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4722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校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校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校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校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规划.docx

《学校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规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规划.docx

学校规划

新场中学﹙2010年-2020年﹚发展规划

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当今经济多元化,社会一体化的国际大环境下,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出发,教育被人们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义务教育被高度的重视。

认为义务教育是在促进人的发展,培养合格公民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育均衡,教育公平”成为时代中一个响亮的名词,就因为提高教育水平,能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因此,义务教育位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位置。

  一、规划背景及现状分析

  

(1)新场中学中学发展概况:

新场中学地处安顺西南,距城25公里,坐落在新场布依族苗族乡政府所在地场埧村弯龙坡上。

学校1972年筹建,1973年9月正式招生,(其中1975年至1982年开设过高中,后因学校布局调整撤除),是一所独立的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

学校四周青山环抱,前面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暏鱼河,校园内林木葱郁,环境幽雅,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

学校占地总面积40658㎡,校舍建筑面积3335㎡,有生化、物理实验室、多媒体、图书室各一个,基本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

学校现有教职工32人,其中高级教师2人,中级教师13人,初级教师16人,教辅人员1人,代课4人,全部学历合格,其中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的占52%。

两基期间,学生达700余人,现有学生638人,教学班14个。

建校三十多年来,学校教师艰苦努力,为边远的少数民族山区培养了万余名合格初、高中毕业生,现正在各条战线为祖国发展奋斗。

近几年来,学校以“立足山区、放远世界、明德修身、笃学成才”为校训;以“诚实、文明、发展、和谐”为校风;以“敬业、爱生、求实、创新”为教风;以“勤学、善思、博学、务实”为学风;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促进学生发展”为办学宗旨,建立了以教师聘任制为主线的绩效考核等各种规则制度,并认真实施。

全体教师发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工作,使学校校风、教风、学风良好,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在发展中学校规模逐步壮大。

到了普九攻坚的2005年,学校发展成为拥有14个教学班,在校生756人,教师31人的规模。

2010年春季,在校学生638人,14个教学班,在岗教师32人。

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大环境的推动下,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空前的发展,通过几年各级政府对学校的大力投入建设,学校建有了综合楼,教学楼,寄宿制学生宿舍楼,建筑面积3335㎡,学校占地面积达40658㎡,建有电教室,多媒体教室,理化生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各一间,教学设备功能基本齐全,基本达到学校教学的需要。

(2)“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成绩:

  从2006年以来,我校继续发扬“两基”攻坚的精神,继续巩固两基成果。

仍然坚持工作不松,力度不减的理念。

因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全体教师的通力协作,积极实施素质教育,讲求教育实效。

在教学上,教师们无私奉献,学生们勤奋刻苦,不管是非毕业班还是毕业班,教学质量逐年提升,参加升学考试的学生由2006年的14人到2009年的24人升入高一级学校,特别是2010年,实现了新场中学学生升入示范性高中“零”的突破。

有一人升入安顺市一中,一人升入安顺市民族高中。

在师资上,学校领导大力倡导教师进修,教师们也为了提高自己,及时充电,从2006年的学校仅有的4个本科生到2010年的14人本科生。

教师的文凭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在学校建设上,我校是典型的一所偏僻的寄宿制学校,近年来,由于住宿学生的增多,也因为学校领导的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2006年,我校新建了一栋容纳300来人住宿的宽敞明亮的学生宿舍。

  二: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

  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以具有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为核心的人才,主动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立足实际,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强化学校优势,突出特色,全面提高,持续发展,继续深化以提高办学质量为中心的各项改革,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把新场中学建成一所内部管理完善、办学实力雄厚、现代化水平高、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农村寄宿制学校。

  发展总体目标:

  在学校发展上:

  按照贵州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的指导意见,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把我校发展定位为:

“局部突破——全面推进——走特色发展之路”的总体目标。

  在普及程度上:

  我校覆盖新场乡17个行政村,加上与镇宁县接壤,按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入学年龄为13周岁,经统计、分析,结合贵州省进一步提高“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估标准,学生数≤50人/班,每个年级开设6个教学班,共开设18个教学班。

  在师资水平上:

  根据学校的办学规模,共开设18个教学班。

按农村初中师生比为1:

