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历史高考考试说明.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7014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历史高考考试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重庆市历史高考考试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重庆市历史高考考试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重庆市历史高考考试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重庆市历史高考考试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历史高考考试说明.docx

《重庆市历史高考考试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历史高考考试说明.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历史高考考试说明.docx

重庆市历史高考考试说明

重庆市2015年历史高考《考试说明》

根据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重庆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第二段,没有变化。

历史学科的命题坚持体现基础性、综合性、思想性和时代性,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注重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体现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考查。

历史学科命题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拘泥于教科书及其版本的差异,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例1(2010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重庆卷)一位学者在研究解缙(1369-1415)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的有关情况时,想了解当时的都城,他应查阅的地图(局部)是 

【答案】C

本题提供了四个历史时期的局部疆域示意图,实际要考查的是明朝前期的都城京师(南京),而非靖难之役后迁都的京师(北京)。

要求考生熟练利用地图材料,准确获取和深度理解图文信息,同时联系所学知识,熟悉当时的历史背景,准确把握题目主旨,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例2  (2011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重庆卷)乾隆年间,朝廷罗致大批文人分批编纂书籍,完成了一大批图书,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是前代所不及的。

此举被称为是“稽古右文,崇儒兴学”的盛事。

但与此同时,又蓄意借此以收缴并销毁一切被认为“违禁”的书籍文献,先后又制造了50余起文字狱。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就是笼罩在文字狱恐怖之下的知识分子状况的真实写照。

 ——摘编自韦庆远《明清史续析》

 材料反映了清朝的哪些史实?

 【答案】一方面罗致大批文人大规模地编纂各类书籍;另一方面收缴并销毁一切被认为“违禁”的书籍文献;制造文字狱迫害知识分子。

【说明】本题的材料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清朝知识分子工作及命运的相关信息。

仅从字面上理解材料是不够的,还要从字里行间最大程度地提取信息,这样才能将材料反映的史实完整准确地归纳出来。

 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地解读

例3(2014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重庆卷)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

“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

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

”由此可知,还魂纸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②降低了生产成本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说明】本题考查明朝的造纸术,丰富了教科书有关古代科技的内容。

考生须从题干中提取的信息是:

还魂纸是一种再生纸,所用的材料为“废纸”,表明造纸时,增加了原料来源的途径;再造时“省从前煮浸之力”表明制造工艺更加简单;制造还魂纸“耗亦不多”,表明降低了生产成本;江南竹子多,造纸原料丰富,对制造还魂纸不以为然,而北方即使是寸条片角在地的废纸也要变成造纸原料,表明还魂纸生产主要在北方。

考生需要通过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试题进行完整、准确、合理地解读,才能正确作答。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

1.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例4(2014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重庆卷)《清史稿》记载:

“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

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

”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A.康熙帝B.乾隆帝C.光绪帝D.宣统帝

【答案】C

【说明】本题以《清史稿》对清代某一皇帝的评价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考生根据所学历史知识正确辨别历史人物和其相关历史事实之间联系的能力。

2.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例5(2014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重庆卷)从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

中方谈判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

“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

”李鸿章此话的主要意图是

A.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

B.变相地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

C.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

D.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

【答案】D

【说明】本题以李鸿章回应英国要求重庆对外通商的事件进行情景设置,情景新颖且具有地方特色。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结合所学(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相关知识来正确理解历史事实,从而得出合理结论(李鸿章说话的主要意图是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的能力,考点为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3.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例6(2013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重庆卷)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

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

A.民主人士的斡旋

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答案】D

【说明】本题意在要求考生一定要重视历史知识的相关概念和相互联系。

本题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作为情景设置,涉及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矛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历史知识,考查考生运用历史知识和史学方法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的能力。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

1.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例7(2012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重庆卷)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一个多世纪,在世界上一直处于卑下地位,人家看不起中国人……一九四九年,中国人确实站起来了……社会主义就是要发展生产力……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

何况我们自己还耽误了二十年。

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

从现在(1992年)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根据材料,指出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的任务和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

为了早日实现这一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十四大提出的20世纪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案】发展生产力;从新中国成立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说明】本题通过对材料中相关信息的提取和对所学知识的概括,客观地叙述出邓小平在文中提出的社会主义的任务和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考生根据材料所述并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可以正确作答。

2.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例8(2014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重庆卷)宋神宗时期整顿太学,创立三舍法,即将太学分为上、内、外三舍,学生入学后先编入外舍学习,定期试其行艺,优者依次升入内舍及上舍。

