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边植物名录索引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3865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岸边植物名录索引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岸边植物名录索引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岸边植物名录索引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岸边植物名录索引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岸边植物名录索引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岸边植物名录索引表.docx

《岸边植物名录索引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岸边植物名录索引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岸边植物名录索引表.docx

岸边植物名录索引表

苘麻AbutilontheophrastiMedic.  

【拼音】qǐngmá  

【来源】为锦葵科苘麻属植物苘麻的全草或叶。

植物形态:

苘麻,又名:

白麻(《纲目》),通称青麻、野苎麻、八角乌、孔麻。

果实也有叫麻果的。

一般也可指这种植物的茎皮纤维。

一年生草本,高1~2米,栽培的可达3~4米。

茎直立,具软毛。

叶互生,圆心形,直径7~18厘米,先端尖,基部心形,边缘具圆齿,两面密生柔毛;叶柄长8~18厘米。

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0.8~2.5厘米,粗壮;花萼绿色,下部呈管状,上部5裂,裂片圆卵形,先端尖锐;花瓣5;黄色,较萼稍长,瓣上具明显脉纹;雄蕊简甚短;心皮15~20,长1~1.5厘米,顶端平截,轮状排列,密被软毛,各心皮有扩展、被毛的长芒2枚。

蒴果成熟后裂开;种子肾形、褐色,具微毛。

花期7~8月。

果期9~10月。

  

常见于路旁、田野、荒地、堤岸上,或栽培。

分布全国各地。

空心莲子草(AlligatorAlternantheraHerb)(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苋科,多年生宿根性杂草,原产巴西,20世纪30年代末随日军侵华引种至中国,已被列为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具有药用价值。

生命力强适应性广,生长繁殖迅速,水陆均可生长。

 

多年生宿根草本。

茎基部匍匐、上部伸展,中空,有分枝,节腋处疏生细柔毛。

叶对生,长圆状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先端圆钝,有芒尖,基部渐狭,表面有贴生毛,边缘有睫毛。

头状花序单生于叶腋,总花梗长1~6cm;苞片和小苞片干膜质,宿存;花被片5,白色,不等大;雄蕊5,基部合生成杯状,退化雄蕊顶端分裂成3~4窄条;子房倒卵形,柱头头状。

花期5~11月。

野艾蒿(Artemisialavandulaefolia)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

茎直立,高50-120厘米,下部叶有长柄,中部叶长达8厘米。

头状花序多数,总苞矩圆形。

瘦果长不及1毫米,无毛。

假马齿苋(Bacopamonnieri)为玄参科匍匐草本植物。

节上生根,多少肉质,无毛,体态极像马齿苋。

花冠钟状,蓝色、紫色或白色。

分布于热带地区及我国福建、台湾等地。

打碗花(CalystegiahederaceaWall)多年生草质藤本。

主根(一说根状茎,但未见分节)较粗长,横走。

茎细弱,长0.5-2m,匍匐或攀援。

叶互生,叶片三角状戟形或三角状卵形,侧裂片展开,常再2裂。

花萼外有2片大苞片,卵圆形;花蕾幼时完全包藏于内。

萼片5,宿存。

花冠漏斗形(喇叭状),粉红色或白色,口近圆形微呈五角形。

与同科其它常见种相比花较小,喉部近白色。

子房上位,柱头线形2裂。

蒴果,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不结果,以根扩展繁殖。

石胡荽(鹅不食草Centipedaminima):

为一年生草本。

茎匍匐或披散,基部多分枝,无毛或略被短毛。

叶互生,细小,倒卵状椭圆形或倒披针形,先端短尖,基部下延成狭楔形,仅上部边缘有疏齿。

花开呈头状花序,单生于叶腋内,扁球形,无柄,苞片矩圆形,花小,无柄。

淡黄色。

花期于春季。

瘦果四棱形,无冠毛。

 

