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教育故事.docx
《诚信教育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诚信教育故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诚信教育故事
诚信教育故事集
小列宁从花瓶中学会了诚信
列宁是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始人。
他从小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经常弄坏家里的东西。
列宁八岁那年,有一次母亲带着他到阿尼亚姑妈家中做客。
活泼好动的小列宁一不留神,把姑妈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
但是,谁也没有看见。
后来,姑妈问孩子们:
“是谁打碎了花瓶?
”其他孩子都说:
“不是我。
”
而小列宁因为在生人家里害怕,怕说出实话会会遭到不大熟悉的姑妈的责备,所以他也跟着大家大声回答:
“不——是——我!
”
然而,母亲看他的表情,已经猜到花瓶是淘气的小列宁打碎的。
因为这孩子特别淘气,在家里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
但是,小列宁向来是主动承认错误,从未撒过谎。
于是,小列宁的妈妈就想:
应该怎样对待孩子撒谎这件事呢?
当然,最省事的办法就是直接揭穿这件事,并且处罚他。
但是列宁的妈妈没有这么做。
她认为,重要的是教育儿子犯错误后要勇于承认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而不是责备他。
于是她装出相信儿子的样子,在三个月内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而是给儿子讲各种各样的诚实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着儿子的良心深处萌发出对自己行为的羞愧感。
从那以后,列宁的妈妈明显地感觉到,儿子不如以前活泼了,似乎是良心正在折磨着他。
有一天,在小列宁临睡前,妈妈又像往常一样,一边抚摩着他的头,一边给他讲故事。
不料小列宁突然失声大哭起来,痛苦地告诉妈妈:
“我欺骗了阿尼亚姑妈,我说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实是我干的。
”听着孩子羞愧难受的述说,妈妈耐心地安慰他,说:
“给阿尼亚姑妈写封信,向她承认错误,姑妈一定会原谅你的。
”
于是,小列宁马上起床,在妈妈的帮助下,给姑妈写信承认了错误。
几天后,小列宁收到了阿尼亚姑妈寄来的回信,在信中,她不但表示原谅小列宁,还称赞小列宁是个诚实的好孩子。
小列宁得到原谅后,十分高兴,又像以前一样过着快乐的日子。
他还悄悄地对妈妈说:
“做诚实的人真好,不用受良心的谴责。
”妈妈看着儿子会心的笑了。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很久以前,有位国王要挑选一个孩子做继承人。
国王吩咐大臣给全国的每个孩子发一些花种,并宣布:
谁能用这些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谁就是他的继承人。
有个叫雄日的孩子,他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
十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花盆里的种子却不见发芽。
雄日又给种子芽了些肥,浇了些水。
他天天看啊,看啊,种子就是不发芽。
国王规定的日子到了。
许许多多的孩子捧着盛开着鲜花的花盆拥上街头。
国王从孩子们的面前走过,看着一盆盆鲜花,脸上没有一丝高兴的表情。
突然,国王看见了手捧空花盆的雄日。
他停下来问:
“你怎么捧着空花盆呢?
”雄日把花种不发芽的经过告诉了国王。
国王听了,高兴地拉着他的手,说:
“你就是我的继承人!
”
孩子们问国王:
“为什么您让他做继承人呢?
”国王说:
“我发给你们的花种都是煮熟了的,这样的种子能培育出美丽的鲜花吗?
”
我不能失信
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用过早餐,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
二女儿宋庆龄显得特别高兴。
她早就盼望着到这位伯伯家去了。
伯伯家养的鸽子,尖尖的嘴巴,红红的眼睛,漂亮极了!
伯伯还说准备送她一只呢!
她刚走到门口,忽然想起小珍今天上午要来找她学叠花篮。
父亲见庆龄住了脚步,奇怪地问:
“庆岭,你怎么不走了?
”
“爸爸,我昨天和小珍约好了,今天她来我们家,我教她叠花篮。
”庆龄说。
“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
改天再教小珍吧。
”父亲说完,拉起庆龄的手就要走。
“不行!
不行!
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啊!
”庆龄边说边把手抽回来。
“那......回来你去小珍家解释一下,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学花篮,好吗?
”妈妈在一旁说。
“不,妈妈。
如果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见到她时,可以道歉;可是我并没有忘记,我不能失信啊!
