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三基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82818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三基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金融三基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金融三基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金融三基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金融三基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三基答案.docx

《金融三基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三基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三基答案.docx

金融三基答案

金融学“三基”

•一、基本概念

1、货币: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制度:

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3、格雷欣法则:

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即良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退出流通,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4、直接信用:

直接信用控制工具是指中央银行从质和量两个方面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直接控制。

其手段包括利率最高限额、信用配给、流动性资产比率、信贷规模控制等。

5、间接信用:

间接信用指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来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行为的做法。

6、商业信用:

是指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其典型形式是由商品销售企业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

7、银行信用:

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它属于间接信用,是重要的融资形式。

8、商业票据:

是商业信用工具,它是提供商业信用的债权人为保证自己对债务的索取权而掌握的一种书面债权凭证。

商业票据可以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流通转让。

9、消费信用:

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它对于扩大有效需求,促进商品销售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10、政府信用:

是指以政府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政府代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现代经济活动中的政府信用主要表现在国家作为债务人而形成的负债。

11、汇票:

是由出票人签发的,要求付款人在见票时或在一定期限内,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的票据。

汇票是国际结算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信用工具。

支票:

是出票人签发,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本票:

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签发的,保证即期或定期或在可以确定的将来的时间,对某人或其指定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书面承诺。

12、贴现:

是指远期汇票经承兑后,汇票持有人在汇票尚未到期前在贴现市场上转让,受让人扣除贴现息后将票款付给出让人的行为。

或银行购买未到期票据的业务。

13、背书:

票据的收款人或持有人在转让票据时,在票据背面签名或书写文句的手续。

14、实际利率:

指物价不变从而实际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

通常情况下,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即可视为实际利率。

15、利率市场化:

是指通过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它强调在利率决定中市场因素的主导作用,真实地反映资金成本与供求关系,灵活有效地发挥其经济杠杆作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利率决定机制。

16、流动性:

指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顺利变现的能力。

17、金本位制:

以黄金为本位币的金属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主要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

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

其基本特点是: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无限法偿;辅币和银行券可按其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货币发行准备为黄金。

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8、金融市场:

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

它是一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多个子市场,其中最主要的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19、包销:

国际贸易中的包销(ExclusiveSales)出口人与国外经销商达成协议,在一定时间内,把指定商品在指定地区的独家经营权授于该经销商.经销商则承诺不经营其他来源的同类或可替代的商品。

20、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

21、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那些虽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的资产业务或负债业务关系密切的业务。

广义的表外业务除包括上述狭义的表外业务外,还包括结算、代理、咨询等业务。

22、中间业务:

指银行并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最常见的是传统的汇兑、信用证、代收、代客买卖等业务。

23、信用贷款:

指无抵押品作担保的贷款

抵押贷款:

以特定的抵押品作担保的贷款。

24、派生存款:

是原始存款的对称,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

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过程。

25、基础货币:

指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在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这两者的总和。

26、存款准备金:

在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保留的应付客户提取存款需要的准备金,其中法律规定必须存储于中央银行的部分,叫法定存款准备金。

27、再贴现:

商业银行将其对工商企业已经贴现的票据向中央银行再办理贴现的资金融通行为。

再贴现利率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重要调节工具。

28、金融监管: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

广义的金融监管是在上述监管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稽核的自律性监管、同业组织的互律性监管、社会中介组织和舆论的社会性监管等。

29、流动性陷阱:

它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30、恒久性收入:

恒久性收入是弗里德曼分析货币需求中提出的概念是指一个人拥有的各种财富在长期内获得的收入流量,相当于可观察到的长期平均收入。

也可以理解为预期未来收入的折现值。

31、货币乘数:

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不同口径的货币供应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32、内生变量:

又叫非政策性变量,是指在经济体系内部由诸多纯粹经济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变量。

这种变量通常不为政策所左右,如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利率、汇率等变量。

33、通货膨胀:

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上涨的过程。

34、菲利普斯曲线:

指描述失业率和物价上涨率之间此消彼长,互相替换关系的曲线。

35、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36、货币政策时滞:

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37、充分就业:

是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

充分就业并不等于全部就业或者完全就业,而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失业。

但所有的失业均属于摩擦性的和季节性的,而且失业的间隔期很短。

通常把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的就业水平称为充分就业。

38、实际货币需求:

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之后那部分货币余额,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即Md/P。

39、同业拆借:

同业拆借市场——各类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拆借活动所形成的市场。

主要满足金融机构之间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经常发生的头寸余缺调剂的需要,且市场特性活跃、交易量大,能敏感地反应资金供求关系和货币政策意图,影响货币市场利率。

40、金融抑制:

若由于政府对金融业实行过分干预和管制政策,人为压低利率和汇率并强行配给信贷,造成金融业的落后和缺乏效率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呆滞反过来又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就会陷入一种相互挚肘和双双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这种状态就称作金融压制。

金融深化:

政府放弃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过度干预,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严格管制,使利率和汇率为反映资金供求和外汇供求对比变化的信号,从而有利于增加储蓄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二、基本理论

1、简述货币的五种职能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货币有五种主要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2、简述货币形式的演进及发展趋势。

最初的实物货币,如人们在交换的过程中使用的贝壳;后来,贝壳等实物货币不便于交换,便演化为金属货币,如铁等。

这最初是贱金属,后来又深化为银、再到后来的金。

但是实物货币在保管、使用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不便,加上交易的扩大,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金银去充当货币,于是各国开始发行纸币,最初的纸币与金银挂钩,后来又不以金银持钩。

所以从实物货币到纸币,是一种由真实价值到信用方式的转变。

目前,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大发展,和结算渠道的多元化,电子支付手段在许多领域也充当着货币等价物。

而且这一发展趋势必将进一步加快。

3、简述货币的层次划分。

各国通用的货币层次划分:

M0=流通中现金

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M2=M1+商行定期存款+商行储蓄存款

M3=M2+其他金融机构存款

M4=M3+LL:

流动性资产4、简述金本位制的主要特征。

(1)黄金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

(2)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

(3)国际金本位制度具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机制

5、简述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及其内在演进逻辑。

(1)确定货币材料。

(2)规定货币单位。

(3)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

(4)对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的规定

(5)规定货币铸造或发行的流通程序。

(6)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

6、简述信用的职能。

信用的流通职能;信用的中介职能;信用的分配职能;信用的调节职能

7、简述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1、商业银行的发展是银行信用产生的基础,商业信用工具需要银行信用工具来替代

2、银行信用的产生是克服商业信用局限性的需要。

区别:

1、商业信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贷出的资本就是待实现的商品资本。

而银行信用的实质是银行作为中介使货币资本所有者通过银行和职能资本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

银行能把社会上各种闲散的资金集中起来,银行资本不受个别资本的数量和周转的限制。

2、银行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职能资本。

而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本。

银行信用对企业来说,属于间接融资。

3、在产业资本循环的各个阶段上,商业信用的动态和产业资本的动态是一致的,而银行信用则是不一致的。

8、简述股票与债券的主要区别。

1.发行主体不同,无论是国家、地方公共团体还是企业,都可以发行债券,而股票则只能是股份制企业才可以发行。

2.收益稳定性不同从收益方面看,债券较稳定,股票不稳定。

3..保本能力不同从本金方面看,债券到期可回收本金。

股票则无到期之说。

股票本金一旦交给公司,就不能再收回。

4.经济利益关系不同债券所表示的只是对公司的一种债权,而股票所表示的则是对公司的所有权。

5.风险性不同债券风险小于股票

9、简述金融市场的构成与功能。

构成:

.1.市场参与者包括政府、中央银行、商业性金融机构、企业以及居民

2.金融工具则是金融市场上资金交易的载体

3.金融工具的价格在金融市场上发挥着核心作用

4.金融交易的组织方式

功能:

(1)便利投资和筹资。

(2)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和流量,促进资本集中并向高效益单位转移。

(3)方便资金的灵活转换。

(4)实现风险分散,降低交易成本。

(5)有利于增强宏观调控的灵活性。

(6)有利于加强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

10、简述利率变动对储蓄、投资、物价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

对储蓄的影响:

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储蓄的多少取决于消费倾向.若居民的消费倾向高,则新增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大,储蓄就少.居民的消费倾向除了与目前收入水平、未来收入预期、物价水平及消费观念等有关外,还受利率水平的影响.当利率上升时,会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

对投资的影响:

当利率水平提高时,一方面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使社会资金供给扩大,从而有可能使社会产出扩大;另一方面,又可能使投资受到抑制,从而使社会产出减少利率对投资规模的影响。

利率对投资规模的影响是指利率作为投资的机会成本对社会总投资的影响。

在投资收益不变的条件下,因利率上升而导致的投资成本增加,必然使那些投资收益较低的投资者退出投资领域,从而使投资需求减少。

相反,利率下跌则意味着投资成本下降,从而刺激投资,使社会总投资增加。

对物价的影响:

 首先,利率政策通过影响经常项目对汇率产生影响。

当利率上升时,信用紧缩,贷款减少,投资和消费减少,物价下降。

当利率下降时,信用扩张,货币供应量(M2)增加,刺激投资和消费,促使物价上涨。

11、简述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认为利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金融工具到期时的收益与到期期限之间的关系。

在说明为什么短期利率高于或低于长期利率、为什么长短期利率一致或不一致的问题上,形成各种不同理论,主要有:

预期假说、分割市场理论、期限选择和流动性升水理论等。

11、简述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

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

12、简述中央银行的职能。

1、发行的银行。

具有货币发行的特权、独占权,成为全国唯一的现钞发行机构。

2、银行的银行。

通过办理存、放、汇等业务,充当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

3、国家的银行。

为政府提供服务,是政府管理一国金融的专门机构:

代理国库、代理国家债券的发行、对国家财政予以信贷支持、管理外汇和黄金储备、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4、管理金融的银行。

作为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首脑,致力于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对整个银行的运作进行调控监管。

14、简述的中央银行主要业务。

(1)负债业务:

货币发放业务、代理国库、准备金存款业务、其他负债业务。

(2)资产业务:

贷款业务、再贴现业务、证券买卖或公开市场业务、经营国际储备资产、其他金融资产。

(3)中间业务:

集中办理票据交换、结清交换差额、办理异地资金转移。

15、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中央银行为什么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

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它包含两层含义:

①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②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保持独立性的原因:

①中央银行与政府关心的问题的重点存在差异,中央银行保持一定的独立性,有利于维护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②中央银行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可以避免通过增加货币发行或购买国债的方式来弥补财政赤字;③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实施金融监管等方面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④中央银行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可使中央银行与政府其它部门之间的政策形成一个互补和制约关系,有利于增强政策的综合效力和稳定性,避免因某项决策或政策失误而造成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性的损失;⑤中央银行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可以使中央银行的分支机构全面、准确、及时地贯彻总行的方针政策,少受地方政府的干预,保证货币政策决策与实施的统一,增强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时效性和提高中央银行运作的效率。

16、简述《巴塞尔协议》的基本内容。

一是确定资本的构成,即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大类,且附属不得超过核心的100%

二是风险档次划分,根据资产信用风险的大小,020%50%100%

三是设定转换系数,将表外授信业务纳入资本监管

四是规定银行的资本与风险加权总资本之比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与风险加权总资产之比不得低于4%

17、简述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1、利率决定理论: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纯粹的货币现象。

因为货币最富有流动性,它在任何时候都能转化为任何资产。

利息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放弃流动性的报酬。

利率因此为货币的供给和货币需求所决定。

凯恩斯假定人们可贮藏财富的资产主要有货币和债券两种。

2、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

在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导致货币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即收入增长引起更多的价值储藏,并购买更多的商品,物价的高低通过实际收入的变化影响人们的货币需求。

3、货币供给曲线的移动:

凯恩斯假定货币供给完全为货币当局所控制,货币供给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线,货币供给增加,货币供给曲线就向右移动,反之,货币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4、影响均衡利率变动的因素:

所有上述这些因素的变动都将引起货币供给和需求曲线

的移动,进而引起均衡利率的波动。

5、流动性陷阱对利率的影响:

>凯恩斯在指出货币的投机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的情况下,进一步说明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趋于无穷大。

因为此时的债券价格几乎达到了最高点,只要利率小有回升,债券价格就会下跌,债券购买就会有亏损的极大风险。

于是,不管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有多大,人们都将持有货币,而不买进债券,债券价格不会上升,利率也不会下降。

这就是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

在这种情况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投资、就业和产出都没有影响。

18、简述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弗里德曼采纳了凯恩斯对公众货币需求动机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采用微观经济理论更加深入细致地发展了微观货币需求理论。

他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受一下三类因素的因素的影响:

1、收入或财富:

收入或财富是决定货币需求的首要因素。

2、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

指其他资产的预期报酬,货币的名义报酬率可能等于零,也可能大于零,而其他资产的名义报酬率通常大于零。

3、持有货币给人们带来的效用,此效用为流动性,且其大小以及影响其效用的其他因素也是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此外,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特点是强调永恒收入对货币需求的重要影响作用,弱化社会成本变量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19、比较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优缺点。

(一)【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优缺点:

它是一种威力强大不易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就其效果而言,它往往能迅速达到预定的中介目标,甚至预期的最终目标,但它将对实际经济活动产生强有力的冲击,往往引起经济的剧烈动荡,如频繁调整也将使商业银行很难进行适当的流动性管理,因此它的运用往往产生较大的副作用。

因此,不适合微调,也不能经常使用。

  

(二)【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优缺点:

再贴现政策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告示效果”,它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是比较缓和的,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相对稳定,但中央银行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种决策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将决定于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该决策的反应。

(三)【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特别是政府证券),以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

优缺点:

在公开市场业务中

a、中央银行处于主动地位;

b、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c、可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随时作逆向操作。

d、通过整个银行系统基础货币总量调控,使这一政策工具的运用符合政策目标的需要。

20、简述存款货币创造机制。

存款货币的创造公式:

活期存款法定准备存款率rd,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t=△T/△D,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rt,现金漏损与活期存款的比率c=△C/△D,超额准备率e=△E/△D,存款货币创造乘数K,新增原始存款△R,根据新增原始存款和其对相关项的支撑原理,可以得到:

△R=△D•rd+t•rt•△D+c•△D+e•△D=△D×(rd+t•rt+c+e),存款货币创造乘数K=△D/△R=1/(rd+t•rt+c+e),△L+△R=△D+△T+△C。

21、简述货币供应机制。

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

(1)货币供给形成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包括接受活期存款的金融机构),即存款货币银行系统。

(2)两个主体各自创造相应的货币:

中央银行创造现金,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银行提供的货币和贷款会通过数次存款、贷款等活动产生出数倍于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说的派生存款。

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

在这两个环节中,银行存款是货币供给量中最大的组成部分,但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是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并且在创造过程中始终受制于中央银行,因此,中央银行在整个货币供给过程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

三、基本技能

(一)分析

1、分析利息的来源,并论述利率的决定。

来源:

利息是由一定数量的本金通过借贷行为后产生出来的,在不同的生产方式中体现着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利息是平均利润的分割,而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态,因而,利息反映的是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利息来源于联合劳动者的纯收入,它体现了联合劳动者之间的分配关系。

决定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有:

(1)利润率的平均水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息仍作为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因而利息率也是由平均利润率决定的。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与改革实践,这种制约作用可以概括为:

利率的总水平要适应大多数企业的负担能力。

也就是说,利率总水平不能太高,太高了大多数企业承受不了;相反,利率总水平也不能太低,太低了不能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

(2)资金的供求状况。

在平均利润率既定时,利息率的变动则取决于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与企业利润的比例。

而这个比例是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双方通过竞争确定的。

一般地,当借贷资本供不应求时,借贷双方的竞争结果将促进利率上升;相反,当借贷资本供过于求时,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利率下降。

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作为金融市场上的商品的“价格”——利率,与其他商品的价格一样受供求规律的制约,因而资金的供求状况对利率水平的高低仍然有决定性作用。

(3)物价变动的幅度。

由于价格具有刚性,变动的趋势一般是上涨,因而怎样使自己持有的货币不贬值,或遭受贬值后如何取得补偿,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这种关心使得从事经营货币资金的银行必须使吸收存款的名义利率适应物价上涨的幅度,否则难以吸收存款;同时也必须使贷款的名义利率适应物价上涨的幅度,否则难以获得投资收益。

所以,名义利率水平与物价水平具有同步发展的趋势,物价变动的幅度制约着名义利率水平的高低。

(4)国际经济的环境。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在这种情况下,利率也不可避免地受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国际间资金的流动,通过改变我国的资金供给量影响我国的利率水平;②我国的利率水平还要受国际间商品竞争的影响;③我国的利率水平,还受国家的外汇储备量的多少和利用外资政策的影响。

(5)政策性因素。

自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的利率基本上属于管制利率类型,利率由国务院统一制定,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在利率水平的制定与执行中,要受到政策性因素的影响。

例如,建国后至十年动乱期间,我国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以稳定物价、稳定市场。

1978年以来,对一些部门、企业实行差别利率,体现出政策性的引导或政策性的限制。

可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利率不是完全随着信贷资金的供求状况自由波动,它还取决于国家调节经济的需要,并受国家的控制和调节。

2、试比较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异同,并从企业融资角度论述这两种方式的优缺点。

1、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含义:

(1)直接融资:

盈余部门直接把资金贷给赤字部门使用,即赤字部门通过出售(发行)自己的债务凭证融入资金,而盈余部门则通过购买这些凭证向赤字部门提供资金(直接证券)。

(2)间接融资:

盈余部门和赤字部门以金融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