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3226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docx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docx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提纲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

城市化含义:

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城市化内容:

1.人口职业的转变。

2.产业结构的转变。

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市生态系统:

是城市居民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具有一定功能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由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复合而成。

城市环境:

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

由城市自然环境、城市人工环境、城市社会环境、城市经济环境和城市美学环境等组成。

城市环境容量:

是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

即城市所在地域的环境,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在一定的经济水平和安全卫生条件下,经济条件、社会文化历史等的共同作用,对城市建设发展规模及人们在城市中各项活动的状况提出的容许限度。

包括人口容量、自然环境容量、城市用地容量以及城市工业容量、交通容量和建筑容量等内容

城市建设用地:

城市用地范围内进行城市建设、用于非农业生产的土地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

对土地的自然环境,按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需要,进行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与可行性的评估。

城市建成区:

城市建设连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到达的地区,它是城市规划区的核心部分,城市规划区远大于建成区范围。

生态城市:

按生态学原理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城市对外交通:

以城市为基点,与城市外部空间(其他城市、乡村)进行联系的各种交通运输的总称。

两证一书: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选址意见书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

城市的形成与进程:

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前进的,其历史进程如下:

原始聚落――城市雏形――小城镇――中型城市――大城市――现代城市――国际化城市――经济生活中心――信息生活中心

雅典宪章和马丘比丘宪章:

(1)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地统一起来,强调他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

(2)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而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的各类群体、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

(3)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经典著作及其思想:

1.《易经》: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是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城市的定义:

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的意义。

2.《墨子》记载有关于城市建设与攻防战术的内容。

中国古代一些城市的平面也曾由一套方城发展成二套城墙,都城则有三套城墙,这些都是从防御要求出发的。

3.《周礼。

考工记》记载了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市朝一夫”讲究的是皇权至上。

4.《管子。

度地篇》已有关于居民点选址要求的记载:

“高勿近埠而水用足,低而近水而沟防省。

”强调自然至上。

5.《商君书》则更多地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和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1、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人工生态系统。

2、城市生态系统是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

3、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整的生态系统。

4、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开放性和不完整性决定了它的脆弱性。

城市环境特征:

(1)界限相对明确

(2)构成独特、结构复杂、功能多样(3)开放性并对外界具有依赖性

(4)影响和制约因素众多,受自然环境(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城市社会环境(人口、服务、社会生活等)、城市经济环境(资源、能源、土地等)因素制约。

(5)具有脆弱性,一旦有一个环节发生问题,将会使整个城市环境系统失去平衡,造成其他环节的相关失衡,使环境问题变得严重。

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

(1)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整个产业结构会发生变化。

(2)工业的内部结构逐渐由轻工业为中心向重工业为中心演进。

(3)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在重工业化的过程中,逐渐由以原材料、初级产品为中心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中心;逐渐由以原材料、初级产品为中心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中心,再进一步向以高、精、尖工业为中心演进。

(4)在向区域外输出产业的过程中,逐渐由低附加值产业向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演进。

(5)在产业结构的要素密集程度上,逐渐由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再向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演进。

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模式

(1)增长极模式

(2)点轴开发模式(3)梯度模式与反梯度模式(4)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模式

四种产业集群:

马歇尔式产业区、轮轴式产业区、卫星平台式产业区、国家力量依赖型产业区

城市规划中经济与产业的分析方法

(1)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的测量

(2)经济基础分析(3)投入产出分析(4)趋势外推法

城市规划内容:

依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根据区域规划等上层次空间规划的要求,在充分研究了城市的自然和生态,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城市发展规模,选择城市用地的布局和发展方向,按工程技术和环境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设施,并提出近期控制引导措施。

具体有:

1.收集和调查基础资料,研究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条件和措施。

2.研究确定城市发展战略,预测发展规模,拟定城市分期建设的技术经济指标。

3.确定城市功能的空间布局,合理选择城市各项用地,并考虑城市空间的长远发展方向。

4.提出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区域性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

