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大附中统一招生考试语文真题整理08年15年共8套.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3882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35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民大附中统一招生考试语文真题整理08年15年共8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北京民大附中统一招生考试语文真题整理08年15年共8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北京民大附中统一招生考试语文真题整理08年15年共8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北京民大附中统一招生考试语文真题整理08年15年共8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北京民大附中统一招生考试语文真题整理08年15年共8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民大附中统一招生考试语文真题整理08年15年共8套.docx

《北京民大附中统一招生考试语文真题整理08年15年共8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民大附中统一招生考试语文真题整理08年15年共8套.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民大附中统一招生考试语文真题整理08年15年共8套.docx

北京民大附中统一招生考试语文真题整理08年15年共8套

2008年统一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

1.试卷共8页,包括五个大题,24个小题,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应认真填写省区、民族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答卷,字迹要清楚,卷面要整洁。

题号

总分

阅卷人

复查人

得分

第Ⅰ卷(19分)

一、本大题包括1~6小题,全部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

(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崇拜(chǒnɡ)瑰丽(ɡuī)热忱(chén)

B.纤细(xiān)恐吓(xià)聆听(lín)

C.菲薄(fěi)嶙峋(xún)挫折(cuò)

D.应酬(yìnɡ)驰骋(chěnɡ)贿赂(luò)

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不屑一顾变本加利小心翼翼气势凶凶

B.孤注一掷真象大白相题并论不可思议

C.滥芋充数络绎不绝原形毕露喜出忘外

D.变幻莫测因势利导通宵达旦完璧归赵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青歌赛上,有些歌手面对常识性考题一筹莫展,默默无闻,真是令人失望。

B.回到家乡,见到亲人,在外漂泊多年的他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C.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更应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见异思迁,积极进取。

D.为迎接我校第六届艺术节,同学们别出心裁,自编自演了许多新颖、有趣的文艺节目。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每当看到这张毕业照的时候,都会使我想起中学时代的许多往事。

B.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市工商局清查并销毁了一批假冒伪劣商品。

C.能否解决好环境污染问题,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D.这场篮球比赛,不仅关系到学校的荣誉,更关系到全队的名声。

5.下列诗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野旷天低树,江船火独明。

B.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气满乾坤。

C.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D.乱花渐欲迷人眼,子规声里雨如烟。

6.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范进中举》——《儒林外史》——施耐庵

B.司马迁——《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骆驼祥子》《茶馆》——老舍——现代著名作家

D.《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高尔基——前苏联

二、本大题包括7~8小题。

(共7分)

7.请你调动自己的古诗词积累,仿照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两句话,将这段文字补充完整。

(4分)

经典的书籍躺在书店的一隅,静默着等待人们的光顾。

信手翻开一本本古典诗词,经典的力量无声地抓住了你的心灵:

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是忠贞者的执著;;

……经典,在历史的长河中无声地流淌,用流行所无法企及的宁静的力量熏陶渐染了一代又一代人,用内在的魅力给予人们享受与思考。

8.下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马术、射箭和游泳三个项目的标志,请你仔细观察,

对它们共同的创意进行说明。

(3分)

第II卷(41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

(一)阅读《竹》,完成9~10小题。

(6分)

陈与义

高枝已约风为友,密叶能留雪作花。

昨夜嫦娥更潇洒,又携疏影过窗纱。

9.从季节看,这首诗写的是季的竹。

诗中“嫦娥”指的是。

(2分)

10.这首诗通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化物为人”,别具风情。

请你联系这首诗的前两句或后两句,简要分析一下其表达效果。

(4分)

(二)阅读《长善救失》,完成11~14小题。

(10分)

长善救失

《礼记》

学者①有四失②,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③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④善而救其失者也。

【注释】①[学者]求学的人。

②[失]缺点,过失。

③[则]语助词。

④[长]增长,发扬。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或失则多或:

(2)心之莫同也莫:

12.请根据文意和下面的提示,说说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2分)

(1)或失则多“多”指的是贪多而不求甚解。

(2)或失则寡“寡”指的是

(3)或失则易“易”指的是把学习看得太容易。

(4)或失则止“止”指的是

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翻译:

14.你认为这段文字对教师的教学有哪些启示?

(3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生命的连接》,完成15~19小题。

(14分)

生命的连接

李阳波

女儿跑上了车厢,回头一挥手,转身就消失在门里,潇洒地走了。

列车也开走了,眼前只剩下长长的铁轨和女儿的母亲还挂在眼角的泪滴。

那铁轨伸向远处,愈远愈细,细得像两条黑色的线,拴住了我们的心。

它也牵在女儿的心上么?

