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元微之书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3482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元微之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与元微之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与元微之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与元微之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与元微之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与元微之书答案.docx

《与元微之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元微之书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与元微之书答案.docx

与元微之书答案

与元微之书答案

【篇一:

初三语文试卷带答案】

xt>胸存自信,手书华章;努力表现,永不言弃

亲爱的同学们:

考试中请一定静心阅读、仔细审题,认真答卷。

语文试卷还要特别做到:

字迹美观....

(一律用钢笔或签字笔)、卷面整洁、文笔优美、谢绝空题,希望你能够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

【注】本试卷笔试部分总分117分,另设3分书写分。

赋分标准如下:

使用钢笔或签字笔书写得1分;字迹

,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

2.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①将a处拼音所对应的词语工工整整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1分)

删除号调位号

③请在下面的空格内为这则新闻拟写标题。

(15个字以内)(2分)

3.名著阅读。

(3分)

③“我恼羞成怒地对罗切斯特说:

你以为我是机器而没有感情吗?

你以为我穷、低微、矮

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

你想错了——我的心灵和你一样,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的面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1分)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一)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2分)4.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伟大的。

5.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的溪边风光图。

(3分)

6.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的

理解。

(2分)

(二)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①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

因臵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

青萝为墙援②,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每一独往,动弥旬日④。

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

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⑤,今修书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

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

封题之时,不觉欲曙。

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

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

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⑦尘念,此际暂生。

(选自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注】①东西二林:

指庐山的东林寺和西林寺。

②墙援:

篱笆墙。

③罗:

分别。

④动弥旬日:

常常满十天。

⑤忧望:

挂念,盼望。

⑥微之:

即元微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好友。

⑦瞥然:

形容时间短暂,一时间的意思。

⑧此信写于白居易被贬江州时期。

⑧⑥

(2分)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8.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1分)....

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a.①飞泉落于檐间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①尽在其中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①今修书以先奉报②以光先帝遗德..

d.①蝉则千转不穷②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11.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3分)

①文中“”这个字最能概括两文所描写的山水之景的共同特点。

...

②甲、乙两文都是情景交融的山水小品文,都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水的热爱之情。

除此以外,甲文还表达了情感;乙文还表达了的情感。

三、现代文阅读(37分)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分别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让脚告诉你

①英国心理学家莫里斯经过研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人体中越是远离大脑的部位,可信度越大。

”脸离大脑中枢最近,所以最不诚实。

我们与别人相处,总是最注意他们的脸。

而且我们也知道,别人也以相同的方式注意我们。

所以,人们可以借一颦一笑撒谎。

手位于人体的中间偏下,诚实度也算中庸,人们多少也利用它说过谎。

可是脚远离大脑,绝大多数人都顾不上这个部位,但它比脸、手诚实得多,它构成了人们独特的心理泄露方式——脚语。

它虽然远离大脑,但是更为真实,你可要小心被脚出卖呀。

..

②就好像人体语言的其他信号一样,脚的习惯动作也有自己的语言。

在我国丰富的语言词汇里,有许多描述脚语的形容词。

这些形容词与其说是描写脚步的轻、重、缓、急、稳、沉、乱等,不如说是描述人的内心或稳定或失衡、或恬静或急躁、或安详或失措的状态。

的心情不同,走路的姿势也就不同;人的秉性各异,走起路来也有不同的风采。

脚语有一种节奏,是为情绪打拍子的,如同舞场的旋律。

“暴跳如雷”是自然界的快节奏和重节奏;“春风得意马蹄疾”,是一种快旋律的轻节奏。

③,。

如果一个端庄秀美的女子走起路来匆匆忙忙,脚步重且乱,就可断定她一定是个性格开朗、心直口快、不留心眼儿的痛快人;反之,看上去五大三粗,走路却是小心翼翼的样子,这样的人一定是外粗内细的精明人,他干事往往以豪放的外表来掩盖严密的章法。

