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统的原理与应用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391404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嵌入式系统的原理与应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嵌入式系统的原理与应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嵌入式系统的原理与应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嵌入式系统的原理与应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嵌入式系统的原理与应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嵌入式系统的原理与应用教案.docx

《嵌入式系统的原理与应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嵌入式系统的原理与应用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嵌入式系统的原理与应用教案.docx

嵌入式系统的原理与应用教案

 

教案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学院、系室机电学院物理电子科学技术系

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的原理与应用

专业、年级、班级电科20XX级

主讲教师高克芳

 

福建农林大学

 

教案编写说明

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

任课教师应遵循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培养目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前编写设计好每门课程每个章、节或主题的全部教学活动。

教案可以按每堂课(指同一主题连续1~4节课)设计编写。

教案编写说明如下:

1、编号:

按施教的顺序标明序号。

2、教学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及其它栏内选择打“√”。

3、题目:

标明章、节或主题。

4、教学内容:

是授课的核心。

将授课的内容按逻辑层次,有序设计编排,必要时标以“*”、“#”“?

”符号分别表示重点、难点或疑点。

5、教学方式、手段既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示教、指导等。

教学媒介指教科书、板书、多媒体、模型、标本、挂图、音像等教学工具。

6、讨论、思考题和作业:

提出若干问题以供讨论,或作为课后复习时思考,亦可要求学生作为作业来完成,以供考核之用。

7、参考书目:

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

8、日期的填写系指本堂课授课的时间。

 

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编号:

1

课时安排:

3学时

教学课型:

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它□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一章嵌入式系统概述

第二章微处理器的基本原理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定义,发展及组成。

了解微处理器种的一些基本的概念:

总线、堆栈、总线周期、指令周期,及微处理器的结构及组成,掌握堆栈的操作方式。

教学内容(注明:

*重点#难点?

疑点):

1、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

2、嵌入式系统的组成

3、基本的概念*

1)总线

2)总线宽度

3)数据总线

4)地址总线

5)堆栈

4、微处理器的一般结构

1)微处理器组成#

算数逻辑部件ALU

控制电路

寄存器阵列

2)指令的执行过程#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教学方式:

讲授。

手段、媒介:

多媒体、板书。

板书设计:

PPT课件

板书(对重点和难点举例进行分析和说明,加深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讨论、思考题、作业:

总线的概念,堆栈的操作方式。

参考书目: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马文华,科学出版社,2006,3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李朝青,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1999

教师姓名:

高克芳职称:

讲师20XX年9月4日

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编号:

2

课时安排:

3学时

教学课型:

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它□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单片机原理

第一节MCS-51系列单片机的结构

第二节8051存储器配置

程序存储器地址空间

数据存储器地址空间

第三节8051指令格式及寻址方式

1、8051指令格式

2、寻址方式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MCS-51系列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基本的概念及8051指令格式及寻址方式,掌握8051存储器配置方式

教学内容(注明:

*重点#难点?

疑点):

1、单片机的组成

2、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3、哈佛体系结构*

4、8051共有四个存储空间及配置

1)片内程序存储器空间

2)片外程序存储器空间

3)片内数据存储器空间

4)片外数据存储器空间

5、程序状态寄存器PSW*

6、指令的格式

7、寻址方式*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教学方式:

讲授。

手段、媒介:

多媒体、板书。

板书设计:

PPT课件

板书(对重点和难点举例进行分析和说明,加深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讨论、思考题、作业:

.阅读下列程序,并要求

1)说明程序的功能

2)写出涉及的寄存器及片内RAM单元(如图所示)的最后结果

MOVr0,#40H

MOVA,@R0

INCR0

ADDA,@R0

INCR0

MOV@R0,A

CLRA

ADDCA,#0

INCR0

MOV@R0,A

38.阅读下列程序,并要求

1)说明程序的功能

2)写出涉及的寄存器及片内RAM单元(如图所示)的最后结果

MOVA,61H

MOVB,#02H

MULAB

ADDA,62H

MOV63H,A

CLRA

ADDCA,B

MOV64H,A

参考书目: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马文华,科学出版社,2006,3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马文华,科学出版社,2006,3

教师姓名:

高克芳职称:

讲师20XX年9月11日

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编号:

3

课时安排:

3学时

教学课型:

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它□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单片机原理

第四节中断系统

中断的概念

8051中断系统结构及中断控制

中断处理过程

第五节定时器的控制

定时器概述

定时器的控制

定时器的四种模式及应用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中断的概念,中断的处理过程,熟悉中断系统的四个特殊功能寄存器,掌握中断系统的设计;了解定时器特殊功能寄存器,掌握定时器的设计

教学内容(注明:

*重点#难点?