”
“我明白了。
我们的庆龄是个守信用的孩子。
”妈妈望着庆龄笑了笑,说:
“那就留下来吧!
”
庆龄点点头,甜甜地笑了。
商人与顾客
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
“在我的帐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
”他对店主说。
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
顾客纠缠说:
“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
”店主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
顾客气急败坏的嚷道:
“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
”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谈这种生意去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
“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你还让我到哪里去谈这笔生意呢?
”
面对诱惑,不怦然心动,不为其所惑,虽平淡如行云,质朴如流水,却让人领略到一种山高海深。
这是一种闪光的品格——诚信。
孩子与老船长
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淼的大西洋上行驶。
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
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托着浪花越来越远……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冷冰的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努力使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
船越来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
孩子力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他觉得自己要沉下去了。
放弃吧他对自己说。
这时候,他想起了老船长那张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
不,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
想到这里,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又朝前游去……船长终于发现那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后,下令返航,回去找。
这时,有人规劝:
“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死,也让鲨鱼吃了……”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去找。
又有人说:
“为一个黑奴孩子,值得吗?
”船长大喝一声:
“住嘴!
” 终于,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
当孩子苏醒过来之后,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时,船长扶起孩子问:
“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
” 孩子回答:
“我知道你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
”
“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的?
” “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
”
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泪流满面:
“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
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一个人能被他人相信也是一种幸福。
他人在绝望时想起你,相信你会给予拯救更是一种幸福。
狼来了的故事
一个孩子在山顶上放羊。
一天他觉得很无聊,便突发奇想,站在山顶上向山下高呼:
“狼来了!
狼来了!
”山下村子里正在忙碌的人们听到呼喊纷纷扛着锄头扁担跑上山来。
但山上哪里有狼,这只是放羊娃的一个恶作剧。
大人们便下山了,这个孩子继续日复一日地放羊。
又一天,他又一次在山顶上高呼:
“狼来了!
狼来了!
”山下的人们听到他一声比一声高的呼救,想必是经过多多少少的犹豫,还是拿着扁担锄头赶上山来。
这一次,大人们依然上了当,狼的影子都没有,放羊娃和羊群安然无恙。
大人们只好又纷纷下山了。
这一天,狼真的来了。
放羊娃在山顶上高声呼救,但任凭他喊破了嗓子,再没有一个大人赶上山来。
放羊娃与羊群被狼吃掉。
曾子杀猪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
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
“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
”曾子说:
“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
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
于是曾子把猪杀了。
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韩信报恩
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
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
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
有一位为别人当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
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
“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
”老婆婆笑着说:
“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
”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
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
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
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
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
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
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
