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能力强化训练四.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4092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能力强化训练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生物能力强化训练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生物能力强化训练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生物能力强化训练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生物能力强化训练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能力强化训练四.docx

《高三生物能力强化训练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能力强化训练四.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生物能力强化训练四.docx

高三生物能力强化训练四

2011届高三生物能力强化训练四(遗传训练题)

1、下面为果蝇三个不同的突变体系与野生型正交与反交的结果试分析回答问题:

组别

正交

反交

♀野生型×♂突变型a→野生型

♂野生型×♀突变型a→野生型

♀野生型×♂突变型b→野生型

♂野生型×♀突变型b→♀野生型、♂突变型b

♀野生型×♂突变型c→野生型

♂野生型×♀突变型c→突变型c

⑴①组的正交与反交结果相同,控制果蝇突变型a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为性突变基因。

⑵②组的正交与反交结果不相同,用简单的文字分析并用遗传图解说明这一结果(基因用B、b表示)。

⑶解释③组正交与反交不同的原因。

2.白遗传学家摩尔根对果蝇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奖”以来,果蝇被广泛地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各个方面。

根据果蝇的染色体组型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

(1)将果蝇的一个细胞放入含15N的脱氧核苷酸培养液中,待细胞分裂两个周期后取出并进行放射自显影,观察某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结果发现一条染色单体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中,只有一条链含有放射性。

那么,另一条染色单体有条链含有放射性。

(2)果蝇的体色和翅长分别由B和b、M和m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以下是有关杂交的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属于湿性性状的是,其中控制(翅长、体色)的基因位于第I号染色体上,体色和翅长的遗传符合定律。

将杂合长翅黑身的雌蝇与纯合短翅灰身雄蝇杂交得Fl,选Fl中灰身长翅果蝇相互交配得F2,则理论上F2中纯合灰身长翅雌果蝇所占比例是。

(3)已知果蝇弯翅基因(t)和正常翅基因(T)位于第IV号染色体上,现有纯种灰身弯翅雄蝇和纯种黑身正常翅雌蝇,请设计实验探究果蝇控制体色和翅型的基因是否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写出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实验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预测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

3.一色觉正常的女子与一患红绿色盲病的男子婚配,生下一个患红绿色盲病的儿子。

遗传学诊断发现,该夫妇染色体的结构和数目均正常,儿子的性染色体组型为XXY。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假定该病儿是由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生殖细胞造成的,请绘出有关产生该异常生殖细胞的细胞分裂关键时期的简图。

(只绘出性染色体,并在图中标出染色体的名称和相关基因,相关基因用B或b表示)。

(2)除上述

(1)中染色体变异造成的病因外,还可能有哪种变异导致该病儿患红绿色盲病?

(3)如果排除上述

(1)、

(2)中的变异,按照遗传学基本定律,用遗传图解表示这对夫妇可能生出哪些不同类型的孩子。

4.果蝇繁殖力强、易饲养,是一种良好的遗传学研究材料。

实验室一个小组发现了1只灰体残翅(未交配过的雌果蝇),另一小组发现了1只黑体长翅雄果蝇。

两个小组将这2只果蝇进行下述实验来解决有关问题。

实验步骤:

①把灰体残翅雌果蝇和黑体长翅雄果蝇放入同一容器中培养,使其交配并产生足够的后代Fl。

②F1成熟后观察雌雄果蝇的性状,发现全是灰体长翅。

③F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产生F2,观察其性状并记录结果。

④统计分析F2的各种表现型及其比例。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能否从F1所表现出的性状推断出长翅与残翅的遗传方式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

请简要说明理由。

(2)若已知控制黑体、灰体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中,能否通过预测F2黑体、灰体的性状表现来推断控制黑体、灰体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

请简要说明理由。

(3)若F2中有黑体、残翅出现,且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何确定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要求:

通过预测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并作出相应分析和结论)

(4)实验小组研究黑腹果蝇时发现,刚毛基因(B)对截毛基因(b)为完全显性。

若这对等位基因存在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刚毛雄果蝇表示为XBYB、XBYb、XbYB,若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只表示为XBY。

现有各种纯种果蝇若干只,请利用一次杂交实验来推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请写出遗传图解,并用文字简要说明你的推断过程。

 

5.果蝇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但其形态、大小却不完全相同。

下图为某X、Y染色体同源和非同源区段的比较图解,其中A与C为同源区段。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X、Y染色体彼此分离发生在第次分裂。

(2)若在A段上有一基因“E”,则在C段同一位点可以找到基因;此区段一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定律。

