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HCl和氧气,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酸性增强,故D正确;答案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氯气的化学性质及氯水的成分,明确HClO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是C项,解题时要注意HClO具有漂白性,而氯气不具有漂白性。

3.D

【详解】

A.新制氯水中含有的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而导致Cl2水变质,所以新制氯水应于棕色试剂瓶避光保存,并放置于阴凉处,A正确;

B.金属钠易与水和氧气反应,所以要隔绝空气保存,应用钠的密度比煤油大,且和煤油不反应的性质,所以可用煤油保存,B正确;

C.过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导致变质,因此应密封保存,C正确;

D.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碳酸钙,导致变质,因此要密封保存,且不可以露置于空气中,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4.C

【详解】

氯化钠溶于水形成了大量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钠离子和氯离子发生定向移动而导电,故C符合。

答案选C。

5.D

【详解】

A.金属钠着火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应用干燥沙土盖灭,故A错误;

B.Na2O是一种灰白色固体,故B错误;

C.金属钠性质非常活泼,常温下与水可以剧烈反应,故C错误;

D.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使酚酞溶液变红,同时Na2O2又具有强氧化性,有漂白作用,所以酚酞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故D正确;

故选D。

6.D

【详解】

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根据V=n·Vm=

·Vm,可知:

相同质量时,气体体积与气体摩尔质量成反比。

CH4、CO2、O2、SO2分别是摩尔质量是16g/mol、44g/mol、32g/mol、64g/mol,可见CH4的摩尔质量最小,因此其相应的体积在相同条件下最大,故合理选项是D。

7.B

【详解】

A.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的单位是摩尔(mol),A正确;

B.由电离方程式K2SO4=2K++

知,K2SO4溶液的浓度为0.1mol/L,则K+浓度为0.2mol/L,B错误;

C.3molH2O的质量为3mol×18g/mol=54g,C正确;

D.标准状况下,44.8LO2中含有氧原子个数约

=2.408×1024,D正确;

故选B。

8.C

【详解】

3.4gNH3的物质的量n(gNH3)=

=0.2mol,据此分析:

A.N(NH3)=n(gNH3)

NA=0.2mol

6.02

1023=1.204

1023,故A是错误的;

B.3.4gNH3的物质的量n(gNH3)=

=0.2mol,故B是错误的;

C.在标准状况下,V(NH3)=n(gNH3)

Vm=0.2mol

22.4L/mol=4.48L,故C是正确的;

D.NH3的分子量是17,其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分子量,故其摩尔质量为17g/mol,但D项数值后少了单位,故D是错误的;

故本题答案为C。

9.D

【详解】

A.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和浊液没有丁达尔效应,A项错误;

B.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B项错误;

C.胶体粒子的直径介于1nm和100nm之间,C项错误;

D.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因此丁达尔效应可用于鉴别胶体和溶液,D项正确。

故答案选D。

10.D

【详解】

A.非电解质溶解时不存在电离过程,以分子的形式溶于水,如乙醇等,A错误;

B.H2SO4溶于水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H2SO4属于强电解质,B错误;

C.

溶于水后,能电离出

,C错误;

D.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于相同条件下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的浓度及其所带的电荷,

溶液中有

,通入

气体至溶液呈中性,生成

和水,反应后溶液中有

,其导电能力几乎不变,D正确;故答案为:

D。

11.D

【详解】

加入KOH后,溶液中引入了K+和OH-,根据离子共存的规则知Mg2+与OH-不能大量共存,所以粒子数目明显减小的是Mg2+,正确选项为D

12.D

【详解】

A、硫酸钾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错误;

B、胶体是混合物,B错误;

C、CuSO4·5H2O是纯净物,铜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错误;

D、物质分类均正确,D正确;

答案选D。

13.B

【详解】

A.KHCO3的电离方程式为:

KHCO3=K++

,A错误;

B.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也可能是酸性氧化物或者两性氧化物,但是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B正确;