狗牙根(Cynodondactylon)多年生,具根状茎或匍匐茎,节间长短不等。

穗状花序3-6枚指状排列于茎顶。

扁穗莎草(Cyperuscompressus)一年生杂草,秆高3~25cm,较细,茎丛生,扁三棱形,全株无毛。

叶基生,条殂,叶质较软,下部成鞘状抱茎。

聚伞花序简单,总苞片4~5枚;小穗扁平,条状披针形,排列紧密,鳞片宽卵形,顶端细长尖头。

异型莎草(Cyperusdifformis)一年生草本。

秆丛生,高2~65厘米,扁三棱形。

叶线形,短于秆,宽2~6毫米;叶鞘褐色;苞片2~3,叶状,长于花序。

长侧枝聚伞花序简单,少数复出;辐射枝3~9,长短不等;头状花序球形,具极多数小穗,直径5~15毫米;小穗披针形或线形,长2~8毫米,具花2~28朵:

鳞片排列稍松,膜质,近于扁圆形,长不及1毫米,顶端圆,中间淡黄色,两侧深红紫色或栗色,边缘白色;雄蕊2,有时1;花柱极短,柱头3。

小坚果倒卵状椭圆形、三棱形,淡黄色。

花果期7~10月。

 

聚穗莎草(Cyperusglomeratus)一年生草本。

秆散生,粗壮,高50-95cm,有三钝棱。

叶短于秆,宽4-8mm;叶鞘长,红棕色;苞片3-4枚,叶状,长于花序。

长侧枝聚伞花序复出,有3-8个长短不等的辐射枝,最长达12cm;小穗极多数,条形,稍扁,长5-10mm,宽1.5-2mm,聚成近圆形或矩圆形的穗状花序;花序长1-3cm,宽6-17mm,无总梗;小穗轴具翅;鳞片排列疏松,膜质,近矩圆形,长约2mm,棕红色,背面无龙骨突,脉不显著,边缘内卷;雄蕊3;花柱长,柱头3。

小坚果矩圆形,有三棱,长为鳞片的1/2,灰色,具明显网纹。

花果期6-10月。

以种子繁殖,种子于翌年春季萌发。

埃及莎草(Cyperushaspan)一年生草本,热带地区可多年生,全株苍绿,丛生。

秆可高30~60cm。

茎秆三棱形,实心,茎节不明显。

叶条状披针形。

花序顶生,在花葶顶端长出细丝般排成伞形的苞叶,放射状,分枝dad,穗簇生。

茎顶芽会长新幼株,可用于无性繁殖。

识别要点茎杆具三棱形,实心,顶端着生伞形的细丝状苞叶,放射分布,其上簇生小穗。

 

香附(Cyperusrotundus)多年生草本。

有匍匐根状茎细长,部分肥厚成纺锤形有时数个相连。

茎直立,三棱形。

叶丛生于茎基部,叶鞘闭合包于上,叶片窄线形,长20~60cm,宽2~5mm,先端尖,全缘,具平行脉,主脉于背面隆起,质硬;花序复穗状,3~6个在茎顶排成伞状,基部有叶片状的总苞2~4片,与花序几等长或长于花序;小穗宽线形,略扁平,长1~3cm,宽约1.5mm;颖2列,排列紧密,卵形至长圆卵形,长约3mm,膜质,两侧紫红色,有数脉;每颗着生1花,雄蕊3,药线形;柱头3,呈丝状。

小坚果长圆倒卵形,三棱状。

花期6~8月。

果期7~11月。

马唐(Digitariasanguinalis)秆基开始倾斜,着地后节处易生根,光滑无毛,株高40一100cm。

叶片披针形条状,两面疏生软毛或无毛,叶鞘较节间短,多生具疣基的软毛;叶舌钝圆膜质。

总状花序3一10枚,呈指状排列,下部的近轮生;小穗一般孪生,一个有柄,另一个近无柄;第一颖小,第二颖长,边缘有纤毛;第一外稃与小穗等长,脉5—7条,脉间距不等且无毛,第二外稃覆盖内稃。

颖果椭圆形,透明。

种子繁殖。

止血马唐与马唐区别在于总状花序一般仅3—4个,长2—8cm,穗轴每节着生2—3个小穗;第一外稃5脉,脉间与边缘具棒状柔毛;第二外稃成熟后为黑褐色。

 

