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00.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3890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2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0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0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0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0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0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00.docx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00.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00.docx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0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00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这则议论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朴素美

   ①朴素也是一种美。

   ②“朴素美”,是指质朴无华、淡雅大方的美。

它首先包含人的仪表的自然美:

眉清目秀,五官端正,就给人以美的印象;还有红润的脸色,乌亮的头发,看上去也给人以健康、充满活力的美感。

其次,朴素美指的是人的衣着穿戴:

一个青年如果衣着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合身得体,虽然不刻意雕琢,也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③那么,为什么说朴素是一种美呢?

首先,朴素美的色调、形式不复杂,清晰、分明,一目了然,寓美于清淡之中。

一件衣服,五颜六色可能是美的。

但有时候浑然一色,也是美的。

树叶是绿色的,海水是蓝色的,麦浪是金黄色的,虽然是一色,不也很美吗?

这是美的多样性的一种表现。

其次,因为朴素美不刻意雕琢,能保持人的外表的自然美,衬托自然美。

脸色红润,五官端正,本来就是一种天赋的自然之美。

因为没有涂脂抹粉,浓妆重彩,这种天赋的自然之美不会受到遮掩和损害。

朴素的打扮和装束,不至于喧宾夺主,相反能使人的自然美映衬得更美。

再次,人们透过外表的朴素美,能看到崇尚朴素、崇尚勤俭的内在美。

而这种内在的心灵和精神之美,虽然不显露在外表,但它会使人的外表愈发显得美。

当我们知道某处雷锋式的青年把自己的积蓄慷慨无私地献给灾区人民,而他自己却省吃俭用衣着朴素的时候,看到他的形象难道不觉得美吗?

不但觉得美,尊敬之情也会油然而生。

   ④所以,在美的花园中,朴素美的地位是不能抹杀的。

以朴素为美不是不懂得美,而正是懂得美的表现。

那种以为只有打扮得奇异、华丽、时髦才是美的观点,其实是并不太懂得美,或者说是不完全懂得美,因为他们把本来是美的东西还没有看作是美的。

(1)谈谈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

以朴素为美不是不懂得美,而正是懂得美的表现。

(2)请梳理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答案】

(1)以朴素为美,讲究仪表的自然美,重视衣着打扮的干净整齐得体,体现了崇尚勤俭的内在美,这种既重外在美又重内在美的人才真正懂得美。

(2)第①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第②③段分别阐述了什么是朴素美,为什么朴素是一种美。

第④段总结全文,强调了以朴素为美正是懂得美的表现。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语句。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的内容来分析即可。

结合文章的内容,结合“朴素美不刻意雕琢,能保持人的外表的自然美,衬托自然美;人们透过外表的朴素美,能看到崇尚朴素、崇尚勤俭的内在美”等语句,扣住“以朴素为美”和“懂得美”两个关键词来理解即可。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

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就是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承转启合关系的词语;做这个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阅读全文,了解内容可知,本文开篇提出中心论点:

朴素也是一种美。

接着从人的仪表的自然美和人的衣着穿戴等两个方面阐述了什么是朴素美。

然后从朴素美的色调、形式不复杂清晰分明一目了然;朴素美不刻意雕琢,能保持人的外表的自然美,衬托自然美;人们透过外表的朴素美,能看到崇尚朴素、崇尚勤俭的内在美等方面阐述为什么朴素是一种美。

最后总结全文,强调了以朴素为美正是懂得美的表现。

故答案为:

⑴以朴素为美,讲究仪表的自然美,重视衣着打扮的干净整齐得体,体现了崇尚勤俭的内在美,这种既重外在美又重内在美的人才真正懂得美。

⑵第①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第②③段分别阐述了什么是朴素美,为什么朴素是一种美。

第④段总结全文,强调了以朴素为美正是懂得美的表现。

【点评】答这类题时一要联系文章内容,尤其是要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二要结合语境,结合上下文揣摩其具体含义。

分析作用时,首先要找出论点,其次确定本段在文中地位,然后分析其对论证论点的作用(更严密、更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

如果考查的是在结构上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是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值得注意的是,回答这种题型时,一定要先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画出这部分或这一自然段的结构图示,这样条理就会清清楚楚;同时,答案中回答提出论点和得出结论的部分,必须指出具体提出的论点是什么、得出了什么具体结论。

