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气胸的床旁X线诊断和临床治疗.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2234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气胸的床旁X线诊断和临床治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生儿气胸的床旁X线诊断和临床治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生儿气胸的床旁X线诊断和临床治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生儿气胸的床旁X线诊断和临床治疗.docx

《新生儿气胸的床旁X线诊断和临床治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气胸的床旁X线诊断和临床治疗.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生儿气胸的床旁X线诊断和临床治疗.docx

新生儿气胸的床旁X线诊断和临床治疗

新生儿气胸的床旁X线诊断和临床治疗

【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气胸床旁胸片的X线表现特征和临床治疗方法,提高X线诊断水平,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

60例新生儿气胸均摄有床旁前后仰卧位胸片,58例有1次或多次随访胸片;3例又摄前后立位胸片,10例又行胸部CT扫描。

结果:

胸部X线表现为少量气胸的30侧,需外科穿刺或引流术的16侧;多量气胸的49侧,需外科处理的44侧,两者比较有显着性意义,χ2=,。

结论:

新生儿气胸床旁前后仰卧位胸片检查基本能满足临床的要求;若以单侧肺野透亮度增强,心缘和膈面异常锐利清晰为多量气胸,则约90%需要外科处理,对指导选择治疗方法有一定帮助,可作为参考。

【关键词】气胸;新生儿;X线摄影;治疗

  BedsideRadiographicDiagnosisandClinicalTreatmentofPneumothoraxinNeonates

  Abstract:

ObjectiveToanalyzeradiographiccharacteristicsofbedsidechestradiographsofpneumothoraxinneonates,toimproveitsdiagnosticquality,andguidetheclinicaltreatment.MethodsSupineanteroposteriorchestfilmatbedsidewastakenin60neonateswithpneumothorax,Oneormoreradiographicfollowupsweremadein58cases.OfwhichadditionalanteroposteriorchestfilmwitherectpositionandCTscanningofchestwascarriedoutin3and10.ResultsOfthetotal60cases,mildpneumothoraxin30sides,16needsurgicaltreatments(closedthoracicdrainageoraspiratedairfrompneumothorax).Severepneumothoraxin49sides,44needthesurgicaltreatment.Differencebetweentwogroup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χ2=,).ConclusionTheXraychangesofsupineAPchestfilmsofpneumothoraxinneonatesarecharacteristic.Itbasicallymeetstheclinicalrequisitionofpneumothoraxinneonates.About90%severepneumothorax(thattransparentofthewholeaffectedlungfieldenhancement,cardiacmarginanddiaphragmaticsurfaceissharpedgedandclear)needsurgicaltreatment.Itwouldbeusefulinguidingthetreatmentofpneumothoraxinneonates.

  Keywords:

Pneumothorax;Neonate;Radiography;Treatment

  随着新生儿复苏气管插管、球囊加压呼吸和呼吸机的应用,新生儿危重患者的抢救率显着增加,新生儿气胸特别是医源性气胸的发生也相应增多,并且病情多急重,需要及时诊断、处理,否则将危及生命。

现将我院新生儿科自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60例新生儿气胸的床旁X线表现和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60例中,男46例,女14例。

早产儿16例,足月儿43例,过期产儿1例。

顺产36例,剖宫产20例,吸引产2例,产钳助产、臀位牵引产各1例。

生后当天出现气胸的42例,第2天的15例,第3天、第6天、第7天的各1例。

自发性气胸14例,均无明显肺部疾患及心肺复苏等有关病理性及医源性因素。

病理性气胸17例,都有宫内窘迫、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肺炎等病史。

医源性气胸29例,其中28例出生时有窒息抢救史,1例为肺透明膜病应用PS后所致;另外,28例有窒息抢救史中14例有胎粪吸入综合征。

  方法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儿均摄取床旁仰卧前后位胸片,除2例因病情重死亡外,其余都有1次或1次以上随访床旁胸片。

床旁胸片检查后,3例又行前后立位胸片,10例行胸部CT进一步检查。

床旁摄片使用美国GE公司AMX4+型和上海医用核子仪器厂F30Ⅲ2型移动式X线机,焦片距离75cm~80cm;立位摄片使用东芝500mA,DGW20A型机,焦片距离75cm;CT扫描采用PhilipsMX4000Dual型或东软CTC2000型机,层厚层距5mm。

  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气胸的X线表现以第一张片的X线表现为主,以侧为单位进行统计。

  2结果

  X线表现60例新生儿气胸中,单侧气胸35例(右侧29例,左侧6例),并纵隔积气1例;双侧气胸22例,并纵隔积气6例;单纯纵隔积气3例。

床旁胸片表现为少量气胸的30侧,其中,纵隔旁或肺野内侧条带状透亮区19侧(图1),横膈顶条带状透亮区4侧(图2),肋膈角透亮影4侧,中上肺野外带及肺尖无纹理透亮影区3侧。

多量气胸的49侧,X线表现为单侧肺野透亮度明显增强,纵隔边缘与横膈面异常锐利清晰(图3);其中,见到肺压缩边缘的22侧,并有纵隔移位的15侧。

纵隔积气10例,主要表现为两侧纵隔旁呈条弧形或卵圆形透亮影,胸腺离开心底且下缘异常锐利清晰呈翼状上抬,即所谓“翼状征”[1]的6例。

气胸并皮下气肿的3例,其中2例为少量气胸,1例为多量气胸;后者除了颈、胸、腹皮下气肿外,还有气腹和纵隔积气。

  图1右肺尖及纵隔旁可见条弧形透亮带

  图2右膈顶见弧带状透亮区

  图3为多量气胸,左肺野透亮度明显增强,心影左缘与横膈面异常清晰,右肺表现为胎粪吸入性肺炎。

  治疗及转归30侧少量气胸中,需要外科穿刺或引流术的16侧,占%,不需外科处理的14侧;49侧多量气胸中,需要外科穿刺或引流术的44侧,占%,不需外科处理的5侧;两者需要外科处理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意义,χ2=,。