④人的心理指向往往从脚语中泄露出来。

当人们双脚交叠时,就如同双臂交叠一样,属于一种保护性的动作。

交谈中若对某人有好感,双腿就会自然朝向某人交叠。

谈话的时候,身体前倾,脚尖翘起,表示殷切而愿意合作,反之,要是身体挺直,双脚交叉的话,则意味着怀疑与防范。

倘若有人一坐下来就跷起二郎腿,就表明他怀有不服输的对抗意识。

若是有人大胆地翘起二郎腿,则表示她们对自己的容貌有足够的信心,也表示她有要显示自己的欲望。

人在站立式,人在站立时,脚往往朝着主体心中惦念或追求的方向或事物。

譬如,有三个男人站在一起,表面看起来他们在专心交谈,谁也没有理会站在一旁的漂亮姑娘,但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每一个人都有一只脚的方向对着她。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在注意她。

他们的专心致志只是一种假面具,而真情被隐蔽着,但是他们的脚语却把各自的秘密泄露了。

⑤人的脚步尽管因地、因事而异,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脚语。

因此我们就能解释一种现象:

对于熟悉者,你不用看其人,仅凭那或急或轻或重或稳的脚步声,就能判断出个十之八九了。

⑥因此,通过“脚语”了解生活在自己身边的人的状态,对形成融洽的气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式极有帮助的。

(选自2009年5月5日《羊城晚报》,略有改动)

12.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第③段横线处填写一个既能概括上文内容,又能领起下文的句子。

(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13.本文从“最不诚实”的脸和“诚实度中庸”的手写起,为什么?

(4分)

14.阅读文章第①段,说一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

它虽然远离大脑,但是更为真实,你可要小心被脚出卖呀。

..

16.文章第②段中写道“在我国丰富的语言词汇里,有许多描述脚语的形容词”,“这些形容

词与其说是描写脚步的,不如说是在描述人的内心状态”。

结合你的积累,请写出一个这样的词语(或成语、诗句,文章中出现的除外),并简述其描述了怎样的内心状态(3分)

(二)母亲的菊花

圈点评注

①自从去年冬天父亲去世后,母亲便再没有拍过照片。

我知道母亲是怕睹物伤

情,因为以前的照片都是他们两人的合影

②这一年开春,长期憋闷的竹鞭爆开了,几十只竹尖捅破泥层,玩命似地往上蹿,母亲看着那节节飙升的绿势,眉目间有些开朗了。

我说:

“妈,拍张照片吧。

”母亲叹口气,刚有些活泛的脸色又黯淡下去,“等等吧。

”我没敢再说话。

③仲夏时节,门前的景象壮观起来,整个麦地忽拉一下就变了颜色,千丝万缕的金线在天地间交织。

母亲眯缝着眼,瞅着那一地金黄,脸上的表情生动起来。

我说:

“妈,来张照片怎么样?

”“再等等吧。

”她的目光投向远方,我想,她大概(a)从意义和作用.....又想起父亲来。

两方面为句中框定④风泼过来像一碗冷水的时候,已经是秋天了。

田地里仰躺着一大片割倒的庄的词语作注。

稼,一眼望去顿时空旷了许多。

一种繁华落尽的感觉侵袭过来,我以为母亲的心情是不能好了。

不想回屋后,发现母亲眉宇间竟隐约着几分喜气。

“再等几天,给我汲汲:

拍张照吧。

”我先是觉得惊喜,因为母亲终于能让她的心灵从阴影里迈出步来,摊在阳光下晾晒。

同时我也有几分疑惑,母亲究竟在等什么呢?

一天,母亲对我说:

“那菊花该开了吧,什么时候开了,你就给我照张相。

⑤我顿时明白母亲等待的是什么了。

(a)父亲生性爱花,常说养花可以怡情冶

白李迎风摇曳,天井阳台,更有杜鹃、山茶步步生姿,窗台上的一盆文竹,檐角垂下的几线薜荔,无不透出盎然的生机和喜悦。

但在这么多的花品中,父亲最喜爱的,还是后园篱下的几丛菊花。

他一生淡泊名利,专心做学问,还有一手好书画,画菊是他的擅长,疏疏几笔,白纸黑墨,却透出凛凛的秋意和风骨。

他常说菊花飘逸清高,最具品格。

我幼时承欢膝下,耳濡目染,对这花中君子,向来有种偏爱。

母亲与父亲相处日久,受到的影响想必会更深吧。

于是从这一天开始,我与母亲一起展

开了等待。

(b)从内容理解、表......⑥(b)树叶是最先落下的,一片片在风中悬舞;然后是牵牛花,再也发不出那达效果等角度,品...