C.碱性条件溶液必然含有大量OH-,OH-可以和Fe3+生成Fe(OH)3沉淀,所以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电解质的判断条件是溶于水的导电微粒必须是自身电离出的,SO3溶于水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硫酸,硫酸电离让水溶液导电,所以导电的微粒是来源于硫酸的电离,D错误;

故选B。

【点睛】

电解质的判断条件之一是溶于水的导电微粒必须是自身电离出的。

14.A

【分析】

【详解】

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是离子反应,则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没有离子参加或生成,不是离子反应,A正确;

B.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属于离子反应,B错误;

C.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离子反应,C错误;

D.大理石和稀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属于离子反应,D错误;

答案选A。

15.C

【详解】

强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H+,

A.含大量Cu2+的溶液呈蓝色,不能在无色溶液中大量存在,故A不选;

B.Ag+与Cl-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物AgCl,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选;

C.Mg2+、Na+、

、Cl-、H+在溶液中均为无色微粒,且相互不会发生反应,能够大量共存,故C选;

D.H+与

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选;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6.B

【详解】

离子方程式Ba2++

=BaSO4↓表示可溶性的硫酸盐或硫酸和可溶性的钡盐或氢氧化钡之间发生反应,反应中只有一种难溶物硫酸钡沉淀生成,没有其它难溶物或难电离的物质生成的一类反应,

A.BaCl2是可溶性的钡盐,Na2SO4是可溶性的硫酸盐,二者之间反应仅有难溶物BaSO4沉淀生成,能用离子方程式Ba2++

=BaSO4↓表示,故A不选;

B.BaCO3是难溶于水的物质,不能用离子方程式Ba2++

=BaSO4↓表示BaCO3和H2SO4之间的反应,故B选:

C.Ba(NO3)2是可溶性的钡盐,H2SO4是强酸,二者之间反应仅有难溶物BaSO4沉淀生成,能用离子方程式Ba2++

=BaSO4↓表示,故C不选:

D.BaCl2是可溶性的钡盐,H2SO4是强酸,二者之间反应仅有难溶物BaSO4沉淀生成,能用离子方程式Ba2++

=BaSO4↓表示,故D不选。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7.4.5×6.02×102311.240.10.2

【详解】

(1)1个HNO3分子中含有3个O原子,则1.5molHNO3中含有3×1.5mol=4.5mol的O原子,O原子数目约为N(O)=4.5mol×6.02×1023/mol=4.5×6.02×1023;

(2)22gCO2气体的物质的量是n=

=0.5mol,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CO2)=0.5mol×22.4L/mol=11.2L;

(3)H2O中含有2个H原子,则2molH2O中含H原子的物质的量为n(H)=2mol×2=4mol;

(4)1L0.1mol·L-1的Na2CO3溶液中n(Na2CO3)=c·V=0.1mol/L×1L=0.1mol,由于1个Na2CO3中含有2个Na+,则0.1mol的Na2CO3中含有的Na+的物质的量n(Na+)=2×0.1mol=0.2mol。

18.50g1mol10mol/L

【详解】

(1)标准状况下的11.2LCO2的物质的量n=

=0.5mol,根据C原子守恒,可知需CaCO3的物质的量是0.5mol,其质量m(CaCO3)=0.5mol×100g/mol=50g;

(2)根据反应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可知:

每2molHCl反应产生1molCO2气体,现在反应产生了0.5mol的CO2气体,则需要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为1mol;

(3)根据

(2)可知需要HCl的物质的量是1mol,其体积是0.1L,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

=10mol/L。

19.Fe+Cu2+=Fe2++CuBa2++

+2OH-+2H+=BaSO4↓+2H2OOH-+H+=H2OCl-+Ag+=AgCl↓

+2H+=CO2↑+H2O

【详解】

(1)铁单质金属活泼性强于铜,因此将铁粉加入硫酸铜溶液中会置换出铜单质,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Cu2+=Fe2++Cu;