女儿长大了,终于要离开母亲了。

昨晚,做娘的几乎絮叨了一夜,也不知第一次出远门的女儿听进了多少。

看到她挥手离开时的神态,唉,毕竟是年轻人!

五天以后,女儿来信了,看到邮戳,是她一到北京站就发出来的。

信的开头她这样写道:

在徐州车站,她一上了车厢,没有敢再回头,因为她不愿我们看到她的泪水,她的软弱。

我的鼻子陡然酸了,我竟然还不够了解自己的孩子。

连忙点上一支烟,走到阳台上,久久地凝望着北方的星空。

那晚,我写了一封长长的信。

我已经很久没有写这样的信了。

逝去的岁月中,也只有和最亲密的朋友才这样写信。

我告诉女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自己的写作和读书,自己的快乐和困惑……

女儿离自己很远很远,然而我从未感到女儿离自己这么近,要女儿向我敞开心扉。

我第一次意识到,我需要的决不是女儿对自己的尊重,而是女儿真诚的友谊。

我的希望没有落空,女儿的信很快就回来了,而且比我写的还长。

从此以后,几乎是每星期,都有我们的一封信,飞行在长长的铁道线上,或南或北,或北或南。

我收到信,都在周四,而女儿收到信,应该在周末。

信永远是那么长。

因为怕超重,我选了最薄的信笺,而且常常有不尽的余意,要留到下一封信去说。

每个星期四,就成了我们最快乐的日子。

信,读了一遍又一遍。

女儿学业繁忙,信一写长就有些潦草,我得逐字逐句给妻子“翻译”出来。

如果有一个星期四收不到信,那晚上的灯光就不会熄灭。

有一次,一位好心的同事把信收下,忘记交给我,害得妻子悄悄落了一夜的“雨”。

我们没有去过北京,但我们对每晚北京的气象预报一定比徐州还熟,天热了、冷了,刮风了、下雨了……那长长的黑线似的铁轨,仿佛连气象的每一分变化都吼传到我们心头。

女儿就读的那所大学就更为熟悉了。

我们仿佛看到学校高耸的大门,门里的花坛上盛开的鲜花;我们仿佛看到学校图书馆彻夜不灭的灯光,甚至听到那翻书的沙沙声;我们仿佛听到学生宿舍里的高声喧哗和永无结论的争辩;还有,在那高大的核桃树下初恋的情人们的低声蜜语……

信在女儿的笔下不断加厚,女儿在信中也不断地长大,女儿不但记叙自己的生活,更多的是抒写自己对校园生活的感受、理解和思考。

有一次,她终于走出校园的围墙,只身背着背包、水壶,去寻访修复的和没修复的长城。

在古长城的烽火台上,她遥望广袤无垠的宇宙,思索我们这个民族的过去、现在、未来。

她不再是一个孩子。

我曾经希望她在毕业后能将校园的感觉写成一本散文集,不料,她将这个设想提早了一年。

大三那年暑假,她将一大堆稿子交给了我,题名为《寻梦的年华》。

这一本集子就是那3年中100多封长信的升华与提炼。

我一夜无眠。

大约连女儿也没有想到,她这一堆文稿会给父亲的心灵如此大的震动,透过这堆文稿,我感觉到与女儿的友谊的发展和生命的连结。

我忽然理解了生命延续的真正含义:

大江后浪推前浪,江流才涌动,才奔腾,才一泻千里奔向大海……

15.选文对父(母)女相别的情景描写细腻,请仔细阅读,回答问题。

(1)女儿为什么“转身就消失在门里”,显得很“潇洒”地走了?

(2分)

(2)父亲看到女儿挥手离开时的神态,发出了“唉,毕竟是年轻人!

”的感叹,这句感叹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分)

16.女儿离自己很远,“我”为什么反而感到女儿从未离自己这么近?

(2分)

17.作者为什么说女儿在信中也“不断地长大”?

请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2分)

18.文章为什么多次描写长长的铁道线?

(3分)

19.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可以从品味语言、理解内容、分析表现手法等角度入手,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请自选角度,从下面给出的两个句子中任选一句加上批注。

(3分)

(1)那铁轨伸向远处,愈远愈细,细得像两条黑色的线,拴住了我们的心。

(2)我忽然理解了生命延续的真正含义:

大江后浪推前浪,江流才涌动,才奔腾,才一泻千里奔向大海……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20~23小题。

(11分)

自古以来,人们都是在丝绸布料上刺绣,有谁听说过在纸上绣花?