外舍生每年升舍考试,考试合格,尚不能直接升舍,还要参考平时的操行及学业成绩,凡列入一、二等者,才能升入内舍学习。

内舍进行升舍考试,若成绩达到优平二等,再参考平时成绩及操行,才能升入上舍学习。

上舍生学习两年,期满进行毕业考试,由政府派员主考,学官不得参与。

成绩评定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试”。

后来,武学、算学及地方官学等,大都仿照太学三舍法,考试、升补,悉如太学。

——摘编自苗春德《宋代教育》

根据材料,归纳三舍法在考试制度方面的主要特点。

【答案】升舍实行定期考试且与平时成绩及操行考核结合;毕业考试实行教考分离;毕业考试成绩等级与官员选拔直接挂钩。

【说明】本问主要考查宋代整顿太学创立三舍法的相关知识。

三舍法作为宋代教育考试制度的重要举措,具有宣明的历史特征且影响深远。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够根据材料准确描述和概括三舍法在考试制度方面的主要特征。

3.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例9(2012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课程标准卷)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

“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基础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答案】C

【说明】本题考查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与君主专制的关系,重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运用知识比较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依据材料可知,梁启超认为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比较薄弱的时候,就会出现国家的分裂,国家分裂就需要进行征讨,每征讨一次就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那么君主专制就会再加强一次,越积越深。

自秦朝开始,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走向统一,君主专制也不断强化,这是一个历史规律。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四)论证和探讨问题

1.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例10(2012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重庆卷)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蔚为壮观。

它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既有不同的特点,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其具体表现是

A.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B.科学和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学科越来越少且分工越来越细D.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答案】D

【说明】这是一道与前三次科技革命紧密相关并极具现实意义的试题,立意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规模、深度和影响都远远超过前两次技术革命。

本题将教科书对前三次科技革命的总结内容,即“不同的特点和新的发展趋势”作为选项列出,学生在通过判断、分析、比较后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2.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例11(2011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课程标准卷)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起始于在民主与哲学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欧洲中世纪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

——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略。

【说明】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对考生作答有较高要求。

如果仅仅回答赞成或反对而无一定的评论,则有失命题者的初衷。

材料中的两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同时又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需要考生加以辨析,力求符合历史的实际。

3.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例12(2013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重庆卷)

材料一 赵武灵王(前325~前299年在位)与肥义谋胡服骑射。

国人皆不欲,公子成(赵武灵王的叔父)曰:

臣闻中国者,蛮夷之所则效也。

今王舍此而袭(穿)远方之服,臣愿王熟图之也!

王曰:

夫服者,所以便用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

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

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

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非寡人之所望也。

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

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 凯末尔采取的一项激进措施,就是取消费兹帽,代之以西式礼帽。

费兹帽是一种红色圆柱形的帽子,是当时穆斯林土耳其人的特殊服饰。

他认为,土耳其人的这种装束是非常不合时宜的,是一种与现代文明社会格格不入的打扮,土耳其的社会(世俗化)改革必须从服装入手。

他说:

“自认为是文明的土耳其共和国人民,必须用他们的思想和他们的精神状态,用他们的家庭生活和他们的生活方式,来表明和证明他们是文明的。

——摘编自钱乘旦《沉疴猛药—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

材料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

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

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

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

民众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

——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

综合以上材料,请你提炼其中蕴含的主题并进行简要论证。

【评分参考】

第一层次,所给答案与所要求回答的问题没有任何关联;(0分)

第二层次,提炼的主题能体现“服饰与社会”的单向关系,但未进行论证;(1分)

第三层次,在第二层次的基础上进行了简要论证;(2分)

第四层次,提炼的主题能体现“服饰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但未进行论证;(2分)

第五层次,在第四层次的基础上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论证和深化。

(4分)

【说明】本题要求学生通过已有的历史知识、史学方法和历史思维能力来提炼“服饰与社会”的主题,并对其相互关系进行简要论证。

学生在论证主题时,需要独立地对历史现象、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这是对考生能力的更高要求。

二、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和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三个模块的内容。

第一部分古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

(1)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分封制

宗法制

(2)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

商鞅变法△

秦的统一

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制

郡县制

秦始皇△

(3)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

君权的逐步强化与宰相制度的演变

选官制度的变化

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

北魏孝文帝改革△

唐太宗△

王安石变法△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的内阁

清朝的军机处

康熙帝△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古代中国的农业

主要耕作方式

土地制度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金属冶炼、陶瓷和纺织

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

资本主义萌芽

(3)古代中国的商业

商业的发展

城市的繁荣

(4)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海禁”政策

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及其思想

孔子△

(2)汉代儒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4)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

李贽的“异端”思想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学技术

农学、天文学、数学、医学

四大发明

李时珍△

(2)书画与戏曲

(3)文学成就

《诗经》、楚辞与汉赋

唐诗、宋词与元曲

明清小说

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梭伦改革△

(2)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智者学派

(2)苏格拉底

(3)柏拉图△

(4)亚里士多德△

第二部分近代

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

(2)宗教改革△

(3)启蒙运动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两次工业革命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3.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克伦威尔△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华盛顿△