(2)Ba(OH)2溶液与H2SO4溶液混合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难溶物BaSO4和弱电解质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Ba2++

+2OH-+2H+=BaSO4↓+2H2O;

(3)向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易溶盐氯化钠和弱电解质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OH-+H+=H2O;

(4)向硝酸银中滴加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难溶物氯化银和易溶物硝酸钠,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Ag+=AgCl↓;

(5)向盐酸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H+=CO2↑+H2O。

20.A中干燥有色布条无现象,B中潮湿有色布条褪色变为无色;NaOH溶液Cl2+2NaOH=NaCl+NaClO+H2O银白色Na2O2黄色淡黄色2Na+2H2O=2NaOH+H2↑

【详解】

(1)Cl2本身无漂白性,因此氯气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即干燥的有色布条无变化;Cl2与潮湿的布条接触时,Cl2与水接触发生反应产生HCl和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会将有色布条氧化变为无色,因此氯气与潮湿有色布条接触会看到布条变为无色;

(2)Cl2能够与碱反应产生可溶性物质,因此可以用碱液如NaOH消除Cl2对环境造成的污染,Cl2与NaOH反应产生NaCl、NaClO、H2O,反应方程式为:

Cl2+2NaOH=NaCl+NaClO+H2O;

(3)钠是银白色金属,化学性质活泼,在加热时着火燃烧,产生黄色火焰,与空气中的O2反应产生淡黄色固体Na2O2。

将切开的小块钠投入水中,Na会与水反应产生NaOH和H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21.①③⑥①⑥③⑤④⑤⑥③⑤1~100nm丁达尔效应

【详解】

①Ba(OH)2溶液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离子,能导电;

②乙醇不是电解质,属于纯净物,不能导电;

③熔融NaCl含有自由移动离子,能导电,是电解质,属于盐类;

④干冰不是电解质,属于纯净物,不能导电;

⑤NaHSO4固体是电解质,由于不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属于盐类;

⑥稀硫酸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离子,能导电;

(1)则上述物质中能够导电的是①③⑥;属于混合物的是①⑥;属于盐的是③⑤;水溶液能够使石蕊变红,说明该物质的水溶液显酸性,则符合条件的物质是④⑤⑥;属于电解质的是③⑤;

(2)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100nm;若用一束光线照射Fe(OH)3胶体,会在垂直方向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粒对光的散射,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效应。

22.Cu2+Ag+Ag++Cl-=AgCl↓

【详解】

(1)该溶液为无色溶液,而含大量Cu2+的溶液呈蓝色,因此原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Cu2+;

(2)取少量原溶液,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能与稀盐酸中Cl-反应生成难溶白色沉淀的离子为Ag+,该沉淀为AgCl,AgCl不溶于稀硝酸,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

23.烧杯、500mL容量瓶BD搅拌引流

【分析】

(1)根据操作步骤考虑所用的玻璃仪器;

(2)称量易潮解的固体,应把试剂放在玻璃器皿中,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一般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等步骤,根据每步的规范操作分析判断;

(3)根据实验中使用玻璃棒的步骤分析解答。

【详解】

(1)配制溶液的步骤有称量、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等操作,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所以需要的仪器为天平、药匙、量筒、烧杯、500mL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其中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500mL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缺少的仪器:

烧杯、500mL容量瓶,故答案为:

烧杯、500mL容量瓶;

(2)A.氢氧化钠为易潮解的固体,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A错误;B.某同学将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溶液温度升高,需要冷却至室温,然后转移到容量瓶中,故B正确;C.某同学在定容时,不小心加水超过刻度线,又将多余的液体吸出直至刻度线,导致部分溶质被吸出,导致配制的浓度偏低,故C错误;D.某同学在溶解、转移完氢氧化钠溶液后,将溶解用的仪器洗涤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可以保证溶质全部转移如容量瓶,故D正确;故选BD;

(3)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氢氧化钠的溶解,转移液体时用玻璃棒引流,故答案为:

①搅拌;②引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