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04.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0838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23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解释0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成语解释0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成语解释0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成语解释0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成语解释0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语解释04.docx

《成语解释0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解释04.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语解释04.docx

成语解释04

00001削足适履

  【出处】《淮南子·说林训》:

“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解释】适:

适应;履:

鞋。

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

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做事机械。

  【结构】连动式。

  【近义词】生搬硬套、杀头便冠

  【反义词】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1]

成语示例

  ◎这种设想难道真的成为事实了吗?

但是,笔者读完全文后感到,作者似乎既不是在论证也不是在推测屈原与楚墓的关系,文中所谓“以出土墓葬与传世文献相印证”,实际上成了墓葬情况与有关屈原的文献互相比附,互相迁就,甚至削足适履,六经注我。

  ◎法正之所以“知其一,未知其二”,就在于他只看到了历史经验的一面,而没有研究现实的客观实际这一面,结果提出了一个削足适履的主张。

◎是借用,就难免有“削足适履”和“挂一漏万”的毛病了。

(闻一多《四杰》)[1]

00002扬汤止沸

词目

  扬汤止沸

  后一句:

不如釜底抽薪

发音

  yángtāngzhǐfèi

释义

  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

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处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

”《三国志·魏书·刘廙传》:

“扬汤止沸,使不焦烂。

  近义

  1.抱薪救火2.饮鸩止渴3.以汤止沸

反义

  釜底抽薪,抽薪止沸

例句

  对社会上的精神垃圾,我们不能用扬汤止沸的办法,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辨析

  扬汤止沸和“饮鸩止渴”都有“只顾眼前”、“办法不彻底”的意思。

区别在于“扬扬止沸”比喻治标不治本,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饮鸩止渴”则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计严重后果。

  典故刘廙是三国时期魏国人。

他的哥哥高望之,被荆州刺史刘表所杀,他便投奔曹操,在曹操部下当一名秘书之类的官员。

刘廙有才,干事勤勉,受到曹操及其长子曹丕的器重。

当时,有个名叫魏讽的人,反对曹操,进行袭击,被人告发后,曹操便把魏讽处死了。

而刘廙的胞弟刘伟,是魏讽阴谋袭击曹操事件的同党,因此也被曹操诛杀。

按照当时法律,刘廙因弟弟牵连,也当获罪,并应全家抄斩。

可是曹操爱惜人才,同时也了解刘廙的为人和他弟弟刘伟根本不同,据审查得知,当时刘廙还曾劝说刘伟别跟魏讽往来。

所以曹操下令,特别宽恕刘廙,不予判罪。

刘廙很感激曹操,他为此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信中有一段这样写道:

“我的罪,例应灭绝祖宗和家族,幸而蒙您‘扬汤止沸’救了我和全家人的命,这样的大恩,是永远也报答不了的,今后我只有拼死为您效劳才是。

”“扬汤止沸”指播扬锅里的滚汤(开水),使它稍冷,暂不沸腾,是比喻宽缓急难的意思。

但后来人们在运用中,这句成语的愿意有了变化,一般来用比喻临时采取紧急措施,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形容办法不够彻底。

00003矫枉过正

  词目矫枉过正(hypercorrect;overcorrect)

  发音jiǎowǎngguòzhèng

  释义矫:

纠正。

枉:

弯曲。

正:

直。

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

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仲长统传》:

“逮至清世,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

  示例或有避其谤者,又每~,至坐视儿女之放纵,而不一置问。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细柳》)

  《超绝书》:

“至诚感天,矫枉过直。

  近义词过犹不及

  反义词恰如其分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分句;比喻纠正错误过度。

00004舍本逐末

  【汉语拼音】shěběnzhúmò

  【词语解释】抛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部分。

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形容轻重倒置。

  【字词解释】

  舍:

舍弃

  逐:

追求

  本:

原义为树根,借指事物的根本

  末:

原义为树梢,借指事物的末节

  【成语性质】贬义词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舍近求远、贪小失大、本末倒置 舍本求末

  【反义词】追本求源、追根寻源

  【另外写法】弃本逐末、舍近谋远[1]