5.拟定新区开发和原有市区利用、改造的原则、步骤和方法。

6.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

7.拟定城市建设艺术布局的原则和要求。

8.根据城市基本建设的计划,安排城市各项重要的近期建设项目,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9.根据建设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

城市规划层面

1.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1)研究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原则、战略部署等重大问题,表达城市政府对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方向的意志。

(2)城市总体规划(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建设控制引导规划:

对具体每一地块未来开发利用做出法律规定,它必须尊重并服从城市发展战略对其所在空间的安排。

城市规划类型:

(一)国土规划:

国土规划是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进行全面规划。

1.土地、水、矿产、生物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2.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布局和地区组合与发展;3.环境保护以及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要害问题的解决等。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区域规划(四)城镇体系规划

(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一般包括城市的基本状况、地位、优势、潜力和制约因素的分析,确立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城市发展的规划以及实现规划目标的主要对策和措施等。

(六)城市总体规划(七)城市分区规划

(八)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以总体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指标和规划管理要求,或直接对建设项目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一.区域规划

(一)概念:

根据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长期计划及设想,对一定地区范围内,在综合分析评估各种自然、技术经济因素和条件的基础上,作出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的综合安排,主要包括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区域发展方向,合理配置工业和城镇居民点,安排区域性交通、能源、水利、园林、休疗养、旅游、环境保护等各项区域服务性工程设施。

(二)内容:

1.区域发展条件评价和发展定位2.区域发展战略3.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

4.城镇化与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5.区域基础设施布局规划6.区域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7.空间管制与协调规划8.区域政策与实施措施9.区域规划中其他内容的探索和创新

二.城镇体系规划:

对城镇发展战略的研究,是在一个特定范围内合理进行城镇布局,优化区域环境,配置区域基础设施,并明确不同层次的城镇地位、性质和作用,综合协调相互的关系,以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构:

空间结构,职能结构,等级规模结构

城镇体系规划一化二系三结构:

1.预测各发展阶段区域城市化水平;

2.规划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以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和区域生态系统;

3.研究各城镇的人口规模(规模等级结构)、各城镇在体系中的职能分工(职能结构)以及城镇的布局空间结构(如发展轴、增长极、生长点等)。

三.城市总体规划:

1.主要任务:

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状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2.纲要:

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并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1)原则确定城市发展目标

(2)原则确定城镇体系的结构与布局

(3)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4)其他原则问题

3.城市总体规划内容:

(1)城市规划区范围

(2)市域内应当控制开发的地域,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等

(3)城市建设用地及规划,包括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建设用地面积,容积率,人口容量等),城市各类绿地的具体布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布局等。

(4)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包括城市干道系统网络,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布局,城市水源地以及其保护区范围和其他重大市政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5)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包括历史文化保护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具体位置和界限等。

(6)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

(7)城市防灾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提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址灾害防护规定。

城市布局形态的不同类型

(一)集中式布局的城市

1、网格状:

由相互垂直的道路网构成,城市形态规整,易于适应各类建筑物的布置,但是若处理不好,会导致布局上的单调,不适于复杂地区。

这一形态能够适应城市向各个方向上扩展,更适合于汽车交通的发展。

例如洛杉矶、密尔顿凯恩斯。

2、环状放射状:

是中大城市比较常见的城市形态,由放射形和环形的道路网组成,城市交通的通达性较好,有很强的向心紧凑发展趋势,往往具有高密度的、展示性、富有生命力的市中心。

这一类城市易于利用放射道路组织城市的轴线系统和景观,但最大的问题在于有可能造成市中心的拥挤和过度聚集,同时用地规整性较差,不利于建筑的布置。

这种形态不适于小城市,主要案例是北京、巴黎。

(二)分散式布局的城市:

1.组团状:

是指一个城市分成若干块不连续的城市用地,每块之间被农田,山地较宽的河流,大片的森林等分隔。

这种用地条件灵活编制。

2.带状(线状):