每个清晨都要吹响的生命的号角;后来连不时迸绽美丽火花的月季也消沉了。

光秃评赏析画线句。

秃的枝头上挂满了一颗颗糖葫芦似的圆珠。

时光一天天地流走,篱下那些菊花的b句:

花蕾却探出嫩绿的头,有些还鼓胀开来,咧开惊喜的小嘴。

母亲注视着菊花,眼中的笑意越发深了。

如果说所有的等待都是一种惩罚的话,那么我想也许会有一个例外,那就是等待花开,等待美丽的绽放。

一日晨起,我没有看见母亲,推门出外,却见母亲站在篱旁,两朵菊花早吐露开来,黄灿灿的像两张嗔喜的笑脸。

以后的几天里,我们的等待已经变成一种享受,因为随时都会有惊喜撞进我们眼中。

⑦终于有一天,母亲对我说:

“替我拍张照吧。

”我默默地拿起相机陪母亲走了出去。

在秋天的阳光下,那些菊花明亮而安详,细长蜷曲的花瓣里涌动着一个个金黄的漩涡。

母亲站在花前仿佛受到感染,,我赶紧按下快门,留住了这永恒的瞬间。

以后的日子里,母亲常常捧着那张照片端详,脸上也有了舒展的笑容。

⑧篱下的菊花到底输给了时间,次第在枝头萎谢了。

当最后一朵美丽也在时光中老去,我惊讶地发现那么多的黄花竟没有一朵从枝头落下。

“宁可枝头抱香死,

【篇二:

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含答案及译文)】

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

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

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心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争挐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

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

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互相轩邈

(2)窥谷忘反(3)上下一白(4)及下船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

分)()a.急湍甚箭/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百叫无绝/以为妙绝c.余强饮三大白/项为之

强d.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3.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

(2)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

4.填空和简答。

(5分)

(1)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2分)

(2)乙文中“雾凇沆砀……舟舯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

有人依此作t一幅画,

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

(1分)(3)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

请简析。

(2分)【答案】1.(4分)

(1)比高

(2)看到(3)全,部(4)到,等到每空1分。

2.(2

分)a3.(4分)

(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一样。

(2分,每小句1分)

(2)潮

中怎么还能有这样的人!

(2分)“焉”1分,解释为“哪里”也算对;语义连贯1分。

4.(5分)

(1)厌弃

尘俗,向往自然。

(2分)“向往自然”写成“寄情山水”也算对。

(2)示例:

湖山夜雪(1分)写成“湖中赏雪图”、

“雪夜赏西湖”、“湖心亭看雪”等也算对。

(3)甲文以声音衬托幽静(以闹写静),乙文文字简练,直接写静。

(2分)每点l分。

甲文写成“以动衬静”也算对。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

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

不见了。

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

心亭欣赏雪景。

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

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

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

炉上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

“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

的痴情人!

”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

问他们的姓名,原是

金陵人在此地作客。

我走上自己船的时候,替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地说:

“不要

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文言文比较阅读练习1

21与朱元思书

一、阅读下面两文,完成1—7题。

(26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

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月谢病⑴,还觅薜萝⑵。

梅溪⑶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⑷,孤峰限日⑸,

幽岫⑹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⑺,水向猿啼,英英⑻相杂,绵绵⑼成韵。

既素重⑽幽居,

遂葺宇⑾其上,幸富菊花,遍饶竹实⑿。

山谷所资,于斯⒀已办⒁,仁智所乐⒂,岂徒语哉?

(《与顾章书》吴均)

【注】⑴谢病:

因病而自请退职。

⑵还觅薜萝:

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薜,萝,都是植

物名。

屈原《楚辞》:

“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

”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梅溪:

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⑷森壁争霞:

阴森陡峭的峭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

⑸限

日:

遮挡住阳光。

⑹幽岫:

幽深的山穴。

⑺唳:

鸣叫。

⑻英英:

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绵绵:

形容声调悠长。

⑽重:

这里是向往的意思。

⑾葺宇:

建屋舍。

葺,修建。

⑿幸富菊

花,偏饶竹实:

幸好菊花、竹实很多。

富,充裕。

偏,特别。

饶,丰富,竹实,又名竹米,

状如小麦。

菊花、竹实,都是隐士所食之物。

⒀于斯:

在这儿,指石门山。

⒁办,具备。

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猛浪若奔()

(2)猿则百叫无绝()..