10例纵隔积气中,仅1例单纯纵隔积气因气体较多呈卵圆形透亮影行穿刺抽气治疗,其余均未做特殊处理。

死亡的6例,其中早产及低体重的2例,死前胸片提示气胸好转;新生儿重度窒息并新生儿肺出血的1例,床旁胸片提示少量气胸;重度窒息并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1例,死前胸片气胸已吸收;新生儿重度窒息并紫绀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1例;双侧气胸并皮下气肿、气腹和纵隔积气的1例,放弃治疗的1例,出院胸片示:

双侧气胸大部分吸收,其余全部治愈。

  3讨论

  新生儿气胸病因和临床表现新生儿气胸是新生儿的一种危重症,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肺泡过度充气,或肺泡与间质间产生压力阶差,导致肺泡破裂而产生[2]。

临床根据其发病原因分为自发性气胸、病理性气胸和医源性气胸,主要为后者。

本组医源性气胸占%,与国内姚明珠等[3]、李庚武等[4]报道基本一致。

临床表现:

轻者呼吸稍促,唇周微紫或偶有呻吟;重者明显紫绀,呻吟,甚至呼吸困难,面色青灰,经高浓度吸氧或加压给氧不能改善。

查体:

患侧胸廓膨隆、呼吸音减弱或消失,伴纵隔积气时心音遥远或未及心尖搏动。

  新生儿气胸床旁胸片的X线表现特征由于新生儿胸部床旁胸片只能摄取仰卧位,胸腔前部内侧为最高点,气体多聚集于此,所以,很少见到像成人或儿童期的气胸征象—肺压缩于胸腔的内侧。

这除了与体位有关外,还可能与肺顺应性和气胸量有关[1]。

少量气胸时常表现为肺野内侧条带状透亮影或胸腔顶部、横膈面肺底间条弧形透亮带,使相应的心缘或膈面异常锐利清晰,心膈无移位。

当气体较多时,则表现为单侧肺野透亮度明显增强,纵隔边缘与横膈面异常锐利清晰;有时气体沿膈面和胸顶部延伸包绕在肺的周围,使肺压缩边缘清晰可见,这点有利于与肺过度通气或摄片条件不佳所致肺野透亮度增强鉴别。

新生儿单纯性纵隔积气比较少见,常常与气胸并存;本组,后者占70%;X线表现为纵隔两旁条弧形或卵圆形透亮影,胸腺离开心底且下缘异常锐利清晰呈翼状上抬,即所谓“翼状征”,这点与少量气胸时胸腺的外缘异常清晰不同,有利于鉴别。

  新生儿气胸床旁X线诊断与治疗新生儿气胸X线检查的目的:

一是判断有无气胸,二是气胸量的多少,但是新生儿气胸的X线表现与成人或儿童期的气胸不同,气体多聚集于胸腔前部内侧,床旁胸片大部分未见肺的压缩边缘,即使见到部分压缩边缘,也与肺萎陷程度不成比率,无法用传统的受压肺容积百分比来估计积气量,不能明确指导临床治疗。

本组资料,以单侧肺野透亮度增强、纵隔边缘和横膈面异常锐利清晰,伴或不伴纵隔移位为多量气胸,其余为少量气胸;结果两者在临床需不需要外科治疗上有显着性差别,前者%需外科处理,后者仅为%,χ2=,。

这种胸腔积气量的简单判断法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意义,可供参考。

新生儿气胸虽然危急,但预后良好,应积极抢救,绝不应以气胸程度作为判断预后的根据。

本组,死亡6例,死亡原因:

仅1例由于双侧大量气胸并皮下气肿、气腹和纵隔积气放弃治疗而死亡外,其余均为严重原发病而死亡,死亡时气胸大部分吸收或好转。

  新生儿气胸的鉴别诊断新生儿气胸X线表现有一定特征,一般诊断不难,但如果气胸表现为肺野局部或单侧透亮度增强,而且未见肺压缩边缘时则易误诊或漏诊。

本组资料有19例可疑气胸,3例摄立位胸片,10例行CT扫描,6例经复查气胸量增多行穿刺、引流术而确诊,但均为气胸量不多,病情较轻患儿;另外,还有4例单侧肺野透亮度稍增强,经CT检查排除,2例局部肺野透亮度增强经复查排除而未列入。

水平侧卧位、立位胸片或CT有利于鉴别诊断,但需要翻或搬动患儿,易于加重病情,实际操作困难。

需要鉴别诊断的病例,一般均为气胸量较少,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儿。

因此,根据患儿的病情发展,短时间内复查更趋于人性化,另外还可以了解气胸的增减,从而指导临床的进一步治疗;如果病情危急,诊断性穿刺更能解决问题。

总之,新生儿气胸床旁前后仰卧位X线胸片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加上短期内随访,基本能满足临床的要求;根据肺野透亮度增强的范围,可以简单判断气胸量的多少,进而指导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徐赛英.实用儿科放射诊断学[M].北京:

北京出版社,1998:

260,262.

  [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2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374.

  [3]陈智.新生儿气胸44例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1995,21(6):

410.

  [4]姚明珠,邵肖梅,张旭东.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

(2):

91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