最近,南昌赣女绣庄接受了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邀请,将在5月举行的“中国首届企业参与奥运经济高层论坛”上举办“中华一绝——宣纸艺术刺绣赏鉴会”,届时赣绣传人顾玉纯历时5个月绣制的一套大型宣纸艺术刺绣《北京奥运吉祥物——福娃》,将赠送给北京奥组委。

  消息传出,苏、湘、粤、蜀中国四大名绣产地的绣品厂家纷纷来南昌追踪探寻,希望了解本来名不见经传,现在却如一匹“黑马”闯进了中国绣品市场的赣绣有着怎样的市场前景。

  中国民间刺绣源远流长。

与其他绣种相比,赣绣独特之处在于以长短针、套针平绣为主要工艺,比之精美的苏、湘、粤、蜀四大名绣,更显单纯和大气。

但由于近代江西的管理者缺少强烈的商业意识,因而当苏、湘、粤、蜀四大绣种迅速发展成为一种产业之际,独具特色的赣绣却依然湮没在民间。

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掘出赣绣的特色,让赣绣走出江西,走向世界,赣绣传人顾玉纯和他创建的赣女绣庄,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作了多方面的探索。

  江西是中国水墨山水画的发源地,又是中国水墨大写意代表人物八大山人的生活故里,故以赣绣的优势来表现水墨画的境界,成为顾玉纯的努力方向并获得成功,2005年,水墨画刺绣艺术首先获得国家专利,使中国刺绣行业从工艺装饰走向更深层次的文化艺术领域。

  这是涉及工艺、材料和艺术手法等多方面的创新之路。

在绷架上刺绣,采取经纬线编织的丝绸布料由于受力不均极易起皱,这也是四大名绣均采用镜框式装裱以便绷紧绣品的原因。

同是纤维原料,宣纸却是通过长纤维浸泡后形成的缠绕叠状物制成,所以,十年前顾玉纯就产生过将韧性极强并能保存千年的宣纸作为刺绣载体的想法,曾被业界视为异想天开。

但在探索水墨画刺绣艺术的同时,顾玉纯始终没有放弃这一项目的研究。

在宣纸生产厂家,他与工人们一起手工打浆,探索试验,终于找到了避免在宣纸上出现针眼的合适韧度与厚度,并在刺绣技法和针法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开拓出与中国书画艺术相融合的宣纸艺术刺绣,在特制的宣纸上,将中国千余年来已经定性的传统刺绣工艺推向一个新的起点。

  南昌赣女绣庄研制成功的宣纸艺术刺绣,是以宣纸为载体,通过专色染制的丝线和深藏不露的独特针法,逼真地再现出中国书画的艺术魅力。

由于丝线色泽度饱满极难褪色,也避免了宣纸国画时间稍长便色泽干枯的遗憾。

该项技术已于近日获得国家专利。

20.文中说:

“当苏、湘、粤、蜀四大绣种迅速发展成为一种产业之际,独具特色的赣绣却依然湮没在民间”,其中赣绣的“特色”是什么?

(2分)

21.从选文看,为了使赣绣走出江西,走向世界,赣绣传人顾玉纯主要作了哪两方面的探索?

(4分)

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

22.以宣纸代替丝绸作为艺术刺绣的载体有哪些优势?

(3分)

23.下面是选文的标题,请你在方框处分别填入一个赞扬赣女绣庄及顾玉纯积极探索的成语,将其补充完整。

(2分)

□□□□,绣国画于宣纸之上□□□□,工艺首获国家专利

第III卷(60分)

五、作文(共60分)

2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是一个长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或许你有快乐,也有烦恼;有顿悟,也有迷惑;得到过帮助,也受到过伤害……请你以“成长中的”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2009年统一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

1.试卷共8页,包括五个大题,21个小题,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应认真填写省区、民族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答卷,字迹要清楚,卷面要整洁。

题号

总分

阅卷人

复查人

得分

第Ⅰ卷(21分)

一、本大题包括1~6小题,全部为单选题,每小题2分。

(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发酵/肖像湖泊/淡泊明志角逐/钩心斗角

B.起哄/哄骗癖好/穷乡僻壤斟酌/真知灼见

C.按捺/奈何殉职/徇私枉法驽钝/强弩之末

D.拂拭/嗜好贻误/心旷神怡罢黜/相形见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脱颖而出砰然心动山清水秀聪明一事,糊涂一时

