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2952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教案.docx

《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教案.docx

第三单元教案

9.《自然之道》教学方案

教材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

内容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

主题:

大自然的启示

课时:

共2课时

授课对象:

四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而《自然之道》是本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

课文讲述了作者一行人到加拉巴哥岛旅游,看到一只幼龟把头探出巢穴,被嘲鸫啄咬时,不顾向导劝阻,让其把幼龟抱向大海。

后来,成群的幼龟得到外面安全的错误信息鱼贯而出,结果成了食肉鸟的美餐,令作者非常后悔。

文章通过以上事例告诉我们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知道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反而容易干坏事。

也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与自然和谐相处。

  学习本课,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疑促读,读中感悟,在探究、体验中受到启迪。

3.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在识字和阅读方面也掌握了一些方法。

生字可以自学,重点指导易错字、易混字的写法,通过学习这一课,初步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学习目标】

 1.学生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会写课文中的词语,指导不易写好的字。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得到启迪。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方法,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运用质疑探究、前后联系和情感体验等多种方法理解内容。

 3.学习本课,能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了解和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了解大自然的神奇,产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评价任务】

任务一:

通过学生自由朗读、自主识字,把本课难写生字写正确。

任务二:

通过指名试读,评价,点拨的方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向导和游客们的心情。

任务三:

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讲讲故事的主要内容,体会开头与结尾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导入新课

(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谈话导入:

刚才我们一起游览了青岛的海底世界,今天我们一起到南太平洋的一个龟岛去看看,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之道》。

学生齐读课题。

 1.了解题目意思,初识“自然之道”。

  这里的“道”是什么意思?

“自然之道”呢?

学生理解,教师点拨。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依据学情重点指导。

(1)学生听写词语,教师依据学情纠正出现的错误,着力指导难写的字。

(2)学生能发现各组词语的特点并分类;教师评价。

 

初识“自然之道”,从题目字面上了解什么是“自然之道”,此处对“道”的理解仅仅是对题目的浅层次理解。

环节二

整体感知,自主质疑

 

(二)整体感知,自主质疑。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巡视指导。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学生自主概括——教师进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概括(学会一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自主质疑。

学生结合预习和课文内容质疑,教师筛选出重点问题,深入探究。

 

通过对概括方法的引导与提炼,学生学会用简短的几句话说清主要内容,掌握概括内容的一种方法。

 

环节三

合作学习,深入探究。

1.学习三、四自然段:

研究“救”的原因,体会我们救幼龟的“一片好心”,感受自然的神奇等内容。

 

(1)抓住有关词句,理解我们和向导救幼龟的原因。

 

(2)抓住重点词“探”和“若无其事”等理解词义;结合词语,读懂向导口中“自然之道”的含义,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和体验。

2.学习五至八自然段:

研究“害”的惨烈,突出对幼龟的“伤害”,体会愚不可及等。

 

(1)教师创设情境,默读课文5-8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体会幼龟受到的伤害及人们的愚不可及。

 

(2)结合有关重点句子理解体会、想象表达。

教师指导配乐朗读,读中感悟。

 (3)感情朗读,触动学生情弦。

3.教师小结:

总结内容,归纳方法

3.探究“救”了一只,却“害”了更多只的多重原因,反复揣摩,触动学生“心灵”。

 为什么这样一片好心救了一只幼龟,却害了更多的幼龟呢?

 

(1)探究原因:

引导学生关注全文,学生在文章关键处反复揣摩,由浅入深地悟出“救一只,害更多”的多重原因,体会出人们的愚不可及,领悟道理。

 

(2)引导学生抓住“悲叹”等,角色体验朗读。

到底是为何而悲、为何而叹?

体会愚蠢,得到启迪。

学生能抓住重点词句,读懂我们救幼龟的原因。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想象当时的情景,进行写话练习,通过“语言表达”丰富原文画面,以写促悟。

 

环节五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1、教师小结:

正如大家所言,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所以要多了解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才能不违背自然规律,否则,不了解、不尊重自然,坚持已见,违背自然规律,往往事与愿违,“好心”也容易办“坏事”

2、

(1)推荐阅读:

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的疑问,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内容?