19核算,我校需配备46名专任教师(不包括校级管理人员3名,机动编制2人用于宿舍管理、2人用于校园安保等特殊情况)。

  其他岗位:

宿管员2名,图书室1名,电工1名,校医1名,保安2名,现代化教学人员2名,食堂8名。

诚然。

学校机构的配置得以实现,但还得打造能师、名师工程。

首先,在职教师52%以上达到本科水平;培养5-10名在乡、县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教师,培养3-5名区级教学能手或学科带头人;建设1-2个强势学科。

其次,培养一批在课程、教学、科研、德育、科技、艺术、体育等方面有专长的特色教师。

再次,以先进教育管理理念和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教师队伍的发展,保障学校办成一个“保证基础、发展和谐、善于创新、质量一流”、在西秀区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农村寄宿制学校。

  在教育教学上:

  一是培养学生具有热爱集体、热爱劳动、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道德情操,具有学习认真、团结同学、礼貌待人、助人为乐的行为习惯,具有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是把学生学习成绩提升到较为理想的境地,班级各科统考人均分在区级人均分以上,并具有良好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经常学习的习惯。

  三是让学生有较为开阔的认识和知识视野,有较为丰富的生活常识和实践知识,有较好的艺术认知和知识素养。

  四是让教师有较高的师德修养,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很好的运用教育教学艺术。

  在改善办学条件上:

  结合我校的发展状态,学生来源,地形地貌,环境条件等因素,我们把改善办学条件的总目标定位为:

新建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1566平方米。

新建办公用房359平方米,生活用房1654平方米,体育场7600平方米,围墙300米,护坎200立方米,逐步规范校园文化、绿化、美化建设。

  第三部分:

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二、具体目标规划:

  在学校发展上:

  

(一)、完善德育网络

  1、目标

(1)、加强党建工作,充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使党、政、工、团的工作跃上新台阶。

在2014年以前创区级文明单位。

(2)、加强师德建设,以高尚品德引导人,在2015年以前使学校30%的教师争创各级各类先进。

  (3)、加强学生思想品德修养,使学生操行评定优秀率达到96%以上,且无任何重大违纪现象。

  2、实施要求

(1)、坚持“德育为首”的办学原则。

(2)、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主渠道作用。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校园文化品味。

  (4)、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

  (5)、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开创德育工作新格局。

  

(二)、学校管理

  1、管理目标

  

(1)、树立正确的管理思想,施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学校管理的落脚点和出发点,进而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有句话说得好,“管理要管人,管人要管心,管心要知心,知心要关心,关心要真心”。

所以学校领导要理解教职工的情感,关心教职工的疾苦,尊重教职工的劳动,支持教职工的工作,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2)、建立严密的管理机制:

全面实行校长负责制,全员聘用制,岗位责任制,目标管理制和绩效工资考核制。

总的原则是强化竞争机制,以聘任制为突破口,优胜劣汰。

逐步施行高职低聘,低职高聘,工资待遇随业绩浮动的制度。

  2、具体措施

  

(1)、领导班子建设:

完善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进一步完善后备干部的建设,所选拔的干部要具备五项基本素质:

爱教育,重事业;懂业务,会管理;办实事,创业绩;勤实践,善创造;诚待人,不谋私。

  

(2)、制度建设:

加强民主意识,实施民主管理制度,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增强对职称评聘,年度考核,评优表模,推行重大资金投入工作的透明度。

加强管理,学校财务财产的管理要以服务教育教学为中心,进行规范管理,避免资产流失,开源节流,严守财经制度。

加强档案建设,逐步施行档案管理的计算机化。

建立公正公平科学的竞争机制,形成学校在竞争的良性循环中运行,促进校风建设。

  (3)2011年起实施半封闭式管理:

为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杜绝学生与社会闲散人员的接触,避免一切意外矛盾和事故的发生。

将对我校实施半封闭式管理。

  在普及程度上:

  相应达标率的规划(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

2010年至2013年

  1、入学率

  

(1)目标

  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达到80%,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85%,流入本地的适龄随迁(外县、区)少年接受教育100%。

  

(2)保障措施

  上级主管部门严格控制就近入学原则,不准学生外流。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发挥各处室的职能,期初对每户进行摸底调查,加大宣传力度。