2.现代文阅读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让经典成为引领青年成长的灯塔

   我们常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

青年的成长离不开大的时代背景,一些共同的价值却可以穿越时代,历久弥新。

比如民族情感的归宿、对历史的敬畏、对美好情感的期待。

经典的文艺作品,常常包含这样的共同价值,这些价值对青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

优秀文艺作品,可以让人重新审视真实的生活,追忆被淡忘的故事。

《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和孙少平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的苦难,在艰难中寻求生活的出路,在拼搏中表现出生存的智慧。

经典作品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对奋斗的坚持,告诉年轻朋友什么才弥足珍贵的。

   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

透过经典作品,感受主人公们“历经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的笃定担当。

《老人与海》中那位老年渔夫,生活贫困,屡受挫折,但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

它代表了经典作品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青年的禀赋不是阅历的丰富,而是敢于筑梦、大胆试错。

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效仿经典人物,大胆尝试为梦想而奋斗。

当年《平凡的世界》感动我们的,正是敢于筑梦的青年形象。

在今天,他们依然是让我们发现自身缺点的镜子,是青年努力奋斗、赢得未来、实现梦想的指向标。

   从最近引起广泛讨论的“丧”文化,到“佛系”青年,青年话题总是牵动社会的神经。

有人习惯用挑剔的眼光审视,认为新一代青年人脆弱、敏感、自私、叛逆、物质、冷漠,却忘记了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是时代的投射。

我们不能用固化的思维去审视不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要辩证地看待,积极地引导。

   经典或许是青年与时代对话的最好的媒介。

有着温暖人心的力量。

数字时代,让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形态多元,焕发新生。

阅读的媒介变了,但其承载的价值不变。

经典仍以醇厚的文化内涵,照亮青年前行的道路,成为指引青年精神成长的灯塔。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要重温经典,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高伟,选自2018年1月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的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2)为什么说经典是引领青年成长的灯塔?

请分点概括回答。

(3)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老人与海》表明经典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B. 作者两次选用《平凡的世界》这部经典作品作为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但两次证明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C. 有人认为新一代青年脆弱、敏感、自私、叛逆、物质、冷漠,其原因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缺乏经典的引领。

D. 数字时代让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形态多元,这种多元化的阅读媒介让经典焕发新生,阅读的媒介变了,但其承载的价值不变。

(4)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

请简述理由。

《名人传》中的贝多芬遭受耳聋的折磨,生活窘迫,但是他却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与命运抗争,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名曲《欢乐颂》。

【答案】

(1)作者开篇从时代与青年成长的关系谈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指出经典“对青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引出下文。

(2)①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②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理想;③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效仿经典人物,大胆尝试为梦想而奋斗。

(3)C

(4)放在第三段最合适。

这个论据可以论证第三段的观点:

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透过经典作品,感受主人公们“经历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的笃定担当)。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段作用的理解,。

议论文中的第一段的作用:

引出××的论点或论题;作为论点的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此文第一段从时代与青年成长的关系谈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经典“对青年的成长重要性的论述。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第②段“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

”第③段“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

”第④段“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效仿经典人物,大胆尝试为梦想而奋斗。

(3)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辨析能力。

C项“其原因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缺乏经典的引领”错误,说法太绝对,经典或许是青年与时代对话的最好的媒介。

有着温暖人心的力量。

(4)本题考查考生对论据的理解能力。

考生要分析论据的内容,结合文内容来确定。

材料写的是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与命运抗争,取得成功的。

与第③段“历经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相一致,故放在第③段合适。

故答案为:

⑴作者开篇从时代与青年成长的关系谈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指出经典“对青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引出下文。

⑵①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感悟到生活蕴藏的无穷智慧;②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理想;③借助经典,青年可以效仿经典人物,大胆尝试为梦想而奋斗。

⑶C;

⑷放在第三段最合适。

这个论据可以论证第三段的观点:

借助经典作品提炼的生活本质,青年可以形成更为成熟的思想(透过经典作品,感受主人公们“经历风雨仍从容”的自信乐观及“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的笃定担当)。

【点评】⑴考生在平时议论文学习时要掌握第一段的作用,根据具体的表述来进行判断。

⑵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要抓关键句,注意文段首句或者是文段末句的认识。

⑶考生要注意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要注意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⑷考生要仔细理解论据和文本的内容,找准其相关点。

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不逾矩的自由

   ①一个周末,几个朋友聚在一起看一个流行音乐的节目。

舞台上,一位歌手正在用爵士乐的风格演绎一首耳熟能详的经典老歌,一个朋友幽幽地插了一句:

”他这么唱就是创新,我这么唱就是跑调,凭什么啊?