大多是由于受地形的限制和影响,城市被限定在一个下场的地域空间内,沿着一条主要交通轴线两侧呈长向发展,平面景观河交通流向的方向性较强,如深圳兰州

3.星状(指状):

通常是从城市的核心地区出发,沿多条交通走廊定向向外扩张形成的空间形态,发展走廊之间保留大量的非建设用地。

如哥本哈根

4.环状:

一般围绕着湖泊,山体,农田等核心要素呈环状发展。

如新加坡,浙江台州等

5.卫星状:

一般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在其周围发展若干小城市而形成的城市形态。

中心城市有较强的支配性,外围小城市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是与中心城市在生产、工作和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有非常密切联系。

这一形态有利于在大城市周围的广阔腹地内,形成人口和生产力的均衡分布,但是在其形成阶段往往受自然、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城镇形状以及中心城市发展水平与阶段影响。

例如伦敦,上海。

6.多中心与组群城市:

是城市在多种方向上不断蔓延发展的结果。

多个不同的片区或组团在一定的条件下独自发展,逐步形成不同的多样化的焦点和中心以及轴线。

如洛阳,底特律,洛杉矶等。

四.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规定性控制要素

(一)土地使用控制:

1.用地面积2.用地边界3.用地性质4.土地使用兼容性

(二)环境容量控制:

是为了保证良好的城市环境质量,对建设用地能够容纳的建设量和人口聚集量做出合理规定。

控制内容:

1.容积率:

又称楼板面积率,或建筑面积密度,是地块内搜有建筑物的总建筑面积之和与地块面积的比值2.建筑密度:

是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面积占该块用地面积的比例

3.绿地率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三)建筑建造控制:

是为了满足生产生活所需的良好环境条件,对建设用地上的建筑物布置和建筑物之间的群体关系做出必要的技术规定。

控制内容:

1.建筑限高:

一般指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平屋顶)或屋面面层(坡屋顶)的高度。

2.建筑后退:

是指在城市建设中,建筑物相对于规划地块边界和各种规划控制线的后退距离。

3.建筑间距:

是指两栋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墙之间的水平距离。

(四)行为活动控制:

是从外部环境要求出发,对建设项目就交通活动和环境保护两方面提出控制规定

控制内容:

交通活动控制:

1.交通运行组织2.交通出入口方位,数量3.公共交通组织4.配建停车位

二.引导性控制要素:

(一)建筑高度,体量,形式和色彩控制

(二)其他引导性控制要素:

1.建筑空间组合控制2.建筑小品3.居住人口密度

4.环境保护规定:

①噪声振动等允许标准值②水污染允许排放量和排放浓度③固体废弃物的控制

三.图纸成果及比例尺设置:

(一)比例1:

1000~1:

2000图纸:

1.规划用地现状图2.土地使用规划图3.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图

4.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5.工程管线规划图6.环卫,环保规划图7.地下空间利用规划图8.五线规划图

9.空间形态示意图10.城市设计概念图11.地块控制图则

(二)比例1:

2000~1:

5000:

地块划分编号图

城市规划的审批:

1.城市规划纲要要经城市人民政府审核同意

2.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要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委会审查同意,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3.单独编制的城市人防建设规划,要报相应的人民防空委员会和建委(建设厅、建设部)审批

4.单独编制的历史文化名城,报相应级别的人民政府审批

城市用地适用性分类

常将用地分为三类:

第一类用地(适宜修建)【地下水位(埋深m)>2】

第二类用地(需一定工程措施)【地下水位(埋深m)1~1.5】

第三类用地(不适宜建设)【地下水位(埋深m)<1】

城市不同用途的用地规划

一、工业用地选址:

1.分散于城市中的工业用地:

适于无污染、运量小、劳动密集型的工业

2.位于城市边缘地带的工业用地:

适于有一定污染和干扰、占地与运量较大的工业

3.位于城市外围地区的独立工业用地:

适于不宜摆在市内及其附近的工业

二、仓储用地

(1)一般性综合仓库、供应仓库要求接近其所服务地区,并与对外交通站场有方便联系。

(2)中转仓库一般摆在市郊或市区外缘,注意接近有关的对外交通站场。

(3)储备仓库通常设置在城郊交通方便的独立地段,一般以专用线与交通站场联系。

(4)特种仓库,尤其是危险品仓库必须设置在城郊独立地段上,并应与使用单位处于同侧。

(5)若为农副产品、当地土特产收购仓库,应设在货源来向的郊区入城道口或水运必经的入口处。

(6)各类仓库不宜过分集中布置。

三、居住用地

(一)分布形式

(1)集中布置:

主要优点:

集中紧凑布置各种设施,节省建设投资,简化交通组织。

(2)分散布置:

突出优点:

能较好地结合地形,少占农田,便于工业与居住采取组团布置常将居住用地划分成若干基本构成单元,采用多级序列结构形式组织居住用地

(二)构成:

二级构成:

1.居住小区——居住组团2.居住区——居住小区3.居住区——居住组团

三级构成:

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四级构成:

居住地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居住用地规模:

18m2—28m2/人,≮16m2/人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重20—32%

四、公共设施用地

公共设施规划布置基本要求

(1)分级配套布置,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2)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

(3)有利于城市交通组织在布局上要有意识地避免在主要道路交叉口及其附近过于集中布置吸引人流的设施。

(4)考虑各种设施的自身特点及其对环境的要求

城市公共中心布置要点

•与城市发展保持动态同步

•旧城中心的发展应与城市的发展相适应

•考虑城市的特点

•创建优美的景观

•符合建设的经济性

•组织良好的交通

公共中心的空间布局形式

(1)总体组合方式

(2)单一布局形式

•大型综合楼式:

将不同内容的商业、文化、娱乐、服务设施构成组群布置于一栋或一组大楼内

•沿街布置:

沿主干道布置商业街——将各种公共设施沿城市主要道路两侧集中布置

五、城市绿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置原则

(1)合理分级,均衡布置

(2)因地制宜,结合自然环境

(3)内外结合,形成系统

(4)各类绿地,全面规划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1、水文条件2、水文地质条件3、地质条件4、气候条件5、地形条件

 

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1.对城市形成与发展产生影响

2.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3.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交通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l)运输设备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其他组成部分的布局。

(2)车站、码头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干道的走向。

(3)对外交通用地布置,如铁路选线的走向、港口选址、岸线位置等均关系到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布局。

(4)城市交通是城市面貌的反映,对外交通是城市的门户。

(5)城市道路系统则是城市的骨架,更影响到城市的用地布置。

减少城市污染的交通管理对策

1拥挤地段实行收费

2加强城市的停车管理

3强化交通路口的管理

4加强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的建设

5鼓励多人合乘,合理调度出租车

6限制老旧高排放车辆的出行。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基本原则

1.交通流畅、快速安全,体系完整

①联系各功能用地

②根据各城市的实际情况决定交通体系

③路网间距

主干路:

600—1000米,次干路:

300—500米,

支路:

200—300米

④道路密度(干道网密度就是每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所具有的干道长度(km/km2)

主干路:

中心区≥4公里/平方公里,一般2.0—3.3公里/平方公里

⑤交叉口布局

2.利于环境,美化城市

①与主导风向的关系

②减少噪音和尾气污染

③将自然、人文景观引入城市

3.结合现状,节约用地

城市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

1.方格网式道路系统(棋盘格式)

例:

唐长安、芝加哥

①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

②方向性好、建筑容易布置;

③交通分散,灵活性大

2.环形—放射式道路

例:

莫斯科、华盛顿

①与边缘地区有最短的距离;

②锐角地区不易建设、方向性差;

③利于中心城区外市区与郊区的联系。

3.自由式道路

例:

随州;青岛

①因地制宜,不规则布局;

②易形成活泼、丰富的景观效果;

③山区、丘陵地区常用。

4.混合式道路系统

例:

北京、成都

①方格网+环形放射式的道路系统,是大城市后期形成的效果较好的道路网形式

②链式道路网,由一两条主要交通干道作为纽带,串联小范围道路网形成的,如兰州。

城市各级道路的衔接

1.城市道路衔接的原则:

①低速让高速

②次要让主要

③生活性让交通性

④适当分离

2.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

①不得直接与城市生活性道路、交通性次干道相连

②对于大城市,可以直接引到城市中心地区边缘,连接城市外围高速公路环路,再由此环路与城市快速路相连。

③对于小城市,通过立交引出联络交通干道,与主干道相连

3.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

①可以直接与城市外围干道相连,需避免直通城市中心

②把公路与城市交通分离开来,有两种方式——立交、公路绕城改道。

红线宽度

通行机动车、非机动车以及行人交通所需的道路宽度,预设地下、地上工程管线,其它城市公用设施所需增加的宽度和种植行道树所需的宽度。

快速干路60~100米

主干路40~70米

次干路30~50米

支路20~30米

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一条车道的宽度

快速路:

3.75米

一般道路:

3.5米,路缘:

0.5米

自行车道宽度:

1.0~1.1米/条;一般4条以上可以设独立车道

停车场布置

规模符合设计规范规定:

用地总面积:

每人0.8~1.0m2,

其中机动车80%~90%,自行车为10%~20%

停车场的服务半径

(1)机动车:

市中心地区不大于200m;

一般地区不大于300m;

(2)自行车:

50~100m,不大于200m。

停车场的位置选择

(1)城市对外道路的出入口附近车位约占5%~10%

(2)市中心和分区中心应占全部停车位的50%~70%。

(3)对外交通设施附近

(4)大量人流汇集的文化生活设施附近

(5)结合道路网布置停车场

(6)自行车公共停车场位置

铁路场站在城市中的布置

①中间站的位置选择

位置选择原则:

尽量减少跨越铁路的交通量。

②客运站的位置:

中小城市可位于市区边缘,大城市必须深入城市,位于市中心区边缘。

客运站必须与城市主要干道连接,通达市中心和其他联运点。

客运站的数量:

视城市规模而定

客运站是城市的大门,应突出城市的地方特色,切忌追求形式

例:

北京站、北京西站、长沙站、京都站

客运站:

小城市距边缘、大城市距市中心约1—3公里

③货运站的位置选择

货运站数量

小城市一般设置一个综合性货运站

大城市分设若干综合性与专业性货运站以及综合、专业性相结合的货运站。

④编组站的位置选择

位置选择的原则:

满足货物运输的经济、合理性要求;尽量减少对城市的干扰。

长途汽车站的位置选择

既方便使用,又不影响城市的生产和生活;

尽量与铁路、港口等对外交通有方便联系,可合并设置;

大城市可以按不同的方向和流量设置数个汽车站;

货运站应接近货源和供应区,与居住区有一定的距离;

与城市道路有方便的联系,又不造成干扰。

航空港位置的选择

用地条件:

用地面积3—10平方公里

用地平坦5—10‰

工程地质

少占农田

铁路线路规划

A、避免铁路过分接近城

B、处理好铁路线路与城市用地扩展的关系

C、减少或解决铁路与城市的相互干扰

公共加油站规划

服务半径:

0.9~1.2公里

分布:

大型停车场附近、主要交通干道、城市主要出入口道路等。

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应达3-4km/km2

公交站的服务半径300-500米。

市政公用设施内容

1、内容:

市政公用设施是指为城市生产、生活服务的技术性城市基础设施,具体范畴有六大系统。

(1)交通系统:

对外交通设施和城内交通设施;

(2)水系统:

水资源、给水和排水设施;

(3)能源系统:

供电、燃气、集中供热设施;(4)通信系统:

邮政、电信、广播、电视设施;

(5)环境系统:

环境卫生设施与环境保护;(6)防灾系统:

消防、防洪(汛)、防空袭、防风(雷)、抗震等设施;

2、分类: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除交通系统外,在城市规划中,列为下列八类: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