(3)窥谷忘反()(4)岂徒语哉()..

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3.两文都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文中都有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之状写活的句子。

甲文是

(甲文该句同时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山的什么特点?

);乙文是

(4分)

4.甲文中有一句与柳宗元《小石潭记》里“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的意

思相近,请写出来,并说说这些句子在写法上有什么妙处。

(4分)

5.乙文中体现了“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一旨趣的句子是。

(2分)

6.两文中都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表达作用?

(4分)

7.这两篇山水小品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

(4分)

参考答案:

1.(4分)

(1)飞奔的马

(2)停(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⑷空(各占1

分)

2.(4分)

(1)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

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2)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在这里都已具备。

3.甲文句子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甲文该句同时也运用了拟

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突出了山的峻峭。

乙文句子是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4.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这些句子都是从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同时也写出

了鱼的可爱,让人流连忘返。

5.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6.一方面衬托山谷的幽静,一方面奏响一支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令人无限神往。

7.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的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乙文:

《与顾章书》译文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

在梅溪山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那阴森

陡峭的崖壁,争着沐浴朝夕的霞光,拔地而起的孤峰,遮挡住了天上的日光,山洞幽暗,衔

着朵朵白云,溪水深深,呈现出翠绿的颜色。

蝉儿吟唱,白鹤啼叫,水声淙淙,猿猴哀鸣,

这些声音在一起,是那么的和谐、动听,奏成了连续不断的天籁音韵。

我既然一向向往隐居,

于是就在山上盖了间房屋。

有幸有各式各样的的菊花,遍地长满的竹实,都是山里隐居生活

所需要的东西,在这里都已齐备。

《论语》上所说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难道是一句

空话!

《与朱元思书》比较阅读练习

一.对比阅读《答谢中书书》与《与朱元思书》,回答1-5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

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

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

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

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解释加点的词。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有时见日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d、横柯上蔽负势竞上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

四字短语是什么?

5.【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b2.

(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2)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4.要点:

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10、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实是/欲界之仙都

b.蝉/则千转不穷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d.水/皆缥碧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消散)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跑)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

赏)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通“返”)

12、甲文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乙文中总领下文写景的句子是“”。

(2

分)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14、甲乙两文都是写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的热爱

之情。

但两文的思想格调不尽一样,甲文全篇充满乐观情趣,而乙文则暗含作者

对尘世生活的厌弃之情,从文中“”即可看出。

(参考答案]10、(2分)c11、(2分)b12、(2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13、(4分)

(1)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

跳出水面。

(准确译出“颓”、“沉鳞”,语句通顺)

(2)(我乘船)随着江

流飘荡,任意往东或往西。

(准确译出“从”、“东西”,语句通顺)14、(3

分)山水自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

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

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

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

年四季常青葱翠。

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

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

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二.对比阅读《三峡》与《与朱元思书》,回答6-11题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见日。

6.解释加点的词语。

良多趣味()属引凄异()泠泠作响()

7.甲文先写山,后写水,层次井然。

写水是按(顺序)写的。

乙文则是按顺序来写的。

8.两文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9.甲文总写三峡的特点是什么?

乙文总写富阳到桐庐的山水特点是什么?

分别用原文语句回答。

10.乙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并把他译成现代汉语。

11.假如你是一位投资者,根据两文介绍的特点,你将如何开发这两个地方?

简要回答。

答案:

夏、春、冬、秋(或季节);先总后分(或总分)

2.两文都做到了动静结合,都从视觉和听觉方面去写景,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3.甲:

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乙: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5.在三峡修建水利工程,同时搞旅游开发。

在富阳到桐庐一带搞旅游开发。

(要抓住两个地方的特点来谈。

【篇三:

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t>一、积累和运用(17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倔强()荒谬()追溯()惟妙惟肖()....

2.按课文原文默写(每空1分,共9分)

①,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②白头吊古风霜里,________________。

(陈与义《登岳阳楼》)③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④山随平野尽,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⑤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⑥予独爱,,中通外直?

?

(周敦颐《爱莲说》)

⑦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