”我们相视大笑,之后却都因为这个问题而沉默。

是啊,所有翻唱老歌的歌手,都不会与原唱一模一样,或多或少总会有些区别,有的甚至与原版大相径庭,怎么他们就算创新,我们就是跑调呢?

   ②这样的问题还不局限于唱歌,书法、绘画、对弈、文学等无不如此。

书画大家可以不拘成法,信手挥毫,一幅幅都是妙趣天成;棋艺高手可以不循棋谱,排兵布阵,一着着都是攻守兼备;文学宗师可以突发奇想,自出机杆,一篇篇也都是笔底生花……看来,打破常规是高手的一种特权,也是他们不同于常人的一个显著标志。

   ③同样是打破常规,对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不同,是高手与常人的最大差别。

歌手翻唱作品不按原谱,那是因为他们经过反复训练,对音乐的规律有了深刻认识,超越了单纯模仿的层次,他们看似“从心所欲”的各种发挥,都是建立在对音乐创作规律、和谐美感的严格遵循之上的,与寻常人找不着调的“发挥”岂能同日而语。

   ④孔子在叙述自己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时有这么一句: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就是对这个问题的最佳诠释。

“从心所欲”不难,但如果缺少对自身言谈举止的反复检点与不断修正,那换来的只能是一句“没教养”的评价。

“从心所欲”的同时还能“不逾矩”,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至圣先师“十有五而志于学”,用了五十多年才达到这个境界。

可见,“从心所欲”不是那么容易,没有一番滴水穿石、艰苦漫长的努力一定无法达到。

   ⑤懂得了这个道理,你就不必艳羡那些高手们“从心所欲”的率性和潇洒。

从现在做起,从“循规蹈矩”做起,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与理解,不断反复实践与揣摩,总有一天,你也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从心所欲”,挥洒自如。

(1)理解文中划线短语所指代的内容。

①第②段中划线的“这样的问题”是指怎样的问题?

(请自己合理组织语言概括回答)

②第⑤段中划线的“这个道理”指的是什么道理?

(请自己合理组织语言概括回答)

(2)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论证方法。

(一个横线只能填写种论证方法)

①这样的问题还不局限于唱歌,书法、绘画、对弈、文学等无不如此。

________

②孔子在叙述自己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时有这么一句: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________

(3)将“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4)阅读本文后再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你得出的结论。

2018年11月26日,我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对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

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能天然抵抗艾滋病。

消息经发出,招致122位科学家共同签署的联合声明,声明称:

“直接进行人体实验,只能用疯狂形容……此项技术早就可以做,没有任何创新,但是全球的生物医学科学家们不去做、不敢做,就是因为脱靶(注:

脱靶效应是指未能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的不确定性、其他巨大风险以及更重要的伦理问题。

……”

【答案】

(1)①同样是不合常规,为什么有的是创新,有的是犯错?

②只有凭借水滴石穿的毅力和艰苦漫长的努力,才能达到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随心所欲、挥洒自如的境界。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3)(我)七十岁后才能做到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且不逾越规矩。

(4)冒险、无视底线的随心所欲,不是创新。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考生对指示代词的理解,考生要联系文段的内容进行回答。

①根据第一段“他这么唱就是创新,我这么唱就是跑调”,概括即可。

②根据第四段“可见‘从心所欲’不是那么容易,没有一番滴水穿石、艰苦漫长的努力决计无法达到”,概括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考生议论文论证方法的理解。

①“书法、绘画、对弈、文学等无不如此”属于举例论证。

②引用孔子的话属于道理论证。

(3)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理解,考生要注意本题重点词语的理解:

逾:

越出,跨越。

(4)开放性试题,能结合对材料的理解说出自己的结论即可。

科学研究需要底线,作为科学家心中要有道德底线。

底线是最低的限度,不可逾越一步的界限。

就道德(伦理、人格、做人)而言,底线就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的最起码的准则,也是人们安身立命、维护自尊的法宝。

故答案为:

⑴①同样是不合常规,为什么有的是创新,有的是犯错?