搞好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分任务、分责任完成各村升学学生数目标任务。

  2、升学率

  

(1)目标

  2015年毕业生升学率达85%。

  

(2)保障措施

  纪律是成绩提高的保障,学校加强学生常规管理,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重基础知识培养,加强教师的爱岗敬业心。

制定可操作、可发展的激励制度。

  3、巩固率

  

(1)目标

  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3%。

  

(2)保障措施

  加强学校常规管理,教务处与政教处加强师生的日常管理,制定切实可行、可操作的师生“结对”帮扶方案;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通过课程改革,改进教学管理。

教师则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开展兴趣活动、开辟第二课堂等措施,帮助留守儿童、学困生、厌学生融入集体中,激发学习兴趣,使其安心学习。

校领导高度重视,多与外界人士联系,多通过各种渠道支持、帮扶我校贫困生;在乡政府的领导下,搞好保学控辍工作,对无故不送子女入学的家长,政府加大执法力度,树立“典型”,通过政府职能部门,搞好最有力的保障。

  第二阶段:

2013至2016年

  1、入学率

  

(1)目标

  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达到85%,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0%,流入本地的适龄随迁(邻县)少年接受教育100%。

  

(2)保障措施

  以上级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就近入学原则的监管与执行为保障,严格不准学生外流。

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制度,多渠道、多渠道筹集资金,用轻惩重奖的措施激发学生与教师的积极性,优化学校的办学条件。

  2、升学率

  

(1)目标

  毕业生升学率达85%。

  

(2)保障措施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学校更加强学生常规管理,实行全封闭制度教学,营造较好的学习氛围。

本校与兄弟学校多交流学习,每年毕业班派具有实力、有责任心、有经验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学校加大奖励力度。

  3、巩固率

  

(1)目标

  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

  

(2)保障措施

  学校全封闭式管理,继续开展好师生“结对子”帮扶活动,深入学生的内心,了解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教师在学校利用各种方法与手段进行保学控辍,特别要搞好情感控辍与教学质量控辍,发现学生辍学,要及时进行家访,劝导学生复学,三日内还未能复学,班主任填写“辍学报告单”交教务处,再由学校报告给乡政府主管领导,由乡政府向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发送辍学生返校通知书,及时采取措施或强制学生复学,对未能及时报告或未及时家访,工作不扎实造成辍学的,要实行责任追究制。

教师发现学生有厌学情绪,及时家访,同家长一起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不得歧视特困家庭学生和外出打工子女。

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避免学生因厌学而辍学。

完全配合乡人民政府搞好此项工作。

  第三阶段:

2016至2020年(超规定标准)

  1、入学率

  

(1)目标

  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达到85%以上,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0%以上,流入本地的适龄随迁(邻县)少年接受教育100%。

  

(2)保障措施

  经过两个阶段的实施与完善,要让学生及学生家长从劝学到主动要求上学的观念转变,形成社会、家庭、学校相结合为一体的入学氛围,让每个适龄少年儿童都接受教育,每位家长都支持教育。

  2、升学率

  

(1)目标

  毕业生升学率达85%以上。

  

(2)保障措施

  学校讲求精益求精,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第一生命线,以较高的毕业生升学率为影响,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荣获较高的声誉。

多派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外面先进的教育方法与理念,培训不同层次的教学能手与人才,对毕业班进行特殊化的管理。

  3、巩固率

  

(1)目标

  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以上。

  

(2)保障措施

  继续实施学校半封闭式管理,继续开展好师生“结对”帮扶活动,加大资助力度,尽量解决贫困生上学难问题。

对一部分家庭经济状况窘迫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补助。

校团委还倡议班级团支部、班委会搞班内“献爱心,帮困生”活动,号召学生们帮助本班内的贫困生。

通过各种途径、渠道筹集教育基金,使每个贫困学生都能接受教育,目的只有一个:

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

  在师资水平上:

  第一阶段:

2010年—2013年

  所有教师达到的共性目标:

  1、专业知识

  教师要饱学,要博学。

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做到:

  ⑴掌握学生发展和成长阶段方面的知识以及与学生交往、互动的知识。

  ⑵具备课程内容和资源、课程组织和类型、课程目标和评价方面的知识。

  2、专业技能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负责,成为学科教学方面的能手,要具有学科知识方面的专业技能:

  ⑴信息运用能力:

具有娴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高效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吸收存储与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表达、交流并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从而达到利用最新信息实现自我更新的目的。

  ⑵职业特殊能力:

有效协调人际关系和沟通表达的能力、个案研究能力、筹划组织能力。

  ⑶教育科研能力:

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惑作为课题,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运用课题带动的策略;注重从学生个性差异出发,发挥学生的特长和优势,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寻找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不断总结经验。

  ⑷创新反思能力:

反思目标的适切性、反思过程的周密性、反思问题的针对性、反思行为的可行性、反思结果的成效性。

  ⑸教学实践能力:

正确把握三维目标的能力、理解把握及创造性使用新教材的能力、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课堂,灵活、智慧地运用教学策略、方法的能力、合理运用教学资源的能力、掌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的能力。

  3、学历提高

  在岗教师62%以上为本科学历。

  4、方法与途径

  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提高教务处与教科室相互规划,建立校际教师交流机制,每年交流人数7—8人,平时与师资力量雄厚的兄弟学校进行结对交流。

学历搞高学校将每年派出2—3名学历不达标的教师进行脱产进修学习。

  第二阶段:

2013—2016年

  培养教师的个人目标:

  1、教师层次

  

(1)、合格教师。

见习期(刚毕业上岗一年)新教师:

完成优秀大学生到合格教师的转变。

途径:

学校选择骨干教师对新教师进行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带教,根据合同要求开展传帮带的培养工作。

主要标志:

基本熟悉学校教学常规工作,有教育责任感,热爱学校,热爱学生。

工作一年后能被评为中学二级教师。

  

(2)、成熟教师。

教龄2-6年的青年教师:

完成合格教师到成熟教师的转变。

途径:

师徒双向选择,自愿结对,在师德修养、教育理论、课堂教学、教育科研、学业管理等方面进行带教。

主要标志:

掌握任教级段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学科专业知识扎实,能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去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能顺利被评为中学一级教师。

  (3)、骨干教师。

教龄6-12年的青年教师:

完成成熟教师到骨干教师的转变。

途径:

选择富有教育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导师,在理论学习、教育科研、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进行指导。

主要标志:

学科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实绩明显;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和相应的研究成果;有较强的指导青年教师能力,被指导的教师成长迅速;能顺利晋升为高级教师。

  (4)、知名教师。

教龄12-25年的优秀教师:

完成骨干教师到名教师的转变。

途径:

选择教育专家担任导师,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参与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主持学校重点课题研究,承担学校骨干教师的培养任务。

主要标志:

形成学科教育特色;完成一到两门自主拓展型课程校本教材开发;优良的教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在市内有一定的知名度。

届时能被评为特级教师、名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

  2、同样采取交流、进修的形式进行培养,本科学历的标将达80%以上。

  四、发展原则

  坚持“教师为本”、“行动为本”和“学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原则。

  “教师为本”,即尊重教师的主体精神,满足教师“自主发展、自我提高”的心理需要,引导教师自主确立自己的努力目标,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

  “行动为本”,即坚持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行为跟进”等实践活动,以课程与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为抓手,引导教师在不断探究和解决课程与教学改革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为本”,即以研究教育教学中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以改善教育教学实践为目的,在实践中培养和优化师资队伍。

  五、总体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合理的教师激励、聘用机制。

  每学年开展一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评选,表彰先进教师,树立先进典型;每学期进行一次学生和家长问卷调查,表彰奖励师德高尚、职业道德优良的教师,严肃处理职业道德差的教师;建立职业道德考核制度,把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与岗位职责挂钩,师德状况纳入到教师的工作考核和奖惩当中。

  学校本着兼收并蓄的思想,以招考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为主渠道,同时吸纳外校优秀教师,拓宽师源途径;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人格力量。

  以开展各种学习、评比活动为载体,以弘扬先进为导向,树立“以德立身、以身立教”的良好形象,提高教师人格魅力。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全方位营造一种尊重、理解、沟通、信任、和谐的良好氛围,把学校建设成为广大教师的“精神家园”和“事业乐园”,形成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的团队现象。

  (三)加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发扬团队精神,加强教研组的建设。

探索教研组管理和教研活动创新,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促进教师自主学习,完善教师文化结构。

