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上生物演示实验记录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90398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七上生物演示实验记录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七上生物演示实验记录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七上生物演示实验记录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七上生物演示实验记录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七上生物演示实验记录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七上生物演示实验记录单.docx

《北师大版七上生物演示实验记录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七上生物演示实验记录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七上生物演示实验记录单.docx

北师大版七上生物演示实验记录单

演示实验记录单

演示实验记录单

2014年9月2日

2014年10月28日

实验名称:

观察一滴水中的生命

实验名称:

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班级:

七年一班

学生人数:

38

天气:

班级:

七年一班

学生人数:

38

天气:

实验目的:

描述鲫鱼的外部形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实验目的:

了解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教学目标:

描述鲫鱼的外部形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实验过程:

1、在学校附近的池塘中取一些水样,放在烧杯中

2、用滴管吸取一些水样,滴加1-2滴于载玻片中央,加上盖玻

片。

3、利用显微镜观察水样

讨论:

在水样中,即有生物,也有非生物,从中你看到了多少种生

物?

你是如何区别水滴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的?

实验过程:

取一个玻璃水槽或20cm直径的标本瓶,注满清水,按每100ml水加入0.1g碳氢钠,用玻璃棒搅拌。

将采集的金鱼藻在水中剪取若干带顶端的嫩枝,放置在水槽内,并使切口的一端向上,然后用短管漏斗将其倒扣在水槽里。

取一支盛满清水的试管,用拇指堵住管口。

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而阳光充足的环境里。

待收集约二分之一管气体后,在水中用拇指堵住管口。

实验效果:

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规定完成实验内容小组分工合作较好效果佳

实验效果大部分同学对实验颇有兴趣个别学生不注意卫生乱丢废弃袋效果一般

教后记  学生对活的鲫鱼十分有兴趣观察仔细但实验桌卫生不理想

教后记  这种实验教贴切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生活常识

备注:

任课教师:

闫寒

备注:

任课教师:

闫寒

演示实验记录单

演示实验记录单

2014年9月2日

2014年10月28日

实验名称:

观察一滴水中的生命

实验名称:

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班级:

七年二班

学生人数:

38

天气:

班级:

七年二班

学生人数:

38

天气:

实验目的:

描述鲫鱼的外部形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实验目的:

了解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教学目标:

描述鲫鱼的外部形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实验过程:

1、在学校附近的池塘中取一些水样,放在烧杯中

2、用滴管吸取一些水样,滴加1-2滴于载玻片中央,加上盖玻

片。

3、利用显微镜观察水样

讨论:

在水样中,即有生物,也有非生物,从中你看到了多少种生

物?

你是如何区别水滴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的?

实验过程:

取一个玻璃水槽或20cm直径的标本瓶,注满清水,按每100ml水加入0.1g碳氢钠,用玻璃棒搅拌。

将采集的金鱼藻在水中剪取若干带顶端的嫩枝,放置在水槽内,并使切口的一端向上,然后用短管漏斗将其倒扣在水槽里。

取一支盛满清水的试管,用拇指堵住管口。

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而阳光充足的环境里。

待收集约二分之一管气体后,在水中用拇指堵住管口。

实验效果:

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规定完成实验内容小组分工合作较好效果佳

实验效果大部分同学对实验颇有兴趣个别学生不注意卫生乱丢废弃袋效果一般

教后记  学生对活的鲫鱼十分有兴趣观察仔细但实验桌卫生不理想

教后记  这种实验教贴切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生活常识

备注:

任课教师:

闫寒

备注:

任课教师:

闫寒

演示实验记录单

演示实验记录单

2014年9月2日

2014年10月28日

实验名称:

观察一滴水中的生命

实验名称:

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班级:

七年三班

学生人数:

38

天气:

班级:

七年三班

学生人数:

38

天气:

实验目的:

描述鲫鱼的外部形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实验目的:

了解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教学目标:

描述鲫鱼的外部形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实验过程:

1、在学校附近的池塘中取一些水样,放在烧杯中

2、用滴管吸取一些水样,滴加1-2滴于载玻片中央,加上盖玻

片。

3、利用显微镜观察水样

讨论:

在水样中,即有生物,也有非生物,从中你看到了多少种生

物?

你是如何区别水滴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的?