②只有凭借水滴石穿的毅力和艰苦漫长的努力,才能达到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随心所欲、挥洒自如的境界。

⑵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⑶(我)七十岁后才能做到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且不逾越规矩。

⑷冒险、无视底线的随心所欲,不是创新。

【点评】⑴考生要理解指示代词的意思,要联系文本内容找到所指的内容,并且要注意题干要求进行回答。

⑵考生要注意平时论证方法的积累,注意对论证方法的辨析和作用的理解。

常见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语的翻译理解,考生要注意平时文言知识的积累,理解时可以意译,但要注意语意要准确。

⑷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结合材料,选准切入点从正能量方面进行阐述。

4.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三省”的魅力

马军

   ①《弟子规》在读书人当中拥有巨大影响,“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一语,尤为彻透。

一旦见到别人不好的地方,不是义正辞严地指斥他,而是反躬自身,看自己身上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倘若有,就要马上改过;如果没有,则要警醒自己时刻惕之、戒之,以免重蹈覆辙。

   ②一个“省”字,意蕴很深。

   ③夏朝的伯启,就是勇于“自省”的典范。

当时,诸侯有扈氏反叛,伯启受禹之命率军平叛。

不幸的是,大败而回。

事后,他没有怨天尤人,更没有诿过于人,而是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自己所属的国家,兵多地广,又占尽天时、地利与人和等优势,可是却强不敌弱,一定是个人德行和才能不够所致。

因此,他励精图治,兴利除弊,礼贤下士,体恤百姓。

此后,国渐富,兵日强,政通人和,众志成城。

一年后,有扈氏闻知,顿时打消进犯之念,自缚其身,俯首请降。

   ④东汉官员第五伦,也属于“自省”的楷模。

他一生刚正无私,奉公尽节,官至司空。

当有人问他,是否也有私心时,他回答:

“曾有人送我一匹世所稀有的良马,我虽没有接受,但每到举荐官员的时候,我却总是想起他。

当然,最后并没有提拔任用他。

还有,我哥哥的孩子病了,我一夜就去看了十次,但是,回到家就沉沉大睡了。

等到我自己的儿子病了,由于公务实在繁杂,一次都没有去看,心里却忐忑不安,彻夜不眠。

你看,怎么能说我没有私心呢?

”据《群书治要》记载,第五伦对自己私心反省之深刻,简直达到苛刻甚至不近人情的程度,终以“三公之尊”光耀史册。

   ⑤数千年来,孔子一直被奉为圣贤的化身和代表,他也是“三省吾身”的终身践行者。

据《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带众弟子周游列国时,途中断炊,多亏颜回讨来一些米,才解了燃眉之急。

饭快要煮熟时,孔子却无意间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心里很不高兴。

片刻间,颜回恭请老师吃饭,孔子却说:

“我刚才梦见了先父,正好这饭洁净,我就用它先祭过父亲再吃吧。

”颜回一听就急了:

“使不得,这饭已经不干净了。

刚才煮饭时,有炭灰掉进锅里,丢掉可惜,我就将脏的地方抓起来吃了。

”孔子一听,不禁慨叹道:

“了解一个人是多么不容易呀。

”倘若人们自以为是,不能自觉地时时“自省”,就会不自觉地犯错误。

   ⑥清代晚期的曾国藩,也深知这一点,他“自省”的功夫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

在每天的日记中,他都要将自己一天的言行进行一番彻彻底底、干干净净地清扫。

据记载,曾国藩与朋友小珊因小事产生嫌隙,经过反省,认识到自己是犯了“尽人之欢,竭人之忠”的过错,“宜速改过,走小珊处,当面自认不是”。

   ⑦其实,名利之心,人皆有之。

曾国藩则时时警惕,刻刻自省,以防止其泛滥成灾,冲垮他的人生堤坝。

“坐间,闻人得别敬,心为之动。

昨夜梦人得利,甚觉艳羡,醒后痛自惩责,谓好利之心,至形诸梦寐,何以卑鄙若此。

”显然,曾国藩的一生,恰是“自省”的一生,最终,他的人生修养和事业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被誉为“学有本源,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