成语出处

  1、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

“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

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2、《汉书·食、货志下》:

“铸钱采铜,一岁十万人不耕……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钱。

  3、《孟子·离娄上》:

“道在迩而求诸远。

”《后汉书·臧宫传》:

“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舍本逐末”这条成语,意思是说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

中国古代以耕读为本,工商为末,所以“舍本逐末”也有舍弃耕读,从事工商的意思。

成语辨析

  1、不可读成shěběnzhúomò。

  2、“逐”不可写为“琢”。

  3、与“舍近求远”的区别在于,舍近求远更重于“近”和“远”,而舍本逐末在于“本”和“末”。

  4、与“贪小失大”和“本末倒置”的区别在于,贪小失大是写失去了,本末倒置是写把事物颠倒了,而舍本逐末写的是舍去根本的,追求末节的。

[2]

成语示例

  1、清·张春帆《宦海》第一回:

“不先去考察他们的程度,却只嫌着百姓们的程度不合,岂不是舍本逐末幺?

  2、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六回:

“可见咱们天天是舍本逐末。

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成语典故。

  3、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个十分开明的君主,他并不是舍本逐末,而是十分关照农民与农业,并不顾及自己。

  4、一个人如果想有成就,不能舍本逐末、舍近求远,而是要追根寻源。

  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

酒家曰:

“一斗米,一两曲,加二斗水,相参和,酿七日,便成酒。

”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参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酒家,谓不传与真法。

酒家曰:

“尔第不循我法也。

”其人曰:

“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

”酒家曰:

“可有米么?

”其人俯首思曰:

“是我忘记下米!

噫!

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

世之学者,忘本逐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

00005始作俑者

发音:

  shǐzuòyǒngzhě

释意:

  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典故:

  俑:

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

“仲尼曰: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

孟子问梁惠王:

“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

“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

“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

“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

“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

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

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

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

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始作俑者”《中华成语大辞典》的解释为:

“最初制作俑来殉葬的人,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解释:

根据孟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现在常被误用指第一个做某一件事或某一项任务的人

00006撕心裂肺

拼音

  sīxīnlièfèi

解释

  撕:

动词

  心、肺:

人体器官

  裂:

使动用法,使...裂

  撕碎心,使肺裂,形容某事令人极度悲伤。

语法

  通常可做定语和状语

例句 撕心裂肺的哭声  哭得撕心裂肺

00007漠不关心

【读音】

  mò bù guānxīn

【释义】

  漠:

冷漠,冷淡。

(对人或事物)感情冷漠,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形容词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问:

“到底人家的马,~,并不当心喂草喂料。

【示例】

  好比看古代或是异国的故事,漠不关心。

(叶圣陶《英文教授》)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近义词】

  漠然置之

【反义词】

  关怀备至

【语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后面不接宾语;含贬义

00008欣欣向荣

  欣欣向荣(xīnxīnxiàngróng)

  解释:

欣欣:

生机勃勃的样子。

;荣:

茂盛。

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

又指花草树木生长旺盛。

  出处:

晋·陶潜《归去来兮辞》: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示例:

周恩来《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

“社会主义建设~,蒸蒸日上。

  近义词:

朝气蓬勃、方兴未艾、蒸蒸日上

  反义词:

日暮途穷、大势已去、死气沉沉

  故事: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曾担任江州祭酒、彭泽县令等官职,他对当时朝廷的官场黑暗非常不满,表示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

公元405年,他毅然辞官回乡,在回乡的途中,他把路途所见所闻写成《归去来辞》,描写欣欣向荣的春天的景象

  例句:

1.春风吹走了冬天的寒意,吹走了雪花的痕迹,山角下嫩黄的小花布满整个视野,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2.在其间欣欣向荣的,只有鲜花和绿草,这是比喻对于将来的希望。

00009熙熙攘攘

【注音】

  (xīxīrǎngrǎng)

【释义】

  熙熙:

和乐的样子;攘攘:

纷乱的样子。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一派和乐又纷乱的样子。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多,十分喧闹、吵杂。

【示例】

  元·王结《客船晚烟》:

“贾客轻生冒艰险,~亦堪怜。

【近义词】

  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车水马龙

  门庭若市

【反义词】

  门前冷落、门可罗雀

00010水到渠成

基本信息

  【成语名称】水到渠成

  【成语拼音】shuǐdàoqúchéng

  【字词释义】渠,水道。

  【成语释义】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

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用法】 用作褒义。

多用于劝人不要急于求成;或说明某事的成功是因为客观条件成熟。

一般作谓语、定语。

  【感情色彩】褒义词

  【近义词】顺理成章、瓜熟蒂落

  【反义词】功败垂成

  【英文翻译】

  1、Successwillcomewhenconditionsareripe.

  2.When water flows;a channel is formed.[1]

成语出处

  1.苏轼《答秦太虚书》:

“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2.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问:

‘如何是妙用一句?

’师曰:

‘水到渠成’”。

[1]

成语示例

  1.李渔《闲情偶寄·大收煞》:

“须要自然而然,水到渠成,非由车戽,最忌无因而至,突如其来。

  2.邹韬奋《杂感·能与为》:

“昔人所谓水到渠成,所以左右逢源,都是有了充分准备以后的亲切写真。

  3.问题一个个解决之后;水到渠成;最终形成了总体方案。

  2.依我看;这种事不可操之过急。

俗话说;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嘛!

[1]

成语辨析

  1.成;不能读作“cénɡ”。

  2.成;不能写作“城”。

[2]

  3.水到渠成与“瓜熟蒂落”有别:

“水到渠成”偏重于事情的成功;“瓜熟蒂落”偏重于事情发展有了结果。

 [1]

00011司空见惯

成语资料

  【汉语文字】司空见惯

  【汉语拼音】sīkōngjiànguàn

  【词语解释】司空:

古代官名。

指对某些事情表现出很常见的样子,不觉得很奇怪。

其中惯字原指习惯了

  现在意为:

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出处】唐·刘禹锡《赠李司空妓》——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词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常见的东西。

  注意:

这是一句很常用的成语,但有很多人仍会把它错用,因为寻常的事情,如果是发生的很自然,便不可以引用这句成语。

如早晨的时候,太阳从东方出来,到黄昏的时候,太阳便在西方没落,这样便不能说“司空见惯”。

有些事情发生的很偶然,而又常常会听到的,此方在大都市街道上来往的车辆,平常都是很安全地来往看,但很多时候,常会发生意外,不是辗伤了人,便是碰伤了车,这样的事情,我们看多了,则用“司空见惯”四字便恰当了。

  【近义词】屡见不鲜、习以为常

  【反义词】绝无仅有、盖世无双

  【歇后语】眼皮底下放东西———司空见惯

  【灯谜】天文学家观星斗

  【英语】commonlyseen/amatterofrepeatedoccurrence

成语示例

  “至于华侨被殴辱、房屋被烧毁等等,早已成为~的平常事情。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

  “帝国主义”这种字样,在现今已是~了,但在当年却几乎是一种讳名。

★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成语典故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吟诗和作文章都很出色的人,名叫刘禹锡,他中了进士后,便在京做监察御史;因为他的放荡不羁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

就在苏州刺史的任内,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人名叫李绅,因仰慕刘禹锡的名声,邀请他饮酒,并请了几个歌妓来在席上作陪。

在饮酒间,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便做了这样的一首诗:

“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司空见惯”这句成语,就是从刘禹锡这首诗中得来的。

这首诗中所用的司空两个字,是唐代一种官职的名称,相等于清代的尚书。

从刘禹锡的诗来看,整句成语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对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惯,不觉得奇怪了。

这是一句很常用的成语,但有很多人仍会把它错用,因为寻常的事情,如果是发生的很自然,便不可以引用这句成语。

如早晨的时候,太阳从东方出来,到黄昏的时候,太阳便在西方没落,这样便不能说“司空见惯”。

有些事情发生的很偶然,而又常常会听到的,此方在大都市街道上夹往的车辆,平常都是很安全地来往看,但很多时候,常会发生意外,不是辗伤了人,便是碰伤了车,这样的事情,我们看多了,则用“司空见惯”四字便恰当了。

