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年产100万公斤优质红薯粉丝加工厂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3803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年产100万公斤优质红薯粉丝加工厂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版年产100万公斤优质红薯粉丝加工厂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版年产100万公斤优质红薯粉丝加工厂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版年产100万公斤优质红薯粉丝加工厂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版年产100万公斤优质红薯粉丝加工厂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版年产100万公斤优质红薯粉丝加工厂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最新版年产100万公斤优质红薯粉丝加工厂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年产100万公斤优质红薯粉丝加工厂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版年产100万公斤优质红薯粉丝加工厂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最新版年产100万公斤优质红薯粉丝加工厂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年产100万公斤优质红薯粉丝加工厂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摘要

商南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南麓,秦豫鄂三省八县结合部,县域总面积2307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164个行政村、3个社区,总人口23.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17万人。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4.6℃,无霜期242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常年播种薯类2.4万亩,总产鲜薯5万吨,境内山川交错,河流密布,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湿润温暖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各种农作物生长,过去红薯的主要用途:

80%作饲料养畜,5%加工手工粉条,15%食用,未能对红薯进行深加工利用。

开发红薯淀粉、粉丝加工产品制作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所需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现在红薯市场价为0.6元公斤,因此投资红薯粉条加工项目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极为可观。

我们计划建设一个年产100万公斤的优质红薯粉丝加工厂,年消耗500万公斤的鲜薯,实现年收入650万元,纯利润万元。

通过项目的带动,实现全村人均纯收入人均增长500元,带动我村的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项目建设的背景

1、项目提出的依据和必要性

红薯是我县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达2.4万亩,年产量近5万吨,但由于我县缺乏红薯制品加工企业,仅有个别小作坊断断续续进行粉条加工,近年来随着粉条价格的不断上扬,也刺激了小作坊主的生产积极性,但由于加工过程采用的是还是传统的粗放的加工方式,加工工序及器械落后,生产规模极小,我县红薯主要用做于养猪饲料,红薯没有进行深层次加工,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我县有农户5万余户、城镇居民3万余人和饮食餐饮业800余家,按每户年消耗粉条等淀粉制品平均按25公斤计算,初步估算全县每年消耗粉条量将超过200万公斤,而我县每年自产粉条量不足20万公斤,市场销售的90%的粉条靠外调为主。

现在我们立足实际,充分开发利用我县的优势资源,计划在我村建立红薯粉条加工厂,进一步延伸红薯产业链条,带动红薯产业化生产,对于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红薯产量高,易种好管,形成产业化生产后,能给种植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更能激发薯农的种植积极性。

红薯是稳产的粮食作物,它适应性强,耐寒、耐瘠、耐酸、对气候条件与土壤条件的适应范围广,水田、旱地及坡地均可种植,而且能获得相当产量,一般红薯平均亩产都在2000公斤以上。

   

(2)红薯营养价值高,用途广泛,是现代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上好原料,发展红薯生产对促进农村经济有很大的作用。

红薯为粮饲兼用型作物,其营养价值相当丰富,如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等,对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如钙、铁、磷等与大米、面粉相当。

红薯的茎叶、鲜薯块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饲料,是农村发展养猪业必备的饲料,红薯块根可制作淀粉,每50公斤红薯可制作淀粉9—12公斤。

    

2、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及带动作用

实施该项目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1)该项目投资小产出高,见效快,项目建成当年即可完全投入生产,鲜薯按0.6元公斤收购价计算,100公斤计60元,可生产淀粉20公斤,即可生产优质纯红薯粉条20公斤,按市场价8元公斤计算,收入160元,抛去水电器械损耗等各项生产成本40元,投资产出比例达到1:

2,产品附加值高,是山区农民致富的首选项目。

(2)原材料资源丰富。

我县农民群众历来都有种植红薯的习惯,年发展红薯2.4万亩,年产红薯近5万吨。

随着县农技部门的良种良法的不断推广应用,红薯的品种将得到不断更新,产量将进一步得到大幅度的增长,充足的原材料为红薯粉条加工厂提供了坚实的原材料保证。

(3)我县农民自80年代初期就有手工加工纯红薯粉条的习惯,该技术好学易掌握,那时几乎全县60%以上的家庭都曾制作过粉条,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积累了大批懂技术的农民以及全县大量的富余劳动力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技术和人力基础。