(3)如果某雄果蝇B区段有一显性致病基因,则其与正常雌蝇交配,后代发病几率为;如果此雄果蝇的D区段同时存在另一致病基因,则其与正常雌蝇交配,后代发病率为。

(4)已知在果蝇的X染色体上有一对基因H、h,分别控制的性状是腿部有斑纹和腿部无斑纹。

现有纯种果蝇若干,请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H、h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位置是A段还是B段。

实验步骤:

①选用纯种果蝇做亲本,雌性亲本表现型为,雄性亲本表现型为。

②用亲本果蝇进行杂交。

③观察子代果蝇的性状并统计记录结果。

结果分析:

若子代雄果蝇表现为,则此对基因位于A段。

若子代雄果蝇表现为,则此对基因位于B段。

6.果蝇是一种非常小的蝇类,遗传学家摩尔根曾因对果蝇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

下图一表示某果蝇的体细胞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右表表示有关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请据图表分析回答:

基因

性状

灰身

黑身

长翅

残翅

细眼

粗眼

红眼

(1)如果进行果蝇的基因组测序,需要检测_______条染色体。

(2)若只考虑体色与眼形。

让该果蝇与基因型相同的异性果蝇交配得到

,理论上其表现不同于亲本的个体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不同体色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

(3)已知果蝇中,朱红眼与暗红眼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

表示,隐性基因用

表示)。

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

灰身、暗红眼

灰身、朱红眼

黑身、暗红眼

黑身、朱红眼

雌蝇

0

0

雄蝇

请回答:

基因是否位于l、2号染色体上?

_____________。

两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中现有—批纯合的正常翅果蝇,其中出现了一只截翅的雄果蝇。

假如已经知道截翅为隐性性状,请设计实验,判断截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

染色体上。

请写出有关实验步骤、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关结论(假设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繁殖存活)。

实验步骤:

结果分析及结论:

7.剪秋箩是雌雄异株(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高等植物,有宽叶、窄叶两种类型(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某科学家在研究剪秋箩叶形性状遗传时,做了如下杂交实验:

杂交(组)

亲代

子代

1

宽叶

窄叶

全部宽叶

2

宽叶

窄叶

1/2宽叶、1/2窄叶

3

宽叶

宽叶

全部宽叶

1/2宽叶、1/2窄叶

(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请判断剪秋箩叶形的遗传方式,并说明作出判断的依据。

(2)第1、2组后代没有雌性个体,最可能的原因是▲。

为进一步证明上述结论,某课题组同学决定对剪秋箩自然种群进行调查。

如果在自然种群中不存在▲的剪秋箩,则上述假设成立。

(3)利用自然种群中各种基因型的剪秋箩,如何在实验室培育出上述自然种群中不存在的剪秋箩?

请简要叙述一种培育方案。

8.玉米正常株为雌雄同株,其基因型为Ba__Ts__(Ba-ba、Ts-ts表示两对等位基因,下划线表示该处可以是对应的显性或隐性基因,下同),其雌花序位于植株的中部,由显性基因Ba控制,雄花序位于植株顶端,由显性基因Ts控制。

基因型baba的植株上不能长出雌花序而成为雄株,因此,雄株的基因型为babaTs__;基因型tsts的植株上雄花序变成雌花序而成为雌株,故雌株的基因型为Ba__tsts;基因型babatsts植株的雄花序上长出雌穗,也变成雌株。

让基因型为babatsts的植株接受基因型为BabaTsts植株上的花粉,其后代植株的类型及数目如下表:

类型

正常株

雄株

雌株

数目

998

1001

1999

(1)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什么遗传定律?

(2)将基因型为BaBaTsTs植株与babatsts的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后代植株表现型及比例为?

(3)要使后代只产生雄株和雌株,应选用何种基因型的个体进行杂交?

9.某校高二年级对是否卷舌这一性状开展了调查活动,下表是该性状遗传情况的统计结果:

组合

序号

婚配方式

家庭数

儿子

女儿

父亲

母亲

卷舌

不卷舌

卷舌

不卷舌

卷舌

卷舌

123

93

8

81

7

卷舌

不卷舌

5l

22

13

25

12

不卷舌

卷舌

30

14

7

13

6

不卷舌

不卷舌

80

11

39

9

31

(1)表中结果表明决定卷舌与否的基因型不是一对基因控制的。

原因是。

(2)表中结果还表明决定卷舌性状遗传的基因不位于细胞质内,原因是。

(3)某同学在老师指导下查找资料,发现是否卷舌这一性状是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的。

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与性别无关。

该同学作出以下两种假设:

假设一:

基因组合

AB

Abb

aaB

aabb

性状

卷舌

不卷舌

不卷舌

不卷舌

假设二:

 

请问哪种假设能解释凋查结果。

对组合一调查结果解释:

组合一中父亲基因型有种。

组合一中要生出不卷舌子女的家庭,有哪几种婚配方式,请用基因型表示出来。

(4)老师认为还有一种假设能解释调查结果,如下表中的假设三。

假设三

AB

Abb

aaB

aabb

性状

卷舌

卷舌

不卷舌

卷舌

请用该假设对组合四进行解释(用遗传图解表示)

 

(5)某雌雄同株植物紫花和白花这一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类似卷舌和不卷舌这一相对性状的调查结果(紫花类似卷舌,白花类似不卷舌),现有从自然界获取的若干白花植株和紫花植株,请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实验对上述能解释调查结果的假设进行判断。

 

10.下面是某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关于“调查人群中某些性状的遗传”课题的研究方案:

Ⅰ课题名称:

人群中××性状的调查。

Ⅱ研究目的、研究内容、材料用具、研究过程(略)。

Ⅲ调查结果分析。

请分析该研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①根据下面的“家庭成员血友病调查表”,判断“本人”的基因型(用B或b表示)是  

家庭成员血友病调查表

祖父

祖母

外祖父

外祖母

父亲

母亲

哥哥

妹妹

本人

(说明:

空格中打“√”的为血友病患者)

②下表是关于单眼皮和双眼皮遗传情况的调查结果。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婚配方式

调查

家庭数

儿子

女儿

单眼皮

双眼皮

单眼皮

双眼皮

第一组

单眼皮

单眼皮

35

17

0

23

0

第二组

双眼皮

单眼皮

300

36

122

75

99

第三组

单眼皮

双眼皮

100

24

28

19

33

第四组

双眼皮

双眼皮

220

31

98

25

87

根据表中第组调查结果,可直接判断出眼皮的显性性状是。

理由是。

③调查中发现某男子患一种遗传病,该男子的祖父、

祖母、父亲都患此病,他的两位姑姑中有一位也患此

病,这位患病姑姑又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

其他家族

成员都正常。

a.请根据该男子及其相关家族成员的情况,在下图

方框中绘制出遗传系谱图,并标出该男子及其直

系亲属的基因型。

(用D或d表示)

图例:

正常女性女性患者

正常男性男性患者

b.此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

c.该男子(色觉正常)与表现正常、其父亲为红绿色盲的女性婚配,预期生出完全正常的孩子和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分别是和。

11.I.为了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甲、乙两组同学都将非甜玉米和甜玉米间行种植,分别挂牌,然后按孟德尔的实验过程进行实验,验证F2的分离比。

甲组同学的实验结果是:

F1全为非甜玉米,F2有非甜和甜两种玉米,甜玉米约占1/8。

乙组同学的实验结果是:

F1全为非甜玉米,F2有非甜和甜两种玉米,甜玉米约占1/4。

 

 

(1)用简图表示两组同学共同的实验过程(要求:

用该题材料表示,只画1个,尽量简单)

 

(2)请预测该实验中F2的预期值。

(3)根据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结果,从上图中选出两组同学在用亲本杂交时的授粉过程(用图中字母表示)。

甲组:

,乙组。

(4)如果按甲组的杂交方法不改进,后续实验要如何进行才能得到正确的性状分离比?

;如果对甲组的实验进行改进,其措施是:

用牛皮纸袋将玉米的分别套住并固定,防止自然受粉过程。

(5)新采摘的甜玉米果穗具有甜味,但放一段时间后甜味便降低。

如果采摘后放在沸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再保存,甜味能保存较长一段时间;如果采摘后放在35℃—40℃的温度下,甜味消失得更快;如果采摘后马上放入冰箱中冷藏,也可以使甜味的保持时间延长。

请回答:

①新采摘的甜玉米放一段时间后,甜味降低的原因是。

②后面的沸水中浸泡、35℃—40℃的温度处理以及放入冰箱中冷藏等实验证明

 

参考答案

1、⑴常隐

⑵由题意可知,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为隐性突变,遗传图解如下:

正交反交

PXBXB×XbYPXbXb×XBY

♀野生型♂突变型♀突变型♂野生型

配子XBXbY配子XbXBY

F1XBXbXBYF1XBXbXbY

♀野生型♂野生型♀野生型♂突变型

(亦可先画遗传图解,后对突变基因的位置、显、隐性进行说明)

