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思想》04.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3894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思想》0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现代教育思想》0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现代教育思想》0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现代教育思想》0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现代教育思想》0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思想》04.docx

《《现代教育思想》0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思想》04.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教育思想》04.docx

《现代教育思想》04

《现代教育思想》--4

35.第35题

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这使得知识和人才、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或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答案:

AA.综合国力

32._________是一种围绕如何看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目标而阐发的教育理论。

答案:

CC.主体教育

33.第33题

______指在教学过程中,受教育者学生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要主动积极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学习;对所学的知识要真正理解和善于运用,而不是生吞活剥、呆读死记。

A.自主性原则答案:

A

34.第34题

______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实践者,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负有重要的责任。

D.教师答案:

D

35.第35题

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这使得知识和人才、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或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答案:

AA.综合国力

40.第40题

现代教育通过创造、发展和传播现代科学技术,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素养的劳动者,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教育是和人才培养的基础。

A.科技发展答案:

A

41.第41题

教育与现代化建设最宝贵的______相联系,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知识创新、传播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基础,所以它是现代化事业的基础设施。

答案:

DD.人力资源

42.第42题

“________是指以我国进入新时期以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社会背景,以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一体化的历史进程及人类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为时代背景,研究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现实问题,以阐明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规律的教育思想。

答案:

CC.现代教育思想

40.第40题

现代教育通过创造、发展和传播现代科学技术,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素养的劳动者,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教育是和人才培养的基础。

A.科技发展答案:

A

41.第41题

教育与现代化建设最宝贵的______相联系,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知识创新、传播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基础,所以它是现代化事业的基础设施。

答案:

DD.人力资源

42.第42题

“________是指以我国进入新时期以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社会背景,以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一体化的历史进程及人类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为时代背景,研究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现实问题,以阐明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规律的教育思想。

答案:

CC.现代教育思想

43.第43题

教育思想能够超越现实,前瞻未来,告诉人们实现教育的未来发展前景和趋势,从而帮助人们以战略思维和眼光指导当前的教育实践,这体现了教育思想的__________。

B.预见功能答案:

B

32._________是一种围绕如何看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目标而阐发的教育理论。

答案:

CC.主体教育

33.第33题

______指在教学过程中,受教育者学生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要主动积极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学习;对所学的知识要真正理解和善于运用,而不是生吞活剥、呆读死记。

A.自主性原则答案:

A

34.第34题

______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实践者,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负有重要的责任。

D.教师答案:

D

43.第43题

教育思想能够超越现实,前瞻未来,告诉人们实现教育的未来发展前景和趋势,从而帮助人们以战略思维和眼光指导当前的教育实践,这体现了教育思想的__________。

B.预见功能答案:

B

38.第38题

___是一种教育理论流派,这种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培养自我完善的人。

C.人文主义教育答案:

C

39.第39题

____是终身教育思想的奠基之作。

在报告书中,国际教育委员会从个人自我实现和民主国家创建的高度强调了终身教育实施的意义,认为终身教育是个人自我成长及国家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答案:

BB.《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36.第36题

兰斯•戴维斯和道格拉斯•诺尔斯认为,所谓______,就是指能够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的现存制度的变革。

答案:

CC.制度创新

37.第37题

___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战略,是我国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实现经济和社会跨越是发展的必然选择。

答案:

DD.科教兴国战略

32._________是一种围绕如何看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目标而阐发的教育理论。

答案:

CC.主体教育

33.第33题

______指在教学过程中,受教育者学生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要主动积极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学习;对所学的知识要真正理解和善于运用,而不是生吞活剥、呆读死记。

A.自主性原则答案:

A

34.第34题

______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实践者,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负有重要的责任。

D.教师答案:

D

36.第36题

兰斯•戴维斯和道格拉斯•诺尔斯认为,所谓______,就是指能够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的现存制度的变革。

答案:

CC.制度创新

37.第37题

___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战略,是我国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实现经济和社会跨越是发展的必然选择。

答案:

DD.科教兴国战略

38.第38题

___是一种教育理论流派,这种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培养自我完善的人。

C.人文主义教育答案:

C

39.第39题

____是终身教育思想的奠基之作。

在报告书中,国际教育委员会从个人自我实现和民主国家创建的高度强调了终身教育实施的意义,认为终身教育是个人自我成长及国家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答案:

BB.《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44.第44题

____________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这种经济的内核是知识,外壳是对知识的把握和运用。

答案:

BB.知识经济

45.第45题

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学做_________。

B.进步的现代人答案:

B

46.第46题

_______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

答案:

DD.教育

47.第47题

______是解决当代人类困境的基本手段。

答案:

AA.全民教育

48.第48题

____________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

起初应用于成人教育,后来逐步应用于职业教育,现在则包括整个教育过程和人的发展的各个阶段。

答案:

CC.终身教育

49.第49题

科学方法与能力是科学素养的核心,____是科学素养的灵魂。

答案:

BB.科学态度与精神

50.第50题

学习化社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城市建设体现了_________教育思想。

答案:

BB.终身

32._________是一种围绕如何看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目标而阐发的教育理论。

答案:

CC.主体教育

3.第3题

建立合理的___是体现主体教育思想的关键所在。

B.师生关系

4.第4题

___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而不是硬牵着学生走,代替学生得出现成的结论。

A.启发性原则

5.第5题

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实践家____在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巴黎成人教育会议上以终生教育为题的报告,使终生教育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提倡。

A.保罗•朗格朗

6.第6题

___是指由教育理论工作者或实际工作者面向教育实践进行理论思考,以解决现实教育实践问题的教育思想。

B.实践型教育思想

1、什么是科学?

答:

科学英文为science,本义是知识,科学主要是指关于事物本质与规律性的知识,一般意义上的科学包括三部分内容:

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技术。

2、什么是科学素养?

答:

科学素养是指人们身上与科学活动有关的一种综合素养,包括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行为与习惯以及科学态度与精神等。

3、简述高科技发展的基本趋势。

答:

(1)信息技术大放异彩;

(2)生命科学全面造福人类;(3)新材料与新的制造技术层出不穷;(4)人类活动向太空、海洋和地球深层进一步拓展;(5)人类有效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危机与自然协调发展。

4、简述科学素养的成长规律。

答:

科学素养主要是在学科学、用科学、探索科学的活动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在构成科学素养的各要素中,科学知识和技能是可以“学成的”,而科学方法和能力、习惯、态度、精神等主要靠“养成”和“练成”。

科学素养的成长要求科学教育活动必须是重视科学方法、充满科学精神。

5、什么是STS教育

答:

STS教育,即“科学-技术-社会”教育。

它强调科学教育应该密切联系人类的现实生产和生活,强调应该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并形成对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正确态度。

6、如何做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答:

(1)要使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对等科学活动和科技成果;

(2)要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社会和人生的重要问题;(3)要充分挖掘科学教育内容的人文价值。

第六章 人文教育思想

1、什么是人文素养?

答:

人文素养,即做人的基本修养,主要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当中。

人文素养可以区分为三个不同层面,即人文知识、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

其中,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最高形态,而人文精神则主要是通过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趣味等体现出来的。

2、什么是人文教育?

答:

人文教育即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

它通过把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阅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以期使人能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

人文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人性教育,它以个体的心性完善为最高目标,体现的主要是以个人发展需要为标准的教育价值观。

3、简述人文教育与人文学科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的关系。

答:

一般认为,人文学科主要包括艺术、文学、历史和哲学。

还有一些学科,如社会学、法学、伦理学、政治学等,有时也被称为人文学科。

人文学科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人文教育又不仅仅局限于人文学科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则一种教育理论或思想流派。

这种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自我完善的人。

人文主义教育理论是一种指导全部教育活动(包括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理论体系。

与人文主义教育相对立的是实用主义、科学主义的教育理论。

4、如何认识知识教育与实践能力的关系?

答: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一讲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人们就可以不重视知识了,可以不要理论了。

其实不然。

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活动的开展,仍然需要理论,仍然需要知识,但是,知识的教学,理论的学习,必须被赋予实践性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学校教育不可能不传授知识,学生不可能不需要掌握知识。

但是知识教育为学生的社会生活服务,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服务,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在价值取向上,知识应当为生活服务,为实践服务,否则知识就是空疏无用的;二是为学习知识考虑,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知识,学习效果是比较扎实的。

5、学校教育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答:

(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我们组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2)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学生在实践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解决学生的主体性问题;(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实践教育活动中要有知识,知识教育活动中要有实践;(5)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我们创造有益的实践教育环境,给学生必要的自主实践的空间。

第九章终身教育思想

1、什么是终身教育?