 

实验过程:

取一个玻璃水槽或20cm直径的标本瓶,注满清水,按每100ml水加入0.1g碳氢钠,用玻璃棒搅拌。

将采集的金鱼藻在水中剪取若干带顶端的嫩枝,放置在水槽内,并使切口的一端向上,然后用短管漏斗将其倒扣在水槽里。

取一支盛满清水的试管,用拇指堵住管口。

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而阳光充足的环境里。

待收集约二分之一管气体后,在水中用拇指堵住管口。

实验效果:

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规定完成实验内容小组分工合作较好效果佳

实验效果大部分同学对实验颇有兴趣个别学生不注意卫生乱丢废弃袋效果一般

教后记  学生对活的鲫鱼十分有兴趣观察仔细但实验桌卫生不理想

教后记  这种实验教贴切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生活常识

备注:

任课教师:

闫寒

备注:

任课教师:

闫寒

演示实验记录单

演示实验记录单

2014年11月11日

2014年11月13日

实验名称:

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

实验名称:

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

班级:

七年一班

学生人数:

38

天气:

班级:

七年一班

学生人数:

38

天气:

实验目的:

使学生了解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

实验目的:

使学生了解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

实验过程:

现象:

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里,立即熄灭了,说明甲瓶晨缺少氧气。

结论:

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吸收氧气。

实验过程:

现象:

甲瓶里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混浊。

结论:

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

实验效果:

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规定完成实验内容小组分工合作较好效果佳

实验效果大部分同学对实验颇有兴趣个别学生不注意卫生乱丢废弃袋效果一般

教后记 学生对这个实验十分有兴趣观察仔细但实验桌卫生不理想

教后记 这种实验教贴切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生活常识

备注:

任课教师:

闫寒

备注:

任课教师:

闫寒

演示实验记录单

演示实验记录单

2014年11月11日

2014年11月13日

实验名称:

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

实验名称:

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

班级:

七年二班

学生人数:

38

天气:

班级:

七年二班

学生人数:

38

天气:

实验目的:

使学生了解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

实验目的:

使学生了解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

实验过程:

现象:

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里,立即熄灭了,说明甲瓶晨缺少氧气。

结论:

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吸收氧气。

实验过程:

现象:

甲瓶里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混浊。

结论:

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

实验效果:

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规定完成实验内容小组分工合作较好效果佳

实验效果大部分同学对实验颇有兴趣个别学生不注意卫生乱丢废弃袋效果一般

教后记 学生对这个实验十分有兴趣观察仔细但实验桌卫生不理想

教后记 这种实验教贴切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生活常识

备注:

任课教师:

闫寒

备注:

任课教师:

闫寒

演示实验记录单

演示实验记录单

2014年11月11日

2014年11月13日

实验名称:

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

实验名称:

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

班级:

七年三班

学生人数:

38

天气:

班级:

七年三班

学生人数:

38

天气:

实验目的:

使学生了解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

实验目的:

使学生了解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

实验过程:

现象:

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里,立即熄灭了,说明甲瓶晨缺少氧气。

结论:

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吸收氧气。

实验过程:

现象:

甲瓶里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混浊。

结论:

萌发种子进行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

实验效果:

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规定完成实验内容小组分工合作较好效果佳

实验效果大部分同学对实验颇有兴趣个别学生不注意卫生乱丢废弃袋效果一般

教后记 学生对这个实验十分有兴趣观察仔细但实验桌卫生不理想

教后记 这种实验教贴切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生活常识

备注:

任课教师:

闫寒

备注:

任课教师:

闫寒

演示实验记录单

演示实验记录单

2014年11月18日

2014年11月20日

实验名称:

观察土壤浸出液培养出的幼苗

实验名称:

植物的蒸腾失水

班级:

七年一班

学生人数:

38

天气:

班级:

七年一班

学生人数:

38

天气:

实验目的:

了解土壤浸出液培养出的幼苗的特点

实验目的:

使学生了解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了解土壤浸出液培养出的幼苗的特点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

实验过程:

讨论:

1、描述两株幼苗的色泽,以及根系和茎叶的长势。

2、分别培养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的两株幼苗为什么会大小不一样呢?

3、土壤浸出液与蒸馏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分析说明土壤浸出液培养的幼苗生长健壮的原因。

实验过程:

从一株阔叶植物上,剪下大体相同的两个枝条。

一个枝条上剪除全部叶片,另一个枝条上剪掉下部叶片。

在两个相同的小试管中加入等量清水,将两个枝条分别插在两个试管中,管内水面上再滴上少量的植物油。

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在两个枝条上,结扎塑料袋口,使其不漏气(如图5—18)。

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

数小时后,观察发生的实验现象。

实验效果:

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规定完成实验内容小组分工合作较好效果佳

实验效果大部分同学对实验颇有兴趣个别学生不注意卫生乱丢废弃袋效果一般

教后记 学生对这个实验十分有兴趣观察仔细但实验桌卫生不理想

教后记 这种实验教贴切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生活常识

备注:

任课教师:

闫寒

备注:

任课教师:

闫寒

演示实验记录单

演示实验记录单

2014年11月18日

2014年11月20日

实验名称:

观察土壤浸出液培养出的幼苗

实验名称:

植物的蒸腾失水

班级:

七年二班

学生人数:

38

天气:

班级:

七年二班

学生人数:

38

天气:

实验目的:

了解土壤浸出液培养出的幼苗的特点

实验目的:

使学生了解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了解土壤浸出液培养出的幼苗的特点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

实验过程:

讨论:

1、描述两株幼苗的色泽,以及根系和茎叶的长势。

2、分别培养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的两株幼苗为什么会大小不一样呢?