推荐阅读内容。

 

(2).探究写作:

观察生活中的动、植物等,看有什么新发现?

把新发现写下来。

 

课后拓展,再引导学生进入大自然,进行新的发现和探究。

 

 

【板书设计】

9、自然之道

我的同伴向导

着急、紧张若无其事

↓↓↓

懊悔遵循悲叹

 

教学反思: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方案

教材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

内容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

主题:

大自然的启示

课时:

共1课时

授课对象:

四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4.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二、教材分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

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我们的孩子对黄河的了解只是停留在零散的图片或新闻中,对黄河的发展变化知之甚少,对黄河文化的感受不深。

因此,增进对黄河的了解,培养对黄河的感情,有利于促进他们的认知,这是上好本课的情感基础。

另外,学生都会上网、具有收集和整理信息的初级能力,这为教学中广泛进行交流提供了可能。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体会重点语句。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评价任务】

任务一:

通过自学反馈,查阅资料,了解黄河。

任务二:

通过学生自由朗读、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理解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及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揭示课题

1、(板书“河”)生齐读。

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河流哺育了人类。

中华民族灿烂的五千年文明也源自一条大河。

(板书:

“黄河”)请同学们充分有感情的朗读这个词。

2、老师听出一种特殊的感情,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

同学们请看(播放链接1)这就是黄河。

(出示幻灯片2)面对滔滔千里,滚滚东去的黄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3、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篇写黄河的课文,(板书并齐读课题——“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环节二

围绕提示,自读自学

二、围绕提示,自读自学

1、请大家谈一谈,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这篇课文呢?

 

师生确定:

先读熟课文,再围绕课前“阅读提示”读懂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检查:

指名逐段读课文,开火车读生字词,并正音正句;教师结合图示简要讲解“流域、河道、河床、悬河”的意思;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围绕提示,默读自学,圈点批画,教师巡回指导:

阅读提示要求:

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培养学生的读书的感受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表扬善于学习的同学,耐心辅导学习吃力的学生。

 

环节三

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1、了解黄河的变化,适时引导学生感悟重点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如“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联系第三自然段,边听范读边想象,感悟“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联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中的数字并与“摇篮”对比,感悟“忧患”。

2、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社会原因”,即人的原因,通过图示、图片或课件,感受“恶性循环”之理和“水土流失”之害。

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激起学生的痛惜之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畅谈启示可以结合最后一自然段和“资料袋”的内容。

先放开学生谈自己受到的启示,再引导学生读科学家“数管齐下”的治黄方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心声,教师适当补充国家治理黄河的情况。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生生讨论、探究和合作,突破了重、难点;在细细品味琢磨中深化了理解。

“理清——突破——深化”,这一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层层推进,水到渠成。

 

通过师生、生生讨论、探究和合作,突破了重、难点;在细细品味琢磨中深化了理解。

“理清——突破——深化”,这一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层层推进,水到渠成。

 

 

环节四

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1、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读书和交流读懂了这篇课文。

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现在却成了一条祸河,成了一把悬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头上的利剑。

让我们把我们对黄河母亲的关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对人类活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深刻认识,对“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强烈愿望,融入到课文的每一句话中,通过我们的深情朗读表现出来吧!

(教师的这段介绍应该满怀激情)

2、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唤起学生对“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强烈愿望,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环节五

模拟情景,延伸拓展

1、师:

同学们,我们明白了“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道理,你准备怎样去响应“保护母亲河行动”呢?