疑点):

1、CPU与外部设备交换信息的方式

2、中断的概念

3、中断系统的四个特殊功能寄存器*

4、中断处理过程#

1)、中断响应

2)、中断处理

3)、中断返回

5、定时器的控制

1)、工作模式寄存器

2)、控制寄存器TCON

6、定时器的四种模式及应用#

1)、模式0

2)、模式1

3)、模式3

4)、模式4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教学方式:

讲授。

手段、媒介:

多媒体、板书。

板书设计:

PPT课件

板书(对重点和难点举例进行分析和说明,加深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讨论、思考题、作业:

设时钟频率为6MHz。

试编写利用T0产生1s定时的程序

参考书目: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马文华,科学出版社,2006,3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李朝青,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出版社,1999

教师姓名:

高克芳职称:

讲师20XX年9月18日

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编号:

4

课时安排:

3学时

教学课型:

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它□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四章嵌入式处理器体系结构

第一节嵌入式处理器内核

第二节ARM体系结构的发展

第三节ARM体系结构的技术特征

第四节ARM处理器工作状态与工作模式

第五节ARM处理器寄存器组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当今流行的几种嵌入式处理器内核,ARM体系结构的发展,ARM体系结构的技术特征,掌握ARM处理器工作状态与工作模式及其之间的切换,ARM处理寄存器组的组成

教学内容(注明:

*重点#难点?

疑点):

1、嵌入式处理器内核

2、ARM体系结构的发展

3、ARM体系结构的技术特征

4、ARM处理器工作状态与工作模式*

1)、处理器有两种工作状态

2)、ARM和Thumb之间状态的切换

3)、ARM处理器工作模式

User模式

System模式

FIQ模式

IRQ模式

Supervisor模式

Abort模式

Undefined模式

4)、ARM处理器工作模式之间的切换

5、ARM微处理器寄存器组*

1)、31个通用寄存器:

程序计数器、堆栈及其他通用寄存器

2)、6个状态寄存器

3)、各寄存器的功能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教学方式:

讲授。

手段、媒介:

多媒体、板书。

板书设计:

PPT课件

板书(对重点和难点举例进行分析和说明,加深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讨论、思考题、作业:

P46---1,9

参考书目: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马文华,科学出版社,2006﹒3

《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吴明晖等.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8

教师姓名:

高克芳职称:

讲师20XX年9月25日

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编号:

5

课时安排:

3学时

教学课型:

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它□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四章嵌入式处理器体系结构

第六节ARM处理器的异常中断

第七节ARM存储器的格式及数据类型

第八节ARM流水线技术

第九节ARM处理器内核结构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ARM存储器的格式及数据类型及ARM处理器内核结构,掌握ARM处理器的异常中断的响应及返回,熟悉ARM流水线技术的特点

教学内容(注明:

*重点#难点?

疑点):

1、异常的概念

2、异常的7种类型及向量地址*

复位

未定义指令异常

软件中断(SWI)

预取中止(取指令存储器中止)

数据中止

中断请求(IRQ)异常

快速中断请求(FIQ)异常

3、异常优先级

4、异常的响应与返回#

5、ARM的存储器格式及数据类型*

大端的数据存放格式,小端的数据格式

6、ARM流水线技术*

1)、ARM架构的3级流水线

2)、ARM架构的5级流水线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教学方式:

讲授。

手段、媒介:

多媒体、板书。

板书设计:

PPT课件

板书(对重点和难点举例进行分析和说明,加深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讨论、思考题、作业:

P46---11,13

参考书目: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马文华,科学出版社,2006﹒3

《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吴明晖等.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8

教师姓名:

高克芳职称:

讲师20XX年10月2日

福建农林大学教案

编号:

6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课型:

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它□

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六章嵌入式处理器指令系统

第一节ARM指令分类及指令格式

第二节ARM指令的寻址方式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指令的格式,指令的7种寻址方式,熟悉ARM指令中的移位操作

教学内容(注明:

*重点#难点?

疑点):

1、ARM指令的格式*

指令操作码

Cond:

S:

Rd:

Rn:

Op2:

2、ARM指令中的操作符号

3、ARM指令中的移位操作*

4、ARM指令的寻址方式

1)、立即数寻址

2)、寄存器寻址

3)、寄存器间接寻址

4)、基址加变址寻址

5)、相对寻址

6)、堆栈寻址#

7)、多寄存器寻址#

教学方式、手段、媒介:

教学方式:

讲授。

手段、媒介:

多媒体、板书。

板书设计:

PPT课件

板书(对重点和难点举例进行分析和说明,加深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讨论、思考题、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