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
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真宗说:
“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
”晏殊谢恩后说:
“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
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
”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吴县有一个叫蔡璘,字勉旃的人。
他重视诺言和责任,重视朋友之间的情谊。
有一个朋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没有立下任何字据。
过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
蔡勉旃把他朋友的儿子叫来,要把千两白银还给他。
他朋友的儿子很吃惊的样子,不肯接受,说道:
“哎呀!
没有这样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两白银却不立字据的人?
而且我的父亲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呀。
”蔡勉旃笑着说:
“字据是在心里,不是在纸上。
你的父亲把我当知己,所以不告诉你。
”最终蔡勉旃用车子把千两白银运着送还给他。
少年买酒
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
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
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
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
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
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
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
原来,他在一个地方只购得4瓶啤酒,于是,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
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
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
唐太宗的诚信之道
历代以来,中国的统治者都拥有着无穷无尽的小聪明,并以此在人前炫耀,很少有人想到诚实执政,坦白对人。
结果当政者用诡计驭使部属,部属也依样画葫芦用诡计蒙蔽首脑。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真正能做到诚实执政的唯一人选只有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在任时,对臣僚敞开胸怀,不行欺诈之术,臣僚也尽忠职守,不搞欺瞒哄骗的传统官场伎俩。
在即位之初,李世民曾花大力气整顿吏治,下决心要在官场根治贪污受贿的不治之症。
为了侦查那些暗中受贿和将来有可能受贿的贪官污吏,李世民令亲信暗中向各部官员行贿,结果还真查处了几个贪官。
李世民在得意之余把他的谋略告诉一位隋朝遗臣,没想到这位大臣当场泼了他一瓢冷水。
他说陛下平时总告戒臣民要诚信待人,可陛下自己却先行欺诈之术,上梁不正下梁歪,臣民会一样用欺诈的手段报答你。
李世民不但没发怒,反而认为大臣的话有很深的智慧,便欣然接受了这句逆耳的忠言。
还有一次,李世民下令年龄虽不满十八岁,但体格健壮的男子也要应征入伍,大臣魏征拒绝在诏书上签字(注意这是李世民最为智慧的杰作,他的命令没有分管大臣的签字就没有法律效力,除李世民外,没有哪个皇帝会主动限止自己的无限权力),李世民解释说:
“这是奸民逃避兵役,故意少报年龄。
”魏征回答说:
“陛下常说我以诚信待天下,要人民不可诈欺;可你却先失去诚信。
陛下不以诚信待人,所以先疑心人民诈欺。
”李世民深以为然,并立即收回成命。
信守诺言的鲁肃
三国时期,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攻打曹操。
蜀国的军师诸葛亮和东吴的都督周瑜经常在一块儿商量军情。
可是,东吴的都督周瑜心地狭窒窄,不能容忍诸葛亮比自己高明,认为诸葛亮日后一定是东吴的大祸害,就想设计害死他。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前来议事。
他请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枝箭,诸葛亮说只需三日。
果然,诸葛亮神机妙算,算出三日后必有大雾,不但用“草船借箭”的方法从曹操那里得了箭,还估计出一共得箭多少枝。
诸葛亮轻摇羽扇潇洒地对鲁肃说:
“你有所不知啊,我方才静听舱外箭雨之声,心中默数,算来此次曹贼所赠之箭应有一十二万五千一百一十一枝!
”
鲁肃听得张口结舌,心中暗想:
“这人莫非神仙下凡?
”
不一会儿,小卒进来禀报,共得箭一十二万五千一百枝。
鲁肃顿时大惊失色,诸葛亮虽多算了十一枝箭,但预算能精确到百位,却也非凡人可以企及的。
鲁肃正要恭维一番,却见诸葛亮面色凝重,便不敢出声,想来他是为误差十一枝箭而懊恼。
诸葛亮严肃地对小卒说:
“你们仔细清点了吗?
”
在小卒眼里,诸葛亮就是神仙,见他脸色难看,吓得扑通跪下:
“回禀先生确定细细清点了,不敢有分毫差错。
”
鲁肃严厉地对小卒喝道:
“再去重新清点,检查一下船舷等处有没有查漏之箭。
有错漏者军法从事!
”
小卒应声下去了。
鲁肃诚恳地对诸葛亮说:
“十二万多枝箭,先生只漏数了十一枝,我已经很佩服。
偶有一两枝没有戳稳的箭落入水中也是难免的。
先生何必这么严格地要求自己呢?
”
小卒再次来禀报,经过核实,仍旧只有一十二万五千一百枝箭。
诸葛亮看着小卒的背影,长叹一声,坐倒在舱板上,神色很难看,好久没有说话。
快到东吴水寨时,诸葛亮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对着鲁肃深深地鞠了一个大躬。
鲁肃连忙起身还礼,说:
“先生为什么对我行这么大的礼啊?
”
诸葛亮说:
“我有一事相求,听声数箭一事,请代为保密,不要外传,我感激不尽。
”
鲁肃说:
“先生真是个诚实的人啊!
仅数差十一枝箭,在一般人看来已经是神仙一样高明了,您却为这件事感到惭愧,鲁肃佩服先生的为人,替先生保密就是。
”
鲁肃果然是诚信君子,听声数箭的事从未对任何人讲过。
因此,历史上只有“草船借箭”而没有“听声数箭”的记录。
七擒孟获
三国时期蜀国的国君刘备死后,许多原来归属国少数民族部落都发动了叛乱,夺取蜀国很多的土地。
公元225年初春,诸葛亮率领大军出发,去平息叛乱。
临走的时候,马谡对诸葛亮说:
“南方的少数民族依仗地形险要,离都城又远,早就不服管了。
即使我们用大军把他们征服了,以后还是要闹事的。
用兵的办法,主要在于攻心,丞相这次南征,只有叫南人心服,才能够长久安宁。
”
马谡的话,正合诸葛亮的心意。
诸葛亮不禁连连点头说:
“正是此意,正是此意。
”
到了南方,诸葛亮打听到孟获不但打仗勇猛,而且在南方中部地区各族中很有威望,就决心把孟获争取过来,于是下了一道命令:
只许活捉孟获,不能伤害他。
诸葛亮善于用计谋,蜀军和孟获军队交锋的时候,蜀军故意败退下来。
孟获仗着他人多,一股劲儿追了过去,很快就中了蜀兵的埋伏。
南兵被打得四处逃散,孟获本人就被活捉了。
孟获被押到大营,心里想,这回一定没有活路了。
没想到进了大营,诸葛亮立刻叫人给他松了绑,好言好语劝说他归降。
但是孟获不服气,说:
“我自己不小心,中了你的计,怎么能叫人心服?
