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九校1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91126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九校1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江省温州九校1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江省温州九校1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浙江省温州九校1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浙江省温州九校1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九校1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

《浙江省温州九校1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九校1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温州九校1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docx

浙江省温州九校1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二语文试题含详细答案

2018学年第一学期温州九校联盟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命题:

乐清中学审题:

苍南中学

考生须知:

1.本卷共7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3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筵.(yán)席眩晕.(yūn)谂.(shěn)知引吭.(háng)高歌

B.鲑.(guī)鱼惩创.(chuāng)镌.(juān)刻长歌当.(dàng)哭C.俯瞰.(kàn)栖.(qī)息船坞.(wù)咄.(duó)咄逼人

D.间.(jiān)断醴.(lí)酪椽.(chuán)笔游目骋.(chěng)怀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谍血里程碑防患未然黯然失色B.萌蘖白芨桨连绵不绝珊珊可爱C.幅员白泠泠陨身不恤金榜题名D.渗漉瞭望台闲情逸致举案齐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3-4题。

(5分)

【甲】行走在紫禁城标志性红色装饰的“院墙”内,中国清朝皇家宫廷向观众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在“满族八旗”章节,皮质箭筒、牛角刀、鹿角王座等展品讲述着“八旗”的历史渊源;到了“天-地-人”章节,【乙】观众可以通过观测天象的仪器、祭天大礼理解君主作为“天子”的作用和角色;在“紫禁城”章节中设置的书房,寝宫,庙宇元素,展现了多元的帝王生活;“花园”章节则体现着帝王对自然的热爱。

何.况.多媒体影像及互动板块的设置,观众得以身临其境地体验紫禁城生活。

【丙】参加了开幕式的摩纳哥公国元首阿尔贝二世亲王表示,本次展览精品荟.萃.,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摩纳哥人民的一次精神盛宴。

3.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神秘B.何况C.荟萃D.博大精深

4.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王勃的骈文继承了徐陵、庾信的艺术风格,但又注以清新之风,创造出气象高华、神韵灵动,使骈文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B.只有当促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末端的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C.教育部近日在全国高校启动了以“阅读传统经典•品味书香生活”为主题的“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D.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6.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

客逾庖而宴.

A.而后乃今将图南.B.齐.彭殇为妄作

C.倡.优.所蓄D.腾.蛟起凤

7.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A.圣人不凝滞于物B.之二虫又何知

C.今臣亡国贱俘D.引以为流觞曲水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犹不能不以.之兴怀B.彼且.奚适也思垂空文以.自见且.何谓阁子也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D.亦将有感于.斯文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阅读下图《当你老了》,完成9-10题。

9.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图片主要内容。

(3分)

10.试不超过6个字地概括图片主题,并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两条建议。

(6分)

主题:

(2分)

 

建议:

②(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10分)

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老子就曾说: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间。

而“无”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

宋代的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林泉高致》)。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

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

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

“望”最重要。

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

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领导我们“游”,而且领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

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

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李渔所谓“尺幅窗,无心画”)。

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

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

这里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

古希腊人对于庙宇四围的自然风景似乎还没有发现。

他们多半把建筑本身孤立起来欣赏。

古代中国人就不同。

他们总要通过建筑物,通过门窗,接触外面的大自然。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诗人从一个小房间通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也就是从一门一窗体会到无限的空间、时间。

在园林建筑中还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例如借景、分景、隔景等等。

其中,借景又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镜借等。

总之,为了丰富对景。

玉泉山的塔,好像是颐和园的一部分,这是“借景”。

颐和园的长廊,把一片风景隔成两个,一边是近于自然的广大湖山,一边是近于人工的楼台亭阁,游人可以两边眺望,丰富了美的印象,这是“分景”。

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自成院落,另辟一个空间,另是一种趣味。

这种大园林中的小园林,叫做“隔景”。

对着窗子挂一面大镜,把窗外大空间的景致照入镜中,成为一幅发光的“油画”。

“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

”(王维诗句)“这就是所谓“镜借”了。

“镜借”是凭镜借景,使景映镜中,化实为虚。

无论是借景、对景,还是隔景、分景,都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的

种种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了艺术意境。

中国园林艺术在这方面有特殊的表现,它是理解中华民族的美感特点的一项重要的领域。

概括说来,当如沈复所说的:

“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

”(《浮生六记》)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有删改)

 

1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宋代的郭熙论山水画时说可行、可望、可游、可居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

园林中的建筑不仅是为了居人,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

B.在园林建筑艺术中,“望”最重要。

因此开辟窗子,就只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C.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窗外就是一幅画,窗子无限地增加了画的境界。

D.中国园林建筑艺术“可望”的特点体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这和古希腊人把建筑本身孤立起来欣赏的做法是不同的。

12.下列各项中,对用来布置、组织、创造空间的手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州留园的冠云楼可以远借虎丘山景,拙政园在靠墙处堆一假山,上建“两宜亭”,把隔墙的景色尽收眼底,突破围墙的局限,这是“借景”。

B.《红楼梦》小说里大观园运用园门、假山、墙垣等等,造成园中的曲折多变,境界层层深入,像音乐中不同的音符一样,使游人产生不同的情调,这是“分景”。

C.苏州怡园的面壁亭处境偏仄,乃悬一大镜,把对面假山和螺髻亭收入境内,这是“镜借”。

D.“山翠万重当槛出,水光千里抱城来”(许浑)描述的是“隔景”的手法创造的空间。

13.概括中国园林建筑处理空间艺术的方法并做简要评价。

(4分)

方法:

评价:

(二)阅读下面小说,完成14-17题。

(18分)

低空飞行

万晓岩

①这次,在梦里,我又飞了起来。

②这个情境是如此熟悉,如此清晰。

以至于我飞累了,出了一头汗,醒了。

意识回过来了,知道躺在床上,我重新打理意念,还把镜头重新回放了一段,在回放与断片中慢慢睡回去,再回去,飞翔,就没了。

③生活里,满满当当的那么多,能记得住的,已是少之又少。

唯有这种飞翔,在梦里多次循环,反复强化记忆,我不得不回忆它,审视它。

通常是某些特殊的场景,比如被追赶,或遇到障碍,没有翅膀,也没有扫帚,我只是疾跑起来,而后,总在紧急关头,眼看被抓住,眼看要踏入河里,跌下深渊,接着一提气,凌空而起。

梦里,我总为自己设定化险为夷的本事和运气。

飞行的姿势也是有别常规,没有翅膀,无法矫健地升空或者俯冲,多数时候,我都是慢镜头一样的大跨步地空中奔跑。

跑着跑着,还担心这样重心会下垂,一想,越发快掉下来了,赶紧改成双臂划行,像在空气里自由泳或者狗刨。

所以每次飞行醒来我都特别累,连偶尔滑翔,我都心累,觉得自己该减肥了。

这就注定无法高入云端,只能低空滑行。

④庄周梦蝶,醒来了他很疑惑,不知道是自己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自己。

想到最后,认定庄周与蝴蝶一定是有分别的,这就是物我合一。

他是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也会与蝶化身合一,所谓大无穷,小亦无穷。

我一介俗人,连做梦都没得志向,离地三尺,茫然四顾,看不清山水,记不住乡愁。

⑤在地上久了,会向往天空。

在城市久了,会向往乡村。

像城市越来越厚,农村越来越薄一样,一片片的村子,慢慢衰败,跟守着它的那些人一起,日渐老去。

能给村子制造活力的人,都离开村子涌进城里,要与命运一决高下。

暮色四合的时候,村子里炊烟四起,灯火次第燃亮,是人世的基础温暖,凡漂泊在外,或劳作归来,这层暖意是人心灵的安放之地。

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炊烟一缕一缕地瘦下去,灯光一盏一盏地暗下去,村子是如何渐渐冷去的,谁还能记得清。

巢空了,声响也减少,村落就沉寂下去。

人少了,野草就会疯长,一些破旧的房屋,断墙,半掩在旺盛的野草丛里,这样的绿草,叫人害怕。

城里的草,得伺候着长,人太多了,草就失去了精气神,好像天地精神都被人吸了去,草争不过人。

在荒芜的乡村,草就反过来了,做了村子生命力的主宰,在断墙烂垣里,在风烛残年的咳嗽声中,放肆生长。

还有各种花,开得命不足惜。

一架低矮的草屋,调子灰暗,屋前却轰轰然开了一树桃花,热剌剌的,遮掩、矜持、娇嗔,城里桃花的这些词,她全用不上,无论有没有人注视,驻足,她只是一口气把整个春天都开够了。