⑶由题可看出,不论正交、反交,后代表现型均与母本相同,推知突变的基因最可能位于细胞质中,属于细胞质遗传

2⑴2

⑵灰身、长翅翅长基因自由组合1/16

⑶实验步骤:

第一步:

将纯种灰身弯翅雄蝇和纯种黑身正常翅雌蝇杂交,得F1代;

第二步:

F1代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或自交),得F2代;

第三步:

统计F2代果蝇性状表现。

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F2代果蝇性状表现为灰身正常翅∶黑身正常翅∶灰身弯翅∶黑身弯翅=9∶3∶3∶1,则控制果蝇体色和翅形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3分)

②若F2代果蝇性状不表现为灰身正常翅:

黑身正常翅:

灰身弯翅:

黑身弯翅=9∶3∶3∶1,则控制果蝇体色和翅形的基因不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答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给分

3.

(1)应分别绘出两种可能情况的细胞分裂简图各一幅:

若该病儿的致病原因来自父方异常的精子,绘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图。

绘图要求:

①细胞质均等分裂;②有染色单体;③两条同源染色体进入同一极;④在标出的X染色体上有b基因。

若该病儿的病因来自母方异常的卵细胞,绘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图。

绘图要求:

①细胞质不均等分裂;②无染色单体;③两条相同的X染色体进入卵细胞极;④在标出的两个X染色体上都有b基因。

(2)基因突变。

(3)遗传图解要求:

①夫妇表现型、基因型;②夫妇产生配子情况;③后代基因型、表现型

4

(1)能,是细胞核遗传,如果是细胞质遗传,则F1全为残翅。

(2)能,若F2代中雌果蝇全为灰体,雄果蝇既有灰体、又有黑体,则说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灰体与黑体的性状与性别无关,则是常染色体上的遗传。

(3)若F2代中出现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体长翅和黑体残翅4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9:

3:

3:

1,则说明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若F2代中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体长翅和黑体残翅4种表现型比例不接近9:

3:

3:

1,则说明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4)遗传图解

 

说明:

、用纯种截毛雌果蝇与纯种刚毛雄果蝇杂交,若子一代雄果蝇全为刚毛,则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若子一代雄果蝇为截毛,则这对等位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5.

(1)一

(2)E或e基因的分离(3)50%100%

(4)①腿部无斑纹腿部有斑纹③腿部有斑纹腿部无斑纹

6

(1)4

(2)3/7灰身:

黑身

(3)不是

(4)方案一:

实验步骤:

第一步:

用纯种正常翅雌果绳与变异的截翅雄性果蝇交配,得

全是正常翅的

第二步:

的正常翅雌果蝇与

的正常翅雄果蝇杂交。

结果分析及结论:

如果后代出现雌性截翅,则截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后代不出现雌性截翅,则截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方案二:

实验步骤:

第一步,用纯种正常翅雌果蝇与变异的截翅雄果蝇交配,得

全是正常翅。

第二步,将

的正常翅雌果蝇与原种群的纯合正常翅雄果蝇杂交。

结果分析及结论:

如果后代全为正常的,则截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后代出现雄性截翅,则截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7.

(1)宽叶对窄叶显性因为宽叶的后代中有窄叶;基因在X染色体的伴性遗传后代的雌雄个体数有差异

(2)窄叶基因会使雄配子(花粉)致死窄叶雌性剪秋箩

(3)方案一:

取杂合雌性剪秋箩,当其雌蕊成熟后,取卵细胞进行组织培养,获取单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从中选取所需类型的剪秋箩。

方案二:

取杂合雌性剪秋箩,当其雌蕊成熟后,取卵细胞,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得到原生质体,用聚乙二醇处理诱导原生质体两两融合,诱导生成细胞壁。

将杂种细胞进行组织培养,从后代中选取所需类型的剪秋箩(两种方案答对一种即可,其他方案合理亦可)

8.

(1)遵循(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2)正常株:

雄株:

雌株=9:

3:

4

(3)babatsts(♀)×babaTsts(♂)

10.②XBY或XBXb(全对才给分)

②四;双眼皮;父母均为双眼皮,子女出现了单眼皮;

③a.遗传系谱如右图;(2分,图全对得1分,

基因型标注全对得1分)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3/8;1/2

11.I.

(1)P非甜玉米×甜玉米

F1

F2

(2)非甜玉米:

甜玉米=3∶1(3)CB

(4)只将甜玉米植株上所结种子种下自交,统计其后代分离比雌花序和雄花序

(5)玉米中具有甜味的糖类在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或被合成为淀粉或被转化为其他物质。

酶的催化能力受到温度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