”
诸葛亮也不勉强他,陪着他一起骑着马在大营外兜了一圈,看看蜀军的营垒和阵容。
然后又孟获:
“您看我们的人马怎么样?
”
孟获傲慢地说:
“以前我没弄清楚你们的虚实,所以败了。
今天承蒙您给我看了你们的阵势,我看也不过如此。
像这样的阵势,要打赢你们也不难。
”
诸葛亮爽朗的笑了起来,说:
“既然这样,咱们来个约定,如果我能抓到你七次,你就归顺蜀国,怎么样?
”
孟获不以为然地答应了。
孟获被释放以后,回到自己的部落,重整旗鼓,又一次进攻蜀军。
但是他本是一个有勇不谋的人,哪里是诸葛亮的对手,第二次又被活捉了。
诸葛亮二话没说就把孟获放回去了。
像这样又放又捉,一直把孟获捉了七次。
到了孟获第七次被捉的时候,诸葛亮还要再放。
孟获却不愿意走了。
他流着眼泪说:
“丞相七擒孟获,信守诺言,说到做到,待我可以说是仁至议尽了。
我打心底里佩服,哪里能不遵守当初的约定呢?
从今以后,不敢再反了。
”
孟获回去以后,还说服其他部落全部投降,重新归顺蜀国。
完璧归赵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臣去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换赵国收藏的“和氏壁”,希望赵王答应。
这件事让赵惠文王左右为难:
要是答应了,怕上秦国的当,丢了壁又得不到城;要是不答应,又怕得罪秦国。
于是,赵惠文王就想蔺相如出使秦国,让他要么把壁带回来,要么把十五个城池带回来。
蔺相如一口答应了,并且说:
“不完成使命不回来见大王。
”
蔺相如带着和氏壁到了咸阳,秦昭襄王接见了他,蔺相如把和氏壁献上去。
秦昭襄王接过壁看了看,挺高兴,又把壁递给美人和左右侍臣,让大伙儿传着看,可是就不见秦王提换城的事。
蔺相如确信秦昭襄王不是真心换壁。
于是,他上前对秦昭王襄王说:
“这块壁有点儿小毛病,只是不容易看出来,让我来指给大王看。
”
秦昭襄王信以为真,就吩咐侍从把和氏壁递给商相如。
蔺相如一拿到壁,就怒气冲冲地说:
“赵王诚心诚意派我把壁送来。
可是,大王并没有交换的诚意。
如今壁在我手里,大王要是逼我的话,我宁可把我的脑袋和这块壁在这柱子上一同撞碎!
”
说着,他真的拿着和氏壁,对着柱子作出要砸碎的样子。
秦昭襄王怕他真的砸坏了壁,连忙命令大臣拿上地图来,并且把准备换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蔺相如看。
蔺相如怕再上当,就说:
“大王如果诚心换壁,应当斋戒五天,然后再举行一个接受壁的仪式,我才敢把壁奉上。
”
秦王答应了。
蔺相如回到宾馆,叫一个随从的人打扮成买卖的模样,把壁贴身藏着,偷偷地从小道跑回赵国去了。
过了五天,秦昭襄王召集大臣们和别国的咸阳的使臣,在大殿上举行隆重的仪式。
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去,向秦昭襄王行了礼,说:
“秦国自秦穆公以来,前后二十几位君主,没有一个讲信义的。
我怕受骗,丢了壁,对不起赵王,所以把壁送回赵国去了。
”
秦昭襄王听到这里,大发雷霆说:
“是你欺骗了我,还是我欺骗了你?