光头稗(Echinochloacolonum) 一年生草本;秆直立,高10—60厘米。

叶片扁平,线形,长3—20厘米,宽3—7毫米,边缘稍粗糙,无毛;叶鞘压扁,背部具脊,无毛;无叶舌。

圆锥花序狭窄,长5—10厘米,主轴具棱,棱边上粗糙,通常无毛;花序分枝长1—2厘米,排列稀疏,直立上升或贴向主轴;穗轴无毛;或仅基部有1—2根疣基长毛;小穗卵圆形,长2—2.5毫米,具小硬毛,无芒,较规则的4行排列于穗轴的一侧;第一颖三角形,长为小穗的1/2,具3脉,第二颖与第一花外稃等长且同形,先端具小尖头,具5—7脉,间脉常不达基部;第一小花中性,外稃具7脉,内稃膜质,稍短于外稃,脊上被短纤毛;第二小花外稃椭圆形,平滑,光亮,边缘包卷着同质的内稃。

花果期7—10月。

幼苗第一片真叶线状披针形,具11条直出平行脉,叶鞘亦有同数脉,无叶耳、叶舌,甚至叶片和叶鞘间界限不显。

幼苗全株无毛。

 

无芒稗(Echinochloacrusgalli)主要特征为秆高50一120厘米,直立,粗壮;叶片长20一30厘米,宽6—12毫米。

圆锥花序直立,长10一20厘米,分枝斜上举而开展,常再分校;小穗卵状椭圆形,长约3毫米,无芒或具极短芒,芒长常不超过0.5毫米,脉上被疣基硬毛。

 

旱莲草(Ecliptaprostrata)一年生草本,高10~60cm。

全株被白色粉毛,折断后流出的汁液数分钟后即呈蓝黑色。

茎直立或基部倾伏,着地生根,绿色或红褐色。

叶对生;叶片线状椭圆形至披针形,长3~10cm,宽0.5~2.5cm,全缘或稍有细齿,两面均被白色粉毛。

头状花序腋生或顶生,总苞钟状,总苞片5~6片,花托扁平,托上着生少数舌状花及多数管状花;舌状花雌性,花冠白色,发育或不发育;管状花两性,黄绿色,全发育。

瘦果黄黑色,长约3mm,无冠毛。

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于路边、湿地、沟边或田间。

分布于全国各地。

干燥全草全体被白色茸毛。

茎圆柱形,长约30厘米,直径约3毫米;绿褐色或带紫红色,有纵棱。

叶片卷曲,皱缩或破碎,绿褐色。

茎顶带有头状花序,多已结实,果实很多,呈黑色颗粒状。

浸水后搓其茎叶,则呈黑色。

气微香,味淡微咸。

以色绿、无杂质者为佳。

主产江苏、江西、浙江、广东等地。

显微鉴定:

叶表面观:

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3--4个。

非腺毛3细胞,长247—800μm,基部细胞稍膨大,中部细胞较长,顶端细胞而短,壁稍厚,具疣状突起。

腺毛棒状,顶端钝圆,4—6细胞,长75--113μm,壁薄,内含黄棕色分泌物。

 

野荸荠(Eleocharisplantagineiformis)形态特征 秆多数,丛生、直立,圆柱状,高30~100厘米,直径0.4~0.7厘米,灰绿色,生于土下3~5厘米处,中空,光滑,秆内每隔2~4厘米有隔膜分开,干后秆的表面显现节和纵条纹。

无叶,秆基部由长度不等的两层薄膜质的鞘包裹,紫红色、淡褐色或草黄色,鞘口斜裂,顶端急尖。

小穗直立,圆柱状,长1.5~4.5厘米,宽0.4~0.6厘米,淡绿色,顶端钝,含多数花。

小穗基部具2个不育鳞片,各抱小穗基部一周。

其余鳞片全有花,紧密地排列,宽长,圆形。

中肋粗厚。

下位刚毛6~8条,长于小坚果,具倒刺。

柱头3。

小坚果阔椭圆形或倒卵形,双凸状,长0.2~0.3厘米,宽0.2厘米,黄褐色,表面具四角至六角形网纹。

 具匍匐根状茎,入土3~5厘米,长约15~20厘米,较细,顶端膨大生成球状或扁球状块茎,直径0.7~1.3厘米,顶端部生有数个突出的长0.5~1.0厘米的芽,而在块茎的中央部分及尾部稀生小芽。

膨大初期,为白色,渐成褐色,成熟时为栗色,以后渐渐变黑。

根须状,稍细,根系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