(4)有利的市场条件。

由于从事小作坊业主没有商品意识,加之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务工热潮等外界社会因素的冲击,加之传统的生产工艺效率低,规模小,相对经济效益低下,从事小作坊式生产粉条的农民相对较少,造成供远远满足不了当地的群众生活需求。

(5)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活跃农村经济的重要保障,红薯是我国第四大农作物,但其加工现状与其地位极不相符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中也明确指出:

“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实现转化增值,对于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尤其是食品加工,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使其成为推动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力量。

”因此,发展薯类精深加工前景广阔。

(6)其他有利的外界条件。

我县交通发达,312国道、西合铁路和西合高速公路横穿东西,商郧路等省级公路纵穿南北,通讯网络覆盖全县,交通通讯十分便利。

县河河水穿村而过,水源丰富,能满足加工厂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合理地开发利用当地红薯优势产业,一方面充分利用了资源和环境优势,另一方面也带动了相关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延伸了产业链条。

(1)建立优质红薯粉丝加工厂,既扩大了商南的知名度,推动我县红薯产业做大做强,还带动运输、包装、劳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2)使农村很大一批闲置的劳动力实现再就业,农村红薯粉丝经纪人购销大户队伍将得到进一步壮大。

三、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红薯中含有大量纤维、钾和维他命B6,它不仅能防止衰老,预防动脉硬化,还能有效的预防肿瘤和癌症,营养学家誉为“营养最均衡的绿色益寿食品”经加工成粉丝后,食用方便,营养更加丰富,国内外销售市场十分广阔。

目前红薯淀粉产品在市场上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地虽然有一些老式的手工提炼红薯淀粉,制作粉丝作坊,但都不成规模,没有自己的产品品牌。

因此建立一个大型的红薯淀粉系列产品加工厂,其产品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市场上红薯粉丝已卖到8元千克,优质的纯红薯粉丝价格高达10—12元。

四、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

项目承建单位:

商南县城关镇石垭子村委员会

项目单位负责人:

崔凤珠

城关镇石垭子村位于县城南郊7公里处,交通发达,水电通讯设施完善,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458户1825人,其中劳动力1050人,基本耕地1196亩,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860元。

石垭子村主任崔凤珠同志,现年53岁,中共党员,曾担任过多年的村干部,年富力强,工作经验丰富,思想积极有创新,在该村又一定的威信,全村现有村干部4名,村班子团结一致,面对国家改革大发展的良好形势,村委会成员瞅准时机,计划在该村建立红薯粉丝加工厂,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全村农民致富奔小康。

五、项目地点选择分析

厂址选择在地势开阔平坦、阳光充足、交通水源便利的石垭子村凉水井后槽组。

计划建设一个占地5000m2年产1000吨的红薯粉丝加工厂。

六、生产工艺流程

  

(一)选料

宜选择完整无腐烂的鲜红薯。

一般5公斤红薯可加工1公斤粉丝。

(二)清洗、磨浆、分离

选用螺旋清洗机打浆配过滤的机器,一次完成清洗、打浆和过滤。

接通洗薯机和磨浆分离机的进水管,启动电机,投人鲜薯,即可完成洗薯、磨浆、浆渣自动分离工作。

水洗后分离出淀粉。

(三)净化脱色

①生物法:

先制取酸浆种子水,将毛选粉加水搅匀,再加适量酸浆水沉淀一定时间,去水,取淀粉加清水漂洗沉淀,即得精白淀粉。

②化学法:

先把食用脱色剂1号加人淀粉乳中,在搅拌除沙机中搅匀除沙,再加人食用脱色剂2号后加水用120目的载波机过滤一次,沉淀去水起粉去沙,再加水搅匀,用140目滤布过滤,沉淀后起粉。

即得精白红薯淀粉。

(四)沉淀

静置沉淀:

静置沉淀需6-9小时,所用沉淀容器有黄桶、瓦缸、水泥池等。

游动沉淀:

建若干条流槽,粉水随槽游动中沉淀。

毛粉沉淀完成后,采用吊滤缓期脱色,或起粉转入另一池再净化脱色。

(五)粉丝成型

先取少量淀粉加开水打成稀芡,倒入合面机中,再加入耐煮开粉剂搅匀成浆状。

将此面浆倒入开动的粉丝机料斗,打开闸门漏粉,流入蒸气式开水槽煮熟,再流入冷却池,并用手牵着粉头,用剪刀剪断摊开即可。

(六)摊晾冷却

将成型后粉丝摊晾在低温处2小时左右,再进入冷库速冻,待冷冻4-8小时,粉丝发硬,即可开粉晾晒。

(七)晾晒、包装

在通风透光处,搭架晾晒,天气晴朗,一天即可晒干。

当粉丝晾晒半干时,应搓粉理丝,将并在一起的粉丝搓散、理伸。

晒到粉丝发硬即可收粉。

晾干后的粉丝切成30-40厘米长,装人塑料袋,封口即可。

七、项目建设预期目标和内容

1、项目建设预期目标

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引进先进的机械化红薯粉丝生产线,在我县进行大规模的纯红薯粉丝生产,满足全县广大城乡居民和农民群众的生活所需,并逐步扩大市场规模,将产品打入西安及周边大中城市,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多方位需求。

同时从生产到流通可创造就业岗位1500余个,减轻全县就业压力,保证社会的稳定。

2、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1)土建:

建设150m2冷冻库1个;

建设600m2淀粉车间1个;

建设400m2粉条加工车间1个;

建设3000m2粉条加工晾晒场;

建设150m2办公及管理用房;

修建厂区围墙500m。

(2)购置设备:

①净化设备1套(螺旋洗薯机2台、除渣器4台、滤网筛8台、水泵5台、电机等);

②滤粉设备1套(合面机、抽空机、滤瓢、辅助设施等);

③冷库设备1组(冷藏设备、电器管件、保湿设备及材料等);

④锅炉1台;

烘干机2台;

蒸气锅2台;

专用变压器1台;

配电供水设施1套;

原料运输车1辆等。

八、项目建设期限和实施的进度安排

1、项目建设期限:

从2009年4月开始到2009年10月结束,建设期为7个月时间。

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2009年4月—9月底完成所有土建工程;

2009年8月—10月所有设备购置及安装调试工作;

2009年9—10月上旬对具有一定技术基础的人员进行录用,录用30名,并进行岗前培训工作(本村技术人员优先录用)。

2009年10月下旬全面开始运营,投入生产。

九、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本项目总投资260.7万元,其中:

1、土建部分需要投资95万元,包括:

冷冻库需投资15万元;

淀粉车间需投资30万元;

粉条加工车间需投资20万元;

粉条加工晾晒场需投资15万元;

办公、管理用房及厂区围墙等其他投资15万元。

2、购置设备需总投入89.7万元,包括:

净化设备需投资7.5万元;

滤粉设备3.2万元;

冷库设备42万元(包括设计安装费用);

锅炉12万元;

烘干机2万元;

蒸气锅2万元;

专用变压器10万元;

配电供水设施6万元;

原料运输车辆投资5万元。

3、项目前期费用、培训费及管理费用6万元;

4、工具费用2万元;

5、不可预见费用10万元;

6利息8万元;

7、流动资金50万元。

以上7项总计260.7万元。

(二)资金筹措采取吸收入股形式和申请银行贷款等方式先行启动,计划村集体筹资80.7万元,银行贷款100万元,尚缺口80万元,请求上级有关部门给予项目资金扶持解决。

十、环境污染防治和劳动安全卫生

本项目主要是采用物理方法进行红薯粉条加工,在生产全过程中实行规范化操作管理,不使用任何添加剂等化学药品,同时加工厂远离医院、工厂等污染源,距离公路主干线在200米以上,因此该项目建设不存在环境污染。

在加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机械的安全正确的使用方法进行规范的操作生产,坚决杜绝和排除危害劳动安全的因素,确保安全生产。

十一、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

(一)主要财务指标

1、财务评价方法

参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实施细则》

2、评价年限

本项目计算期为11年,其中:

建设工期7个月,生产期10年。

生产期前6年生产负荷即为100%,随着机械的老化及磨损,从第七年开始,生产负荷逐年下降。

3、项目投资

总投资260.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总额为210.7万元,流动资金50万元(流动周期按1个月计算)。