3、土壤浸出液与蒸馏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分析说明土壤浸出液培养的幼苗生长健壮的原因。

实验过程:

从一株阔叶植物上,剪下大体相同的两个枝条。

一个枝条上剪除全部叶片,另一个枝条上剪掉下部叶片。

在两个相同的小试管中加入等量清水,将两个枝条分别插在两个试管中,管内水面上再滴上少量的植物油。

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在两个枝条上,结扎塑料袋口,使其不漏气(如图5—18)。

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

数小时后,观察发生的实验现象。

实验效果:

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规定完成实验内容小组分工合作较好效果佳

实验效果大部分同学对实验颇有兴趣个别学生不注意卫生乱丢废弃袋效果一般

教后记 学生对这个实验十分有兴趣观察仔细但实验桌卫生不理想

教后记 这种实验教贴切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生活常识

备注:

任课教师:

闫寒

备注:

任课教师:

闫寒

演示实验记录单

演示实验记录单

2014年11月18日

2014年11月20日

实验名称:

观察土壤浸出液培养出的幼苗

实验名称:

植物的蒸腾失水

班级:

七年三班

学生人数:

38

天气:

班级:

七年三班

学生人数:

38

天气:

实验目的:

了解土壤浸出液培养出的幼苗的特点

实验目的:

使学生了解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了解土壤浸出液培养出的幼苗的特点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

实验过程:

讨论:

1、描述两株幼苗的色泽,以及根系和茎叶的长势。

2、分别培养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的两株幼苗为什么会大小不一样呢?

3、土壤浸出液与蒸馏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分析说明土壤浸出液培养的幼苗生长健壮的原因。

实验过程:

从一株阔叶植物上,剪下大体相同的两个枝条。

一个枝条上剪除全部叶片,另一个枝条上剪掉下部叶片。

在两个相同的小试管中加入等量清水,将两个枝条分别插在两个试管中,管内水面上再滴上少量的植物油。

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在两个枝条上,结扎塑料袋口,使其不漏气(如图5—18)。

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

数小时后,观察发生的实验现象。

实验效果:

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规定完成实验内容小组分工合作较好效果佳

实验效果大部分同学对实验颇有兴趣个别学生不注意卫生乱丢废弃袋效果一般

教后记 学生对这个实验十分有兴趣观察仔细但实验桌卫生不理想

教后记 这种实验教贴切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生活常识

备注:

任课教师:

闫寒

备注:

任课教师:

闫寒

演示实验记录单

演示实验记录单

2014年11月18日

2014年11月20日

实验名称:

观察土壤浸出液培养出的幼苗

实验名称:

植物的蒸腾失水

班级:

七年一班

学生人数:

38

天气:

班级:

七年一班

学生人数:

38

天气:

实验目的:

了解土壤浸出液培养出的幼苗的特点

实验目的:

使学生了解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了解土壤浸出液培养出的幼苗的特点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

实验过程:

讨论:

1、描述两株幼苗的色泽,以及根系和茎叶的长势。

2、分别培养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的两株幼苗为什么会大小不一样呢?

3、土壤浸出液与蒸馏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分析说明土壤浸出液培养的幼苗生长健壮的原因。

实验过程:

从一株阔叶植物上,剪下大体相同的两个枝条。

一个枝条上剪除全部叶片,另一个枝条上剪掉下部叶片。

在两个相同的小试管中加入等量清水,将两个枝条分别插在两个试管中,管内水面上再滴上少量的植物油。

然后,用透明塑料袋分别套在两个枝条上,结扎塑料袋口,使其不漏气(如图5—18)。

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

数小时后,观察发生的实验现象。

实验效果:

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规定完成实验内容小组分工合作较好效果佳

实验效果大部分同学对实验颇有兴趣个别学生不注意卫生乱丢废弃袋效果一般

教后记 学生对这个实验十分有兴趣观察仔细但实验桌卫生不理想

教后记 这种实验教贴切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生活常识

备注:

任课教师:

闫寒

备注:

任课教师:

闫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