人和自然,相持相守,从来都是此消彼长,稍微找一个平衡处,便是佳境。

正如村里人拼命出去,城里人被挤累了,也总想田园牧歌。

想归想,不一定当真,都是被城市绑架的人,愿望是附条件的,给他一个院落,他未必看得见星空。

⑥说到底,在一个固定的位置里活着,是渴望起身的。

这或许是我反复在梦里低空飞行的缘由。

我在潜意识里,是希望离开生活现场,站在一个高度,刚好看得见生活背后那一张张底牌。

张爱玲在云端看厮杀,曹雪芹俯视了白茫茫一片大地,我没有资本,却妄想重回天地。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自古至今,总是有那些高出生活现场的人,庄子逍遥齐物,见千年树木因不材而寿,故友之雁因不鸣而被杀,故而说,自己浮游于材与不材之间。

这尺度刚好均衡,通天地之道也。

或许,只有双脚离地,跳得出惯有的视线,才会有新的视角。

至于材与不材,是我一直混沌不明的。

⑦离开现场,除了获得其他视角外,剩下的,算一种自我救赎。

世界每天都在运转,快或者慢,都是不会停的,不会为谁大喝一声而停。

车子爬满了街道,蝗灾一样。

我坐在车子里,不敢幻想车子能凌空而起,变形金刚一样生出翅膀。

我知道蝗灾如乌云蔽日,这种念头想象一下都觉得恐怖。

以前过年,都在家里守岁,如今呢,人过年不如说是手机过年,人早成了它的奴隶。

初五破五求财神,武汉归元禅寺里人头攒动,财神若是有密集物恐惧症,不知道得吓昏过去几回。

万千人聚集,每个人心里却是虚空,若是置身于这样满满的虚空里,这个绝望,何异于大兵压境?

能亚于如临深渊?

能不希望整个人像一棵葱被连根拔起么?

扫帚、翅膀不指望,来一阵风直接刮走多好。

⑧有时候我们需要宏大叙事,把镜头拉开,不纠缠于细节。

像老树画画,五官表情都省略掉,

只有轮廓。

如果风大,把我们吹高了,我们且按下云头,回到离地三尺的位置,把世界展开来打量。

世界在我的眼前,寒来暑往,虚虚实实,倒空了故事,又被故事塞满。

 

14.第三段开头划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4分)

(有删改)

 

15.赏析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2分)

这个绝望,何异于大兵压境?

能亚于如临深渊?

能不希望整个人像一棵葱被连根拔起么?

 

16.结合全文,概括标题“低空飞行”的多重意蕴。

(6分)

 

17.请简要分析本文的构思特色。

(6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24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8-22题。

(18分)

秦州新筑东西城记

(北宋)尹洙

城,武备之一,譬于兵,为器之大者也.。

古圣王捍.患底民,弓矢甲胄,与城郭沟池交相为用,

以利后世,世人不推究古始,以为王者专任德教,不必城守为固。

果如是,武库甲兵将安用邪?

人以不教战为弃民,兵不可得而废,犹城之不可废。

呜呼!

世人未之思也。

上之.十六年,始用西师,边将增壁垒,寝为守备。

又二年,虏犯塞,震

动鄜延之师。

自潼关以西,诸州悉城,群议靡然,无复立异者。

然而事暴起,严期办,甚者削制度,

苟谋亟成。

既而不免改作,重伤民力,比之平时预为之图,劳资过半矣。

秦州自昔为.用武地,城垒粗.完,数十年戎落内属益众,物货交会,闾井日繁,民颇附城而居。

韩公作镇之初年,籍城外居民暨屯营几万家。

公曰:

“是所以资.寇也。

”乃.上其事,以益城为请。

诏从之。

公择材吏,授之规模,东西广城四千一百步,高三丈五尺,基厚皆称是,内与旧城连属,合为一城。

自十月至正月,以毕事闻,总工三百万,秦人壮之。

是岁尽冬无甚寒,杵者声讴,以致其乐焉。

先是,郡有罗谷水,自北山而下,公导之,使西塞故道以治城,众颇为疑。

明年夏,大雨,水循新堤,绝不为城害,众乃服。

或者以虏数敌中国今作城只以自守非制虏术此大不然今之所患边垒未能尽固耳。

果尽固,虽虏至,吾兵得专力于外,胜势多矣。

如虏以吾城守既备,息其阋边之谋,则《兵志》所谓“无智名,无勇功,善之善者”也。

公忠国爱人之心,其在兹乎!