B.金榜提名引吭高歌见风驶舵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C.墨守成规轻歌曼舞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D.融汇贯通运筹帷幄言简意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中国环保专家在生态治污国际研讨会上国际社会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以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004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了强烈地震。

地震引发的海啸给南亚一些国家带来了的损失。

(3)那青青的嫩竹,或一两株临窗,或三五丛傍水,为生活平添许多。

郁郁葱葱的万竿碧竹,更透出一派清韵,让人难以忘怀。

A.责令惨痛情趣B.呼吁惨重情趣

C.责令惨重情意D.呼吁惨痛情意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急难救助服务作为这家保险公司几年前推出的一项特色服务,在广大客户中已是有口皆碑。

B.在这幅大型科学家群像图上,23位科学家或凝眸远眺,或垂首静思,或神情庄重,或谈天说地。

C.老师的热情鼓励,好朋友的诚挚劝慰,使他消除了顾虑,他终于说出了难言之隐的苦衷。

D.这次主题班会开始时气氛有些沉闷,多亏了辅导员抛砖引玉的一番话,才使大家的发言积极起来。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核酸究竟是什么?

原来,它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现代人健康的营养素。

B.为了避免今后不发生类似恶性事故,我们应尽快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

C.经过广泛征集和精心筛选,使北京奥组委最终确定“福娃”为北京奥运会

吉祥物。

D.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大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

提高。

6.对下列对联所评价的文学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②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③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④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A.①杜甫②吴承恩③司马迁④范仲淹

B.①李白②蒲松龄③文天祥④辛弃疾

C.①杜甫②蒲松龄③司马迁④辛弃疾

D.①李白②吴承恩③文天祥④范仲淹

二、本大题包括7~8小题。

(共9分)

7.下面一段文字中甲、乙、丙、丁四处应添入的诗句各是什么?

选择答案,将其字母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4分)

菊花以黄色显示自己的容颜。

《礼记·月令》中有:

“季秋之月,鞠有黄华”。

“黄花”在诗人笔下成了菊花的代名词。

“忽见黄花吐,方知素节回”,初唐王绩见到菊花吐艳,醒悟到重阳节的来临。

杜甫在战乱中度过重阳,从时序的推移中觉察到自身的衰老:

“(甲)”。

李白却用“(乙)”,“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显示他特有的豪情。

诗人喜欢菊花,看重的是“(丙)”。

元稹说得更直接: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

”僧齐己赞它“无艳无妖别有香”,声明自己“栽多不为待重阳”,“却是真心爱澹黄”。

苏东坡的“(丁)”,既赞美菊花的品格亦隐喻自己的节操。

A.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B.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

C.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D.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甲乙丙丁

8.下面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请你仔细观察,回答后面的问题。

(5分)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画面的内容。

(3分)

(2)对该会徽的涵义进行解说。

(2分)

第II卷(39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长虹饮涧》,完成9~12小题。

(12分)

长虹饮涧

北宋·沈括

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

熙宁①中,予使契丹,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②。

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

予与同职扣③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

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毂④。

自西望东则见;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⑤,都无所睹。

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

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

孙彦先云:

“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熙宁:

宋神宗年号。

②卓帐:

建起帐篷。

卓,直立。

③扣:

同“叩”,靠近。

④绡毂:

丝绸和纱的代称。

⑤铄:

同“烁”,闪烁。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信然然:

(2)立涧之东西望西:

(3)都无所睹睹:

(4)逾山而去逾:

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予使契丹使人过涧

B.相去数丈逾山而去

C.又复见之久之稍稍正东

D.自西望东则见日照雨则有之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

翻译:

12.本文中认为虹是“”,虹形成的原理是“”。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隔窗相望》,完成13~16小题。

(15分)

一棵梧桐树的阴影下,蹲着一个黑瘦的中年汉子。

他上穿一件皱巴巴的衬衫,下穿一条脏兮兮的黑裤子,脚上一双“踢死牛”布鞋,没穿袜子。

他不断地取下脖子上的短毛巾揩额头上大颗大颗的汗珠。

他的脚旁放着一只鼓囊囊的塑料袋,塑料袋里装着一套衣服,几包方便面,还有许多鲜黄的杏子。

学校是新建的学校,梧桐树是去年才栽的,它投下的阴影勉勉强强地能遮住壮年汉子。

我经过他身旁时,他正又一次用短毛巾揩脸上的汗。

“找学生吧?

”我问。

他赶紧站起来,脸上堆着笑:

“是找学生。

我又问:

“在哪一班?

他说:

“二(3)班。

“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