注:

可以引导学生演讲,写调查报告等。

并且要及时反馈,把这个活动比较深入地开展下去。

2、全班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写治理黄河的方案。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板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摇篮→祸河

气候温暖含沙量大深重苦难

森林茂密(大自然)凶暴猛烈

土地肥沃(人为)叫苦不迭

生息繁衍民族忧患

教学反思

 

11、《蝙蝠和雷达》教学方案

教材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

内容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

主题:

大自然的启示

课时:

共2课时

授课对象:

四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5.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二、教材分析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

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部分:

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三部分:

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

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三、学情分析

每一个学生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抓住学生这一天性引导学生大胆的质疑问难,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教学方法手段:

引导学生通过课件观看科学家对蝙蝠进行的三次试验的模拟动画,使学生在观察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3、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评价任务】

任务一:

通过自学反馈,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的方式准确认读本课词语。

任务二:

通过学生自由朗读、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任务三:

通过交流议论,畅谈想法,激发人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

蝙蝠和雷达的图片。

让学生初步感知。

进入新课学习。

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2、课件出示:

蝙蝠飞行。

让学生了解蝙蝠的生活习性(喜欢在夜间飞行捕食)。

 

初步认识蝙蝠和雷达

 

环节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听朗读,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引导学生初步明白“飞机夜行和蝙蝠夜行的秘密是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出示课件:

本课生字词语,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3、师生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先让学生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飞机夜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的,从而理清课文的思路,初步了解各段大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蝙蝠在夜晚飞行的原理有了初步的认识。

 

掌握生字新词,概括文章主内

 

环节三

自学质疑

1、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明白蝙蝠夜里飞行的神奇(安全灵巧)。

2、思考: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夜里看清所有的东西吗?

由这一问题引到了3次试验。

出示课件:

科学家做的三次蝙蝠飞行试验。

3、扣住疑点,启发解疑。

抓住疑点,紧紧围绕“3次试验”这个难点,启发学生展开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4、了解3试验过程,明白这3次试验的方法和结果。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自由轻声读课文4、5、6自然段,想一想科学家做了几次试验?

在什么环境中做实验,分别怎么做,结果怎么样?

得出了什么结论?

边默读4、5、6自然段,边用简洁、准确的话来填写表格

小组讨论填表结果后,提问:

哪位同学可以看着表格来为小蝙蝠解释试验的过程?

出示课件:

蝙蝠和超声波

6、自由朗读第7自然段,明白蝙蝠如何探路的。

动手画出有关句子,并把句子读一读。

科学家们发现蝙蝠夜间能安全飞行的秘密容易吗?

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理解“反复、终于”的用词准确性。

(课件出示句子,齐读句子,说体会)

7、学习第八自然段。

(出示课件:

飞机安全飞行)边读文段,边画出有关句子,并读一读,体会蝙蝠探路与雷达导航有什么科学联系?

模仿板书动手画雷达的探路方法示意图

同桌交流示意图,并复述。

指名展示示意图,并复述,完善学生的示意图并板书。

通过7、8自然段对比,深入理解蝙蝠探路与雷达导航的内在联系。

 

学生理解飞机安全夜行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环节五

课堂总结

拓展延伸

1、师生共同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2、3题。

2、阅读“资料袋”,了解仿生学。

 

学生对仿生学有进步一的认识和了解

 

【板书设计】

嘴     发出超声波

蝙蝠                             障碍物

耳朵   反射回来

天线     发出无线电波

雷达                             障碍物

荧光屏   反射回来

 

教学反思:

 

 

12.《大自然的启示》教学方案

教材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

内容来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

主题:

大自然的启示

课时:

共1课时

授课对象:

四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4.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二、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启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围“大自然的启示”这一主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它们分别从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并从中受到启示,同时也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学生热爱自然的情绪上涨,初步学会理性的思考。

以文本为例,从自然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因此,本课是学生自主运用对话文本的方法,在读中感悟,进行适当的语言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学习目标】

1.指导认识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朗读课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类以警示和启发,激发阅读仿生学等科普读物的兴趣。

【评价任务】

任务一:

通过学生自由朗读、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任务二:

通过查阅资料、互相交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进一步了解仿生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师:

同学们在11《蝙蝠和雷达》我们学习到了什么内容?