自始事,公宴犒慰劳,无日不至。

既成,由诸校而上,天子又第其劳加赐焉。

《春秋》,列国兴作皆以书。

城之四月,某得以州事佐公,故详其实而书之。

凡董.役之长,暨勤事之吏,皆刻名于石阴。

庆历二年八月十五日记。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圣王捍.患底民捍:

抵御

B.是所以资.寇也资:

帮助

C.城垒粗.完粗:

仓促

D.凡董.役之长董:

监督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乃.上其事B.秦州自昔为.用武之地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难为.俗人言也C.上之.十六年D.为器之大者也.

俯察品类之.盛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先以军队建设做类比论述了城墙对国家的重要作用,然后叙述了秦州东西城墙建造的具体过程,盛赞了韩公的建城之举。

B.第二段叙述了西夏入侵时朝廷仓促建城的旧事,和韩公合理规划,有序安排建造做对比,体现了韩公建造秦州东西城墙的功劳。

C.韩公勤政爱民,数十年来秦州的少数民族越来越多,和汉人交流频繁,大多居住在城外,为了让他们安居乐业,韩公到任后,采取了登记户籍、建造城墙等措施。

D.本文叙议结合,语言质朴无华,但议论谨严,词约理精。

尤其是对城墙建造作用的议论体现了作者独到的军事眼光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追求。

2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3分)

或者以虏数敌中国今作城只以自守非制虏术此大不然今之所患边垒未能尽固耳

2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自潼关以西,诸州悉城,群议靡然,无复立异者。

(3分)

 

(2)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3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23-24题。

(6分)

临江仙·梅李清照(宋)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

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鹧鸪天·赏荷蔡松年(金)

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

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

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23.两首词均为咏物词,但第一首词描写的是(季节)的景色,第二首词描写的是

(季节)的景色。

(2分)

24.李词中的“玉瘦檀轻无限恨”与蔡词中的“胭脂雪瘦薰沉水”两句都用到了“瘦”字,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分析。

(4分)

四、古诗文默写(共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青山隔送行,,。

(《长亭送别》)

(2),,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逍遥游》)

(3)鹤汀凫渚,;桂殿兰宫,。

(《滕王阁序》)

(4),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雨霖铃》)

(5)总角之宴,。

,不思其反。

(《氓》)

(6)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激昂大义,,亦曷故哉?

(《五人墓碑记》)五、作文(共60分)

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传统价值中,我们总是被鼓励贡献所能,分享所有。

但生活中的有些事本来就不需要甚至无法同别人分享,例如:

一杯啜饮咖啡的时光,一竿临溪垂钓的等待,一路挥汗慢跑的苦练……都可能如王维所说: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请围绕“独享”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写写关于“独享”的经验、体会或反思。

论说、记叙、抒情皆可,文体明确。

2018学年第一学期温州九校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参考答案

1.【答案】B【解析】A眩晕(yùn)C(咄(duō))D间断(jiàn)醴酪(lǐ)

2.【答案】D【解析】A项应为“喋血”;B项应为“白芨浆”;C项应为“殒身不恤”。

3.【答案】B【解析】“何况”指用反问句的语气表达更进一步的意思,这里应该用“通过”。

4.【答案】B【解析】乙句应改为“书房、寝宫、庙宇元素,展现了多元的帝王生活”

5.【答案】B【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该是“创造出气象高华、神韵灵动的风格”;

C项“启动了……系列活动开展得有声行色”杂糅,可改为“启动的……系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或“启动了……系列活动;D项搭配不当,“维护”与“合理要求”搭配不当。