00012顺其自然

一、成语

  顺其自然(toletnaturetakeit'scourse),分开来讲,顺其就是不主动,听之任之,"顺,服从,不违背,顺从。

其,无非是指他。

自然,是没有经过人为的手段,而使其保持自身的物质。

  解释:

将顺:

随势相助。

美:

好事,美德。

顺势相助,成全美事。

亦作“顺从其美”。

  近义词:

顺从其美。

  顺其自然,就是听之任之,不发挥人的积极主动性,纯粹只让其自身发展.

  顺其自然可以用在很多地方.可以用在科学上,意味着取其自然状态以便于观察.可以用在成长上,顺其自然的成长.还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更可以用于感情表白上,当然,用于感情表白时通常的意思是:

算了吧,请放弃。

  顺其自然用于感情时,通常都是已经感情淡了或者就干脆没了。

又无法同伴侣说分手,只好以这种婉转的方式,让感情自生自灭,当然这里着重“自灭”。

  

正如你所说的,”顺其自然”这四个字俨然成为我们回答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了,但是记住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这四个字在某些时候也许确实是帮助了你,但在其它一些方面也可以会毁你,甚至会毁掉你的一切.

  如果你问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那么我告诉你,它是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它是一种不愿意承认现实的态度,它是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

  每个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以体现出一个的内心世界,给外界的印象也是不同的.

  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顺其自然,要迎着困难而上,看谁更厉害;

  我们不顺心的时候不要顺其自然,要想着解决的方法,为什么不顺心呢?

自我进行总结,及时的把心态调整过来.

  遇到挫折时不要顺其自然,要想到解决的根本办法,要越过这座高山,不要欺骗自己

  总之,这四个字最好不要随便脱口而出,也许自己说时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如果别人误解那对我们的生活工作事业爱情等方面都非常不利.

00013顺理成章

  顺理成章(shùnlǐchéngzhāng)

  英文towritewell,youmustfollowalogicaltrainofthought

  解释顺:

依顺;理:

条理;章:

章法。

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

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出处宋·朱熹《朱子全书·论语》:

“文者,顺理而成章之谓也。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鲁迅《华盖集·这回是多数的把戏》:

“满人的话,倒还算~,不过也只能骗顺民,不能骗遗民和逆民。

  近义词水到渠成、马到成功

  反义词颠三倒四、语无伦次

  灯谜做

00014按部就班

成语资料

  【注音】ànbùjiùbān

  【近义】循序渐进、墨守成规

  【反义】勇往直前、闻风而动

  【解释】部、班:

门类,次序;就:

归于。

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

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按照老规矩办事。

  【歇后语】官老爷上朝

  【灯谜】司局长上任

  【英语】followtheprescribedorder[1][5]

成语出处

  ◎ 晋·陆机《文赋》:

“观古今於须臾,抚四海於一瞬。

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清·青城子《志异续编·某少年》:

“至君之文,按部就班,机神绝不流动。

  ◎老舍《四世同堂》四九:

“假若他能按部就班的读些书,他也会变成一个体面的,甚至或者是很有学问的人。

  ◎鲁迅《书信集·致陶亢德》:

“学校却按步就班,没有这弊病。

”[2]

成语辨析

  【辨音】班;不能读作“bǎn”。

  【辨形】部;不能写作“步”;班;不能写作“斑”。

  【辨析】按部就班与“循序渐进”有别:

按部就班突出条理;多用于工作、计划;“循序渐进”强调逐渐;多用于学习、训练。

[3]

[编辑本段]

成语示例

  ◎ 但黄公俊的祖父,他开始读了书,象一般读书人似的,他按部就班的要将八股型的才学,“货与帝王家”。

(郑振铎《黄公俊之最后》)[4] 

  ◎ 学习科学知识,应该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3] 

00015墨守成规

成语资料

  【读音】mòshǒuchéngguī

【释义】墨守:

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

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

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思想固执保守。

  【结构】动宾式

  【近义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抱残守缺

  【反义词】标新立异、推陈出新

  【同韵词】以白为黑、下车作威、劳燕分飞、天网恢恢

  【谜语】临帖

  【邂逅语】一本经书看到老[1]

  【它的利弊】利:

大多数人走过的路不怎么会错。

  弊:

有时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未必不正确,或许更好。

成语出处

  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

“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

  【典故】

  有一回,楚国要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国特地设计制造了一种云梯,准备攻城之用。

那是墨子正在齐国,得到这个消息,急忙赶到楚国去劝阻,一起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郢都立刻找到鲁班一同去见楚王。

墨子竭力说服楚王和鲁班别攻宋国。

楚王终于同意了,但是他们都舍不得放弃新造起来的攻城器械,想在实战中试试它的威力。

  墨子说:

“那好,咱们就当场试试吧。

”说着,解下衣带,围作城墙,用木片作为武器,让鲁班同他分别代表攻守两方进行表演。

鲁班多次使用不同方法攻城,多次都被墨子挡住了。

鲁班攻城的器械已经使尽,而墨子守城计策还绰绰有余。

  鲁班不肯认输,说道:

“我有办法对付你,但是我不说。

”墨子说:

“我知道你要怎样对付我,但是我也不说。

”楚王听不懂,问是什么意思。

墨子说:

“公输子是想杀害我。

他以为杀了我,就没有人帮宋国守城了。

他哪里知道我的门徒约有三百人早已守在那里等着你们去进攻。

”楚王眼看没有把握取胜,便说:

“好了,我决定不攻打宋国了。

  因为墨子善守,后来就把牢守成为“墨守”。

但这个“守”一般都已不指守城,而多指守旧,成了贬义词了。

[2]

成语辨析

  【辨形】墨:

不能写作“默”。

  【辨义】“墨守成规”和“故步自封”,都含有“因循守旧,不求进步或革新”的意思。

但“墨守成规”偏重在固执地按老一套办事,不肯改进;“故步自封”偏重在不求进取。

[3]

成语示例

  ◎有些梅派演员,把梅兰芳的一腔一调,一举手一投足都奉为师傅定下的规章,不敢逾越一步,这种墨守成规,正与梅兰芳一生改革的所作所为背道而驰,是阻碍京剧前进的保守态度。

  ◎墨守成规的观点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

  ◎旧戏使用机关布景和真实道具曾受到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歌剧只可以依靠演员的演技来传达情节而不必利用布景帮助;但由于群众的喜爱,这种墨守成规的传统观点,没有说服改革者大胆的尝试,反而更加发展起来。

  ◎时代的飞速前进,生活的巨大变化,使戏曲艺术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要么墨守成规,继续作为古代艺术而存在;要么实现更新换代,取得现代艺术的品格。

  ◎母亲象一切墨守成规的老人一样,断然确认那个姑娘决不是一个好人。

  ◎他认为墨守成规和夜郎自大是障碍中国音乐进步的原因。

  ◎有一些抱有资产阶级教育观点的人,或者墨守成规、害怕改革的人,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部分同志在内,他们中有的对于这个方针采取漠不关心或者等着瞧的旁观的冷淡的态度,有的人则用各种各样的理由来反对这个方针。

  ◎因此企业质量体系要适应企业的发展,要创新,要发展,要及时改进有关的要素,不能墨守成规。

[1]

00016劳燕分飞

基本信息  

词目  

劳燕分飞

发音  

  láoyànfēnfēi  

释义  劳:

伯劳。

伯劳、燕子各飞东西。

  古时比喻夫妻、情侣别离,现在已经没有了夫妻、情侣的意思,多指亲人,朋友别离。

  因为我国大部分种类的伯劳都属候鸟,随着季节的变换而迁徙,于是在古人眼中伯劳成了别离的代名词。

详细释义  

出处  《乐府诗集·东飞伯劳歌》: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  

近义词

  风流云散 

反义词

  鸾翔凤集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比喻人离别

示 例

  其谓他日~,各自西东,在天之涯地之角耶?

(清·王韬《淞隐漫录·尹瑶仙》)

  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