 生:

科学家们探究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

 生:

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生:

我们做事认真、努力。

 生:

蝙蝠通过嘴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碰到障碍物,反射回蝙蝠的耳朵,蝙蝠就能改变

飞行的方式。

 师:

科学家通过反复研究知道了蝙蝠和雷达的关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大自然的启示》,从中你们又会发现了什么?

板书课题。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热爱,探究大自然的启示

 

环节二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二、自由朗读,学习生字

 

1、这些词语同学们认识吗?

大屏幕出示词语:

遭殃扫帚腐殖质土壤逞凶机翼鲸鱼惨祸关键异想天开宽敞生态平衡栖息省略

2、指名学生读词语。

(纠正字音)

3、指名学生领读,全班跟读2遍

4、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在这些字当中还有个多音字呢,指名学生回答。

“扫”

 

学生初读课文,读出感情,说出大意,加强对文本的理解的力度,为下一步打好基础。

 

环节三

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三、学习“打扫”森林

1、会读了生字词,我们就先来学习第一篇课文“打扫”森林。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想想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想好了可以先和同桌一起讨论讨论。

2、指名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结构是什么?

 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砍光,把杂草、枯枝烂叶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害虫大量繁殖,森林渐渐被毁掉了。

 因果结构,因(1-3)灌木砍光、杂草除尽果(4-6)害虫逞凶、森林被毁

3、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要把打扫加引号呢?

 生:

一方面,“打扫”不是真正的打扫,而是针对下文所说的“砍光”和“除尽”;另

一方面“打扫”含有批评之意,这一“打扫”对森林有着致命的危险,同时也告诫人

们不要做这些异想天开的事情,否则就会自食其果。

 

4、同学们,林务官下命令把灌木统统砍光,把杂草统统除尽,甚至连地上的枯枝败叶

也不放过。

那为什么说他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呢?

 

生:

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害虫大量繁殖。

 

师:

很好,从哪看出来的?

 

生:

枯枝败叶,看起来是脏东西,其实,它们腐烂之后,变成腐殖质,能增强土壤的肥力。

它们还是一些小动物的食物和隐蔽场所。

矮树丛也是许多动物栖息的地方。

森林里的灌木和野草多了,昆虫、鸟类、兽类也就多了。

许多动物以植物为食,像甲虫和毛毛虫吃树叶、嫩枝,而鸟儿在矮树丛里营巢,捕食森林里的害虫。

 

师:

这段话里面有很多的联系。

同学们看看怎么将它们联系起来。

 

生:

枯枝败叶——小动物——矮树丛——昆虫——鸟类——兽类

 

师:

它们构成了森林中的生物链,正是这样的关系才能维持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5、指名说说感受深刻的句子,引出过渡段和中心句。

 

 6、同学们想想这篇文章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指名学生回答。

 

生:

讲述了德国林务官异想天开地下命令把森林“打扫”干净,从而破坏了大自然的

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了的故事。

教育我们要树立爱护和保护大

自然的观念。

 

 

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内

 

了解“打扫”的含义

 

通过交流理解“打扫森林的危害

 

学生明白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环节四

总结提升

回读小结,延伸拓展

 

师:

我们现在已经学完了两篇小短文,大家想想为什么课文已有标题《大自然的启示》

还要设置小标题?

 

警示;而第二个小标题《人类的老师》讲述了科学家从自然界的生物身上得到启示,

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从正面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给人类带来了

好处。

一反一正两个例子紧紧的融合在一起,为主题服务,体现了主题,教育我们如

何对待大自然,启示鲜明深刻。

 

师:

大家回忆一下,还有哪些人类从生物身上得到的启示从而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生:

鸡蛋和薄壳结构

 

生:

蛙眼与电子蛙眼

 

生:

潜水艇和鱼的气囊

 

生:

苍蝇与小型气体分析仪

 

生:

响尾蛇与夜视仪、响尾蛇导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的规律

 

激发学生认真观察大自然,向大自然学习,发挥想象力,扩散思维。

【板书设计】

12、大自然的启示

“打扫”森林人类的老师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