6.【答案】A【解析】A项与例句一样都是名词作动词;B项意动用法;C项名词作状语D项使动用法。

7.【答案】B【解析】B项与例句一样都是宾语前置句;A项被动句;C项判断句;D项省略句。

8.【答案】D【解析】D项“于”都是介词,对于;A项“以”介词,由于\连词,表目的,来;B项“且”副词,将要\连词,再说;C项“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却。

9.【参考答案】一只年轻而有力的手托住一只饱经风霜的手。

(评分标准:

两只手的描述,各1分;动词能表达“支撑”“依靠”的意思均可,如:

托、牵、扶等,1分)

10.【参考答案】主题:

老有所养

(答“养老”方向的,字数不超的,得2分;

答“孝顺”或“敬老”方向的,即使字数符合要求,也只得1分)

建议:

①子女赡养,亲戚协助;

②政府、市场齐努力,共建社会化养老。

(评分:

每条2分;所提建议可关涉①子女义务②社会责任③社会文明;

若建议是针对“孝顺”或“敬老”的,则最高得分为3分)

(说明:

如此标准,无关对错,只因观点深刻与否)

11.【答案】C【解析】A项“可行、可游、可望、可居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不是宋代郭熙说的。

B项强加因果。

D.以偏概全。

原文是古希腊人“多半把建筑本身孤立起来欣赏”。

12.【答案】D【解析】(A.借“两宜亭”将隔墙的景色尽收眼底,体现“借”的特点,与原文所用例子中借“玉泉山的塔”观颐和园之景手法一致;B.从“颐和园的长廊,把一片风景隔成两个,一边是近于自然的广大湖山,一边是近于人工的楼台亭阁,游人可以两边眺望,”可知,“分景”在于“丰富”美的印象,与选项中使游人产生不同的情调,C.从文中“凭镜借景,使景映镜中”可知苏州怡园采用的是“镜借”手法。

D.“隔景”是“这种大园林中的

小园林”,与D描写的画面不符。

故答案选D。

13.【参考答案】

(1)用窗子、楼台亭阁等望出去,达到新的境界,获得美的享受。

(1分)用借景、分景、隔景等手法来布置、组织和创造空间,丰富美感。

(1分)(学生只要答到“窗子、亭台楼阁”“借景、分景、隔景处理空间”就给分)。

(2)丰富了美的感受,创造了艺术境界。

表现了美感的民族特点。

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近与和谐。

体现中国艺术中的虚实相生的美学特点。

(2分,写出两点即给满分)

14.①承上启下。

承接上一段的梦境,引出下文梦境中低空飞行的具体姿态;②由梦境中低空飞行的姿态引发对人生状态的思考。

(一点2分)

15.连用三个反问,表现出人们因巨大的空虚而产生的强烈绝望,以及对逃离现实的渴望。

(共2分。

手法1分,分析1分)

16.①指作者梦境中的飞行经历;②久居城市,心灵疲惫,渴望回到心灵的安放之地;③渴望离开一成不变的现实生活,跳出惯有视角,寻求新的视角;④现代人置身于空虚中,渴望自我救赎。

(共6分。

一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7.①整篇文章以“低空飞行”贯穿,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②由梦境中的飞行引发出对人生状态的思考,由浅入深,层层深入;③把抽象的哲理用形象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易于读者理解;④梦境与现实交织,亦真亦幻,给读者与众不同的阅读体验。

(共6分。

一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8.【答案】C【解析】C项的“仓促”错,根据上下文,“粗”应解释为“基本”。

19.【答案】A【解析】A项“乃”都为副词,表示“于是”“就”的意思;B项“为”前一个做动词,后一个表介词,“对”;C项前一个“之”表示动词“到”,后一个“之”结构助词,为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也”前一个作句末判断语气,后一个表句末陈述语气。

20.【答案】C

解析:

C项题干对原文的理解有误。

韩公登记少数民族的户籍、建造城墙的目的并不是要使少数民族安居乐业,而是出于军事目的。

21.【答案】或者以虏数敌中国/今作城/只以自守/非制虏术/此大不然/今之所患/边垒未能尽固耳。

(评分标准:

共3分。

必断共6处。

断对1处不得分,断对2处得1分,断对3-4处得2

分,断对5-6处得3分;错断1处不扣分,错断2处扣1分,错断3-4处扣2分,错断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