(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拿破仑△

4.近代俄国与日本的改革

(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2)日本明治维新△

5.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国际工人运动

(1)马克思与恩格斯△

(2)《共产党宣言》

(3)巴黎公社

6.近代以来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牛顿与经典力学△

(2)进化论

(3)蒸汽机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4)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7.第一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8.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2)国际联盟

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太平天国运动

(3)辛亥革命

(4)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5)新民主主义革命

(6)抗日战争

2.近代中国的经济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思想解放的潮流

(1)中国人学西方、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戊戌变法△

(3)新文化运动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5)孙中山与三民主义△

(6)毛泽东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4.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报刊、电影的发展

第三部分现代

现代世界

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列宁△

(2)俄国十月革命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4)“斯大林模式”

(5)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亚洲觉醒”的先驱

(1)甘地△

(2)凯末尔△

3.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4.第二次世界大战△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苏冷战的起源、发展与结束

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

(2)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加强

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7.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2)越南战争

8.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9.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相对论与量子论

爱因斯坦△

(2)现代信息技术

(3)现代世界文学艺术

现代中国

1.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新时期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6)新中国的对外关系

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重要外交活动

2.现代中国的经济

(1)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家庭承包责任制与国有企业改革

经济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现代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

(1)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2)邓小平与邓小平理论△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近现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和科技文教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4)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5)“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6)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说明:

带△部分为选修或选修、必修皆有的内容。

三、样卷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例1(2010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重庆卷)文献记载:

“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作刀镰者。

”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

A.春秋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

【答案】C

例2(2008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重庆卷)洋务派与顽固派之间的争辩,其核心是

A.根本目的之争B.治国方略之争

C.新旧道德之争D.政治体制之争

【答案】B

例3(2012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重庆卷)伊拉斯谟借“愚人”之口说道:

“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

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

”根据这句话,伊拉斯谟本意是要

A.抨击愚昧B.倡导平等C.讽刺贪淫D.推崇人性

【答案】D

(二)综合题

例4(2012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重庆卷)留学生在国家发展和国际交往中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留学生享受唐政府的优待。

为了照顾外国和其他民族的学生,特设宾贡科,考中者称宾贡进士。

宾贡进士以新罗、大食、渤海等国的留学生为多。

宾贡进士在唐朝可入仕做官,如新罗留学生崔致远十八岁考中进士,后在唐淮南节度使军中任职。

各国入唐学生对国际交往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他们在长安招聘人才,交结其他国家使节,搜集或出资购买书籍,特别是他们将学习、了解的唐文化与典章制度传播于各国,从而更增加了盛唐气象的国际色彩。

——摘编自任士英《盛唐气象》

材料二玻利瓦尔在书信中写道:

“我被送到欧洲学习。

……我研究过洛克、孟德斯鸠、卢梭、伏尔泰等人。

”玻利瓦尔研究者比拉认为:

“近代法国作家和哲学家的作品给了他以最坚实的文化知识。

孟德斯鸠的作品主要给玻利瓦尔以思想上的启迪,而卢梭的著作则引起他感情上的共鸣。

”玻利瓦尔访问意大利期间,到蒙特萨克罗远足,想到罗马的光辉和贫困,激动得脸色骤变,宣誓要为美洲的独立献身。

可以说,这就是解放者诞生的时刻。

——摘编自(委内瑞拉)奥古斯托·米哈雷斯《解放者》

材料三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纷纷东渡日本,重新探索救国真理。

1901年,邹容离开重庆前往日本。

到日本后,邹容一面勤奋地学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理论和历史,如《民约论》、《法国革命史》等书;一面积极投身于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

在日本期间,他还写成《革命军》一书初稿,,回国后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署名出版。

章太炎为之作序,称许《革命军》为“义师先声”。

——摘编自周勇主编《重庆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入唐留学生增加唐朝国际色彩的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罗在教育和科技方面受到唐朝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回答玻利瓦尔的思想来源和奋斗目标。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玻利瓦尔作为“解放者”的巨大贡献。

(3)根据材料三,概括邹容在日本留学期间的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邹容等留学生所传播的革命思想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4)简要说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如何发挥留学归国人才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1)特设宾贡科。

入唐留考生来自多国;宾贡进士在唐朝入仕做官;推动了国际交往;将唐文化与典章制度传播于各国。

设立国学,教授儒学;从唐朝引入茶种、雕版印刷术和高超的制瓷、制铜技艺。

(2)欧洲启蒙思想;争取美洲的独立。

领导了西属南美独立运动,推翻了西班牙在南美的封建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

(3)学习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历史;投身民主革命斗争;著《革命军》。

为以后革命军的兴起制造了舆论;为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作了思想准备。

(4)【评分参考】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按以下三个递进的层次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