答:

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是人从生到死所受的连续的有系统的教育。

2、什么是学习化社会?

答:

学习化社会的概念是伴随着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而出现的,美国教育家哈钦斯认为,学习化社会“是学习、完善和人为目的,所有的制度都指向于这一目的,并成功地完成了其价值的社会”。

即整个社会要从“学校化社会”转化为“学习化社会”,所有机构参与教育,所有成员参与学习。

3、什么是自我导向学习?

答:

所谓自我导向学习包含两个基本含义,其一,强调学习主体本人对学习负有大部分的责任。

其二,学习者本人要知道如何学习,也就是要学会学习。

在自我导向学习中,学习不再是社会或其它成员外部施加强制力的产物,而是学习者自主选择的活动。

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方法,要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可能性设定学习目标、学习策略,自己选择教育资源、安排学习活动、甚至自己进行学习评估。

这样,学习者在离开学校之后就能够终身有效地进行学习。

2、什么是人类困境?

答:

人类困境是指我们正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如人口巨增、环境恶化、资源的浪费和日益短缺等。

这三者互为因果,又都对教育产生着影响。

如人口激增不但妨碍了初等教育的普及和巩固,而且使文盲绝对人数有增无减。

3、为什么说全民教育是普及教育的继续与发展?

答:

(1)全民教育继承和发展了普及教育。

从全民教育的范围和面向的对象上来说,全民教育是针对教育对象而言的一个概念。

所谓全民教育就是教育对象的全民化,也就是说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2)全民教育思想既继承和发展了教育民主化思想,又继承和发展了教育普及化思想。

教育普及化可以说是教育全民化的基本保证,没有教育的普及,教育的全民化就无从谈起;只有实现了教育普及,才有可能人人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3)全民教育的重点是儿童初等教育普及和成人扫盲。

全民教育思想着眼全球,从解决人类普遍关心的、困扰人类的一些世界性问题高度,来审视教育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主张向所有儿童、青年和成人提供基础教育,要扩大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服务,而且必须采取始终如一的措施来减少差异。

为实现基础教育机会均等,所有儿童、青年和成人都必须获得达到和维持必要的学习水平的机会。

4、为什么说全民教育是解决当代人类困境的基本手段?

答:

(1)实现全民教育有助于缓解贫困;

(2)实现全民教育,有助于控制人口增长;(3)实现全民教育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4)实现全民教育有助于保护有限的自然资源。

5、中国在推进全民教育运动中取得了哪些成绩?

答:

中国政府在推动全民教育目标方面取得重大成就。

中国政府向世界庄严承诺,到2000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即通常说的“两基工作”。

到2000年止,我国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98.9%,全国有85%的地区实现了“普九”,青壮年文盲率已下降到了5%以下。

除此以外,我国政府还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妇女、儿童受教育的状况,以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帮助民族贫困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和农村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工程。

除政府的努力外,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实施的“希望工程”,到2006年底,通过社会集资共援助建设了13000多所“希望小学”,占全国小学总数的3.5%。

中国政府不仅重视全民教育的推进速度,而且更重视全民教育的质量。

为了让每一个儿童和青少年在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全国推行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变革。

我国政府为推动全民教育所做的努力及其巨大成就,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公认,并多次得到国际教育组织的褒奖。

 

《现代教育思想》模拟试题

(一)

一、选择题

1.教育思想主要是指经过人们理论加工而形成的,具有思维深刻性、抽象概括性、逻辑系统性和现实普遍性的。

A.教育认识

2.现代教育通过创造、发展和传播现代科学技术,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素养的劳动者,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教育是和人才培养的基础。

C.知识创新

3.19世纪出现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____________思想,是我们今天全面推进的素质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理论基础。

D.全面发展教育

4.____________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稳定的态度,比如自信还是自卑、自强自励还是自我放纵。

B.主体人格

5.____________是科学素养的核心,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灵魂。

A.科学方法与能力

6.人文素养,即做人的基本修养,可以区分为三个不同层面,即人文知识、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

其中,____________是人文素养的最高形态。

C.人文精神

7.兰斯•戴维斯和道格拉斯•诺尔斯认为,所谓____________,就是指能够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的现存制度的变革。