”
蔺相如镇静地说:
“请大王别发怒,让我把话说完。
天下诸侯都知道秦是强国,赵是弱国。
天下只有强国欺负弱国,决没有弱国欺压强国的道理。
大王真有诚意的话,请先把那十五座城割让给赵国,然后打发使者跟我一起到赵国去取壁。
赵国得到了十五座城以后,决不敢不把壁交出来。
”
秦王觉得有道理,不好治他的罪,就放他回去了。
秦国当然不愿意割十五个城池,这件事就这样放下了。
蔺相如回到赵国后,赵惠文王提拔他为上大夫。
负荆请罪
蔺相如当了上大夫以后,朝中的武将廉颇觉得蔺相如从没立过战功,只凭一张嘴就当了大官,心里很不服气,于是就想羞辱一下蔺相如。
蔺相如听说这件事以后,为了不破坏朝中大臣之间的和睦,使所有的官司员都尽心为赵国的强大努力,就经常躲着廉颇,避免和廉颇发生相突。
廉颇知道了这事以后很惭愧,主动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家里,要求蔺相如用荆条来惩罚他。
廉颇能够负荆请罪,说明他也是一个诚实的人。
状元爷与状元楼的诚信由来
明朝嘉靖年间,有人在江苏清河县(今淮阴县)衙门口建了一座“状元楼”,这是为当地一位状元修建的,这位状元叫丁士美。
明朝嘉靖三十八年即公元1559年,清河县的丁士美到京城赶考。
途中,一位姓刘举中见丁士美衣着寒酸,就十分看不起他,当着丁士美的面说:
“瞧你那穷酸样,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你要是能中进士,我刘举人就从你跨下钻过去。
”
丁士美知道那个姓刘的举人是个狂妄的人,不愿意和他费口舌,只是笑了笑。
刘举人见他不说话,还以为他胆小,不敢还嘴,于是就更加放肆地嘲弄他。
丁士美这个人涵养很好,也不生气,只是笑笑。
丁士美从小家境贫寒,十年寒窗苦读,已经是个才华横溢的书生了。
只是他性格内向,不喜欢当众表现自己,大家都不怎么了解他,以为他只是一个懦弱的穷书生。
可是丁士美对自己很有信心,他胸有成竹地参加了当年的科举考试。
在三月初的殿试时,丁士美的文章被选为“十佳”文章之一,这十篇文章被送到皇上那里去审阅。
皇上看了这十篇文章,觉得都很不错,很难定论,于是就决定把这十个人召到金殿上,进行口试。
丁士美声音浑厚,口才出众,当着皇上和文武百官司的面滔滔不绝地讲他的治国良策。
皇上听了,龙颜大悦,当时就把丁士美定为头名状元。
再说那姓刘的举人,虽然在那一年也考中了进士,可是他看见丁士美中了状元,想起当初自己狂妄的举动,既羞愧又害怕。
羞的是当时的狂傲,怕的是丁士美伺机报复。
于是他请同窗好友作陪,找丁士美赔礼道歉。
丁士美很客气的接待了他,而且一点儿也没有记恨他的意思,那个姓刘的进士放心的回去了,为此他十分敬佩丁士美状元的为人,于是他决定履行当初的诺言。
不久,这位姓刘的进士被派到清河县任知县。
上任后,他立即让人在衙门口修了一座“状元楼”,意思是:
状元住在上面,我出入衙门都要从状元身下经过。
这既算是履行了当初的诺言,同时也告诉后人:
做人要谦虚,比自己才能高的人有很多,不要无端地取笑别人
陶四翁烧毁假紫草
陶四翁是个开染布店的,他为人忠厚,做生意讲求信誉,在镇上有口皆碑。
一天,有人来推销染布用的原料紫草,陶四翁并不怀疑,就用四百万钱通通买下了那些紫草。
不久一个买布的商人来店里进货,看见了这些紫草,便告诉陶四翁说这些都是假的。
陶四翁大吃一惊,还有些不相信。
商人教了陶四翁一些检查紫草的方法,陶四翁照商人说的一试,果然是些假紫草。
这时商人说没关系,这事包给我了,假紫草仍然可以用来染布,价钱便宜点拿到市场上去卖掉就行了。
第二天,商人再来进货,陶四翁却没有一匹染布,他还当着商人的面把那些假紫草全都烧了。
其实,当时陶四翁并不富有,却宁可受损失也不去坑害别人。
他用高尚的品质言传身教了他的后代,他的子孙们也像他一样诚信不欺,最后都成了大富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