具体投资详见附表1。

4、销售收入和销售税金的计算

本项目产品销售率按100%计算,参照相邻周边地区市场价,并在计算产品成本和销售价时,计入了涨价因素,各年销售收入详见附表2。

5、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各年总成本和经营成本详见附表3,折旧和摊销计算方法是:

房屋和建筑等土建部分折旧年限按20年计,设备及工具折旧年限按10年计。

本项目建成后,形成固定资产186.7万元,年折旧费13.92万元,形成递延资产24万元,分5年摊销,年均4.8万元,折旧及摊销计算详见附表4。

6、盈利能力分析

生产期各年的利润及利润分配估算详见附表5,从表中可以看出,本项目年均利润总额为141.94万元。

项目投产期第一年净利润达104万元,即可全部清偿银行借款,在利润分配中,所得税按33%缴纳,按税后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金。

结合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表(附表6)计算所得税的盈利指标如下:

投资利润率54.44%,静态投资回收期3.12年,财务净现值(i=10%)443.26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49.29%。

(二)社会效益分析

      

(1)建立红薯粉条加工企业,可促进红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农民种植红薯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项目建成后,通过企业的带动,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确保农民生产的红薯卖得出,有钱赚,也保证了企业有充足的原料基地,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2)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

项目建成后,必须引进优质高产的红薯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改良传统的种植方法,保证红薯高产高效,通过宣传和培训,把红薯种植高产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引导农民应用新品种、新技术,使全县60%的农户收益。

(3)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延伸了产业链条,将引导一批粉条营销队伍和经纪人从事该产业,最少有1500余人实现再就业。

(三)风险分析

1、市场风险分析

红薯的种植与加工主要集中在中国,国内的红薯加工水平也可以讲就是国际水平,国内的红薯加工企业普遍规模不大,知名企业不多,主要是红薯产品是“全自然无公害粉品”,以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为核心技术,以口感好,无公害,由于红薯制品高端产品生产技术较为简单,同质化较为严重,各企业都靠营销为主。

传统的红薯加工区产品质量普遍较差,低层次相对过剩。

红薯种植与加工时间较长,农户各自加工淀粉,由于加工设备和工艺落后,造成淀粉质量差,主要表现在掺杂含量大,色泽黑,加之部分农户只顾眼前利益在红薯淀粉中加入玉米淀粉及其它非淀粉成份,严重影响了粉制品的质量,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生产红薯优质粉条1000吨以上,目前,市场上红薯粉条的价格已达7000元吨以上,并且还将保持上涨的趋势,精制红薯粉条市场供应量小,更是保持强劲的增势。

另一方面,由于其它经济作物价格的影响,近年来红薯的种植量有所下降,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加之小规模散户加工劳动强度大,淀粉质量差,散户加工量会进一步减少,精制红薯淀粉及粉品的需求将会更加旺盛,业内人士预测,红薯淀粉及粉制品价格上涨的趋势将持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观念的转变,红薯淀粉将在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尽管人们正在通过拉长产业链的方式来刺激红薯的生产和淀粉加工,但仍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由于产品用途广,原料价格低廉,加工开发增值空间大,红薯淀粉及粉条制品加工产业前景看好。

2、资源、技术风险分析

红薯是我县农民群众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品种之一,其适应性强,产量高,红薯粉条加工技术简单好操作,故该项目无资源和技术风险。

4、工程风险分析

本项目由项目业主以发包的形式对外进行土建工程的建设,又由资质的建筑公司进行竞标建设;对设备的购置和安装调试聘请这也技术人员进行操作,设备从国家大型有三证的生产企业购置,确保和杜绝项目工程风险。

5、政策风险分析

农业综合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农业的重大决策,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直接、最有效、最快捷的一项措施。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带动力量,要通过贴息补助、投资参股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并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

同期《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规划》也将农产品深加工及其转化列入规划当中,作为重点进行支持。

因此本项目无政策风险。

十四、结论

本项目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良好的投资环境、经营条件和成熟可靠的技术。

从项目的选择及相应的市场需求和社会效益看,项目技术先进、成熟,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建设本项目是十分必要的、迫切的。

从项目的经济效益看,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投资产出比例较高,项目投资少,见效快,回报率高,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强,无疑将成为农民群众的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

同时,实施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方向,建设条件优越,方案设计合理,具有良好的综合效益,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加快农村致富奔小康步伐,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我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总之,实施该项目具有必要性、迫切性和可行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