  2、构建教研训相结合、分层推进个性化培训体系。

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教育实践报告会,为教师提供相互学习、交流、研讨的机会;每学年举行一次校内优质课比赛活动,给优秀教师展示研究成果;实行教师岗前培训、专题培训、多种形式的师徒结对、青年教师培训等校本培训制度,所有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公开课或研究课、每学期不少于一次集体备课时中心发言、每周精制一道题、每天备好一节课、每学期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及经验反思,保持专业技能不断更新,点燃教育创新的思维火花;进行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提升专业能力,拓宽视野、激发追求超越的动机。

  3、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

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让教师在课程改革和开发中得到发展。

  4、以完善校本教学资源为抓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各年级、各学科的“五度导思学案”、教案、周练、教学课件的整理完善工作,利用学校远教资源及时吸纳最新的信息,丰富和充实学校资源库,为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提供资源保障。

  5、加强校本课题的研究。

教学中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

继续坚持组组有课题、人人参与研究的原则,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在教育教学上:

  1、2010年9月——2013年7月。

  

(1)学校实现学风浓、教风正、校风好管理目标。

  

(2)缩小统考成绩校均与区均的差距,力争突破人均分高出区均学科。

  (3)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达到能主动学习、遵守纪律、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

  (4)有较好的教学氛围。

  2、2013年9月——2016年7月

  

(1)学校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目标。

  

(2)缩小统考成绩校均与县均的差距,人均分高出县均学科占到全学科的二分之一。

  (3)学生能自主学习,热爱集体、团结同学、礼貌待人,并有一定的参加学校各类课外活动、文体活动、实践活动的能力。

  (4)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氛围和教研氛围。

  3、2016年9月——2020年7月

  

(1)学校实现科学制定加人文的管理目标。

  

(2)各年级统考成绩人均分高出县均学科占到全学科的三分之二以上。

  (3)学生有良好的文明礼貌、生活学习、劳动卫生习惯。

  (4)学校有浓厚的教书育人氛围。

  四、工作措施:

  1、遵循“以人为本、制度为基、教研兴校、质量立校”指导思想,以“以细求实、突出重点抓管理;以实求质、找准弱点抓质量;以质求效、攻克难点抓养成”为工作思路,确立“建一流的班子、带一流的队伍、创一流的业绩”奋斗目标。

  2、组建由校领导、教务处、教研组长组成的教学质量管理小组,强化教学的过程管理,形成教学管理的长效机制。

  3、强化教研组的教学管理职能,每学期组织学校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召开学校大型教学研讨会,加强校际联合教研,扎实开展活动,形成教研长效机制。

  4、注重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优化更新,按学期组织年级组、教研组听课及领导听课,其中教研组听课每学期两个来回,领导听课20节以上,听课覆盖面达到100%。

  5、加强教师校本培训,从师德修养、新课程理念、教学教研技能、教育教学艺术等方面开展扎实的校本培训工作;引导教师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图书室资源,提升业务能力,构建学习型队伍。

  6、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构建学校德育工作网络。

发挥班会、校会、报告会、讲座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寓德育于学习;挖掘学科情感熏陶、价值观引导、理想教育等教育资源,把品德教育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寓德育于课堂;开展植树、清扫马路、街道、社会调查、社会宣传等多种类型、多层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寓德育于活动。

  7、注重学法引导,实施因材施教,关注后进学生。

针对薄弱环节,开展讲座、引导;完善学困生课外辅导制度;扎实的开展班级“传、帮、带”课余辅导活动。

  8、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竞赛、比赛活动;组建学科兴趣小组;成立班级图书角;举办班级故事会;充分利用好校园文化布置、校园之声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的宣传、教育功能,形成学校浓厚学习氛围。

  9、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加强和规范音乐、体育、美术、微机课的教学;每年组织文艺汇演、歌咏比赛、田径运动会等大型文体活动;办好校刊《新韵》,为特长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平台,形成蓬勃、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10、实行目标责任书管理制度,与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家长、学生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德育目标责任书、教学质量目标责任书、保学控辍目标责任书,责任目标的实现情况与年度考核相挂钩;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奖罚分明,突出业绩、效益,切实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