C.制度创新

8.实践教育思想认为,____________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是现代经济和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客观要求。

A.实践性

9.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实践家______在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巴黎成人教育会议上以终生教育为题的报告,使终生教育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提倡。

A.保罗•朗格朗

10.人们习惯于以1990年3月在泰国宗迪恩(地名,音译)召开的____________作为全民教育思想正式产生的标志,并认为全民教育是90年代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

B.世界全民教育大会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素质教育

答: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里揭示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培养目标。

2.知识经济

答: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这种经济的内核是知识,外壳是对知识的把握和运用。

3.终身教育

答:

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是人从生到死所受的连续的有系统的教育。

4.STS教育

答:

STS教育,即“科学-技术-社会”教育。

它强调科学教育应该密切联系人类的现实生产和生活,强调应该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并形成对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正确态度。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计28分)

1.为什么说“教育是立国之本”?

答:

教育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中具有全局性的地位,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有着极为紧密和深刻的本质联系,对国家或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全局产生着关键性的影响。

2.试列举三条教育的“应试”倾向的主要弊端。

答:

学校教育只重视少数升学有希望的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成长;整个中小学教育变成大学预备班的教育,只片面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以单纯性分数标准评价学生成绩,以单纯的升学率评级学校教育质量,导致教育评价上的片面性。

3.述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特征。

答:

愿意接受新事物、乐于发表意见、时间观念强、对人的能力较有信心、计划性强、有信任感、平等待人、对新教育方式有兴趣、尊重他人。

4.简述“自我导向学习”。

答:

自我导向学习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理念,即强调学习主体本人对学习负有大部分的责任,而学习者本人要学会学习,要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方法,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可能性设定学习目标、学习策略,自己选择教育资源、安排学习活动甚至自己进行学习评估。

四、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计32分)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贯彻人文教育思想。

答:

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学做进步的现代人,人文素养即做人的基本修养,主要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和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当中。

(1)政府社会应为学校开展人文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人文环境。

(2)学校则需要持别的重视给学生提供表现人文精神的机会(3)教师要重视挖掘各门学科教学的人文底蕴。

(论述略)

2.结合实际,并举例说明知识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

答: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一讲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人们就认为可以不重视知识了,可以不要理论了,其实不然。

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活动的开展,仍然需要理论,仍然需要知识,但是,知识的教学,理论的学习,必须被赋予实践性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学校教育不可能不传授知识,学生不可能不需要掌握知识。

但是知识教育为学生的社会生活服务,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服务,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在价值取向上,知识应当为生活服务,为实践服务,否则知识就是空疏无用的;二是为学习知识考虑,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知识,学习效果是比较扎实的。

(论述略)

《现代教育思想》模拟试题

(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是指由教育理论工作者或实际工作者面向教育实践进行理论思考,以解决现实教育实践问题的教育思想。

B.实践型教育思想

2.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战略,是我国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实现经济和社会跨越是发展的必然选择。

D.科教兴国战略

3.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这使得知识和人才、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或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A.综合国力

4.建立合理的是体现主体教育思想的关键所在。

B.师生关系

5.科学教育要与___________相结合,要使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科学活动和科技成果,要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社会和人生的重大问题。

D.人文教育

6.__________是一种教育理论流派,这种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培养自我完善的人。

C.人文主义教育

7.__________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而不是硬牵着学生走,代替学生得出现成的结论。

A.启发性原则

8.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__________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C.实践能力

9.____________是终身教育思想的奠基之作。

在报告书中,国际教育委员会从个人自我实现和民主国家创建的高度强调了终身教育实施的意义,认为终身教育是个人自我成长及国家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B.《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10.早在1948年____________就宣告:

“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几十年来,各发达国家确实是把全民教育作为缓解社会危机和国家的反贫困计划和经济振兴计划来对待的。

A.《世界人权宣言》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科教兴国战略

答:

科教兴国是指全国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象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交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繁荣的发展战略。

2.主体人格

答:

主体人格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稳定的态度,比如自信还是自卑、自强自励还是自我放纵。

3.创新性学习

答:

创新性学习是指通过学习提高一个人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以迎接社会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创新性学习的两个基本特征是预期性和参与性。

4.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