   ⑧与前述诸贤反其道而行之的,是“西楚霸王”项羽。

这位能征惯战的将军,武功盖世,力能拔山,冲天一怒,四海战栗。

可惜,他从不知反省,本来很好的一把牌,被他打个稀烂。

陈平、韩信俱为人杰,但都不能为其所用,他俩先后跑到对手刘邦处,造成了项羽人生逆转,直至“四面楚歌”。

那些颇具才情的人物都变成了他“败亡垓下”的掘墓人。

很遗憾,项羽仍不自省,反倒将一切败绩,归咎于时运不济。

最后,以“霸王别姬”而落幕,也就不足为奇了。

   ⑨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反省”作为一门必须完成的修身功课,显然十分必要。

很多人因为缺失了这门功课,使得耳聪目明可望而不可求,身心安泰可期而不可遇。

至于人生事业,更可能是盲人瞎马,大海捞针。

   ⑩“自省”乃一剂良药。

荀子靠它“日参省乎己”,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

孔子靠它“见贤而内自省”,进入“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王国。

看来,“一日三省”的确很有必要。

(选自《河北日报》2018年7月13日)

(1)下列名言不适合做本文道理论据的一项是(   )

A. 我们走过了很多弯路,企业的创业者和经营者对此都要深刻地反思。

——王选

B. 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

——海涅

C. 多有不自满的人的种族,永远前进,永远有希望。

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祸哉!

——鲁迅

D. 在任何情况下,遭受的痛苦越深,随之而来的喜悦也就越大。

——奥古斯狄尼斯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引用《弟子规》中的句子,目的是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论点。

B. 文中第⑧段概述“西楚霸王”项羽不自省而失败的材料,是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

C. 文章第⑨段采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深入论证了“反省”十分必要的观点。

D. 文章第⑩段在上文充分论述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归纳总结出“一日三省”的确很有必要的中心论点。

(3)下面的片段节选自利哈乔夫的《论教养》,请结合片段的主要观点,简要分析本文曾国藩的自省是如何体现他的教养的。

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对他来说,礼貌待人不仅习以为常,轻松自然,而且能让他心情愉快。

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答案】

(1)D

(2)A

(3)在利哈乔夫看来,真正的教养是尊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让自己少犯错。

曾国藩和朋友小珊因小事产生嫌隙,能反省自己,尊重他人,并能当面给人认错,这是一种有教养的体现

【解析】【分析】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一日三省”的确很有必要。

ABC项中“深刻地反思”“反省是一面镜子”“多有只知责人不知反省的人的种族,祸哉”都与“反省”有关。

D项“遭受的痛苦越深,随之而来的喜悦也就越大”与“反省”无关,不适合做本文道理论据。

故选D。

(2)A项理解有误,引出的是论题,不是论点。

(3)利哈乔夫的《论教养》片段的中心论点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必定从心里愿意尊重别人,也善于尊重别人”。

结合本文第⑥段中曾国藩的表现:

曾国藩与朋友小珊因小事产生嫌隙,经过反省,认识到自己是犯了“尽人之欢,竭人之忠”的过错,“宜速改过,走小珊处,当面自认不是”。

由此分析,曾国藩的自我反省与尊重他人,并“当面自认不是”,这就是有教养。

故答案为:

⑴D

⑵A

⑶在利哈乔夫看来,真正的教养是尊重,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让自己少犯错。

曾国藩和朋友小珊因小事产生嫌隙,能反省自己,尊重他人,并能当面给人认错,这是一种有教养的体现

【点评】⑴本题考查判断论据。

答题时应注意,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道理论据要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

D项不符合。

⑵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⑶本题考查根据文意探究材料。

答题时应注意,在准确把握文章内容和材料意思的基础上,首先要分析、比较、筛选、整合重要信息,然后写出探究结论,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

5.现代文阅读阅读阿城《溜索》选段,完成小题。

   不信这声音就是怒江。

首领也不多说,用小腿磕一下马。

马却更觉迟疑,牛们也慢下来。

   一只大鹰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进山那侧的声音里。

马帮像是得到信号,都止住了。

汉子们全不说话,走到牛队的前后,猛发一声喊,连珠脆骂,拳打脚踢。

铃铛们又慌慌响起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

   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只当是百里之外天公浇地。

雷总不停,才渐渐生疑,懒懒问了一句。

领队也只懒懒说是怒江,要过溜索了。

   山不高,口极狭,仅容得一个半牛过去。

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贯滇西的那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

心下大惑,见前边牛们死也不肯再走,就下马向岸前移去。

行到岸边,抽一口气,腿子抖起来,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动半步。

   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

转了多半日,总觉山低风冷,却不料一直是在万丈之处盘桓。

   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

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

急转身,却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